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_第1頁
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_第2頁
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_第3頁
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_第4頁
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一、良種準備科技興農,良種先行。良種是獲取增產的內因,是農業科技的載體,具有高產、穩產、優質、低耗的作用。1、選用良種的原則:一是要選用與當地氣候、栽培等條件相適應的品種:二是要選用與生產發展、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品種。選用時應積極聽取小麥生產專家以及市場分析專家的推薦指導意見,降低生產的盲目性。2、種子的處理:經過一定時間儲藏、加工以后的種子,發芽率、水分指標等是否符合要求,要進一步測試鑒定,同時注意播種前的曬種、選種等其它準備工作,確保種子質量。選用經過提純復壯的質量高的并用種衣劑包衣的良好種子。小麥專用種衣劑含有防病和防蟲藥劑、微肥和生長調節劑,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蟲害,培育

2、壯苗。沒有種衣劑要采用藥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按種子量的0.2拌種,預防全蝕病、紋枯病或苗期銹病、白粉病。 二、整地準備整地是小麥生產的基本環節,施底肥與整地結合進行。1、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增強地力肥沃的土壤是小麥優質高產的基本保障,要保證小麥在獲得高產的基礎上,品質達到優質強筋小麥標準,對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較高。整地時,一是要求畝施優質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農家肥缺乏時,實行小麥、玉米秸桿還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測土配方,科學施肥。中高肥力地塊,一般基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磷酸鉀15-20公斤,硫酸鋅1-2公斤等。2、深耕細耙、精細整

3、地整地能夠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是保證全苗和培育壯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標準是:一平、二勻、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復平,避免出現墑溝伏脊等,做到澆水時畦內“寸水棵棵到”;二勻是墑情均勻,肥力均勻;三松是要松緊適度,沒有明暗坷垃,要細耙,做到上松下實,無漏耕漏耙,無架空暗壟等。三、運用精播技術,建立最佳群體結構不同播種期、播種量、播種深度等不僅能調控小麥的群體結構,還會影響小麥的生育進程、產量和品質。1、適時播種在影響小麥形成壯苗的諸因素中,溫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種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壯苗的關鍵,必須適期播種。若播期過早,麥苗易涉長,冬前群體發展難以控制;土壤養

4、分早期消耗過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蟲害、凍害等。播期過晚的缺點是:溫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齡小,冬前營養生長量不夠而形不成壯苗:根系不發達,分蘗少,體內有機養分積累少,抗逆性差;發育延遲,穗分化開始晚,穗頭小;成熟延遲,種子形成和灌漿過程處在較高溫度條件下,千粒重降低,顯著減產,影響品質。不同地區條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麥在10月5-10日播種,到12月10日,日平均氣溫下降到0進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積溫600-650,能滿足小麥形成壯苗的要求。農諺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2、適量播種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條件因品種制宜。中產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適當增加播量,可

5、較多地依靠主莖穗爭取高產。高產田若播量過大,易引起群體過大,通風透光不好,個體生長弱,易倒伏,若適當降低播量,群體不會過大,個體促壯,抗倒,穗大,產量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的關鍵,不同的品種要掌握一定的播種量。適量播種:每畝基本苗要根據情況掌握。一般分蘗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每畝1315萬基本苗為宜,一般畝播量78公斤;分蘗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每畝710萬基本苗為宜,一般畝播量57公斤。 3、播種深度播深一般以3-4厘米為宜,深淺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齊,苗壯。播種過淺,易落干,缺苗斷壟,易受凍害;過深出苗率低,出苗時間長,苗弱,分蘗晚,分蘗少,次生根少,難以形成適宜的群體結構。

6、適當深播:過深不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莖伸得過長,出苗過程中消耗種子中的大量營養物質,麥苗生長細弱,分蘗少難以形成足夠的群體;過淺,在種子發芽出苗過程中,易失墑落干,出現缺苗斷壟現象,同時分蘗節離地面過近,抗凍能力弱。因此要求嚴格掌握播種深度,要求播量精確,行距一致,下種均勻,深淺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頭地邊播種整齊。 四、配套田間管理技術實現小麥優質高產,種好是基礎,管理是關鍵,在提高種植基礎前提下,應根據小麥不同生育階段的特點,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1、抓好冬前冬季麥田管理冬前冬季小麥的生育特點可概括為:三長一完成,即長葉、長根、長蘗、完成春化階段發育。這個時期管理的任務是:促苗齊,苗勻,苗

7、足,培育壯苗,實現合理群體,為麥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礎。主要管理措施是:(1)及早查苗,補種補栽小麥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采用于缺苗處澆底水或浸種催芽的方法。小麥3-4葉期進一步疏密補稀,將疙瘩苗疏開,栽苗后普澆一水,確保早發趕齊。(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進一步培育壯苗、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的關鍵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據地力、苗情、墑情、氣候條件等來決定澆冬水澆冬水的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狀況,滿足小麥越冬期間及返青期的需水;二是可以平抑地溫;三是可以沉實土壤,可冬水春用,延遲春灌,利于地溫回升,麥苗返青早:四是可以減輕病蟲害等。為充分發揮冬水的作用,澆冬水要掌握好

8、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把握好澆水時間。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澆水,這個時候日平均氣溫通常在3-5之間,夜凍晝消。澆水過晚,水滲不下,遇到寒流時地面易結冰,麥苗窒息會死亡;二是澆冬水后,一定要在墑情適宜時及時劃鋤,破除板結,保持墑情。追冬肥俗話說:施肥“年外不如年里”、“冬追金,春追銀”,深刻的說明了追冬肥的增產作用。冬前追肥基本上冬施春用。追冬肥一般結合澆水進行,一是冬肥不應過量,對土壤肥力高、群體量大、壯苗、旺苗,應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貪青:二是不需澆冬水的麥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塊,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3)深耘斷根,鎮壓劃鋤深耘10厘米以上,可以斷老根,噴新根,深

9、扎根,對小麥根系有促控作用,對于群體過大的麥田能明顯地控制群體的發展。對于過旺、群體過大的麥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鎮壓措施。鎮壓在午后進行,以免早晨有霜凍壓傷麥苗。劃鋤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滅草、松土、彌補裂縫、防早保墑、減輕或防止凍害等。2、加強春季麥田管理主要管理措施是:(1)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穩健生長肥水管理:對群體適宜的高產麥田,小麥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麥苗過旺生長。對個別群體不足的麥田,在起身前后適當施肥澆水。適當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麥起身期,對群體偏大、有倒伏危險的麥田,每畝采用20壯豐安乳油40毫升75巨星干燥懸浮劑1克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起到化控防倒

10、、化學除草的目的。(2)重施拔節肥水具體的追肥時間應根據墑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體適宜的高產田,宜在拔節初期至中期,對于群體偏大的麥田,宜在拔節中、后期追肥水。(3)澆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麥一生中需水臨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證有充足的水分,減少小花退化,提高結實率,增加穗粒數。3、注重后期管理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務目標是:防早衰,防倒伏,促進粒重,改善品質,提高產量。主要措施是:(1)澆好灌漿水抽穗灌漿期是小麥需水最多的時期。小麥在揚花后10-15天及時澆灌漿水,以保證生理用水,同時可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干熱風,延緩葉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質、面筋含量。(2)葉面追肥小麥揚花后灌漿期間,選擇晴天

11、下午4點以后,葉面噴施2尿素0.3磷酸二氫鉀,間隔7-10天連噴2遍,不但能增產,還可提高蛋白質含量,延長面團穩定時間。五、適時收獲,防雜保純俗話說“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丟”,小麥適時收獲的最佳時期是蠟熟末期。蠟熟末期的長相是:麥穗、穗下節和葉片全部變黃,莖桿尚有彈性,籽粒含水量約22左右,籽粒較堅硬,已呈現光澤。  適時收獲 收獲時期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限大。收獲過早,千粒重降低,并且籽粒品質差;收獲過晚易折桿掉穗落粒,影響產量。因此,要求蠟熟末期收獲,此時小麥的長相為植株莖株全部黃色,葉片枯黃,莖桿尚有彈性,籽粒含水量在22左右,籽粒顏色接近本品種固有的光澤,籽粒較為堅硬

12、。提倡用聯合收割機收獲,麥稈還田。聯合收割機的適宜收獲期為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優質小麥要注意的是商品優勢,所以不論種子還是商品糧都應到田間去雜,單收單打,分場單曬,確保種子的純度。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適當深耕,打破犁底層,不漏耕;耕透耙細,耕耙配套,無明暗坷垃,達到上松下實;耕后復平,壤土要做好畦田,粘土地要拆好小畦,保證澆水均勻,不沖不淤。播前墑情不足的要造墑播種。地下蟲嚴重的地塊,特別是花生、大豆茬整地時用辛硫磷顆粒劑撒壟頭。撒后再耙,防治地下害蟲。     精細播種     1、適期播種:播種適期是培育冬前壯苗的關鍵。播種期過

13、早,冬前積溫多,麥苗容易徒長,造成冬前群體過大,土壤養分、水分和植株養分過度消耗,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春性較強的品種在冬季易造成凍害。播種過晚,冬前生長積溫不夠,苗齡太小,形成晚茬弱苗,分蘗不足,根系不發達。早播和晚播會影響小麥品質。因此,要避免早播或晚播,盡量適期播種。一般適宜播種期為日平均氣溫在18-14冬前0以上積溫570650。據此推算當地的適宜播種期,抗寒性強的品種取上限,抗寒性弱的品種取下限。一般而言,在我縣半冬性品種的播種適期為10月15日左右,弱春性品種的適播期為10月20日至10月25日左右。    2、適量播種:每畝基本苗要根據情況掌握

14、。一般分蘗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每畝1315萬基本苗為宜,一般畝播量78公斤;分蘗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每畝710萬基本苗為宜,一般畝播量57公斤。地力水平高,播期適宜而偏早,栽培技術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3、適當深播:播種深度不當易影響麥苗生長,而導致減產,小麥播種深度45厘米(1.21.5寸)為宜。過深不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莖伸得過長,出苗過程中消耗種子中的大量營養物質,麥苗生長細弱,分蘗少難以形成足夠的群體;過淺,在種子發芽出苗過程中,易失墑落干,出現缺苗斷壟現象,同時分蘗節離地面過近,抗凍能力弱。因此要求嚴格掌握播種深度,要求播量精確,行距一致,下種

15、均勻,深淺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頭地邊播種整齊。     4、播種規格: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實行寬窄行種植,寬行30厘米(9寸)窄行20厘米(6寸)。    5、種子處理:選用經過提純復壯的質量高的并用種衣劑包衣的良好種子。小麥專用種衣劑含有防病和防蟲藥劑、微肥和生長調節劑,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沒有種衣劑要采用藥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按種子量的0.2拌種,預防全蝕病、紋枯病或苗期銹病、白粉病,也可用適樂時按種子量的0.150.2拌種。     冬前管理 

16、60;   主攻目標:促根增蘗,壯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農藝措施,促弱、穩壯、控旺,達到群體合理,個體健壯,根系發達,葉片肥厚,葉色正綠。越冬期(12月20日),畝群體達到5565萬,主莖葉齡67葉一心,單株分蘗45個,次生根810條,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葉以上的大分蘗占總數的60左右。    1、查苗補種:出苗后及時查苗,缺苗斷壟(10厘米以上)的地塊,齊苗后35天內要用同一品種進行浸種、催芽、補種。下種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麥田,三葉前疏苗,確保大田苗齊、苗勻。半冬性品種每畝保證基本苗12萬株,弱春性品種每畝保證基本苗1

17、4萬株。     2、中耕保墑:出苗前遇雨板結的地塊,要趁土壤干濕適宜時,抓緊淺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時劃鋤,增溫保墑。     3、  澆封凍水:越冬前土壤耕層含水量低于17的麥田,都要普澆封凍水。冬灌時間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氣溫3時(既“夜凍日消”)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溝灌。要小水細澆,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沖、壓、淹現象。     4、化學除草:冬前是化學除草的最好時期,優質麥要變春季化處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麥田雜草已出苗9

18、0左右,這時雜草組織幼嫩,抗藥性弱,且麥苗覆蓋度小,易被殺死,對以野燕麥、看麥娘為主的麥田,在小麥35葉期,雜草23葉期,每畝用6.9膘馬乳劑4050毫升,或麥極每畝2030克,兌水3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防治。雙子葉雜草在小麥二葉期至越冬前,雜草24葉期,每畝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兌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懸劑每畝1克加水30公斤進行地面噴灑。    春季管理     主攻目標:促弱控旺,協調小麥群體與個體、地上部與地下部的關系,提高分蘗成穗率,搭好豐產架子。達到穗頭足、穗子大、莖桿壯、不倒伏。返青期畝群體6580萬,拔節期畝群

19、體調控在7590萬,孕穗期畝群體在4050萬。     1、第一次病蟲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藥,每畝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對準麥苗基部噴灑,15天一次,連防2次,防治小麥紋枯病。     2、第二次病蟲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畝使用粉銹寧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進行噴霧,防治小麥白粉病和蚜蟲。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為保證肥水的供應,提高籽粒品質,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要適墑追施尿素35公斤/畝。     4、第三次病蟲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開花以前,每畝使用粉銹寧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銹寧粉劑100克、或12.5禾果劑40克加水50公斤噴霧防治小麥條銹病,用50抗蚜威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