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講人:魏征高情商
溝通培訓挑戰兩天改善不會溝通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口把口教學”挑戰以高情商聊天術讓太宗李世民變得小鳥依人點擊報名課程主講人名片姓名:魏征,字玄成頭銜:唐朝著名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個人經歷:隋末參加李密義軍,掌管文檄。太宗時任諫
議大夫、檢校侍中。領導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書成,升任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魏征敢于犯顏直諫,被稱為“諍臣”,所言多被太宗采納。有詩文流傳于世。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鏡矣。”官方認定非實體參演《甄嬛傳》諫太宗十思疏案例解題勸諫李世民,最有成就的開明君王之一,在位期間開創“貞觀之治”。十種值得深思的情況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一種文體,屬古文體中的奏議類,專指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奏章。
奏疏、章表:古代官吏書寫給君主的文書,皇帝用朱砂紅筆親手批諭后發還原奏人。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稱“書”,到了漢代,則分為章、奏、表、議四類。交涉策略:奏疏(實名/非必要不正面交鋒)諷——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諫——直言規勸,使改正錯誤。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譏——指責別人的過失。“譏”是微言諷刺。誹——
背地里議論說——用話語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諷諫謗譏說文體區分廟號,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繼任皇帝一般稱為“宗”。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后,每個皇親才都有了廟號。
年號,新皇登基,為區別上一任皇帝,紀自己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自漢武帝繼位始有,以后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包括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文化常識:帝號,包括廟號、年號、謚號、尊號、國號謚號,由禮官為古代帝王死后議上。自西漢至隋朝的皇帝多稱謚號。(只有諸侯、嬪妃、帝王將相、卿等有身份的人才有,平民沒有。謚號可褒可貶。)尊號,皇帝在位時期,由臣下給予的尊稱,亦作為帝號。始于唐朝武則天(天后、則天大圣皇帝)時期,尊號字數不一,常遇事而累加。國號,國家稱號,中國古代國號就是一個朝代名稱,歷朝建國者第一要事即確立國號。例如: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帝號:清圣祖康熙皇帝謚號:仁廟號:圣祖年號:康熙國號:清一般來說,對隋以前的皇帝多稱謚號,如漢文帝、晉武帝、隋煬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宋仁宗、元英宗等。明、清兩朝的皇帝多稱年號,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唐太宗:貞觀初年—勵精圖治、樸素謹慎、為國為民。幾十年后—大修宮殿、四處游玩、勞民傷財。魏征:認清形勢,清醒進諫,警醒太宗。客戶背景要達成的目的這是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勵精圖治,頗稱英明,開“貞觀之治”的繁榮之景。后來,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背后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上疏進諫,使太宗猛醒。案例背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問群臣“守天下難還是容易呢?”。魏征回答說“很難”。唐太宗說“(守天下)只要任命賢能的人才,接受別人的勸諫就可以了,怎么會說是難呢?”。魏征回答說“看自古以來的帝王,在憂患危難之時,就會任用賢能接受勸諫,而一旦到了環境安樂的時候,就必定會寬松懈怠,使說話(勸諫)的人戰戰兢兢,心懷恐懼,(這樣)日月交替,直至滅亡。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這是因為這個原因。環境安逸而能做到心懷恐懼,怎么能不算難呢?"唐太宗問房玄齡、魏征等人:“創業與保持已有的業績哪個難?”房玄齡回答說:“國家開始創立時,我們與各地豪強競相起兵較量使他們稱臣,創業難啊!”魏征說:“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在艱難的時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時候失掉天下的,保持已有的業績難啊!”太宗說:“玄齡協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歷經百戰,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創業的艱難,魏征協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擔心在富貴的時候滋生驕奢,疏忽的時候發生禍亂,所以知道保持已有的業績的艱難。但是創業的艱難已經過去;保持已有的業績的艱難,正應該和大家謹慎對待。”讀文正音求木之長浚殷憂讒邪黜惡謬賞垂拱壅蔽塞源載舟
zhǎngyīnchùgǒngsèjùnchánmiùyōngzài練好口才
不怕上臺走進文本
學習活動一作者認為人君怎樣才能治理好國家?一第段求:想要第一段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長(zhǎng):生長。固:使…穩固。根本:樹根。浚(jùn):疏通水道。德義:德行和道義。我聽說:想要樹長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穩固;想要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德行和道義。正面說理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排比而:前三個是轉折連詞,卻;第四個是遞進連詞。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源不深卻希望水流得遠,根不穩固卻想要樹木長得好,德行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很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樣)明智的人呢!望/求/思:同義,指望、想要。理:安定下愚:極愚昧無知的人。謙辭。況:何況明哲:明智的人,形作名。指唐太宗反面說理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排比當:主持,掌握。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cháng)者也。神器:帝位。重:形作名,重權,重位。域中:天地間。大:形作名,重大的地位。極天:天之極處,指皇權。休:喜慶,福祿。居安思危:處在安定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戒:戒除。儉:形作動,行節儉。處:保持勝:克服長:形作動,流的長遠假設論證國君掌握帝王的重權,處在天地間重要的地位上,將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無窮的福祿。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儉,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就(如同)砍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遠啊。第一段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cháng)者也。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中心論點:積其德義,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正反對比比喻類比比喻類比假設作者采用這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這種生活中的常識進行比喻,從而說明積德安國這抽象的道理,化抽象為具體,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且易懂。學習活動二作者認為人君為什么要思?二第段凡百:所有的。第二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元首:指帝王。景:大,重大。殷:深,深切的。而:連詞,表承接關系。善始者:開頭做得好的繁:多。
克:能夠。終:堅持到底。蓋:語氣副詞,大概。豈:難道反
問
對比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語出《詩經》意為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歷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沒有一個不是(創業之初)在深深的憂慮中而德行顯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卻德行衰微的。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難嗎?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這幾句指出了歷代帝王能創業卻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以“善始者實繁”與“克終者蓋寡”對比,暗示居安思危之重要,以“豈……乎”的反問,對所述歷史事實進行反詰,引出對“取之易”而“守之難”的分析,使論述更深入一層。殷憂:深深憂慮。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下:指臣民既:已經得志:達到目的,實現愿望。縱情:古,放縱情感,即驕傲;
今,盡情傲物:輕視他人。一體:整體。行路:陌生的路人。對
比
過去奪取天下時德行有余,現在守衛天下卻德行不足,這是為什么呢?處在深重的憂患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實現了志愿,就會放縱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別人。竭盡誠心,胡越之人也將同心同德;傲視別人,至親骨肉也會成為不相干的路人。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運用對比論證。將“殷憂”和“得志”兩種情況下君主的態度和造成的結果進行了對比。不同的態度造成了不同的結果,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胡越
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胡在北、越在南,1.比喻相隔遙遠,2.也比喻敵人或對立關系。百越
居于長江中下游以南各個越族的合稱。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常指桂、浙、閩、粵等地。朔漠
北方沙漠地區。四夷
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的合稱,是古代對中原周邊各族的統稱,亦泛指外族、外國。古代地理分布范圍東夷是農耕和漁獵民族,善于射箭,主要分布在今中國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南蠻是農耕和牧獵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國長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等地。西戎是游牧民族,善于騎馬,主要分布在今中國西部的陜西、甘肅等地。北狄是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國北部的河北、山西、陜西的北部以及這些地方更北的地區。稱呼雖:即使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董:督察以:介詞,用振:同“震”,威嚇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狀后茍免:茍且免于刑罰貌:表面上,名詞作狀語恭:恭順惟:只是覆:顛覆;使……傾覆宜:應該慎:警惕其:副詞,表反問,怎么、難道忽:輕視,怠慢比
喻
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察人民,用盛怒來威嚇人民,他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順,內心里卻不服氣。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懼的只是百姓心懷怨恨;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奔馳的馬車卻用朽爛的繩索,怎么可以忽視呢!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強調民心的重要性。運用比喻來說明帝王與百姓之間的關系,簡潔傳神,直接明了地向唐太宗表明其利害關系。引用古圣先哲的至理名言,反復闡述,耐心說服。第二段論證思路
從“為什么思?”展開論證,有三個論證層次:
第一層:擺事實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取易守難?
第二層:析原因
竭誠施仁政,吳越為一體;
傲物振嚴刑,骨肉為行路。
第三層:敲警鐘
載舟覆舟,奔車朽索,所宜深慎!【結構分析】(1)概括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______引出分析論證,用“殷憂”和“得志”的不同心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______的關系比對______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本段: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進一步論述君王居安思危、厚積德義的重要性。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設問能否竭誠待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水和舟民和君(1)概括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______引出分析論證,用“殷憂”和“得志”的不同心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______的關系比對______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設問能否竭誠待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民和君取江山守江山在殷憂
必竭誠以待人
既得志
則縱情以傲物胡越為一體骨肉為行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這一段使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2、《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取守天下不同是因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
;
,。對接高考1、概括歷代君王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是:
,
。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3、《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果的句子是:
,
。
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4、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
;
,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學習活動三找出“十思”內容,并說說其現實意義。三第段君:名作動,統治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可欲:想要的東西牧:約束、修養樂:以……為樂誠:表假設,如果安:使動,使……安定下:居于……之下,名詞作動詞以為:以(之)為統治百姓的人,如果能夠看見想要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險就要想到謙虛謹慎來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害怕(自己)會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納百川;喜愛狩獵就要想到從三面設網,留一面作為限度;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以:表修飾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讒:動作名,說壞話的人邪:形作名,邪惡的人正:使動,使…端正黜(chù):排斥惡:形作名,奸惡小人加:施加以、而:表因果濫刑:濫用刑罰壅蔽:(耳目被)堵塞蒙蔽。懈怠:意志松懈而:表并列擔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害怕(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想到有說壞話的邪惡之人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品行端正來排斥奸惡小人;施加恩澤就要考慮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怒而濫用刑罰。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一思知足以自戒二思知止以安人
戒奢侈戒驕傲戒輕人言戒賞罰不公戒縱欲要節儉要謙遜要勤勉要兼聽要賞罰分明三思謙沖而自牧四思江海下百川五思三驅以為度六思慎始而敬終七思虛心以納下八思正身以黜惡九思無因喜以謬賞十思無因怒而濫刑“十思”大致說了幾方面的內容?它們共同說明了什么觀點?說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在生活上,應該知足知止,游樂有度;在修養上,應該謙沖自牧,慎始敬終;在用人上,應該虛心納下,正身黜惡;在執法上,應該賞罰分明,不徇私情。積其德義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總:總括
茲:這簡:選拔弘:光大善:形作名,好的意見播:散播效:獻出馳:奔馳效勞事:憂煩的事物豫游:出游,游樂養:保養,頤養九德,語出《尚書·皋陶謨》:“寬而栗(莊嚴),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亂(有治理的才能)而敬,擾(和順)而毅,直(正直)而溫,簡(直率)而廉,剛而塞(充實)。”;即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發揚光大《尚書》所講的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選好的意見而加以采納,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貢獻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廣布他的仁愛,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逐(效力),對君主來說便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的年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鳴:使……鳴,演奏垂拱:垂衣拱手,喻指輕而易舉垂拱而治:比喻統治者不做什么,卻能使天下太平。
后多指帝王無為而治。化:教化勞:使…勞苦:使…苦
司:管理大道:最高境界役:役使,勞損虧:毀壞,減損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說什么百姓就會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費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的耳、明亮的眼,虧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十思內容第三段除十思外,還要3.聽從善言1.宏九德2.選拔任用人才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魏征為何不在開頭提出“十思”,而放在最后提出?在提出“十思”之前,他還論證了哪些內容?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從論證方法角度梳理文章思路高情商說話:理清思路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提出問題(中心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德義(主旨)人君當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手段)為什么思誠能十思垂拱而治(提出具體做法)思些什么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總結歷史教訓)(以“固本浚源”為喻)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觀止》復盤過程【魏征如何用一張嘴拿下太宗】諫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提出問題比喻論證分析問題總結歷史引出警告克終蓋寡善始實繁對比論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解決問題提出十思誠能十思垂拱而治反面正面理清思路聽明白了嗎!嗯~你好兇兇嘛,人家聽你的就是了嘛~魏征為什么能夠說服太宗?思辨213②說理透徹,語言簡練而生動,特別是正反論述、前后對比、引經據典,有理有據,令人信服,充分展現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進諫藝術。③唐太宗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唐太宗勵精圖治,以國事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對于魏征的進諫大都能夠虛心接受。①態度謙恭誠摯,語言委婉得體。他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觀察時政。在進諫時,他言辭懇切,語重心長,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極盡忠誠。說話的藝術(一)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對比論證,論證有力(二)邏輯思維嚴密(提出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語言駢散結合,華美流暢(四)說話藝術高超千古佳話唐太宗看了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慚愧,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魏征“誠極忠款,言窮切至”,并說“公之所諫,朕聞過矣。當置之幾案,事等弦韋”,表示從諫改過。(弦、韋是用以警戒之物。)非魏公不敢為此言,非太宗亦不敢納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林云銘《古文析義》唐太宗和魏征,一個愛才惜才,善于納諫,是歷史上的“明君”;一個忠心耿耿,敢于直諫,是歷史上的“諍臣”。勸諫藝術:對象背景目的策略效果魏征燭之武共同規律唐太宗秦穆公動之以情(站對立場、思其得失、以史為鑒)曉之以理(比喻、對比、類比等)勸之以方(曲徑通幽、對癥下藥)貞觀盛世貪圖享樂兵臨城下臨危受命長治久安安居樂業紓解國難保全鄭國設喻對比、以史為鑒勸之以方、動之以情誘之以利以退為進、分析利害挑撥離間置之幾案事等弦韋秦軍駐守晉軍撤退回憶我們學過的課文,比較主人公的勸諫藝術。思考:《諫太宗十思疏》是否有局限性呢?說說你的理由。②作者對當時的統治階級加以勸誡,其目的無非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并不是為了啟迪后人。魏征畢竟是一個古人,是一個封建社會從亂到治的政治家,自有其歷史和階段的局限性:①他把一個王朝的盛衰興亡歸之于某一個國君,這是一種唯心史觀。他認為統治階級只要能“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就可以長治久安。實際情況當然不是如此。本文作為封建時代臣子向帝王的勸諫之文,在當今社會是否還有現實意義?請聯系現實,談談你的看法。①“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在當今社會仍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社會經濟已經獲得長足發展,但國內國際影響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奢侈浪費之風尚存。因此,我們仍然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
本文作為封建時代臣子向帝王的勸諫之文,在當今社會是否還有現實意義?請聯系現實,談談你的看法。②“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訴我們,黨和政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代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本文作為封建時代臣子向帝王的勸諫之文,在當今社會是否還有現實意義?請聯系現實,談談你的看法。③“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告訴我們,作為領導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夠聽取下屬的合理建議。如果領導者在開展工作時,下屬只是當面附和,背后卻議論、抵觸,工作將無法正常開展。只有做到“擇善而從之”,每個人才會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課堂小結“順境逆境看襟懷,大事難事看擔當。”古代優秀的士人,秉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自覺承擔匡世濟民的責任,在其位,謀其政,以期有補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廟堂,時時牽掛國事,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拳拳之心。時至今日,我們每一個人仍需涵養勇于擔當的精神品格,心有所系、行有所戒,練就責任之心,成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學以致用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托,牢記責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習近平習總書記比較異同魏征第四部分對接高考1、《諫太宗十思疏》開篇作者運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舉出“
,
;
,
;”兩組比喻,從而引出引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結論。必固其根本臣聞求木之長者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2、《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
”的結論。必積其德義3、《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說“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內容是:
,
,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思國之安者6、《諫太宗十思疏》中強調取守天下不同是因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
;
,。對接高考4、《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權利和地位的兩句是:
,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5、概括歷代君王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是:
,
。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對接高考7、《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果的句子是:
,
。
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8、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
;
,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古今異義必固其根本古義:樹根。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古義:放縱性情,含貶義。今義:盡情。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古義:路人。今義:走路。役聰明之耳目古義:聽覺、視覺靈敏。今義:智力發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詞類活用①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②簡能而任之③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④擇善而從之⑤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⑥必固其根本⑦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名詞作動詞,居于……下······形容詞作名詞,賢能的人······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端正惡,形容詞作名詞,奸惡小人······形容詞作名詞,好的意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穩固······形容詞的使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 找長處教學設計 泰山版
- (重慶二診)重慶市高2025屆高三學業質量調研抽測 (第二次)歷史試卷(含答案)
- 人的感知與反應(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五年級下冊人教鄂教版
- 反洗錢工作保密事項培訓
- 2024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耳鼻喉科護理指南
- 表情管理培訓方案
- 2024中鋁鐵礦西芒杜項目公開招聘1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工程施工員培訓
- 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識培訓
- 主管護師預測卷兒科護理專業實踐能力含答案
- 02幾何壓軸小題-【黃金沖刺】考前10天中考數學極限滿分沖刺(浙江專用)原卷版+解析
- 數字鄉村網絡課程設計
- 基于STM32的智慧農業監測系統設計
- 第23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課稿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 廠房施工進度計劃表
- 2024年《產業經濟學》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公園保潔服務投標方案
-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計算題大全(每日一練共25份)
- 09BJ13-4 鋼制防火門窗、防火卷簾
- 材料科學基礎I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湖南科技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