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報表粉飾問題及其防范措施_第1頁
企業財務報表粉飾問題及其防范措施_第2頁
企業財務報表粉飾問題及其防范措施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毬冰£學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企業業財務報表粉飾問題及其防范對策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學生姓名班級學號學 院商學院專 業會計學指導教師職稱目錄引言 3第 1 章 財務報表粉飾概述 41.1 財務報表粉飾原因 . 41.2 財務報表粉飾動機 . 51.3 財務報表粉飾類型 . 7第 2 章 財務報表粉飾手段 92.1 通過會計政策粉飾財務報表 92.2 通過調節利潤粉飾財務報表 9第 3 章財務報表粉飾的識別方法及防范措施 113.1 財務報表粉飾的識別方法 113.2 財

2、務報表粉飾的防范對策 14結論 16致謝 17參 考 文 獻 18摘要企業財務報表粉飾是一個國際性問題且歷史悠久。 近幾年來, 我國許多上市 公司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現象越來越嚴重, 企業經營管理層出于各種各樣的目的 利用一系列手段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 掩蓋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 金流量, 導致投資者和債權人作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 給整個市場經濟埋下禍根。 隨著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出臺, 許多企業的財務報表的 粉飾行為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花樣,這不僅大大地損害了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 也破壞了我國甚至全球的市場經濟秩序, 造成的后果難以估量。 本篇論文將從財 務報表粉飾

3、產生的原因入手,然后分析財務報表粉飾的動機、類型和常見手段, 最后總結出財務報表粉飾問題的識別方法并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 希望對解決這 一難題有所幫助。關鍵詞: 財務報表粉飾 粉飾行為 誠信教育AbstractFinancial report gloss of enterprise is a international issue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In recent year, the window dressing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Enterpris

4、e management authorities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using various means to whitewash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and cover up the tru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results of operations and cash flow, misleading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to make a wrong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cause huge econ

5、omic losses. With the issuing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accounting statements of whitewash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y appeared some new signs, which not only hurts the investor ' s interests but also destroys the order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global market. This paper a

6、ttempts to find the way how to restrain the gloss by analyzing its motive, category, measure, revealing its distinguishing methods,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giving presents its own opinions how to restrain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 in the end.Keywords : financial report

7、 gloss whitewash behavior integrity education引言一般來說,企業財務報表粉飾行為是指企業為了獲取利益或者為了獲取更大 的利益,在編制企業財務報表時采用偽造、 編造等一系列手段, 從而編制出可以 人為操控的財務報表。 企業通過一系列手段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從而達到對外傳 遞虛假會計信息的目的。 企業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通常包括資產負債表、 現金流 量表、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表以及其它相應說明。 財務報表的存在其本質意圖是 向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關于企業現狀的真實信息, 如財務現狀、經營成果等, 從而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企業狀況了解后,通過自己的判斷,進而做

8、出決策。 然而企業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這一行為與企業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目的背道而 馳,且該行為會對市場經濟的發展甚至我國社會發展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因 此,研究企業財務報表粉飾問題并提出相應防范對策將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當 前,全球經濟整體呈低迷狀態, 很多企業對財務報表粉飾程度愈發嚴重, 從大多 數投資者的利益出發,建立有效識別方法和防范對策迫在眉睫。第 1 章 財務報表粉飾概述財務報告粉飾是指企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為了一己私利, 尋找會計法律法規 上的漏洞或者模糊邊界, 并通過一定的手段向相關投資機構和投資者傳遞人為操 縱的以達到一定意圖的會計信息, 從而掩蓋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 經營現

9、狀、 資 金狀況等的匯報。 我們通常所說的粉飾財務報表的手段一般是指非法手段, 有時 也指鉆法律漏洞的非法手段。1.1 財務報表粉飾原因若對財務報表粉飾行為追根溯源, 它的根本原因無疑是企業的利益, 為了使 企業最大利益化,企業會計主體與會計人員合謀,采用各種手段粉飾財務報表, 從而財務報告不再如實反映企業真實運營現狀。 若想解決企業財務報表粉飾這一 問題,首要任務就是找出粉飾原因 ,然后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以期杜絕 該現象的存在。產權關系不明確和公司整體結構混亂是我國大多數企業長期存在的兩個重 大缺陷。首先來看產權關系 , 雖然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行使國有企業的財產權利, 但畢竟國有企

10、業的產權主體不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 該部門僅僅是一個全國人民 委托能夠經營全民財產的一個受托人。 盡管他們有財產權利, 但這些部門的業績 沒有人去考核, 財產并不屬于他們, 他們卻對財產有支配權, 要想讓國有資產管 理部門以及其工作人員像對待自己的資產維護自己的利益那樣去履行全國人民 的受托責任根本是不可能的。 產權關系不明確, 必然會使得企業的部分或者一部 分企業處于某些內部人員的控制之下。 在這種情況下, 企業財務會計的職能必然 會發生變化,他們不能再為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能正確反映企業經營現狀的 財務報告 ,在企業經營者的操縱下, 變為僅反映經營者經意圖的工具。 這樣, 企業 的財務報

11、表將完全操縱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的手中, 粉飾財務報表就變得輕而 易舉。 迄今為止,我國一些相應的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出臺 , 現存的法律法規還有許多表 述不健全的地方。不健全的法律法規 , 一方面不能有效地讓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 表的粉飾進行識別 ; 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地制約注冊會計師與企業管理經營者 “同流合污” 的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除此之外, 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督力度還遠 遠不夠,企業財務報表中透露的信息能夠直接的反應企業的經營狀況, 很多企業 在財務報表上做假的行為都要歸咎于許多相關監督部門沒有充分發揮其監督職 能。企業管理者為達到不同目的對報表加以粉飾, 從而對企業造成惡性循環。 再 者

12、,盡管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相對比較迅速, 但還沒有到完全 成熟的階段。 在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 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關的所有權和經營權 的兩權分離使許多相關利益信息之間出現不對稱的現象,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 能 夠直接接觸信息的是它的經營者,他們所知曉的必然是關于企業最真實的信息, 因此他們能夠掌握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對企業經營狀況起著監督作用的是企 業所有權的擁有者, 這個群體經常為了自己的利益以其擁有的權利侵犯企業的整 體利益,從而影響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 “兩權分離”所導致的這種狀況經常給 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帶來困難, 導致他們不得不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向企業所有 權擁有

13、者和外界人士、機構進行欺騙行為。擁有虛假信息的財務報表不再真實, 信息不再準確。1.2 財務報表粉飾動機做任何事情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目的, 任何經濟行為也都具有一定的動機, 最 大化的獲取經濟利益是企業及會計人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的根本動機, 這些動機 或是為了減少納稅, 或是為了業績考核, 或是為了獲取商業信用, 或是為了操縱 股票和政治目的等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取決于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和發展階段。1.2.1 減少納稅企業的所得稅與企業的利潤緊密相連。 很多財務報表粉飾最明顯的一個動機 就是少納稅甚至是不納稅。 在一些國家中,企業的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是分離的, 這個體制導致以逃避稅收為目的財務報表

14、粉飾的現象更加明顯。 因此,企業的會 計人員會受到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指使, 對企業的賬目進行造假, 以減少納稅, 從 而減少企業的現金支出。1.2.2 業績考核許多企業為了讓自己的經營業績表面上看上去良好, 往往會粉飾、 包裝財務 報表。企業的內部考核和外部考核雖然有多種指標, 但基本上大多數企業以財務 指標為基礎的, 通過利潤率、 資產周轉率、投資回報率、 銷售收入、銷售利潤率、 資產周轉率、 銷售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等一系列具體的數字對企業經營業 績進行考核, 然而這些財務指標全部包含在財務報表中, 為了好的業績考核, 企 業會計主體往往選擇粉飾財務報表。除此之外 , 業績考核對于一個企

15、業來說不僅 僅對一個企業經營情況的總體評價, 還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層的業績評定, 直接的 影響著他們的升職加薪。 綜上所述, 以優異的業績考核為目的而粉飾財務報表是 最常見的動機之一。1.2.3 商業信用我國金融市場越來越繁榮, 許多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對外部資金 的利用,一個企業的商業信用越好獲得更大規模信貸資金的可能性越大。 在金融 市場上,強大融資能力的背后是企業良好的商業信用。 此外, 銀行等金融機構在 向一個企業發放貸款之前, 為了讓風險最小化, 通常第一時間去考察企業的商業 信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向商業信用較低的虧損企業發放貸款, 由此可以看出一 個企業的商業信用是多么重要。

16、 企業財務報表數據所反映的各項財務指標是判斷 企業商業信用和虧損狀況最基本、 最直接的依據。 因此,當一個企業的資金周轉 出現問題,需要進行貸款時, 企業往往會通過粉飾財務報表而掩飾經營狀況不良 這一問題,以獲得信貸資和商業信用來改善經營現狀。1.2.4 操縱股票股票發行分為兩個階段首次發行和后續發行。 當首次發行時, 根據相應法律 法規的規定, 申請發行股票的企業必須要連續三年盈利, 且經營業績要相對其它 企業較為突出, 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 除了能否發行股票外, 發行的股票價格 也與企業盈利能力掛鉤。 企業為了在融資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資金, 成功塑造企業 優良形象, 準備上市或準備發行股票

17、的企業往往會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企業發 行股票后并不是高枕無憂的, 要想持續的后續發行, 必須要符合一定的發行條件, 企業最近三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每年必須在 10%以上, 不能達到該指標的企業要繼 續對財務報表進行包裝、粉飾。除此之外,企業會計信息造假也歸因于企業經營者有意圖的操縱股票, 以達 到謀取私利的目的。 普遍的做法是先蓄意地使股價下跌, 然后他們會以廉價購買 股票,從而獲得企業更大的控制權, 之后繼續對財務報表進行造假, 不斷拉升股 價后,使自己獲取更大的利益。 然而, 他們牟取暴利方式完全不顧中小投資者遭 受的巨大損失,也不顧給金融市場造成的混亂。1.2.5 政治目的對企業財務報表

18、進行粉飾帶有政治目的的大部分是國有企業, 國家政策一直 在扶持國有企業, 但是許多國有企業依然擺脫不了虧損的局面。 國有企業往往是 民族企業, 最近幾年,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下及外資企業的沖擊下, 國有企業 往往入不敷出,資產遠遠小于負債。從某種程度上講,讓國有企業轉虧為盈、改 變不良的經營現狀已成為一項政治任務。 對于國有企業的領導人而言, 完成這項 任務可能仕途光明, 青云直上, 若沒有做出任何成績就可能職位難保, 甚至遭受 大眾跟媒體的指責。 在這種各種壓力下, 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往往會通過粉飾財務 報表,使財務狀況看上去有所改善來解決暫時的“危機” 。與之相反,一些私企 或外資企業粉飾

19、財務報表的目的是使外人看起來企業經營狀況慘淡, 從而避免巨 額的政治資本。俗話說, “人怕出名,豬怕壯” ,企業出名也不見得全部是好事。 當一個企業是某個行業的領頭羊時, 就會受到公眾和政府的高度關注。 為了避免 該企業在某個領域形成壟斷, 使政府對其失去控制, 政府部門就有可能會采取提 高稅收或其他方面的政策對企業進行限制。 這一點在大型企業和關系到國計民生 的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 2003 年以來,世界油價大漲,各產油公司利潤猛 增,為了回避政府可能采取的非常收入稅, 各產油公司都采取了對財務報表不同 程度的造假從而減少利潤。1.3 財務報表粉飾類型如果對財務報表粉飾進行分類的話, 大

20、致分為粉飾經營業績和粉飾財務狀況 這兩個類型。1.3.1 粉飾經營業績 使企業利潤最大化,很多企業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當年多采用這類方式來粉 飾財務報表。通常下,他們有這幾種做法:推遲結轉成本,提前確認收入,資產 重組,虧損掛賬,關聯交易等。經這些手段后,企業的財務報表必定盈利十分豐 厚的狀態。使企業利潤最小化, 當一些企業沒有達到經營目標時或者是已經上市的公司 連續三年虧損時通常會采用這種粉飾方法。 采用這類粉飾方法的企業往往面臨困 境,企業可能被并購,上市公司可能會被迫下市。常常使用的方法有轉移價格, 推遲確認收入,提前結轉成本等。使企業利潤均衡化, 采用這種做法的企業一般是上市公司, 它們

21、要么是為了 使企業報表各項指標尤其是利潤指標都趨于良好, 要么是為了獲取較高的商業信 用,從而能更好的融資通常會采取這種方式來粉飾財務報表。調節利潤的方法有 很多,如修改其他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遞延資產、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科目, 使企業利潤看起來在穩步增長。對企業進行利潤清洗,當一個企業經營不良時,更換法人代表以期經營狀況 有所改善時,新任法人代表為了“不負眾望”或推卸責任時常用該類型方法。一 系列的虛擬資產如:壞賬、存貨積壓、閑置固定資產、待處理固定資產和待處理 流動資產等常常被一次性處理為損失。粉飾財務狀況粉飾財務狀況是另一財務報表的粉飾類型,它與粉飾經營業績相比較為簡單,通常只有兩種做

22、法,高估資產和低估負債。高估資產,當企業有意圖對其他公司或行業進行投資或者該企業內部要進行 股份制改組時,通常會優先考慮采用高估資產這種做法, 從而在日后的投資活動 中獲得較大比例的股權。較為經典的做法是:編造多種“合情合理”的理由對企 業資產進行重新評估或是虛構業務和利潤。低估負債,當一個企業為了日后發展需要貸款或發行債權等進行一系列的融資活動時,為了讓貸方和債券人覺得該企業財務風險較低,可以對其進行投資, 需要向貸方和債券人證明企業的償還能力,因此常常采用低估負債的做法。常用 做法是將負債隱藏在關聯企業或設置一個“賬外賬”。第 2 章 財務報表粉飾手段2.1 通過變更會計政策粉飾報表隨著市

23、場經濟的發展, 會計政策也在不斷的改變, 典型的會計政策有權責發 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然而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這兩種會計核算方式有很大的 差異。在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會計處理時, 選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往往會產生 差異很大的結果。 通過隱秘的變更會計政策來粉飾財務報表, 對于企業來說往往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會計政策通常是根據企業的需求來變更的, 當企業的經營狀 況、經營模式、或國家相關的政策發生改變時,企業的需求就會改變,從而企業 就會改變自己以往的會計政策。 大多數企業會首選在折舊問題上下文章, 比如降 低固定資產的折舊率,有時也用直接轉銷法調低壞賬率以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等。因此選擇不同

24、的會計政策已成為某些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包裝利潤的重要手 段。例如,當經濟出現通貨膨脹時, 上市公司固定資產中存貨價值的計算方法會 將先進先出法變為后進先出法, 從而巧妙的規避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成本上升的危 險;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控制影響時, 長期股權應采用權益法來進行核 算,但實際上, 投資企業為獲得更大的利潤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 對企業利潤 進行操縱,通過違反法律法規來粉飾對外公開的財務報表。2.2 通過調節利潤粉飾財務報表2.2.1 通過虛構交易事實調節利潤企業的財務報表應該是一個企業最真實的經濟業務的反映, 即會計的核算必 須與真實有效的經濟業務一一對應, 但很多企業從交易方面入

25、手, 來粉飾財務報 表。將虧損的交易虛構為盈利的交易, 將不存在的交易虛構為真實的交易。 通過 虛構交易事實來粉飾財務報表的手段有兩種。 首先,可以通過調整收入對利潤進 行粉飾。在發票上作文章來增加公司收入是公司選擇的方法, 如對開發票和虛開 發票,其中常常被多數企業采取的辦法是在年末做會計結算時開具假發票來虛構 銷售收入, 等來年企業會再以質量不合格或其它理由為由將其銷售退回, 重回以 確認的收入, 從而使當期的利潤虛增。 另一種做法是對外擔保等重大事項不予公 布,隱瞞企業潛在的損失。2.2.2 利用資產重組或關聯方交易調節利潤首先,企業可以通過并購來調整利潤。 并購時所采用核算方法的不同對

26、企業利潤的影響不同,變通的經濟實體理論與非變通的經濟實體理論,權益法和購買 法均會產生不同影響。其次,企業可以通對債務進行重組來謀取很大利益。再者可以利用企業的關聯交易,如果企業之間存在著交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 們之間的交易往往會背離市場價格。一個上市公司可以與它的交易伙伴非上市公 司進行資產置換,可將其劣質資產置換為優質資產。某些上市公司也會以廉價購 買關聯企業具有較高盈利能力的子公司,這樣就無形中增加了該公司的盈利能 力。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將其一些閑置資產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出售給國有企業。采取以上陳述的這些方式,上市公司均可獲取巨大的非正常收益并且虛增了利潤。 相對以上方法而言,關聯企業

27、之間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是采取非市場價格的方式進 行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資產或股權的置換。223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利息資本化也是也是粉飾財務報表的手段之一。從我國現在使用會計準則來 看,當一個企業在購置固定資產的過程中, 當企業賬款不足時,由于向外借款而 產生的利息、攤銷以及匯兌差額等費用時,盡管購置資產已經開始,但為了使資 產達到預計的可使用狀態,可以將利息進行資本化,但是當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 達到可以正常使用的狀態,企業就必須立即停止資本化。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是這 樣的,很多企業根本不考慮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隨意進行利息資本化,從而粉飾財務報表。利用虛擬資產調節利潤能

28、夠給一個企業的未來經營帶來經濟效益的資本,我們將其稱之為企業的資 產。然而一些資產,比如說商譽盡管不能在未來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仍符合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可以列入資產負債表中,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虛擬資產。 很多企業利用虛擬資產經常性的不及時確認或者很小一部分的攤銷已經發生的 費用和損失。大多數的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經常采用這類方式,這種做法可以讓 已經在快速虧損的企業在財務報表上看起來依舊在盈利,而且還可以用全額發生 制和當地財務部門的批示作為掩護。利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調節利潤在我國現在使用的會計制度中,除了應付賬款、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預收 賬款外的款項一般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應收款這一科

29、目來表示。在一個財務報表正 常的情況下, 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應收款的期末余額不會過大, 而且大多數人也不 會太過注意這兩個會計科目, 這樣就導致了許多企業企圖在這兩個科目上大做文 章,從而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越是被人忽略的也可能越容易露出馬腳, 粉飾后 的財務報表這兩個科目的余額往往會很大,有時還會超過應付賬款、應收賬款、 預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的余額, 這樣的粉飾在行內人的眼中就是雕蟲小技, 極易被 人發現。但許多企業仍然熱衷于這一手段, 畢竟其他應付款可以則用來隱瞞利潤, 其他應收款用于隱藏虧損。 一些手段雖然鮮為人使用, 但依然存在, 一些公司為 了減少納稅有時會將其他應收賬款肆意夸大。第

30、3 章 財務報表粉飾的識別方法及防范對策3.1 財務報表粉飾的識別方法 現如今,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粉飾的企業已經不再是個例, 在許多企業管理 者的眼中是一個再普遍不過的問題。 如果我們不能杜絕這種現象, 就要去學會識 別。如何去辨別財務報表是否進行了粉飾, 能準確的評價一個企業真實的盈利能 力是許多財務報表關注著者最為迫切知道的, 以下是針對財務報表的粉飾行為提 出的一些識別方法:3.1.1 總體分析及合并報表法 三張財務報表是上市公司對外公開的主要會計信息, 三張報表單獨來看分別 反映企業不同的經濟含義, 但是要想知道一個企業的整體狀況, 我們必須將三張 報表綜合來看。 尤其是當企業的財務報

31、表存在著粉飾問題時, 單看一張報表很難 發現其中的粉飾行為,因為單看完全正常的三張報表,綜合來看并不一定正常。 三張主要的財務報表是有一定關聯的, 數據之間必然有一定聯系, 我們可以通過 三張報表的核算來分析數據的真假, 從而識別企業的會計虛假信息。 首先來看利 潤表。它能夠反映出一個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成果, 獲利情況以及推測出企 業的未來盈利能力。 當你分析利潤表時, 凈利潤、主營業務利潤、 其他業務利潤、 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幾個會計科目特別重要。 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主營業務利 潤占凈利潤的比重, 觀察比重是否異常, 因為決定一個企業是否有盈利能力和發 展潛力的是主營業務, 只有這個比

32、重數據足夠大, 企業才有發展動力。 利潤表分 析過后,下一張表我們要去看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較利潤表而言較為復雜, 它能夠反映企業一定期間整個現金流的情況, 現金的流入與現金的流出的差額就 是現金流量凈額。 現金流量凈額可以反映企業利潤數據中未變現的因素, 從而反 映出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和運營能力。 將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凈流量的數值分別與 凈利潤、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等比較分析,從而判斷企業的凈利潤、主營業 務利潤、投資收益的質量,如果一個企業的利潤很高,但現金凈流量卻很低,那 么說明這個企業的財務報表就一定存在很大的問題, 若是這個現象長期存在一個 企業的財務報表中, 這個企業已經確定的凈

33、利潤所對應的資產應該是屬于虛擬資 產,一個企業的利潤沒有現金凈流量的支持怎能稱作是利潤。 存在這種情況的財 務報表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存在著財務報表的粉飾問題。 然后我們來看資產 負債表,在資產負債表中我們首要分析的是流動資產項目, 依次將此類各項目與 往年同期對比, 看有無異常的變動。 如果應收賬款較往年同期增長異常, 則需要 看利潤表中的銷售收入是否也增長異常, 若異常,我們就有理由懷疑銷售收入的 真實性。然后我們來分析固定資產、 長期資產項目, 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長期待 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溢等項目的變化, 這些科目也與企業利潤的聯系甚為密切 通常情況下, 他們的增幅要小于凈利潤的增幅

34、, 如果它們的增長幅度大于凈利潤 的增長幅度, 那么這個企業的利潤的人為因素較大, 粉飾財務報表的行徑不言而 喻。除此之外, 我們還可以將企業的長期資產總額與企業的凈資產進行比較, 如 果兩個數值相接近或者前者遠遠大于后者, 說明該企業由于人為夸大利潤可能已 經形成“資產泡沫”,這時,企業已經基本上喪失了繼續經營下去的能力。最后 看財務報表附注。 附注往往對三張報表中的異常數字有所說明, 如會計政策的變 更、特定的會計計價方法等, 我們可以通過這些, 進一步分析異常數字的準確性 和真實性。合并報表分析法, 這類方法并不經常用到。 只有當一個企業正處于購并過程 中,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合并會計報表中

35、的母公司數和合并數, 從而判斷上市公司 對外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是否真實的一種方法。 對合并報表進行分析時, 一定要 將合并前的母、 子公司的報表與合并報表一起分析, 最需要關注的是合并報表中 的利潤構成情況和集團內部業務抵銷之后所發生的財務指標的顯著變化。3.1.2 關聯交易法 關聯交易剔除法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常常使用的一種方法。 注冊會計 師將一個企業所有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全部剔除, 這樣能夠充分看出 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與關聯企業有多大關系, 換句話說, 這樣能夠充分看出企業 有多少盈利是依賴關聯企業。 如果依賴過多, 這個企業的盈利基礎太過薄弱, 利 潤來源也并不穩定, 企

36、業隨時出現入不敷出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在使用 該企業的會計信息時, 應特別注意關聯交易, 尤其是關聯交易的價格, 以防該企 業利用不等價交換與關聯交易來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粉飾。在某些特殊的年份,識別一個企業是否粉飾財務報表的關聯就是看該企業的 關聯交易是否正常。在一個企業經濟狀況較好而且多年連續盈利的年份,上市公司與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并不頻繁, 一般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 在這種年份, 他們不會也沒有必要采用該種方式來粉飾財務報表。 但當上市公司與關聯企業的 交易量猛增時, 我們不得不注意這類粉飾手段。 一般來說, 當一個上市公司處于 連續虧損, 不得不在一定期限內使企業擺脫虧損狀

37、態或企業處于配股、 增發新股 的階段時,利用關聯交易來粉飾財務報表是大多數企業會選擇的一種方式。在企業的關聯交易中, 交易價格是否與市場價格上下浮動不大常常是判定報 表是否存在粉飾的一個重要標準。 上市公司與關聯企業交易時價格與市場價格不 完全相符無可厚非, 但與市場價格的價差過大時, 我們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尤其 關聯交易在該年度占企業銷售收入過大時, 我們必須分析關聯交易與非關聯交易 的價差,分析企業是否通過關聯交易來粉飾財務報表。3.1.3 不良資產剔除法很多企業會在不良資產上動腦筋, 從而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不良資產剔除 法是將這些不良資產與企業的總凈資產比較, 一個正常運營的企業,

38、 不良資產的 總值是遠遠小于凈資產的總值, 如果一個企業的不良資產總值接近凈資產總值或 者超過凈資產的總值, 那么說明這個企業的已經沒有持續經營的能力了, 而且這 個企業已經形成“資產泡沫”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比較當期不良資產的增加 額和當期的利潤總額, 如果不良資產的增加高于利潤總額的增加, 那么企業有很 大的嫌疑對當期的利潤表進行了粉飾。3.2 財務報表粉飾的防范對策3.2.1 加大法律及其他社會制度的懲罰力度許多企業財務報表的粉飾是企業管理層權衡利弊后作出的選擇, 也就是說企 業財務報表粉飾是管理層操縱的。 通過粉飾財務報表, 企業的經營管理層可以不 費吹灰之力獲得巨額利益。 雖然,

39、企業采取這種不當的方式牟利可能是因為一時 沖動,但如果事情敗露后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當事人一定會再三思量, 有可能 就將沖動轉化為理智, 放棄了這一違法行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法律和其他社會 制度完善程度可以直接影響財務報表造假的多少。3.2.2 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督力度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 公司的結構不斷復雜化, 董事會的角色不再像以前那 樣單一,逐漸的企業的審計業務聘任權由企業的經營者掌握。 現如今很多企業的 股東大會形同虛設, 股東審計經營者的情況已不復存在, 現在更多的經營者自己 審計自己。 注冊會計師由企業的經營者聘用, 兩者若勾結起來, 粉飾財務報表是 一件很容易的事。 對

40、于注冊會計師來說最為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對某 個公司審計的力度和結果往往取決于一個注冊會計職業道德的高低。 要想提高審 計力度就必須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 因此,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督 力度是解決財務報表粉飾的對策之一。3.2.3 建立對經營者的長期激勵機制 追根溯源,大多數企業進行財務報表粉飾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經營者想要為自 身謀取更大的權利和更多的利益。 如果建立一種制度, 使企業的利益和企業經營 者的利益一致,那么企業經營者務必會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杜絕會計虛假信息。 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著建立對企業經營者的長期激勵制度。 首先,提高企業經營 者的收入, 讓他們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是成比例的, 這樣就可以避免企業經營 者因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損害公司長期盈利的短期行為; 其次,可以把企業經 營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長遠發展相統一, 只要企業的利益與經營者的個人利益相 一致,企業經營者將有足夠的動力工作,進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