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4)_第1頁
第27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4)_第2頁
第27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4)_第3頁
第27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4)_第4頁
第27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時事報告雜志社黨委中心組學習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時事報告雜志社黨委中心組學習2017年5月5日,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干線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時事報告雜志社黨委中心組學習2012年10月30日,遼寧艦服役后首航歸來。2018年5月13日,首艘國產航母拉響了汽笛,離開了大連造船廠的碼頭,開始了舉世矚目的首次海上試航。時事報告雜志社黨委中心組學習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軟著陸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暗面著陸。第27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岳麓版必修三文化發展歷程1.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2.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

2、中的重大作用。一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概覽二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原因三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意義課程內容一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概覽新中國科技的振興表現在哪些方面?自主梳理閱讀教材,完成建國以來重大科技成就表格時間成就意義兩彈一星20世紀60年代1964年1967年1970年仿制近程導彈成功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和空間技術壟斷;加強了國防能力。中國空間技術躋身世界先進國家行列【探究1】: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思考,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領導人為什么要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做出發展“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材料一:剛剛建立起的新中國就面臨著戰爭的

3、威脅。建國初期,報紙刊登著兩條新聞:“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國曾想利用核武器攻擊中國的援朝部隊。”“1954年,美、英等國考慮用核武器進攻中國,”材料二:“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毛澤東1956年論十大關系材料三:1969年,中蘇兩國軍隊在珍寶島發生三次武裝沖突。之后蘇聯蘇聯領導層反應強烈,勃列日涅夫打算“一勞永逸”的消除中國威脅,準備用中程導彈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目標實施“外科手術打擊”。 中蘇關系惡化美蘇爭霸,中國面臨核威脅維護國家國防安全閱讀教材,完成建國以來重大科技成就表格時間成就意義生物技術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島素1973年信息技

4、術1983年1997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時代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有助于解決世界性饑饉問題。巨型計算機“銀河-號”巨型計算機“銀河-號”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國家信息化發展閱讀教材,完成建國以來重大科技成就表格時間成就意義載人航天1999年起2003年2008年2013年神州十號太空授課 神舟號無人飛船4次成功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功飛行(楊立偉)神舟七號,宇航員首次走出太空艙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世界航天大國。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推動高新科技發展。材料 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毅然回國。1956年,他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

5、見,提出了發展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規劃設想。當年中央就下決心成立由聶榮臻任主任、錢學森等任委員的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我國的導彈事業。科學院為了完成導彈研制任務,一是從鐵道部要了一部分很有技術的老工人;二是從解放軍退役的技術兵種里,挑選了一部分人來。在研制東風某型導彈時,發動機試驗出現多次失敗。科研人員一時找不到關鍵所在,只好請教錢學森。最后,錢學森指出,必須考慮發動機燃燒時產生的高頻振動問題。經過后來的試驗,錢學森的判斷十分準確。他反復強調,導彈、衛星等的研究、設計、制造和實驗,是幾千名科學技術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個科學家獨立的創造。 “我只是滄海一粟。”作為可以享受國家領導人待遇

6、的他,卻幾十年如一日過著清貧的生活,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時和別人聯名發表文章,總是把稿費都給合作者。 摘編自錢學森精神的四重世界 (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國能夠成功研制導彈的因素。(7分)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錢學森所具有的優秀精神品質。(8分)【探究2】:從錢學森故事看新中國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黨和政府的重視國家的獨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眾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各行各業的支持(1)因素:新中國成立,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錢學森等眾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各行各業的大力支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7分)(2)優秀的精神品質:強烈的

7、愛國主義情懷;無私奉獻、謙虛謹慎的高尚品質;嚴謹細致、敢于突破的開拓精神;勤儉節約、淡泊名利的崇高人格。(8分)【探究2】:從錢學森故事看新中國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 國家的獨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前提)3. 改革開放后,經濟實力增強(基礎)4. 廣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動力)5.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2. 黨和政府的重視(保證)二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原因 “誰掌握了科學進步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發展國民經濟的制高點,誰就可以在以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位。” 錢學森三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意義振奮了民族精神,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推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往縱深發展。三新中國的科技

8、成就之意義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強了綜合國力,提升了國際地位。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17世紀荷蘭成為世界大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地位下降16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世界大國18世紀英國成為世界強國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世紀中葉后德國成為世界強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20世紀美國成為世界強國蘇聯解體21世紀16世紀以來每個世紀都有大國興衰科技革命與大國興衰?科技革命與大國興衰16世紀17世紀18世紀19世紀20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崛起與科技革命沒有關系荷蘭崛起,

9、西和葡衰落與科技革命沒有關系英國崛起第一次科技革命德國崛起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國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探究3】小組討論:中國與三次科技革命的際遇中國所處歷史時期中國與科技革命關系原因對中國產生的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18C60S-19C中葉)第二次科技革命(19C中葉-20C初)第三次科技革命(20C40、50年代以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處于什么歷史時期及其關系,分析原因并簡述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分別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所處歷史時期中國與科技革命關系原因對中國產生的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18C60S-19C中葉)清朝前期錯失專制政治;閉關鎖國政策;小農經濟;重農抑商;重道輕器的文化傳統列強先

10、后對中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社會;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新思想萌發。【探究3】小組討論:中國與三次科技革命的際遇中國所處歷史時期中國與科技革命關系原因對中國產生的影響第二次科技革命(19C中葉-20C初)晚清時期向西方學習,但沒有把握關鍵重點再次錯失洋務派雖然學習西方科技,創辦近代企業,但沒有改變落后的社會制度對中國侵略進一步加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國家,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緩慢,工業化艱難發展。【探究3】小組討論:中國與三次科技革命的際遇中國所處歷史時期中國與科技革命關系原因對中國產生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20C40、50年代以來)解放戰爭時期和新

11、中國建設初期;改革開放以來前期滯后;改革開放以來緊跟科技革命發展步伐前期:戰爭政局動蕩;冷戰;美國敵視;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左”傾泛濫;改革開放:思想解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入;科技強國、科教興國戰略實施新中國成立后,各個時期我國的科技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極大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探究3】小組討論:中國與三次科技革命的際遇【探究3】小組討論:中國與三次科技革命的際遇中國所處歷史時期中國與科技革命關系原因對中國產生的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18C60S-19C中葉)錯失第二次科技革命(19C中葉-20C初)再次錯失第三次科技革命(20C40、

12、50年代以來)前期滯后;改革開放以來緊跟科技革命發展步伐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處于什么歷史時期及其關系,分析原因并簡述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分別對中國的影響。衰落崛起科技革命有規律,科技創新有機遇;把握機遇,大國崛起或復興;錯失機遇,大國衰落或解體。過去五個世紀的歷史經驗一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概覽二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原因三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之意義課程內容四中國與三次科技革命的際遇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結 語1. 1985年,中共中央決定:大力加強企業的技術吸收與開發能力和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中間環節,促進研究機構、設計機構、高等學校、企業之間的協作和聯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學技術力量形成合理的縱深分配。該決定的主旨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