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精品教案14頁_第1頁
小學科學精品教案14頁_第2頁
小學科學精品教案14頁_第3頁
小學科學精品教案14頁_第4頁
小學科學精品教案14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科學六年級精品教案練川小學陳建國放大鏡教案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能看到更多的細節。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3、 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過程與方法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情感態度價值觀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3、 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教學準備: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

2、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教學過程:一、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么?”(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梢詮姆糯箸R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變大)放大鏡的

3、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二、放大鏡下的新發現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

4、科學記錄本上。3、交流新發現后,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三、放大鏡的特點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現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四、小結1、

5、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現。板書設計:放大鏡構造:鏡架、鏡片(凸 透 “凸透”鏡)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用途:放大鏡教案教后反思:放大鏡是六年級微小世界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對放大鏡并不陌生,從三年級起放大鏡就伴隨著孩子們的科學學習。但是他們對人類發明放大鏡的意義,以及放大鏡的結構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課鼓勵學生在帶著新的問題用放大鏡進

6、行觀察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怎樣引導學生進一步地認識放大鏡的相關知識,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學流程很重要。本課我安排了三個主要流程。一是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二是放大鏡下的新發現(放大鏡和肉眼觀察比較的不同發現)。本課目標落實到三點。一是放大鏡使用方法的指導。二是對凸透鏡的初步認識。三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在教學中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改動。由于現在這一節氣天氣比較寒冷,昆蟲還沒有出來活動,植物的花也沒有開放。為此我把學生觀察昆蟲的活動改為讓學生分別用放大鏡觀察和用人眼觀察自己手指上的指紋,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非常真投入。再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更多的東西,如指紋、衣服上的纖維、筆跡、紙纖維

7、等,再通過交流,通過信息分享,使學生進一步擴大感性認識的活動面。親身經歷了“放大鏡不僅能放大物體圖像,而且能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的探究過程。令學生感到興奮的是我們經常看的彩色電視機,學生用放大鏡去觀察它的屏幕,在放大鏡下有紅、綠、藍三色小點。這讓學生激動不已。在我們的科學教學活動中,我們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有目的引導學生的去觀察,科學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   &

8、#160;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總是在發生著變化。 2、有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有些物質變化后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 1、用舉例、分析、歸納、比

9、較等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分析。 2、通過組內對比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不斷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教學難點:簡介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化教學準備:分組材料:手工紙、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燒過的火柴梗、鐵釘、生銹的鐵釘、裝有水的藥瓶、裝有冰的小藥瓶、粉筆、白紙、蠟燭、鐵片演示材料:自制簡易天平、酒精燈、課件(教材相關內容),實物投影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讓我們每人準備一張手工紙,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這張手工紙進行一次小小

10、的折紙比賽,有沒有興趣?(講述比賽要求:1、請同學們在一分鐘之內自行設計一種你喜歡的折紙作品,做好后放到展臺上。2、看誰的作品設計的最好,用時最短,誰就獲勝)聽清楚了嗎?好現在開始)同學們自行活動,教師計時(3、2、1停)。師:評價學生們的表現談話:同學們剛才用紙制作了這么多種物品非常好,現在請同學們看看我們的周圍,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學生匯報:小結:同學們說出了這么多的物體,而且這些物體都是看得見、摸得著實際存在的,我們把這些實際存在的物體稱為物質。關于物質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發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物質方面的知識,學習第二單元第一課“我們身邊的物質”揭示課題

11、:(板書:1、我們身邊的物質)二、學習新課:1、認識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講述:我們已經知道實際觀察到的物體是物質,那在教室里有沒有我們觀察不到的物質呢?(預設:空氣)討論:空氣它實際存在嗎?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它的存在?學生交流,匯報:談話:同學們用間接的方法可以觀察到空氣的存在,老師也有一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演示實驗:邊演示邊講解過程)出示自制簡易天平,用酒精燈給其中一個易拉罐加熱,學生觀察。提示:注意觀察,你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學生匯報:(引導:空氣受熱膨脹跑掉了,說明空氣的存在)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看到了空氣的存在,所以空氣也是物質。實際上除了空氣,還有在實驗中我們看到的酒精燈燃燒時

12、的火焰,以及物體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和我們每天用到的電都是實際存在的東西,它們也都是物質。(出示課件)物質的概念:物質是指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2、認識物質在變化談話:我們生活在物質世界當中,世界上這么多的物質會不會發生變化呢?讓我們通過下面的觀察來研究一下吧。講述: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四組身邊的物質,它們每一組還是兄弟家族呢!下面請各組同學打開材料袋看看每一組兄弟家族都是什么?小組觀察、介紹材料名稱:(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燒過的火柴梗、鐵釘、生銹的鐵釘、裝有水的藥瓶、裝有冰的小藥瓶) (師板書: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燒過的火柴梗;鐵釘生銹的鐵釘;

13、水水結成的冰)提問:看一看誰和誰是兄弟?學生匯報:談話:一會兒就請每一組同學選擇你們喜歡的一種方法來觀察,比較每一組兄弟家族,觀察中你們會有什么發現?觀察前先讓我們看老師給你的觀察提示:(課件展示)觀察提示:1、把易拉罐壓扁,易拉罐發生了什么變化?這樣的變化是不是改變了物體的材料?2、觀察水和水結成的冰它們有什么不同?水結冰后是否變成了別的物質?3、觀察火柴和火柴燃燒后變成的火柴梗,思考:火柴燃燒時發生了哪些變化?燃燒后的火柴梗還是火柴嗎?變成了什么物質?4、觀察鐵釘和鐵釘上的銹,思考:鐵和鐵銹有什么不同?鐵銹還是不是鐵?講述:在觀察前我們還要根據老師的提示,來認識一下觀察記錄表。(課件展示)

14、觀察記錄表: 物質名稱物質有哪些變化物質本身有沒有變化第一組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 有    沒有第二組水水結成的冰 有    沒有第三組火 柴燃燒過的火柴梗 有    沒有第四組鐵  釘生銹的鐵釘 有    沒有談話:現在就請各組同學根據老師的提示仔細觀察思考,并討論合作填好觀察記錄表。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匯報觀察結果(展示小組觀察記錄表)小結:評價學生的表現提問:根據我們的觀察,你發現這四組物質中哪兩組變化有相同

15、之處?(引導:第一組和第二組有相同之處;第三組和第四組有相同之處)講述:我們先來分析第一組和第二組的相同之處。(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實驗記錄單)(出示課件)討論:易拉罐和水結冰這兩種物質的變化有什么相同之處?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引導:這兩種物質的變化都是形態、大小發生變化)小結:這兩種物質在變化上都是形態和大小發生了變化。板書:形態、大小變化講述:下面我們再來分析第三組和第四組的相同之處。(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實驗記錄單)(出示課件)討論:火柴燃燒和鐵釘生銹這兩種物質的變化有什么相同之處?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引導:火柴燃燒后變成了木碳是一種新的物質;鐵銹也是不同與鐵的新物質)小結:

16、這兩種物質在變化上都產生了不同與原來的新物質。(板書:產生新的物質)(課件展示)討論:以上四種物質的變化過程,你覺得那種變化在課堂上能實現?那種變化在課堂上不能實現?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引導:把易拉罐壓扁、火柴燃燒這兩種變化能實現,因為他們變化速度快。水結成冰、鐵釘生銹不能實現,因為他們變化速度緩慢。)小結:物質都在變化,有的變化速度很快,有的變化速度緩慢。三、讓物質發生變化談話:我們已經知道物質是在變化的,老師今天還為同學們準備了這樣幾種物質(粉筆、白紙、蠟燭)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讓這些物質發生變化?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的辦法使這些物質發生變化。談話:

17、下面就要動手實驗來驗證一下我們我們的想法吧!可在實驗前老師還要提出實驗要求我們來看一下。(課件展示)實驗要求:A、請用盡量多的方法使粉筆、白紙、蠟燭發生變化B、把變化的情況記錄在實驗單上讓物質發生變化實驗記錄單物質名稱使用方法產生的變化或現象有無產生新的物質 粉   筆  有   無  有   無  有   無 白   紙  有   無  有 &#

18、160; 無  有   無蠟   燭  有   無  有   無溫馨提示:實驗中要分好工,合理使用各種實驗材料,注意安全。講述:下面就請同學們按實驗要求,取出材料袋開始實驗吧!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微觀指導)匯報實驗結果:討論:以上幾種物質的變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討論匯報:(引導:有的變化只改變形態、大?。挥械淖兓a生新的物質)小結:可見物質的變化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板書:人為)知識拓展:談話:我們已經知道人為的因素可以使身邊的物質發生變化,那么世

19、界上有不變的物質嗎?像巖石、房屋、馬路是不是也在變化呢?說出你的依據。學生匯報:(引導:巖石風化;房屋變形、裂縫;馬路塌陷、凸起等)小結:這些物質也在變化,它們是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的變化。(板書:自然)總之物質是在變化的,變化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為的,物質的變化有兩種情況,一類是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大小等,但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另一類變化是產生了新的物質。知識鞏固:(課件展示)說一說通過本科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總結:同學們今天表現的非常棒,發揮了你們的聰明才智,學到了這么多的知識,同時也展現了我們六年二班學生團隊的風采,我希望同學們下節課表現得更出色,有沒有信心?(有)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板書設計:1我們身邊的物質 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