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汗 證中醫老年科楊學青,一、概述,(一)概念 汗證是指人體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類病證。表現為全身或身體某一部位出汗異常過多。 根據汗出特點,可分為自汗、盜汗、脫汗、戰汗、黃汗五種,其中自汗和盜汗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一、概述,(二)源流內經對汗證的病因、生理、病理、癥狀、預后已有一定的認識。 生理 素問宣明五氣篇載“心為汗”,素同陰陽別論篇載“陽加于陰謂之汗” 。靈樞五隆津液別指出:“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則為溺與氣”。素問.經脈別論“飲食飽甚,汗出于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行,汗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體勞苦,汗出于脾”病機 靈樞經脈曰:“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離則腠理發泄,絕汗乃出?!?一、概述,(二)源流漢.張仲景主要論述外感性疾病汗出異常。 張仲景將外感病汗出的癥狀分為汗出、自汗出、大汗出、手足濈然汗出、頭汗出、額汗出、汗出而喘、盜汗和黃汗等,擬定了桂枝湯、白虎湯、承氣湯、茵陳蒿湯等有效方劑。,盜汗:金匱要略“食已汗出,又常暮盜汗者,此勞氣也?!薄澳凶悠饺耍}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秉S汗:金匾要略“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腰髖馳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睉鸷梗簜摗疤柌∥唇?,脈陰陽俱實,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二)源流丹溪心法“自汗屬氣虛、血虛、濕、陽虛、痰”,“盜汗屬血虛、氣虛?!本霸廊珪白院埂⒈I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贬t林改錯對血瘀導致自汗、盜汗的治療作了補充?!案傆杏醚a氣、固表、滋陰、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盜汗,用血府逐瘀湯”。,(二)源流溫疫論對戰汗的發生機制,以及病情轉歸的關系都有一定見解?!皶r疫不論初起、傳變、末后,俱以戰汗為佳兆。以戰則邪正相爭,汗則正逐邪出。然有透與不透之分。凡透者,汗必淋漓,汗后身涼,口不渴,舌苔凈,二便清,胸、腹、脅無阻滯、結痛,始為全解之戰汗” ?!胺矐鸷怪畷r,不可服藥。補則戰止而汗不透,留邪為患;汗、下則太過,而成虛脫。應聽戰汗透徹,再觀脈證施治”。,一、概述,(三)西醫學范疇 甲狀腺功能亢進、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更年期綜合征、風濕熱、結核病、低血糖、虛脫、休克,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肝病、黃疸等某些傳染病以汗出為主要癥狀者,均可參考本篇進行辨證論治。注意除外生理性、環境及藥物等因素。,二、病因病機,汗證多由邪客于表、營衛不和;肺氣虧虛、衛表不固;陽氣虛衰、津液失攝;陰虛火旺、虛火灼津;熱邪郁蒸、迫津外泄等所致。,(一)營衛不和 陰陽偏盛之體 卒感風邪,營衛不和,衛 陰陽偏衰之體 強營弱,衛外失司,營陰 表虛之人 不能內守而汗出。,(二)肺氣虧虛 素體虛弱 病后體虛 肺氣不足,肌表疏松,腠理 久患咳喘 不固而汗自出。 王肯堂證治準繩:“肺氣微弱,不能宣行榮衛而津脫”。,(三)陽氣虛衰 久病重病,臟氣不足,陽氣過耗,不能斂陰,衛外不固而汗液外泄,甚則發生大汗亡陽之變。 素問生氣通天論:“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四)虛火擾津 煩勞過度,血虛精虧 虛火內生,心液被擾, 邪熱傷陰,陰液不足 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素問評熱病論“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五)心血不足 思慮過度 心血不足,心失所養, 久病血虛心液不藏而外泄則盜汗。,(六)熱邪郁蒸 風寒入里化熱 熱淫于內,迫津外泄 感受風熱、暑熱之邪 則大汗出。 或飲食不節,濕熱蘊結,熏蒸肝膽,汗出色黃。,三、病位,汗證的病位在衛表肌腠,其發生與肺、心、腎密切相關。,四、病性,汗證的病機性質有虛有實,以虛者居多。 前人有 “自汗(多)陽(氣)虛,盜汗(多)陰(血)虛” 之說。,五、診斷,(一)主要依據 不因外界環境影響,在頭面、頸胸、四肢、 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汗證的診斷必須排除因天氣熱、穿衣過多、渴飲熱湯、勞動奔走,或服用發散藥物等引起的出汗過多,這些出汗的量一般不會太多,且大多為一時性的。,臨床分類,(一)表證和里證汗出:中風表虛證、表熱證、里熱熾盛。特殊汗出:自汗、盜汗、戰汗、黃汗、脫汗。局部汗出:頭汗、半身出汗、手足心汗、心胸汗出等。(二)自汗、盜汗、戰汗、黃汗、脫汗。,(二)分類診斷晝日汗出溱溱,動則益甚者為自汗。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為盜汗。外感熱病中,全身戰栗而汗出為戰汗。(邪正相爭,病情發展的轉折點。)病情危重時,全身大汗淋漓,冷汗,身涼肢厥、脈微欲絕(亡陽);汗出如油,熱而粘手(亡陰)者為脫汗。汗出色黃,染衣著色者為黃汗。,六、相關檢查,血沉、抗“O”、血清甲狀腺激素和性激素測定、胸部X線攝片、痰培養等,以鑒別風濕熱、甲狀腺功能亢進、肺結核等疾病引起的汗多。,七、鑒別診斷,生理性汗出與病理性汗出:因外界氣候、運動、飲食等生活環境因素影響,稍有出汗,出汗的量一般不會太多,且大多為一時性的,其人并無不適,為正?,F象,應與病理性汗出鑒別。,八、辨證論治,(一)辨證要點 1.辨虛實:邪氣盛多實,正氣衰則虛,正衰邪戀則虛實夾雜。一般來說,自汗多屬氣虛不固;盜汗多屬陰虛內熱;脫汗多屬陽氣虧虛;黃汗為實證;戰汗以實證為主,也可出現虛實錯雜的情況。 2.辨寒熱:由熱邪或陰虛火旺所致者屬熱;由陽氣虛衰所致者屬寒。,八、辨證論治,(二)治療原則(1) 調節陰陽,斂陰和陽;陽虛宜固,陰虛宜育,實者泄之,熱者清之,或清泄里熱、或清熱利濕 。(2) 汗證久,純屬虛證者,可適當加入斂汗藥如五味子、山萸肉、烏梅、麻黃根、浮小麥、煅龍牡、糯稻根等。,八、辨證論治,(三)分證論治 營衛不和,1.自汗,(1)營衛不和 癥狀:汗出惡風,周身酸楚?;蛭l熱,頭痛。 舌脈:苔薄白,脈浮緩。 治法:調和營衛、固腠止汗。 方藥:桂枝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甘草)加減:氣虛明顯者,加黃芪益氣固表;加龍骨、牡蠣、浮小麥以加強止汗作用。,1.自汗,(2)肺氣虛弱癥狀:汗出惡風畏寒,動則益甚。面色蒼白,氣短乏力,或久病咳喘,平時不耐風寒,易于感冒。舌脈:苔薄白,脈細弱。治法:益氣固表。方藥:玉屏風散。(黃芪、白術、防風)加減:汗多加麻黃根、浮小麥、五味子、煅牡蠣以止汗斂陰。病久脾胃虛弱合用四君子湯培土生金。兼中氣虛者加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營衛不和,1.自汗,()熱郁于內癥狀:蒸蒸汗出,但頭汗出,或手足汗出。面赤發熱,口渴喜冷飲,口苦,胸腹脹悶,煩躁不安,大便干結,或見脅肋脹痛,身目發黃,小便短赤。 舌脈:舌質紅,苔黃厚,脈洪大或滑數。治法:清泄里熱。方藥: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人參、麥冬、白芍、甘草)加減:宿食在胃者,可用枳實導滯丸消導和胃,佐以泄熱。如大便秘結,潮熱汗出,脈沉實者,可用增液承氣湯或大承氣湯攻下熱結。肝膽濕熱者,可用龍膽瀉肝湯清熱利濕。營衛不和,1.自汗,()心腎虧虛癥狀:動則心悸汗出,或身寒汗冷。胸悶氣短,腰酸腿軟,面白唇淡,小便頻數而色清,夜尿多。舌脈:舌質淡,苔白,脈沉細。治法:益氣溫陽。方藥:保元湯。(人參、黃芪、肉桂、甘草、生姜)加減:四肢厥冷加桂枝、附子通陽補腎;汗多者加浮小麥、龍骨、牡蠣以止汗斂陰。營衛不和,2.盜汗,(1)心血不足癥狀:睡則汗出,醒則自止,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眩暈健忘,氣短神疲,面色少華或萎黃,口唇色淡。舌脈:舌質淡,苔薄,脈細弱。治法:補血養心,安神斂汗。方藥:歸脾湯。加減:加浮小麥、煅龍牡、糯稻根、五味子、斂汗;心悸甚者加龍骨、琥珀粉、朱砂以鎮驚安神;不寐加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以養心安神;氣虛甚者加黃芪、浮小麥以固表斂汗。營衛不和,2.盜汗,(2)陰虛火旺癥狀:寐則汗出,醒則自止。虛煩少寐,五心煩熱。形體消瘦,兩顴發紅,午后潮熱,口干咽燥,女子月經不調,男子夢遺。舌脈:舌質紅少津,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降火。方藥: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連、黃柏、黃芪)加減:汗出較多者,加浮小麥、煅龍牡、糯稻根固澀斂汗;骨蒸潮熱重者,可合青蒿鱉甲湯滋陰退熱;陰虛相火妄動者,可合知柏地黃丸加減應用?;蛴命S連阿膠湯。營衛不和,3.脫汗,癥狀:多在病情危重之時,出現大汗淋漓,汗出如油。精神疲憊,四肢厥冷,氣短息微,甚則神志模糊。舌脈:舌萎少津;脈微欲絕,或脈大無力。治法:益氣回陽固脫。方藥:參附湯加味。加減:可加生黃芪益氣止汗,加煅龍骨、煅牡蠣、麻黃根等斂汗。病情危急,亦可靜脈滴注黃芪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等急救之品。營衛不和,4.戰汗,主癥:多在急性熱病中,突然全身惡寒、戰栗,而后汗出。 兼癥:發熱口渴,躁擾不寧。 舌脈: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治法:扶正祛邪。 方藥:主要針對原發病進行辨證論治。戰栗惡寒而汗出順利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療。若惡寒戰栗而無汗者,屬正氣虧虛,用人參、生姜煎湯服之,以扶正祛邪;若汗出過多,見精神疲憊,四肢厥冷者,治宜益氣回陽固脫,用參附湯、生脈散煎湯頻服;若戰汗之后,汗出不解,再戰再汗病情反復者,若已無表證,里熱內結,可用滋陰增液,通便泄熱之法,以增液承氣湯加減治之。若表證未盡,腑氣熱閉,應表里同治,以涼膈散加減治之。營衛不和,5.黃汗,癥狀:汗出色黃,染衣著色。或有身目黃染,脅肋脹痛,小便短赤;或有發熱、口渴不欲飲,或身體浮腫。舌脈: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治法:清熱化濕。方藥:茵陳五苓散。(龍膽瀉肝湯)。加減:若熱勢不甚,可用四妙散加減。營衛不和,九、轉歸預后,單純出現的自汗、盜汗,一般預后良好。脫汗為危重之證,是陰陽離決,生命垂危的一種表現,虛積極救治。引起汗證的疾病較多,原發病的發展轉歸決定其預后。營衛不和,十、臨證要點,自汗和盜汗是臨床常見的汗證,臨床有單獨出現的,也有作為其他疾病癥狀之一而出現的,在辨證論治時應加以區別。在臨證時應掌握不同的汗證及主要病機變化。在臨證時,應根據證型的不同而選用相應的治法且應注意補虛、滋陰。脫證乃重危之證,是生命垂危、陰陽離決的一種表現,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各類汗證在治療時除辨證論治外,可酌加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五味子、牡蠣等固澀止汗之品,以增強止汗的作用。營衛不和,十一、預防與調攝,汗過多,皮毛疏松,容易遭受外邪侵襲為患,故對汗證患者要加強護理,如汗出濕衣時要揩干,更換衣服;居室雖然要通風,以保持空氣清新,但應避免直接吹風;汗證患者應適當飲些開水,或有營養的飲料,以補充陰津之不足。,出汗系溫熱病過程中,正邪相爭,正欲拒邪的過程,正能勝邪,往往邪隨汗出而病向愈,戰汗之時宜讓病人靜臥之,若見患者戰栗而不能作汗者,可讓病人飲熱米湯或稀粥,以助其作汗。若戰栗后汗出過多,精神疲憊不支、四肢厥冷,脈微欲絕,此乃正不勝邪,欲轉脫汗,則應引起重視。,脫汗是急病、重病之時,正不勝邪,陽耗陰竭,氣隨汗脫的危重表現,此時應密切注意患者病情變化,及時采取搶救措施。,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使表衛腠理固密,是預防或減少汗證發生的重要方面。 勞逸結合,生活有度,飲食有節,情緒安定,則營衛調和也能預防汗證的發生。,十二、其他療法,黃芪、浮小麥、大棗療氣虛自汗。 麻黃根、牡蠣、浮小麥治單純自汗。 烏梅、浮小麥、桑椹子、大棗療陰虛盜汗。 玄參、麥冬、生地,浮小麥治盜汗兼大便秘結。黃芪、牡蠣粉、生地各30g。共為細末,每服36g。,用于盜汗。糯稻根30s,浮小麥、癟桃干各10g。水煎服。用于自汗。,經驗方自汗:黃芪、白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第十二課 我做小玩具教學設計 華中師大版
-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一單元 第1章 第1節 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版六年級音樂下冊 第四單元唱歌《愛我中華》教學設計
- 婦幼保健院醫療保健技術培訓
- 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四章 第二節 土地資源與農業教學設計 中圖版
- 冀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5.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 七年級數學下冊 第六章 實數6.2 立方根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2011課標版地理七年級下:6.2 亞洲的自然環境 教學設計
- 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來第一節 人的起源和發展教案配套
-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享受學習教案設計
-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共5篇)
- 脊柱常見病變的影像診斷
- 紀錄片賞析完整版
- GB/T 30103.1-2013冷庫熱工性能試驗方法第1部分:溫度和濕度檢測
- GB/T 21385-2008金屬密封球閥
- GB/T 211-2017煤中全水分的測定方法
- (紅皮書)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評定表
- 工序標準工時及產能計算表
- 處分通報范文員工處分通報范文4篇
- 汽車品牌馬自達課件
- (新版)內科主治醫師中級職稱(代碼303)醫學衛生資格考試題庫(真題導出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