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雙賓語述賓短語_第1頁
文言文雙賓語述賓短語_第2頁
文言文雙賓語述賓短語_第3頁
文言文雙賓語述賓短語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文言文雙賓述賓短語目 錄:1、間接賓語類: 12、直接賓語類: 33、使動賓語類: 3 雙賓述賓短語雙賓語:是指動詞之后,先后出現近賓語和遠賓語兩層賓語的句子。其特點是:1、動詞要有“給予、接受、詢問、稱說”等意義。2、近賓語指人或人的等價物,遠賓語一般指物,也可指人或事。3、雙賓句有的可變換為非雙賓句同義句,多數用介詞將遠賓語或近賓語提前。根據近賓語的不同,帶雙賓語的述賓短語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間接賓語類、直接賓語類和使動賓語類。1、間接賓語類間接賓語:在帶有雙賓語的句子中,凡是指人(或動物)的賓語就是間接賓語。間接賓語通常表示處所、對象、原因、目的和與事。指出

2、謂語動作的方向(對誰做),或動作的目標(為誰做)。其位置一般也緊靠動詞后。注意:不能按距離動詞的遠近來判別間接或直接賓語。在雙賓語類的述賓短語中,近賓語屬于間接賓語的最為常見,也比較復雜。常帶這類雙賓語的是賜予動詞、祈令動詞和引語動詞中的“謂”、“問”等。在這類雙賓語中,近賓語一般是體詞性詞語,而遠賓語則有兩種類型,其一遠賓語是體詞性的賓語,即:“體+體”類雙賓語;另一種賓語則是謂詞性賓語,即:“體+謂”類雙賓語。1)賜予動詞通常只帶“體+體”類雙賓語。在賜予動詞中的與奪類動詞作述語時,近賓語和遠賓語分別是對象和與物。例如:孟子·公孫丑下: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我要在國都為孟子修房子

3、)本例中的“授”是賜予動詞,賓語“孟子”是對象,由于離動較詞近,所以是近賓語;但“孟子”不是動詞的承受者,所以是間接賓語。賓語“室”是與物,由于離動詞較遠,所以是遠賓語;但“室”是動詞的承受者,所以是直接賓語。由此可見,間接賓語與直接賓語,并非是按所帶賓語與動詞間的距離而劃分的,而是按是否是動詞的承受者而劃分。近賓語和遠賓語,才是按雙賓語與動詞的距離遠近而劃分。孟子·滕文公下:湯使遺之牛羊“使遺之牛羊”:使令動詞句,使令動詞“使”所帶的賓語“遺之牛羊”是無主句做賓語,即謂詞性賓語,其中代詞“之”與名詞“牛羊”為雙賓語。遺(wèi):動 給予;饋贈。(湯派人送給他牛羊。)本例

4、中的“遺”是賜予動詞,而間接賓語“之”是對象,直接賓語“牛羊”是與物。注意1:作為類的賜予動詞帶雙賓語時注意:作為類的賜予動詞有:為、作。可譯為:作、做、當、擔任。,近賓語常表示服務的對象,而遠賓語則表示受事注意:這里的遠賓語是直接賓語,承接受事。:“立”等個別狀態動詞有時也可以這樣用。例如:戰國策·齊策二:(一人)奪其卮卮: 古代酒器。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一個人奪取了他的酒杯說:“蛇原本就沒有腳,你怎么能為它畫上腳呢?”)本例中“為”是賜予動詞,而間接賓語“之”表示服務對象,直接賓語“足”表示受事。公羊傳·文公二年:作僖公主主:<名> 舊時為死人立

5、的牌位。何者?為僖公作主也。(“作僖公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為魯僖公制作供奉的牌位。)本例中的“作”是賜予動詞,而間接賓語“僖公”表示服務對象,直接賓語“主”表示受事。左傳·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立”狀態動詞,“立之君”使動用法,即“使之君立”(上天生下百姓并為他們立了國君。)本例中的“立”是狀態動詞,而間接賓語“之”表示服務對象,直接賓語“君”表示受事。注意2:同樣是間接賓語+直接賓語,有時在“為”等動詞之后,近賓語還可能表示處所,而遠賓語則表示受事。例如:左傳·哀公元年:澆使椒求之“澆使椒求之”,使令動詞句。主謂短語“椒求之”作“使”的賓語。,逃奔有虞,為之庖正

6、,以除其害以:<連> 表示承接,可譯為:才。(澆派椒尋找(少康),少康逃奔到有虞國,做了那里掌管庖廚的長官,才逃避了澆的殺害,)本例中的“為”是賜予動詞動詞,間接賓語“之”表示處所,直接賓語“庖正”表示受事。左傳·哀公十一年:樹吾墓槚槚(ji)名古書上指楸樹或茶樹。,槚可材也。(樹吾墓槚:在我的墳墓種槚樹。)本例中的“樹”是賜予動詞中的與奪動詞,間接賓語“吾墓”表示處所,直接賓語“槚”表示受事。上例中,近賓語都表示處所。2)祈令動詞中的命令類動詞作述語帶雙賓語時,大多既能構成“體+體”類雙賓語,也能構成“體+謂”類雙賓語。這種短語中的近賓語和遠賓語也分別是對象和與物。不過

7、這里的對象是言語交際的對象,而與物則表示比較抽象的事物。例如:左傳·哀公十四年:公告之故故:<名>,本義緣故、原因。體詞性詞語。 (魯哀公告訴他了原因。)本例中的“告”是祈令動詞中的命令類動詞,近賓語“之”是對象,遠賓語“故”是與物,是體詞性詞語。莊子·在宥:(廣成子)曰:“來!吾語女至道至道:<名> 體詞性詞語。佛、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注意:這里的譯文并沒有翻譯“至道”,而是將“至道”列入注釋。值得學習。” (廣成子)曰:“來,我告訴你至道。”)本例中的“語”是祈令動詞中的命令類動詞,近賓語“女”是對象;遠賓語“至道”是與物,是體詞性詞語。

8、注意1:祈令動詞“告”、“語”的遠賓語是謂詞性詞語。例如:左傳·隱公元年:公語之故注意:“公語之故”是祈令動詞“語”,帶雙賓語。其所帶的遠賓語是體詞性詞語“故”,且告之悔。 (莊公就對他說明了原因,并且告訴他自己很后悔。)本例中的祈令動詞“告”帶雙賓語,近賓語是代詞“之”,是對象;遠賓語是情態動詞“悔”,是一種心態,是謂詞性詞語。墨子·魯問:國家淫僻淫僻:邪惡不正。例如:墨子·尚同下:“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此言見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猶淫辟者也。”注意:“淫僻”沒有翻譯,而是進入注釋。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 (國家淫僻無禮,就教他尊天事鬼。)本例中的祈令

9、動詞“語”帶雙賓語,近賓語是代詞“之”,是對象;遠賓語是連謂短語“尊天事鬼”,是謂詞性詞語。祈令動詞中的“命”、“令”等對于對象有強制性,給這些動詞做賓語的對象通常要施行遠賓語所表述的行為,所以近賓語和遠賓語兼可組合為主謂短語,以陳述相應的事實注意:這里講的內容非常重要,其表述了“體+謂”雙賓語與主謂短語的區別和辨認。由這些動詞構成的句子屬于遞系句(請參看第八章第四節緊縮復句的內容)。注意2:在可以帶雙賓語的動詞中,“謂”的用法比較復雜。“謂”可以是分類動詞,也可以是行為動詞。關于分類動詞的用法,在第六章第六節分類句中介紹。“謂”作為行為動詞,常見的用法有三種:首先,它可以是感知動詞感知動詞是

10、行為動詞中的抽象動詞。不帶雙賓語,但能帶主謂性賓語,意思是“認為”、“說”,這里它可以帶主謂性賓語;其次,還可以是祈令動詞祈令動詞同樣是行為動詞中的抽象動詞。能帶雙賓語。中的命令類動詞,意思是“告訴”、“囑咐”、“勸”等;最后,它還可以屬于祈令動詞中的命名類動詞,意思是“稱為(作)”。例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謂:認為或說。)(有人說子產不仁,我可不相信。)本例中的“謂”是感知動詞,帶有主謂性賓語。左傳·宣公十二年:逢逢:晉國大夫大夫與其二子乘,謂其二子無顧無顧:不要回頭看。 (謂:告訴或囑咐。)(逢大夫和他兩個兒子坐在車上,告訴他的兩個兒子:“

11、不要回頭望。”)本例中的“謂”是祈令動詞中的命令類動詞,帶近雙賓語。其中近賓語“其二子”,是對象;遠賓語“無顧”,是謂詞性詞語。注意雙賓語是主謂短語的區別。左傳·昭公二年:少姜有寵于晉侯,晉侯謂之少齊。 (謂:稱為(作)。)(少姜被晉平公寵愛,晉平公稱她為少齊。)本例中的“謂”是祈令動詞中的命名類動詞,同樣帶雙賓語。近賓語代詞“之”是對象,遠賓語“少齊”體詞性詞語。2、直接賓語類直接賓語:直接賓語是謂語動詞的承受者,也就是受事者。但在個別動詞中,也有帶直接賓語并表示處所、對象等。這類雙賓語類短語的近賓語是直接賓語,遠賓語是間接賓語,可以帶這種賓語的是及物的行為動詞。這種短語常可以見到

12、兩種類型。注意1:一種類型是:近賓語表示受事,遠賓語表示處所。例如:左傳·成公二年:韓厥執縶縶(zhí):名拴住馬足的繩索。 馬前前:<名> 指空間位置。,再拜稽首。本例中近賓語“縶”表示受事,是直接賓語;遠賓語“馬前”表示處所,是間接賓語。史記·滑稽列傳:至為河伯娶婦時,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兒河上河上:送女兒的大概位置。本例中近賓語“女兒”表示受事,是直接賓語;遠賓語“河上”表示處所,是間接賓語。注意2:另一種類型是:近賓語表示與物,遠賓語表示對象注意:這里所指的“與物”是全句的受事對象。所以是直接賓語。例如:戰國策·趙策四:范座獻書魏王

13、。本例中的近賓語“書”表示與物,是受事,是直接賓語;遠賓語“魏王”表示對象,是間接賓語。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得璧,傳之美人。(得到寶璧后,傳它給姬妾們觀看。)本例中的近賓語“之”表示與物,是受事,是直接賓語;遠賓語“美人”表示對象,是間接賓語。3、使動賓語類 注意:由此可以得出:雙賓述賓短語的分類是按近賓語的不同所屬來分類,比如:近賓語是間接賓語類;近賓語是直接賓語類;近賓語是使動賓語類。當近賓語是使動賓語時注意:使動賓語類的翻譯是按直接賓語翻譯在前,而間接賓語翻譯在后的語序排列。與使動賓語的遠近位置無關。,遠賓語可以是直接賓語,也可以是間接賓語。遠賓語是直接賓語時,動詞最常是生活動詞,也可以是其他類別的動詞。例如:左傳·宣公二年:晉侯飲趙盾酒。 (晉靈公賜酒給趙盾喝)本例中的“飲”是生活動詞,近賓語“趙盾”是間接賓語,表示對象;而遠賓語“酒”是直接賓語,表示與物。翻譯時,直接賓語在翻譯前,而使動賓語翻譯在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均均:<動> 權衡、比較。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注意:這里是蒙后省,即后面有“秦”,而前面則省略了“秦”以:<連> 表承接,可譯為:而。曲:<名> 通“屈”,即理屈、理虧。(權衡這兩種方法,寧愿答應(秦國)而讓秦國擔負理虧的責任)本例中的“負”是其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