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手冊-底盤-懸架系統_第1頁
維修手冊-底盤-懸架系統_第2頁
維修手冊-底盤-懸架系統_第3頁
維修手冊-底盤-懸架系統_第4頁
維修手冊-底盤-懸架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懸 架索引圖索引圖前懸架索引圖 1前減震器和螺旋彈簧(見R-9前減震器和彈簧的拆卸/安裝)5前控制臂(后面)(見R-19前控制臂(后面)的拆卸/安裝)(見R-21前控制臂(后面)的檢查)2前減震器(見R-12前減震器的檢查)(見R-12前減震器的處理)6前平衡桿(見R-22前平衡桿的拆卸/安裝)3前上臂(見R-13前上臂的拆卸/安裝)(見R-14前上臂的檢查)7平衡桿控制上拉桿(見R-23平衡桿控制上拉桿的檢查)8前橫梁(見R-23前橫梁的安裝/拆卸)4前控制臂(前面)(見R-15前控制臂(前面)的拆卸/安裝)(見R-18前控制臂(前面)的檢查)9橫梁(見R-27橫梁的安裝/拆卸)R-2索引圖

2、后懸架索引圖 1后減震器(見R-28后減震器的拆卸/安裝)(見R-28后減震器的檢查)(見R-28后減震器的處理)5后部側面拉桿(見R-33后部側面拉桿的拆卸/安裝)2后螺旋彈簧(見R-29后螺旋彈簧的拆卸/安裝)6從動拉桿(見R-35從動拉桿的拆卸/安裝)3后上臂(見R-31后上臂的拆卸/安裝)7后平衡桿(見R-34后平衡桿拆卸/安裝)8平衡桿控制上拉桿(見R-35平衡桿控制上拉桿的檢查)4后下臂(見R-30后下臂的拆卸/安裝)9后橫梁(見R-37后橫梁的拆卸/安裝)R-3基本操作,車輪定位基本操作操作須知(懸架)車輪和輪胎的拆卸/安裝1. 在安裝車輪時,用88-118Nm9.0-12.0

3、kgfm,65.0-87.0 ftlbf的力矩擰緊。懸架連桿的拆卸/安裝1. 只在車輛放低且空載后,使用橡膠套筒緊固懸架的每一零件。注釋:l 空載:加滿油箱,發動機冷卻液和機油在規定的水準,備用輪胎、千斤頂和工具在指定的位置。制動系統管路的斷開/連接注意l 制動液會破壞噴漆表面,如果制動液真的灑在噴漆表面上,應該馬上把制動液擦掉。1. 使用SST(49 0259 770B)擰緊制動液管的喇叭口形管接頭螺母,并保證把制動液管路的喇叭口形管接頭螺母擰緊力矩調整到可以使用轉矩扳手-SST組合。(見GL-16扭矩公式)。2. 如果在操作過程中的任一時刻,斷開制動系統任一管路,添加制動液,應排空制動器,

4、并在完成操作過程后檢查是否有泄漏。動力轉向機構的拆卸/安裝1. 如果在操作過程中的任一時刻,任一動力轉向液體管道斷開,則應該增加ATF M-或者同類物(如Dexron ),排空液體管道,并在完成操作過程后檢查是否有泄漏。車輪定位車輪定位的預先檢查 A6E741201013W011. 檢查輪胎的充氣情況,如果有必要,應該調整到推薦的壓力。2. 檢查前輪的軸承間隙,如果有必要,應該進行調整。(見M-4車輪軸承間隙的檢查。)3. 檢查車輛和輪胎的跳動。(見TD-8懸架)。4. 檢查球節和轉向聯動裝置是否過度松動。5. 搖動車輛以檢查減震器的作用。注釋:l 車輛必須在水平地面上并且空載。l 空載:加滿

5、油箱,發動機冷卻液和機油在規定的水準,備用輪胎,千斤頂和工具在指定的位置。6. 測量車輪中心到擋泥板邊緣間的高度。在左右測量值的差別不應該超過10 mm0.39 in。測量點A-A截面R-4車輪定位前車輪定位技術規范(空載)*1 A6E741201015W01普通的 項目油量計的指示空1/41/23/4滿前輪總前束、前束角毫米(mm)輪胎:240.080.16,輪緣的內部:130.040.12度(degree)011022最大轉向角度內側393外側313主銷后傾角*2(參考值)33713391341134413471前輪外傾角*2(參考值)-0091-0101主銷內傾(參考值)517518升高

6、的*3項目油量計的指示空1/41/23/4滿前輪總前束、前束角毫米(mm)輪胎:240.080.16,輪緣的內部:130.040.12度(degree)011022最大轉向角度內側393外側313主銷后傾角*2(參考值)33213341336133913421前輪外傾角*2(參考值)-0091-0101主銷內傾(參考值)517518*1:發動機冷卻液和機油在規定的水準,備用輪胎,千斤頂和工具在指定的位置。左/右測量值的差別:3mm0.12 in*2:左邊測量值和右邊測量值的差別不能超過130。 *3:車輪中心和擋泥板邊緣的距離為402mm15.8 in(參考值)。 最大轉向角的調節1. 松開轉

7、向拉桿端部的鎖緊螺母。2. 拆掉轉向機構的密封套夾。3. 轉動轉向拉桿以使其等于長度L。4. 最大左/右差別:3mm0.12 in 同樣地轉動轉向拉桿以提供正確的最大轉向角度。5. 擰緊轉向拉桿端部的鎖緊螺母。擰緊力矩68.6-98.0 Nm7.00-9.99 kgfm,50.6-72.2 ftlbf。6. 檢驗防塵罩沒有扭曲,并安裝密封套夾。7. 調節好轉向角后再調整前輪總前束。前輪總前束的調節1. 把方向盤對正,并確定車輛的車輪/輪胎直線朝前。2. 松開左轉向拉桿和右轉向拉桿端部的鎖緊螺母,同樣地轉動轉向拉桿。左轉向拉桿和右轉向拉桿都是右旋螺紋,因此朝著車輛的前面轉動右轉向拉桿,朝著后面轉

8、動左轉向拉桿以增加前束值。注釋:l 轉動兩個轉向拉桿,轉完整的一圈可以使前束變動6 mm 0.24 in(036)左右。3. 用規定的力矩擰緊轉向拉桿端部的鎖緊螺母。 擰緊力矩:68.6-98.0 Nm7.00-9.99 kgfm,50.6-72.2 ftlbf。4. 檢驗防塵罩沒有扭曲,并安裝密封套夾。 R-5車輪定位后車輪定位技術規范(空載)*1 A6E741201016W01普通的項目油量計的指示空1/41/23/4滿后輪總前束毫米(mm)輪胎:240.080.16,輪緣的內部:130.040.12度(degree)011022后輪外傾角*2-1051-1071-1091-1111-11

9、31推力角度(degree)0048升高的*3項目油量計的指示空1/41/23/4滿后輪總前束毫米(mm)輪胎:240.080.16,輪緣的內部:130.040.12度(degree)011022后輪外傾角*2-0561-0581-1001-1021-1051推力角度(degree)0048*1:發動機冷卻液和機油在規定的水準,備用輪胎,千斤頂和工具在指定的位置。*2:左邊測量值和右邊測量值的差別不能超過130。*3:車輪和擋泥板邊緣的距離為392mm15.4 in(參考值)。注釋: l 調節好外傾以后再調整前束。外傾的調節左側(從車輛的前面看)調節凸輪螺母1. 松開下臂上的凸出螺母。2. 轉

10、動調節凸出螺母以得到規定范圍的外傾角。 左車輪右車輪正向順時針逆時針反向逆時針順時針 3. 擰緊凸出螺母。擰緊力矩68.2-116.6 Nm8.79-11.88 kgfm,63.58-85.99 ftlbf。總前束的調節1. 松開側面聯桿的鎖緊螺母。R-6車輪定位,車輪和輪胎2. 轉動可調聯接桿,來調節前束。技術規范總前束值:24mm0.080.16 in注釋:l 前束角變化量:043/轉3. 擰緊鎖緊螺母。擰緊力矩68.6-98.1 Nm7.00-10.00 kgfm,50.6-72.3 ftlbf。車輪和輪胎車輪平衡調節(16英寸和17英寸鋁合金車輪)注意:l 首先調節外車輪平衡,再調節內

11、車輪平衡。l 小心不要擦傷車輪。附著式平衡重(外部)1. 從車輪上除去原平衡重。2. 去掉剩余在車輪上的雙面膠帶,然后弄干凈結合面積并進行清除油漬。3. 把車輪安裝在車輪平衡儀上,測量不平衡量,并指出沖擊式平衡重模式的位置。4. 不平衡量乘以1.6得到平衡重量值。附著式平衡重車輪沿著間隙粘貼輪胎平衡重中心內部外部車輪平衡儀上標識的位置5. 選擇最接近重量值的平衡重,并把平衡重安裝在車輪平衡儀上指定的位置上(外部)。例如,標識不平衡重量為23 g 0.81 oz 的平衡重量值的計算:23 g 0.81 oz1.6=36.8 g 1.30 oz,應選擇平衡重量值為35 g 1.24 oz注釋:l

12、當選擇平衡重時,應該選擇最接近計算值的平衡重。例如:32.4 g 1.14 oz=30 g 1.06 oz, 32.5 g 1.15 oz=35 g 1.24 oz注意:l 應使用真正的平衡重或同等物(鋼)。l 在安裝平衡重時,每5 g用大小為25 N 2.5 kgf, 5.5 lbf力壓住平衡重2秒或更長的時間。R-7車輪和輪胎6. 如果附著2個平衡重,安置好它們,以保證在車輪平衡儀上標識的位置上每邊一個。注意:l 不要把平衡重安置在一排上。 l 不要讓平衡重重迭。l 總重一定不能超過160 g 5.65 oz。 (1)附著在任一邊;(2)車輪平衡儀上標識的位置;(3)不要附著在一排上;(4

13、)不要重迭沖擊式平衡重(內部)1. 使用車輪平衡儀測量不平衡重量。2. 把與測量重量值相應的平衡重安裝在車輪平衡儀上標識的位置上(內部)。注意:沖擊式平衡重車輪內部輪胎平衡重中心外部車輪平衡儀上標識的位置l 不要附著3個或更多的平衡重。l 每個平衡重一定不能超過60 g 2.12 oz,并且2個平衡重的總重量一定不能超過100 g 3.53 oz。剩余不平衡重量值的檢查1. 安裝好內部平衡重和外部平衡重后,再一次操作車輪平衡儀。2. 確保剩余不平衡重量值不超過在任一邊的下述值:外部內部16英寸車輪10 g 0.35 oz8 g 0.28 oz17英寸車輪9 g 0.32 oz7 g 0.25

14、ozl 如果剩余不平衡重超過了10 g 0.35 oz(16英寸車輪)或者9 g 0.32 oz(17英寸車輪),再一次調節車輪平衡。容許的剩余不平衡值(g)動態不平衡(在輪緣處)靜態不平衡(在輪緣處)外部內部16英寸車輪最大值10 g 0.35 oz最大值8 g 0.28 oz最大值13 g 0.46 oz17英寸車輪最大值9 g 0.32 oz最大值7 g 0.25 oz最大值11 g 0.39 ozR-8前懸架前懸架前減震器和彈簧的拆卸/安裝注意:l 在進行下述程序時,如果不先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拆卸下來,可能會由于不小心的拉動而導致線束中的斷路。所以,在進行下述程序前,應把ABS車輪

15、轉速傳感器(車軸一邊)拆卸下來,并把它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在維修車輛時不會不小心拉動傳感器。1.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2.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1螺栓(ABS車輪轉速傳感器)8前減震器和螺旋彈簧(見R-11前減震器和螺旋彈簧的安裝注釋)2螺栓(制動軟管襯套)9活塞桿螺母(見R-10活塞桿螺母的拆卸注釋)3螺母(前平衡桿控制聯桿)10固定膠套4螺栓(前減震器下面)(見R-10螺栓(前減震器下面)拆卸注釋)11跳動限位器5緩沖塊12防塵套6減震器叉架(見R-12減震器叉架安裝注釋)13螺旋彈簧(見R-10螺旋彈簧的安裝注釋)7螺母(前減震器上面)14前減震器R-9前懸架螺栓(前減

16、震器下面)的拆卸注釋1. 用千斤頂托住轉向節以防止落下。活塞桿螺母的拆卸注釋警告:l 拆卸活塞桿螺母很危險,減震器和彈簧在巨大的壓力下會飛出來并導致傷害或死亡。在拆卸活塞桿螺母前應保證減震器在SSTs里固定安全。1. 用一塊布保護螺旋彈簧,然后安裝SST s。2. 用SST s緊壓螺旋彈簧,并拆除活塞桿螺母。在使用發動機支架時螺旋彈簧的安裝注釋1. 在減震器上臨時地安裝螺旋彈簧,防塵罩和固定膠套以保證螺旋彈簧的下端部安置在下彈簧座的臺階上。2. 如圖所示,為了正確的安裝,應對螺旋彈簧,防塵罩和固定膠套作上標記。3. 對準螺旋彈簧和防塵罩的標記。用一塊布保護螺旋彈簧和防塵罩,然后安裝SSTs。標

17、記R-10前懸架4. 使用SSTs緊壓螺旋彈簧。5. 安裝減震器以保證螺旋彈簧的下端部安置在下彈簧座的臺階上。6. 確認在減震器和防塵罩上的標記是對準的。7. 安裝上固定膠套和活塞桿螺母,然后拆除掉SSTs。活塞桿螺母的擰緊力矩39.2-52.9Nm 4.00-5.39 kgfm, 29.0-39.0 ftlbf左側前面右側外側平衡桿控制聯桿安裝位置外側減震器保護裝置前減震器和螺旋彈簧的安裝注釋1. 在與平衡桿控制聯桿安裝位置(中心線)成2733的角度來安裝雙頭螺栓,朝著車輛的內側。R-11前懸架減震器叉架的安裝說明1. 用減震器的凸出部位對準減震器叉架的縫隙。識別標記減震器的凸出部位2. 擰

18、緊螺栓。 前減震器的檢查 A6E741434700W011. 從車輛上拆下來前減震器。2. 檢查損壞情況以及漏油現象。3. 檢查橡膠襯套的損壞及磨損。4. 壓縮和伸長減震器活塞至少3次。確保操作力沒有變化并且沒有異常噪聲。l 如果不符合以下規定,置換減震器。(1) 壓縮減震器活塞并放開它。(2) 確保活塞能以正常的速度充分伸長。前減震器的處理A6E741434700W02警告:l 無論何時在減震器上鉆孔時,都應帶上護目鏡。減震器里的氣體有一定的壓力,因此在鉆孔時可能把金屬薄片吹到眼睛里和臉上。1. 在平面上夾緊減震器,或活塞向下指向夾緊減震器。2. 在距管子底端20-30 mm 0.8-1.2

19、 in的位置點上鉆一個大小為2-3 mm 0.08-0.12 in的孔,以保證管子里的氣體可以跑出來。3. 轉動減震器使孔向下。4. 油可以通過上下移動幾次活塞桿而集中起來,然后在端部截斷管子。5. 根據廢物處理法來處理廢油。6.注釋:l 減震器氣體是氮氣。l 減震器油是礦物油。R-12前懸架前上臂的拆卸/安裝 A6E741434200W01注意:l 在進行下述程序時,如果不先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拆卸下來,可能會由于不小心的拉動而導致線束中的斷路。所以,在進行下述程序前,應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車軸一邊)拆卸下來,并把它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在維修車輛時不會不小心拉動傳感器。1. 按照表中所

20、示的順序進行拆卸。2.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3. 檢查前輪定位情況。(見R-5前輪定位。)AE67414W0351螺栓(ABS車輪轉速傳感器)5螺栓(前上臂)(見R-14螺栓(前上臂)拆卸注釋)2螺栓(制動軟管支架)6前上臂3螺母(前平衡桿控制聯桿)7緩沖塊4前上臂球節(見R-13前上臂球節的拆卸注釋)8墊圈(見R-14墊圈的安裝注釋)9防塵套前上臂球節的拆卸注釋1. 用千斤頂托住轉向節。R-13前懸架2. 用SST把球節從轉向節上分離開。螺栓(前上臂)的拆卸注釋1. 從前減震器的上部拆掉螺母(3個位置)。2. 把前減震器和螺旋彈簧朝著車輛的外側拉出來。3. 拆掉螺栓。墊圈安裝注釋:

21、1. 擦去球頭螺栓上的油脂。2. 在新防塵罩的里面注入油脂。3. 把防塵罩安裝在球節上。4. 用SST安裝好新墊圈。5. 確保墊圈牢固地安裝到凹槽內。6. 擦去過量的油脂。前上臂的檢查1. 從車輛上拆掉上臂。2. 檢查損壞情況,裂紋情況以及彎曲情況。3. 檢查球節的轉動力矩。(1) 旋轉球節5次。(2) 使用相應的通用板手的轉矩扳手來測量轉動力矩。l 如果不在規定的技術規范內,置換下臂的元件。轉動力矩 最大值1.5Nm15.0 kgfcm, 13.2 inlbf。R-14前懸架前控制臂的拆卸/安裝A6E741434300W011.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2.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

22、。1前控制臂(前面)球節。(見R-16前控制臂(前面)球節的拆卸注釋)8前控制臂(前面)襯套(內側)(見R-16前控制臂(前面) 襯套(內側)的拆卸注釋)(見R-17前控制臂(前面) 襯套(內側)的安裝注釋)2螺栓(前減震器的下側)3緩沖塊4螺栓(前控制臂內側)9前控制臂(前面)襯套(外側)(見R-16前控制臂(前面) 襯套(外側的拆卸注釋)(見R-17前控制臂(前面) 襯套(外側)的安裝注釋)5前控制臂(前面)的組件6墊圈(見R-18墊圈的安裝注釋)7防塵套R-15前懸架前控制臂(前面)球節的拆卸注釋1. 使用SSTs把球節從轉向節上分離開來。前控制臂(前面)襯套(內側)的拆卸注釋1. 用S

23、STs把襯套(內側)壓出來。施加壓力施加壓力前控制臂(前面)襯套(外側)的拆卸注釋1. 用SSTs把襯套(外側)壓出來。前控制臂(前面)襯套(外側)的安裝注釋 A6E7414W0111. 如圖所示對新襯套作上標記。 標記R-16前懸架施加壓力2. 使用SSTs把襯套壓入標記處。襯套3. 確保AB之間的間隙為8.75 mm10.75 mm 0.3445 in0.4232 in。前控制臂(前面)襯套(內側)的安裝注釋1. 如圖所示對新襯套作上標記。標記2. 使用SSTs把襯套壓入標記處。施加壓力襯套R-17前懸架3. 確保AB之間的間隙為12.75 mm14.75 mm 0.5020 in0.58

24、07 in。墊圈的安裝注釋1. 擦去球頭螺栓上的油脂。2. 在新防塵罩的里面注入油脂。3. 把防塵罩安裝在球節上。4. 用SST安裝好新墊圈。5. 確保墊圈牢固地安裝到凹槽內。6. 擦去過量的油脂。前上臂(前面)的檢查1. 從車輛上拆掉上臂(前面)。2. 檢查損壞情況,裂紋情況以及彎曲情況。3. 檢查球節的轉動力矩。(1) 旋轉球節5次。(2) 使用合適的套筒扳手和轉矩扳手來測量轉動力矩。l 如果不在規定的技術規范內,置換下臂的組件。轉動力矩最大值1.182.23Nm12.122.7 kgfcm, 10.5-19.7 inlbf。R-18前懸架前上臂(后面)的拆卸/安裝A6E741434300

25、W021. 拆掉前橫梁的組件。(見R-23前橫梁的拆卸/安裝。)2.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3.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4. 檢查前車輪定位。(見R-5前車輪定位。)1前控制臂(后面)球節。(見R-19前控制臂(后面)球節的拆卸注釋)4防塵套2前控制臂(后面)(見R-21前控制臂(后面)的安裝注釋)5前控制臂(后面)襯套(見R-20前控制臂(后面) 襯套的拆卸注釋)(見R-20前控制臂(后面)襯套的安裝注釋)3墊圈(見R-21墊圈的安裝注釋)前控制臂(后面)球節的拆卸注釋1. 使用SSTs把球節從轉向節上分離開來。 R-19前懸架前控制臂(后面)襯套的拆卸注釋施加壓力1. 用SS

26、Ts把襯套壓出來。2. 把前控制臂(后面)拆下來,用錘子輕輕把襯套敲下來。前控制臂(后面)襯套的安裝注釋1. 如圖所示,對新襯套作上標記。2. 使用SSTs把襯套壓入標記處。施加壓力3. 確保AB之間的間隙為23.75 mm25.75 mm 0.936 in1.013 in。R-20前懸架墊圈的安裝注釋1. 擦去球頭螺栓上的油脂。2. 在新防塵罩的里面注入油脂。3. 把防塵罩安裝在球節上。4. 用SST安裝好新墊圈。5. 確保墊圈安全地安裝到凹槽內。6. 擦去過量的油脂。前控制臂(后面)的安裝注釋1. 安裝下臂(后面)使識別標記(L或R)面朝著車輛的前面。前控制臂(后面)的檢查1. 從車輛上拆

27、掉下臂(后面)。2. 檢查損壞情況,裂紋情況以及彎曲情況。3. 檢查球節的轉動力矩。(1) 旋轉球節5次。(2) 使用合適的套筒扳手和轉矩扳手來測量轉動力矩。l 如果不在規定的技術規范內,置換下臂的組件。轉動力矩1.002.22Nm10.222.6 kgfcm, 8.8619.6 inlbf。R-21前懸架前平衡桿的拆卸/安裝1. 拆掉前橫梁的組件。(見R-23前橫梁的拆卸/安裝。)2.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3.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4. 調節前大燈。(見R-31前大燈的調節。)5. 檢查前車輪定位。(見R-5前車輪定位。)1平衡桿控制聯桿2平衡桿支架(見R-22平衡桿安裝注

28、釋)3平衡桿襯套4前平衡桿橡膠潤滑油脂右側標記前面平衡桿支架平衡桿襯套定位平面平衡桿支架安裝注釋1. 在平衡桿襯套的內表面涂抹上橡膠潤滑油脂。2. 通過平衡桿桿的定位平面內側,來對準襯套。3. 安裝平衡桿支架。R-22前懸架平衡桿控制聯桿的檢查A6E741434150W011. 從車輛上拆掉平衡桿控制聯桿。2. 檢查彎曲情況和損壞情況。3. 測量球節的起動力矩。(1) 沿兩邊搖動球節的雙頭螺栓10次。(2) 轉動球節的雙頭螺栓10次。(3) 使用合適的通用套筒板手和轉矩扳手來測量起動力矩。起動力矩0.230.47Nm2.44.7 kgfcm, 2.14.1 inlbf。前橫梁的拆卸/安裝A6E

29、741434800W011. 拆掉下蓋。2. 拆掉防濺板。3. 拆掉前自動水平傳感器。(見R-32前自動水平傳感器的拆卸/安裝。)4. 拆掉橫梁。(見R-27橫梁的拆卸/安裝。)5. 拆掉轉向機構以及連接,并且從前橫梁上拆下管子總成安裝螺栓,然后用纜索把轉向機構以及連接懸架起來。擰緊力矩l 轉向機構以及連接:74.4104.8Nm7.85710.68 kgfm, 54.8877.29 ftlbf。l 管子總成:7.810.8Nm79.6110.00 kgfcm, 69.195.5 inlbf。6. 按照表中的順序進行拆卸。7.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安裝。8. 調節前大燈。(見R-31前大燈的調

30、節。)9. 檢查前車輪定位。(見R-5前車輪定位。)R-23Mazda 6 車間手冊(17301002C)前懸架橡膠潤滑油脂1螺母(平衡桿控制聯桿)7橫梁組件2前控制臂(前面)球節(見R-16前控制臂(前面)球節的拆卸注釋)8平衡桿的支架和襯套9前平衡桿3前控制臂(后面)球節(見R-19前控制臂(后面)球節的拆卸注釋)10前控制臂(前面)4螺栓(前減震器的下側)11前控制臂(后面)5發動機安裝中心1號螺栓。(見R-25 發動機安裝中心1號螺栓的拆卸注釋。)12前橫梁6橫梁支架(見R-25橫梁支架的拆卸注釋。)13前橫梁襯套(見R-25前橫梁襯套的拆卸注釋)(見R-25前橫梁襯套的安裝注釋)修訂

31、的5、2002(參考編號L080、02)R-24前懸架發動機安裝中心1號螺栓的拆卸注釋1. 用SST把發動機懸架起來。2. 拆掉發動機安裝中心1號螺栓。橫梁支架的拆卸注釋警告:l 拆卸橫梁是非常危險的,橫梁組件可能落下來引起嚴重的傷害或死亡。在拆卸橫梁支架前證實千斤頂安全支承住了橫梁組件。標記襯套凸起部位橢圓形孔標記凸起部位1. 用千斤頂支承住橫梁組件,拆掉螺母。2. 拆掉橫梁支架。千斤頂前橫梁襯套的拆卸注釋1. 如圖中所示在橫梁上作上標記(只在后上側)。(1);(2);(3);(4);(5)2. 用螺絲刀(-)拆掉襯套,注意不要損壞前橫梁。A6E7414W032R-25前懸架前面前側后上側標

32、記襯套凸起部位左側右側橫梁支架凸起部位標記前橫梁襯套的安裝注釋1. 如圖中所示放置襯套。2. 用SSTs把襯套安裝在橫梁上。R-26前懸架橫梁的拆卸/安裝1. 按照表中規定的順序進行拆卸。1橫梁以及橫梁蓋。2橫梁蓋(歐洲(L.H.D.U.K.)規格)(見R-27橫梁蓋安裝注釋)3橫梁。GCC規格橫梁AA截面定位前定位后2.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安裝。橫梁蓋安裝注釋1. 安裝橫梁蓋。2. 如圖所示在A處定位。R-27后懸架后懸架后減震器和彈簧的拆卸/安裝A6E741628700W01注意:l 在進行下述程序時,如果不先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拆卸下來,可能會由于不小心的拉動而導致線束中的斷路。所以

33、,在進行下述程序前,應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車軸一邊)拆卸下來,并把它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在維修車輛時不會不小心拉動傳感器。1.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2.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1后減震器和支架。2支架(見R-28支架安裝注釋。)3后減震器。支架安裝注釋1. 如圖所示安裝支架。后減震器的檢查1. 用與檢查前減震器相同的方法來檢查后減震器。(見R-12前減震器的檢查。)后減震器的處理 A6E741628700W031. 用與處理前減震器相同的方法來處理后減震器。(見R-12前減震器的處理。)R-28后懸架后螺旋彈簧的拆卸/安裝A6E741628011W011. 拆掉后自動水平傳

34、感器。(見T-32后自動水平傳感器的拆卸/安裝。)2.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3.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4. 調節前大燈。(見T-31前大燈的調節。)車身側5. 檢查后車輪定位。(見R-6后車輪定位。)1螺栓(平衡桿控制聯桿的下側。)4上部彈簧橡膠座。2螺栓(后下臂的外側。)(見R-29螺栓(后下臂外側)拆卸注釋)5下部彈簧座。3后螺旋彈簧(見R-30后螺旋彈簧的安裝注釋。)6跳動限位器(彈簧側)。7跳動限位器(車身側)。(見R-30跳動限位器(車身側)的拆卸/安裝注釋。)螺栓(后下臂外側)的拆卸注釋1. 用千斤頂支承住下臂。2. 松開下臂的內螺栓。3. 拆掉下臂上的外螺栓。千

35、斤頂R-29后懸架跳動限位器(車身側)的拆卸/安裝注釋1. 用加長桿拆卸或/和安裝跳動限位器(車身側)。識別標記后螺旋彈簧的安裝注釋下側1. 安裝螺旋彈簧,使識別標記位于下側。2. 把千斤頂置于下臂的下方并慢慢地頂起來。警告:l 安裝螺旋彈簧是非常危險的,螺旋彈簧可能飛脫,并導致嚴重的傷害或導致死亡。3. 安裝下臂(外側)螺栓。A6E7416W015后下臂的拆卸/安裝1.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2.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3. 檢查后車輪定位。(見R-6后車輪定位。)1后螺旋彈簧組件。(見R-29后螺旋彈簧的拆卸/安裝。)2螺栓(后下臂的內側。)3后下臂。R-30后懸架后上臂的拆

36、卸/安裝A6E741628210W01注意:l 在進行下述程序時,如果不先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拆卸下來,可能會由于不小心的拉動而導致線束中的斷路。所以,在進行下述程序前,應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車軸一邊)拆卸下來,并把它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在維修車輛時不會不小心拉動傳感器。1.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2.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3. 檢查后輪定位情況。(見R-6前輪定位。)A6E7416W0091ABS車輪轉速傳感器。5螺栓(后下臂)(見R-32螺栓(后下臂)的拆卸注釋。)2駐車制動拉索。3螺栓(后減震器下側)(見R-32螺栓(后減震器下側)的拆卸注釋。)6后下臂。7后下臂襯

37、套。(見R-32后下臂襯套拆卸注釋。)(見R-32后下臂襯套安裝注釋。)4螺栓(從動聯桿前側)。R-31后懸架螺栓(后減震器下側)的拆卸注釋1. 用千斤頂支承住從動聯桿。千斤頂螺栓(后上臂)的拆卸注釋1. 松開側面聯桿的內側和外側上的螺栓。后上臂襯套的拆卸注釋標記施加壓力施加壓力襯套1. 用SSTs把上臂的襯套壓出來。(1)后上臂襯套的安裝注釋1. 如圖所示在新襯套作上標記。(1)2. 使用SSTs把襯套壓入標記處。(1);(2)R-32后懸架3. 確保AB之間的間隙為14.0 mm16.0 mm 0.56 in0.62 in。后部側聯桿的拆卸/安裝A6E741628600W01注意:l 在進

38、行下述程序時,如果不先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拆卸下來,可能會由于不小心的拉動而導致線束中的斷路。所以,在進行下述程序前,應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車軸一邊)拆卸下來,并把它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在維修車輛時不會不小心拉動傳感器。1.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2.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3. 檢查后車輪定位。(見R-6后車輪定位。)A6E7416W0171ABS車輪轉速傳感器4螺栓(從動聯桿前側)2駐車制動拉索5后部側聯桿3螺栓(后減震器下側)(見R-34螺栓(后減震器下側)拆卸注釋。)R-33后懸架螺栓(后減震器下側)的拆卸注釋1. 用千斤頂支承住從動聯桿。注意:千斤頂l 拆卸從動聯

39、桿是非常危險的,從動聯桿可能落下來引起嚴重的傷害或死亡。確保千斤頂安全地支承住了從動聯桿。后平衡桿的拆卸/安裝A6E71628100W011. 拆掉后自動水平傳感器。(見R-32后自動水平傳感器的拆卸/安裝。)2.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3.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4. 調節前大燈。(見R-31前大燈的調節。)橡膠潤滑油脂1平衡桿控制聯桿。3平衡桿襯套。2平衡桿固定夾。4后平衡桿。R-34后懸架平衡桿控制聯桿的檢查A6E741634150W011. 從車輛上拆掉平衡桿控制聯桿。2. 檢查彎曲情況和損壞情況。3. 測量球節的起動扭矩。(1) 兩邊搖動球節的雙頭螺栓10次。(2) 轉

40、動球節的雙頭螺栓10次。(3) 使用合適的套筒扳手和轉矩扳手來測量起動扭矩。起動扭矩0.230.47Nm2.44.7 kgfcm, 2.14.1 inlbf。A6E7414W021從動聯桿的拆卸/安裝A6E741628200W01注意:l 在進行下述程序時,如果不先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拆卸下來,可能會由于不小心的拉動而導致線束中的斷路。所以,在進行下述程序前,應把ABS車輪轉速傳感器(車軸一邊)拆卸下來,并把它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在維修車輛時不會不小心拉動傳感器。1. 拆掉后部自動水平傳感器。(見R-32后部自動水平傳感器的拆卸/安裝。)2. 按照表中所示的順序進行拆卸。3. 按照與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4. 調節前大燈。(見R-31前大燈的調節。)5. 檢查后車輪定位情況。(見R-6后車輪定位。)R-35后懸架A6E7416W0181ABS車輪轉速傳感器。9螺栓(后減震器的下側。)2駐車制動拉索。10螺栓(從動聯桿的前側。)(見R37螺栓(從動聯桿的前側)的拆卸注釋。)(見R37螺栓(從動聯桿的前側)的安裝注釋。)3制動鉗(見R-37制動鉗的拆卸注釋)4制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