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地理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_第1頁
2024年初中地理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_第2頁
2024年初中地理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_第3頁
2024年初中地理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_第4頁
2024年初中地理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地理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一、選擇題1.喜馬拉雅山仍在不停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塊交界處 B.位于板塊擴張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帶上 D.位于板塊擠壓部位2.地球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發生的現象是①斷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脈④形成新的海洋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說法對的的是A.紅海會縮小B.地中海會縮小C.①山脈會消失D.②山脈會消失4.下列板塊不是六大板塊的A.亞歐板塊 B.印度洋板塊 C.大西洋板塊 D.太平洋板塊5.世界上重要火山地震帶分布在A.板塊內部 B.板塊邊緣 C.大陸內部 D.高山地區某同學運用鋁盆、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種模擬地球板塊運動的試驗(如圖)。試驗中發現蠟燭加熱區的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運動。讀下圖,完畢6~8題。6.該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形式為A.張裂 B.碰撞 C.擠壓 D.消滅7.下列地理現象與該模擬試驗原理相似的是A.四川阿壩州九寨溝地震的發生 B.喜馬拉雅山不停升高C.紅海不停擴張 D.地中海不停縮小8.下列實例中,能證明地球表面發生過海陸變遷的是A.流水堆積成的三角洲 B.風力侵蝕成的蘑菇石C.常常發生地震現象 D.在喜馬拉雅山中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9.讀圖,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說法不對的的是A.大西洋會逐漸擴大B.地中海會逐漸縮小C.①山脈是非洲板塊與大西洋板塊擠壓碰撞形成D.②山脈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形成10.如下有關板塊構造學說的論述中,錯誤的是A.由巖石構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B.全球由六大板塊構成,板塊在不停運動著C.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1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重要分布在A.板塊內部B.板塊交界地帶C.亞歐板塊D.美洲板塊二、解答題12.讀下圖,回答問題。(1)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板塊名稱:③__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__。(2)幾乎所有位于海洋的板塊是________。(填名稱)(3)珠穆朗瑪峰不停升高是由于其位于________板塊與______板塊碰撞擠壓地帶(填序號)。(4)火山、地震參集中在______地帶。根據板塊運動方向,_______(太平洋或大西洋)洋面積在不停擴大。13.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地質學家認為,進入二拾一世紀以來,全球的地殼活動進入活躍期,尤其是近些年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如-間,印度尼西亞及附近地區發生裏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就多達12次。近年來,尼泊爾、我國四川省等地也發生了強烈地震,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材料二:六大板塊分布圖(1)請寫出六大板塊的名稱:A_________板塊B________板塊C________板塊D__________板塊E___________板塊F___________板塊(2)近乎所有為海洋的板塊是____________板塊。(填字母)(3)印度尼西亞被稱為“火山國”,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尼泊爾所處位置板塊發生___________(碰撞/張裂)運動,導致這裏的地面不停升高,形成巨大山脈,這座山脈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山脈。14.讀世界板塊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1)全球巖石圈由______大板塊構成,其中A為__________板塊。(2)喜馬拉雅山的不停升高是由于_____(填字母)兩大板塊互相碰撞而形成的。(3)板塊的交界處為地震多發地帶,位于F板塊邊緣的火山地震帶名稱為______,當你在野外碰到因地震而引起的滾石時,你跑動的方向應與滾石的方向_______(平行/垂直)才是安全的。參照答案1.D【解析】【詳解】地球上的海陸分布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是會發生變化的,喜馬拉雅山不停升高的原因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運動,不停向中間擠壓,故選D。2.D【解析】【分析】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體劃分為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在不停地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板塊和板塊之間運動頻繁,但力的方向不一樣.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相反,板塊之間的距離不停擴張;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向運動,板塊之間的距離縮小,地表還會不停隆起,形成山脈。【詳解】板塊和板塊之間運動頻繁,但力的方向不一樣.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方向為相背運動,會斷裂陷落,裂谷會逐漸擴大,形成新的海洋;故選項①④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處理該題的關鍵是觀測圖,明確板塊所處的位置和板塊運動的方向。3.D【解析】試題分析:地質學家通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構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塊的名稱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解:紅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拉伸處,其面積逐漸擴大,故A錯誤;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處,其面積逐漸縮小,故B對的;①是阿爾卑斯,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處,不會消失,故C錯誤;②是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處,其高度逐漸升高,不會消失,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察不一樣海域和山脈的變化特點,讀圖解答即可.4.C【解析】【分析】【詳解】全球大體劃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在不停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澳大利亞大陸所在的板塊是印度洋板塊。因此,以上板塊不是六大板塊的是大西洋板塊。故選C。5.B【解析】【詳解】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構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因此世界上重要火山地震帶分布在板塊邊緣地帶,故選B。6.A7.C8.D【解析】6.由圖可知,圖中模擬的是地球的板塊由于受熱導致地殼發生分裂,這表達的是地球的張裂運動,故選A。7.由上題可知,圖中所示表達的是板塊的張裂運動,以上四個事例中,四川阿壩州九寨溝地震的發生、喜馬拉雅山不停升高和地中海不停縮小是由于板塊的擠壓碰撞形成的,只有紅海的不停擴張是由于板塊的張裂運動導致的,故選C。8.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海陸之間會發生變化,以上四個地理現象中,三角洲的形成和風力侵蝕的蘑菇石是地球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常常發生地震并不能表達海陸發生了變遷,只有喜馬拉雅山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表明此處曾經是海洋,後來由于地殼的抬升形成了陸地,故選D。9.C【解析】【詳解】讀圖可知,大西洋位于板塊張烈地帶,會不停擴大,故A對的;地中海位于板塊碰撞擠壓地帶,會不停縮小,故B對的;①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由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形成,故C不對的;②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形成,故D對的。根據題意選C。【點睛】該題考察板塊學說的影響,讀圖分析即可。10.B【解析】【詳解】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構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故A對的;全球由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拼合構成,板塊在不停運動著,故B不對的;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故C對的;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D對的。故選B。【點睛】該題考察板塊學說的內容,分析解答即可。11.B【解析】【詳解】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輕易發生火山、地震。12.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①③板塊交界大西洋【解析】【分析】根據地球表面形態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質學家通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由六大板塊構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塊的名稱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進行分析解答。【詳解】讀圖分析可知:(1)全球由六大板塊構成圖中:①是亞歐板塊,②是非洲板塊,③是印度洋板塊,④是太平洋板塊,⑤是美洲板塊,⑥是南極洲板塊。(2)幾乎所有位于海洋的板塊是太平洋板塊。(3)珠穆朗瑪峰不停升高是由于其位于①亞歐板塊與③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地帶。(4)火山、地震集中在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根據板塊運動方向,大西洋面積在不停擴大。【點睛】本題考察板塊分布圖,讀圖解答即可。13.歐亞太平洋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極洲B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或位于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碰撞喜馬拉雅【解析】【詳解】(1)由圖可知,圖中A是亞歐板塊,B是太平洋板塊,C是美洲板塊,D是非洲板塊,E是印度洋板塊,F是南極洲板塊。(2)六大板塊中,幾乎所有是海洋的是B表達的太平洋板塊。(3)印度尼西亞因位于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處,是一種火山、地震拾分頻繁的國家。(4)尼泊爾因處在板塊的擠壓碰撞處,地面在不停升高,形成了巨大的喜馬拉雅山。【點睛】本題考察板塊運動有關知識。14.六美洲C、E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垂直【解析】【分析】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地球是由六大板塊構造而成,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災害,在板塊內部則比較穩定。【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