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6、7章 章末評估檢測_第1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6、7章 章末評估檢測_第2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6、7章 章末評估檢測_第3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6、7章 章末評估檢測_第4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6、7章 章末評估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6、7章章末評估檢測(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雜交育種是植物育種的常規方法,其選育新品種的一般方法是()A根據雜種優勢原理,從子一代中即可選出B從子三代中選出,因為子三代才出現純合子C既可從子二代中選出,也可從子三代中選出D只能從子四代中選出能穩定遺傳的新品種解析:雜交育種的一般過程:首先親本雜交產生F1,F1自交產生F2,如果選擇的新品種是雙隱性性狀,則從F2中就可選出;如果需要選擇含有顯性性狀的品種,則需要進一步自交后,從F3或其多次自交后代中選出。所以,雜交育種選育的新品種既可從F2中選

2、出,也可從F3中選出。答案:C2育種專家采用誘變育種的方法改良某些農作物的原有性狀,其原因是誘變育種()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B提高了后代的遺傳穩定性C產生的突變大多是有利的D能提高突變率以供育種選擇解析:誘變育種是在人為條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發生改變,然后從突變中選擇人們所需的優良品種。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和不定向性等特點,因此,需要通過人工方法來提高突變頻率產生更多的變異,以從中獲取有利性狀;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種子胚的活性決定的;后代遺傳穩定性是由DNA穩定性等決定的。答案:D3下列關于育種的敘述,錯誤的是()A誘變育種可以使生物在較短時間內發生定向變異B誘變育種的原理屬于分子水平的改變C

3、基因工程可以打破生殖隔離培育新品種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解析: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而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由此可知誘變育種使生物發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A錯誤。答案:A4下列對有關實例形成原理的解釋,正確的是()A轉基因細菌的獲得是利用了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原理B培育無子西瓜是利用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原理C培育青霉素高產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變原理D“多利”羊的獲得是利用了基因重組的原理解析:轉基因細菌的獲得是利用了基因重組的原理,A錯誤;培育無子西瓜是利用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原理,B錯誤;培育青霉素高產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變的原理,C正確;“多利羊”的獲得是利用了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理,

4、D錯誤。答案:C5某科技活動小組將基因型為AaBb的水稻植株的花粉按下圖所示的程序進行實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在花粉形成過程中發生了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B花粉通過組織培養形成的植株A為單倍體,其特點之一是高度不育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D植株B均為純種,植株B群體中不發生性狀分離解析:花粉是減數分裂形成的,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發生了等位基因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A正確;植株A是二倍體植株形成的單倍體,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高度不育,B正確;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C正確;植

5、株B均為純種,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但B群體中自由交配會出現性狀分離,D錯誤。答案:D6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錯誤的是()A誘變育種可以創造新的基因B雜交育種的理論依據是非同源染色體交叉互換C單倍體育種得到的植株能夠正常生殖D秋水仙素處理是誘導多倍體的最有效方法解析:雜交育種的理論依據是基因重組,包括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B錯誤。答案:B7下列有關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種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多倍體育種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B雜交育種所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C只有單倍體育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D基因工程屬于定向改造新品種,選擇育種屬

6、于定向選擇新品種解析: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利用染色體數目的變異,A正確;雜交育種所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B正確;誘變育種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所以只有單倍體育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不對,C錯誤;基因工程屬于定向改造新品種,選擇育種關鍵在于人工的選擇,二者都屬于定向選擇新品種,D正確。答案:C8據新聞報道,阿根廷科學家近日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頭攜帶有兩個人類基因的奶牛,因此有望生產出和人類母乳極其相似的乳制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過程需要限制酶作為“剪刀”和DNA聚合酶作為“針線”B該過程中人類基因和運載體的結合是在奶牛體內完成的C該過程發生的變異是定向的D人類基

7、因導入奶牛體內就可以表達解析:該過程運用了基因工程技術,需要限制酶作為“剪刀”和DNA連接酶作為“針線”,A錯誤;該過程中人類基因和運載體的結合是在奶牛體外完成的,B錯誤;該過程為定向改造,即該過程發生的變異是定向的,C正確;人類基因導入奶牛體內不一定表達,D錯誤。答案:C9某農科所通過下圖所示的育種過程培育成了高品質的糯小麥(aaBB)。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遵循的遺傳學原理是染色體變異B過程需要通過逐代自交來提高純合率C過程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D雜交育種的優點是能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解析:單倍體高度不育,難以產生種子,過程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幼苗,C

8、項錯誤。答案:C10下列說法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通過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基因都是有利基因B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能反映生物進化的方向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中有利變異的保存和積累D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也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解析:基因的有害和有利取決于環境,A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所以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能反映生物進化的方向,B正確,C錯誤。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所以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但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錯誤。答案:B11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種蛾的一部分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不

9、能自然交配。對該材料的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蛾進化過程中種群基因的頻率會發生改變B蛾與蝙蝠在進化過程中相互影響C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是兩個物種D蛾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變異的結果解析:蛾進化過程中種群基因的頻率會發生改變,A正確;蛾與蝙蝠在進化過程中相互影響,B正確;變化后的蛾與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為兩個物種,C正確;變異是不定向的,蛾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錯誤。答案:D12達爾文在環球考察中觀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生活著13種地雀,這些地雀的喙差別很大,按照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不同島嶼的環境直接對地雀的基因型進行選擇B不同島嶼上地雀發生的突變和基因重組不決定

10、生物進化的方向C不同島嶼上地雀種群的基因頻率都發生了定向改變D不同島嶼上地雀種群可能產生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解析:不同島嶼的環境直接對地雀的表現型進行選擇,A項錯誤。答案:A13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A隨機交配的種群,其基因頻率不發生變化B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對環境的適應性不同C種群中每個個體是進化的基本單位D種群有利基因的積累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進化解析:隨機交配的種群,突變和自然選擇都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A錯誤;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對環境的適應性可能相同,如AA和Aa的表現型可能相同,進而適應性相同,B錯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C錯誤;自然選擇使種群中有利基因積累

11、,并使生物朝著一定方向進化,D正確。答案:D14.科學家們對某一湖泊不同深度的138種魚類進行了研究,繪制了部分魚類的演化過程圖(圖中不同數字和字母代表不同的魚類種群),下列關于這一進化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中每個個體是進化的基本單位B自然選擇的直接對象是種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C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資源D不同湖泊深度的選擇有利于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朝不同方向演化解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A錯誤;自然選擇的直接對象是種群中的個體,實質是種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B錯誤;是不同物種,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資源不完全相同,C錯誤;不同湖泊深度的選擇有利于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朝不同方向演

12、化,D正確。答案:D15已知A、a是一對等位基因。下圖分別表示某種動物存在地理隔離的3個不同的種群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3個種群的初始個體數依次為26、260和2 600。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種群越小,基因的喪失對該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大B在125代時aa個體約占總數的25%C150代后3個種群之間可能出現生殖隔離D自然選擇使A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解析:由圖知,種群到50代時,只有A基因,種群到150代的過程中,A基因頻率變化不顯著,說明種群越小,基因的喪失對該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大;在125代時a基因頻率為175%25%,aa基因型頻率約為6.25%;150代后3個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明顯的差異,

13、可能出現生殖隔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使種群基因頻率向一定方向發生改變。答案:B16某小島上原有果蠅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蠅分別占15%、55%和30%。若此時從島外引入了2 000只基因型為VV的果蠅,且所有果蠅均隨機交配,則F1中V的基因頻率約是()A43%B48%D52%D42.5%解析:首先計算出從島外引入2 000只果蠅后,該島上果蠅種群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基因型為VV、Vv、vv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22、11/22、6/22;然后計算出V的基因頻率為5/22(11/22)×(1/2)21/4448%,故選B項。答案:B17科學家發現果蠅

14、具有一種能感受熱度的溫度傳感器,所以果蠅能找到適宜生存和繁衍的溫度環境,而不至于受到低溫或高溫的傷害。以下最能體現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A生物能定向產生適應性變異,以適應復雜的溫度環境B個體變異導致生物進化,所以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C為適應復雜的溫度環境,果蠅產生了溫度傳感器D果蠅具有的溫度傳感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解析: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環境只能對生物變異進行選擇,A錯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B錯誤;果蠅先產生了溫度傳感器,然后復雜的溫度環境選擇了這種變異,C錯誤;果蠅具有的溫度傳感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正確。答案:D18下列有關種群和物種的敘述,正確的是()A物種基因庫的基因一

15、般不如種群基因庫的基因豐富B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物種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C種群的基因頻率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物種的基因頻率往往保持不變D同一種群個體間可以相互交配產生后代,同一物種個體間也能相互交配產生后代解析:物種基因庫的基因一般比種群基因庫的基因豐富,因為一個物種可以由多個不同的種群組成。種群是生物進化、繁衍的基本單位。種群基因頻率和物種的基因頻率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答案:D19關于幾種育種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多倍體育種中,常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B單倍體育種中,常先篩選F1的花粉再進行花藥離體培養C誘變育種中,獲得的突變體多數表現出優良性狀D雜交育種中,用于大田生產

16、的優良品種都是純合子解析:單倍體育種中,取F1的花粉進行花藥離體培養,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后,根據性狀篩選植株,B錯誤;基因突變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在誘變育種中,獲得的突變體少數表現出優良性狀,C錯誤;雜交育種中,雜交水稻用于大田生產的優良品種部分是雜合子,D錯誤。答案:A20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A共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B可遺傳變異降低了種群的基因多樣性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D種群內部個體間的差異體現了物種多樣性解析:共同進化的結果是形成生物多樣性,A正確;可遺傳的變異升高了種群的基因多樣性,B錯誤;捕食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現絕對優勢種,為其他生物的

17、生存開拓了空間,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C錯誤;種群內部個體屬于同一個物種,內部個體之間的差異體現了基因多樣性,D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21(11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通過雜交可將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上的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也可將不同物種的染色體集中在一起。甲×乙為雜交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1)無子西瓜備受青睞,結無子西瓜的植株是由_雜交得到的,無子西瓜培育中能夠刺激子房發育成無子果實的過程是_。(2)馬鈴薯品種是雜合體(有一對基因雜合即可稱之為雜合體),通常生產上常用塊莖繁殖,現要通過雜交選育黃肉(Yy)、抗病(Tt)的馬鈴薯新品種,則雜交親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別為

18、_。(3)現有三個純系水稻品種:.矮稈感病有芒(aabbDD)、.高稈感病有芒(AAbbDD)、.高稈抗病無芒(AABBdd)。請回答:為獲得矮稈抗病無芒純系新品種,應選擇的雜交親本甲、乙為_,獲得F1后如讓F1自交,則F2中表現為矮稈抗病無芒的個體占F2總數的_,若要獲取矮稈抗病無芒純系新品種,需將F2中矮稈抗病無芒的個體繼續_。(2分)如果在中所述F1基礎上盡快獲得矮稈抗病無芒新品種,寫出后續的育種過程_。(4分)解析:(1)三倍體無子西瓜是二倍體普通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得到的。三倍體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聯會紊亂,無法形成正常的配子,需用二倍體西瓜的花粉刺激子房才能發育成無子果實。(2)由

19、于馬鈴薯是雜合體,欲獲得YyTt的馬鈴薯新品種,需將Yytt、yyTt的親本雜交,子代中黃肉抗病即為所需新品種。(3)雜交育種能集中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為獲得矮稈抗病無芒的純系新品種,先將、親本雜交獲得F1AaBbDd,然后讓F1自交,則F2中表現為矮稈抗病無芒(aaB_dd)的個體占F2總數的1/4×3/4×1/43/64。由于F2中的矮稈抗病無芒中有雜合子,需繼續自交直至不發生性狀分離。對于F1AaBbDd,可以應用單倍體育種的方法,取其花藥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幼苗,再用秋水仙素處理,可較快地獲得理想植株。答案:(1)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用二倍體西瓜的花粉刺激 (2)

20、yyTt、Yytt(3)、3/64自交直到不發生性狀分離第一步:取F1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幼苗;第二步: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然后選育矮稈抗病無芒純系新品種22(8分,每空1分)如圖為利用純種抗葉銹病(A表示抗葉銹病基因)的山羊草與近緣純種二倍體黑麥培育抗葉銹病的黑麥新品種的過程(圖中僅表示了與育種有關的染色體)?;卮鹣铝袉栴}:(1)山羊草與黑麥雜交獲得的雜種植株高度不育,原因是_。過程中需要_(試劑)處理雜種植株_,以獲得可育植株甲。(2)已知圖示變異不影響植株丙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則過程可以采取的育種措施或方法有_(答出兩種)。(3)圖示育種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_變異,植株甲的

21、體細胞中含有_個染色體組,甲_(填“是”或“不是”)新物種,判斷的理由是_。解析:(1)山羊草與黑麥雜交獲得的雜種植株不含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時聯會紊亂,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高度不育。是人工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的過程,該過程中需要秋水仙素處理雜種植株的幼苗,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這樣可以獲得可育植株甲。(2)已知圖示變異不影響植株丙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要利用丙培育出丁可采用雜交育種的方法或采用單倍體育種的方法,即過程可以采取的育種措施或方法有:連續自交并進行篩選或單倍體育種。(3)圖示育種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數目(過程中)和結構變異(甲丙過程中);植株甲的體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

22、稱為異源四倍體;甲與其他物種存在生殖隔離,是新物種。答案:(1)不含同源染色體,聯會紊亂秋水仙素幼苗(2)連續自交并進行篩選;單倍體育種(3)數目和結構4是與其他物種存在生殖隔離23(12分,除標注,每空1分)某植物種群,AA基因型個體占30%,aa基因型個體占20%,則:(1)植物的A、a基因頻率分別是_。(2)若該種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個體分別占_、_。這時,A、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_。(3)依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這種植物在兩年中是否發生了進化?_。原因是_。(4)由此可知,進化的基本單位是_,進化的原材料由_提供,是否發生進化決定于_(2分),進化的實質是_。(2分)解析:由題

23、知Aa基因型的個體占50%,假設該群體有100個個體,則A基因的總數30×250110,100個個體含有A、a基因的總數100×2200,所以A的基因頻率110/20055%,則a的基因頻率45%。若該植物自交,自交后代產生基因型比例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A×100%55%,a45%。通過計算可以發現前后代的基因頻率沒有發生改變,說明生物沒有發生進化??梢?,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了選擇材料,生物進化的實質實際上就是基因頻率的變化過程。答案:(1)55%、45%(2)42.5%32.5%55%、45%(3)沒有發生進化基因頻率沒有發生改變(4)種群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基因頻率的改變24(9分,每空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