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八年級下冊文言文知識點梳理桃花源記1.文學常識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2.一詞多義:1.中:年間。(晉太元中)中間。(中無雜樹)2.志:標記。(尋向所志)做標記。(處處志之)3.為:(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4.尋:尋找。(尋向所志)隨即,不久。(尋病終)5.聞:聽說。(村中聞有此人)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6.舍:(sh)舍棄,放下。(便舍船)(shè)房舍。(屋舍

2、儼然)7.作:勞作。(其中往來種作)做。(設酒殺雞作食)3.古今異義:1.鮮美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2.開朗    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3.交通    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4.妻子    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5.絕境    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6.無論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7.如此   &

3、#160;古:像這樣。今:這樣。8.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4.詞類活用:1.異:感到詫異。2.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3.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5.通假字:要:通“邀”,邀請。6.成語:1.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2.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3.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4.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小石潭記1.文學常識:小石潭記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課文選自柳河東集 ,體裁

4、是游記 。2.一詞多譯: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不可久居:可以,能夠。 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跟隨。 清 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過清:冷清。差參差披拂:長短不一。 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動詞。以以其境過清:因為。近岸卷石底以出:表示前一行為是后一行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動詞的狀語,可以不譯。 樂心樂之:以為樂。似與游者相樂:逗樂,嬉戲。 核舟記1.文學常識核舟記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本文選自清朝人張潮編輯的筆記小說

5、集虞初新志。2.通假字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3.古今異義詞嘗貽余核舟一。 (嘗:古義:曾經。今義:品嘗。)(貽:古義:贈。今義:貽誤,貽害)高可二黍許。 (可:古義:大約。今義:可以。)(許:古義:左右。今義:答應或表猜測。)其兩膝相比者。 (比:古義:靠近。今義:比較,對比。)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曾:古義:尚,還。今義:曾經。)矯首昂視。 (矯:古義:舉。今義:矯正。)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奇:古義:零數。今義:奇數。)

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古義:挑選。今義:簡單。)以至鳥獸、木石。 (以至:古義:以及。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說的動作、情況等所形成的。)罔不因勢象形。(象形:古義:雕刻各種事物的形象。今義:六書之一。)4. 詞類活用臥右膝(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臥)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用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發髻)箬篷覆之。(箬篷:名詞用作狀語,用箬篷)石青糝之。(石青:名詞用作狀語,用石青。)(糝:名詞用作動詞,涂抹。)5. 一詞多義其:他們的(其兩膝相比者)他的指佛印的(而豎其左膝)那,那個(其人視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7、指船底(則題名其上)它的,指字的(其色墨;其色丹)代船(而計其長曾不盈寸)端:一頭,一方(東坡右手執卷端)正(其人視端容寂)可:大約(高可二黍許)可以(珠可歷歷數也)曰: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是(文曰“初平山人”,)者:的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的(兩膝)(其兩膝相比者)為:雕刻(為宮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是(中軒敞者為艙;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刻有(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為字共三十有四)之:的(能以徑寸之木)代船艙(箬篷覆之)指窗戶(閉之)指刻字的凹處(石青糝之)指豎起的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奇:qí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j零數

8、(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絕:極,非常(佛印絕類彌勒)消失(哀轉久絕)云:句尾語氣助詞,可不譯(蓋大蘇泛赤壁云)說(孔子云)并:和(題名并篆文)都(并怡然自樂)語:y說話(如有所語)yù告訴(此中人語云)木:木頭(能以徑寸之木)樹木(以至鳥獸、木石)有:有,與“無”相對(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而:表承接(啟窗而觀)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表轉折,但是(而計其長曾不盈寸)6. 特殊句式判斷句:(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2)中軒敞者為艙。(3)蓋大蘇泛赤壁云。(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省略句:(1)各隱(于)卷底衣褶中。(2)則題名(

9、于)其上。(3)(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4)嘗貽余核舟一(量詞省略)倒裝句:(1)其兩膝相比者(定語后置)(2)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數詞后置)(3)其人視端容寂莊子二則1、文學常識:節選自莊子·逍遙游。莊子,名周,戰國時期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代表作莊子。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者所著。現存33篇,包括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2.通假字:北冥有魚(“冥”通“溟”,海)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邪”通“耶”,語氣詞,相當于“呢”)3.詞類活用:怒而飛怒:形容詞作動詞,奮發,振翅。鯤之大 大:形

10、容詞作名詞,龐大的體形。志怪者也。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4. 古今異義的詞:野馬也,塵埃也。古義:流動的霧氣。 今義:野生之馬南冥者,天池也。古義: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義:湖泊的名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古義:海波動蕩。今義:海洋運輸5.一詞多義: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名列前茅。(名次)息:去以六月息者(名詞,氣息,這里指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北山愚公長息曰。(動詞,嘆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之: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生物之以息相吹

11、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而:怒而飛。 (連詞,表修飾關系)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關系)則: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就)時則不至。(假如時機沒有來到)(表假設,假如)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詞,憑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其:其名為鯤。(代詞,它的)不知其幾千里也。(它)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是還是)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他們)(8) 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魚也(本)禮記二則1.文學常識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是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雖有佳肴選自禮記學記;大

12、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四書:孟子中庸大學論語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2.通假字兌命曰 “兌”通“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學學半“學”同“敩”(xiào)教導;后“學”,學習3.古今異義不能知其旨也古義:甘美;今義:主旨學然后知不足古義:這樣以后;今義:副詞,表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然后能自強也古義:勉勵,鼓勵今義:健壯的,有力的教然后知困 (古義:困惑。今義:困難。)雖有至道 (古義:即使。今義:雖然。)4.一詞多義親不獨親其親(動詞,以為親)不獨親其親(名詞,父母)其不知其旨也(代詞,它的,指“嘉肴”的)其此之謂乎(語氣副詞,表示推測,恐怕)5.詞類活用不知其善也 善:好處

13、,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選賢與能 賢:品德高尚的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選賢與能 能:能干的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使老有所終 老:老年人。形容詞作名詞。壯有所用 壯:中年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幼有所長 幼:幼童。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故外戶而不閉 外:從外面。名詞活用作狀語故人不獨親其親:第一個親,以為親,把當做親人。意動用法。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以為子,把當做子女。意動用法。6.文言句式(1)判斷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也”表判斷)(2) 被動句貨惡其棄于地也(3)倒裝句: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介賓短語后置句,應為“于己藏”)其此之謂乎。(“之謂”是文言文中一種比較固定的用法,是將賓語提

14、前的倒裝句,譯為“說的是”。作用:賓語用代詞“之”復指一下,強調賓語。)馬說1.文學(文體)常識本文選自韓愈文選,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 通假字(1) 才美不外見 (通“現”,顯現、表現)(2) 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飼養;通“才”,才能。)(3) 其真無馬邪 (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3. 詞類活用(1) 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作動詞,吃盡。)(2) 策之不以其道。(原意指馬鞭,這里作

15、動詞,引申為用鞭子打,這里是驅使的意思。)(3)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數量詞作動詞,日行千里。)(4)食之不能盡其材。(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竭盡。)4古今異義(1)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古義:這樣的。今義:判斷動詞。)(2)安求其能千里也?(古義:怎么。今義:安全;安定;安裝。)(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古義:同樣。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數或列舉。)(4)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有時,有的人。今義:或者。)(5)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古義:副詞,表示一種情況出現以后,出現另一種情況,著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條件。今義:連詞,表示接著某個動作或情況之后。)(6)策之不

16、以其道(古義:馬鞭。今義:策劃,策略)5一詞多義(1)之:雖有千里之能(的。)馬之千里者(結構助詞,定語后置標志。無義。)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音節助詞,不譯。)食之不能盡其材(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2) 能:雖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3) 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詞作動詞,用鞭子打。)執策而臨之(馬鞭。)(4) 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連詞,表轉折,但是。)執策而臨之(連詞,表修飾。)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連詞,表承接。)(5) 食:食不飽(動詞,吃。)一食或盡粟一石(名詞,一頓飯。)食之不能盡其材(動詞,通“飼”,喂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