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森著:明清史講義+明清史論著集刊_第1頁
孟森著:明清史講義+明清史論著集刊_第2頁
孟森著:明清史講義+明清史論著集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孟森著:明清史講義+明清史論著集刊;明清史論著集刊續編,PDF明清史講義(上下) 作者: 孟森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1981年3月第1版 頁數:632頁 裝訂:平裝 孟森是被公認的中國近代清史學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學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發展的一塊重要里程碑。 孟森,字莼孫,號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稱為孟心史先生。江蘇武進人。他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1937年,享年六十有九。年十四,從里中名師周載帆讀,于制藝應舉之外,稍稍窺見學術、事功、文章、經濟之門徑,嗣獲廩生銜后,因受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思潮的影響,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赴日本留學

2、,就讀于東京法政大學,專攻法律。越三年,畢業回國。翌年(光緒三十年,1904年),入廣西邊防大臣鄭孝胥幕,利用幕府中收藏的箋奏、函牘、札答等大量公私文獻資料,撰成廣西邊事旁記,主要為頌揚鄭督辦廣西邊防政績而作,而立言以鄭為“將之良者,恒兼宰相器”,則所期非人矣。 是年冬,鄭辭廣西邊防大臣職,孟森隨鄭之上海,參預成立預備立憲公會。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孟森接任東方雜志主編職, 借宣傳君主立憲,乃以其平日法學修養,發表文章議論君主立憲,頗有獨到之處。越年(宣統元年,1909年)五月,孟森當選江蘇省咨議局議員,以其所著各 省咨議局章程箋釋中有云:“以議院為國家立法機關,以政府為國家行政機關,

3、以法院為國家司法機關,三權分立,而君主獨攬之”,是孟森對君主立憲政體之主 張十分明確。同年秋,他被派往奉天(今遼寧省)、吉林、黑龍江、 直隸、山東各省考察憲政,希望能聯合各省咨議局,共同發起請愿運動,上奏清廷,請求速開國會成立立憲政府。時不我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武昌起義后,清社云 屋。而孟森為程德全指揮的江浙聯軍進攻南京起草誓言,仍為立憲派的主張進行最后的游說,如云:“其日夜所希望,惟求改專制為立憲,使吾中華大國,得一位置 于列強之間”;“欲求政體之廓清,端賴國體之變革”;“非仇故君,非敵百姓”;“無漢無滿,一視同仁,為國為民,務求在我,將泯貴賤親疏為一大平等,即合 行省藩屬為一大共和”云云。

4、全文約一千字,雖無遺老保皇之陳詞濫調,亦無革命排滿之豪言壯語,是孟森不啻為我國末代皇帝唱助喪歌云。 民國臨 時政府成立后,孟森被推為共和黨干事。民國元年(1912年)秋,與民族實業家張謇江蘇南通縣人,清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年)恩科狀元因建議組織 中美銀行和改革鹽政以減輕政府財政困難,受到袁世凱的青睞。翌年一月當選為眾議院議員,七月又被選為國會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再越年(1914年),袁世 凱下令解散國會,停止眾、參兩院議員職務,從此,孟森的政治生涯告一結束。 進入民國后,孟森為了配合其所從事的議會活動,曾撰寫了一些政治論著:譯書有平民政治(原為英國布魯士J.B.Bryce所著,孟森據日譯本

5、譯成 中文)、日本民法要義(日本梅謙次郎著)與統計通論(日本橫山雅男著);自己撰有法學通論與財政學兩書,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問世。此為孟森壯年有致力于經世致用之學,而其所譯所撰究均與所學有關,非投合時流所可比擬。孟森還注重對清代“公案”即歷史疑案的研究,為此,他十分重視利用第一手檔案資料,相繼發表了不少篇有關清史專題的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滿洲名義考、清國號原稱后金考、清始祖布庫里英雄考、清初三大疑案考實、八旗制度考實以及奏銷案、科場案、朱方旦案、金圣嘆考等,后來多被收入心史叢刊一、二、三集中。上述各文涉及前朝典章,國故謏聞,事無巨細,有見必述,考證具見功力,論斷令人折服,在當時的學術界引起強烈

6、反響和很多人的重視。自此,孟森的論著被認為是有關清史問題的權威之作。 從1929年起,孟森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為副教授,開清史一課。越年,他出版了清朝前紀,再越年(1931年),北上應聘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講授滿洲開國史,并印發明元清系通紀講義,迄至1937年夏,先后又印明史講義與清史講義。 孟森致力于明清斷代史研究,成績斐然,多有精湛之處。如對清朝開國史之研究,清之子孫對清朝開國史用盡心思,捏造假狀,而參與纂修清史稿的清遺老 們,也竭力為之掩蓋曲洗,以泯滅其事明之跡。孟森在滿洲開國史一書中集中揭發了二百年間清與明之關系真相,誠為歷史上一大快事。他對明清人物活動的研 究多具灼見明識。如明朝

7、建文、朱三太子等及“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承統”及董小宛、顧眉(橫波夫人)、孔四貞、香妃、顧太清(丁香花)五個女 性的著述文字,皆具有時代人事的重要意義,非一時興致漫然拿筆之作。他對五個有涉歷史的女性的考證,考實釋疑,還其本真,也是快事。 孟森之治史,多本中國之傳統方法,即多取官修正史,明史及清史稿等,旁及其他官私著作,窺其旨趣,稽考補苴,以求明備。又善于發見問題,考證 一事,必有所為而為。并且長久積累史料,深入探索情實,求明真相原委。茲舉關于“朱三太子事述”為例,孟森對朱三太子本傳,更為補正,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 獲朱三太子,實為崇禎四子封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顛倒耳目者

8、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機心刻深長久,為振古所未有”。由此可見,孟森對問題發現之 明敏、致力探索之勤久足為治史楷模。 孟森以知命之年出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東方雜志主編,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輒于談清故者有所辯正;北上掌北京大學史學講席,年逾花甲;迄至1937年底,捐館輟筆。總合而計之,他研治清朝歷史不過三十年,而撰述之富,成就之大,影響之深,自非后輩末學所能望其肩背。 (資料來源:王鍾翰明清史論著集刊正續編前言、商鴻逵述孟森先生)Go to source web page補充如下:明清史講義(上下) 作者: 孟森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1981年3月第1版 頁數:632頁 裝訂:平裝明清史論著集刊 和明清史論著集刊正續編 明清史論著集刊是孟森先生所作的明清歷史考據集,這些文章對清朝開國史和明末清初史的許多重大問題給予了深刻的分析論述和考證。1959年中華書局 曾出版明清史論著集刊,共選收文章四十四篇,內容大部分是關于入關前后的研究。大致分為史實的論述和文獻的考訂兩類。1986年中華書局又出版了明 清史論著集刊續編,收錄論文四十三篇,對清代(特別是前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