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設計說明_第1頁
方案設計說明_第2頁
方案設計說明_第3頁
方案設計說明_第4頁
方案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億利城.百旺家苑方案設計說明1項目背景根據烏蘭察布市新的發展綱要,未來城市的發展主方向將向東向南發展。目前,霸王河景觀改造工程已經啟動,政府將借助該工程極大的改變區域面貌,打造區域宜居舒適的居住環境,以配合城市整體向東南發展的戰略思路。緊鄰霸王河西的地區同時成為了城市發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點區域。未來2-3年,城市核心區既舊城區的改造力度將持續加大,改造目的是治理城市環境、改造城市面貌、降低核心區人口密度,舊城改造將圍繞“越改越松”的中心思想,盡可能的增加市政及公共配套設施,這將增加大量的外遷人口,并需要對其進行妥善安置。近年來舊城區的地產開發逐步升溫,隨著對城市內土地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對土

2、地的綜合利用,也會大量增加外遷人口。這就標志著集寧區的形象建設已拉開帷幕,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區正在形成。 本項目位于110國道以北,西側為新建的居住區,南側為規劃政府辦公用地,交通及區位優勢明顯,是新城市中重要的生活居住社區,探討如何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條件,同時塑造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氛圍,是本次規劃的主要目的。2.設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城市規劃編制實施細則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50180-93烏蘭察布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住宅設計規范(2003) GB50096-1999國家相應的規范、規定及標準。3區域分析3.1 區域定位 “十一五”時期

3、集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跨越式發展和全面趕超為奮斗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區、商貿興區、開放活區、依法治區”戰略,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到“十一五”末,基本建成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跨入自治區縣域經濟先進行列。由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烏蘭察布市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橋東片區,進一步明確了集寧市中心城區的定位和功能:新區形成功能完善的行政和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服務區,配套檔次和品位較高

4、的餐飲、住宿、娛樂、休閑設施。工業主要以科技含量高、無污染企業為主,商貿流通以汽貿物流業為主。老區東部提高綜合服務功能,加快住宅改造步伐,形成高標準的生活服務區;發展壯大現有工業企業,擴大現有商貿流通企業規模。同時利用土地置換等方式,新上一些就業容量大、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形成產業集群。西部主要形成居住和倉儲物流中心區。通過北地道和南天橋的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加快住宅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原有的商貿流通企業,建成物流中轉中心,糧食運銷批發市場,木材交易市場和藥品、藥材批發市場。將集寧作為二連口岸的延伸和出口俄羅斯、蒙古貨物的中轉報關基地。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加強環境保護,

5、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進。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和人人享有社會基本公共服務作為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3.2 自然環境集寧地處內蒙高原南部地帶,系陰山山余脈之丘陵區,地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平均海拔1416.56米,是一南西北三面環山的盆地。全境北高南低,西北多系山地。屬北溫帶蒙古高原大陸性氣候,風多雨少,干燥嚴寒,冷熱不均,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4.4,年日照為3130小時,年均降水量384毫米,無霜期120天左右,全年主要風向為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3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風頻率為

6、15.9。3.3 歷史沿革集寧夏商為冀洲,周為并州。秦并天下三十六郡屬雁門、云中兩郡地;漢屬雁門、云中、定襄郡。后漢為幽州、代國郡。北魏為代郡;隋屬定襄郡;唐為冀州、并州;唐置河東關內道、云州、云中郡、單州都護府;遼屬西京道大同、天成、長青北境。宋屬云中府。金屬西京路大同府;元屬中書省集寧路;明初屬興和路,后廢,清初屬蒙古察哈爾正紅旗游牧地;后為山西大同府豐鎮寧遠兩廳轄地,民國初期豐鎮、興和、涼城所轄地各一部。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開始設立“平地泉設治局”,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改為集寧縣,屬察哈爾省;1929年1月歸綏遠省。1948年9月27日集寧解放,成立集寧市;1949年9月緩

7、遠和平解放,撤銷集寧市建制改為集寧縣,市區定為集寧縣城關鎮。1951年8月城關鎮又改為平地泉鎮,屬集寧專署。1956年4月撤銷平地泉鎮,設立集寧市。1992年被國務院正式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3122號):撤銷烏蘭察布盟和縣級集寧市,設立地級烏蘭察布市。烏蘭察布市設立集寧區。以原縣級集寧市的行政區域為集寧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恩和路。2000年,集寧市轄7個街道、1個鄉:橋東街道、工業區街道、虎山街道、橋西街道、新華街街道、新體路街道、福利區街道、馬蓮渠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272448人,其中各街道、鄉人口(人): 新體路街道 3

8、9488 橋東街道 44068 工業區街道 43027 福利區街道 25079 虎山街道 42222 橋西街道 19201 新華街道 27507 馬蓮渠鄉 31856 2004年4月撤集寧市,設烏蘭察布市集寧區。3.4 SWOT分析3.4.1 優勢“十一五”期間,區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圍繞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個中心,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推進“三化”進程,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得到全面發展,是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為“十二五

9、”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一五期間”集寧區經濟總量成倍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優勢主導產業逐步形成,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文化、體育、廣電、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和就業再就業體系進一步完善。人均總收入明顯增加。3.4.2 劣勢集寧區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綜合經濟實力不強;產業層次低,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地方財力不足,用于建設的資金較少;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就業壓力

10、大、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社會事業的服務功能不夠完善等。3.4.3 機遇“十一五”時期,集寧區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良好。從外部環境看,一是我國加入WTO后,面臨更加開放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為集寧區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二是國家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促使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傳統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給其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三是周邊地區特別是呼包鄂金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為集寧區提供了區域協作的大好環境。從內部環境看,集寧區臨近晉、冀兩省,毗鄰京津冀經濟圈、呼包鄂金三角,有利于接受這些區域經濟的直接輻射,參與產業分工,為加強區域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機。而且,隨著京呼高速、208高速、省際大通道和集

11、張鐵路的建設和開通,區位和交通優勢對經濟的拉動將越來越明顯,承接產業轉移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的重要基礎。同時作為市府中心城市,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和商貿流通業的進一步繁榮,加之較為深厚的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基礎,集寧集聚產業要素的內在優勢將進一步凸顯。3.4.4 挑戰現狀地形條件可能限制設計地塊可達性的提高。大規模高強度的開發對項目操作水平和資金鏈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十一五”期間,集寧區要充分利用這些比較優勢,抓住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和置換的機遇,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全面提升產業升級換代和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實

12、現率先發展,全面趕超。4基地現狀4.1 項目位置 本項目位于學府街及南氧化塘以南、110國道以北、泰昌北路以東、康寧路以西,總占地面積約28.75公頃。其中110國道為現有道路,泰昌北路及康寧路已部分建成,交通便利。4.2 周邊概況本項目基地西側為正在建設中的居住區,北側為工業區,其氧化塘后期規劃為景觀湖。東側為待開發的平整土地,目前臨街已建設了沿街商鋪,并有一較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南臨110國道,國道以南現為一片空地,規劃為新的集寧區政府辦公用地。4.3 地形地貌用地整體上北高南低,E區內部有人工堤壩和深坑。4.4 土地利用目前片區內建設用地主要為空地。另有一片居民區和廠房,現階段計劃拆除,近

13、期實施搬遷。4.5 設計條件上位規劃從城市的角度出發,對本片區作出了設計要求,有一條南北向城市主干路穿越基地,將用地分為東、西兩個面積較大的區域。5定位及目標5.1 定位基于對集寧區城區總體規劃的解讀,本項目將規劃定位為: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條件,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居住、休閑、康體、學習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活區,同時保證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備的公共設施和較高開放度的歐式風情現代社區。5.2 設計目標宜居社區提供安全、舒適、便捷的城市空間,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塑造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的宜居社區。健康社區社區以組團的形式形成細胞的結構,每個組團有獨立的組團活動空間,配以完善的

14、社區公共設施,使社區更夠更好的為居民服務,也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生態社區尋求社區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人徜徉于社區之中,社區融于自然之中,以多層次的景觀結構,打造低碳、綠色、環保的動感之城。風情社區歐式風情的建筑風格,加之園林式的景觀空間,使居民似身處歐洲小鎮的浪漫之中,也使花園式社區成為城區中的規劃亮點。6設計構思6.1 概念保障性住房建設問題關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是切實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住房制度改革、完善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措施。為此,我國已經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首先,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條件,是重要的民生問

15、題,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對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的安排原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投向使用效率最高、發展最為需要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說,下大氣力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順時應勢之舉。 其次,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對相關產業具有很強的帶動效應。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及其所帶動的地方和社會投資,可以拉動鋼材和水泥的消費量。再次,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還為今后擴大消費創造了有利條件。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大力推進農村居民的回遷住房建設和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鄉居民消費環境和條件的有效舉措,都將有利于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擴

16、大消費。6.2 理念(一)堅決貫徹國家宏觀調控的有關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根據項目所在區域市政發展、經濟狀況及房地產狀況的市場調查,首先對項目規劃設計作出以下幾方面需重點考慮:一、堅決貫徹國家宏觀調控的有關政策,以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為己任;二、打造花園式綠色建筑,建立舒適、低碳、節能的人文和諧社區;三、打造多功能、高舒適度、豐富生活體驗的舒適、生態樣板區,帶動區域環境改造,創造宜居環境;四、惠及周邊居民,建立和諧社區,以品質恒久的建筑立面與園林景觀,形成高品質感、高審美感的城市界面;五、促進集寧區城市面貌的改善、生活配套的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的充實、人文綠化環境的提升。(二)

17、打造高品質花園式綠色建筑,建立舒適、低碳、節能的人文和諧社區。節能降耗不僅是為社會做貢獻,同時也將給企業帶來很多效益,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增強了市場差異化競爭優勢。為打造健康環保住宅,住宅設計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力求在平面、立面和空間處理方面有所創新,做到適用、經濟、美觀、安全、環保、舒適。樹立“住宅全壽命費用”的經濟觀念,提倡立面造型多樣化的同時,注意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同時,打造花園式的園林景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建立豐富的組團活動場所,增強社區和組團的歸屬感,通過宅間綠地和組團綠化的相互滲透,營造出錯落有致,含意雋永的綠化園林意境。總之,設計中將以具有二十一世紀居住水準的文明小

18、康型城市社區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推廣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提高住宅功能質量水平和小區與住宅的節能、節地、節材效果,使項目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三)帶動區域環境建設,創造宜居環境。小區內進行大面積綠地設計,不僅使綠化富有流線感,更會增加綠化面積,形成豐富的創意景觀。同時通過圍合樹木的種植,達到與周邊環境相隔離的效果,美化社區的同時,更會惠及周邊環境。(四)建立中小套型保障性住房的項目典范,創造良好的社會價值。住宅戶型以60-100平米的中小戶型為主,為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節約城市用地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中小套型成為以后房地產開發的主流戶型,為真正實現節約、緊湊、舒適、適用的房型設計提供了廣闊

19、的市場。解決中、小戶型設計存在的如采光、通風、公攤與使用率的矛盾的問題。從設計上取得突破、從開發理念上領先,一切以適用為主題,在開發小戶型時突出實用性和設計多變性。戶型設計以功能齊全、節省空間為主要理念,結合項目的用地特點及規劃指標,本項目住宅均為板樓,公攤較小,居住舒適,采光、通風達到舒適標準。7規劃設計7.1 總平面布局規劃設計以“環境內與外結合,建筑與環境結合,環境與功能結合,觀賞性與實用性結合,環境與人性化結合”為五大原則。建筑與園林、環境與人居、觀賞與實用性相融合,以靈活的建筑布局、流動的景觀空間以及自然的園林風格營造出隨意輕松的居住氛圍。D區、E區總體布局以三軸、兩中心、兩片區、多

20、節點為結構框架,用平面和立體的空間軸線形成層次豐富的景觀序列,通過“兩縱一橫”的生態軸的立體化景觀化處理統領整個小區的環境。D區保障房住宅區以11-18層為主;E區保障房住宅區以6-18層為主。其商業形式兩地塊均以沿街商業為主。規劃布局緊湊、空間變化豐富、建筑組合疏密有致。兩個區域內各自形成若干個小組團,以中心綠地為組團中心,用道路將各個組團鏈接成為網狀,將水景、綠化及小品溶成一體,讓人感覺到景觀的流動感與序列感。為營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塑造富有吸引力的社區氛圍,外部空間的處理采取層級展開的方式,具體分為城市公共空間、小區出入口過渡空間、小區內部公共空間三個級別。以城市公共空間突出社區整體形象

21、,以小區出入口節點空間強化各小區之間的領域感和安全性并起到調整心境的過渡作用,以小區內部公共空間構建景觀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休憩、交流、活動的場所。D區、E區總用地為28.7公頃,建設規模約46.1萬,建設內容為多層住宅、高層住宅及低層配套商業,同時配有幼兒園和會所等社區服務設施。地上建筑面積約46.1萬,包括商業部分8.8萬,住宅部分35.5萬,配套公建0.5萬。平均綠地率34%,平均容積率1.60,平均建筑密度19.4%,地上停車位2663輛。 7.2 交通小區內均為車行道路,道路路面寬度6m。住宅6層-18層,一層作為車庫。各地塊住宅以組團形式圍合出中心綠地。為減輕城市交通的壓力,各地塊

22、盡量在城市干道上開設一個小區出入口,D區不在泰昌北路上開設出入口,D區、E區不在110國道上開設出入口。7.3 建筑建筑設計主要考慮使用功能和精神兩個方面的要求,以滿足不同層次家庭的需求。戶型設計以生活動線和外部環境景觀為依據,同時滿足生活和觀景的共同需求。在起居室、臥室采用大面積景觀窗或落地窗,充分利用自然光線并將室外環境引入室內。設計中考慮到烏蘭察布的氣候特點,朝向以南向為主,盡量避免西曬的酷熱,重點考慮每戶的通風以及陽臺布置,增加空氣對流。戶型布置充分考慮到人們的生活需要,做到動靜分離、內外分離、各使用空間的有機組合,形成合理的居住空間。建筑立面在風格上借鑒了夏威夷式建筑風格的精髓,在檐

23、口、柵花、線條等岡面可謂建筑精華的集大成者。它一方面保留了古典主義在材質、色彩上的大致風格,另一方面摒棄了過于復雜的機理和裝飾,簡化了線條。建筑立面風格將懷古的情懷與現代人對生活的需求相結合,兼容華貴典雅與時尚現代,反映出后工業時代個性化的美學觀念和文化品位。清雅的格調、質樸的材質、柔和的色彩、親切的尺度及豐富的細部錯落掩映于園林之中。大片的磚墻、坡屋頂、色彩明麗的構架、格柵等符號,片材穿插,色彩對比,以及大虛大實的體塊關系,無不展現出一種沉穩、深厚的氣質,豐富而不浮華,簡潔而大氣的現代歐式風格。7.4 景觀景觀設計主導思想以簡潔、大方、便民、美化環境、體現建筑設計風格為原則,使景觀和建筑相互

24、融合,相輔相成。充分發揮組團景觀綠地效益,創造一個幽雅的環境,陶冶情操,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體現現代的生態環保型的設計思想。景觀設計結構:兩區域有一條南北向景觀軸線貫穿,并且兩區域各有一條東西向景觀軸線貫穿。各地塊中央均有一集中綠地,作為居住區的大型景觀中心,組團綠地環繞周圍。有景觀步道將組團公共綠地與景觀軸線相連接,形成以軸線為主,多節點相連通的網絡狀景觀布局。主要景觀運用豐富的景觀設計元素水系、亭子、廊架、廣場、橋、雕塑、座椅、景墻、微地形、綠化等,營造舒適的具有夏威夷特色的景觀活動空間。在舒適宜人的整體景觀基礎上各高板區又具有各自的特點。景觀設計元素特點:綠化主要以當地本土植物為主,以

25、長綠植物為基礎,并在重點區域設計摩紋花壇,保證植物生長效果的基礎上體現歐式景觀;綠化景觀疏密適當,高低錯落,形成一定的層次感。色彩豐富,主要以常綠樹種作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進行搭配。盡量避免裸露地面,廣泛進行垂直綠化以及各種灌木和草本類花卉加以點綴,使小區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效果。景觀硬質材質選擇上結合建筑立面材質,選用具有歐式風格特色的紅色、赭色地磚,黑色、深灰色石材收邊,紅磚為墻體飾面。貫穿整個景觀帶的狹長水系,結合當地氣候水系設計為狹窄的淺水系,主要應用置石駁岸,天然卵石池底,在展現水系景觀效果的同時,保證枯水期效果。小區中道路力求方便、實用,通而不暢,以降低車速,減少車

26、輛對居民的影響。適當安置園林小品,小品設計力求在造型、顏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與建筑相適應。周圍的綠地不僅可以對小品起到延伸和襯托,又獨立成景,使全區的綠地形成以集中綠地為中心的綠地體系。舒適宜人的休閑環境,和諧統一的生態環境。充分體現出現代社區的景觀特性。7.5 豎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減少土石方量,利用建筑挖方來塑造地形,增強景觀設計效果。7.6 無障礙小區在豎向設計及建筑設計中,充分考慮滿足殘障人的需求。7.7 日照多層居住區住宅保持1.7倍的南側建筑高度,保證大寒日3小時的日照要求。高層居住區住宅90%以上滿足日照時數大寒日3小時的要求,其余不低于大寒日2小時日照,并通過日照分析確定。8

27、綜合技術經濟指標D區、E區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編號項目D區E區合計1總用地面積(平方米)1067861807092874952總建筑面積(平方米)181409.42279497.54460906.96其中住宅136936.90218351.66355288.56車庫5436.527235.8812672.40沿街商業390364892487960幼兒園(12班)031863186配套設施60180018603容積率1.701.551.604建筑密度(%)20.518.819.45總套數(套)1356217835346地上車位(個)106815952663其中住宅車位67810891767商業、會所

28、車位3905068967綠地率(%)3435保障房住宅指標戶型建筑面積(平方米)總套數比例(%)A7064.281083.1B7773.12962.7C7229.16722.0D48301.9455215.6E25026.242507.1F59939.646413.1G171575.32177250.1H28378.92206.2合計355288.563534100.09.結構設計說明9.1 設計依據1、 國家現行規范及規程。序號名稱編號1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8-20082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版)GB50009-20014

29、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6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7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8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 107-20039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10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111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JGJ81-2002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13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2、 甲方提供的設計任務書。9.2 自然條件1、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2、抗震設防標準 住宅: 丙類;

30、商業: 丙類。3、結構設計基準期和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均為50年。4、基本風壓為0.60kN/m2,地面粗糙度為B類。5、基本雪壓為0.35kN/m2。9.3 地基及基礎選型本工程由酒店、公寓、辦公樓、商業及地下車庫組成,各建筑物基礎方案如下: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基礎形式小高層住宅甲級筏形基礎住宅(六層)丙級條形基礎商業丙級獨立柱基9.4 結構體系選型小高層住宅: 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住宅(六層): 砌體結構商業: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9.5 主要荷載取值項目標準值KN/m2相應國家標準名稱編號住宅2.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版)GB50009-2001電梯機房7.0商業3.5廁所、浴室住宅2.0

31、商業2.5樓梯3.5陽臺2.5屋面上人2.0不上人0.5基本風載0.6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版)(50年重現期)GB50009-2001基本雪載0.35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版)GB50009-20019.6 結構材料小高層住宅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最高不超過C30級,商業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最高不超過C30級。鋼筋采用HPB235級、HRB335級及HRB400級普通鋼筋。預埋件及屋頂裝飾架等普通鋼構件均采用Q235B級鋼材。9.7 主要結構構件取值原則1、剪力墻和框架柱的截面主要由承載力及變形控制,在滿足承載力、變形要求及建筑成本優化的前提下盡量選取較小的截面尺寸,以節省建筑空間。

32、2、框架梁在滿足承載力、變形要求及建筑成本優化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截面高度,為使用者提供最優建筑凈高,提升建筑品質。9.8 設計要點結構構件的布置應使得結構質心剛心盡量靠近,構件間傳力簡單明確,以獲得較好抗震性能。地下室、商業屋面等部位是各類配套設備及管線較集中的部位,結構專業應與各設備專業密切配合,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盡力為各類設備的使用及維護提供便利條件。嚴格控制結構構件尺寸,尤其是對建筑凈空有嚴格要求的區域。 根據結構的受力及構造要求合理配置構件尺寸及配筋,將建筑物的建設成本控制在最優范圍內。10.給排水設計說明 10.1 設計依據國家現行的本專業的相關規范。甲方提供的設計任務書及相

33、關資料。10.2 設計范圍 建筑紅線以內的生活給水系統、熱水系統、生活污水系統、生活廢水系統、雨水系統、消防系統等。10.3 生活給水系統10.3.1 水源:市政自來水本項目給水水源為市政自來水。從園區周邊的城市道路的兩個不同方向上接兩根給水管進入本園區,并在園區內形成環狀供水管網。水質符合國家衛生飲用水標準。10.3.2 生活用水標準及用水量用水量標準:住宅:200L/人·天;商業:5L/平米營業面積。10.3.3 生活給水系統供水方式及機房根據建筑高度,采用分區供水:低區(地下至地上三層)利用市政自來水壓力直接供水;中區(四層至十八層);高區(十九層及以上);由變頻供水設備供水。

34、10.3.4 計量在園區兩條總引入管上設總水表對園區總用水進行計量;住宅用水、商業用水、酒店用水、換熱站用水等均單設水表計量。 10.4 生活熱水系統住宅生活熱水可依據建筑物屋頂形式,合理采用太陽能熱水。無條件采用太陽能熱水的建筑,由用戶自備的燃氣或電熱水器制備。酒店及公寓采用集中生活熱水系統,熱水系統的分區與給水分區相同。10.5 排水系統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內生活排水采用污、廢合流制。10.5.1 污廢水系統室內地上糞便污水經污水管收集,重力流排出。地下室排水匯入集水坑、用潛水排污泵抽升后均排入室外污水管網,經化糞池后再排入園區內的污水管網,最后統一排至市政污水管網;餐飲的含油廢水

35、(經室內隔油器及室外隔油池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網。10.5.2 雨水系統建筑屋面雨水應盡量采用外排水方式。排入園區透水區域優先回補地下水。室外雨水徑流至綠地或經過透水路面回滲地下,徑流部分由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網。10.6 消防系統10.6.1 消防用水水源本工程消防用水水源為市政自來水。市政提供兩路進水。10.6.2 室外消防水量30L/S,火災延續時間按3.00h(由室外給水環網供給);10.6.3 室外消火栓系統本園區可提供兩條市政進水管,故室外消防用水采用低壓制,在園區環狀給水管網上布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按保護半徑不超過150米、間距不超過120米設置。10.6.4 室內消火栓系統

36、消火栓系統由消防泵、水池、消防管網、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組成,整個園區共用。室內消火栓流量取40L/s,系統由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頂水箱聯合供水。保證每一部位均有兩股充實水柱同時到達,消火栓布置在明顯、經常有人出入,而且使用方便的地方。消火栓系統豎向分為兩個區,18層及以下為低區,19層及以上為高區。消火栓栓口的壓力大于0.50Mpa者采用減壓穩壓型消火栓。車庫出、入口、排風出口等有可能結凍的部位采用電伴熱保溫防凍10.6.5 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在會所、商業等建筑物內,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報警閥按區域集中設置, 每個報警閥所帶噴頭數不超過800個。建筑物內每層和每個防火分區均設置信號閥及水流指示

37、器,其開閉信號均能傳到消防控制中心。10.6.6 地下室設置消火栓及噴淋泵房及消防水池,為整個園區共用,提供室內消火栓系統及噴淋系統的水量和水壓。在最高一棟建筑的屋頂設高位水箱約18 m3,存儲火災十分鐘消防用水量,并在水箱間內設消火栓及噴淋的增壓穩壓設備。10.6.7 其它消防措施在所有建筑物內均按照相應的火災危險等級設有手提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在變配電間等處還設有推車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10.7 其它10.7.1 節水節能措施(1) 所有衛生潔具采用節水型產品。大便器采用一次沖水量不大于6L節水型。(2) 公共衛生間大、小便器、洗臉盆采用感應式沖洗閥及水龍頭。(3) 水箱、水池設溢流報

38、警水位,防止進水管閥門故障時,水箱、水池長期溢流。10.7.2 環保措施(1)供水支管的水流速度控制在1.0m/s以內,減小水流噪音的產生;(2)供水系統加壓水泵防噪隔振:泵組采用隔振基礎;水泵進水管、出水管設置可曲撓橡膠接頭和彈性吊、支架,減少噪音及振動傳遞;水泵出水管止回閥采用靜音式止回閥,減少噪音和防止水錘。(3)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10.7.3 衛生防疫(1)生活調節水箱設加鎖密閉人孔蓋,并設有通風系統,采用不銹鋼板材質的水箱。水箱內設自潔消毒器,防止水二次污染,確保用水水質。水池進水管高于最高水位,防止池水倒流,污染城市給水。(2) 生活給水二次加壓水泵采用恒壓變

39、頻調速泵組,不設屋頂生活調節水箱,防止二次污染水質。(3)園區進水管之后設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紅線內給水管網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給水。有壓容器及密閉容器進水管上設置倒流防止器。(4)公共衛生間內的手盆、大便器、小便器采用感應式沖洗閥,防止人手接觸產生交叉感染疾病。(5)室內所用排水地漏及器具存水彎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11.暖通設計說明11.1 住宅部分熱源采用市政集中供熱,末端散熱設備采用散熱器采暖,熱水溫度采用80/60°C,戶內系統采用分戶計量系統,每戶設熱量表。11.2 商業建筑熱源采用市政集中供熱,冷源采用集中供冷,考慮到集寧地區風沙大、制冷時間段,故考慮采用風冷冷水機組,

40、風冷機設于裙房屋面,冷熱水管道分區設置,區域管路上設置冷熱計量表;室內高大空間部分采用全空氣系統,小分隔區域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新風機組采用熱回收機組。11.3 賓館和公寓部分建筑熱源采用市政集中供熱,冷源采用集中供冷,風冷冷水機組,風冷機設于裙房屋面,冷熱水管道分區設置,區域管路上設置冷熱計量表;大堂高大空間部分采用全空氣系統,小分隔區域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新風機組采用熱回收機組。11.4 燃氣供應整個區域的天然氣供應來自市政中壓燃氣管道,根據小區分隔設6個燃氣調壓箱,調壓后的低壓燃氣管道,供應到每個住戶及商業用戶內。12.電氣設計說明12.1 強電說明整個小區的總建筑面積約為46萬

41、平方米,分兩個地塊,總用電容量約為18000kVA。整個小區需建一座開閉站,負責整個小區的供電。整個小區考慮兩路高壓進線,以滿足消防負荷及一級負荷的供電要求。在每個地塊內,根據每個地塊的面積、建筑布局、用電容量設置合適的變電所,每個變電所的具體容量及供電范圍可根據各地塊的具體用電容量和建筑布局進行平衡。變電所貼建或獨立建筑或設置在地下車庫內。12.2 弱電說明 在小區內設置一電信模塊局和有線電視光端間,負責整個小區的電話系統、網絡系統及有線電視系統。在各地塊內設置一電話交接間及有線電視前端箱,負責各地塊的電話系統、網絡系統及有線電視系統。在各地塊內設置一消防安防控制中心,負責各地塊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防系統,安防系統包括訪客可視對講系統、周界防范系統、巡更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消防安防控制中心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幾個地塊合并設置。13可持續發展專篇13.1 理念與目標13.1.1 總體目標可體驗的健康舒適的綠色低碳生活區本項目總體目標為將億利保障性住宅區打造成為健康舒適的低碳生活區,綠色生態技術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居住者親身體驗綠色建筑的優點。根據烏蘭察布當地的氣候特點,合理規劃室外建筑布局和景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