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九年上學期語文復習練習班別: 姓名: 座號: 陳涉世家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天大雨 會:適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國可乎 等:等待C.扶蘇以數諫故 數:屢次 D.陳勝王 王:稱王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沒有指代作用的一項是 A.悵恨久之 B.二世殺之 C.楚人憐之 D.固以怪之矣3.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度已失期 / 寧信度,無自信也 B.項燕為楚將,數有功 / 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C.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 既克,公問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
2、的一項是( )A扶蘇以數諫故/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B陳勝、吳廣乃謀曰/當立者乃公子扶蘇C項燕為楚將/賢能為之用 D楚人憐之/二世殺之5選出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組( )A扶蘇以數諫故,/ 皆以美于徐公 B項燕為楚將,數有功/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C或以為死,或以為亡/而或長煙一空 D陳勝、吳廣乃謀曰 /聚室而謀曰6讀下面各組句子,指出加點詞意思相同的兩組:( )( )A為壇而盟山盟海誓 B死即舉大名耳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C吳廣為都尉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D從民欲也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7.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恨:懷恨) B. 比至陳(比:等到)C
3、.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間:私自) D、卜者知其指意(意:意圖)8、下列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陳勝、吳廣乃謀曰 B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C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D卜者知其指意 / 皆指目陳勝9、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以為亡(逃亡) B若為傭耕(你)C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寧愿) D屯大澤鄉(停駐)10選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義和用法跟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殺之以應陳涉 B以激怒其眾 C俯身傾耳以請 D祭以尉首11.下列句
4、子中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藉第令毋斬(命令) B茍富貴(茍且) C卒中往往語(話語) D乃丹書帛曰(書寫)12、選出下列句子中的“乃”與“陳涉乃自立為王”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乃入據陳 B、乃重修岳陽樓 C、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當立者乃公子扶蘇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卒中往往語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布衣之
5、怒,亦免冠徒跣 長跪而謝之C比至陳,車六七百乘 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D而君逆寡人者 秦王不悅14、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勝用“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表明自己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B.“天下苦秦久矣”說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殘暴統治,處處積蓄著反抗的力量。C.陳勝打出扶蘇、項燕的旗號,寄托了對二人的懷念,并立志替二人報仇。D.陳勝、吳廣派人“置書魚腹”和“篝火狐鳴”是為起義做輿論準備。15.這段文字首先敘述了發動起義的情形。
6、下列選項中能正確概括其步驟的三個關鍵詞是( )(3分)A.并殺兩尉 失期當斬 攻大澤鄉 B.激怒其眾 召令徒屬 攻大澤鄉C.并殺兩尉 召令徒屬 為壇而盟 D.激怒其眾 皆已失期 為壇而盟16、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現陳勝的謀略的一項是(3分)( )A.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B.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D.(又間令吳廣)夜篝火,狐嗚呼曰“大楚興,陳勝王”。17、對選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選文記敘了陳勝、吳廣謀劃起義并作輿論準備的過程。 B.陳勝、吳廣起義的導火線是公子扶蘇被殺。C.“失期,法皆斬”揭露了秦王朝嚴酷的刑罰,
7、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觀現實。D.陳勝、吳廣派人“置書魚腹”和“篝火狐鳴”是為了樹立威信。18、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老、豪杰皆來會計事照應前文“宜多應者”,顯示陳勝的敏銳洞察時局能力。 B、“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表明了陳涉看不起傭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頭地。C、從“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這個口號看出陳勝過人的謀略和智慧。 D、“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首次對不平等階級地位質疑,加以否定19、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A、司馬遷在陳涉世家一文中,對“首事”起義的陳涉是持贊賞和肯定態度。 B、文章詳略得當,詳寫是起義軍的進攻路線,略寫是農民政權的建立、各地的反秦斗爭等。C、
8、文章善于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寫出陳勝的與眾不同,突出他的非凡才略。D、文章對并殺兩尉的描寫極為簡練、生動,用“挺”、“起”“奪”“殺”“佐”幾個動詞,生動地寫出了一場激烈的格殺場面,表現了陳勝、吳廣的機智勇敢。20、選出對文章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勝“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充分證明了他在關鍵時刻的英明果斷。B“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說明他當時已有非凡的抱負,有反抗命運的決心,只是要等待時機到來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罷了。C陳涉揭竿而起,各地百姓紛紛響應的原因是“遇雨失期”。D待到“尉果笞廣”,眾被激怒,然后動手,這表現了陳勝的勇敢機智。21、選出下面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
9、、本文選自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B、作者善于把握歷史事件的發展進程,又善于運用語言描寫、動作神態描寫等多種技巧來塑造人物形象,從而生動真實地再現了這一場偉大斗爭的圖景。C、文章屬于傳記體裁,著眼于表現陳涉在反對秦王朝暴政斗爭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顯示他洞察時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組織領導才干。D、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陳勝、吳廣,作者通過對典型歷史環境的描寫和人物語言、行動的刻畫,生動地再現了這兩位農民運動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形象。22、選出對文章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運的人,從“悵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變這
10、種受壓迫受奴役的地位B作為屯長的陳勝看出殺死兩尉是他實現自己抱負的絕好時機,于是跟吳廣商量,決定了“舉大計”的方針,盡管他也估計到有失敗的可能,但又認為“死國”是有價值的,顯示了他寬廣的胸襟。C“天下苦秦久矣”,說明全國人民對秦王朝的殘暴統治極其憤恨,處處都蘊蓄著反抗的力量。D陳勝認為當時的形勢有利于發動起義,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臨的嚴重政治危機和楚國人民的反抗要求這兩個問題作了精辟的分析23、選出下面說法不恰當的一項( )A課文節選的是史記·陳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敘述陳涉發動起義的經過和起義軍初期的迅猛發展形勢。B:“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說明他當時已有非凡的抱負,有反抗命運的
11、決心,只是要等待時機到來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罷了。C陳勝、吳廣從卜者的建議中得到了啟示,先“狐鳴”而呼,然后以魚腹中書樹立陳勝的形象,進一步鞏固了陳勝在士卒們心目中的地位。D一支團結戰斗的農民起義軍隊伍的迅速組成證明陳勝是一名卓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24、對本文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A選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主要敘述了發動起義的經過,著眼于反映陳勝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爭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作用,體現出他作為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杰出才能。B陳勝、吳廣為了得到神靈的庇佑,作了“置書魚腹”“篝火狐鳴”的輿論準備;為了得到人民的響應,提出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口號。C前期
12、的準備為起義的發動打好了基礎。起義的發動分為三步:并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至此,一支團結戰斗的起義軍隊伍宣告組成。D選文善于用極為豐富精煉的語言刻畫人物形象,如“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十分傳神地表現了陳勝的性格。25、請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陳涉世家中表示陳勝從小就有遠大抱負的句子是 。陳涉揭竿起義,各地百姓紛紛響應的原因是 。文段記述了陳勝發動起義的過程,他向士卒發出號召“ ”,并提出了“ ”這一千古流傳的、表現了人人平等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名言。26、“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細致描寫了戍卒們
13、的反應,這些反應說明了什么?(2分) 27.陳勝、吳廣起義提出了“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從而掌握了民心動向,請概括出這一策略的效果是從哪兩個方面得到證明的。(4分) 。28、陳勝、吳廣的起義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據本段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偶然性: 。必然性: 。29.說說士卒為什么能跟陳勝、吳廣一起舉事?(2分) 答: 30“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可以看出陳勝具有 的決心。 31你怎樣看待陳勝所說的“茍富貴,無相忘”這句話?(2分) 32吳廣是個有勇有謀的人,請你說說在殺死兩尉的過程中,他的智謀表現在哪里。(4分) 33、“將尉醉”的“醉”在該段的情節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34陳涉
14、與傭者的這段對話主要說明了什么?(3分) 35、陳勝認為當時的形勢有利于發動起義,其理由是:(3分) 36、陳勝是怎樣為起義做輿論準備的?(2分) 37、你從本文中得到什么啟示?(3分) 38、.陳勝、吳廣為什么要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用簡潔的語言回答)(2分)答案 39、吳廣是個有勇有謀的人,請你說說在殺死將尉的過程中,他的智謀表現在哪里。(2分) 40陳勝、吳廣為什么要魚腹藏書、篝火狐鳴?對這種做法你是如何評價的?(2分)答: 41 陳勝被擁立為王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2分) 唐雎不辱使命1、對下列選文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5、(交換) B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樣子)C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平民) D休祲降于天(休息)2、選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義和“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相同的一項是(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不以物喜 C以君為長者 D以刀劈狼首3、句中加點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以大易小(交換)B秦王不悅(高興)C豈直五百里哉(僅僅)D非若是也(對的)4、選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意義和用法跟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天子之怒 B專諸之刺王僚也 C此皆布衣之士 D布衣之怒5、選出與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以頭搶地爾(撞) B.輕寡人與(輕視)C. 唐雎不辱使命(辱沒) D. 請廣于
16、君( 廣大 )6. 選出“而”與“而君逆寡人者”中的“而”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挺劍而起 C.為壇而盟 D.長跪而謝之7、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B天下縞素 / 吳廣素愛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受任于敗軍之際 D懷怒未發 / 野芳發而幽香8、下列各組詞句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 /太守謂誰 B秦王不悅 /俟其欣悅,則
17、又請焉C、安陵君其許寡人 /潭中魚可百許頭 D、愿終守之 /愿借子殺之9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安陵君其許寡人/ 其岸勢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 /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要離之刺慶忌也/其受之天也10、下列加點的字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C、長跪而謝曰D或以為死,或以為亡11、下列各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的一項是( )。A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B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C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D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12下列加點字
18、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君為長者/ 武陵人捕魚為業C.輕寡人與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D.休祲降于天 /相與步于中庭13、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主要寫了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斗爭的過程,以及斗爭的結局。B.選文第一自然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斷然拒絕“易地”,這是雙方斗爭的最高潮部分。C.選文主要通過繪聲繪色的“對話”來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鮮明地表現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D.在這場尖銳的矛盾沖突中,秦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而唐雎表現得正氣凜然、不畏強暴。14、下列是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記
19、敘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國,與秦王針鋒相對,不辱使命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即使是弱國,也是可以戰勝強國的。B本文段集中描寫了唐雎和秦王斗爭的場面,第段中的“挺劍而起”,把這場斗爭的高潮推向了頂峰。C本文的人物對白用得巧妙:用對白交待事情的緣由,用對白推進情節的發展,用對白展現斗爭的情景,用對白刻畫人物的性格。D本文的成功之處在于多方面的進行對比,比如:“易”與不“易”的對立態度,水火不容的對立人物,秦王暴厲唐雎謙恭的對立策略,成敗相易的對立結果。15、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秦王的語氣依次是強硬、威嚇、畏懼,顯示出一個盛氣凌人、驕橫跋扈、蠻橫無理而
20、又色厲內荏的暴君形象。B.面對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起初有些害怕,但最終還是以布衣之怒針鋒相對地駁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C.秦王的政治騙局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于是秦王露出政治流氓的嘴臉,企圖以“天子之怒”的戰爭之禍來對唐雎進行恫嚇。D.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迫使秦王屈服,最終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國。16、下列是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的第一段交待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為下面情節的展開作鋪墊。B.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繪聲繪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C.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這一段是斗爭
21、的高潮。D.秦王最后還是“長跪而謝之”,說明他害怕了,從正面表現了唐雎的不畏強暴。17下列對文段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秦王極力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萬”的可怕場景,目的是用武力來恫嚇唐雎。B唐雎用專諸、聶政、要離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們跟秦王拼命。C文中唐雎佩劍入朝要與秦王拼命這一情節,強烈表達了作者要頌揚正義的思想感情。D無論秦王是真屈服還是假屈服,“長跪而謝”都表明唐雎在這場較量中取得了勝利。18、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選自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B .秦王向安陵君提出“以大易小”的換地想法,企圖用“易地
22、”的政治騙局不戰而屈人之兵,滿足自己非分的要求。C.在唐雎看來,真正的“士”是像專諸、聶政、要離一類的人。D.本文揭示了強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勝弱秦的原因。19、選出下面說法不恰當的一項( )A唐雎是一個有膽有識的謀臣。文中雖然只有他的兩段話,卻不難看出他對秦王的陰險狡詐是有認識的,如何應付也早已成竹在胸B本文講述了唐雎出使秦國的故事,表現了唐雎維護國家利益,不畏強暴的精神。C秦王虛情假意地稱安陵君為“長者”,用“不錯意”來麻痹對方,顯得極其狂妄自大。D作者把這唐雎和秦王兩個人物放在一場尖銳的矛盾沖突當中,通過對話,鮮明地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20.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23、是( ) (2分)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場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通過對話,鮮明地表現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點。B.秦王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萬,流咂千里”的場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嚇唐雎。c.唐雎不畏強暴,慷慨陳詞,在這場弱國與強國的斗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D.唐雎以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嚴正立場和凜然正氣。21.下面是對本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斷然拒絕“易地”,這是雙方斗爭的最高潮部分。B.第段中的人物對話寫出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C.第段寫“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現“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24、縞素”的局面。D.唐雎與三國演義中“舌戰群儒”的諸葛老師一樣,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22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隱藏著豐富的“潛臺詞”,聽話者只有凝神諦聽,用心揣摩,方能領會說話者的真實意圖。試結合語境體會下列句子的“潛臺詞”。(4分)(1)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萬,流血千里。” (2)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23 從選文中找出表明秦王說話時的語氣、態度變化的語句?這說明秦王有什么樣的性格?(4分) 24選文最后一段寫“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的原因是什么?對表現唐雎有何作用?(4分) 25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 “不辱使命”的
25、外交人才,請列舉一位,并用一兩句話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跡。 。26(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產生了怎樣的結果?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27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時為什么要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4分) 28、唐雎以"士之怒"回擊秦王的“天子之怒”,這表現了唐雎怎樣的精神?(2分) 29請在文章里找出表現秦王玩弄詐騙伎倆,裝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驕橫無理、盛氣凌人的句子,并將其抄寫下來。(2分) 30簡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達作用。(2分) 31結合文章
26、內容,簡析作者主要通過什么手法來刻畫人物的,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32、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第段中唐雎是怎樣讓秦王屈服的?(2分) 3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一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是處于好心嗎?秦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這可以體現秦王怎樣的特點? 34、“色撓”、“長跪”體現了什么?這與文章開篇的“驕橫無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35 唐雎針鋒相對,列舉了歷史上平民中有膽識的人的壯舉,并將人事與自然現象聯系起來,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6、 秦王的反映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處? 37、 文中“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
27、之,弗敢易!”表現了安陵君怎樣的特點? 出師表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 ) 2“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選段中最能體現“老臣心”的一句話是 3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 , ”。(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 , 。)當任命一個人來挽救局面,人們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 ; 上級任命鄭興為廠長,以拯救瀕臨倒閉的工廠,人們說鄭興是:“ , ”。(用出師表中的名句填寫) 4.篇末的“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體現了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的無限忠誠,但這“涕零”
28、中還包含著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話? 。5本文是為出征北伐而向劉禪上的奏章,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議,這是不是“文不對題”,請說說你的看法。 。 。6、 本文向劉禪上書,但提到“陛下”不過七次,而提“先帝”卻有十三次,為什么? 。 。7、 杜甫在蜀相一詩中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請結合文章,說說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8、 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師前向后主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興復漢室的主張。可謂分析透徹,情理交融,言辭懇切。試分析全文的表達方式有何特色? 。 。9.下面哪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相同( ) A. 以光先帝遺德/ 是以先帝簡拔
29、以遺陛下 B.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 皆刑其長吏 C.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D. 使內外異法也/漁人甚異之 10. “使內外異法”中,“內”指 ,“外”指 ;文中與“內”“外”意思相同的兩個詞分別是 和 。 11選出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3分) ( )A、悉以咨之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B、今南方已定/是亦不可以已乎 C、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問君何能爾 D、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親賢臣,遠小人 1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以”與“臨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句是( ) 、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不以物喜,不以
30、已悲。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3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此皆良實/ 用心良苦 B曉暢軍事 /家喻戶曉 C死節之臣 /節衣縮食 D計日而待/ 千方百計14結合出師表全文,說說諸葛亮為什么要在出師之前竭力規勸劉禪任用賢能。(2分) 15、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 ) (2分)A、元方入門不顧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B、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C、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D、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16、“先帝之殊遇”體現在哪里?請把它歸納出來。(3分) 17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敗
31、軍之際”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咨臣以當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D永之人爭奔走焉18你從這幾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怎樣的賢臣?(2分 19下列各組短語中,加點詞詞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駑鈍聲嘶力竭 C.興復之效東施效顰 D.咨諏善道道聽途說20請用6個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 2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夙夜憂嘆(早晚) B攘除奸兇(排除、鏟除) C以告先帝之靈(勸告) D以彰其咎(表明、顯揚)22與“咨臣以當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A
32、以傷先帝之明 B以光先帝遺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23、古之賢者善于以史為鑒,察治國家興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顧先帝“嘆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圖?(2 分)答: 24、陸游在感狀中說“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足可見此文傳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凜然正氣中所蘊含的耿耿忠心。細讀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答出三點即可)(3 分)答: 25、作者“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摯誠,緣于先帝的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畢生心血履行著自己神圣的職責。請結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
33、談,在重視責任意識的今天,他的這種精神將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3 分)答: 隆中對1、下面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義著于四海 B 時人莫之許也/ 高可二黍許 C 惟博陵崔川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先主曰:“善!” D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全石以為底2、下列“以”字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項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B.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C.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D.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3、下列加下劃線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備由是詣亮
34、/詣太守說如此B.欲信大義于天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C.將軍既帝室之胄/無絲竹之亂耳D.信義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4、下面各組句中加點的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此誠不可與爭鋒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國險而民附/ 益州險塞C.利盡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將軍豈有意乎 /將軍豈愿見之乎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之:猶魚之有水也 /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B、而: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D、于:曹操比于袁紹 /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35、)6、下面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挾持,控制 B利盡南海 利:利用 C國險而民附 附:歸附 D時先主屯新野 屯:駐扎7、下面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賢能為之用 /不足為外人道也 B而其主不能守/舍生而取義者也 C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今操已擁百萬之眾/輟耕之壟上8、對選段理解或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A.選段隆中對策,層次清晰。先論“不可爭”與“不可圖”,次論“可爭”與“可圖”,最后寫“爭”與
36、“圖”的步驟和規劃,層層闡述自己的見解。B.談到建立“霸業”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荊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緊承論述占據兩州的可能性,條分縷析,論證嚴密。C.作為人物傳記,選文是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隆中對前、隆中對后的側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豐滿突出。D.選段語言“言簡而意豐,文省而深刻”,具有鮮明的史書特點。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隆中對策”前,作者先采用側面敘寫的方式襯托出諸葛亮的與眾不同和非凡才智。B、諸葛亮以高祖劉邦在益州成就帝業為例提示劉備可以將益州作為建立蜀漢大業的基地。C、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既論及地理、經濟、軍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
37、用賢的重要。D、文章通過隆中對策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諸葛亮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遠見卓識。10. 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撫和戎越,結好孫權”,其中“結好孫權”的依據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分析。(4分) 11.“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結合選段內容,說說隆中對策中哪些策略對治國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3分) 12、徐庶說諸葛亮是“臥龍”有什么含義?他為什么要劉備親自去拜訪諸葛亮? 13、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態度和心情怎樣?從哪些行動和語言里能看出來? 14、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擺了哪些事實?得出了什么結論? 15、諸葛亮從哪幾個方面分析了孫權?
38、結論是什么? 16、對劉備來說,荊州有哪些有利條件?諸葛亮是怎樣暗示劉備的? 17、為什么要分析益州?諸葛亮認為益州有哪些優越條件? 18、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同。說說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分別是什么?曹操:孫權: 劉表、劉璋:諸戎、夷越: 19、 根據文意,將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具體戰略方針排列順序。 禮賢下士,收羅人才; 撫邊境各民族; 廣布“仁義”; 結好孫權,搞好外交; 鞏固荊、益基地;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統”旗號; 選擇時機,兩路出兵北伐; 搞好內政。正確順序是 20諸葛亮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是 (用文中的6個字來概括)21對劉備來說,荊州有哪些有利條
39、件?諸葛亮是怎樣暗示劉備的? 22諸葛亮的回答直接從曹操談起行不行?為什么? 23問題探究:諸葛亮認為“霸業可成,漢室可興”應該采取哪些策略?(3分)(1)
40、; (2) &
41、#160; (3)
42、60; 24簡答:(3分)(1)諸葛亮在對前景的分析中,反復強調“人謀”的重要性,請從文中任舉一例說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1.4地形圖的判讀
- 人教版美術八下第2單元第1課《了解紋樣》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奇妙的新本領-泰山版
- 七年級數學上冊 第2章 有理數2.3 相反數教學設計 (新版)華東師大版
- 2024北京朝陽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社會化招聘專場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大學宣傳部新聞稿培訓
- 初中物理第1節 現代順風耳──電話教案設計
- 2024八角沃克暑期實習培訓生正式啟動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平安證券】經濟結構轉型系列報告之一:從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看資本市場投資機遇
- 發熱診室崗前培訓
- 河長制培訓課件
- 納稅評估教程ppt全套教學課件
- 同濟醫院檢驗科ISO15189體系文件15標本轉運操作指導書(運送人員培訓)
- GB∕T 13477.2-2018 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 第2部分:密度的測定
- 幼兒園中班故事《龜兔賽跑》教學課件
- DB65∕4349-2021 棉漿粕和粘膠纖維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 和利時DCS控制系統組態
- 《鐵道概論鐵路車站》PPT課件
- 高一信息技術第六章結構圖
- 豆各莊鄉土地儲備住宅房屋騰退補償安置辦法
- 【課件】第9課 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剪紙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