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身邊的工具
教學目標:
1、知道做事情一般要使用一些工具,了解生活中的常見工具。
2、能找出一種把一張紙分成兩張的工具。
3、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教室里的工具。
4、能說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時,使用與不使用工具的體會。
教學重點:
了解自己生活環(huán)境中的常用的工具。
教學準備:
開瓶器、鉗子、剪刀、鐵絲、未打開蓋的瓶子、白紙、ppt等。
教學活動:
一、談話導入
師:人的身體不如大象強壯,力量不如牛馬強大,牙齒不如猛虎、雄獅鋒
利……但人的智慧卻比其他動物高得多,人們發(fā)明和使用工具。工具的發(fā)明和使
用是人類能夠做許多其他動物不能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他們對人類
有哪些幫助?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這些知識。
每組發(fā)一張白紙。把這張白紙分成兩張,怎樣才能整齊地分開?
二、探究與發(fā)現
1、小組探究:把一張白紙分成兩張,可以用哪些工具整齊地分開?
2、老師提示:在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刀片是鋒利的,注意不要割
傷手指。
3、學生分組活動,師巡視指導。
4、小組匯報探究結果,教師評價。
5、師生交流使用工具與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
三、尋找教室里的工具
師:我們的教室里就要許多的工具,例如掃帚和簸箕是用來掃地的,鉛筆是
用來寫字和畫畫的,你們從教室里還能找到什么工具?它的用途是什么?小組一
起找一找,并把他們記錄下來。
學生尋找記錄。
交流匯報。
四、應用與拓展
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生活中常見的工具。
2、剪刀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剪刀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2、能利用感官觀察剪刀,并對剪刀的特點和作用做出猜想。
3、能仔細傾聽他人的想法,并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能用語言描述剪刀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教學準備:紙、不同種類的剪刀,PPT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謎語“什么東西不怕布,只怕石頭。”猜猜看,謎
底是什么?
生:剪刀
師:剪刀的種類可多了,你知道它的特點和作用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
究吧!
二、探究與發(fā)現
1、學生說出剪刀的特點。
2、觀察特點(以小組為單位,每組至少準備三把不同的剪刀。)
提示:
(1)剪刀由哪幾部分組成?
(2)每一部分有什么特點?
(3)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
(4)觀察結果記錄到《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3、匯報交流
小組觀察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相同點:都有兩個刀刃;都有刀柄、刀刃、刀身;刀柄和刀身都有螺絲固
定。
不同點:刀刃的形狀不一樣;刀身長短不一樣。
4、巧用剪刀
以小組為單位,以比賽形式展開。提供給每組的材料有:種類不同的剪刀,
一幅簡單的圖案。
比賽規(guī)則:看哪個小組用時最短,剪得最美。
注意事項:刀刃鋒利,注意安全!
比賽結束后小組介紹經驗,交流一下如何剪得又快又好。
三、應用與拓展
1、提出問題
師:通過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剪刀的特點及用途,那么刀、鉗分別與剪刀
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交流研討
小組討論全班研討,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敢于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并把交
流內容及時記錄到《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3、擰螺絲
教學目標:
1、在愉快的活動中認識螺絲,了解螺絲的作用。
2、學會為螺絲和螺母配對,探索螺絲的擰法。
3、積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初步體驗合作獲得的成功。
教學準備:
各種型號、材料的螺絲,螺絲組合玩具。
帶有螺紋的物品,如不同口徑的飲料瓶頸和瓶蓋,燈泡和燈座,能擰的筆和
筆帽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引出主角
1、激趣:玩具車壞了,誰來幫忙修一下?
2、提問;玩具車是怎樣連接起來的?(出示螺絲)
3、出示課件,思考回答:圖中的鬧鐘和方凳哪些地方用到了螺絲?
4、小結:從孔里穿進去再擰起來,擰擰緊就能把汽車裝好。在我們的生活
中,許多地方都要用到螺絲,螺絲的本領真大。
二、探究與發(fā)現
(-)選擇工具
1、教師出示5種螺絲,讓學生通過觀察和猜想初步學會選擇工具。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工具箱中選出恰當的工具進行配對,然后動手進
行初步驗證。同時完成《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三頁上相應部分的內容。
(二)固定螺絲
1、出示PPT讓學生觀察擰螺絲的正確操作。
2、教師示范擰螺絲。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每個學生輪流操作,其他學生觀察評價。
(提示學生操作時注意安全。)
4、完成《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三頁上相應部分的內容。
三、應用與拓展
請學生扮演小維修工,修理一些需要維修的生活用品。
4、美麗的大自然
教學目標:
1、能對校園和大自然中的物體是否是自然形成的進行猜想。
2、能用合適的語言簡單描述見到的自然物體。
3、運用多種感官,欣賞大自然的美好,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用合適的語言描述見到的自然物體。
教學準備:PPT、有關大自然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感受大自然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妙的地方,請閉上眼睛,我們要出發(fā)
了。仔細聽,有聲音(聽鳥聲、水聲);我們走啊走,快睜開眼睛(欣賞大自然
圖片)
2、你知道我們來到了哪里?(板書:大自然)為什么?
3、那你剛才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說的?
4、揭題:是啊,好美,折就是美麗的大自然!那畫面中哪些是自然形成
的?
二、探究與發(fā)現
(-)尋找校園里的自然物體
1、制定計劃
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活動計劃。可以從“去哪里尋找”“需要帶些什么”
“怎樣觀察”“小組同學怎樣分工”“觀察時需要注意什么”等方面去交流討
論。
2、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活動地點是校園,活動目的是尋找自然物體。活
動前需要準備活動材料,如《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等;活動以四人小組合作
的形式完成。(提示學生:未知的物體不要隨意觸摸、品嘗;觀察時注意安
全。)
3、搜集信息
學生實地觀察、記錄校園中的自然物休。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以便交
流。
4、處理信息
把觀察和交流結果及時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五頁上。
5、表達交流
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在匯報時要尊重事實,交流中虛心聽
取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
(二)美麗的自然風景
1、你看到過哪些自然風景?風景里都有什么?出示自然風景圖片。學生交
流自己在其中認識到的自然物體。
2、把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五頁上。
3、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匯報。
4、小結:學生歸納出大自然里面的山、水、還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都
是自然形成的。
三、應用與拓展
組織舉辦相應的展覽,展示學生記錄的作品,激發(fā)學生記錄的興趣。
5、周圍的人工世界
教學目標:
1、能對校園內和校園外的物體是否是人工制造的進行猜想。
2、能用合適的語言簡單描述人工制造的物體。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觀察結果,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教學重難點:
能用合適的語言簡單描述人工制造的物體。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多媒體出示一段學生在操場上活動的視頻,引導學生交流。
2、哪些是人工制造的?
二、探究與發(fā)現
1、制定計劃
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活動計劃。可以從“去哪里尋找”“需要帶些什么”
“怎樣觀察”“小組同學怎樣分工”“觀察時需要注意什么”等方面去交流討
論。
2、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活動地點是教室、校園,活動目的是尋找人工制
造的產品。活動前需要準備活動材料,如《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等;活動以
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示學生:不要去危險的場所;觀察時注意安
全。)
3、搜集信息
學生實地觀察、記錄教室及校園中的人造物體。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
以便交流。
4、處理信息
把觀察和交流結果及時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六頁上。
5、表達交流
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在匯報時要尊重事實,交流中虛心聽
取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
6、總結:引導學生歸納出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車等都是人工制造的,
他們構成了人工世界。
三、應用與拓展
讓學生從“衣、食、住、行”等角度展開交流。說一說哪些是人造產品及功
6、體驗造紙
教學目標:
1、了解造紙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語言簡單描述造紙的制作過程。
3、能和同學合作,分享自己的經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描述造紙的制作過程。
難點:使用攪拌棒把餐巾紙攪拌成紙漿。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出示多媒體課件:詞典、紙箱、紙杯、紙袋、紙玩具的圖片。
2、提出問題
(1)這些東西是用什么制作的?
(2)你還知道有東西是用紙的嗎?
(3)很多東西都是用紙做的,你知道紙又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二、了解古代紙的發(fā)明。
1、介紹古代人的書
在遙遠的古代,還沒有紙張的時候,人們是怎樣記錄每天發(fā)生的事情的呢?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多媒體課件:石文、甲骨文、竹簡、木簡、帛書的
圖片)
人們把文字刻在了石頭和動物的骨骼上,稱為石文和甲骨文。但把文字刻在
石頭和動物的骨骼上太費力氣了,于是人們又想出了更好的辦法,把字體刻在了
竹簡和木簡上。
可是,竹簡和木簡太重了,每次搬運起來很費勁,于是有一個人又想出六更
好的辦法。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出示多媒體課件)原來,他的名字叫
蔡倫,生活在離我們很遙遠的東漢時期。蔡倫經過長期的實驗,發(fā)明出了一種更
好地制造紙張的方法。看,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紙。造紙術、火藥、指南
針、活字印刷術被稱為我國歷史上的四大發(fā)明。
2、了解古代造紙技術
出示多媒體課件,看這位老奶奶正在造紙呢,首先,把竹子、稻草等物品剁
成碎屑,然后浸泡在水中制成紙漿,再用紗網在含有紙漿的水中過濾,最后晾
干,紙就制作好了。
因為制作紙張的主要原材料是樹木,一顆大約5-6歲的大樹,可以制作大概
750張左右的紙,所以大家要節(jié)約用紙,減少對樹木的砍伐。
三、了解現代造紙的過程
3你知道現在造紙用什么原料、都經過哪些步驟嗎?
2、教師總結:現代造紙通常是用原木。
(1)把原木粉碎成木屑。
(2)把木屑制成紙漿。
(3)把紙漿經過抄紙,壓光。
(4)卷紙。
(5)變成紙張。
四、廢紙變新紙
用廢紙做原料可以制造再生紙張,我們一起來做一張再生紙吧。
1、學生探索各種材料的名稱和特征,探索材料之間的關系和作用。
2、學生合作,教師指導學生制造造紙的過程:將紗布套在紗布架上,把紙
巾放入盛有水的杯子里浸濕,用小木棒將紙巾攪碎,使其變成紙漿,把攪好的紙
漿倒入水盆內,水盆里裝少量的水,用做好的紗網架從盆壁慢慢下滑,把紙漿撈
上來。放置在平整的地方用吃風機吹干,或晾曬。
3、師生總結,展評作品。
五、應用與拓展
1、出示多媒體,圖中哪些廢舊物品再利用?
2、你還知道哪些廢舊物品能夠再利用?
7、秋天到了
教學目標:
1、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了解與秋天有關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讓學生
在科學小觀測、小制作等活動中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2、學生在夏天到秋天的自然變化中學習科學觀察的方法,通過制作秋天樹
葉標本,學會探究。
3、通過秋風、秋葉秋果、秋歌秋色,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的情
感。
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夏天到秋天的自然變化中學習科學觀察的方法,學會探究。
教學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秋的腳步》
2、平時留心觀察反映秋天特征的景物。每人準備水彩筆一盒。
3、準備故事《天變涼了》
教學過程:
一、傳遞秋天的信息。
1、賞秋天。
小朋友,瞧,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來到了我們中間,他就是-愛愛鴿,他帶來
的見面禮是什么?原來,他是來向我們傳遞一個新的信息-秋天到了。
秋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欣賞了五彩斑斕的秋景圖后,你有什么感受
呢?
2、吟秋歌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我們高興,我們驚奇,我們歡呼,有一首兒歌正唱出
了我們的心聲,讓我們一起來詠誦吧!
采用多種方式讀兒歌,
二、觀察秋天
1、找秋天
秋天來到了校園里,你都看到哪些變化?
秋天來到了池塘里,瞧,池塘里的荷花怎么樣了?
秋天來到了田野里,瞧,田野里的水稻怎么樣了?
秋天還到了哪兒去了呢?它又給哪些景物穿上了新裝?讓我們一起來找秋天
吧!
四人小組合作,互相討論:秋天來到了我們身邊,說說自己看到了秋天的哪
些景色,并共同完成一幅“秋色圖”。
2、說秋天
各組派代表交流找到的秋天,并將圖畫貼在黑板上,教師給找得好、說得
好!畫得好的幾個組送上紅五星。
3、師總結“找秋天、說秋天”活動的收獲和意義。
三、制作秋天樹葉的標本
1、制作樹葉標本分幾步?每一步怎么做?
(1)采集樹葉。
(2)吸水,壓平。
(3)書寫標本的標簽(內容包括:標本的名稱、采集地點、制作日期、作
者姓名等)。
(4)把標本固定在硬紙上。
2、按照上面的方法制作樹葉標本
3、作品展示:比一比誰做的最好。
4、我們還可以用美麗的樹葉制作好看的書簽和小貼畫。
四、關心天氣變化。
3你發(fā)現天氣有哪些變化呢?
2、天氣變涼怎么辦?
五、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六、拓展作業(yè):
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秋天還有哪些變化?
8、秋天的收獲
教學目標:
1、能按照用途給秋天的收獲分類。
2、能用合適的語言說出秋天的收獲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各種資
源。
3、感受、體驗秋天的美和豐收的喜悅,愿意與他人分享快樂。
教學重難點:
認識各個季節(jié)的收獲,給秋天的收獲分類。
教學準備:一些秋季的果實。
教學過程:
一、收獲的季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實物導入:教師出示幾種秋天收獲的物品。
(1)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這些都是什么?
(2)提問:那么,你們知道這些都是在什么季節(jié)收獲的嗎?
2、多媒體出示圖片:豐收啦
提出問題:在我們生活的地方,秋天收獲些什么呢?
二、尋找秋天的收獲
(1)把自己找到的收獲帶到課堂上來與大家分享。
(2)學生將自己觀察、收獲或調查、訪問、親身實踐的情況和感受以多種
方式進行交流。
(3)說一說這些收獲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用處。
(4)小結: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在田野里、在果園里,我們感受收獲的
美景,感受收獲的喜悅。
三、珍惜勞動成果
1、提問:你們看到過自己的父母、家人辛勤勞動的場面嗎?他們是怎樣辛
苦耕種的?對于父母、家人的辛勞,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2、朗讀詩歌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
一粒麥子一滴汗,
愛惜糧食里應該。
辛勤的勞動會得到人們的贊頌,你還知道哪些古詩、古語是表現勞動的艱辛
的?如《憫農》
四、舉辦豐收展
1、出示多媒體課件
猜謎語
看看圓,摸摸麻,包著一肚小月牙。
綠蓋紅缸,里頭裝滿蜜漿。
出示秋天收獲的各種物品圖片
2、提問:秋天的收獲有很多,請按照收獲的用途對他們進行分類。
3、你還知道其他種類的收獲嗎?制藥原料:各種藥材
4、播放動畫:豐收之歌
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贊美這豐收的景象呢?
五、應用與拓展:
一年四季豐收多,四個季節(jié)中分別都有哪些收獲?
9、寒冷的冬天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冬天天氣的特點,指導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了
解與冬天有關的自然現象和淺顯的科學常識。
2、通過領略祖國各地冬季不同的風情,讓學生感受冬天的奇妙;更激發(fā)他
們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熱愛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生;喜歡。
那就開動你們的小腦筋一起來猜一猜,看誰的反應快。
1、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雨)
2、像云不是云,像煙不是煙,風吹輕輕飄,日出慢慢散。(霧)
3、一面大鼓真奇妙,地上沒有天上吊,秋冬兩季不常見,春夏來了常放
炮。(雷)
4、小小白花無人栽,一刮北風它就開。無根無枝又無葉,跳著舞從空中
來。(雪)
師:小雪花會在哪個季節(jié)來到我們的身邊?生:冬天。
師:說到冬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下雪,雪是冬天特有的景色,除了雪,冬天
還有很多奇妙的自然現象,這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走進這一奇妙的冬天。
二、情境與問題
出示多媒體課件:冬天的圖片
1、寒冷的冬天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哪些影響?
2、學生看圖片、思考問題。
三、觀察冬天的特點
1、觀察的圖片及視頻,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探究;冬天有哪些特點?
2、各小組匯報討論交流結果。
3、教師評價、總結。
我們這里屬于我國的北方,我們這里的冬天特點有:
(1)冬天天氣特點:天氣寒冷,土地封凍,水結成冰,常刮北風,有時下
,三sis,0
(2)冬天植物特點:小草干枯,大樹落葉,大多植物都不再生長,只有松
樹,柏樹還是那樣綠。
(3)冬天動物特點:蜻蜓、蝴蝶等昆蟲都不見了,喜鵲、麻雀、鴿子等鳥
有時落到地面上找吃的,有時會看到松鼠和野兔在樹林里跑過,蛇、青蛙、熊都
躲在自己的窩里睡覺去了。
四、快樂旅行
了解我國不同地方的冬天
1、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說一說不同地方冬天的差異。
2、出示多媒體課件,我國各地冬天的圖片、視頻,看一看各地冬天的差
異。
3、教師總結
同樣是冬天,氣候景色卻相差這么大?這也是冬天比較奇特的現象。
五、尋找冬日之謎
1、冬天,奇妙的現象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你們發(fā)現了嗎?小組討論討
論,然后再把它寫下來。
2、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你知道雪人到哪里去了嗎?
為什么河上結冰而河下不結冰?
冬天的早晨,窗戶上為什么會出現冰花?
為什么冬天聽不到雷聲?
六、應用與拓展
冬天這么美,有這么多奇妙的東西,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冬天你做過哪些
游戲呢?(做冰燈、堆雪人、打雪仗……)
10、磁鐵的力量
教學目標:
1、能用實驗區(qū)分可以被磁鐵吸引和不能吸引被磁鐵吸引的物體;
2、能通過反復實驗,確定某一物體是否能被磁鐵吸引;
3、對于可以被磁鐵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體,能找出組成它們的材料的性質
有何不同。
教學重、難點:
1、對于可以被磁鐵吸引和不能被吸引的物體能找出組成它們的材料的性質
有何不同。
2、能從實驗結果中發(fā)現磁鐵的磁力大小與被吸引物體與磁鐵之間的距離有
關,距離越近,吸引力越大;反之則越弱。
實驗材料:各種磁鐵、塑料盤子、材料袋(大頭針、鐵釘、自動鉛筆、曲別
針、橡皮、紙、尺子、硬幣)。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觀看視頻,提出問題。
師:熊大是怎么贏了熊二的?生:是吸鐵石師:對,吸鐵石。你們都玩
過嗎?都用它做什么?(生自由回答)吸鐵石的科學名字叫——磁鐵(板書:磁
鐵)今天這節(jié)課呀,咱們就一起來深入地了解一下磁鐵。
二、探究活動
1、活動一: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
師:大家看,這些都是磁鐵。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磁鐵,條形磁
鐵、蹄形磁鐵、環(huán)形磁鐵。咱們都知道磁鐵是有吸引力的,今天我?guī)罅藥追N物
品,請你猜一猜他們能不能被磁鐵吸引?
(觀察材料袋里的物體,先猜測一下,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哪些物體不
能被磁鐵吸引?)
生1:磁鐵吸大頭針,釘子。
生2:磁鐵吸鐵等金屬的東西吧。
生3:磁鐵不能吸自動鉛筆。
師:那么我們的猜測正確嗎,到底誰說得對?為了檢測我們的猜測是否正
確,我們可以怎么辦?
生:做實驗
師:孩子們那你們猜的對嗎,光說我可不信。下面咱們就來玩一個游戲:給
磁鐵找朋友,可以利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材料,也可以加一些自己身邊的材料,
找找看誰是磁鐵真正的朋友。既然是游戲,那就要講究游戲規(guī)則,一起看:(幻
燈出示實驗要求)
(1)將實驗材料從盒子中倒出來,分開擺放整齊(把材料袋中的材料倒出
來擺放好,材料袋也是材料的一種);
(2)拿起磁鐵挨個試驗;一名記錄員負責將信息記錄在表一中,誰是磁鐵
的朋友就在朋友一欄寫上能,不是的就在不是朋友的一欄寫上不能;
(3)磁鐵非常易碎,用磁鐵找朋友時一定要輕拿輕放,拿鐵釘時注意安全;
(4)試驗完畢后把材料收回盒中放到小組長桌子的右上角,就不能再動
了;
同時出示溫馨小提示:孩子們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可是有禮貌的表現呀!你
們能做到嗎?
生:能。
師:老師相信你們也能做到。各組開始開始實驗。(指導實瞼)
師:在剛才的試驗中大家為磁鐵找到了許多的朋友,先來看看剛才你們的猜
想正確嗎?匯報一下。那剛才的猜測正確嗎?
(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師:我們仔細觀察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鐵
生:金屬
師:有的同學說是金屬,鋁是金屬,銅也是金屬,那磁鐵能不能吸引他們
呢?我這里有根銅線和一根鋁線,誰愿意來試試?
生:不能。
師:看來磁鐵只能夠吸引鐵質材料的物體。(板書)
2、活動二磁鐵能隔著一段距離吸引曲別針
師:磁鐵有吸引力,磁鐵隔一段距離能不能吸住曲別針,
咱們還是用實驗來驗證。
實驗結論:磁鐵可以隔著一段距離對鐵、鎮(zhèn)等材料產生吸引作用。
三、知識運用及拓展活動
1、師述:我們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知識,方便我們的生活。
昨天就有一位老奶奶遇到了一個小麻煩,想請你們給她想一個辦法,你們樂
意嗎?是什么麻煩呢?是老奶奶不小心,將縫衣針掉到了地上,可是老奶奶眼睛
花了,怎么也找不到地上的縫衣針,你能想個好辦法,讓老奶奶很快找到縫衣針
嗎?(生:用磁鐵)
2、磁鐵的應用
師:磁鐵除了可以幫老奶奶找縫衣針外,其實它的用途還非常廣泛,一起看
(幻燈出示)
師:非常神奇吧!那磁鐵還有哪些用途?有哪些有趣的現象,就需要同學們
細心觀察、用心發(fā)現。
板書
10、磁鐵的力量
1、磁鐵能夠吸引鐵質材料的物體
2、磁鐵能夠隔一段距離汲引鐵質材料的物體。
11\磁極
教學目標:
1、知道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
2、能夠通過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
3、體會認真實驗、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利用數據驗證磁鐵的兩個磁極磁力最強。
教學準備:小鋼珠、大條形磁鐵、回形針、沒有標識的磁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實物)看,這是什么?如果把小鋼珠放在條形磁鐵的中間,一松
手,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猜測
2、我們來試試吧!教師演示(多做幾次)看到了什么?(小鋼珠在磁鐵上
總向兩邊滾)
3、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釋。
二、磁鐵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同一塊磁鐵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樣強呢?那
我們猜條形磁鐵哪些部位磁性最強?
2、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樣用科學的實驗數據或現象來證明我們的觀
點呢?要比較磁鐵的各部分磁性誰更強,可以怎么比?
3、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
4、交流匯報實驗方案
如果要測磁鐵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針數,該怎么做?磁鐵是放在桌上好還是刮
起來好?可以在條形磁鐵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針?為節(jié)約時間我們可以選擇幾個有
代表的點?
5、各小組實驗數據匯總。
6、我們一起來觀察分析一下,從我們的匯總數據里,我們可以發(fā)現些什么
信息?(物體掛得多,說明磁力強,物體掛得少,說明磁力弱。)
三、觀察磁極的指向
1、制定計劃
實驗前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教室里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引導學生討論“你想怎么做”“用到什么材料?”
2、學生進行實驗,提示學生做實驗時要多做幾次。
3、表達交流
提問:“磁鐵停止轉動時,磁極的指向有什么相同點?”
小組內先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鼓勵學生如實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4、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說出磁鐵能指示南北,指北的一端叫北極,也叫N級,指南的一端
叫南極,也叫S級。磁鐵總是同時存在著兩個不同的磁極。
四、應用與拓展
學生科學了解指南針的資料,并交流。
12、磁極的相互作用
教學目標:
1、知道相同的磁極相斥,不同的磁極相吸。
2、能按照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并通過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3、能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如實記錄。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磁鐵的兩極同級相斥、異極相吸。
難點:有計劃地做實驗,分類整理實驗證據找出規(guī)律。
教學準備:
每組未標識條形磁鐵2個,有標識條形磁鐵1個,馬蹄形、環(huán)形磁鐵若干,
棉繩1卷,磁鐵座1個,懸掛磁鐵的支架1個,標簽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歡迎走進科學課堂。通過前面的學習,我
們知道磁鐵是有磁性的,磁鐵能吸引含鐵的物質。那么,涼快磁鐵慢慢靠近,
會怎樣呢?仔細觀察(有時兩塊磁鐵緊緊地吸在一起,有時另一塊卻離開它靠不
到一起)
2、看玩具青蛙的嘴,把它閉上后,它還會自動張開,為什么總是合不上?
3、看老師的實驗:老師有魔力讓其中的一塊磁鐵浮起來,睜大眼睛看清楚
咯。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開啟今天的科學之旅,一起來探究磁極間的相互作
用。
二、探究與發(fā)現
(-)將兩塊磁鐵靠近
1、提出假設
讓兩塊磁鐵的磁極相互接近,有哪些情況?
咱們找出兩個磁極接近的四種方式,當他們接近時會出現什么現象呢?請大
家把自己的猜測寫在實驗報告單上“我的猜測”一欄。
2、實驗驗證
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咱們還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六單元之2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7.2.4人的性別遺傳教學設計
-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 學看平面圖教學設計1 人教新課標版
-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數學五年級下冊人教版
- 九年級化學上冊 8.2.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教學設計 (新版)北京課改版
- 勞動鑄就夢想致敬勞動者-勞動節(jié)班會教學設計
- 信息技術“第二單元 第一節(jié) 獲取信息的渠道”的教學設計
- 測繪基礎知識培訓
-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綜合探究五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教學設計
- 六年級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辯論
- 執(zhí)業(yè)獸醫(yī)機構聘用證明或服務協議
- 卓越績效調研提綱
- 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
- 【經典】一次性使用氧氣濕化瓶-一次性使用加濕型鼻氧管介紹教學課件
- 建筑施工企業(yè)預結算制度
- 2023年中央民族大學事業(yè)編制人員招聘(共500題含答案解析)筆試歷年難、易錯考點試題含答案附詳解
- 托管中心消防應急預案
- 故意傷害(致死)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司法辨析
- HCCDP 云遷移認證理論題庫
- 2021兒童體格發(fā)育評估與管理臨床實踐專家共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