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維修機械部分項目及技術標準_第1頁
起重機維修機械部分項目及技術標準_第2頁
起重機維修機械部分項目及技術標準_第3頁
起重機維修機械部分項目及技術標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起重機維修機械部分項目及技術標準1. 起重機維修-吊鉤(1) 拆卸檢查吊鉤、軸、橫梁、滑輪、軸承并清洗潤滑,吊鉤、橫梁、滑輪軸、不準有裂紋,螺紋部分不應松脫,軸承完好,轉動滑輪,螺紋退刀槽處有刀痕或裂紋者應更換。(2) 檢查危險斷面磨損狀況,危險斷面磨損超過原高度的10%的應作更換。(3) 吊鉤的試驗,大修后,吊鉤應做試驗檢查,以1.25倍的額定負荷懸吊10分鐘,鉤口彈性張開量不應超過鉤口尺寸的0.25%,卸載后不應有永久變形和裂紋;(4) 板鉤檢修,板鉤鉚接后,板與板的間隙,不應大于0.3mm2. 起重機維修-鋼絲繩(1) 斷絲檢查:1個捻距內斷絲數超過鋼絲總數10%的應按標準報廢(2) 徑

2、向磨損量:鋼絲徑向磨損超過原直徑40%的,整根鋼絲繩應報廢(3) 變形檢查:鋼絲繩直徑縮細量至繩徑70%的扭結,繩芯處露,斷股者應報廢換新鋼絲繩(4) 鋼絲繩潤滑:潤滑前先用鋼絲刷,煤油等清洗,用鋼絲繩麻脂(Q/SY1152-65)或合成石墨鈣基潤滑指(SYA1405-65)浸涂飽和為宜3. 起重機維修-滑輪組(1) 拆洗檢修滑輪組,檢查裂紋,滑輪軸不得有裂紋,軸頸不得磨損原直徑30%,圓錐度不大于5%,超過此值即應更換(2) 滑輪槽的檢修,用樣板檢查滑輪槽形,徑向磨損不應超過壁厚的30%,否則應報廢。不得超過標準者可補修,大修后用樣板檢查,其底部與側向間隙均不應大于0.5mm,輪槽中心線與滑

3、輪中心線的偏差不應大于0.2mm,繩槽中心對輪廓端面的偏差不應大于1mm(3) 軸孔的檢查,大修后,軸孔允許有不超過0.25CM2 的缺陷,深度不應該超過4mm(4) 裝配,裝配后,應能用手靈活轉動,側向擺動不得超過D/1000。D-滑輪的名義直徑4. 起重機維修-卷筒(1) 卷筒繩槽,繩槽磨損超過2mm應重新車制,大修后繩槽應達到圖紙要求,但卷筒壁厚不應小于原厚度的81%(2) 卷筒表面,卷筒表面不應有裂紋,不應有明顯的失圓度,壓板螺釘不應該松動(3) 卷筒軸,卷筒軸上不得有裂紋,大修理后應達到圖紙要求,磨損超過名義直徑的5%時,應更換新件(4) 裝配與安裝,卷筒軸中心線與小車架支承面要平行

4、,其偏差不應大1mm/m,卷筒安裝后兩軸端中心線偏差應不大于0.15mm5. 起重機維修-車輪(1) 車輪踏面磨損,車輪踏面磨損量超過原厚度的15%時應更換新件,沒超過此值,可重新車制、熱處理修復。車輪直徑應在公差范圍內,表面淬火硬度HB300500,對車輪直徑大于400mm的淬火層厚度應大于20mm;小于400mm時,淬火層厚不應小于15mm。(2) 兩個相互匹配車輪的直徑偏差,主動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0.1%,從動車輪則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從動車輪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3) 輪緣磨損與折斷,變形:輪

5、緣磨損量達原厚的50%或折斷面積超過30mm2應報廢,輪緣厚度彎曲變形達原厚度20%應報廢。(4) 車輪裂紋:車輪發現裂紋則應報廢(5) 踏面橢圓度:車輪踏面橢圓度達1mm應報廢(6) 車輪組裝配:安裝好的車輪組件,應能手轉動靈活,安裝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幾個車輪就在同一垂直平面內,允許偏差為1mm6. 起重機維修-車輪軸與軸承(1) 軸頸的檢修:軸頸在大修后的橢圓度、圓錐度不應大于0.03mm(2) 裂紋的檢修:用磁力或超聲波探傷器檢查軸,軸上不得有裂紋,劃傷深度不得超過0.03mm(3) 滾動軸承的檢修:圓錐滾子軸承內外圈之間允許有0.030.18mm范圍內的軸向間隙。軸承壓蓋調整間隙應在0.

6、51.5mm的范圍之內7. 起重機維修-齒輪與減速器(1) 拆解減速器清洗檢查齒輪磨狀況(2) 齒面的檢查:起升機構減速器第一軸上的齒輪磨損量不應超過齒厚的10%,其余則應小于20%;大小車運行機構減速器第一軸上齒輪磨損不應超過15%,其余則應小于25%。齒面點蝕損壞嚙合面的30%,且深度達原齒厚的10%時應報廢齒輪,輪齒不應有裂紋或齒輪不能有斷齒。否則更換。(3) 軸的檢修:軸上不得有裂紋,軸的彎曲度全長不應超過0.03mm/m,超標則校直。(4) 減速器箱體接合面(剖分面)在任何部位不允許有砸、碰及嚴重劃傷,邊緣高點、翻邊等,并且剖分面貼合后間隙都不應超過0.03mm,并保證不漏油。平行度

7、在1m以上不得大于0.5mm;在空載情況下,以1000r/min拖動運轉,正反轉各不小于10分鐘,啟動時電動機不應有振動,撞擊和劇烈或斷續的異常聲響;箱體內溫升不得超過70,且絕對溫度不高于80;軸承溫升不應超過40,其絕對值不應超過808. 起重機維修-聯軸器(1) 齒形聯軸器齒面檢修(2) 內、外齒圈端面對中心線的擺動量的檢驗(3) 當軸的中心線無傾斜時,檢查聯軸器安裝徑向位移(4) 無徑向位移時,因兩聯軸器的不同心所引起的外圈車線的歪斜角檢查(5) 用中間軸聯接的齒形式聯軸器徑向位移9. 起重機維修-制動器(1) 制動摩擦片檢修:其磨損量不應超過原厚度的50%,鉚釘應下沉2mm(2) 制

8、動輪檢修:制動輪工作表面糙度不低于Ra=16m,HRC不低于50,深度2mm處不低于HRC40;工作表面凹痕或單邊徑向磨損量達1.5mm時應重新車制及熱處理。加工后的制動輪厚度:對起升機構不應小于原厚度的70%,對運行機構不應小于原厚度的50%制動輪大修后,D200mm的徑向跳動不應大于0.05m,D200mm的徑向跳動不應大于0.1m10. 起重機維修-起升機構及小車部分(1) 起升機構的軸:探傷檢查起升機構的主軸和傳動軸,不允許有裂紋(2) 電動機與減速器的位移檢查:應符合聯軸器的安裝要求(3) 卷筒和減速器軸線偏差:在軸承座處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3mm/m(4) 小車輪距偏差:由于小車輪測

9、量的小車軌距偏差:當軌距2.5m,允許偏差為2mm,且主從動輪相對差不大于2mm,當軌距2.5m,允許其偏差不大于3mm,且主動輪相對差不大于3mm(5) 小車軌道標高偏差:當小車軌距2.5mm,允許偏差為3mm;軌距2.5m,允許偏差為5mm(6) 軌道中心線離承軌梁設計中心線的偏差:箱形單梁允許偏差為:不得大于1/2,-腹板厚度(mm),單腹板梁允許偏差為:不小于10mm,箱形雙主梁允許偏差為:23mm(7) 小車軌道接頭偏差:軌道接頭處標高偏差及中心線偏差1mm(8) 小車輪端面水平偏差:水平偏差不應大于1/1000,且兩主動輪偏斜主向相反,1-測量長度(9) 小車輪端面偏差:不得大于D

10、/400(10) 小車輪踏面偏差:所有車輪踏面都必須在1個平面內,偏差不應大于0.5mm(11) 小車輪距偏差:允許相對偏差為4mm11. 起重機維修-大車運行機構(1) 車輪偏差:大車車輪的水平,垂直偏差與小車輪相同(2) 同一平衡梁上的車輪檢查:同一平衡梁上的兩個車輪的對稱平面應在同一垂直平面內,允許偏差不應大于1mm(3) 軌道外觀檢查:軌道不應有裂紋、軌頂、軌道頭側面等磨損量不應超過3mm;起重機軌道縱向傾斜度不應大于5/1000;同一斷面內的兩根軌道相對標高偏差10mm(4) 夾軌器檢修:鉗口磨損量超過原厚40%的應更換,電動夾軌器要經常注意調節安全尺,使其指針在規定的位置(5) 由

11、車輪測量出的起重機跨度偏差:當跨度L30m,跨距偏差不應大于5mm,當L30m,跨距偏差不應大于8mm(6) 由車輪量出的對角線偏差:當跨度30m,偏差不應大于5mm,當L30m,其偏差不應大于10mm起重機維修金屬結構部分項目及技術標準12. 起重機維修-主梁幾何形狀(1) 主梁上拱度檢驗:跨中拱度為L/1000,允許偏差為上拱度的20%(2) 主梁下撓度檢驗:滿載跨中彈性下撓量L/700,空載跨中下撓變形不應超過0.6/1000L。超過此規定值,應修復并加固(3) 水平旁彎檢驗:跨中水平旁不應大于L/2000(4) 腹板波浪形變形:受壓區波峰不應大于0.7,受拉區波峰不應大于1.2,-腹板厚度13. 起重機維修-橋架(1) 水平方向兩對角線檢驗:箱形梁允許偏差為5mm;杵架梁允許偏差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