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5課《小石潭記》教案3_第1頁
北師大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5課《小石潭記》教案3_第2頁
北師大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5課《小石潭記》教案3_第3頁
北師大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5課《小石潭記》教案3_第4頁
北師大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5課《小石潭記》教案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精選小石潭記教案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文言文,語言清新生動,應以朗讀教學為主,朗讀之于文言文,猶如活水之于游魚,必不可少。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方法,如教師范讀,配樂朗讀,學生齊讀等等,能提高學生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能力。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應聯系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采用質疑研討點撥法,對文章的詞句疏通、內容理解、寫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難提出問題進行探究。重點研討文中作者的情感變化,體會作者被貶之后悲憤苦悶的情緒,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相關基礎知識(1)作者及背景資料:柳宗元是我國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

2、”。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他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對當時文風的改革、散文的發展起過重大的推動作用。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我們曾學過他的詩歌江雪,以后還會接觸到捕蛇者說、始得西山宴游記等作品。柳宗元曾參與王叔文改革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改革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那里一直生活了十年。永州在當時屬于偏遠之地,然而,這里卻處處有奇山異水,風景宜人。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再加上州司馬又屬閑散官職,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的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史上有名的永

3、州八記。柳宗元喜歡永州的佳山麗水,但他并非真有賞玩山水的閑情雅興。因為他自己“不合于俗”,沒有人能安慰他那充滿矛盾和苦痛的心靈,他游山玩水,主要出發點是為了“自慰”,為了排解他被貶后的苦悶抑郁之情。然而,一時的陶醉,片刻的沉迷,帶給他的則是更大的精神苦惱。這一點,對我們理解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則是十分重要的。“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應掌握的重點字、詞、句看拼音寫生字注音huáng liè chíkn pèi chù(篁)竹清(冽 ) 為(坻)為(嵁) (

4、珮)環 (俶)爾遠逝 cnc x du qio suì y (參差)披拂 往來(翕)忽 (斗)折蛇行 (悄)愴幽(邃) (佁)然不動掌握一詞多義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 (大約) 不可久居 (可以,能夠)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 (跟隨)清 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清澈 )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冷清 )差 參差披拂 (長短不一,形容詞 ) 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動詞 )以 以其境過清 (因為 ) 卷石底以出 (相當于“而”,可以不譯)樂 心樂之 (以為樂 ) 似與游樂者相樂 (逗樂,嬉戲 )解釋劃線的詞并口譯下列句子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翠綠的藤

5、蔓)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呆呆的樣子忽然輕快敏捷的樣子)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憂傷的樣子)2.內容理解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作者以心靈的感悟,精細的觀察,細膩的筆觸,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對自然的無限熱愛,給我們以無盡的審美享受,同時也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柳宗元被貶永州,心情是壓抑的,為排譴心中抑郁和苦悶,他只得縱情山水以求解脫。優美的景色的確讓他忘記了憂愁,但畢竟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涼的石頭,讓他再一次涌起失意之感。淡淡的喜,濃濃的愁,緩緩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曲子。柳宗元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他筆下的小石潭

6、,景色優美:清洌的泉水、怪異的石頭、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簡潔的文筆就把豐富的景給展現出來。這一切都給我們留下了鮮明生動的印象,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濃郁的愁、清雅的景,融匯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由“篁竹”遠遠的廣鏡頭,逐漸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漸近到特寫潭中的魚,然后又把鏡頭再拉遠,“望”潭之源,最后把鏡頭拉高拉遠。看來柳宗元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導演,小石潭記是一部游蹤清晰的自然風光片。 譯文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像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7、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與游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像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

8、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3.形式把握(1)構思新巧,結構嚴謹。作者以游蹤為序,采用移步換形、依序寫景的手法組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水聲),后寫“形”(潭中景物),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水、石、樹、魚),后寫“遠望”(水源),最后概寫環境,引發感觸。這種構思既新穎,又自然,真是匠心獨具。文章按游覽順序,先寫發現小石潭,然后描寫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再寫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氣氛,最后記錄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記結構完整。(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9、。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3)抓住特征,細致描繪。這篇游記描繪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

10、傳其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如臨其境。例如寫潭西南邊的小溪,作者連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個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現出來,非常真切。4.語言揣摩這篇山水游記的語言極為精美。如“皆若空游無所依”,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語言極為精練。“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用“如鳴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后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個字,卻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靜態和動態,含義豐富而并不深奧。“明滅可見”,用光線的明暗來說明視線和溪身的交錯,說明水面的光亮。 “怡然不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