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一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課后篇鞏固提升學業水平引導1.春秋戰國以來,中國傳統農業漸漸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種B.石器鋤耕C.鐵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原始社會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種,故A項錯誤;新石器時代主要運用石器和骨制農具,其耕作方式是石器鋤耕,故B項錯誤;春秋戰國以來,中國傳統農業漸漸形成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項正確;耒耜是夏商西周時期的主要耕作工具,故D項錯誤。答案C2.某《竹枝詞》云:“腳痛腰酸曉夜忙,田頭車戽響浪浪。高田車進低田出,只愿凹凸不做荒。”這首詞描寫的澆灌工具是()解析“腳痛腰酸”“高田車進低田出”說明是依靠人力澆灌的翻車,故B項正確;耬車屬于西漢時期出現的播種工具,筒車、風力水車是依靠水力和風力的澆灌工具。答案B3.《說文解字》關于“家”的說明:“從宀,豭(jiā)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從宀從豕。”材料反映出我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特點是()A.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B.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C.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D.以農業為主,手工業為輔解析“宀”本意為房屋,“豕”指豬,“豕居之圈曰家”說明人們重視家畜飼養業,故選A項。B、C、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答案A4.《史記·河渠書》記載:“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該水利工程是()A.靈渠B.鄭國渠C.都江堰D.京杭大運輸河解析依據材料中“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都江堰即位于成都,故C項正確;靈渠位于廣西,鄭國渠位于陜西,京杭大運輸河也不經過成都,解除A、B、D三項。答案C5.導學號09504000北魏均田制實行后,文獻中出現了“莊園”一詞,指被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運用更加普遍。據此可知()A.均田制導致土地集中現象加劇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買賣C.均田制未能杜絕土地兼并D.小農經濟日益被大莊園經濟取代解析北魏實行均田制主要是為了限制土地兼并,但出現了“莊園”,說明仍存在土地兼并現象;唐代“莊園”一詞的運用更加普遍,說明均田制未能杜絕土地兼并。故選C項。答案C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起先運用,耕犁和牛耕技術也隨之出現,并首先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實行起來……秦漢以來,隨著農業生產發展的須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鏵是全鐵外,還創建了犁壁,從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國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貢獻,這就是曲轅犁(又稱江東犁)的出現。它操作起來較為敏捷便利,因而特殊適于在土質黏重、田塊較小的江南水田中運用,這對江南地區農耕經濟的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材料二在明清時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過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時期先進生產力的江東犁,到明清時已被鐵搭所取代。這倒不是因為鐵搭有如何的先進性,根本的緣由在于鐵搭用人,而江東犁用牛。《天工開物》記載:“吳郡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藉牛力……會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亦便。”(1)依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戰國至唐朝時期耕作技術發展的特點。(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學問,指出明清時期江南耕作技術發生的變更。其緣由有哪些?參考答案(1)特點:耕作技術不斷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廣。(2)變更:牛耕大量退出;曲轅犁(又稱江東犁)被鐵搭取代。緣由:人口增長快,人地沖突突出(剩余大量勞動力);養牛成本較高。實力素養拓展一、選擇題1.《淮南子·修務訓》云:“神農乃始教民播五谷,相土地宜,燥濕肥高下,嘗百草之味道,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說明()A.中國農業歷史悠久B.神農最早發覺五谷C.“播五谷,相土地”就是壟作法D.中國原始農業和醫藥學同時產生答案A2.《詩經》載,西周時期“其镈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由此可見當時()A.鐵制農具已得到普及B.作物的品種已非常豐富C.人們已懂得變草為肥D.水利澆灌系統非常發達解析題干材料的含義是清除田地里的雜草,并使這些雜草腐爛在地里,這樣就有利于五谷雜糧的生長。把雜草變成肥料,有利于作物的生長,這說明西周時期人們已懂得變草為肥,故選C項。答案C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黃淮地區相繼出土了一些漢代鐵鏵和鐵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壟的作用),這些文物可以印證當地在漢代()A.刀耕火種方式已經普及B.耕作農具得到改進C.鐵起先運用于農具制造D.運用了先進的曲轅犁解析留意題干中的限定語“漢代”,四個選項中與“漢代”相符的只有B項。答案B4.東吳時,南方出現畝產5石稻的高產紀錄,而南朝時則畝產高達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創建了“一畝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紀錄。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緣由是()A.農業耕作技術的改進B.北方戰亂不斷,社會動蕩C.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D.南方農業生產的發展旺盛解析“畝產5石稻”“畝產高達10石左右”“一畝二十斛”等數字說明當時的農業耕作技術得到改進,故A項正確;北方戰亂的社會環境與南方農業單位面積產量沒有干脆關系,故B項錯誤;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宋代,與題干中“南朝”不符,故C項錯誤;南方農業生產的發展旺盛是表現不是緣由,故D項錯誤。答案A5.《論衡》中記載:“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暢茂。一畝之收,當中田五畝之分。”這體現出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A.“重農抑商”的思想B.“靠天吃飯”的觀念C.“不誤農時”的思想D.“精耕細作”的特點解析材料中強調的是如何盡地力的問題,并沒有提及經濟政策中農業與商業的關系問題,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可知,是盡人力助地力,沒有反映“靠天吃飯”,也未涉及農時問題,故B、C兩項錯誤。因此選D項。答案D6.據古代文獻記載:秦漢時期鐵犁牛耕技術雖有進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導地位的起土、翻土農具仍以鍤、鋤為主。導致此現象的主要緣由可能是()A.冶鐵技術的落后B.精耕細作的須要C.小農經濟的阻礙D.耕牛的極度缺少解析冶鐵技術的落后會影響鐵犁牛耕技術的推廣,但并非主要緣由,故A項錯誤;鐵犁牛耕技術更適應精耕細作的須要,故B項錯誤;小農經濟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分散生產,由于財力有限,使得占用肯定財力的鐵犁牛耕技術推廣受阻,而鍤、鋤適應了小農生產須要,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導,故C項正確;耕牛的極度缺少會在肯定程度上影響牛耕的推廣,也不是主要緣由,故D項錯誤。答案C7.據《靜庵文集》載,西漢時期,“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這反映出漢代江南地區()A.農業生產較為發達B.家庭農業和畜牧業相結合C.采納粗放耕作方式D.社會環境已有了較大改善解析“火耕”“水耨(灌水除草)”反映出當時江南地區仍采納粗放式的耕作方式。答案C8.唐人寫淮北多有“稻壟瀉泉聲”之類的詩句,北宋仍有“水闊人間熟稻天”的描寫。但1678年,河道總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產粟米”,兩年后就有人感嘆是“溝洫之制,水陸失宜”。淮北農耕變更表明古代農業()A.留意作物品種選擇B.須要政府合理作為C.重視農田生態愛護D.全憑興修水利工程解析唐宋時期,淮北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地,但明清以來,淮北自然生態與農業生產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更,這些變更,自然有人為因素,要變更這種狀況,須要政府合理作為,故B項正確;A項與題干表述的淮北農業生產環境惡化的主題不符,解除;C項與題干材料意思相反;古代農業的發展須要借助多種條件,D項說法過于肯定。答案B9.下列對于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井田制是一種土地公有制,土地屬于全體國民全部B.戰國時期的改革確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農土地全部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體現的是一種土地國有,自唐代起先實行解析在井田制下,土地名義上為國家公有,實際歸國王全部,A項錯誤;C項中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土地全部制;D項中均田制始于北魏;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正式確立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B項正確。答案B10.明朝官員丘浚說:“井田既廢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貧富不均。”“限田之義,均田之制雖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暫而不行以常也,終莫若聽民自便為之德。”材料反映了丘浚()A.對土地兼并持放縱看法B.主見以教化緩解土地兼并C.認為限田符合人情土俗D.主見復興古代土地國有制解析材料說明井田制廢除后,導致貧富不均,“終莫若聽民自便為之德”說明對土地兼并持放縱看法,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不抑制兼并,B項錯誤;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借用井田制作為比方,D項錯誤。答案A11.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為禍,以得有強豪兼并者、為茍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計……由不盡歸之強豪不止,而天下之亂且不知所極矣。”材料反映了()A.商品經濟發展加快土地兼并B.農夫負擔沉重尋求庇護C.當時租佃關系起先興起D.豪強對農夫人身限制松弛解析由材料“為茍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計”可知,農夫為躲避沉重的負擔而尋求豪強地主的庇護,故選B項。材料講的是農夫負擔重,并沒有涉及商品經濟的發展,故解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豪強地主擁有越來越多的土地,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問題,并沒有涉及租佃關系,也沒有涉及農夫的人身依附關系,所以解除C、D兩項。答案B12.下表整理自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它表明在農學探討中,徐光啟()農作物相關記述稗“稗多收,能水旱,可救儉歲”大豆“保歲易為,宜古之所以備兇年也”芋“可以救饑饉,度兇年”A.留意農作物品種的改良B.重視農作物的備荒價值探討C.認為水稻供應不足以度荒D.相識到發展水利的重要性解析從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多種稗,可以抗水旱,“救儉歲”;種大豆,可以“備兇年”;種芋頭,可以救饑餓之年,度過不好的年份。這就要求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要特殊重視農作物的備荒探討,故選B項。其他選項對表格信息的反映不全面。答案B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使烏獲、藉蕃(大力士)從后牽牛尾,尾絕而不從者,逆也。若指之桑條以貫其鼻,則五尺童子牽而周四海者,順也。——《淮南子·主術訓》材料二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白居易《朱陳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產技術?(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樣的生產方式?它有什么特點?(3)依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歸納我國古代農業發展須要哪些條件。參考答案(1)牛耕技術。(2)生產方式:“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3)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水利的興修;政府要減輕對農夫的剝削;優越的自然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憶昨深山里,終朝看火耕。——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起來望南山,山火燒山田。——溫庭筠《燒歌》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增長狀況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積材料三曲轅犁(1)材料二反映的社會問題是什么?(2)依據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在我國古代為解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問題,分別采納了哪兩種方式。(3)聯系現實,你更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購房租賃合同經典
- 農業機械租賃合同范文
- 二手攝影器材買賣合同
- 初中數學問題解決策略 特殊化教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2024)七年級數學下冊
- 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
- 弧形座椅埋件的精確定位與安裝質量控制QC成果
- 第一章 第三節 測量:長度與時間2024-2025學年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物理新教學設計(滬科版2024)
- AR-6-低泡強效除油表面活性劑
- 居間傭金合同標準版
- 初中生物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4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 女性學:女性精神在現代社會中的挑戰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2024工業機器人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綜合能力競賽選拔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江蘇省常州市中考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智能輸液架的設計與實現
- 2024年福建省中考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音樂《唱山歌》教學設計
- 2024年4月貴州省自考00995商法(二)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 高等工程數學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南京理工大學
- 2024年美國商用車和乘用車市場現狀及上下游分析報告
- DB32T3748-2020 35kV及以下客戶端變電所建設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