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學高教版知識總結_第1頁
地貌學高教版知識總結_第2頁
地貌學高教版知識總結_第3頁
地貌學高教版知識總結_第4頁
地貌學高教版知識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緒論1 .地貌學概念:是研究地球外表的形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發育規律的科學2 .內營力內力:指地球內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3 .外營力內力:指地球外表在太陽能和重力驅動下,通過空氣、流水和生物等活動所起的作用.4 .地貌是內外營力相互作用下的產物,在地貌發育過程中,兩種力量是同事出現,彼此消長,相互作用,相 互影響的.5 . “變盈流謙觀點:請初孫蘭1638-1705年在?柳庭輿地偶說?說中,對地貌的生成提出了這個觀點, 他認為堆積會使地貌由低變高即“變盈,侵蝕會使高地夷平即“流謙第二章構造地貌章前:根據地貌規模分為三級:1 .第一級:全球構造地貌:世界上最宏偉構造地貌就是大陸與洋底

2、.2 .第二級:大地構造地貌:指大路上褶皺山脈、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內部的洋中脊、海嶺和深海平原等.3 .第三級:地質構造地貌:指由山脈斷裂、褶皺和火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第一節:全球構造地貌一、地球的形狀:近扁率 1:298的旋轉橢球體. 二、大陸與洋底1 .洋底是指水深一般超過 3000m大洋底部.2 .大陸邊緣是指陸地周圍水深小于3000m的海底,成帶狀圍繞在大陸四周.三、全球構造地貌的形成1 .世界上有三條規模巨大的活動構造地貌帶:.1環太平洋大陸邊緣帶:從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的沿岸山脈,接亞洲東部邊緣的許多群島,北部從阿留申群島開始,經千島群島、日本、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 印度尼西

3、亞、新客里尼亞島,直到新西蘭.2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山脈帶:包括地中海和阿爾卑斯山脈在內,往東經土耳其、伊朗高原、興都庫什山、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再延伸接馬拉西亞半島直至印 度尼西亞.洋脊裂谷帶:世界各大洋洋脊及其軸頂的裂谷帶是地球上綿延最長、寬度極大和構造運動活躍的洋底山脈.2 .勒比雄1968年將世界分為六大板塊: 太平洋板塊.2歐亞板塊O印度洋板塊.4非洲板塊O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四、內、外營力作用的關系略第二節:海底的構造地貌一、洋底構造地貌1 .海底地貌:1洋底:O大洋中脊O2大洋盆地2大陸邊緣大陸邊緣構造地貌大洋盆地由:.1海嶺Q深海平原.3海溝 組成 二、大陸與洋底三、大

4、陸邊緣構造地貌1.2.3.大陸邊緣: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穩定大陸邊緣:以大西洋兩側的美洲與歐洲I、非洲大陸邊緣比較典型,所以也稱為大西洋型大陸邊緣 活動大陸邊緣:在太平洋周圍廣泛分布著活動大陸邊緣,所以也稱為太平洋型大陸邊緣又分為:.1安第斯型大陸邊緣.2東亞型大陸邊緣第三節:陸地的構造地貌一、陸地夠傲地貌分區根據新生代板塊的特點,陸地上的大型構造地貌可分為板塊邊界活動帶、板塊內部構造構造活動帶和 板塊內部穩定區三個區域的構造地貌1 .板塊邊界構造活動帶的構造地貌:新生代褶皺山帶:歐亞板塊與南側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形成了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脈和喜馬 拉雅山脈.大陸裂谷帶:位于廢話走東部

5、高原的大陸裂谷代表著陸殼受張拉作用正開展為新的板塊邊界構造活動 帶2 .板塊內部構造活動能夠帶的構造地貌:. 1褶皺板塊山脈.2斷塊山與斷陷谷二、陸地構造地貌類型根據成因,陸地構造地貌有:.1山地Q平原與高原.3盆地等三、地質構造地貌1 .斷裂地貌:.1斷層崖O短層線崖 0斷層谷 為掀斜山2 .褶皺地貌:.1單斜地貌.2背斜和向斜地貌 穹窿山地地貌熔巖堰3 .火山與熔巖地貌:火山口火山錐.3熔巖丘 為熔巖壟崗O熔巖隧道 熔巖臺地和熔巖高原 塞湖【課后思考題】第三章風化作用與坡地重力作用第一節:風化作用與風克化通常把風化作用分為:.1物理作用O化學彳用O生物作用三種.一、風化作用1 .風化作用名

6、詞解釋:巖石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稱為風化,引起巖石變化的作用稱為風化作用.2 .物理風化作用:因巖石卸荷釋重而引起的剝離作用;CD外來晶體在巖石裂隙中的擠壓作用;CD因溫度變化而引起巖石體積發生膨脹與收縮的作用;G生物活動對巖石機械風化作用的影響.3 .化學風化作用:溶解作用:溶解作用是指水對礦物的直接溶解;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指礦物與水發生反響而分解的作用;C3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是指水與一些不含水的礦物相化合,水參與到礦物的晶格中去, 改變原來礦物的分子結構,形成新的礦物;G碳酸鹽作用:雨水從大氣中溶解了相當多的CC2,所以帶酸性;C5氧化作用:氧是強烈的氧化劑.二、風殼化1 .風化殼:被

7、風化了的石圈的疏松表層稱為風化殼.2 .影響風化殼發育的因素:氣候條件:氣候是限制巖石風化作用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地貌田間:巨厚的殘積型風化殼是形成和保存,風化殼剖面的發育也受地貌條件的限制.巖性和時間:母巖的成分對風化的發育也有很大的影響.第二節:坡地重力地貌、塊體運動 坡地重力地貌概念:是指坡面上的風化碎屑和不穩定巖體.土體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參與作用下,以單個落石、碎屑流或整塊土體、巖體沿坡面向下運動所導致的一系列獨特的地貌. 塊體運動概念: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動的物質多系塊體形式,故也稱為塊體運動. 蠕動:主要是指土巖、巖層和它們的風化碎屑物質在重力作用限制下,順坡向發生的十分緩慢的

8、移動現象.可將蠕動分為:疏松碎屑蠕動與基巖巖層蠕動1 .引起松散土粒或巖屑蠕動的主要因素有:®較強的溫差變化和干濕變化;一定的黏土含量:碎屑中黏土含量越多,蠕動現象越明顯;一定的坡度:蠕動雖然可以出現在各種坡度的坡面上但以上在25度30度的坡地上最明顯.2 .崩塌概念: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巖體、土體或碎屑層,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發生沿坡向 下急劇傾斜,崩落現象,在坡腳處形成石堆或巖屑堆,這種現象稱為崩塌.崩塌的形成條件:.1地貌地質O氣候條件等.崩塌的觸發因素:.1暴雨.強烈的融冰化雪.3爆破O地震及人工開挖坡腳等.3 .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塊,碎屑物或土體都堆積在陡崖的

9、坡腳或較開闊的山麓地帶,形成倒石堆.4 .滑坡:坡面上大量土體、 巖體或其他碎屑堆積,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稱為滑坡滑坡的特征滑坡的形成條件促使滑坡滑動的原 因滑坡的發育階段滑坡的類型1.滑坡體2. 滑動曲或滑動 帶1.斜坡的地貌特 征1. 斜坡形態的改 變1.蠕動變形階段土質滑坡3.滑坡后避與滑坡臺階2.斜坡的物質組2.大氣降水和地2.劇烈滑動階段4.滑坡舌與滑坡 鼓丘成與地質結構下水的變化5 .滑坡湖與滑坡洼地6 .滑坡裂縫3. 地下水的作用3. 震動影響3.漸趨穩定階段巖質滑坡【課后思考題:】1 .名詞解釋:風化殼、重力地貌、蠕動、崩塌、滑坡、倒石堆.2 .

10、風化作用有哪些類型3 .試述風化殼的發育階段.4 .形成崩塌的內在條件和外界誘發因素有哪些5 .滑坡的主要組成因素有哪些6 .產生滑坡的主要條件與誘發外界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滑坡?第四章流水地貌3 :、兒早刖1 .流水地貌概念:流水地貌:流水在運動過程中,使沿程的物質發生侵蝕、搬運和堆積,形成了各種侵 蝕地貌和堆積地貌,這類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種地貌,統稱為流水地貌.2 .地表流水分區:.1面狀水流即坡面徑流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最為發育;.線狀水流是指在溝谷或河槽中流動的水流.3 .流水持續性:.1暫時性流水.2經常性流水第一節:坡面徑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坡面徑流的形成與作用1 .坡面徑流的形成條

11、件:.1降水強度O 土壤滲透率.3地形條件.2 .由坡面徑流發育為坡地的重要因素:.1沖刷作用.2搬運作用.3堆積作用三種方式. 二、坡面徑流作用形成的地貌一般將斜坡列為三個坡面徑流1 .不明顯的沖刷帶: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嶺的地帶;地貌類型以淺凹地為代表,主要指河谷源頭的淺平低洼地.2 .沖刷帶:位于斜坡中部,坡面多形成侵蝕紋溝細溝3 .淤積帶:在坡麓地帶,由于坡面變緩,坡面徑流流速減小,并有大局部水體滲入地下,所以水流攜帶的大 量碎屑物質發生堆積,圍繞著坡面地下部呈片狀覆蓋,形如裙邊,稱為坡積裙第二節:溝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溝谷的發育1 .溝谷水流由面狀水流開展而成,屬暫時性線狀水流.

12、2 .根據寢室溝谷的縱橫剖面形態特征和演變過程,可把溝谷分為切溝、沖溝、和坳溝三個發育階段:切溝:通常法語在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順坡流動,往往聚成多條股流,侵蝕后形成大致平行的細溝.,沖溝:它是由切溝進一步發育而成坳溝:沖溝發育到一定程度,向源侵蝕和下切侵蝕減弱,不再加深溝底,縱剖面坡度相當平緩,溝床上有積物覆蓋,溝坡逐漸變得平緩,不再有明顯的溝緣.區分:在沖溝發育過程中,假設溝底下切到潛水面以下,溝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斷補給,那么由暫時性水流轉變為經常性水流.、溝谷流水形成的地貌組合1 .集水盆:系指位于溝谷上游的小型盆狀集水洼地.2 .溝谷主干:它是集水盆地水,沙通路.3 .洪積扇:自溝谷出口

13、后,坡降聚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出錐或洪 -積扇4 .洪積扇組成物質具有明顯的分布規律,從扇頂到扇緣,可分為以下三個相帶:扇頂相:位于洪積扇頂部.表現為舌狀疊覆的礫石堆積體,堆積層厚度大,分選差,透水性強扇中相:位于洪積扇中部.主要由礫石、沙和粉沙組成,偏平的礫石呈疊瓦狀向上游傾斜,沙層中常見 交錯層理.扇緣相:位于洪積扇邊緣局部.組成物質較細,由亞沙土、亞黏土組成,具有水平層理和波狀層理,局 部地段產生地表滯水和沼澤化等.在山前地區幾個相鄰的大型洪積扇,組合成整片的洪積扇平原,或稱山前傾斜平原.5 .泥石流:山區常見的一種突發性自然災害現象,是由大量土、沙、

14、石塊等固體物質與水組成的一種特殊洪流.、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1 .泥石流形成的根本條件:大量松散的固體物質.暴雨和洪水CD陡峻的溝谷2 .泥石流類型:.1黏性泥石流層流性石流和.2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兩類3 .泥石流形成的地貌特點:泥石流侵蝕和搬運作用強烈,特別是黏性泥石流作用更為突出,往往造成流域 內外地貌的巨大變化;泥石流溝谷的中游地段,大多表現為峽谷;泥石流溝谷的下游地段,以堆積作用 為主第三節:河流的作用河流即通過侵蝕、搬運和堆積三種作用方式塑造著河流的地貌一、河道水流的運動特征二、河流的侵蝕河道水破壞地表,并沖走地表物質稱為河流的侵蝕1,下蝕下切侵蝕、垂直侵蝕:流水加深河床與河谷的

15、作用2.測蝕側方侵蝕、旁蝕:流水擴寬河床和河谷的作用3,溯源侵蝕:向源頭的后退侵蝕三、河流的搬運河道水流攜帶泥沙及溶解質,并推移床底沙礫的作用1,推移:泥沙顆粒沿河底滾動,滑動或做跳躍運動2,懸移:水流中夾帶細小的泥沙以懸浮狀態進行搬運3,溶解質搬運:河流除以推移及懸移搬運外,還帶走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質第四節:河流地貌、河谷的根本形態平水位 洪水位、圖4-6 河谷斷面圖1,河谷最根本的形態可分為谷坡和谷地兩大局部附圖如下2.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所占的谷底局部、河床地貌1 .侵蝕基準面:通常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以水平面后,逐漸失去侵蝕水平, 不再向下侵蝕,這一水面稱為河流的侵蝕基準面.侵蝕基準面可分為

16、:終極侵蝕基準面和局部地方侵蝕基準面2 .河床地貌:沙坡淺灘和深槽石質淺灘和深槽、巖檻與穴壺沖積河床的平面形態有: 1順直微彎型2彎曲型分叉型散亂型游蕩型.三、河漫灘1,河漫灘概念:當河流洪水泛濫時,除河床以外,谷底局部也被淹沒,被淹沒的河底灘地稱為河漫灘.2,河漫灘類型:河曲型河漫灘:在彎曲型河床中,凹岸被蝕,凸岸堆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洪水期,河床移動往往是躍進 式進行的.漢道型河漫灘:漢道型河流往往分為多股水流堰堤式河漫灘四、階地1 .河流階地的成因:即先發育一個相當寬廣的谷底,后來河流向下侵蝕;河流下蝕的原因有結構運動、氣候變化和侵蝕基準面下降等.2 .根據階地的結構和形成作用性質,可將階地

17、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侵蝕階地:侵蝕階地由基巖組成,階地面上沒有或剩余零星河流沉積物然后沖積物堆積階地:堆積階地在河谷的中下游最為常見,其形成過程首先河谷侵蝕成寬廣的谷地,加積,最后河流下蝕形成階地3 .堆積階地又可分為:.1上疊階地O內疊階地O基座階地O埋藏階地五、河谷的不對稱1 .地形總傾斜方向影響;2 .構造巖性的影響;3 .構造運動影響;4 .地磚偏向力的影響;5 .小氣候的影響.第五節:河口地貌、河口及其分段倒立觀看此圖1 .河口區:河流入海或入湖,與注入水體相互作用的地段,稱為河口區2 . 河口分段:近口段:指從潮區界到潮流界的河段河口段:從潮流界到口門一段口外海濱段:從口門到三角洲前

18、緣坡為止二、河口水動力特征和泥沙運動略三、三角洲1 .三角洲I:有河流補給的泥沙沉積體系,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區,其平面呈三角形,頂端指向 上游,底邊對著外海.2 .三角洲形成的根本條件:豐富的泥沙來源;海洋的寢室搬運水平小,使得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帶走,早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 區沉積,促使三角洲的形成;口外海濱區地勢平坦,水深較淺.3 .三角洲的發育過程:河口區水流比較減小,水面展寬,水體混合,流速急劇降低,造成泥沙迅速大量沉 積,形成河口沙壩,或攔門沙.4 .三角洲各分類:三角洲的沉積結構三角洲沉積體系三角洲的分類頂積層三角洲平原相河流型前積層三角洲前緣相波浪型底積層

19、前二角洲相潮汐型5. 河口灣:被海水淹沒的河口區稱為河口灣.第六節:流域地貌一、水系和水系類型根據水系的平面形狀可分為:樹枝狀水系.2平行狀水系.3格子狀水系.4長方形水系放射狀水系.6環狀水系.7分散洼地狀水系.8扭曲狀水系【課后思考題】1 .名詞解釋:溝谷流水、泥石流、河漫灘、階地、河流截彎取直、河流襲奪.2 .地表流水按其流動形式可分為那些類型3 .坡面徑流的地貌有哪些4 .侵蝕溝谷有哪些5 .溝谷流水形的地貌組合有哪些6 .闡述洪積扇的成因、分布和特征7 .泥石流形成的條件8 .試述流水地貌形成中河流作用的類型.9 .河谷包含哪些根本形態10 .試述河床地貌的類型.11 .闡述河漫灘的

20、發育過程和沉積結構.12 .闡述三角洲的形成條件和類型.13 .紊流、環流和漩渦流對河流地貌的形成有何影響第五章喀斯特地貌第一節: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的化學過程喀斯特作用:但凡水對可溶性巖石以化學過程溶解和沉淀為主,機械過程流水侵蝕與沉積,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積等為輔的破壞和改造作用,稱為喀斯特作用.綜合反響式:CaCG+CO+HO=2HC0+Cs+ +、喀斯特作用的根本條件1 .巖石的可溶性:主要取決于巖石的成分和巖石的結構其中巖石成分是指巖石的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巖石結構是指礦物粒大小、形狀、排列和巖石的膠結物質等可溶性巖石分三類:.1碳酸鹽類巖石,如石灰巖、白云巖、硅質灰巖及泥質灰巖等.2

21、硫酸鹽類,如硬石膏、石膏、芒硝等.3鹵鹽類巖石,如石鹽、鉀 赴箋一2 .巖石的透水性:巖石的透水性強弱取決于巖石的空隙度和裂隙度大小.3 .水的溶蝕力:誰對碳酸巖石有溶解作用主要是由于水中含有Cm4 .水的流動性:流動的水具有增加溶蝕力的作用,由于停滯的水,很快會使溶液到達飽和而失去溶蝕力.三、喀斯特水的動態1 .大多數地表水通過歌會總裂隙和空隙進入巖體內部,成為地下水流.這種存在于可溶性的巖石內的一切地下水體總稱為喀斯特水.2 .喀斯特水的運動狀況可分為以下四個帶:.垂直滲透帶:該帶位于地面以下至豐水期潛水面以上.,季節變動帶:位于豐水期潛水面與枯水期潛水面之間的地帶,它受季節性水位的影響十

22、分顯著.水平流動帶:該帶是在枯水期潛水面以下,直至谷底補給河流喀斯特水的深處為止.深部滯留帶:位于水平流動帶之下,其下限可能很深.第二節: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1 .石芽和溶溝溶溝:地表流水沿巖石外表和裂隙流動時所溶蝕出來的石質小溝,稱為溶溝石溝石芽:突出溶溝之間的石脊稱為石芽;當石芽和溶溝連成一片,構成廣闊的地面時,就成為石芽地.2 .溶斗和落水洞溶斗漏斗和落水洞是喀斯特地面上發育最廣泛的漏陷地貌溶斗:亦稱為“喀斯特漏斗,是一種蝶形、漏斗形、圓筒形的小型封閉式園洼地,直徑從數百米至百米不等,深度一般小于直徑.按成因分成兩種類型:溶蝕溶斗及塌陷溶斗落水洞:它是開口與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度裂隙,

23、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落水洞的主要形態有兩種:裂隙狀落水洞和井狀落水洞3 .溶蝕洼地及溶蝕谷地溶蝕洼地:是一種面積較大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封閉洼地溶蝕谷地:是指寬闊而平坦的谷地4 .干谷、盲谷和地下河5 .峰叢、峰林和孤峰、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1溶洞O地下河道兩種.1 .溶洞的發育是地下沿可溶性的巖體各種裂隙溶蝕、侵蝕擴大而成的地下空間.2 .溶洞地貌:溶蝕地貌:發育在潛水面附近的水平溶洞,由于經常受到自由水面的溶蝕、寢室作用,所以洞頂平坦.堆積地貌:溶洞堆積物多種多樣, 除了地下河床沖積物, 還有崩積物,古生物以及古人類文化層等堆積.其中構成了各種堆積地貌:石鐘乳、石筍、石柱、石

24、幔和邊石堤第三節: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喀斯特發地貌的發育階段1 .早期:覆蓋在石灰巖下的非可溶性巖被剝除,石灰巖體露出地面,喀斯特地貌開始發育,這時,由上覆地 層疊下來的水系繼續保持著.2 .中期:地下喀斯特作用增強,地表水除主河流外,大局部轉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系和地下洞穴系統.3 .晚期:當地下河及溶洞大量崩塌,溶蝕谷地、洼地不斷擴大.以及可溶性巖層之下的非可溶性巖層廣泛露出時,地表水系又發育起來,河流作用重新占上風.、熱帶及亞熱帶喀斯特作用以強大、速度快為特點;具體表現為:1 .峰林發育得最好,獨有錐狀和塔狀峰林2 .漏陷地貌和谷地發育,地表崎嶇3 .石芽和溶溝十分顯著,石芽高大4 .地下溶

25、穴興旺,逢山必有洞.三、喀斯特地貌的地帶性.熱帶及亞熱帶季風型,地中海型溫帶型寒帶及高山型枯燥型【課后思考題】1 .名詞解釋:喀斯特地貌,石芽與溶溝,溶斗與落水洞,溶蝕洼地與溶蝕谷地,峰叢、峰林和孤峰,溶洞.2 .玩過巖溶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在哪三個省區.3 .闡述喀斯特作用的根本條件.4 .喀斯特水在垂直方向上分哪幾個帶.5 .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各有那些主要類型.6 .闡述喀斯特石山的特征、成因和組成形態.7 .闡述溶洞化學堆積地貌的成因和特點.8 .闡述喀斯特地貌的發育階段.9 .熱帶及亞熱帶季風型喀斯特地貌有何特點,成因是什么10 . 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地帶性空間性 .第六章風成地貌及黃土地

26、貌第一節:風沙流1 .風沙流:含沙的氣流稱為風沙流.2 .沙粒開始運動的臨界風速稱為啟動風速;一切超過啟動風速的風稱為起沙風.3 .風沙流中沙粒的運動,依風力、顆粒大小和質量不同,有以下三種形式:.1懸移:懸浮于空氣中的流動.2躍移:跳躍式運動.3蠕移:沿地表滑動和滾動.第二節:風蝕地貌一、風蝕作用:分為風蝕作用和磨蝕作用1 .吹蝕作用:風吹經地表時,由于風的動壓作用,將地表的松散沉積物或基巖上的風化產物沙質吹走, 使地面遭到破壞,這種作用稱為吹蝕作用.2 .磨蝕作用:巖石外表有裂隙等凹進的外表,風沙甚至可以鉆進去進行旋磨,風的這種作用稱為磨蝕作用. 二、風蝕地貌形態1 .石窩2 .風蝕蘑菇和

27、風蝕柱3 .風蝕谷和風蝕殘丘4 .風蝕雅丹5 .風蝕洼地第三節風積地貌風積地貌是指被風搬運的沙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堆積所形成的各種沙丘地貌. 風蝕地貌形態1.2.3.橫向沙丘:縱向沙丘:多向沙丘:垂直于風向的橫向沙丘形態平行于風向的縱向沙丘形態多方向風作用下的沙丘形態-新月形沙丘、沙丘鏈和復合型沙丘鏈等-新月形沙壟、沙壟和復合型沙壟等-金字塔沙丘等.這時單一的風向作用下產生的.2第二種是往復前進式: 它是在兩3第三種是往復式:是在兩個兩個方向相反, 風力大致相等的2.沙丘移動的速度主要取決于風速和沙丘本身的高度沙丘成反比.3沙丘移動速度與輸出量成正比.:O沙丘移動速度與風速成正比.2沙丘移動速度

28、與三、沙丘的移動1 .沙丘的移動方式:第一種方式前進式: 個方向相反而風力大小不等的情況下產生的. 情況下產生的,這種情況一般較少.第四節:荒漠的類型2 .荒漠:氣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蓋,組成物質粗瘠的自然地帶,稱為荒漠.3 .干旱荒漠根據地貌形態與地表組成物質的不同,可分為:.1巖漠石質荒漠.2礫漠礫石荒漠.3沙漠沙質荒漠.4泥漠黏土荒漠第五節:黃土地貌、黃土的分布:黃土山谷第四紀時期形成的一種特使的土狀堆積物.黃土在世界上分布相當廣泛,主要位于比 較枯燥的中緯地帶,特別是歐亞大陸上,幾乎大西洋東岸到太平洋西岸成斷續帶狀地分布著.黃土的成因:.1風成說O水成說o風化殘積說詳見 P120P1

29、21、黃土地貌的類型1 .黃土溝谷地貌2 .黃土溝間地地貌:.1黃土墟O黃土梁O黃土帚O黃土峋3 .黃土潛蝕地貌第七章冰川與冰緣地貌第一節:冰川的形成與演化一、雪線與成冰作用1 .雪線:常年積雪區的下界,叫做雪線. 一般溫度愈高,雪線愈高;溫度降低,雪線也隨之下降.地貌對雪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山勢、坡向等方面.2 .雪蓋:固態降水落到雪線以上的地區,在一定條件下得到保存形成學蓋.、冰川的運動圖了-文 山谷冰川的運動根據RIooe , 1978 1 .冰川區別于其他自然冰體的最主要特點是:能夠運動.2 .冰川運動速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冰床和冰面坡度與冰川厚度.3 .冰川物質變平衡的變化:當冰川的

30、積累兩與消融量處于平衡時,冰川穩定;假設固態降水增多是,冰川積累量加大,會導致冰川流速變快,并以動力波的方式向下傳播,冰舌末端向前推進; 假設冰川的補給量減少或消融量增加時,那么冰川的流速相應減小,冰川后緣后退.三、冰川類型及其演化1 .山岳冰川:1主要分布于中、低緯高山地帶2山岳進一步分為:懸冰川.冰斗冰川O山谷冰川O山 麓冰川.平頂冰川2 .大陸冰川:分布在南極、格陵蘭島等.第二節:冰川搬運、堆積作用與冰川堆積地貌一、冰蝕作用:分為挖蝕地貌和磨蝕地貌1 .挖蝕地貌:主要因冰川自身的質量和冰體的運動,致使底床基巖破碎,冰雪融水滲入節理裂隙,時凍時融,從而使裂隙擴大,巖塊不斷破碎,冰川就像推土

31、機鏟土一樣,把松動的石塊挖起,并與冰凍結一起帶走.2 .磨蝕作用:是由冰川對冰床產生巨大壓力所引起的.二、冰蝕地貌1 .冰斗、刃脊和角峰2 .冰川谷和峽灣3 .羊背山第三節:冰川搬運、堆積作用與冰川堆積地貌三、冰磺QI地貌1 .冰磺丘陵:在冰川消融后,原來隨冰川運行的表磺,中磺和內磺等都將墜落于底磺之上,形成上下起伏的 冰磺丘陵.2 .側破堤:隨著冰川的退卻,原聚集在冰川兩側邊緣的大量碎屑物質出露地表,形成了與冰川流向平行的長條狀冰磺堤崗,叫做側破堤.3 .終敏壟:分布在冰川前緣地帶,系由終敏組成的弧形壟狀地形.4 .鼓丘:主要由冰敏物組成的一種流線型丘陵.四、冰水堆積地貌1 .蛇形丘2 .冰

32、礫阜、冰礫阜階地和鍋穴3 .冰水扇、冰平原和冰湖三角洲第四節:第四紀冰期冰期的劃分主要根據冰川地貌和堆積物特征的分析,一般采取以下方法:1 .冰敏物的巖性組合和風化程度:冰磺物巖性組合的差異,反映可其物質來源的變化.2 .間冰期沉積:不同的冰期的冰磺之間,經常夾有河流礫石層、冰湖沉積或古土壤層等間冰期物質.3 .冰川堆積地貌:各冰期堆積地貌的保存程度很不同.4 .冰蝕地貌:冰斗、糟谷和冰川痕跡等地貌標志,皆能反映冰川作用次數.第五節:冰緣地貌一、凍土及其分布1 .冰緣地貌凍土地貌:由凍融作用產生的地貌.可分為:季節凍土和常年不化的多年凍土2 .凍土地貌的特征:.1地溫高,多年凍土結層的下界埋藏

33、淺,凍土層厚度小;假設地溫低,那么多年凍結層的下 界埋藏深,凍土厚度大.2自高緯度向中緯度,多年凍土埋藏逐漸增加,厚度不斷減小,年平均地溫相應 升高,由連續多年凍土帶過度到不連續多年凍土帶、季節凍土帶.二、凍融作用與凍融堆積1 .凍融作用表現形式:.1凍融風化O2融凍擾動O3融凍泥流2 .融凍堆積以凍融泥流堆積分布最廣三、冰緣地貌1 .雪蝕洼地與山原階地2 . 石海與石河3 .多邊形土和石環、石圈、石帶4 .熱融地貌與融凍泥流階地5 .冰丘和冰錐第八章海岸地貌章前:海岸分帶1 .濱外:自波浪傳入淺海開始變形處的海底到波浪破碎帶的前沿,又稱水下岸坡下部;2 .臨濱近濱:自波浪破碎帶至低潮面,又稱

34、水下岸坡上部,水深較淺;3 .前濱:低潮面至高潮時波浪上沖流到達處受潮位影響,相當于潮間帶;4 .后濱:前濱后緣高潮 面之上的陸上沿岸地帶,相當于潮上帶.第一節:海岸的動力作用海岸的動力作用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外營力.1 .海洋中的波浪主要是由風力作用形成的.2 .由風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稱為風浪.決定風浪的因素有:風速、風時和風壓3 .淺水波:當波浪傳播進入淺水區時,發生變形后就轉變為淺水波.4 .波浪破碎的三種類型:崩頂破碎:波陡較大的波浪傳入坡度平緩的海岸,水下岸坡易出現崩頂破碎;C2卷躍破碎:在具有相當坡度的水下岸坡,中等波陡的波浪易產生卷躍破碎;激散破碎:一般出現在原來

35、波浪波陡較小和坡度較大的水下岸坡上.5 .波浪折射名詞解釋:當波浪傳播進入淺水區時,如波向線愈等高線不垂直而成一偏角,那么波向線將逐 漸偏轉趨向與等深線和岸線垂直,這種現象稱為波浪折射.二、潮汐與潮流的作用1 .潮汐現象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在地球上的差異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面周期性的垂直升降稱為潮汐;把海水周期性的水平運動稱為潮流.2 .按潮汐引起的水位變化情況,可把海岸帶劃分為:.1潮上帶O潮間帶O潮下帶.3 .潮差大小影響到海岸地貌的發育,戴維斯據此把海岸分為:弱潮海岸潮差2m中潮海岸潮差24mC3強潮海岸4ni.4 .潮流的流速具有波動性;潮流的流向具有:. 1雙向性.多

36、向性O退轉性 三、近岸流:沿岸流和近岸的循環流沿岸流:在波峰線沿岸線斜交向岸推進時,當波浪破碎后,在波浪帶與岸線之間會產生一股與岸線平行的沿 岸流.第二節:海平面變動略 第三節:海蝕作用與海蝕地貌一、海蝕作用1 .波浪沖擊和空氣壓縮作用2 .磨蝕作用3 .溶蝕作用二、海蝕地貌1 .海蝕崖是向海呈陡斜或垂直的陡壁2 .海蝕平臺是向還微傾的平坦臺地,它隨海蝕崖退后而變寬.海蝕平臺的后緣約在高潮面附近,前緣位于低潮面以下.第四節:海岸帶的泥沙運動及其地貌略 第五節:堆積海岸與海岸堆積地貌堆積海岸的沉積物主要是河流攜帶的大量入海碎屑物,其它來源有海蝕崖被蝕物質,冰川沉積物和陸架古代殘遺堆積物.1 .礫

37、灘一般只分布在有礫石供應的海蝕崖和小河口的附近.2 .典型的沙質灘可分為:.1海岸沙丘.2后濱.臨濱三、堡島和舄湖1 .海岸可分兩類:無障壁的海岸:與大海連通性很好的海岸帶,它們與大海陸架之間沒有被堡島或生物礁隔開.有障壁的海岸:海岸帶與大海之間有堡礁阻隔.2 .堡島:是平行于海岸與岸線之間有舄湖相隔的狹長沙島.3 .舄湖:以堡礁為屏障與大海隔開,常有一個或多個潮汐通道與外海相通.第六節: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1.2.3.岸礁 堡礁 環礁岸礁發育在近岸淺水帶,并以礁坪的形成沿岸分布,故亦稱裙礁或邊緣礁.堡礁與海岸之間由舄湖或帶狀淺海與大陸隔開.環礁大小不一,平面上大多呈橢圓形,也有呈矩形、三角形或

38、不規那么體的.第七節:海岸分類謝帕特的海岸成因分類原生海岸次生海岸陸地侵蝕海岸里亞斯型沉溺谷海岸浪蝕海岸海浪裁直的海崖海岸沉溺的冰蝕海岸浪蝕形成的不規那么海岸沉溺的喀斯特地貌海岸海洋 堆積 海岸沙壩海岸陸地堆積海岸河流堆積海岸三角岬海岸冰川堆積海岸海灘平原風積海岸泥灘或鹽質混合濕地海岸地滑海岸生物 建造 海岸珊瑚礁海岸火山海岸熔巖流海岸龍介蟲礁海岸火山碎屑海岸牡蠣礁海岸火山體海岸紅樹林海岸地殼運動形成 的海岸斷層海岸沼澤草地海岸褶皺海岸沉積噴出體海岸冰川海岸列昂節夫的分類正常發育類型海岸復雜發育類型海岸海蝕海岸受海水稍微改變的海岸河成 海岸三角洲海岸受海水改造-海蝕地形 占優勢的海岸沿海沖積平

39、原海岸海蝕沉積已受海水改變的海岸凍融 熱力 海蝕 海岸狹義凍融熱力海蝕海岸沉積海岸冰成海岸凍融熱力海蝕-沉積海岸生物 成因 海岸動物生成海岸-珊瑚海岸植物生成海岸-紅樹林海岸和產葦海岸第九章區域地貌調查與地貌制圖第一節:區域地貌調查、地貌調查的工作程序1 .準備階段:.1收集資料,了解情況.2制定方案方案任務書的主要內容有: 1前言地貌概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3工作方案,預期成果.2 .野外調查階段:.1初步踏勘O全面觀測O經常性和階段性的整理 一般野外整理資料的內容有: 1野外記錄本的整理 2圖件的整理.3標本的整理,小結.3 .室內整理階段:.1資料、標本和照片的整理.2圖件的清繪和編制.3編寫報告提綱 一般報告的主要內容有:緒言區域地理的概況.3區域地質概況.4第四紀地層,地貌類型$新構造運 動的特征?結束語.二、觀測路線和觀測點的布置1 .觀測路線的布置分區:.1平原區O山前地區O3山地區2 .觀測點的選擇:.1比較典型的地點,或是第四紀地層出露較好、層次齊全、厚度大、化石多、結構和構造 的形跡較清楚、接觸關系明顯的地點.2各種變異的地點,作為輔助觀測點進行觀測,以作補充和比較.3某些自然現象和人類經濟活動與地貌和第四紀地質的發育有關或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