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寄主植物桑寄生總黃酮含量研究(一)_第1頁
不同寄主植物桑寄生總黃酮含量研究(一)_第2頁
不同寄主植物桑寄生總黃酮含量研究(一)_第3頁
不同寄主植物桑寄生總黃酮含量研究(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不同寄主植物桑寄生總黃酮含量研究(一)作者:李永華 陳士林,盧棟,朱開昕,趙明惠,裴河歡,阮金蘭【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總黃酮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寄生在16種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樣品的總黃酮含量,并用正交實驗的方法研究比較了不同提取條件對桑寄生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結果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莖枝的總黃酮含量為4.107.82 mg/g,其中以桑樹為寄主的人工種植的桑寄生莖枝的總黃酮含量為最高;桑寄生葉總黃酮含量為18.3332.08 mg/g,其中以夾竹桃為寄主的桑寄生葉的總黃酮含量最高。正交實驗結果優選的提取條件莖枝是A1B2C2D3,即桑寄生莖枝0.5 g,乙醇濃度為60

2、%,超聲提取時間為30 min,超聲提取溫度為45,料液比125;葉是A2B1C2D3,即桑寄生葉0.5 g,乙醇濃度為70%,超聲提取時間為20 min,超聲提取溫度為45,料液比125。結論桑寄生總黃酮含量因寄主植物不同,其總黃酮含量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優選的提取方法穩定、可靠、簡潔,提取效率高。 【關鍵詞】 桑寄生;寄主;總黃酮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of Herba Taxilli from different host-plants. MethodsThe total flavonoi

3、ds of Herba Taxilli from sixteen host-plant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an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compar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differ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ResultsThe contents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in branches of Herba Taxilli from

4、different host-plants were 4.10 7.82 mg/g, which was the highest in the planted Herba Taxilli parasiticed in Mulberry;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in the leaves were 18.3332.08 mg/g,which was the highest in Herba Taxilli parasiticed in Nerium indicum Mill.ConclusionThe contents of the to

5、tal flavonoids of Herba Taxilli from different host-plants are different .Key words:Herba Taxilli; Host; Total flavonoids桑寄生是中國傳統常用中藥材,藥材原植物為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廣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干燥帶葉莖枝1。由于桑寄生屬半寄生性植物,具有廣寄性特點,在野生狀態下桑寄生的寄主十分復雜2。生長于不同寄主植物的桑寄生藥材的化學成分含量研究目前尚未見報道。本文通過對16種不同寄主植物上廣寄生總黃酮含量進行檢測,考察桑寄生由于其

6、寄主植物不同藥材總黃酮含量的變化,為桑寄生藥材的科學使用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1.1 儀器與試劑島津UV- 265FW 分光光度計;KQ-2200E 超聲波清洗儀(江蘇昆山超聲儀器有限公司);蘆丁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供含量測定用,批號為100080- 200306);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1.2 桑寄生樣品桑寄生樣品分別采自廣西南寧、欽州等地,經廣西中醫學院鄧家剛教授鑒定為廣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寄主植物分別為桑、板栗、山茶等,將采自不同寄主等桑寄生藥材樣品清洗干燥莖枝、葉分開粉碎(60目)后備用。2 方法與結果2.1 顯色方法與檢測波長

7、確定參考有關文獻采用三氯化鋁比色法進行測定3,4。以一定濃度的乙醇為溶劑,以三氯化鋁為顯色劑,對對照品溶液與樣品溶液依法顯色后,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1在200600 nm波長范圍內掃描,測得對照品與樣品的最大吸收波長為408 nm左右。2.2 標準曲線的制備精確稱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蘆丁對照品5.03 mg,置10 ml 容量瓶中,加少量60%乙醇溶解后定容至刻度。精確吸取5 ml于10 ml 容量瓶中,加60%乙醇稀釋至刻度,制成0.25 mg/ml的標準液。精確吸取標準液0,0.1,0.2,0.4,0.6,0.8,1.0 ml,加60%乙醇稀釋至1.0 ml,加0.1 molL-1的三氯

8、化鋁溶液2 ml,0.1 molL-1的醋酸鈉溶液1 ml,搖勻,室溫放置20min,在波長408nm測吸收度。以吸收度A對濃度C作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A0.246 6C0.004 4,r為0.999 8,表明在0.006 30.063 mg/ml 之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2.3 總黃酮提取工藝設計根據前期試驗結果,選擇乙醇濃度(A)、提取時間(B)、提取溫度(C)、料液比(D)為實驗因素。因素水平見表1。實驗結果見表2。通過正交實驗和數據處理發現,影響桑寄生莖枝總黃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順序為ABCD,最佳提取條件為A1B2C2D3,即乙醇濃度為60%,超聲提取時間為30 min,超聲提取溫度為4

9、5,料液比125;影響桑寄生葉總黃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順序為ADCB,最佳提取條件為A2B1C2D3,即乙醇濃度為70%,超聲提取時間為20 min,超聲提取溫度為45,料液比125。表1 提取工藝參數設計(略)表2 L9(43)提取工藝條件正交實驗結果(略)2.4 穩定性實驗精確吸取樣品溶液2 ml,依法顯色20 min后至100 min內,在波長408 nm,每隔10 min 測定1次吸收度。結果表明,顯色后室溫放置20100 min內,其吸收度穩定,RSD為1.89%。2.5 精密度實驗精確吸取樣品溶液2 ml,依法顯色20 min后,在波長408 nm,重復測定6次,RSD為0.66%,

10、表明儀器的精密度好。2.6 重復性實驗精確吸取6份蘆丁標準溶液各1.0 ml,依法顯色后,測定吸收度,RSD為1.37%,表明本方法的重復性好。2.7 加樣回收率實驗精確稱取已知含量的桑寄生0.5 g,5份,分別加入一定量的蘆丁對照品,依法測定含量,平均回收率為98.32%,RSD為1.70%。2.8 樣品制備與測定分別稱取不同寄主的桑寄生莖枝、葉各0.5 g,按照莖枝、葉的最佳提取條件進行提取,每個樣品提取兩次,乙醇用量為12.5 ml/次,離心分離,合并兩次提取液,提取液用石油醚萃取3次除去其它色素,用相同濃度的乙醇定容至25ml。精密吸取樣品液0.5ml,依法顯色測吸收度用標準曲線計算樣

11、品總黃酮含量,每個樣品重復3次實驗,取平均值。結果見表3。表3 不同寄主來源的桑寄生總黃酮含量(略)3 討論實驗結果表明,不同寄主的桑寄生總黃酮含量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在桑寄生莖枝中,不同寄主的桑寄生莖枝總黃酮含量為4.107.82 mg/g,其中來自人工種植以桑樹為寄主的桑寄生莖枝的總黃酮含量最高;在桑寄生葉中,不同寄主的桑寄生葉總黃酮含量為18.3332.08 mg/g,其中以夾竹桃為寄主的桑寄生葉黃酮含量最高,桑寄生葉的總黃酮含量比桑寄生莖枝的總黃酮含量要高出4倍左右。同是以桑樹為寄主,人工種植的桑寄生無論莖枝還是葉的總黃酮含量比野生的桑寄生總黃酮含量高,可能是與桑寄生生長年齡不同有關,本實驗采集的人工種植桑寄生為一年生樣品,總黃酮含量是否與桑寄生生長年齡有關,有待于進一步實驗研究。【參考文獻】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