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鏈條爐排(爐拱、分段送風、二次風等改善燃燒工況的措施 ) 引風負壓 鼓風負荷 爐排火床新控制策略主要特點1、實現時刻追隨室外溫度變化,按需供熱; 2、實現穩定控制負荷,輸出熱量控制精度為3%; 3、實現優化燃燒,使火床分布合理穩定,既不半膛火也不落火; 4、實施本控制方案可節煤約1525%,節電1030%。鏈條爐排是工業鍋爐中歷史悠久、結構可靠、運行穩定的一種機械化燃煤設備 , 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一、鏈條爐排的結構 鏈條爐排的外形好像皮帶輸送機 , 其結構如圖 3-6 所示。其運行過程是煤從煤斗內依靠自重落到爐排前端 , 隨爐排自 前向后緩慢移動 , 經煤閘板進入爐膛。煤閘板的高度可以自 由
2、調節 , 以控制煤層的厚 度。空氣從爐排下面分區送風室引 人 , 與煤層運動方向相交。煤在爐膛內受到輻射加熱 , 依次 完成預熱、干燥、著火、燃燒 , 直到燃盡。灰渣則隨 爐排移動到后部 , 經過擋渣板 ( 俗稱老鷹鐵 ) 落入后部水冷灰渣斗 , 由除渣機排出。 鏈條爐排的結構形式一般可分鏈帶式、橫梁式和鱗片式三種。 1. 鏈帶式爐排鏈帶式爐排屬于輕型爐排 , 適用于蒸發量 10t/h 以下的 鍋爐 , 其爐排片連接結構如圖 3-7 所示。爐排片分為主動爐排 片和從動爐排片兩 種 , 用圓鋼拉桿串聯在一起 , 形成一條寬 幅的鏈帶 , 圍繞在前鏈輪和后滾筒上。主動爐排片擔負傳遞 整個爐排運動的
3、拉力 , 因此其厚度比從動 爐排片厚 , 由可鍛 鑄鐵制成。一臺蒸發量 4t/h 的鍋爐 , 由主動爐排片組成的主 動鏈條共有三條 ( 兩側和中間 ) 直接與前軸 ( 主動 軸 ) 上的三個鏈輪相啃合。從動爐排片 , 由于不承受拉力 , 可由強度 低的普通灰口鑄鐵制成。鏈帶式爐排的優點是 : 比其他鏈條爐排金屬耗量低 , 結 構簡單 , 制造、安裝和運行都比較方便。缺點是 : 爐排片用 圓鋼串聯 , 必須保證加 工和裝配質量 , 否則容易折斷 , 而且 不便于檢修和更換 ; 長時間運行后 , 由于爐排片互柏磨損嚴 重 , 使爐排間隙增大 , 漏煤損失增 多。2. 橫梁式爐排 橫梁式爐排適用于蒸
4、發量 2040t/h 甚至更大的鍋爐。其結構與鏈帶式爐排的主要區別在于采用了許多剛性較大的 橫梁 , 如圖 3-8 所示。爐排片裝在橫梁的相應槽內 , 橫梁固定 在傳動鏈條上。傳動鏈條一般是兩條 ( 當爐排很寬時 , 可裝 置多條) , 由裝在前軸 ( 主動軸 ) 上的鏈輪帶動。橫梁式爐排的優點是 : 結構剛性大 , 爐排片受熱不受力 ,而橫梁和鏈條受力不受熱 , 比較安全耐用 ; 爐排面積可以較 大 , 阻力小而風量分 布均勻 ; 運行中漏煤、漏風量少。缺點是 : 結構笨重 , 金屬耗量多 , 約是鏈帶式爐排的 2.7 倍 ; 制 造和安裝要求高 ; 受熱不均時 , 橫梁易出現扭曲、跑偏等故
5、障。3. 鱗片式爐排 鱗片式爐排適用于蒸發量 1060t/h 的鍋爐。其爐排面通常由 412 根互相平行的鏈條 ( 類似自行車上的鏈條結 構 ) 組成。每 根鏈條用鋤栓將若干個由大環、小環、墊圈、襯 管等元件組成的鏈條串在一起 , 如圖 3-9 所示。爐排片通過夾 板組裝在鏈條上 , 前后交疊 , 相互緊貼 , 呈魚鱗狀 , 其工作 過程如圖 3-10 所示。當爐排片行至尾部向下轉入空程以后 , 便依靠自重依次翻轉過來 , 倒掛在夾板上 , 能自動清除灰渣 , 并獲得冷卻。各相鄰鏈條之間 , 用拉桿與套管相連 , 使鏈條 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鱗片式爐排的優點是 : 煤層與整個爐排面接觸 , 而
6、鏈條 不直接受熱 , 運行安全可靠 ; 爐排間隙甚小 , 漏煤很少 ; 爐 排片較薄 , 冷 卻條件好 , 能夠不停爐更換 ; 由于鏈條為柔性 結構 , 當主動軸上鏈輪的齒形略有參差時 , 能自行調整其松緊度 , 保持啃合良好。缺點是 : 結構復雜、金屬耗量多 , 該 爐排比鏈帶式爐排約高 30%; 當爐排較寬時 , 爐排片容易脫 落或卡住。在目前的引進技術中 , 采用層狀燃燒的燃燒設備 , 基本 上為以上幾種形式的鏈條爐排。由于引進國外先進的爐排生 產線 , 爐排片的鑄造精度和整體裝配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 不 但減少漏煤 , 而且減少運行故障率。二、鏈條爐排的燃燒特點 鏈條爐排的著火條件較差
7、。煤的著火主要依靠爐膛火焰 和拱的輻射熱 , 因而上面的煤先著火 , 然后逐步向下燃燒。這樣的燃燒過程 , 在爐排上就出現了明顯的區域分層 , 如圖 3- 11 所示。煤進入爐膛后 , 隨爐排逐漸由前向后緩慢移動。在爐排的前部 , 是新煤燃燒準備區 , 主要進行煤的預熱和干燥。緊接著是揮發分析出著火并開始進入燃燒區。在爐排的中部 , 是焦炭燃燒區 , 該區溫度很高 , 同時進行著氧化和還原反應 過程 , 放出大量熱量。在爐排的后部 , 是灰渣燃盡區 , 對灰 渣中剩余的焦炭繼續燃燒。 -在燃燒準備區和燃盡區都不需要很多空氣 , 而在焦炭燃 燒區則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空氣 , 如果不采取分段送風 ,
8、 會出 現空氣在爐膛前后兩端過剩 , 在中部不足的弊病。為了改善上述燃燒狀況 , 通常采取以下三種措施 :1. 爐拱布置 爐墻向爐膛內突出的部分稱為爐拱。爐拱的主要作用是 儲蓄熱量 , 調整燃燒中心 , 提高爐膛溫度 , 加速新煤著火。其 次是延長煙氣流程 , 促進燃料充分燃燒。爐拱有前拱、中拱和后拱三種。其中經常使用的是前拱 和后拱。中拱多用于鍋爐改造中 , 當供應的煤質較差時 , 作 為改善燃燒條件的補充措施。(1) 前拱 : 前拱位于爐排上方的前爐墻下部 , 一般由引 燃拱 ( 又稱點火拱 ) 和混合拱 ( 又稱大拱 ) 兩部分組成。引 燃拱的位置較 低 , 靠近煤閘板 , 一般距爐排面
9、約 300 400mm, 主要作用是吸收高溫煙氣中的熱量 , 再反射到爐排 J 前部 , 加速新煤的著火燃 燒。混合拱的位置較高 , 主要作用是促進煙氣和空氣良好混合 , 延長煙氣流程 , 使其充分燃燒。 圖 3-12所示是常見的幾種前拱結構形狀。 圖 3-12(a )所示的前拱 , 由小斜型引燃拱和低而長的混合拱組成 , 起遮蓋作用 , 可減少爐排前部兩側的水冷壁管吸熱 , 保持爐膛前部有較高的溫度 , 以利于新煤烘干和 著火。圖 3-12(b) 所示的前拱 , 由傾斜型引燃拱和較高的水 平混合拱組成 , 能有效地將熱量反射到新煤上 , 改善燃燒 條件。圖 3-12(c) 所示的前拱 , 由
10、拋物線型引燃拱和較高的水 平混合拱組成 , 可將熱量集中反射到新煤上 , 即起到 “ 聚 集 “ 的作用 , 使燃燒條件更好。但這種拱的曲線復雜 , 砌筑 和懸掛困難,表面不可能光潔 , 不容易收到理想的反射效果 , 所以實際應用不多。(2) 中拱 : 中拱位于爐排的中上方 , 如圖 3-13 所示。中 拱的作用是將主燃燒區的高溫煙氣引導到爐膛前部 , 促使新 煤迅速著火。同時 , 可以儲蓄熱量。保證主燃燒區的煤充分 燃燒。中拱通常呈前高后低傾斜布置 , 傾角為 12 。左右。傾角越 大 , 從主燃區導人著火區的煙氣量越多 , 越有利于煤的引燃。 但傾角過大時 , 則中拱前部出口端過高 , 使
11、煙氣流速降低 , 不 利于傳熱。中拱后部出口端的高度應盡可能地低 , 中拱的長 度以能遮蓋主燃燒區為宜。(3) 后拱 : 后拱位于爐排上方的后爐墻下部 , 如圖 3-14所示。后拱的作用 , 是將燃盡區的高溫煙氣和過剩的空氣引導到爐膛中部和前部 , 以延長煙氣流程 , 保證主燃燒區所需 要的熱量 , 以及促進新煤引燃 , 同時提高爐排后部溫度 , 使 灰渣中的固定炭燃盡。(4) 常用爐拱舉例 : 爐拱的形狀和尺寸與燃用的煤種密 切相關 , 必須有針對性的選用 , 同時各拱之間還需互相配合 , 才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圖 3-14 是燃燒元煙煤的爐拱簡圖。由于無煙煤含揮發分 低 , 著火較困難 ,
12、單靠爐膛前部的煙氣輻射熱是很不夠的 , 因 而采用低而長的后拱 , 遮蓋著爐排有效長度的 50%60%, 迫使后部煙氣帶出的熾熱炭粒 , 在煙氣向前流動時被甩下來 , 促進前部的新煤較快地著火。圖 3-15 是又一種燃燒元煙煤的爐拱。其前拱短 , 下部有 足夠厚度的高溫煙氣層向新煤輻射放熱 ; 后拱雖比圖 3-14 所 示的短一些 , 但與前拱配合后形成了一個 “ 喉部與區域 , 能 促進可燃物與空氣的良好混合并充分燃盡。圖 3-16 是燃燒煙煤或褐煤的爐拱。由于煙煤或褐煤含揮發分較高 , 容易著火 , 燃燒最強烈的區域偏向爐排的前端 , 故 前拱的形狀與圖 3-15 所示相似 , 后拱則較短
13、。當燃燒含揮發 分很高的煤時 , 前拱還可以適當提高 , 以使爐膛空間開闊些。圖 3-17 是燃燒多種煤的爐拱。其前拱采用拋物線型 , 使 爐膛前部溫度較高 ; 后拱保持適當的長度。為了適應燃燒劣質煤的要求 , 有的采用將后拱加長到爐 排有效長度的 50% 以上 , 如圖 3-17 中假想線的位置。甚至采 用全封閉式的爐拱 , 爐拱幾乎百分之百地覆蓋爐膛空間 , 只 在前部兩側開煙氣出口窗 , 供高溫煙氣流過。2. 分段送風 為了適應鏈條爐排燃燒各區段需要不同風量的特點 , 在爐排下面隔成幾個風室進行分段送風 ( 一次風 ), 如圖 3-18 所 示。每個風室之間應嚴密不漏 , 以防短路而失去
14、調節作用。為使整個爐排寬度的風量分布均勻 , 宜采用雙側進風。每個風室的風量 , 均用單獨的擋風板分別調節。各擋風 板的開度 , 需根據不同煤種的特性 , 經過反復運行試驗 , 找 出使煤燃燒最佳的開啟位置。當煤種變化時 , 還需要重新調整 , 以達到最經濟的運行效果。一臺鍋爐最多采用 56 個風室 , 送風分段越多 , 風量越 容易符合燃燒需要 , 見圖 3-19, 但分段過多 , 將使結構復雜 , 總的經濟效果并不理想。3. 二次風在層燃爐中 , 從爐排下方送入爐膛的空氣稱為一次風 , 從爐排上方高速吹人爐膛的氣流稱為二次風。在室燃爐中 , 隨 燃料進入爐膛的空氣稱為一次風 , 為加強擾動
15、、混合和燃盡 而噴人爐膛的氣流稱為二次風。二次風的作用:(1) 攪動煙氣 , 使煙氣與空氣很好混合 , 減少氣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 ; (2) 造成煙氣旋渦 , 延長煙氣流程 , 使飛灰中可燃物質在爐膛內停留較長時間 , 得到充分燃盡 ; (3) 依靠旋渦的分離作用 , 把未燃盡的炭粒甩回火床復燃 , 降低飛灰含炭量 , 減少固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 , 降低鍋爐初始排塵濃度。(4) 當用空氣做二次風時 , 還可補充一次風的不足 , 促進完全燃燒。合理的布置與使用二次風 , 一般可提高鍋爐熱效率 5%左右。二次風多數使用空氣 , 有時使用蒸汽、煙氣 , 或者以 上兩種氣體的混合物 ; 如用空氣作二次
16、風 , 最好是熱風 , 以 利于提高爐膛溫 度。風速一般為 407Om/s, 但要選用較大 風壓約 20004000Pa 的風機。二次風量占總風量的百分比 : 對揮發分含量較少的無煙煤 約為 5%, 對揮發分含量較多的 煙煤約為 7%8%, 對揮發分和水分含量都較多的褐煤約為 10% 。二次風量不宜過大 , 否則對燃燒不利 , 而且增加排煙 熱損失 , 降低鍋爐熱效率 ; 如用蒸汽作二次風 , 即使鍋爐在 低負荷運行時也不會造成爐膛空氣過剩系數太高 , 但其缺點 是要 耗用蒸汽 , 影響鍋爐凈效率。如混合使用蒸汽和空氣作二次風 , 即利用高速蒸汽的引 射作用 , 將空氣帶人爐膛 , 能夠綜合提高鍋爐運行的經濟性。二次風可單獨由前墻或后墻一面引人 , 也可由前、后墻 同時引人 , 主要根據爐膛出口方向與爐膛深度而定。當由前、后墻同時引入時 , 應將風嘴設在 爐膛喉部 , 而且要將風嘴的 方向錯開布置 , 如圖 3-18 所示。也有將二次風嘴布置在爐膛 四角 , 使氣流相切于一個 “ 假想圓 “, 從 而促使爐膛煙氣形成 旋渦 , 以利強烈混合。二次風嘴設置高度 , 應在爐排面以上 約 1.52.om 外 , 水平或向下傾斜 10 。 25 。角。風嘴多用灰 口鑄鐵制成。在鍋爐升火前 , 應先開啟二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省臨汾市隰縣2025年六年級數學小升初摸底考試含解析
- 山西省朔州一中2025屆高三校模擬考自選模塊試卷含解析
- 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教學課件Unit 5 Part A 第三課時
-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中畢業班第二次模擬(數學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2025年重慶市江津區高三考前全真模擬密卷物理試題試卷(5)含解析
- 江西省九江市評估2025年小升初數學自主招生備考卷含解析
- 山東工商學院《中醫健康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寧第十四中學2025屆高三單科質檢化學試題含解析
- 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器視覺基礎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畢業論文答辯模板:巔峰展示5
- 《合并同類項》賽課一等獎教學課件
- RITTAL威圖空調中文說明書
- 汽車玻璃采購項目服務方案
- YY 0167-2020非吸收性外科縫線
- GB/T 6082-2001直齒插齒刀通用技術條件
- 食 品 工 程 原 理 課 件 第七章 傳質原理及應用
- 21張農業生產高清思維導圖(珍藏)
-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解讀課件
- 《論語·為政篇》課件
- 垂直軸翼形葉片網狀結構的
- 河南省省屬煤炭企業煤礦瓦斯治理調研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