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力資本溢出問題_第1頁
農村人力資本溢出問題_第2頁
農村人力資本溢出問題_第3頁
農村人力資本溢出問題_第4頁
農村人力資本溢出問題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村人力資本溢出問題摘要:我國農村人力資本流動表現為單向的對城市的外溢效應.其現狀是規模不斷加大,素質不斷提升,以非農行業為流入行業,并施行自發流入為主的流動形式.農村人力資本大量向城市溢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經濟 的開展;但與此同時加大了城鄉經濟差距,形成了其他一些不穩定現象.針 對這一問題,其解決的關鍵在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并施行投資形式等方案.關鍵詞:農村人力資本;單向溢出;農村 經濟人力資本是指存在于人體之中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和體力健康狀況等質量因素之和.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首先創立 了比較完整的人力資本理論,這一理論有兩個核心觀點,一是在經濟增長中

2、,人 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二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升人口質量,教育 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局部.人力資本,比物質、貨幣等硬資本具有更大的增值 空間,特別是在當今后工業時期和知識經濟初期, 人力資本將有著更大的增值潛 力.由于作為“活資本的人力資本,具有創新性、創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資源、 調整企業開展戰略等市場應變水平. 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對GDP勺增長具有更 高的奉獻率.人力資本是自主創新的核心資本,自主創新水平很大程度上是表達 在人力資本存量數量、質量及結構關系上,而如何形成科學的、有利于自主創新 水平提升的人力資本結構是有賴于人力資本的合理流動的.人力資本溢出是指由 于人力資本流

3、動引起的知識、技能和體力健康X況等質量因素從某一區域向另 一區域溢出.人力資本溢出的理論根底是人力資本流動理論. 關于人力資本流動 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典人力資本理論, 而人力資本流動理論是建立在人口遷移 理論根底上的,經過幾十年的開展,已形成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次展開對 人力資本流動的研究.微觀層次著重分析人力資本載體的個人決策行為;中觀層 次著重分析跨國公司關系網絡和人力資本流動的動力機制; 宏觀層次分析國民經 濟和世界經濟結構及國家政策對人力資本流動的影響 .一、人力資本論盧卡斯的人力資本理論盧卡斯在宇澤模型的根底上,建立了人力資本溢出模型.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資本的外部效應, 并在此后

4、,盧卡斯1988建立 了人力資本溢出的經濟增長模型.該模型由兩個子模型構成:一個是強調通過“干 中學獲得人力資本積累的模型,稱之為阿羅1962人力資本溢出效應模型;另 一個是強調通過學校正規教育獲得人力資本積累的模型,稱之為舒爾茨人力資本溢出效應模型.經濟增長模型表示成:Y=fK, L,h=AKuhL 1-盧卡斯模型將經濟分為人力資本生產部門和最終產品生產部門,人力資本具有正的部門間溢出效應,人力資本積累有助于提升最終產品部門的生產率水平.在盧卡斯模型中, 溢出效應表現為人力資本積累影響最終產品部門的生產率水平,因此這種溢出是王昌林.人力資本溢出與自主創新水平 J. 2021一種部門間溢出,而

5、忽略了人力資本部門內溢出對增長率的影響羅默的人力資本理論羅默1990假定存在部門內的知識溢出,提 出了 一個三部門經濟增長模型,在該模型中,經濟分為三個部門研究部門、中間 產品生產部門和最終產品生產部門. 生產投入要素包括四種類型物質資本、 非技 術勞動、人力資本和技術.羅默的知識驅動模型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將技術進步直 接納入模型中,同時又將人力資本內生于模型中,用來解釋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他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而技術革新是研究開發活動的結果, 是由 研究部門的人力資本投資活動推動的, 因而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 但 是,在羅默的模型中,只有當溢出效應很強時 即當研究部門的生

6、產率水平是人 力資本投入和社會知識存量的二階齊次函數時,經濟增長才是可持續的,這一 假定條件過于苛刻.二、我國農村人力資本向城市溢出的現狀人力資本是表達于人身上的知識、水平和健康,是通過教育、在職培訓、醫 療和保健、遷移等人力資本投資形式所形成的.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與農村 人力資本投資主體存在很大差距,這必然會造成城市與農村人力資本存量的分布 不均衡.而隨著經濟的開展,中國戶籍制度改革逐漸深化,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大,人力資本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流動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逐漸對社會經濟開展產生重要影響.人力資本要素的自由流動可以提升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由于我國城市與農村人力資本存量的分布不

7、均衡導致了城市與農村人力資本的不 平衡溢出的現象,即農村人力資本向城市的單向溢出現象.農村人力資本溢出規模在逐步擴大圖4-1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農村人力資本外溢規模,可以看出1980-1990年農村人力資本外溢規模雖 然較小,但其增長速度較快.1980年農村人力資本外溢量為750. 54萬人/年, 1990年外溢量為28014萬人/年.1990年的外溢規模是1980年的近35倍.進入 20世紀90年代,盡管外溢速度開始放慢,但是由于基數的上升,流動的規模還1600010000W0Q4000f 00000 40000 QItiSO 19*4 19»fi 19助 199C 19

8、87;3I99A 2000 2022 2OV4生語收村勞動力瘴動 f萬人,*依村海5入力雷本賓194-1 19602022軍人力逮本外也國A力疑本存t方人年 120000 Lucas. R. E .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88. VoI . 29. No. 3(Jun. 1962): 155-173. Romer'RM . Endogenous Techo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9、Monetary Economics , 1 990, V(22) : 3-42.劉芳、惠寧.城鄉人力資本溢出效應研究D.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216: 2426是較80年代大幅擴大.2000年農村人力資本外溢規模已經到達 8103553萬人/ 年,其外溢數量是1990年的三倍.而到2022年突破100000萬人/年的大關,2022 年農村人力資本外溢規模己到達112334 5萬人/年.說明伴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 的大量流動,農村人力資本外溢入城市,造成城鄉人力資本存量差距正在不斷加 大.農村外溢人力資本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不斷提升由于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產業結構升級步伐較快,工廠需要更

10、多地使用專門技能工人.因此受教育水平較高的青壯年勞動力更容易滿足城市用人單位的需要,找到更適宜的就業崗位.據有關資料統計,1997年農村外流勞動力中9. 37%為文盲、半 文盲,35 .43%為小學學歷,44. 75%為初中學歷,8. 96%為高中學歷,1. 19% 為中專學歷,0. 29%為大專學歷以上.而2022年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跨省流 動的農村勞動力中11. 82%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52. 81%為初中文化程度, 17. 52%為高中文化程度,10. 12%為中專文化程度,7. 74%為大專及以上文 化程度.相比較1997年和2022年農村外流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可發現農村外溢 人

11、力資本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是不斷提升的 .從總體來看,農村外出務工的 勞動力以初中和高中學歷的人口居多,受過小學和高等教育的人口較少.非農產業是農村人力資本流入的主要產業農村剩余勞動力由于自身素質較低,主要靠出賣體力謀生.他們所流向的行業主要是異地農業、工業、 商業、飲食業和效勞業等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據有關數據統計,外出的農民工中有66. 7%來自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區, 而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東南沿海省份那么是這些流動人口的主要流 入地,這些外來的農村勞動力 60% 70%進入工業企業.2001年外出的農村勞 動力在工業部門就業的比重為 36. 5%,

12、在建筑業部門的就業比重為 13. 3%, 在效勞業部門的就業比重為44. 6%,而轉移到外地仍然從事農業的僅占 5. 5%. 這也從一定層面反映了農村勞動力主要通過“外向轉移流入農業以外產業 .農村人力資本以自發性流動為主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依托異地緣、親緣關系為根底建立起來的社會信息網絡,主要有自發性流動的特點.而這樣的流動方式明顯缺乏市場機制的整體協調和引導.據2022年調查,88%的農民工通過自發方式外出,有組織的外出僅占12%.這種由地緣、親緣為紐帶結成的關系網絡雖然影響力大、 輻射水平強,但同時也具有無序性、盲目性和 局限性等特點.造成農民對勞務市場供求信息掌握不全面,使局部地區

13、和行業流入過多農民,給城市帶來許多問題.止匕外,伴隨大量勞動力流動必然形成初級勞 動力市場.因此政府應加大勞動力初級市場的建設力度,調節勞動力市場上勞動 力的供給與需求,推動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幾率 .止匕外,在局部地區已經出現農村人力資本回流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地增收吸引農民工回流、產業轉移引起農民工回流、待遇低下引起的農民工回流.胡楓、手其文.農村勞動力跨省流動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 .山西財經人學學報,2021, (1) : 2025.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起草.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J.改革.2022, (5) : 10-25.張志偉、欒敬東、沈潔.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

14、析J .鄉鎮企業,2022, (5) : 57.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起草組.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J.改革,2022, (5) : 1025.三、農村人力資本溢出造成的結果 3一方面:當人力資本在一個區域內形成后,人力資本只在本區域內發生作用, 即只具有內溢性而不具有外溢性.但是當該區域不具有人力資本發揮作用的生存 和開展環境,以及與其相結合的豐裕物質資本時,那么形成于該區域的人力資本 就會以勞動力外流的形式溢出,表現為人力資本的區域外溢.通過分析當下農村 與城市的現狀發現,城市有良好的就業時機、較穩定的收入、較為健全的公共設 施及較為完善的各種制度等生存與開展環境. 所以伴隨戶籍制度的

15、日益松動和城 鄉收入差距的不斷加大,我國城市和農村兩個區域問是不可能沒有勞動力流動 的,相反越來越多素質較高的農村勞動力以外出打工或者升學的方式流入城市尋 找開展時機,導致農村人力資本以勞動力外流的方式溢入城市, 即農村人力資本 的溢出效應主要表現為外溢效應.反觀農村,由于它既并沒有完善的根底設施和 豐厚的物質資本,也沒有更高的收入水平作誘因,因此城市形成的人力資本很難 溢入農村.因此,可以得出結論:人力資本主要在城市發生作用,即城市人力資 本的溢出效應主要表現為內溢效應, 而這是一種不平衡效應.正是由于城鄉人力 資本不平衡的溢出效應,造成了農村流入城市的人力資本大力推動了城市經濟的 開展,而

16、農村由于沒有足夠素質的人力資本支撐,其農業現代化進程反而較慢. 長此以往,必然導致農村人力資本投資鼓勵缺乏,城市開展受益而農村開展受損, 致使中國城鄉差異不斷加大.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促進了城市經濟的開展,當然更重要的 是農民增長了見識,了解了市場經濟的規律和信息,改變了因循守舊的思想觀念, 增強了競爭水平,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為農民子女教育的投資創造了條件. 對農民產生了信息獲取效應、心理適應效應,使局部農村實現了資本的回流效應. 而許多地區留在農村的勞動力大多是老人、兒童、婦女甚至是一些沒有進取心、 責任心、游手好閑的青年.這些人留在農村,不僅不可能對農村經濟開展形成支 持,

17、反而由于人力資本所具有的溢出效應,低素質的人力資本在農村具有一種負 的內溢性.這不僅不利于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 促進農村經濟的開展,反而增加 農村經濟開展的負擔,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開展.止匕外,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流動的同時促使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的 激增.兒童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溫馨關心與悉心照顧.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 童很可能變得性格孤僻、暴躁,同時沒有父母在身邊,也會造成兒童輟學率的增 高.還有,青壯年離開農村,致使一些老人沒有人贍養.在河南、安徽、四川、 云南、貴州等地的一些村落里就有很多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老人留在家里,一邊要做農活一邊撫養孫子孫女.如果子女外出打工能增加家庭收入,那

18、也無可厚非; 但是一些子女在外地打工,由于各方面原因只能勉強養活自己, 這無疑從另一方 面增加了農村經濟開展負擔.四、解決農村人力資本外溢,城鄉人力資本存量不平衡的建議優化農村經濟開展軟環境我國農村由于缺乏人力資本充分發揮作用的條件,所以出現了農村人力資本外溢,造成農村人力資本的損失,這要求我們 優化農村經濟開展環境,為農村人力資本的開展提供優良的環境,以增加人力資劉曉英.我國農村人力資本溢出的實質一單向溢出D.鄭州大學旅游治理學院,2021: 2627劉曉英.我國農村人力資本溢出的實質一單向溢出D.鄭州大學旅游治理學院,202117: 3334 本的內溢.(1)建立農村制度.首先要放寬農村金

19、融準入政策,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 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效勞完善、運行平安的農 村金融體系.其次,農業開展銀行支農領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業開發和農村根 底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支持.標準開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以效勞農 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再次,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 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2)完善農村信息性公共效勞體系.一是建立新農村信息效勞平臺.搭建農 村科技信息效勞體系平臺,為農民提供各種急需的科技咨詢與市場信息、政

20、府信 息、氣象信息效勞.二是建立農業專家下農村效勞制度. 三是發揮農村各種專業 協會的作用,開展農業科技研究.(3)實行農業扶持政策.一是要建立完善農產品生產、流通補貼機制.對戰 略物資如糧棉生產制定補貼舉措,對農產品流通要在、稅收等方面給予暗補.二 是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 對農業根底研究、新品種開發、新技術推廣要 加大投入力度,不能一刀切推向市場.三是加大農業信貸支持力度.首先要扭轉 農業資金工業用的問題,對農產品規?;a、加工、流通信貸要給予優先放貸 和政策貼息.優化農村經濟開展的硬環境農村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僅僅加強農村開展的軟環境建設是不夠的,在搞好軟環境建設的同時,還要輔

21、之以必要 的根底設施投資.(1)增強農田水利等根底設施建設.目前,農戶分散經營行為的短期性和實際 存在的土地承包期的不穩定性,使得農戶投資農田根底設施的風險過大 ,并且資 金的限制也使得單個農戶也難以獨立承受.要加快農業開展,就必須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大國家和農村集體的農業根底設施投資,為農村勞動者提供良好 的經營環境.(2)加大對農村的公共設施投資.中國農村非農產業開展迅速,并逐漸成為農 民就業和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村產業結構中傳統農業比重的降低和非農產業比重 的上升,是農村經濟開展的趨勢,也是農村經濟開展的表現.非農產業的開展需要 相應的道路、電力、通訊等公共設施投資作保證.否那么,非農

22、產業的開展必然受到根底條件的制約,難以吸引投資,農村勞動者難以在農村找到就業時機,必然 造成農村人力資本的外流,增大農村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帶來農村人力資本積累 的惡性循環,從而導致城鄉差距的惡化和農村經濟開展后勁缺乏.參考文獻:1Lucas . R E. On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88. VoI . 29. No. 3(Jun . 1962): 155173.2Romer'RM . Endogenous Techonologic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