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隧道左洞進口段施工技術_第1頁
九龍隧道左洞進口段施工技術_第2頁
九龍隧道左洞進口段施工技術_第3頁
九龍隧道左洞進口段施工技術_第4頁
九龍隧道左洞進口段施工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龍隧道左洞進口段施工技術 摘 要:介紹九龍連拱隧道左洞進口段施工采取的開挖、鋼拱架支護加固、二次襯砌等措施關鍵詞:連拱隧道;施工;措施1 工程簡況九龍隧道位于贛(州)定(南)高速公路信豐縣境內,穿越九龍林場的一座高山,里程樁號為K75+742K76+070,全長328m,雙孔連拱式隧道,翼墻式洞口,洞內縱坡為+1.0%-1.4%的人字坡,最大埋深76m。隧道進出口端有近120m施工隧道穿行在全、強風化巖層內,風化裂隙發育(破碎),巖質軟化,巖石結構松散的強風化層,增加了本隧道的施工、支護難度。截止2003年6月1日,左洞進口端開挖還剩138m(K75+750K75+888),為兌現對業主工期

2、的莊嚴承諾,通過對中導坑及右洞開挖后的實際地質情況監控測量資料的分析研究,決定取消左洞側壁導坑。2 取消左洞側壁導坑的可行性探析為掌握圍巖在開挖過程中的動態和支護結構的穩定性,對右洞凈空收斂、拱頂下沉現場監控量測數據進行了分析和判斷(圖1、表1)。拱頂下沉的最大值為35cm,凈空收斂、拱頂下沉在第15日速度較大,615日逐漸變小,1630日基本趨于穩定。中導洞及右洞開挖揭示的地質情況表明,K75+750K75+800段屬類圍巖,K75+800K75+870段屬類圍巖,與設計相符。圖1 右洞監控量測斷面布置圖3 左洞施工中導坑開挖支護中隔墻襯砌全部完成,左洞進口段2m套拱及16m大管棚施工完成并

3、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左洞施工,其施工順序為:上弧洞超前支護(超前小導管+注漿)表1 九龍隧道右洞監控量測數據統計表里程樁號收斂值(mm)拱頂沉降(mm)15天平均速度615天平均速度1630天平均速度15天平均速度615天平均速度1630天平均速度最大值K75+7503.531.310.233.321.130.1330.8K75+7603.861.410.263.681.350.1536.2K75+7703.511.210.203.361.120.1231.8K75+7803.951.450.273.671.310.1736.0K75+7904.131.610.304.021.390.2142

4、.3K75+8003.631.260.213.411.100.1632.9K75+8103.951.350.243.681.260.2035.8K75+8203.931.230.223.591.120.1732.2K75+8303.911.390.253.681.260.2136.5注:開挖后15天每天測兩次,615天每天測一次,1630天每3天測一次上弧洞開挖和初期支護中部右側開挖(開挖到中隔墻基礎標高)中部左側開挖與支護左側落底開挖與支護右側落底開挖仰拱襯砌二次襯砌(圖2)。右洞二襯完成50m以上,且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85%以上時開挖左洞,同一洞內上弧洞開挖與落底拉開1520m,落底后

5、及時施作仰拱及填料,形成閉合承載環,防止側墻因受力過大產生滑移變形,發生掉拱、塌方。圖2 左右洞施工方案對照圖3.1 洞口套拱和大管棚施工隧洞進口強風化以上松軟巖層較厚,防止山體偏壓,先施工厚60cm長2m的套拱,預埋127*4mm導向管,并用全站儀對導向管進行準確定位,然后施工大管棚。(1)用潛孔鉆鉆孔并頂進鋼管,傾(仰)角為1°,隨時用測斜儀進行跟蹤測量。(2)采用熱軋無縫鋼管108mm*6mm,節長4m、6m,環向間距50cm,同一橫斷面內的接頭數不大于50%,相鄰鋼管的接頭至少錯開1m,有孔鋼管與無孔鋼管相間布置。(3)先打有孔鋼花管,并注漿,按固接管棚周圍有限范圍內土體設計

6、,漿液擴散半徑應大于0.5m,水泥漿水灰比11(水泥漿與水玻璃體積比10.5),水玻璃濃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數2.4,注漿初壓為0.51.0MPa,終壓2MPa,持續1520mim時結束注漿,及時清除管內漿液,用C30水泥砂漿緊密充填,增強管棚的剛度和強度。(4)無孔鋼管作為檢查管,當發現注漿質量未達到設計要求時,可將無孔管改為有孔管進行補注漿。3.2 上弧洞超前支護采用注漿小導管4.2×3.5mm的熱軋無縫鋼管,鋼管前端呈錐狀,尾部焊上6加勁箍,管壁四周鉆8mm壓漿孔,尾部1m不設壓漿孔,鋼管與襯砌中線以14°仰角打入拱部圍巖,環向間距40cm,保持1m以上的搭接。 3

7、.3 洞身開挖與支護加固措施(1)采用人工、機械、鉆爆相結合的開挖方式,遵循“短進尺、少爆破、弱爆破,快支護”的原則。拱部采用光面爆破,邊墻采用預爆破,盡量減少減弱施工過程對圍巖的擾動。(2)一旦開挖后不出碴,先初噴5cm厚混凝土封閉圍巖,防止風化。(3)施工定位錨桿,安裝I16工字鋼拱架,I類圍巖拱架間距0.5m,22錨桿長4m,梅花型布置,間排距0.6m*0.6m;II類圍巖,拱架間距0.8m,22錨桿長3.5m,梅花型布置,間排距0.8m*0.8m。鋼拱架縱向用22鋼筋焊接固定,環向間距1m。最后噴射20cm厚C25混凝土。(4)將原設計的4根拱架鎖腳砂漿錨桿(長3m,22鋼筋)改為4根

8、42mm×6mm長4m的鎖腳注漿小導管,在鋼拱架兩側錯位(間距0.5m)布置,卡住鋼拱架并焊牢,注漿壓力為0.51.5MPa.(5)開展QC小組活動,確保初期支護質量萬無一失。3.4 二次襯砌質量控制措施(1)當水平收斂位移速度為0.10.2mm/天、拱頂位移速度為0.1mm/天以下時一般可認為圍巖已基本穩定,此時可施作二次初砌。防止襯砌后因收斂、拱頂下沉過大將混凝土擠裂。(2)洞口淺埋段盡快施作二次襯砌,以保證初期支護安全,發揮二次襯砌的承載能力。(3)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之間鋪設防水板前應截去出露的錨桿端頭,修整噴射砼表面過大的凹凸不平之處,以防刺破防水板,防水板要松。(4)在初期支護與二次模筑砼之間的拱頂部,設置縱向的5cm的有孔PVC管,孔眼沿圓周向按120°均設3孔,縱向壓漿間距3m,注漿填塞模筑砼因泌水、收縮產生的月牙形空隙。4 結束語通過對中導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