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2 古詩文默寫+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古詩詞鑒賞(《望岳》)(解析版)_第1頁
專題12 古詩文默寫+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古詩詞鑒賞(《望岳》)(解析版)_第2頁
專題12 古詩文默寫+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古詩詞鑒賞(《望岳》)(解析版)_第3頁
專題12 古詩文默寫+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古詩詞鑒賞(《望岳》)(解析版)_第4頁
專題12 古詩文默寫+文言文閱讀(《記承天寺夜游》)+古詩詞鑒賞(《望岳》)(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詩文題組訓練 十二限時:20分鐘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 (關雎)(2)此中有真意,_ 。 (陶淵明飲酒)(3)_,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4)青山遮不住,_。(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5)簫鼓追隨春社近,_。 (陸游游山西村)(6)_,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7)恢弘志土之氣,_,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出師表。(8)_,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答案】(1)琴瑟友之 (2)欲辨已忘言 (3)烽火連三月 (4)畢竟東流去 (5)衣冠簡樸古風存 (6)博學而篤志 (7)不宜妄自

2、菲薄 (8)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解析】本題是機械的識記題,根據(jù)自己的識記積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琴瑟”“辨”“烽”“竟”“篤”“妄”等字的書寫。閱讀記承天寺夜游與游虎丘小記,完成下列小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宋)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及

3、佛燈隱現(xiàn)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友人徐聲遠詩云:“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記,有刪改) (注)虎丘:蘇州名勝。 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 鉤月磯:在虎丘山頂。 風鐸:懸于檐下的風鈴。 無際、仲和:作者的朋友。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1)念無與為樂者_(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_ 游人尚稀_ (4)嘗秋夜坐釣月磯_3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A月色人戶 木蘭當戶織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時聞風鐸 不聞

4、爺娘喚女聲D月色甚美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_(2)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_5用斜線()為(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 不 復 飲 酒 亦 不 復 談 以 靜 意 對 之6蘇軾通過_修辭來描寫承天寺的夜色,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共同特點是_。【答案】2 考慮,想到 只是 尚且,還 曾經(jīng) 3B4懷民還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我一生中造訪虎丘才兩次,見到了虎丘的本色啊。 5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6 比喻 月色的美好、幽靜 【解析】【分析】2試題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

5、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都是古今異義詞,如“念”:考慮,想到。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鍵。3試題分析: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兩句中的“若”前者“比得上”,后者“像”。A“門”。C“聽到”。D“很”。4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內(nèi)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相與”“中庭”“度”等詞語的翻譯,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如詞類的活用和

6、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如“相與步于中庭”介賓短語后置句的翻譯。點睛: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

7、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此題較容易,根據(jù)文意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譯為: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著。6試題分析:考查修辭手法及對景物特點的歸納。“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通過對兩文寫作內(nèi)容的分析,即可得出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共同特點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月色的美好,一個是環(huán)境的幽靜。(一)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

8、,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二)譯文:我在初十那天到了郡中,當晚就游覽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還不多,在風亭月榭之間,偶爾有一兩隊歌女吹笙點綴,并不掃興。但還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時,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經(jīng)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頂?shù)尼炘麓壣希焐璋担瑹o人往來,只有佛塔的風鈴之聲與佛燈在靜夜之中若隱若現(xiàn)。 還有就是今年春天,和無際舍侄一起拜訪仲和到這。半夜之時,月亮出來了,不見人

9、影,我們盤膝坐在石臺之上,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著,便覺得悠然之心與周圍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訪虎丘,也就這兩次見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聲遠作詩云:獨有歲寒好,偏宜夜半游。說的真對啊!閱讀望岳,完成下列小題。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7望岳這首詩是杜甫在山東看見泰山之后有感而作,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_的雄心和氣概。8閱讀畫線詩句,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一聯(lián)詩句在你腦海中呈現(xiàn)的是怎樣的畫面。【答案】7不怕困難、敢攀高峰、俯視一切8大自然把天地間秀美壯觀的景色都

10、聚集在泰山了,泰山高大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部分:陽坡是晴朗的清晨,山背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解析】7本題考查詩人情感的把握。做此題首先要熟讀全詩,了解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在此基礎上賞析詩句做出解答。“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寫詩人從望岳產(chǎn)生了登岳的想法,將眾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shù)男坌暮蜌飧拧_@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8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能力。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解答本題時就要緊扣“情”或“景”,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詩歌所抒發(fā)的情感。一般答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