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試卷2021年中考綜合模擬測試語文試卷學校_ 班級_ 姓名_ 成績_一、語言積累與運用 1. 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 虐待 (n) 裸露 (lu) 相形見絀 (zhu)b. 挑釁 (xn) 牟取 (mu) 孤陋寡聞 (lu)c. 蓬蒿 (go) 干涸 (h) 如法炮制 (po)d. 緘默 (jin) 酬和 (h) 顫巍巍 (chn)2. 根據語境,在文中橫線處依次填入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中國目前有4510座博物館,平均30.3萬人一座博物館,與發達國家每5萬人一座博物館尚有很大差距,而且同質化現象嚴重,沒有明確宗旨和收藏邊界。另外,我國平均每位公民約2年才走進一次博
2、物館,而一些發達國家平均每位國民每年35次走進博物館,這說明在博物館功能的發揮上,我國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這種弊病主要體現在:博物館缺少展出內容的變化, ;缺少親身體驗的項目, ;缺少富有創造性的啟迪, 。【甲】難以喚起公眾持續關注的熱情【乙】難以滿足公眾參與互動的需求【丙】難以引發公眾深入探究的興趣a. 【丙】 【乙】 【甲】b. 【丙】 【甲】 【乙】c. 【甲】 【乙】 【丙】d. 【甲】 【丙】 【乙】3.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風吞噬著他們已經疲憊的軀體。b. 也有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當事人照例一本冊,滾瓜熟,
3、隨口而出。c. 我國大江南北分布著眾多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雄偉泰山、險峻的華山、奇絕的黃山、秀麗的廬山無不讓人嘆為觀止。d. 春節期間,當越來越多的人忙于搶紅包并樂此不疲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變成了 “我看著你,你卻在搶紅包”。4.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壁壘 易拉罐 嬌生慣養 獨豎一幟b. 咋舌 頂梁柱 責無旁貸 黯然失色c. 靜謐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見影d. 提練 滿堂彩 無動于衷 別出心裁5.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據統計,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約有2000萬公頃左右被砍伐或毀壞。b. 節日的重慶解放碑,張燈結彩,人山人海,處處洋溢著歡樂的笑臉。c. 有
4、準備的人總是有勇氣面對困難,而且有能力戰勝困難。d. 自從白公館、渣滓洞實行免費開放以來,接待了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游客。6. 名著閱讀。讀下面片段,完成問題。“婚禮中止了,”我們背后的嗓音補充道,“我能夠證實剛才的斷言,這樁婚事存在著難以克服的障礙。”a聽了置之不理。他頑固而僵直地站著,一動不動,但握住了我的手。他握得多緊!他的手多灼人!他那蒼白、堅定的闊臉這時多么像開采下來的大理石!他的眼睛多么有光彩!表面平靜警覺,底下卻猶如翻江倒海!沃德先生似乎不知所措,“是哪一類性質的障礙?”他問。“說不定可以排除能夠解釋清楚呢?”“幾乎不可能,”那人回答, “我稱它難以克服,是經過深思熟慮后才說的。”
5、說話人走到前面,倚在欄桿上。他往下說,每個字都說得那么清楚,那么鎮定,那么穩重,但聲音并不高。(1)這段文字出自小說 _,選文a處的人物是_。(2)對于這樁婚事,存在的 “難以克服的障礙”是什么?_7. 詩文默寫(1)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_!(王磐 朝天子 詠喇叭)(2)三顧頻煩天下計,_。(杜甫 蜀相)(3) _,元是今朝斗草贏。(晏殊 破陣子)(4)馬作的盧飛快,_。(辛棄疾 破陣子)(5)衣帶漸寬終不悔,_。(柳永 蝶戀花)(6)_,只有香如故。(陸游 卜算子 詠梅)(7)溫庭筠 商山早行中詩人將景物描寫與夢境自然地聯系起來,以抒發詩人思鄉懷親之情的句子是:_,_。(8)古詩中
6、,動物的出現為春色平添了幾分生機,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通過動物寫明媚春光的兩句詩是:“_,_”。二、古詩文閱讀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列小題。頌釣者(唐 德誠禪師)千尺絲綸 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注】絲綸:釣魚絲線。8. 詩的前兩句寫了江水的什么特點?9. 從詩的三、四兩句中,你讀出了怎樣的人生道理?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7、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左傳)【乙】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
8、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 ,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 ,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 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吳起傳)【注釋】鄉:同 “向”。主少國疑:國君年輕,國人疑慮。屬:同“囑”,委托。10.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或短語。(1)小惠未徧 (_) (2)公與之乘 (_)(3)敵國不敢謀 (_) (4)大
9、臣未附 (_)11.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2. 【乙】文中 “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的理由是什么?13. 選出下列對兩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 )a. 甲文以曹劌與鄉人的對比突出其抗敵的責任感和愛國的熱忱,以魯莊公的駑鈍、浮躁反襯曹劌的機敏、老到的軍事素養。b. 乙文重點不在于刻畫田文的治國功勞,而在于突出吳起的將帥才能與大局意識。c. 甲文 “戰則請從”與乙文 “韓趙賓從”的兩個 “從”意思相同。d. 甲乙兩文都以敘述與描寫為主,在對話描寫中推進情節發展,表現人物個性。三、現代文閱讀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一窗光影(1)一生中,總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們忽視。可是,忽
10、然有一天,當我們自身也成為那些被忽視的小事里的主角時,才知道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里蘊涵著的,卻是暖融融的深情(2)記得上小學時的家,父母雖然不辭辛勞地忙碌著,可生活依然模式般地向前運行。母親的身體本就很差,卻像男人一樣上班出力干活。有一次,我看見媽媽在劇烈地咳嗽之后,吐了一口鮮紅的血,我嚇得哇哇大哭擔心媽媽會死去,母親則愛撫著我的小腦袋輕聲地說:“沒事,孩子,你沒有長大,媽媽怎么會死呢。”(3)那時,年幼的我們遠沒有像現在的孩子如小皇帝一般倍受父母長輩們嬌寵,上下學都是靠自己的小腿小腳不知疲勞地丈量著家和學校之間的距離,風雨兼程。(4)北方的冬天,是最難挨的。一入冬,淘氣的我們總愛往雪深處跑,棉
11、手套、棉鞋里都灌滿了雪。當走進燃著火爐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棉鞋都被浸濕。放學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會兒工夫兒它們就被凍得硬梆梆的,完全失去了保溫的作用,手腳也凍得生疼,眼淚直往下落。心里又很害怕,擔心手腳被凍掉。常常是回到家后,母親馬上用雪為我搓手搓腳,好一陣兒才能緩過來。冬天白晝特別短,家離學校又遠,每當到家時天已經擦黑了。推開院門,映入眼簾的總是屋頂上裊裊的炊煙和跳躍不定的一窗燭光。(5)那燭光一直陪我度過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時光(6)還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區里舉行文藝匯演,喜歡唱歌的我被單位推薦參加了廠里的文工團。白天上班,晚上排練。當排練結束走出單位時,朦朦朧朧的月色靜謐而安寧,
12、仿佛一切生命都靜止了,只聽見自己“嚓嚓”的腳步聲。此時,月兒羞答答地躲在云層后面,如同來了陌生人就悄悄地藏在自家門后的鄰家那個俏麗的小女孩兒一般。走著走著,忽然,遠處傳來幾聲犬吠,音色完美,高亢回旋。也許是睡眼惺忪的夜風,驚醒了沉睡中的看家狗。幾聲完美的亮音之后,一切又歸于靜寂。此刻,夜風倒是精神了許多,搖搖樹,動動草,停一停,跑一跑。它不但在地下鬧,還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開眼笑。逗得羞澀的月兒撥開云層,露出了圓圓的笑臉。星星也迫不及待地探出頭,窺視著夜色中的燈火人間。然而,像這樣富有韻味的夜景極少,大都是黑夜遮目,罕見路人,甚至排練時存留的熱情也化作一縷微風飄散在夜的簾幕里了。(7)歸心似箭。
13、(8)推開院門,映入眼簾的是泛著黃暈的一窗燈光(9)轉眼,已為人父。積勞成疾的母親最終沒有經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10)人生對于我來說是一種跨越式的變化,昨天,還拉著女兒稚嫩的小手走在家鄉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卻站在處處洋溢著古樸園林文化氣息的蘇州目送著女兒踏上求學的征途。(11)女兒上高中時住校,周五回來。每當坐公交回到家時,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滿玻璃窗。一次,我做完晚飯等女兒歸來,看見客廳的燈亮著,便順手關掉了。妻子從臥室里出來見客廳黑漆漆的就又把燈打開了。我說:“浪費電,關了吧。”可妻言語深長:“讓燈亮著,孩子看見了知道我們在家等她,安心,上樓時不會著急”(12)聽了妻的話,我心怦然
14、,原來,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媽媽的守候,是母親的溫情,是母愛的釋放(13)想起了媽媽(14)想起了媽媽為我亮著的一窗光影14. 閱讀選文,請把故事情節補充完整。(1)總寫看似簡單的小事里蘊含著的是暖融融的深情。(2)- (8)_(9)- (12)_(13)(14)結尾點題,升華中心。15. 文章題目“一窗光影”擬得好,請根據你的理解說說好在哪里。16.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請寫出來。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題。全民閱讀時代,讀書越多越好?鄧江波(1)作為人類最悠久的文化活動之一,閱讀的面貌正在被極大地重塑。如果只用兩個字來概括新時代閱讀的特點,無疑是 “快”和 “多”。(2)閱讀的
15、“快”根植于信息技術的革新。傳統的紙質書籍的閱讀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調動記憶和思維。然而,高度發達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徹底打破了這種閱讀邏輯。一方面,數字閱讀不再局限于白紙黑字的紙面,而是延伸到電腦、手機甚至是智能家電和汽車等數字化場景。閱讀的對象大多伴有視頻、音樂等多媒體元素。另一方面,閱讀資源不僅在數量上猛增,內容格調上也越來越“流行”。沉湎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閱讀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可視化和娛樂化。(3)對于閱讀,現代人不僅求 “快”,而且貪 “多”。近年來,無論是在街頭巷議,還是各路媒體的報道,提到閱讀的主題,最能引起共鳴就是 “一年讀_17_本書,讓讀過的每本書產生價值”“一年讀不到_1
16、8_本書你就將落伍”之類急不可耐的訓誡。細看這些心得,會發現作者所讀的多是“即學即用”的工具型書籍,而所謂的閱讀技巧也只是略讀、跳讀。這種 “閱讀”顯然不是為了鍛煉思維、健全心智,而是為獲取能夠有效轉化為經濟利益的 “文化資本”。(4)說到 “文化資本”,頗有諷刺意味的是,為了塑造一個愛閱讀的 “我”的美好形象,很多年輕人一面沉迷于數字世界,一面又在午后的陽臺上擺一杯咖啡一本書,拍照發到朋友圈。有的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心血來潮網購一摞新書,半年都沒翻開過。與其說這是閱讀,不如這說是一種 “閱讀表演”。(5)貪 “多”求 “快”的閱讀姿態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成因。在今天這個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
17、代,現代都市中的普通勞動者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工作高度分化而且替代性強,知識和技能需求不斷升級,教育培訓成本居高不下層層疊加的外部壓力促使人投身一場沒有硝煙的 “閱讀競賽”,而甘愿放棄本應擁有的閑暇盡管那才是閱讀的理想狀態。(選自2017年5月4 日南方周末,有刪改)17. 寫出本文題目的好處。18. 簡析第 (3)段劃線句運用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19. 概括第 (3)(4)段中有些人獲取 “文化資本”的兩種做法。綜合性學習。某班開展了“寬容是美德”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題。【材料一】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
18、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侮辱。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后廉頗終于頓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材料二】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洗絲絮的老婦人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后一定來報答她。后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給老婦人敬奉了千兩黃金。【材料三】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并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
19、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材料四】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材料五】美國前總統林肯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后來終于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20. 上面是某同學以 “寬容”為主題搜集的一組材料,不符合這一主題的兩則材料是_、_。21. 請你仿照加點部分的句式,將后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寬容,就像一縷和煦的陽
20、光,能融化心靈的堅冰; 寬容,就像一段舒緩的音樂,能撫慰心靈的痛傷;寬容,就像_,_;寬容,就像_,_ 。五、作文 22. 以下作文,任選其一。作文(1)題目:為成長添一抹亮色作文(2)閱讀下面的材料,選擇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錢鐘書是當代著名的學者,國學大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錢鐘書先生開始著手管錐編的撰寫。其間,他閱讀大量的古代文獻,對每本書所載的內容都進行了詳盡縝密的考疏。在讀到宋書太平廣記中 楊素記載的破鏡重圓的故事時,他懷疑古人描述的真實性,遂取出自己收藏的古鏡 “一一擲諸地”。結果,十數枚鏡子“了無損裂”。他認為銅鏡絕非如隋代笑話集 啟顏錄中所說 “墮地分二片”那般脆弱,
21、并將自己的實驗過程和讀書筆記寫入管錐編中。無論銅鏡是否能夠 “墮地分二片”,錢鐘書先生的實證精神卻為后世留下了佳話。他之所以著作等身,應該與他善疑、善思的研究精神有關。真知來源于實踐,做學問就應有較真的精神、嚴謹的態度。作文要求:(1)選擇你最擅長的文體,結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發你最真摯的情感;(2)認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3)文章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4)不少于600字。答案與解析一、語言積累與運用 1. 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 虐待 (n) 裸露 (lu) 相形見絀 (zhu)b. 挑釁 (xn) 牟取 (mu) 孤陋寡聞 (lu)c. 蓬蒿 (go) 干涸 (
22、h) 如法炮制 (po)d. 緘默 (jin) 酬和 (h) 顫巍巍 (chn)【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題,要熟悉漢語拼音規則,同時可根據形聲字的聲旁來推斷它的讀音。a項有誤,應為相形見絀(ch);c項有誤,應為蓬蒿(ho);d項有誤,應為酬和(h)。故選b。2. 根據語境,在文中橫線處依次填入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中國目前有4510座博物館,平均30.3萬人一座博物館,與發達國家每5萬人一座博物館尚有很大差距,而且同質化現象嚴重,沒有明確宗旨和收藏邊界。另外,我國平均每位公民約2年才走進一次
23、博物館,而一些發達國家平均每位國民每年35次走進博物館,這說明在博物館功能的發揮上,我國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這種弊病主要體現在:博物館缺少展出內容的變化, ;缺少親身體驗的項目, ;缺少富有創造性的啟迪, 。【甲】難以喚起公眾持續關注的熱情【乙】難以滿足公眾參與互動的需求【丙】難以引發公眾深入探究的興趣a. 【丙】 【乙】 【甲】b. 【丙】 【甲】 【乙】c. 【甲】 【乙】 【丙】d. 【甲】 【丙】 【乙】【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第空,根據前面“博物館缺少展出內容的變化”可知,由于缺少變化沒有新奇感,所以難以喚起公眾持續關注的熱情;第空,根據前面“缺少親身體驗
24、的項目”可知,因為缺少這些項目,所以公眾的參與需求得不到滿足;第空,根據前面“缺少富有創造性的啟迪”可知,沒有啟迪很難引發探究的行為。故選c。3.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風吞噬著他們已經疲憊的軀體。b. 也有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當事人照例一本冊,滾瓜熟,隨口而出。c. 我國大江南北分布著眾多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雄偉泰山、險峻的華山、奇絕的黃山、秀麗的廬山無不讓人嘆為觀止。d. 春節期間,當越來越多的人忙于搶紅包并樂此不疲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變成了 “我看著你,你卻在搶紅包”。【答案】c【解析】這道題目考查的是詞語的理解與運
25、用。要想正確地運用詞語,必須準確理解詞語的意義,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詞義的范圍、詞義的輕重、感情色彩等。c項的成語使用有誤,“巧奪天工”指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此處用于形容自然景觀不恰當,故選c。4.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壁壘 易拉罐 嬌生慣養 獨豎一幟b. 咋舌 頂梁柱 責無旁貸 黯然失色c. 靜謐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見影d. 提練 滿堂彩 無動于衷 別出心裁【答案】b【解析】這道題目考查學生對漢字字形的掌握情況,是語文學習中最基礎的知識。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多讀、多記、多寫,這樣才能夠準確無誤書寫、辨析出來。特別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錯漢字更應引
26、起注意。a項“獨豎一幟”應寫作“獨樹一幟”,c項“蒸溜水”應寫作“蒸餾水”,d項“提練”應寫作“提煉”。5.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據統計,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約有2000萬公頃左右被砍伐或毀壞。b. 節日的重慶解放碑,張燈結彩,人山人海,處處洋溢著歡樂的笑臉。c. 有準備的人總是有勇氣面對困難,而且有能力戰勝困難。d. 自從白公館、渣滓洞實行免費開放以來,接待了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游客。【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學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從內容角度分析詞義的不同理解病因,可從語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及辨識病句的方法,還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語
27、感能力。a項有誤,“約”與“左右”意思重復,應該刪去其中一個;b項有誤,“洋溢”與“笑臉”搭配不當,應該把“笑臉”改為“氣氛”;d項有誤,缺少主語,應該刪去“自從”。故選c。點睛:病句的類型主要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6. 名著閱讀。讀下面片段,完成問題。“婚禮中止了,”我們背后的嗓音補充道,“我能夠證實剛才的斷言,這樁婚事存在著難以克服的障礙。”a聽了置之不
28、理。他頑固而僵直地站著,一動不動,但握住了我的手。他握得多緊!他的手多灼人!他那蒼白、堅定的闊臉這時多么像開采下來的大理石!他的眼睛多么有光彩!表面平靜警覺,底下卻猶如翻江倒海!沃德先生似乎不知所措,“是哪一類性質的障礙?”他問。“說不定可以排除能夠解釋清楚呢?”“幾乎不可能,”那人回答, “我稱它難以克服,是經過深思熟慮后才說的。”說話人走到前面,倚在欄桿上。他往下說,每個字都說得那么清楚,那么鎮定,那么穩重,但聲音并不高。(1)這段文字出自小說 _,選文a處的人物是_。(2)對于這樁婚事,存在的 “難以克服的障礙”是什么?_【答案】 (1). (1)簡 愛 (2). 羅切斯特 (3). (
29、2)羅切斯特有他的合法妻子;按當時英國的法律,重婚是不許可的。(或者 是法律阻止了她和羅徹斯特的婚禮)【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的掌握情況。對于課本上的課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錄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處、作者的相關常識,還要對文章(名著)的內容、主題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本題中需要注意的情節是:羅切斯特有他的合法妻子;按當時英國的法律,重婚是不許可的。7. 詩文默寫(1)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_!(王磐 朝天子 詠喇叭)(2)三顧頻煩天下計,_。(杜甫 蜀相)(3) _,元是今朝斗草贏。(晏殊 破陣子)(4)馬作的盧飛快,_。(辛棄疾 破陣子)(5)衣帶漸
30、寬終不悔,_。(柳永 蝶戀花)(6)_,只有香如故。(陸游 卜算子 詠梅)(7)溫庭筠 商山早行中詩人將景物描寫與夢境自然地聯系起來,以抒發詩人思鄉懷親之情的句子是:_,_。(8)古詩中,動物的出現為春色平添了幾分生機,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通過動物寫明媚春光的兩句詩是:“_,_”。【答案】 (1). 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2). 兩朝開濟老臣心 (3). 疑怪昨宵春夢好 (4). 弓如霹靂弦驚 (5). 為伊消得人憔悴 (6). 零落成泥碾作塵 (7). 因思杜陵夢 (8). 鳧雁滿回塘 (9). 幾處早鶯爭暖樹 (10). 誰家新燕啄春泥二、古詩文閱讀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列小題。頌釣者(唐
31、德誠禪師)千尺絲綸 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注】絲綸:釣魚絲線。8. 詩的前兩句寫了江水的什么特點?9. 從詩的三、四兩句中,你讀出了怎樣的人生道理?【答案】8. 水的深和江面的廣闊。 9. 表達了人生中遭遇失敗和挫折都是常事,但不能喪失信心和勇氣,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或:求 之不到,但心存希望,享受過程本身的美。或: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解析】9. 本題考查古詩的賞析,注意通讀全詩,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詩句體會詩歌的表現手法。“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表達了人生中遭遇失敗和挫折都是常事,但不能喪失信心和勇氣,相信前途是
32、光明的。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
33、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左傳)【乙】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 ,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 ,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 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
34、,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吳起傳)【注釋】鄉:同 “向”。主少國疑:國君年輕,國人疑慮。屬:同“囑”,委托。10.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或短語。(1)小惠未徧 (_) (2)公與之乘 (_)(3)敵國不敢謀 (_) (4)大臣未附 (_)11.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2. 【乙】文中 “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的理由是什么?13. 選出下列對兩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 )a. 甲文以曹劌與鄉人的對比突出其抗敵的責任感和愛國的熱忱,以魯莊公的駑鈍、浮躁反襯曹劌的機敏、老到的軍事素養。b. 乙文重點不在于刻畫田文的治國功勞,而在于突出
35、吳起的將帥才能與大局意識。c. 甲文 “戰則請從”與乙文 “韓趙賓從”的兩個 “從”意思相同。d. 甲乙兩文都以敘述與描寫為主,在對話描寫中推進情節發展,表現人物個性。【答案】10. (1). 沒有遍及 (2). 乘戰車 (3). 圖謀 (4). 沒有贊同與依從 11. (1)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2)這三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 12. “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都要靠田文去解決。 13. c【解析】10. 試題分析: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近幾年考試有加大難度的趨勢,要求學生
36、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題中常常出以今釋古的類型的題。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此題多古今異義,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釋古。如“徧”為通假字“遍”,沒有遍及。11. 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內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犧牲”“加”“出”等詞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后一定要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
37、意通順。點睛: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2. 試題分析:文言文要點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
38、文意,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并概括“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的理由信息。答案:“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都要靠田文去解決。13. 試題分析:c項錯。“戰則請從”的“從”是跟隨、跟從的意思,而“韓趙賓從”的“從”是服從、歸順之意。【參考譯文】吳起是衛國人,善于用兵。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吳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魏國設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統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去戰死
39、,敵國不敢圖謀魏國,您和我比,誰好?”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府庫的儲備,您和我比,誰行?”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據守西河而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服從歸順,您和我比,誰能?”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這三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說:“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您呢,還是應當托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后說:“應該托付給您啊。”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吳起這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三、現代文閱讀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一窗光影
40、(1)一生中,總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們忽視。可是,忽然有一天,當我們自身也成為那些被忽視的小事里的主角時,才知道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里蘊涵著的,卻是暖融融的深情(2)記得上小學時的家,父母雖然不辭辛勞地忙碌著,可生活依然模式般地向前運行。母親的身體本就很差,卻像男人一樣上班出力干活。有一次,我看見媽媽在劇烈地咳嗽之后,吐了一口鮮紅的血,我嚇得哇哇大哭擔心媽媽會死去,母親則愛撫著我的小腦袋輕聲地說:“沒事,孩子,你沒有長大,媽媽怎么會死呢。”(3)那時,年幼的我們遠沒有像現在的孩子如小皇帝一般倍受父母長輩們嬌寵,上下學都是靠自己的小腿小腳不知疲勞地丈量著家和學校之間的距離,風雨兼程。(4)北
41、方的冬天,是最難挨的。一入冬,淘氣的我們總愛往雪深處跑,棉手套、棉鞋里都灌滿了雪。當走進燃著火爐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棉鞋都被浸濕。放學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會兒工夫兒它們就被凍得硬梆梆的,完全失去了保溫的作用,手腳也凍得生疼,眼淚直往下落。心里又很害怕,擔心手腳被凍掉。常常是回到家后,母親馬上用雪為我搓手搓腳,好一陣兒才能緩過來。冬天白晝特別短,家離學校又遠,每當到家時天已經擦黑了。推開院門,映入眼簾的總是屋頂上裊裊的炊煙和跳躍不定的一窗燭光。(5)那燭光一直陪我度過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時光(6)還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區里舉行文藝匯演,喜歡唱歌的我被單位推薦參加了廠里的文工團。白天上班,
42、晚上排練。當排練結束走出單位時,朦朦朧朧的月色靜謐而安寧,仿佛一切生命都靜止了,只聽見自己“嚓嚓”的腳步聲。此時,月兒羞答答地躲在云層后面,如同來了陌生人就悄悄地藏在自家門后的鄰家那個俏麗的小女孩兒一般。走著走著,忽然,遠處傳來幾聲犬吠,音色完美,高亢回旋。也許是睡眼惺忪的夜風,驚醒了沉睡中的看家狗。幾聲完美的亮音之后,一切又歸于靜寂。此刻,夜風倒是精神了許多,搖搖樹,動動草,停一停,跑一跑。它不但在地下鬧,還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開眼笑。逗得羞澀的月兒撥開云層,露出了圓圓的笑臉。星星也迫不及待地探出頭,窺視著夜色中的燈火人間。然而,像這樣富有韻味的夜景極少,大都是黑夜遮目,罕見路人,甚至排練時存
43、留的熱情也化作一縷微風飄散在夜的簾幕里了。(7)歸心似箭。(8)推開院門,映入眼簾的是泛著黃暈的一窗燈光(9)轉眼,已為人父。積勞成疾的母親最終沒有經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10)人生對于我來說是一種跨越式的變化,昨天,還拉著女兒稚嫩的小手走在家鄉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卻站在處處洋溢著古樸園林文化氣息的蘇州目送著女兒踏上求學的征途。(11)女兒上高中時住校,周五回來。每當坐公交回到家時,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滿玻璃窗。一次,我做完晚飯等女兒歸來,看見客廳的燈亮著,便順手關掉了。妻子從臥室里出來見客廳黑漆漆的就又把燈打開了。我說:“浪費電,關了吧。”可妻言語深長:“讓燈亮著,孩子看見了知道我們在
44、家等她,安心,上樓時不會著急”(12)聽了妻的話,我心怦然,原來,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媽媽的守候,是母親的溫情,是母愛的釋放(13)想起了媽媽(14)想起了媽媽為我亮著的一窗光影14. 閱讀選文,請把故事情節補充完整。(1)總寫看似簡單的小事里蘊含著的是暖融融的深情。(2)- (8)_(9)- (12)_(13)(14)結尾點題,升華中心。15. 文章題目“一窗光影”擬得好,請根據你的理解說說好在哪里。16.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請寫出來。【答案】14. (1). 母親為 “我”保留一窗光影,“我”不理解。 (2). 妻子為女兒保留一窗光影,“我”從中領悟到母愛的溫馨、偉大。 15.
4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敘事線索;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吸引讀者閱讀。 16.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動了,懂得了一些看似簡單的小事里蘊含著的是暖融融的深情。為了孩子,母親甘愿付出一切,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解析】14. 此題考查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概括文章情節,可以先迅速瀏覽,獲得整體印象,同時,可邊讀邊用筆劃出文段中的過渡句、提綱挈領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總結性的句子。解答此題,主要尋找文中描述與“燈光”有關的事情即可。第二件事情可以從文中第自然段的內容概括。第三件事情可以從文中第自然段的內容概括出來。15. 這題是屬于自選角度賞析題,要求考生針對所給句子,調動品味語言方法的積
46、累賞析句子。需要考生對考題文本的語言深入研讀、推敲,體出其味,品出其妙。然后,找準品“點”。這里是運用了語言描寫,“孩子看見了知道我們在家等她,安心”突出了妻子對孩子的愛,同時與上文照應,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6. 記敘文題目的作用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2、作為文章線索(文章情節圍繞這一線索展開)。3、作者感情的出發點。4、具有象征意義。5、語帶雙關。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讀者興趣。一個標題往往同時具備多種作用,答題時要作全面的分析。題目中運用修辭的,要還原它的本義后再分析作用。這個題目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貫穿全文的線
47、索。點睛:“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況下,標題是文章內容、作品風格、寫作意圖的直接或間接表現,不少文章的題目與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聯系。17. 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能力解讀。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解決此類題型,要注意:寫出感悟最深的一點;絕對不能脫離文章內容;要運用議論性的語言;語言通順、有條理。此題可以從小事中的母愛這一角度進行闡述,寫出自己的感悟。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題。全民閱讀時代,讀書越多越好?鄧江波(1)作為人類最悠久的文化活動之一,閱讀的面貌正在被極大地重塑。如果只用兩個字來概括新時代閱讀的特點,無疑是 “快”和 “多”。(2)閱讀的“快”根植于信息
48、技術的革新。傳統的紙質書籍的閱讀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調動記憶和思維。然而,高度發達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徹底打破了這種閱讀邏輯。一方面,數字閱讀不再局限于白紙黑字的紙面,而是延伸到電腦、手機甚至是智能家電和汽車等數字化場景。閱讀的對象大多伴有視頻、音樂等多媒體元素。另一方面,閱讀資源不僅在數量上猛增,內容格調上也越來越“流行”。沉湎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閱讀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可視化和娛樂化。(3)對于閱讀,現代人不僅求 “快”,而且貪 “多”。近年來,無論是在街頭巷議,還是各路媒體的報道,提到閱讀的主題,最能引起共鳴就是 “一年讀_17_本書,讓讀過的每本書產生價值”“一年讀不到_18_本書你就將落
49、伍”之類急不可耐的訓誡。細看這些心得,會發現作者所讀的多是“即學即用”的工具型書籍,而所謂的閱讀技巧也只是略讀、跳讀。這種 “閱讀”顯然不是為了鍛煉思維、健全心智,而是為獲取能夠有效轉化為經濟利益的 “文化資本”。(4)說到 “文化資本”,頗有諷刺意味的是,為了塑造一個愛閱讀的 “我”的美好形象,很多年輕人一面沉迷于數字世界,一面又在午后的陽臺上擺一杯咖啡一本書,拍照發到朋友圈。有的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心血來潮網購一摞新書,半年都沒翻開過。與其說這是閱讀,不如這說是一種 “閱讀表演”。(5)貪 “多”求 “快”的閱讀姿態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成因。在今天這個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現代都市中的
50、普通勞動者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工作高度分化而且替代性強,知識和技能需求不斷升級,教育培訓成本居高不下層層疊加的外部壓力促使人投身一場沒有硝煙的 “閱讀競賽”,而甘愿放棄本應擁有的閑暇盡管那才是閱讀的理想狀態。(選自2017年5月4 日南方周末,有刪改)17. 寫出本文題目的好處。18. 簡析第 (3)段劃線句運用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19. 概括第 (3)(4)段中有些人獲取 “文化資本”的兩種做法。【答案】17. 引出本文關于閱讀的論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思考。 18. 舉例論證,通過列舉現代人讀書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現代人閱讀不僅求“快”,而且貪“多”的事實,增強了文章的說服
51、力。 19. 所讀的多是 “即學即用”的工具型書籍,而所謂的閱讀技巧也只是略讀、跳讀;“閱讀表演”。【解析】17. 本題考查對文章題目的理解。歸納一篇議論文標題的作用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逐點歸納:是否點明論題;是否點明本文的論點;標題運用哪種修辭方法,有何作用;看標題是否吸引讀者,引發讀者思考。這個題目點明了論題,新時代閱讀的特點,無疑是“快”和“多”;采用疑問句的形式,吸引讀者,引發讀者思考,新時代閱讀是越多越好嗎?18. 此題考查學生對論證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四種,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這是必須要知道并記準確的內容。其作用要根據具體的文章來作答,
52、一般運用論證方法的語句,證明其前面的觀點,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讀,去尋找。第段畫線句子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具體有力地論證了本段首句的觀點。19. 此題考查學生從文中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應明確信息篩選的方向,即挑選的范圍和標準,其次要對原文語句進行加工概括,用凝練準確的語言來作答。從“會發現作者所讀的多是即學即用的工具型書籍,而所謂的閱讀技巧也只是略讀、跳讀”“與其說這是閱讀,不如這說是一種閱讀表演”可以得出問題的答案。點睛:此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及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要統觀全文,注意提示性語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題目首先在要審題后確定答案范圍,提取答案時要精讀相應語段,找到關鍵
53、語句,然后根據這些語句將最關鍵的核心的扣題的語句提取出來作答。綜合性學習。某班開展了“寬容是美德”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題。【材料一】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侮辱。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后廉頗終于頓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材料二】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洗絲絮的老婦人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后一定來報答她。后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給老婦人敬奉了千兩黃金。【材
54、料三】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并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材料四】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材料五】美國前總統林肯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后來終于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20. 上面是某同學以 “寬容”為主題搜集的一組材料,不符合這一主題的兩則材料是_、_。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0 描述方向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二年級下冊冀人版
- 2拉拉手 交朋友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部編版)
- 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部編版)歷史同步教學設計: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 《第四章 第1節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 13貓(教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2024年七年級地理上冊 2.2 滄海桑田 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 第1課 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3)教學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1
- 真正的禮儀課件
- 《光的反射》(教案)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
- 2023四年級數學上冊 5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數字孿生機場數據融合-全面剖析
- (二模)咸陽市2025年高考模擬檢測(二)語文試卷(含答案)
- 第四單元 第2課時 三位數加三位數2(連續進位加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融資部業績考核及獎勵辦法
- 2025-2030中國探地雷達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與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智慧共享中藥房建設與運行規范
- 《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專項講座
- 2025年交管12123學法減分考試題庫及答案
- 環境政策協同效應-第1篇-深度研究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 一種基于STM32的智能門鎖系統的設計-畢業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