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流量調查》實驗報告_第1頁
《行人流量調查》實驗報告_第2頁
《行人流量調查》實驗報告_第3頁
《行人流量調查》實驗報告_第4頁
《行人流量調查》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交通調查與分析行人流量調查實驗報告姓名:林爾奮專業:交通工程學號:101378 實驗目的熟悉視頻檢測裝置采集行人流量的原理和方法。1.1實驗原理千方客流檢測系統由一個工業攝像頭、一個紅外線發射器和一個視頻處理軟件組成,當有行人經過檢測區時,發射器發出的紅外線經人體反射后被接收器接收,輸出高電平,激發視頻分析軟件進行計數。實驗內容(1)通過手持式雷達測速槍采集機動車車速。(2)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實驗步驟1)選擇調查地點,布置千方客流檢測系統。2)丈量觀測路段或斷面的寬度,繪制平面示意圖,標明影響行人流量或速度的障礙物。3)啟動千方客流檢測系統進行行人流量檢測。4)將實驗人員分2組,同方向循

2、環行走,拍攝行人交通流視頻。5)將實驗人員分2組,同方向交叉行走(行人交織現象),拍攝行人交通流視頻。6)將實驗人員分2組,反方向循環行走,拍攝行人交通流視頻。7)將實驗人員分2組,反方向交叉行走(行人交織現象),拍攝行人交通流視頻。8)在檢測區設置障礙物,將實驗人員分2組,分別進行同方向循環行走和反方向循環行走,拍攝行人交通流視頻。9)根據“實驗報告內容與要求”,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內業統計分析,并編寫實驗報告。數據記錄a)繪制調查地點的平面示意圖,標明影響行人流量或速度的障礙物個方向)c)每lmin記錄3次密度(視頻停止3次),取3次平均值,作為每分鐘的平均密度,每3min平均一次d)每lmi

3、n記錄3名行人,記錄從起點斷面到終點斷面的行走時間,求平均步行速度,每3min平均一次(兩個方向)數據記錄表如下:(1)2組同方向循環走分鐘1234平均流率(人/分鐘)7648586261記數(人)次數1108467288757397667密度(人/平方米)次數10.830.670.330.500.5820.670.670.580.420.5830.750.580.500.500.58平均0.750.640.470.470.58速度(m/s)11.21.21.21.21.221.21.51.21.51.431.51.21.21.21.3平均1.31.31.21.31.3(2)3組同方向循環走分

4、鐘1234平均流率(人/分鐘)6862575761記數(人)次數198878281099931091099.5密度(人/平方米)次數10.750.670.670.580.6720.670.830.750.750.7530.830.750.830.750.79平均0.750.750.750.690.74速度(m/s)11.21.21.51.51.421.21.21.21.21.231.211.511.2平均1.21.11.41.21.2(3)測速12345男生1.51.51.5221.7女生1.51.21.51.51.51.44(4)2組冋方向交叉行走分鐘1234平均流率(人/分鐘)415451

5、4447.5記數(人)次數18411572678107.753910757.75密度(人/平方米)次數10.670.330.920.420.5820.500.580.670.830.6530.750.830.580.420.65平均0.640.580.720.560.63速度(m/s)11.211.211.121.21.21.211.231.511.51.21.3平均1.31.11.31.11.2(5)2組反方向循環走分鐘1234平均左-右流率(人/分鐘)2530252426右-左流率(人/分鐘)3939333436.25總計(人/分鐘)6469585862.25記數(人)次數146495.7

6、5266655.753761057密度(人/平方米)次數10.330.500.330.750.4820.500.500.500.420.48 30.580.500.830.420.58平均0.470.500.560.530.5111.21.51.211.221.51.21.21.51.431.51.51.21.21.4平均1.41.41.21.21.3速度(m/s)(6)2組反方向交叉走分鐘12345平均左-右流率(人/分鐘)303030303030右-左流率(人/分鐘)303030303030總計(人/分鐘)606060606060記數(人)次數16881067.62787887.63857

7、977.2密度(人/平方米)次數10.500.670.670.830.500.6720.580.670.580.670.670.6330.670.420.580.750.580.60平均0.580.580.610.750.580.62速度(m/s)11.21.21.21.211.2211.21.51.211.231.51.21.2111.2平均1.21.21.31.11.01.2(7)3組同方向有障礙循環走分鐘12345平均流率(人/分鐘)575757575757.0記數(人)次數113779109.22788877.63987798.0密度(人/平方米)次數11.160.620.620.80

8、0.890.8220.620.710.710.710.620.6830.800.710.620.620.800.71平均0.860.680.650.710.770.73速度(m/s)11.21.21.21.01.21.220.91.01.21.01.21.131.21.21.21.21.21.2平均1.11.11.21.11.21.1(8)3組同方向有障礙交叉走分鐘1234平均流率(人/分鐘)5748565353.5記數(人)次數1710131010.02137101110.33108868.0密度(人/平方米)次數10.620.891.160.890.8921.160.620.890.980

9、.9130.890.710.710.530.71平均0.890.740.920.800.84速度(m/s)11.01.21.01.21.121.21.00.91.21.130.91.01.21.21.1平均1.01.11.01.21.1統計分析5.1分別以1min和3min為單位,統計行人流量表1流量統計表流量(人/分鐘)2組同方向循環走3組同方向循環走2組同方向父叉走2組反方向循環走2組反方向父叉走3組同方向有障礙循環走3組同方向有障礙交叉走分鐘176684164605757分鐘248625469605748分鐘358575158605756分鐘462574458605753分鐘56057平

10、均616147.562.256057.053.53min合計60.6762.3348.6763.6760.0057.0053.67圖23min平均流量柱狀圖由圖2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實驗場景下,行人流量的差異并不明顯,基本在60人/分鐘左右,其中最低的是2組同方向交叉行走,說明行人走動過程中側向移動的干擾會增加行人的移動距離,從而降低了行人流量。而第二低的是3組同方向有障礙交叉走,障礙物的阻擋導致了同向行人側向交織的減少,反而提高了行人的流量,由此可見,即使存在障礙物,對行人通行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同向間的側向移動干擾。5.2分別以1min和3min為單位,統計行人密度表2密度統計表密度(人/平方米

11、)2組同方向循環走3組同方向循環走2組同方向父叉走2組反方向循環走2組反方向父叉走3組同方向有障礙循環走3組同方向有障礙交叉走分鐘10.750.750.640.470.580.860.89分鐘20.640.750.580.500.580.680.74分鐘30.470.750.720.560.610.650.92分鐘40.470.690.560.530.750.710.80分鐘50.580.77平均0.580.740.630.510.620.730.843min合計0.620.750.650.510.590.730.85圖33min平均密度柱狀圖從圖3可以看出,在不同實驗場景下,行人的密度差異比

12、較明顯,極差達到0.34。其中,密度最高的是3組同方向有障礙交叉走,分析主要原因應該是多種不利因素的疊加導致行人在通行時延誤較大,因此在數據記錄時停留在統計區內的行人數就明顯多于其他實驗場景。對比同方向循環走的兩個場景,可以看到3組同方向循環走的密度要明顯高于2組的,側面說明了人行道寬度對行人密度有一定影響。密度最小的是2組反方向循環走,在視頻中可以看到該場景下的行人沒有交織和互相干擾,處于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行人延誤達到最小,同時對比圖2,會發現該場景的行人流量是最大的。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行人密度與流量并不成正比關系。該對比其他實驗場景,可以進一步得出結論:行人密度與流量并沒有明顯的線性關系

13、,因此不能單從行人流量推測行人密度和擁擠情況。5.3分別以1min和3min為單位,統計步行速度表3速度統計表速度(m/s)2組同方向循環走3組同方向循環走2組同方向父叉走2組反方向循環走2組反方向父叉走3組同方向有障礙循環走3組同方向有障礙交叉走分鐘11.31.21.31.41.21.11.0分鐘21.31.11.11.41.21.11.1分鐘31.21.41.31.21.31.21.0分鐘41.31.21.11.21.11.11.2分鐘51.01.2平均1.31.21.21.31.21.11.13min合計1.271.241.221.331.241.141.03圖43min平均速度柱狀圖從

14、圖4中可以看到,各種實驗場景下的行人速度沒有明顯的差異,基本在1.20m/s左右。其中最高的仍然是2組反方向循環走。而最低的也不出意外的是3組同方向有障礙交叉走。第二低的是3組同方向有障礙循環走,該場景下的行人速度是除最低的以外唯一低于1.2m/s的,說明障礙物對行人流速有明顯影響,會降低行人速度。其他場景的區別不大,說明行人流向和側向交織對速度沒有明顯影響。實驗結論總結統計分析結果:對比各種實驗場景,分析影響行人流量、密度、速度的因素。從統計分析的結果來看,有以下結論:1、行人交織中側向移動的干擾為影響行人流量的主要因素,甚至在有障礙物時如果障礙物減少了行人的交織程度,反而會提高行人流量;2、反方向循環走場景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在視頻中可以看到該場景下的行人沒有交織和互相干擾,行人流量、速度均達到最大,因此可以知道人行道的寬度、兩個方向的分布情況以及行人的交織程度對行人流量和速度都有影響;3、行人密度與流量并沒有明顯的線性關系,障礙物和人行道寬度均對行人密度有影響;4、障礙物對行人流速有明顯影響,會降低行人速度。行人流向和側向交織程度對速度沒有明顯影響。7思考題(1)千方客流檢測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