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與五倫淺談_第1頁
《論語》與五倫淺談_第2頁
《論語》與五倫淺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語?與五倫淺談深切著明之書?論語?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曾引孔子的話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論語?中,孔子的弟子子貢也曾說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假如單純看子貢的話,對于“不可得而聞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說,孔子不關心人性與天道,因此很少議論,但是從?論語?其他地方來看,孔子并不缺乏對天道與人性的關心。相反,對于人性與天道的關心始終是?論語?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另一種意思那么可以理解成,孔子很少直接議論人性與天道,或者孔子很少用語言的方式來直接議論人性與天道。假如我們將后一種理解與前句“我欲載之空言

2、放在一起來看的話,那意思便會更加清楚。“我欲載之空言一句,后世通常將之視作孔子對?春秋?寫作方式的一個解釋。儒者中有以?易?經與?春秋?并舉,認為?易?經是由天道達諸人事,而?春秋?那么是由人事達諸天道。因此,孔子希望可以見諸行事,從而可以更加“深切著明地表現天道。?春秋?實際上是孔子希望將天道寓諸于人事的一種寫作,因此,?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所載,不是玄奧難解的“空言,而是詳細的歷史活動。因為在孔子看來,“見諸行事要比用空言去議論更加“深切著明。子貢之所以不得聞夫子言人性與天道的原因也在于此:并不是孔子不關心人性與天道,而是空言并非是通達人性與天道的方式。?論語?中所載圣人之言,從不虛蹈凌空,

3、都極為日常實在,于己身生活有跡可循,孔子雖然不直接玄談人性與天道,但孔子的語默動靜,一言一行,卻無一不是“人性與天道的詳細表達。假如我們將?論語?這種關心人事與日常生活的特點與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說作一個比照,便會發現,在孔子這里,并沒有理念的世界與現實的世界的區分,也沒有一個比現實世界更加完美的理念的世界存在。孔子的眼中,始終只有一個當下的現實世界。因此,處置與對待當下世界的最好方式,便不是靠沉思與推理,而是依靠更加深切的投入與參與。換言之,道或真理的實現,就在當下的生活中,就在當下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中。并且,只有在詳細的事物中,道才會更加深切著明。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論語?是一部深

4、切著明之書。?論語?雖然主要圍繞孔門老師與弟子的活動展開,但無一不是孔子之道的表達。?論語?這一關注日常生活的品質,首先表如今對于人倫關系的重視上。儒家的五倫儒家將人倫關系分為五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在儒家看來,這五種倫常關系是一個人家庭生活與社會政治生活的根底?!拔鍌愐部梢砸馈凹覂取ⅰ凹彝庾饕粋€區分,父子,夫婦,兄弟皆屬于家庭內的倫常關系,而君臣、朋友那么屬家外。假如按照?大學?“修平的邏輯,很顯然,處理好家庭內部的倫常關系又是處理好家庭外部即社會關系的根底。五種倫常關系有其各自的道德原那么與要求,如孟子講: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長幼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在儒家看來,每個人都應該履行好自己的人倫關系,可以“盡倫,可以素其位而行,是整個社會安定和諧的根底。而從中國思想史的開展來看,“五倫中每一種人倫關系的背后,都蘊藏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