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會計學1中國通史5一、秦帝國的興亡第1頁/共41頁一、秦帝國的興亡第2頁/共41頁一、秦帝國的興亡第3頁/共41頁一、秦帝國的興亡第4頁/共41頁一、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全部可以動用的物質力量的總和。國家能力是指國家實現自己意志的能力。國力強的國家不一定國家能力也強。國家能力強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秦國社會具有濃厚的軍事化色彩。秦國專制君權較早就發展出了相當高的政治控制和社會動員能力。第5頁/共41頁“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而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
2、”。 戰國策 魏策三“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 商君書 兵守篇“秦性強,其地險,其政嚴,其賞罰信,其人不讓”。 吳子 料敵“山東之卒,被甲冒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之與山東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 戰國策 韓策一第6頁/共41頁“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法家之士多出于三晉,而其功顯于秦,則法家固西北民族之精神,入中夏與三代文物相漸漬,遂獨成一家之說。 蒙文通古學甄微 法家流變考 古今言者,胥以為商君變秦,為廢仁義而即暴戾,若由文而退之野。是豈知商君之為緣飾秦人戎狄之舊俗,而使漸進于華夏之文耶?凡商君之法
3、,多襲秦舊,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 蒙文通古史甄微 秦之社會 第7頁/共41頁“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秦孝公商鞅變法(BC356、BC350)與軍功爵制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韓非子 定法:“商君之法曰: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第8頁/共41頁“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軍爵塑造新社會”封建制度的君子小人之分野取消了,萬民站在一條起跑線上,憑借個人在戰場上
4、的表現締造自己的身分地位。爵不僅是秦人的第二生命,甚至比生命還寶貴。它是個人社會地位的權衡,田宅產業的憑依,職官權力之所出,名譽榮辱之所系,若欲出人頭地,則非具備高爵不可。商鞅軍爵制之樹立正因此勢而利導之,終于塑造成一個有別于封建階級的新階級社會。 杜正勝編戶齊民 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第9頁/共41頁“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商君書 畫策:“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則民用矣。凡戰者,民之所惡也,能使民樂戰者王。強國之民,父遺其子、兄遺其弟、妻遺其夫皆曰:不得,無返。” 商君書 賞刑:“富貴之門必出于兵,是故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韓非子 五蠹:“是境內之
5、民,其言談者必軌于法,動作者歸之于功,為勇者盡之于軍。是故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 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第10頁/共41頁“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彩繪俑和青銅劍第11頁/共41頁秦統一的歷史條件 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大趨勢 用人制度(宗法制不健全,客卿制度) 商鞅變法的徹底和成功 秦始皇個人能力 功利主義價值觀 統一的地理基礎 第12頁/共41頁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大趨勢商業和交通的發展,中原地區與周邊地區的聯系與交往比以前更加的密切各國的變法為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奠定了基礎分裂割據不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各國各階層都渴望統一第13頁/共41頁秦始皇個人能
6、力平定嫪毐叛亂,幽禁太后,免除呂不韋的職務,起用尉繚、李斯,發揚商鞅變法以來的政策 第一,使黔首自實田 第二,在兼并的新區推行郡縣制 第三,以秦法秦制作統一的標準第14頁/共41頁在西周人眼里,或春秋時代,秦人都被視為“戎”、“狄”、“夷”的“異類”,如史載稱秦為秦夷,這是說周秦文化在西周末年還是相異的。此后,秦人雖至周地,在物質文化方面多變化,但最難改變的是其思想和價值觀念,這樣一直堅持到后來。秦人的思想及價值觀念是怎樣的呢?秦人價值觀與西周至春秋戰國時代一直沿襲的倫理道德相悖。這段時期,思想主要脈絡按正統思想說法來看就是“以天為宗,以德為本”,即對倫理道德的要求,其價值觀可概括為“克己復禮
7、為仁”,而秦人的價值觀卻呈現出“重功利、輕倫理”,即功利主義價值觀,從本質上激發了人生而有的物質功利本能,同時者又與秦人從發源而來的固有的價值觀念適應,表現出來,就是與中原所謂的正統相異。這有利于宗法制嚴格的國家的人才向秦流入,更激發了秦國人的進取精神,促成秦國的強大。另一方面,這種正統的價值觀上升為國家意志,概括為獎勵耕戰,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進一步開拓了生產關系。此外,在審美觀上符合秦人的強壯為美的觀念,一個最明顯的實例是兵馬俑的磅礴氣勢,不正是這種審美的結晶。不僅如此,這種審美意志轉化為國家政治就是對領土和強權的追求。反過來,只有這樣的戰略目標,才有國家的政治和價值觀及文化意志。那么,就
8、需要統一中國,秦人也實現了目標。-林鳴劍:秦人的價值觀和中國的統一第15頁/共41頁第16頁/共41頁地理基礎秦據有富饒而又易守難攻的關中地區,具有良好的地理環境;支持中央集權化的大一統的一個要素是土壤地理-黃土和黃河支持中央集權化的大一統的另一個要素是氣象地理-風向與雨量 -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葛劍雄論秦漢統一的地理基礎第17頁/共41頁 秦統一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皇帝制度官僚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郡縣制第18頁/共41頁 皇帝制度“三皇”、“五帝”中“皇”與“帝”結合,自稱“始皇帝”,后世子孫世代相承。 皇帝之“命”稱“制”、“令”稱“詔”、“印”稱“璽”,皇帝自稱“朕”。 尊君
9、抑臣的朝儀和文書制度。與皇帝地位相應的祭典和封禪大典。 第19頁/共41頁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璽,所至曰幸,所進曰御。表者,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蔡邕獨斷 自秦始皇變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秦之法盡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變。且如三皇稱皇,五帝稱帝,三王稱王,秦則兼皇帝之號。只此一事,后世如何肯變? (宋)朱熹師徒問答第20頁/共41頁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皇權的加強和神化,郡縣制的全面推行,體現專制皇權的官僚機構和各種制度的建立,法律
10、的完備和統一,皇帝對軍隊控制的加強等等,這些就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主要內容。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維持封建統一所不可少的條件。但是這種政治制度對百姓的束縛極大;而且它對經濟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可以轉變為阻滯作用,這在封建社會后期更為顯著。林劍鳴著王云度等著第21頁/共41頁“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大一統帝制之創建權力合法性的論證“終始五德”說初,齊威、宣之時,鄒衍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始皇并天下,齊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說,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從所不勝,為水德。始改年,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節旗皆尚黑,數以六為紀。 資治通鑒卷七秦紀二第22頁/共41頁“海內為郡縣,
11、法令由一統”:大一統帝制之創建“終始五德”說水、木、火、土、金五德相生火、水、土、木、金五德相克第23頁/共41頁二、“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的統一事業 中央集權體制由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府,一切事務由皇帝裁決。 地方實行郡縣制,皇帝政令通過三公九卿直達郡、縣、鄉、亭、里。 以首都咸陽為中心建造馳道與直道。 大規模修建長城。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設郡移民,戍邊開發。 焚書坑儒,企圖統一輿論。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第24頁/共41頁“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的統一事業 秦形勢圖第25頁/共41頁以首都咸陽為中心建造馳道與直道第26頁/共41頁經濟上: 在全國范圍內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前216年
12、下令“使黔首自實田。” 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化上: 統一文字 焚書坑儒秦統一度量衡詔版第27頁/共41頁秦朝小篆秦直道遺址第28頁/共41頁 秦軍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強大軍隊。 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掘的秦始皇陵側的兵馬俑坑,估計其中有武士俑七千件,戰車百乘,戰騎百匹。武士俑同真人一樣高大,所持武器都是實物。這種車、步、騎兵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其規模之大,軍容之盛,是秦軍強大的表征。強大的秦朝軍隊秦始皇兵馬俑新發現陶俑第29頁/共41頁規模宏大的秦兵馬俑坑 秦陵第30頁/共41頁 丞相李斯曰:“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
13、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所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焚 書 坑 儒 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史記秦始皇本紀 焚書坑儒遺址第31頁/共41頁對匈奴的戰爭蒙恬抗擊匈奴 全國統一以后,秦始皇派蒙恬率軍三十萬抗擊匈奴。蒙恬于始皇三十
14、二年(前215)收復河套以南地, 在黃河以東、陰山以南的地區內設置三十四縣(一說44個縣)。關于匈奴之族源,學術界有不同說法。 來自商周時的鬼方、獫狁。 來自華夏。史記 匈奴傳:“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 來自義渠、林胡、樓煩。 非東方之種族,乃西方之種族。 匈奴的前身可能是獫狁等族融合的結果。西周的葷粥獫狁匈奴,可能是一個語音的不同譯法。三 秦代的民族關系第32頁/共41頁修長城、徙民實邊 秦還把戰國時燕、趙、秦三國長城修復并連接起來,筑成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迄遼東的古代世界偉大工程之一的萬里長城,用來保護北方農業區域。 秦長城遺跡第33頁/共41頁第34頁/共41頁對越人的戰爭 屠睢服
15、百越: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派屠睢發卒五十萬,分為五軍,進攻越人,進行了三年艱巨戰斗。擊敗了閩越的抵抗,以其地置閩中郡(今福建福州)。攻南越的秦軍,也占領了番禺。 為了解決秦軍轉餉的困難,在湘水、漓水間開鑿靈渠(在今廣西興安),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靈渠遺址靈渠遺址第35頁/共41頁 秦朝建立的意義 秦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由此開始的政治、經濟制度在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秦人”同后來的“漢人”、“唐人”一樣,成了世界各國對中國人民的代稱,歐洲人至今仍稱中國為China,日本人稱中國為“支那”,就是由“秦”演變來的。 作
16、為秦朝創始者的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完成統一事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這就決定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突出地位。第36頁/共41頁 商鞅有時與管仲并稱。韓非子五蠹:“今境內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 富貴之門,必出于兵。是故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 禁奸止過,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則民不敢試,故國無刑民。 商君書賞刑 以戰去戰,雖戰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以刑去刑,雖刑可也。 商君書 畫策 秦與法家思想阿房宮遺址第37頁/共41頁 (韓)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 嗟乎!寡人得見此人
17、,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 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劍之捍,以斬首為勇。 五蠹 君上之于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故不養恩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六反 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 主道第38頁/共41頁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雖然前后只有六個月時間,但是他們所領導的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鼓舞著后來的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斗爭。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秦王朝的腐朽統治,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礎。秦朝的滅亡 項羽、劉邦領導的反秦起義 陳勝、吳廣犧牲后,繼續領導農民進行反秦斗爭的是項羽和劉邦。 前二0七年一月,劉邦率義軍至霸上(陜西西安市東南)。僅僅當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嬰,只好以繩系頸,乘素車白馬,捧著御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