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教學設計6篇_第1頁
《將進酒》教學設計6篇_第2頁
《將進酒》教學設計6篇_第3頁
《將進酒》教學設計6篇_第4頁
《將進酒》教學設計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將進酒教學設計6篇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將進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將進酒教學設計篇1教學目標: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教學過程:一、導入李白,這個名字我們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大詩人。那么,李白在我們的心目中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請同學們用李白的詩說一說,你對李白的看法和認識。明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個浪漫,而且很

2、有志向的詩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達、自信的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個不慕權貴、豁達的詩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個豪邁豁達的詩人,他的詩氣勢磅礴,浪漫主義想象力非常豐富。今天,我們就再次通過一首詩來認識一下我們心中的李白和詩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況,一起來吟誦和欣賞李白的這首千古佳作將進酒。二、吟詠詩文1、誦讀本詩,提出兩個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請大家嘗試自由讀一讀。同時在讀的時候,將發現的問題批注在書的旁邊。2、找同學來吟詠一下。適時的進行吟誦指導。三、情感分析1、剛才大家

3、在吟詠的時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這首詩李白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詩。那么,李白的抒情詩有什么特點呢?明確:李白的抒情詩是很豪放飄逸的、想象豐富、豪邁瑰麗。2、在這篇詩文中,你是如何把握這些特點和詩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達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確:悲、歡、愁3、從哪你讀出詩人的“悲”?“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暮成雪”。明確: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時光易逝。轉眼之間滿頭的青絲已經變成了滿頭的白發。這首詩寫于公元752年,據此推算,李白此時已是年過50的老人,韶華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國古代的文人在面對著永恒的大自然的時候

4、,也經常生出這樣一種感慨,尤其是那些有著遠大宏偉志向的人,當他們的這種志向不能夠得以實現的時候,報國無門的時候,更容易產生這種人生易老的感慨。從詩經到楚辭,到古詩十九首,再到歷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這個“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那么開篇的那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和它并舉又有什么作用?這不是多余的嗎?老師有一點不理解: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作者卻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明確:作者這里是使用夸張的手法,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大河之去,勢不可回。夸張是李白浪漫主義的典型表現之一,看看這篇詩文中還有哪里有夸張?明確:“朝

5、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第一句除了運用了夸張之外,我們看看還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先來看一下古人對于“流水”這一意象常表現的主題是什么?明確: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對比人類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暫。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時間的流逝。總結:以江水的永恒對比人類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暫反襯。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時間的流逝比喻。由江水的永恒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起興。這句話和白發有什么關聯?明確:(朝、暮,速度之快,都

6、是極盡夸張的手法),先言黃河再說白發,這種藝術方式我們在詩經里面接觸過。(比興)4、言歸正傳。詩人正自感傷,卻為何突而轉悲為“歡”?請用文中的原話來回答一下。“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用白話文來說就是既然人生短暫,何不及時行樂?悲又何益?就應另外去尋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開懷暢飲,及時行樂。“將進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須的了。因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為金錢所驅使“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樂觀豪邁,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放舉動了。5、這種歡樂,歡快是發自李白內心的嗎?不是。明確:插入李白的人生經歷。天寶元年(742)當時李白42歲,唐玄宗下詔召李白進京,李

7、白接到命令,以為可以從此仕途通達,不再灰頭土臉地生活在蓬蒿之間,于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長安。在這之前李白是進過長安的,因為遇見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沒有機會得到重用。這次李白到達長安之后,玄宗也并沒有給李白安排什么官職,只是讓他待詔翰林,是臨時、候補的身份。李白有沒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攜楊貴妃在驪山溫泉宮,行樂,玄宗親自作曲,想要以新詞入曲,于是急召李白。當時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爛醉,但是,被抬進宮中,涼水潑面之后,他頃刻之間就寫了十余首詩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興,贊賞有加。)就是這么一個有才的人,在長安呆了

8、兩三年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詞臣,后來玄宗還客客氣氣的讓他卷鋪蓋回家,把他從長安打發出來了。打發出來之后呢。我們要知道李白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他在東魯老家居住了一段時間后,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并且寫下了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里,在詩里他把長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個系統的總結,最后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我們看看這首將進酒寫于哪一年呢?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這個時候的李白已經是被用無望。胸中郁結很深,這是他感嘆悲傷的深層原因。但是內心的深處,仍然還是燃燒著那樣的一團火,“天生我材必有用”。

9、其中隱含的一個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沒有得到重用。這實際上是李白在對酒當歌時的一種自我安慰,一種無奈,或者說是一種氣憤。這也足以說明這個歡樂不是發自李白內心深處的。6、既然是把酒行樂,就不免舉杯相勸。詩人呼告朋友,“將進酒,杯莫停”。而且長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詩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句勸酒詞。明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翻譯這六句話:榮華富貴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圣賢都以飲酒排譴苦悶,他們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嗎?“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這是李

10、白的真心話嗎?怎么理解?明確: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慨之詞。李白是要借酒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在不滿當中,他發出了令人震驚的話“古來圣賢皆寂寞”,圣賢在他眼里面都無所謂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到古今,這是他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的總結。其實李白從內心深處是非常尊敬那些圣賢的。因為圣賢,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給了后人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內心是尊敬圣賢的。在這個時候,他內心確確實實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比較“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跟“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明確:這兩句在內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著個人

11、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總起來說,前者于憤激中略見昂揚后者于憤激中略見低沉。“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為什么羨慕飲者?明確: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這些“圣賢”都是抱利器而無所施者,而飲者更是“圣賢”中逃于醉鄉的人。這兩句,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詩人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決心逃于酒鄉。“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在中國歷史上寂寞的圣賢不可勝數,作者何單舉陳思王曹植的例子來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明確:曹植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

12、到父親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詩”是著名的文學典故,他的七步詩家喻戶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詩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終不得用。李白欽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況。將狂豪的曹植與自己相比,自己盡管沒有曹植那樣的經濟條件,但是拼出去賣裘賣馬也要和朋友盡情地樂上一回。7、李白和朋友一直“將進酒,杯莫停”,雖說“酒逢知己千杯少”,但為什么還要“呼兒將出換美酒”?明確:借酒澆愁李白這個人是傲岸不屈的,對不對。他追求的是一種自由,他不愿受到統治者的那種束縛,統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發弄扁舟去”。他

13、是這樣一種要追求個性解放人。所以說,李白的這種感情發展到最后一個階段,一種狂傲的精神就出來了。這是李白的一個性格特點的表現。面對著古來圣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為上就成了無比的狂放。你做東的元丹丘為啥說錢不夠,經須沽取對君酌,待會兒用我那匹好馬,還有價值千金的皮襖去當酒來,與你們一起忘卻那亙古不盡的憂愁。8、將進酒這首詩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勛曾多次應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從這一點來說呢,這首詩就是一篇喝酒發牢騷的詩,那么為什么這樣一篇喝酒發牢騷的詩能流傳千古呢?明確:通看全詩,本詩緊緊圍繞著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

14、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什么字?明確:“愁”我們學過李清照的聲聲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把國仇家恨、漂泊之哀融為一體。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傳千古。而李白這個愁僅僅是酒后發牢騷嗎?(不是)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愁嗎?不是。“與爾同銷萬古愁”萬古什么意思?(古往今來)那么,古往今來像李白這樣的人是個體的還是比較有共性的?共性的,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的那個年代懷才不遇,壯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這是古往今來許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緒。因此,李白筆下的愁,不再是發泄個人情感,而是站在歷史的高度,替從古至今眾多懷有夢想的追夢者抒發的共同的愁緒,李白的這種愁苦把悲、歡、憤、狂

15、融為一體,這的的確確是“萬古愁”,跨越了時間與空間。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無意義的。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則將來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唯“萬古愁”一語才能表現愁的深廣。9、我們從李白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來,他的思想里既有積極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極避世的一面。明確:李白自幼接受儒釋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強的復雜性。10、李白的詩不僅在當時就非常有名,而且后代對他的評價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對李白的評價。飲中八仙歌 杜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賀知章:子,謫仙人也。“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

16、就是半個盛唐。”余光中尋李白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擁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尋李白作為這次對唐代與李白的激情巡禮的結語是再合適不過了。四、課堂總結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將進酒教學設計篇2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1)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作者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2)有感情地吟誦全詩。2、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抑揚頓挫的吟誦方式。3、情感目標:了解詩人感情變化的原因。4、教學重點:詩歌的吟誦方法。5、教學難點:體味詩人跌宕起伏的情

17、感。6、教學方法:師生探討法、吟誦法。一、導入新課初中學過的李白詩歌:贈汪倫靜夜思行路難秋浦歌李白詩歌的基本特點:豪放、瀟灑、飄逸、清新二、整體感知(一)詩人寫作的時間及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李白35歲,不得志下與朋友飲酒而作。(二)學生朗讀全詩,共同為詩歌正音。三、設計要點情感大起大落的四個階段:(一)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悲嘆。1、兩個“君不見”領起兩組天風海雨似的排比長句詩人落筆從空間上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基調悲壯;頃刻間黃河流程萬里“不復回”,基調又是悲。由此,從時間上聯想人生:高堂之上,對鏡自視,兩鬢斑白,流光易逝,人生如朝暮間短促!悲意甚濃!2、吟誦“天上來”高亢

18、,水天相接、滔滔而來之壯闊;“不復回”短促,現勢不可回之斬釘截鐵般慨嘆;“悲白發”“青絲”“成雪”緩重低沉,嘆鬢發斑白之巨人式感傷。(二)豪情自信、痛飲高歌的歡樂。1、李白胸中沒有喁喁而泣的纖弱,消極中深藏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政治上不“得意”,朋友間的聚會同樣也是人生中的快事;此時不得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絕不甘休!2、吟誦“得意”“必”讀得堅定,凸顯李白之自信與堅定;“散盡”“還”“三百杯”讀得瀟灑,極盡“散近三十余萬”“斗酒詩百篇”之豪情。“將進酒,杯莫停”讀得舒緩,雙重否定為后文高潮的到來蓄勢。(三)不屑富貴、有志難展的憤激1、李白鄙棄結黨營私、排斥

19、賢能的豪門貴族,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憎恨他們卑污之行徑;他不僅為一己遭遇,還想到“古來圣賢”懷經天緯地之才而不為所用;表面贊曹植豪華酒宴,其實為子建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伏筆。2、吟誦“謫仙人”已醉,表現憤激之情亦有其特殊方式。此階段“醉”讀何如:“長醉”是真醉,“飲者”即是席間你我,“陳王盛宴”,笑中含悲,“歡謔”不免放浪,悲而能壯。(四)反客為主、恣意妄為的狂誕。1、詩人已酩酊大醉,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五花馬”“千金裘”都拿來“換美酒”,而且是“徑須沽取”,這樣將賓作主,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一切不免讓人想象,詩人正“手之

20、舞之,足之蹈之”,放浪形骸。詩已至此,情已至此,意猶未盡,戛然而止。突然,又如神來之筆,迸發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將與仙人同悲、同樂、同醉、同狂的讀者拉回,悲涼而深沉。2、吟誦整體語速加快,甚至不留縫隙,表現詩人大醉后的“發狂吟”;一氣呵至“換美酒”,作大停頓,三至五秒亦可,為收束全篇蓄勢;尾句是全詩的終結,詩人即便大醉發狂,亦揮之不去“皆寂寞”之惆悵,反之,更濃、更烈、更厚、更重。讀時可緩進促收!四、本課設計構想1、基調基調是一篇作品整體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圍。它的理解過程常表現為,由直觀感知到分析領悟。這首詩,初讀豪氣十足,深入探究后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主導。豪放

21、是外殼,激憤是內核。如“古來”二句,“圣賢”不單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飲者”,決非酒徒,而是“圣賢”中逃之于醉鄉的人。說圣賢“寂寞”,并非貶抑,不過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說飲者“留名”,固屬偏激之辭,表現了詩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強調飲酒的意義,又可理解。詩人再以曹植為例的意圖就昭然明示了。2、吟誦吟誦是學習詩歌最好的方法,它要運聲發氣,它要情通古人。中學生學習大量的古今詩詞,放聲吟誦必不可少。但多數的吟誦限于詩詞背誦、考試得分,如此功利抹殺了詩詞吟誦的浸染、熏陶目的。本課是魯人版唐詩宋詞(選讀)的第一篇,我的設計意圖就是讓學生明白,朗誦、吟誦詩

22、詞絕不是背課文,它是情發于聲,聲凝于情;它有高低起伏,輕重緩急;它要抑揚頓挫甚至搖頭擺身,它可模仿學習,更可自成曲調。就課堂來講,引導學生如何去讀;就習慣來講,長期如此,可披文入情。五、教學反思(一)這堂課的成功之處1、在于讓學生明白,詩歌原來“可以這樣讀”,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比較熱烈,為下一步詩歌教學的展開起到良好的領起作用。2、進一步了解了李白詩歌的特點,以及朗誦其詩歌應具有的基本情感對教師能示范朗讀而不是錄音聽讀學生反響較好,特別是詩歌首尾的處理,讓學生耳目一新。3、對吟誦的方法進行了宏觀指導,使學生明白詩歌吟誦的高低起伏、輕重緩急,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吟誦詩歌。(二)但本堂課也有缺憾,一

23、些地方處理不是很到位1、節奏稍顯拖沓,時間有些超出規定。2、學生讀的還是少,教師說的還是多。3、課堂氣氛的渲染烘托還不夠,如再熱烈,效果會更好。將進酒教學設計篇3【設計思想】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將進酒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詩情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這首詩感情變化明顯,學生容易進入吟詠和體會情感的體驗閱讀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掌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節奏的輕重緩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因聲求氣,準確傳達情感的

24、朗讀能力。情感目標:感受詩人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的內在情感的變化,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學重點】把握詩歌整體內容,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教學難點】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多媒體顯示詩句)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喝酒想起吟詩,吟詩想起喝酒,所以由酒產生了很多好詩。喝酒作詩最杰出的首推李白。那么同學們知道哪些寫到李白喝酒吟詩的詩句呢?(學生說詩句)杜甫有一首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在不見這首詩中又是這樣寫:“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25、。”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可見,李白好飲,也善飲,而且他把飲酒和吟詩緊密聯系起來了。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他的將進酒來走近他的詩酒人生。二、自由朗讀,把握詩意(邊讀邊結合課本注解,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1、自由朗讀后,請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主要內容。2、老師和學生補充、整合答案。(多媒體顯示)這是一首勸酒詩,寫的是詩人跟好朋友岑勛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三、聽聽美讀,

26、說說感受(一)美美地聽初步體會詩歌的句式和節奏的變化,并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多媒體播放將進酒的配樂朗誦,同時,展示于本詩相關的畫面,如李白狂歌圖、黃河奔流圖等。)(二)輕松地說請說說在聽完配樂朗誦后你對本詩的句式和節奏的變化的整體感受。(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補充整合答案)明確:1、句式:以七言為主,有長短變化。2、節奏:隨著詩情的起伏,時緩時急,忽高忽低,奔放而流暢。四、多樣誦讀,品味詩情(一)第一層(多媒體顯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1、老師范讀。2、讓學生說老師范讀出的感情。明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壯“君不

27、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悲因此,這一層要讀出“悲壯”的感情來。(一開始要讀得頗有氣勢,節奏要迅疾,后來漸漸緩慢生悲)3、齊讀第一層。(讀出“悲壯”之情)(二)第二層(多媒體顯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1、請一名學生范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能體現感情的詞語,并揣摩該范讀同學對這一層的處理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他朗誦得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要注意借鑒;不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就注意在自己的朗誦中體現出變化。)2、邊評價邊范讀。(讀得好還是不好?你覺得應該怎么

28、讀?請試一試)明確:這一層能體現感情的詞語有:“盡歡”、“必有用”、“還復來”、“為樂”、“三百杯”和四個短句等。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出此時詩人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所以應該讀出“歡樂”的感情來(情緒高昂,節奏逐漸加快)3、齊讀第二層。(讀出“歡樂”)(三)第三層(多媒體顯示)鐘鼓撰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1、邊分析邊逐句讀。(這一層是詩歌的主體部分,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大轉折,因此必須在老師的設疑和引導的基礎上來讀)提問1:“鐘鼓撰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意思是詩人以為富貴生活“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用醒”,可見詩人對豪門貴族

29、懷有什么態度?(學生討論后)明確:鄙棄、憤懣。“不足貴”“不用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鄙棄、憤懣之深。女生試讀這兩句。(讀出“憤懣”之情)提問2:“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中的“寂寞”和“留其名”體現詩人什么樣的感情?“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又體現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學生討論后)明確:詩人說古代圣賢“寂寞”是為他們惋惜,同時又是說自己,流露出憤憤不平之情;因此,要在“嘆惜”中讀出“不平”之氣。“留其名”又可看出詩人認識到自我價值后的自信和激動,因此要重讀。“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

30、,因為這是歡中有悲,激動中有憤懣。男生試讀這四句。(讀出“不平”和“激動”)2、齊讀第三層。(讀出“憤激”之情)(四)第四層(多媒體顯示)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1、自由讀,邊讀邊揣摩這一層的感情。2、請試一試。3、讓試讀的學生說說他為什么這樣讀。明確:“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宜重讀;“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應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讀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當有延長音,因為這是全詩的

31、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因此,要讀出“狂放”,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壯之重、歡樂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4、齊讀第四層。(讀出“狂放”)(五)朗誦全詩1、展示全詩感情的起伏變化:悲壯歡樂憤激狂放。2、配樂齊讀。四、課外延伸,能力遷移(多媒體顯示)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1、這首詩在感情變化上和將進酒的相似之處,請在理解詩意的

32、基礎上加以揣摩,運用“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自讀此詩。誦讀提示:開頭兩句顯示出詩人郁積好久的憂憤的心情,接著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長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展示出詩人的豪邁的胸襟,然后詩人又自比小謝,極為自信,然后,卻又迅速地陷入“不稱意”的苦悶中。感情也是起伏變化,也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的氣概。2、按照這首詩的感情變化,全班齊讀。五、課堂小結我們通過“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應該說,已經走進了李白的心靈世界中。詩歌就是這樣,要想讀懂它,就必須不斷地朗誦。在朗誦中領悟,在領悟的基礎上再誦讀,如此循環,就可以逐步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聯系李白的生平,我們知道,“修身

33、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的一個夢,然而,當無法企及的現實無情地擺在李白面前時,他的夢碎了,于是,他開始狂歌,他開始縱酒,以喝酒排解內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從將進酒中我們可以體悟到,對李白而言,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將進酒教學設計篇4一、學習目標1、通過師生共同探究,體味本詩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2、通過誦讀,理清本詩豐富充沛的情感脈絡,理解李白貌似消極行樂、狂放不羈實則渴望用世而又不得的悲憤之情。3、能夠熟練背誦全詩。二、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探究法三、教學手段ppt四、教學課時1課時五、教學過程(一)

34、情境導入由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李白形象導入到本詩。(二)解題將進酒原是漢樂府曲名,意思是勸酒歌。“將”有“請、希望”的意思,與詩經·衛風·氓中的“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中的“將”音義相同。這首詩以飲酒為題材,表現了詩人在極度壓抑中的憤懣和狂放。(三)簡介寫作背景將進酒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這個時期的李白內心極度苦悶。那一年,李白與岑勛在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設宴飲酒,酒到暢快之時,李白對酒放歌,唱了一首千古名曲將進酒。(四)誦讀感知李白當時唱歌的音樂曲調,今天已經不得而知,我們就不唱了,我們通過吟誦朗讀來感受一把

35、詩人的情懷。學生朗讀,教師作必要指導,全班同學再齊讀。(五)文本解讀1、李白勸友人怎么喝酒?明確:乃狂飲。2、李白為什么勸友人如此狂飲?明確:為了盡歡、留名和銷愁,其中銷愁乃最根本的原因。3、李白“萬古愁”從何而來?明確:有對年華流逝的感慨,對人生坎坷的悲嘆,對有志難酬的郁悶,對丑惡現實的憎惡。4、概括詩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特征。明確:狂放不羈,任性率真,執著追求。(六)結束語“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是杜甫對好朋友李白詩歌的總體評價,這個評價用在將進酒這首詩上自然是非常恰當。李白的詩歌因為詩人內在情感的充沛,風格手法的多變,詩人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而名垂千古,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最

36、后全班同學再來齊讀一遍結束。(七)布置作業結合讀過的李白詩歌,試以“李白詩歌中的飲者形象”為題寫一篇小論文,字數800字左右。將進酒教學設計篇5將進酒是李白的詠酒名篇,意蘊深厚,風格鮮明,傳誦千古。為能更好地理解詩篇,應讓學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懷才不遇,而在詩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張及時行樂實則渴望用世上進的心態。而且不能簡單地就詩學詩,應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學習了解相關詠酒詩篇及酒文化,對學生進行“詩化”教育,感受、培養詩人氣質,一舉多得。同時注重對詩篇的誦讀、背誦及比較閱讀。一、導入新課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在燦若群星的詩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為耀眼奪目。李白一生詩酒相

37、依,杜甫贊嘆:“李白斗酒詩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否則,生活將缺多少情趣,詩人將缺多少靈感,人類將缺多少美文詩篇。酒與詩,好像天生就結緣,酒催詩生,詩隨酒發,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學們都知道哪些詠酒的詩句?二、學習目標1、誦讀、背誦全詩。2、理清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3、了解相關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三、學習步驟1、解題并簡介李白生平思想。(見中國文學史)2、整體感知。教師充滿激情地誦讀全詩(提醒學生注意節奏、語調、情感)。李白的詩感情充沛,語句通俗,音節響亮,節奏明快。王安石說李白的詩“詞語迅快”,準確地概括了李白淋漓暢快的詩風。其他人的詩(如杜甫、

38、王維的詩)可以不讀或默讀低吟,朗讀反可能破壞其意境韻味,而李白的詩非高聲誦讀不能傳達其情感氣勢。要求學生高聲讀,忘情讀,暢快讀,不必計較、識辨個別詞句、意象,需整體感知、把握。學生齊讀全詩。3、討論與點撥問:開篇兩句“君不見”連用有何作用?明確:這是李白的獨創,別人多是在詩的開頭或結尾偶然用一句(如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的開頭和杜甫兵車行的結尾)。后人評價:“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這就增加了詩的氣勢和力度,闊大了境界,先聲奪人,令人震撼。問:兩句“君不見”的重心在哪一句?明確:后一句。而其中的“悲”又是全詩的“詩眼”,給全詩奠定了悲愴蒼涼的基調。寫“悲”是李白詩歌常見的主題,如他的秋浦歌

39、:“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問:后一句“君不見”即是主旨重心所在,首句為何要從黃河寫起?明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華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又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興起對生命渺小短暫的喟嘆,抒發“巨人式的感傷”。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源遠流長,自高原奔瀉而下,似從九天而落,其浩大的聲勢,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動。李白寫黃河的詩句還有:“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這其中尤以“黃河之水天上來”最為膾炙人口,成為贊美黃河的千古名句。問:自哪一句開始點酒入

40、題?明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句中雖沒有用一“酒”字,但詩人用“金樽”“對月”這樣的形象語言,更把飲酒行樂詩意化了。詩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悲觀”,他認為人生只要能開懷暢飲,便無所遺憾,情緒由“悲傷”轉為“樂觀”。問:有人說詩、酒、月是李白生活中的“三要素”,同學們能舉出李白哪些飲酒賞月的詩句?明確:李白一生寄情山水,詩酒漂零,寫了大量的飲酒詩篇。民間傳說李白醉后“捉月騎鯨”而終,連死都要與酒、月為伴,多么浪漫富有詩意。他還與善釀的村民結下了真摯友誼。他在哭宣城善釀紀叟中寫道:“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酒)。夜臺(陰間)無李白,沽酒與何人?”寥寥幾語真情感人。贈汪倫中的“汪倫

41、”也是一位善釀村民。問:李白是抱著“奮其智能,愿為輔弼”的宏愿來長安入仕的,但從以上詩句看,李白在政治理想破滅后,好像很安于這種頹廢享樂、放浪形骸的生活,怎樣理解這種現象?明確:這其實是一種假象,是李白借酒來消釋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李白的骨子里是希望積極入世、建功立業的,這也是儒家的一貫主張,但苦于奸臣擋道,報國無門。他在行路難中哀嘆:“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他的人生理想是像范蠡、張良那樣“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問:如何評價李白在失意的暮年還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高度自信的豪邁詩句?對后世有何影響?明確:說“必有用”,可見“此材”未被用。但李白從沒有真正悲觀消沉過,心中

42、始終燃燒著建功立業的希望和熱情。他說“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每每自勉“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英”。在行路難的最后也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蒼海。”這才是真正的李白,從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堅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樂觀精神。即使在他去世前一年,年已61歲,聽說李光弼率軍討伐安史余孽,仍不顧年高體衰,請求從軍。后因病中道折回,悲嘆“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第二年便病逝,終年62歲。所以讀李白的詩篇,不會讓人萎靡不振,而是在激憤中涌動著奮進的豪情。“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樂觀,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這既是李白愈挫愈奮的性格寫照,更是其人生價值的宣言與吶喊,成為全詩中最精彩

43、奪目的詩句,傳誦千古,影響深遠,已化為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問: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飲狂歌,對朋友憤言“鐘鼓饌玉不足貴”,是由衷之言嗎?為何“但愿長醉不復醒”?明確:李白懷用世之才,本當位列卿相,治國安邦,卻“抱利器而無所施”,而碌碌之輩反竊居高位,安享富貴,“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心理怎能平衡?說“富貴不足貴”決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憂憤之極的反語。他在江上吟中說:“功名富貴若長在,江水也應西北流。”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都是這種憤憤“不平”心理的反映。只是“安能”句直白而昂揚;“鐘鼓”句曲達略消沉。所以“鐘鼓”“但愿”兩句,可看

44、做統攝全詩的中心句。正因為其人生目標不能實現,厭見污濁的現實,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減輕愁苦。聞一多在其長篇敘事詩李白之死中寫道:“若不是你們(酒)的愛護,我這生活可不還要百倍地痛苦?啊!可愛的酒!自然賜給伊的驕子詩人的恩俸!神奇的射愁的弓矢!”問:李白為什么說“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明確:做濟世有為的“圣賢”還不如當頹唐墮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議的社會現實,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歷史上“圣賢寂寞,飲者留名”的首推辭官歸隱的陶淵明,他在五柳先生傳中說:“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他經常是“杯盡壺自傾

45、”“悠悠迷所之”,深感“酒中有深味”,著有飲酒詩二十首。晉代的“竹林七賢”大多是隱居山林的好飲名士。其中劉伶更為典型,著有酒德頌。據說他外出,常帶把鐵鍬,告訴別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就是為“飲者”留名的最好明證。問:歷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賢”,留名的“飲者”,李白為何單說曹植呢?明確:因為李白與曹植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詩才敏捷,才華橫溢,遭受排擠和壓抑而命運坎坷,大志難酬而沉溺酒鄉。曹植名都篇中有“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的詩句,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問:李白不過是元丹丘、岑勛招飲的客人,而他卻高踞一席,反客為主,頤指氣使,怪責主人少錢缺酒,缺乏“千金散盡”

46、的豪氣,提議“典裘當馬”換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呼兒”“與爾”口氣甚大,狂放無禮,讓人簡直搞不清誰是“主人”,這說明了什么?明確:李白本性狂放灑脫,加之“他鄉遇故知”的興奮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爾汝”。最主要的是詩人與朋友的關系非同一般,非“爾汝相稱”的豪邁知交不能如此。問:李白自稱“我本楚狂人”,杜甫說他“痛飲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明確:這一方面是李白追求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本性使然;同時李白用這種讓世人難以理解的“狂放不羈”,表達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不合理秩序的蔑視挑戰。他在長安時即以“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等玩世不恭的狂態表達不

47、被重用的不滿。杜甫在懷念李白的不見一詩中寫道:“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只有像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才能對另一個偉大詩人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愛惜。問:詩的最后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的“高堂明鏡悲白發”首尾照應,有何作用?明確:一“悲”一“愁”遙為呼應,余韻深遠,強化了整首詩的悲愁憤激的氛圍。李白本欲借酒澆愁,但“斗酒難消塊壘愁”,正像他自己所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無奈之下只得“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5、小結誦讀。縱觀全詩,圍繞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14句)樂觀(58句)狂放(914句)憤激(1522句)更

48、狂放(2327句)愁苦(28句)(板書),潛藏在酒話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氣,如黃河之水,奔涌迭宕,一瀉千里。學生齊讀全詩;分角色誦讀;背誦全詩。四、比較閱讀。提供李賀的將進酒和歌劇茶花女中的飲酒歌,比較體會不同詩人和不同民族寫同一題材所表現出的不同風格。五、書面作業。學生聯系生活和自身實際,談談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解和認識。附板書設計:(省略)將進酒教學設計篇6【教學設想】1、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詩是唐代詩壇上的巔峰,他的詩飄逸豪放,語言流轉自然,他的古體詩和七絕尤為后人所稱道。將進酒是一首鮮明體現詩人風格的勸酒詩,李白飲酒悲歌,一

49、吐為快,既有大濟蒼生的理想又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李白傲世的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又使全詩悲而不傷,憂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學生分析鑒賞古詩的能力更上一層樓。2、李白的詩歌最適宜朗讀,將進酒氣勢磅礴,可以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學情分析】1、學生對李白的詩歌比較熟悉,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2、學生對詩歌的深入挖掘和鑒賞能力較弱。高三的學生必須加大這一方面的訓練。【教學目標】1、學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2、能學會夸張的創作手法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體味到作者堅定樂觀和蔑視權貴的精神4、能獨立鑒賞課文【重點難點】1、能聯系以前的知識獨立鑒賞詩歌2、能抓住詩人的感情變化【教學策略方法】

50、1、朗讀法2、分組討論【教學過程】一、導入直接從課文題目入手,解釋“將”的讀音和意思,讓學生講講自己對李白有哪些了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放錄音示范朗讀2、學生集體朗讀和個別朗讀(教師點撥朗讀時注意感情的變化)3、疏通文意三、自主研讀,鑒賞課文1、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教師要適時點撥鑒賞方法,要有自己的預設詩句)2、結合文本,找出表現詩人態度的詞,說說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變化?3、詩人喝酒的目的是什么?課文中哪里可以表現出來四、三讀文本,深入解讀1、夸張在哪里體現?有怎樣的作用?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飄逸?五、作業背誦全文六、板書:感傷灑脫憤激豪放 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5頁教學目標:1、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計算。2、讓學生體驗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便與快捷,進一步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計算器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