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奇:蒲輔周訪談錄_第1頁
何紹奇:蒲輔周訪談錄_第2頁
何紹奇:蒲輔周訪談錄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何紹奇:蒲輔周訪談錄轉載何紹奇:蒲輔周訪談錄作者:中醫袁勝轉載者案:近百年來,吾鄉名醫輩出。蜚聲華夏者,代不乏人。蓋傳承有自故也。 近邑三臺胥紫來、 蕭龍友、 宋露冰, 射洪蒲湘澄、蓬溪李孔定,梓潼蒲輔周、何紹奇諸先賢,莫不學富五車,扶危濟困,救人病難于水火,而得醫林同道及梓人所景仰。1 年冬,紹奇先生返里,曾侍診錄其所診梓人醫案數十例,以讀書治學臨床之所惑者請教,晤對數晝夜,獲益實多,遂心師事之矣。恩師李孔定先生,生前即推許蒲輔周及何紹奇二先生之學,認為何紹奇先生是當今中醫學界真正有學問、有建樹的學者,深為紹奇先生英年早逝而惋惜。今讀紹奇先生 06 年與香港所撰此文,乃公蒲氏心得之學于我醫林

2、后學。念 1968 年,蒲氏已是 80 高齡。當是之時,舟車不便,川北晉京,所需時間及耗費可想而知。當蒲輔周老先生晤見年方而立,滿腹詩書,滿腹經籍的鄉梓后學紹奇先生時,其喜悅憐惜之情, 可想而知, 授業解惑, 傳承心得之道, 發自肺腑;故其談也侃侃,不知時日之恍惚,前輩后學,沉浸此道,久坐不覺其勞矣。讀此文揚揚五千余言,字字關乎中醫讀書、治學、臨床之方法路途,堪為我輩銘心踐行焉。2011 年夏,袁勝于英倫,特為之記。蒲輔周先生訪談錄何紹奇(一九六八蒲輔周先生訪談錄)三十六年前,我有幸在北京拜訪了同鄉前輩蒲輔周先生。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談興頗濃,他一邊吸著葉子煙,一邊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其

3、間,有沈仲圭先生、陳鼎祺大夫來過,寒喧幾句之外,我們老少兩代的談話沒有停止過。我們都忘掉了窗外如火如荼的世事。 蒲老這次的談話, 影響了我一生。 香江教余,心境頗靜,回想往事,恍然如昨。茲就記憶所及,追寫出當年談話的內容,渾金樸玉,以公同好。是為記。傷寒本寒而標熱,故治用辛溫,汗出熱去;溫病本熱而標寒,故清熱必兼透達。 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熱,內傷病重在辨虛實陰陽。張菊人先生改銀翹散為銀翹湯,說北方室外天寒地凍,室內卻爐火不熄,如此,則寒郁于外,熱固于中,銀翹散中辛溫的荊芥,升提的桔梗皆非其宜,當去之,加黃芩、瓜蔞,我說:此固一說也,但不可視為定例,我用銀翹散,治風溫初起,無汗畏風者, 怕它透達

4、之力不足, 還要加蔥白呢。 蔥白辛潤,汗而不傷, 和麻桂羌防不同。 表解熱透, 我一般不用苦寒藥,用白虎湯亦嫌早,常用鮮蘆根、鮮竹葉,衄者再加白茅根,此名“三鮮湯” 。 沈鈞儒先生的公子,感冒發熱,午后為甚,倦怠,納少,口淡,尿少,自服銀翹散,藥后熱不退,反增便溏。 外感當分六淫, 當辨何邪而區別治之。 區區感冒,也不是只分風寒、風熱那么簡單。此乃陽氣不足之體,感受寒濕,濕為陰邪,治當芳香淡滲,間可用剛,涼藥傷中陽,濕就更難化了。 我用平陳湯合三仁湯, 二劑,即汗出, 尿暢,熱退。 濕溫或溫邪夾濕,最容易見到濕熱郁遏,陽氣不能通達。徒清熱而熱不去,濕留之故也。葉天士說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常

5、用蘆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葉。通陽不在溫,是因為濕熱混在一起,熱在濕中,故與雜病不同,不能用溫藥如桂枝、肉桂、大茴香去通陽,小便利,則濕去熱孤。利小便的藥味淡,所以我把它概括為“淡以通陽”四個字。 表未解未可攻里。即使表已解,熱邪入里,當清,苦寒藥也不要過量,在陽氣不足之體,寧可再劑,不用重劑。否則,熱中未已,寒中又起,粗工之用藥也。不能看“炎”字兩個“火” ,就攻其一點,不計其余。 辨證論治的真諦是甚么?是“一人一方” 。病同,其證也同,也未必用同樣的方藥,還要看體質、時令、地域、強弱、男女而仔細斟酌,不要執死方治活人。 麻黃湯不是發汗峻劑,大青龍才是發汗峻劑。大青龍湯的麻黃是麻黃

6、湯的一倍呢。 石膏用量也不宜過重。藥罐子有多大?那么大量怎么煎?有人動輒就用今制半斤、一斤。再說,是藥總有利弊,不能只看到石膏清熱之力,而不怕它傷陽損胃。 熱邪與燥屎相合,不得已而有承氣之設,仲景先生于此諄諄告誡:一服利,止后服,得下余勿服。一次會診,一小兒食滯,發熱,已經用過許多抗生素無效,不食,腹脹,但鼻準光亮,一醫主張用大承氣,我說脾虛之質,鼻準光,必自利,不必用下,不妨消導。但他堅持,正在討論時,護士來報,拉稀便了。 王清任一心苦苦探索醫學真諦,其精神可敬。他的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湯,果是氣滯血瘀,用之多效。但強調氣血,將七情六淫一概抹煞,就未必有當。其方,有效者,也有不效者,未如所

7、言之神。如說通竅活血湯可治十年、廿年紫臉印,多少付可見效,實際用之無效。 曾見有人久病惡寒,人著單,彼著夾,人著棉,彼衣裘,冬天生著火爐,猶自呼冷。此真陽虛也??煽紤]用玉屏風散,加附子、姜、棗,劑量不必太重,陽氣復振,營衛和諧,或可見效。 有人三天兩頭感冒,前人稱為數數傷風,可用玉屏風散,營衛不調者合桂枝湯。辛溫峻汗,表陽愈傷,病愈不解??嗪畡t傷中陽,脾胃一倒,病變蜂起。 腎盂腎炎,臨床頗常見。因其尿頻尿急,我常用五苓合二妙,加大茴香一個,琥珀五分,以解膀胱之困,肉桂只用三、五分而不宜多。 有很多病,只宜調而不宜治。與其藥石雜投,損傷胃氣,不如不服藥。我自己就有痰飲宿恙,多年來,我一直不服藥,

8、中西藥一概不服。唯注意調飲食,適寒溫而已,雖然衰弱,但又多延了一些歲月。六十年代初,我在廣東從化溫泉療養,有人來訪,他有多種慢性病,終年西藥、中藥不離口,每次吃一大把藥。而日見消瘦,飲食不思,餐后還有腹脹。我說,古人說“有病不治,常得中醫”,藥石雜投,本已見弱的脾胃如何負擔得起?脾胃一倒, 就不好辦了, 我建議他不妨減少用藥,他顧慮重重。我讓他先減一點試試,果不其然,減一點,各方面的感覺反而好一點。最后他終于甩掉了終年吃藥的包袱。希冀吃藥來健康長壽,無異于癡人說夢。治病用藥無非是借藥性之偏,來糾正疾病的陰陽之偏。從古至今,未見有吃藥長壽的。 金匱論惡阻,說設有醫治逆者,到了第三個月還嘔吐不止的

9、,則絕之。樓英說其意是摒絕醫藥,和之養之,以待胃氣來復。古人說“有病不治,常得中醫”,就是說,這樣仍不失為一個中等水平的醫生。要是把醫生分作三等,我只能算中等之中。學拳三年,敢打天下;再學三年,寸步難行。孫真人也說過:學醫三年,便謂天下無可治之病。行醫三年,始信世間無可用之方。羅天益說:醫之病,病在不思。醫生所思的,就是辨證論治,而非其它。我堅信唯物論辨證法,不向機械唯物論投降,我也這么教我的學生。 他們總怕我保守, 不給他們我的秘方、 驗方,我說我沒有什么秘方、 驗方,我用的都是古人的方, 要秘方、驗方,去查類書嘛,我教你們的是辨證論治。他們又說,辨證論治,難哪!我說:孫悟空七十二變,是他掌

10、握了變的方法。不要偷懶,學嘛,沒有快捷方式可走的。有位廣東來的進修生,在門診跟我抄方。有一天,病人少,她說:蒲老,可不可以讓我給你把個脈,我說:好。診畢,她皺著眉頭,說:有結代脈,我說:是結脈?是代脈?她想了一下,說是代脈。 我說你不錯呀, 能看出來。 她說三四動止應六七,蒲老你不會出事吧?我說,那你就過六七天再看。過了六七天,她再診我的脈,說還是那樣。我說,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嗎?痰濁瘀血阻滯心脈也會出現脈結代,未必就“三四動止應六七” 。 眩暈,有虛有實。我會診過一位美尼爾氏病患者, 先后采用過滋水平肝, 熄風潛陽, 瀉肝和胃未愈,脈滑、苔膩,我認為其本屬陰虛,標為痰熱的辨證不錯,用藥則

11、須斟酌。既挾痰熱,便當清化熱痰為主,早用滋膩,會助痰熱,清瀉肝火,亦非其治。我建議改用溫膽湯加味而愈。子宮脫垂,古稱陰挺,多由勞倦氣虛不能固攝所致,我常用補中益氣湯。補中,健全脾胃;益氣,增強功能。每用加鱉頭一個,炙酥入煎。 有人說,古方中用人參的,就一定要用人參。我說不一定,仲景先生生當漢代,那時遼東尚未開發呢,故白虎加人參湯,理中湯所用人參,皆是黨參。四川的泡參,也很好,其色白中帶黃,其味甘淡,入脾肺經補氣,加之其體疏松,補而不壅,補氣而不留邪。若嫌力薄,可以多用點嘛。我在成都治一血崩婦女,大法補氣攝血,泡參用至四兩而效。 泡參其價甚廉。 梓潼鳳凰山的桔梗,長卿山的柴胡,也都是很好的藥。這

12、種柴胡,叫竹葉柴胡,色綠,用莖,北柴胡用根。三物備急丸是仲景方。其功在攻下冷積而止腹痛。傷于生冷瓜果,積久不化,非一般消導藥可效。有人病此,求治于某老,其用藥,無非楂曲平胃之類,服二十劑無效。此病非攻不能去其積,非溫不能已其寒,我用三物備急丸的大黃干姜, 不用巴豆, 改用阿魏而效。巴豆猛峻,不可輕用,即用,也要注意炮制方法去油用渣,并嚴格掌握用量。我有個學生,素來用藥謹慎,一次處方開巴豆五分,患者服后即暴吐瀉不止,所謂“一匕誤投,覆水難收?!焙髞砦艺{治了許久才好。 對某些慢性疾病,我推崇煮散,即把藥碾成粗末、混勻,每用五、六錢,水一盞,煮七、八分鐘,去渣,適寒溫飲之。一日一、二次,不傷胃氣,藥

13、效也易于發揮,猶如輕舟速行也。 便秘勿輕言瀉下,如肝失疏泄,用四逆散,氣機升降復常,大便自通。脾虛運化不好,我用甘麥大棗湯而效。或以這樣的治法神奇,其實不過 “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而已” ,何神奇之有! 用藥要絲絲入扣,不多一味無謂的藥,不少一味對證的藥。 用藥絲絲入扣,不是多而雜,用藥雜亂,是初涉臨床者的通病。原因一是病機不明,病機不明,用藥就不能擊中要害。二是急于見功,這樣就勢必見一癥用一藥,甚至用幾種藥,這就成了唐書說的“廣絡原野” 。三是瞻前顧后,用一味熱藥,怕太熱,加一味涼藥;用一味瀉藥,怕有傷,加幾味補藥。曾有學生治一個氣喘病人不效,來找我,還說是不是沒有按老師的經驗加蔥白,我看他的處方,一味熱藥,一味涼藥,下面又是一味熱藥,一味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