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優質教案_第1頁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優質教案_第2頁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優質教案_第3頁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優質教案_第4頁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優質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園地三教學目標1.梳理出本單元“有目的地閱讀”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養成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法的習慣。2.學習刻畫人物入迷狀態的方法。3.學習用先總說觀點,再逐條說明理由的方式表達一個觀點。4.了解古詩春日的大意,背誦并積累古詩。學前準備學生預習歸納整理學習本單元課文時運用的閱讀方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師備課“”。1.回顧閱讀本單元課文時采用的閱讀方法,交流針對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的閱讀策略,能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時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2.讀一讀描寫人入迷的樣子的語段,分析其中的描寫方法,并學會仿寫。一、交流平臺1.回顧本單元課文,學生說說自己選擇的閱讀任務及采用的閱讀方法。(1)就竹

2、節人一課展開交流。生1:我選擇的閱讀任務是“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閱讀時我特別留意了關于老師的內容,也就是關注老師沒收竹節人、玩竹節人的內容,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但對如何做竹節人、玩竹節人的內容只是快速瀏覽,這樣就節省了很多時間,而且抓住了重點。(2)就宇宙生命之謎一課展開交流。生2:我對火星特別感興趣,想知道“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所以閱讀時我重點閱讀了關于火星的段落,而對其他內容沒有逐字逐句地讀,這樣就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也得到了我想了解的知識。(3)就故宮博物院一課展開交流。生3:這篇文章太長了,要是全部讀完得花很長時間。但如果我的閱讀目的是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的話,就只

3、需要重點閱讀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而且對材料三只需要了解一些信息,如游覽的進出口,材料四則可以結合材料一一起來看。2.教師總結閱讀方法。預設:教師結合前面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課件出示)3.以所學課文為閱讀材料,再次進行閱讀任務及閱讀方法的訓練。(1)確定閱讀材料,出示閱讀目的。過渡:在前面兩個單元我們學過的幾篇課文中篇幅較長的是開國大典,請大家翻到那一課,再根據下面提供的幾個閱讀目的選擇相應的閱讀方法,找準閱讀重點,看看大家是否能快速而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閱讀材料:開國大典一文。閱讀任務一:我想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升國旗的場景。閱讀任務二:我想通過閱讀感受毛主席的偉人風采。閱讀任務三:

4、我對閱兵式比較感興趣。(2)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目的,分組交流,匯報閱讀方法。二、詞句段運用(1)1.結合學生生活,引出“入迷”的例子。過渡:剛才上課之前,我在窗外觀察了一下同學們的狀態。我發現,有些同學在入神地看書,有些同學在熱烈地討論問題,還有些同學在靜靜地發呆。當大家專注于某件事時必定能從中得到一種專注的快樂。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寫一寫“入迷”。2.教師課件出示描寫人入迷的樣子的詞語,學生朗讀。3.學生說說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自然過渡到對詞句段運用的學習。明確:這些詞語都描寫了人入迷、專注的樣子或程度。4.學生默讀課本上的語段,體會這些句子是如何描寫人入迷的樣子的。(1)出示語段一,學生交

5、流。下課時,教室里擺開場子,吸引了一圈黑腦袋,攢著觀戰,還跺腳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常要等老師進來,才知道已經上課。提示:注意句中的動作描寫。“擺”顯出陣勢大;“攢著”表示大家聚攏在一起,可見其專注;“跺”“拍”寫出了同學們觀戰時的投入與激動。(2)出示語段二,學生交流。偏偏后面的同學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長脖子,恨不能從我們肩膀上探過去。提示:“伸長脖子”的細節描寫刻畫出了后面的同學往前張望的樣子,非常形象而且有畫面感。(3)教師朗讀語段三,學生分別圈畫出描寫動作、神態和表明時間推移的詞語、句子,再分別匯報、討論。動作描寫: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輕輕地舒了口氣

6、。神態描寫:眼睛閃著異樣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樣;癡癡地微笑。表明時間推移: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明確: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相結合,表現了羅丹對工作的癡迷;用時間的推移反映了他忘我工作的狀態。小結:人物入迷是一種狀態,表現這種狀態的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直接描寫人物的神態,如“全神貫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癡癡地看著”。但是只通過神態描寫就顯得太單薄了。我們要抓住人物入迷時的動作、語言、心理等多個方面,從細節去完善。課本上的三個例句的共同點就是把神態和動作結合起來寫,非常生動地展現了人物入迷的狀態。5.學生仿寫類似情景,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寫得好的語段。想一想:班上的同學都是什么迷

7、?書迷?體育迷?手工迷?畫畫迷?你一定能找出那么一兩位對某件事情著迷的人。試著回憶一下類似的情景,寫一寫你的同學。6.請幾名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語段,在班上評一評、議一議。三、課堂回顧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交流收獲,積累方法。(1)再找一些描寫人物入迷的樣子的語段,讀一讀,再仿寫。(2)在以后的閱讀中可學會做閱讀筆記,首先明確的就是自己的閱讀目的。1.學會運用類似“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達方式來說明理由、表達觀點,感受分條列舉法的好處。2.學習古詩春日,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寫的春日美景圖,感悟詩中蘊含的哲理。3.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一、詞句段運用(2)1.讀課本上的例句,注意加點的

8、部分,想一想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明確:運用這種分條列舉的表達方式來說明理由、表達觀點,非常簡潔、清晰,讓人一目了然。2.師生交流其他類似的表達方式,并給出簡潔的例子。交流示例:生1: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前來應聘者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其一,年齡在20至30歲之間;其二,最低學歷為本科;其三,有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其四,要求有小汽車駕駛執照,駕齡在2年以上。生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我認為我們應該少待在室內,多參加戶外運動。參加戶外運動的好處多多:第一,多呼吸新鮮的空氣,蹦蹦跳跳讓我們的身體更強健;第二,在戶外能結識更多的朋友,讓我們的課余生活更快樂;第三,戶外活動時能更多地接觸大自然

9、,讓我們觀察到身邊的美;第四,多參加戶外活動,有了健康的身體,懂得了勞逸結合,我們能更好地關注學習。生3: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漢文讀物在形式上具有審美特點。首先,漢字形體的圖像性先天具有一種審美基因,加之書寫工具的不同、筆墨運用的變化、布局結構的安排等,使字體顯得千姿百態,神采飛揚,氣韻生動。其次,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短語、句子,如果結構類型相同,字數相等,位置一致,就會形成平行、整齊的句式結構,看上去悅目,使人產生一種句式均齊的美感。再次,漢語音節樂感很強。如果利用押韻、疊音、雙聲、疊韻、反復、回文等手段,讓相同的聲母或韻母在語句中有節律地重復出現,在聽感上就會形成一唱三嘆、回環婉轉的

10、音樂美。漢文讀物語言的音律美為誦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3.結合課本給出的話題,討論“說話”的重點和注意事項。(1)競選班級體育委員(課件出示)(2)向媽媽請求,每周三放學后踢一會兒足球(課件出示)4.自由發言,運用分條列舉的表達方式來陳述理由或表達請求。二、日積月累1.玩“飛花令”小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過渡:同學們有沒有看過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中老師比較喜歡的一個環節是“飛花令”。規則就是主持人說出一個字,然后選手們輪流說出含有這個字的詩詞,說得最多者獲勝。這既考了選手們的詩詞儲備,也考了他們的臨場應變能力。今天,我們也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輪

11、流回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厲害。今天游戲的關鍵字是“春”,游戲現在開始!2.研讀詩句,感悟詩情。(1)出示詩歌春日,學生自讀。過渡: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含有“春”字的詩句,真是“春”意盎然啊!現在我們就來學一首描寫春日的詩,看看詩人筆下的春日又是怎樣的一種美景吧!(2)借助字典掃除障礙,讀通詩句。教師簡介作者,點撥難理解的字。作者簡介。朱熹(11301200) 字元晦,號晦庵,謚文,世稱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儒學集大成者,世人尊稱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楚辭集注等。詞語釋義。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東省。濱水邊,河邊。

12、等閑平常,輕易。東風面借指春天。東風,春風。(3)朗讀理解,相互交流。自讀感悟,嘗試說說詩句的意思。小組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質疑問難。A.你覺得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描繪春天郊游時的感受,贊美春的生機和美好。)B.讀“萬紫千紅總是春”時,你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什么畫面?(自由交流,只要能體現出春景都可以。).你感受到詩人游春的心情怎么樣?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愉悅、輕松。如“勝日”“無邊”“新”。)(4)想象畫面,帶著詩人的感受朗讀古詩。(指名讀,男女生、師生合作等形式朗讀。)(5)背誦古詩。3.拓展延伸,豐富積累。搜集朱熹的其他名句、名篇。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

13、為有源頭活水來。詩意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澄明清澈,像一面打開的鏡子。藍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閑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么會這樣清澈?因為發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鑒賞這是一首哲理小詩。人們在讀書后時常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感可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本次語文園地有三個板塊。“交流平臺”重在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明確要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我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說、練,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在“詞句段運用”中,我引導學生圍繞著語

14、言表達,積累了一些描寫人入迷的詞語和類似“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達方式,進而引入教學,讓學生交流學習。同時,我還設置了“練”的環節,加深對這一內容的學習。在“日積月累”中,我則以時下流行的“飛花令”游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這一環節的課堂效果非常好,學生參與游戲的熱情高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設置一些這樣的游戲,引領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文園地三【教學目標】“有目的地閱讀”的方法,逐步養成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法的習慣。2.學習刻畫人物入迷狀態的方法,并試著寫一寫。3.學習用逐條說明理由的方式,有條理地表達觀點。4.朗讀并背誦春日,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教學重難點】“有目的地閱讀”的方法,

15、逐步養成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法的習慣。2.學習用逐條說明理由的方式,有條理地表達觀點。【教學準備】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 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有目的地閱讀”的方法,逐步養成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法的習慣。2.學習刻畫人物入迷狀態的方法。語文要素【教學過程】板塊一 交流平臺,梳理策略1.回顧:圍繞“有目的地閱讀”這個閱讀策略,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和心得?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第一步,明確閱讀文章的目的和任務。第二步,大致瀏覽文章,根據閱讀目的確定相關的內容和無關的內容,相關的內容細讀,無關的內容略讀。第三步,細讀相關內容,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如找出中心句

16、、提取關鍵信息,勾畫關鍵句和關鍵詞寫感受,梳理情節、找出關鍵句進行想象、查找其他資料等。第四步,整合信息,解決問題,完成閱讀任務。3.根據閱讀目的,選擇方法。引導:(1)如果我們的閱讀目的是根據文章的內容講一個故事,要選擇什么方法?(2)如果我們的閱讀目的是要說明一個事物或解決一個問題,要選擇什么方法?(3)如果我們的閱讀目的是要體會人物的特點,要選擇什么方法?4.小結:看來我們的閱讀目的不同,選擇的方法也不一樣,讀書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5.思考:閱讀教材上幾位學習小伙伴交流的內容,想想學習小伙伴的交流和我們剛才的交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課件出示教材

17、第51頁“交流平臺”的內容)6.學生交流。預設:(1)相同之處:第一個學習小伙伴告訴我們“要根據目的選擇合適的材料”,這就是“相關的內容要細讀”;第二個學習小伙伴告訴我們“與閱讀目的關聯性不強的內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這就是“無關的內容略讀”。(2)不同之處:這兩個學習小伙伴都用了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該怎么閱讀。7.拓展運用閱讀策略。(1)確定閱讀材料,出示閱讀任務。過渡:在前面兩個單元我們學過的幾篇課文中,篇幅較長的是開國大典,請大家根據下面提供的幾個閱讀目的選擇相應的閱讀方法,找準閱讀重點,看看是否能快速而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出示課文開國大典全文)課件出示:·閱讀任務一:想了

18、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升國旗的場景。·閱讀任務二:想通過閱讀感受毛主席的偉人風采。·閱讀任務三:對閱兵式比較感興趣,想詳細了解。(2)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目的,分組交流,匯報閱讀方法。【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梳理“有目的地閱讀”的方法和策略,并與“交流平臺”的內容進行比較,讓學生對“有目的地閱讀”有更深刻的認識,讓閱讀方法在不同的語境中得到印證,并逐步養成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法的習慣。板塊二 詞句段運用,學習方法1.朗讀詞語,感受“入迷”。課件出示:全神貫注 凝神專注 專心致志 聚精會神 目不轉睛 樂在其中走火入魔 廢寢忘食 如癡如醉 孜孜不倦 神魂顛倒 欲罷不能(1)指名讀詞

19、語。(2)引導:讀了這些詞語,你們有什么發現?明確:這些詞語都描寫了人入迷、專注的樣子或程度。2.閱讀句段,感受“入迷”。(1)思考:閱讀“詞句段運用”第1題的3個句子,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了他們的入迷。(板書:入迷)(2)學生交流。課件出示:下課時,教室里擺開場子,吸引了一圈黑腦袋,攢著觀戰,還跺腳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常要等老師進來,才知道已經上課。引導發現:從“一圈”“攢著”“跺腳拍手”“咋咋呼呼”,感受到同學們下課了擠在一起觀看斗竹節人的投入情景。課件出示:偏偏后面的同學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長脖子,恨不能從我們肩膀上探過來。引導發現:從“伸長脖子”“恨不能”“探過來”,感受后面的同

20、學上課時被“我們”的竹節人吸引的樣子。課件出示: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里咕嚕的,好像在跟誰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干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塑像癡癡地微笑,然后輕輕地舒了口氣。引導發現:從“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里咕嚕”“眼睛閃著異樣的光”“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感受羅丹修改塑像時的投入;從“癡癡地微笑”“輕輕地舒了口氣”,感受羅丹修改完畢后滿意的狀態。3.歸納提煉,小結方法。

21、(1)思考: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出他們“入迷”的樣子的。(2)學生交流。預設:動作描寫:跺腳拍手;伸長脖子;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輕輕地舒了口氣。神態描寫:眼睛閃著異樣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樣;癡癡地微笑。表明時間推移:等老師進來;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明確: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相結合,表現了羅丹對工作的癡迷;用時間的推移反映了他忘我工作的狀態。(3)教師小結:入迷是一種狀態,表現這種狀態的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直接描寫人物的神態,如“全神貫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癡癡地看著”。但是只通過神態描寫就顯得太單薄了。我們要抓住人物入迷時的動作、語言、心理

22、等多個方面,從細節去完善。課本上的三個例句的共同點就是把神態和動作結合起來寫,生動地展現了人物入迷的狀態。4.聯系生活,運用方法。(1)引導: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類似的“入迷”的情景?可以是一個人入迷的樣子,也可以是一群人入迷的情景。(2)學生交流。(3)學生練寫。試著用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表現某個人或一群人對某件事入迷的情景。(4)同桌交流。課件出示:交流提示·將作品讀給同桌聽。·同桌評價是否寫出了入迷的情景,并提建議讓其描寫得更生動。(5)根據同桌的建議進行修改。(6)選擇優秀作品在全班分享,并交流寫得好的地方。【設計意圖】本教學板塊按“學方法用方法”的教學思路展開。首

23、先,引導學生讀句子,發現可以從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入迷的狀態。然后,引導學生遷移表達方法,聯系生活,試著寫一寫類似的情景,從讀到學寫,讀寫結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板書設計】語文園地第2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用逐條說明理由的方式,有條理地表達觀點。2.朗讀并背誦春日,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教學過程】板塊一 研究例句,遷移運用1.研究例句,發現表達方法。(1)思考:默讀下面的例句,注意加點的部分,說說你的發現。課件出示:人們認為天體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50150之間;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諸如蛋白質、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緊

24、密相關,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三是適當成分的大氣,雖然已發現少數厭氧菌能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但氧氣和二氧化碳對于生命的存在是極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系統提供能源。(2)學生交流。預設:這句話是總分結構,先總說,再分說。有序地列舉了相關條件,逐條說明。幾個條件之間用分號隔開。(3)思考:這樣的表達有什么好處呢?(4)學生交流。(5)教師小結:這樣的表達可以把觀點表達得更清楚,便于讀者抓住要點;還可以有序表達理由,條理分明。2.借助例句,學習多樣表達。示例一:其一其二其三其四課件出示:前來應聘者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其一,年齡在20至30歲之間;其二,最低學歷為本科;其三,有2

2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其四,要求有機動車駕駛證,駕齡在2年以上。示例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課件出示:我認為我們應該少待在室內,多參加戶外運動。參加戶外運動的好處很多:第一,新鮮的空氣和蹦蹦跳跳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強健;第二,在戶外能結識更多的朋友,讓我們的課余生活更快樂;第三,戶外活動時能更多地接觸大自然,讓我們觀察到身邊的美;第四,多參加戶外活動,有了健康的身體,懂得了勞逸結合,我們才能更好地關注學習。3.選擇話題,遷移運用。(1)選擇話題。教材也為我們列舉了兩個話題,請任選其中一個,也像這樣和同桌闡述一下自己的理由。課件出示:競選班級體育委員 向媽媽請求,每周三放學后踢一會兒足球(2)教師點撥。競

26、選體育委員,有哪些理由可以說服同學們選擇自己?自己擔任體育委員有哪些優勢?可以把這些理由一一列舉出來,如良好的身體條件、強烈的責任感、組織能力強等。請求媽媽答應自己每周三放學后踢一會兒足球,你可以從哪些方面去說服媽媽?如,足球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我喜歡踢足球,保證按時完成作業。課件出示: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競選的職務是體育委員。競選這個職務,我有幾個優勢:一是我熱愛運動,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協調能力。運動使我更健康、更開朗,也使我有了超越夢想、挑戰自我的頑強意志。二是我有一定的經驗。我一直擔任我們班的體育委員。經過鍛煉,我積累了經驗,也熟悉了這項工作。三是我有很強的集體責任感

27、。我從心底里熱愛我們班,我們班勝利時我和大家一起歡呼雀躍,我們班失敗時我也會暗自傷心。四是我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各方面努力提高、完善自我,也用實際行動和全班同學一起為我們班的體育競賽爭得了榮譽。同學們,請信任我、支持我,投我一票,謝謝大家!(3)引導評價:你覺得他說得怎么樣?這樣說能否達到目的?你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4)再次修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清楚、有序、完整地說明理由、表達觀點的方法,可以運用總分結構,先總說觀點,再逐條說明理由;然后出示教材給出的兩個情境,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說一說,并在評價中加深對方法的認識。板塊二 日積月累,感受詩韻1.創設情境,導入古詩。(1)教師引導:

28、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關于春天的古詩,你知道哪些呢?(2)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與春天有關的古詩,并談談自己的感受。(3)師生接讀詩句。古人是那樣喜愛和欣賞春天,他們筆下的春天是那樣絢麗多姿,芬芳迷人。教師出示一組春天的詩句,教師讀上句,學生接讀下句。課件出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4)出示古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朱熹的春日。課件出示:春 日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2.了解詩意,有感情地朗讀。(1)初讀古詩,讀準讀通。請大家自由地朗讀春日,注意讀準字音,讀出古詩的節奏。檢查學生讀詩情況,糾正讀錯的字音。如熹(x)、泗(sì)、濱(bn)等。指導讀出古詩的節奏。(2)再讀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意。學生再讀古詩,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課件出示:勝日:好日子。 尋芳:尋找春天。 濱:水邊。一時:一下子,同時。 等閑:不經意,隨便。(3)指導朗讀,讀出詩情。創設情境:如果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我們一起去泗水邊尋找春天,一眼望去,感覺到處煥然一新、生機勃勃,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呢?學生交流,帶著感情讀第一、二句。想象畫面:泗水河邊,東風蕩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