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1頁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2頁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3頁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4頁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豐收歡樂而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會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誰來說說他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同學分別說出對大海的印象:海水藍藍的咸咸的,海風吹在臉上的感覺很涼爽。

2、看來同學們和大海已經(jīng)是老朋友了,那同學們再來說說大海邊有什么呢?

同學:大海邊有沙灘、有貝殼、還有礁石……

師:那今天我要給同學們上的音樂課跟什么有關(guān)呢?(大海)對了,首先我把這歌曲唱

一遍,同學們仔細聽了,等下我要提問的。

二、教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師范唱《趕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學們喜歡聽這歌曲嗎?(喜歡)那好,今天我

們就認真的學,你們學會了,會比老師還唱得好呢!

1、分樂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聲伴奏較唱歌曲兩遍。

3、重點講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學和老師一起把《趕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兩遍。

結(jié)束新課。

教學反思: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表演《趕每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能為《趕海的小姑娘》創(chuàng)編幾個舞蹈動作,并為同學們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會演唱了《趕海的小姑娘》這支歌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給這歌

編舞蹈。

二、舞蹈教學

1、老師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

2、教師請個別學生到前面來模仿和創(chuàng)編舞蹈基本動作。

3、教師分樂句教學

三、活動結(jié)束

教學反思: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民樂合奏《豐收歡樂而歸》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達的不同情緒。

2、描述音樂表現(xiàn)的不同情感。

教學過程:

1、第i遍欣賞樂曲《豐收快樂而歸》。感受音樂中出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情緒?這種情緒

是由什么音樂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優(yōu)美、快速的歡快等)?

2、教師介紹樂曲。這是民樂合奏《東海漁歌》的笫四部分《豐收快樂而歸》,表現(xiàn)了

漁民們戰(zhàn)勝風浪之后,滿載豐收快樂而歸的情景。樂曲有三部分構(gòu)成,每一部分的情緒是不

同的,引導學生第二遍欣賞,分辨三個不同的情緒所引發(fā)的不同聯(lián)想。

3、根據(jù)條件,教師可播放電影《海能》的片段,補充欣賞電影插曲《織魚網(wǎng)》,增加

學生對大海邊漁民勞動生活的感性認識。

4、分段欣賞:能分辨三個不同的樂段。

(1)開始是由什么樂器領(lǐng)奏的?

(2)中間樂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擊樂器為旋律伴奏。

5、開一個音樂發(fā)布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寫一段短文、畫一幅音樂

情景圖、演唱或演奏第三段樂段的主旋律等。

教學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感受樂曲的不同情緒。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

教學目標:

1、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

2、用圓潤、流暢的歌聲表達熱愛大海、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3、通過系列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三峽宜昌”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難點是通過活動表達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

教學準備:有關(guān)大海、三峽的資料,鋼琴、繪畫用品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一說:形容大海的詞語,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關(guān)圖片。

二、學唱歌曲:

1、師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音樂,作于1983年。

2、初聽歌曲,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3、采用聽唱學唱歌曲:

(1)跟錄音學唱。

(2)生試唱,老師糾正錯誤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學生點評。

4、討論:怎樣演唱才能更好地表達歌曲的內(nèi)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種形式演唱;齊唱;師評價。

三、引導創(chuàng)作:

1、提問:大家對自己家鄉(xiāng)了解多少?

2、欣賞有關(guān)“三峽”系列景色(圖片等)

3、提問:你能用哪些方式表達你對家鄉(xiāng)的愛?(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畫三峽”、

“頌三峽”、“唱三峽”的主題)

4、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師作適當指點。

5、分別展示作品,學生老師分別作簡單點評。

四、小結(jié),結(jié)束新課,

教學反思: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對祖國的真摯情感。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歌曲《小螺號》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歡用快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fā)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

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學習和正確運用波音、上滑音,充分發(fā)揮其在歌曲中的表現(xiàn)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多變的節(jié)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

教具準備:鋼琴、網(wǎng)絡(luò)資源。海螺、小螺號、瓶罐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復習《趕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課

1、出示海螺,啟發(fā)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和生長的環(huán)境,介紹海邊的人們就地取材,將海

螺加工制作成小螺號以及小螺號的用途。(傳遞信息)

2、放映大海、沙灘、螺號等幻燈片。(接下來請同學們來看幻燈片,看了這些美麗的

圖畫后,你們知道了這節(jié)音樂課和什么有關(guān)系了吧?)

3、今天我們將要學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號”。

播放動漫《小螺號》(同學們先欣賞歌曲《小螺號》),感受并說出歌中的“景”是怎

樣描繪的?歌中的“情”是怎樣表達的?

(我仿佛見到了寬闊的沙灘,遼闊的大海,海邊還有一個小朋友正在吹小螺號)

4、跟著錄音學唱歌曲,輕聲地模唱兒遍。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跟著音樂輕輕地哼唱。

5、講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學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難點練唱。

(1)大跳音程。325666

(2)切分音及長音。161.1—美口也!

7、逐句教唱(側(cè)重難點)

8、學生跟琴聲練唱

9、歌曲處理:

情感要求:

第一樂段(1?16小節(jié))歡快、跳躍有彈性,表達出螺號聲聲和孩子們期盼的心情。

第二樂段(17?28小節(jié))舒展優(yōu)美、親切自然。整體情緒:歡快、活潑、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點唱。

11、學生試吹瓶罐,模仿螺號聲,在歌曲合適處加入伴奏(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交換唱

奏)

12、分小組唱,奏練習。

13、各組推薦兩名學生作唱,奏表演。

三、課堂小結(jié):

這一課的學習,大家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進步很快,還希望你們多利用課余時間練

習,一定要背熟歌詞。

教學反思: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二單元我們的田野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我們的田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祖國田野的美麗。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能力,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CAI課件、錄音機(音樂《我們的田野》)、VCD(歌曲《我們的田野》)

教學過程:(一)、導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我們的田野》。(課件出示課題)

問:你們知道什么是田野嗎?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彎彎的小河,河里有小魚。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還有各種小動物。

師:這是你們眼中的田野,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繪田野的吧!

(二)指導閱讀理解

師:請你們打開書,輕聲把詩歌朗讀兩遍,邊讀邊想:你認為詩歌中的那一句寫的很美,

為什么?

生:“碧綠的河水,流過無邊的稻田”這句寫的很美,因為河水很綠,稻田一眼望不到

邊。

師:你能讀讀這句嗎?(生讀)

出示課件:動畫碧綠的河水。教師范讀。

學生兩人互讀,指名讀。

生:“無邊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這句寫的很美。因為“起伏”特別美。

師:“起伏”是什么樣子?(生做手勢)大家也做做。

出示課件:稻田。

師:請大家在閉上眼:邊聽邊想象:這無邊的稻田,在微風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

一樣一起一伏,滾滾向前,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

睜開眼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呢?

輕聲練習,再指名讀,齊讀。

生:“平靜的湖中,開滿了荷花”這句很美。因為荷花很多,都“開滿”了湖。

師:你認為這句該怎么讀?讀一讀。(生讀)

出示課件:湖中開滿了荷花。

師:看這荷花,荷葉在湖面上挨挨擠擠,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經(jīng)盛開,真是美麗

極了!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畫面這么美,那怎樣通過朗讀把這美盡可能的展現(xiàn)出來呢?(范讀)輕聲讀讀。兩

個人互相讀讀。指名讀。

生:“金色的鯉魚,長的多么肥大。”這句我特別喜歡,因為我喜歡魚,鯉魚顏色特別

美,還很肥大。

師:那你就讀一讀這句話吧!(生讀)

師:聽的出來這句話確實很美,大家也讀讀吧。指名讀。兩人互相讀。

出示課件:鯉魚。

師:看這顏色,看這個兒,怎么樣。你們喜歡嗎?那就把你們的喜愛之情溶入到這句話

中吧。范讀。互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句?

生:“湖邊的蘆葦中,藏著成群的野鴨。”這句話美,因為我喜歡野鴨,野鴨很多還藏

著。(讀這句)

出示課件:蘆葦和野鴨。

師:這高高的就是蘆葦。咦,不是成群的野鴨嗎,那些呢?

生:藏起來了。

師:這些野鴨時隱時現(xiàn),有些被蘆葦擋住了,就像在和我們捉迷藏似的。誰來讀讀這句?

(指名讀)

師:還有要補充的嗎?(沒有)

師:現(xiàn)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老師讀全文)

睜開眼睛,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讀一讀。指名讀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

(三)提高、欣賞

師:詩歌通過河水、稻田、荷花、鯉魚與野鴨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多么生動美麗的田野畫

面。我想你們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僅僅是這些,現(xiàn)在就請你們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給我

們描繪一下。兩個人先互相說說。然后指名描述。

師:你們描繪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繪一下老視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賞嗎?

播放音樂《我們的田野》,同時演示CAI課件五個動畫。

配詞:

1、田地里,滿眼綠色,農(nóng)民們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這紅紅的高粱,在微風中向我們點頭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黃的,有紅的,有粉的,它們在爭香斗艷。

4、一屢屢燦爛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照在林間,使林間的綠各式各樣,或深、或淺、

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盤似的蓮葉浮在水面,淡黃色的蓮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蓮花

張開了笑臉。蠟蜓飛來,更是別的情趣。

師:這就是我為大家描繪的幾幅田野風光,喜歡嗎?

師:課本上《我們的田野》這首詩歌優(yōu)美生動,如果配上美妙動聽的音樂更是錦上添花。

愿意聽一聽嗎?(播放VQ)《我們的田野》)。

教學反思:學生在歌詞中體會美好的畫面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田野在召喚(歌曲)

教學目標:

1、能用彈跳、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2、讓學生認識到表現(xiàn)田園的音樂既可以是優(yōu)美的,也可以是歡快的。

教學重、難點: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田野在召喚》。

教學準備:鋼琴、田野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共同演唱《聽生問好歌》。

2、做放松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導入:大家請看田野的掛圖。我們一起來復習我們學過的歌曲《我們的田野》。下

面我們再來學一首關(guān)于田園的歌曲《田野在召喚》。

2、教師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節(jié)奏,讀歌詞

5、畫圖:把你讀到的歌詞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學生從歌詞的內(nèi)容、表現(xiàn)把它畫下來)

6、教師對歌曲處理

歌曲具有朝氣蓬勃、然情奔放的特點。歌曲一開始,就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出了春天

的田野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兩小節(jié)的弱起小節(jié)及同音反復后的三度

跳進,給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覺,上句第三小節(jié)的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又使人感到歡快、活潑、

跳躍。

三、小結(jié):

教學反思:

學生知道表現(xiàn)優(yōu)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一幅田園小景。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xiàn)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shù)形式的

特點。

2、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shù)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一幅田園小景。

教學過程:

1、音樂于繪畫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們可以表現(xiàn)同一種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

種是用聲音一種是用色彩,先請同學們欣賞英國畫家康斯泰撥爾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

想一想畫面上表現(xiàn)了什么?

2、討論什么樣的音樂意境與這幅畫的意境相似。

3、教師簡介法國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間奏曲》旋律優(yōu)美,與繪畫的意境是相

似的。《歡樂頌》是莊嚴的,不適合表現(xiàn)幽靜的田園小景。

4、除了繪畫、音樂,還可以用語言來表現(xiàn)田園小景,教師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片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

5、試一試,在《間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誦。并感受、對比有音樂伴奏和

沒有音樂的朗誦有什么不同?

6、啟發(fā)學生想一想,還可以用其他的藝術(shù)形式來表現(xiàn)嗎(如唱歌、哪塑、影視等)?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7、分組準備用各自的藝術(shù)形式來表現(xiàn)一幅田園小景。

8、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教學反思:

學生知道表現(xiàn)優(yōu)美田園景色的音樂的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一幅田園小景。

第三單元民族的節(jié)日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jié)》。

教學目標: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樂的潑水節(jié)》。

2、初步了解少數(shù)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jié)口,并產(chǎn)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對音樂的親近

感。

3、學會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潑水節(jié)的錄像片段)

師:我們今天將學唱的歌曲就是表現(xiàn)傣族人民潑水節(jié)情景的。

2、學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jié)》

(1)教師范唱或播放范唱帶,使學生對歌曲的內(nèi)容、情緒、音調(diào)、節(jié)奏、速度有所了

解。

隨范唱的錄音學唱歌詞。注意區(qū)分“X.XXX”“XXX.X”這兩種不同的節(jié)奏和第二段歌詞

“人人都像只I小水鳥I”節(jié)奏的正確。難點是結(jié)束句中“哎羅”兩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

句,可用指揮手勢予以提示。

(2)引導學生分析樂譜,哪兩個樂句節(jié)奏完全一,音調(diào)也大多相同,兩處不同的音調(diào)

你能唱準嗎。

(3)學唱第一、二樂句的歌譜,可結(jié)合運用聽唱法。

(4)隨伴奏帶再學唱幾遍歌詞。

(5)介紹傣族樂器鑼與象腳鼓的斗爭,部分學生可用大鑼和鈴鼓模仿其音響。

3、學生幾個傣族舞蹈動作,隨音樂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一樣,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動作很有特點,也不

難學,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學跳幾個傣族舞蹈的動作。

三、音樂活動:當學生初步學會后可讓他們伴隨《快樂的波水節(jié)》的音樂自由起舞,也

可以作些即興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再找些傣族風格的樂曲來代替《快樂的潑水節(jié)》,這不但

可使學生更增添興趣,而且可讓他們更多地接觸傣族風格的音樂。

四、最后在邊唱邊舞蹈中結(jié)束全課。

教學反思:

學生對本課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唱歌時感情投入,歌聲整齊,音樂活動積極參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的節(jié)日》和中阮獨奏《火把節(jié)之夜》。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音樂的習慣,能隨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該民族樂器常用的民族樂器鷹笛和手鼓,了解火把節(jié)的概況和民

族樂器的中阮。

3、學習演奏手鼓,為樂曲伴奏。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表現(xiàn)傣族潑水節(jié)歡快情景的歌曲《快樂的潑水節(jié)》,今天我們要

到傣族的山鄉(xiāng)去“旅游”,參加他們的火把節(jié)。現(xiàn)在我們先來欣賞中阮獨奏《火把節(jié)之夜》。

2、欣賞中阮獨奏《火把節(jié)之夜》

提出要求:同學們已經(jīng)到了四年級了,今后欣賞的樂曲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聽,器樂

曲沒有歌詞,該怎樣欣賞?尼,首先能跟著哼唱幾遍,以后有一聽到這個主題就能說出這樂曲

的曲名和作者,這也是我們欣賞音樂的重要目標之一。再者,聽音樂時要根據(jù)樂曲的標題展

開聯(lián)想和相象,想象越豐富,你對樂曲的理解就越深,對“對音樂語言”就越熟悉。最后,

還要注意樂器的音色。

(1)初聽樂曲。隨教師學唱主題A,要求能初步記住。

(2)復聽主題A。

(3)復聽全曲,要求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4)完成課本上的作業(yè):為A、B兩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語。

3、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的節(jié)日》

(1)簡介塔克族及鷹笛、手鼓。

(2)初聽樂曲。

(3)隨教師學唱主思,要求能初步記住,邊用“X.XXX”的節(jié)奏型為這一主題伴奏。

(4)學習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學生持手鼓實踐,部分學生模仿?lián)羰止牡膭幼鳌?/p>

(5)教師奏主題音樂,學生用手鼓伴奏。

(6)復聽樂曲。

4、小結(jié):

教學反思:學生能專心投入的欣賞音樂,學習用手鼓的為音樂伴奏。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那達慕之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節(jié)日那達慕。

2、初步接觸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氣勢。

3、能為結(jié)束句設(shè)計不同的力度變化。

教學重、難點:相關(guān)文化的滲透以及情感的啟發(fā)。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音樂進入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新授導入

1、美麗的內(nèi)蒙草原

師:“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白鳥兒唱、一彎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草一朵、牛羊

好似珍珠灑,啊!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為背

景音樂)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描寫的是哪里?

生:內(nèi)蒙古大草原!

師: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綠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棗紅的馬,還有遠處緩

緩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樺林。這就是盛夏的內(nèi)蒙草原,從廣袤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到空靈的

藏北大草原,從絢麗的木蘭圍場,到優(yōu)雅的巴音布魯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

一,它還有陽剛的豪放。讓我們一同走進蒙古大草原領(lǐng)略他的美麗與豪放……(播放課件,

隨課件帶領(lǐng)學生觀賞草原美景,并由學生匯報交流相關(guān)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習

慣、服飾、節(jié)口等等)通過學生的匯報、教師的及時補充,結(jié)合課件給學生聽覺和視覺的刺

激,帶領(lǐng)學生了解蒙古族,引發(fā)學習興趣后引導到蒙古的節(jié)日。

2、熱鬧的那達慕

師:你們知道蒙古最盛大的節(jié)日是什么嗎?

生:那達慕!

初聽環(huán)節(jié),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的聆聽《那達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詞內(nèi)容。

師:歌中寫了什么?(請同學讀詞)

師:從中你了解了哪些“那達慕”的情況?

生:人們要穿好節(jié)日的服裝!有騎馬比賽!參加那達慕的人很多很多,節(jié)日的場面很熱鬧!

晚上人們載歌載舞、拉馬頭琴慶祝節(jié)日……。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除了這些你們對這個盛大的節(jié)日還有更深的了解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查找到的相關(guān)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作匯報。

(播放課件,《那達慕之歌》作背景音樂)學生進行小組匯報,進行信息交流。

教師結(jié)合課件作補充,讓學生了解“那達慕”的來歷、節(jié)日活動內(nèi)容、現(xiàn)在的“那達慕”

等信息。那達慕,蒙語,意為游戲或娛樂。是集祭祀、競技、娛樂和祝福于一體的民族體育

盛會。

教學反思:

學生唱歌時感情投入,歌聲整齊。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音樂活動《歡騰的那達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對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過程:

1、導入

今天我們要請同學們自己來組織、參與盛大的那達慕大會,請大家看課本,其中有摔跤、

賽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個部分的內(nèi)容,這幾個部分的內(nèi)容都要求同學們與伙伴合作,共

同來創(chuàng)造、來表現(xiàn),比如摔跤,課本上規(guī)定了節(jié)奏X-|XXIX-|X0I,還規(guī)定了只能用

56123五個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兩個,因此,就有多種可能性,就要看

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如何了,例如:l=F2/4

5—I55I55|50|5—|65|6—|50|1—|56|1—|50|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1—I66I5—I60I

嗨嗨嗨嗨嗨

又如射笳,課本中只規(guī)定用x-IxooIx-|X00I的節(jié)奏,X一是表現(xiàn)箭飛出去的聲音;

X0是表現(xiàn)箭中靶的聲音,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打擊樂器來模仿,這就要動腦筋了,可能要用上

許多非常規(guī)的演奏方法,這就培育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要請同學們注意第21頁的排成圈

狀的圖片,這圖片表明了活動的路線,但既可以是順時針,也可以是逆時針,從加油歌開始,

中間插入摔跤、射箭、歌唱、和賽馬,最后在加油聲中結(jié)束。現(xiàn)在請同學們分成四組,大家

共同商量設(shè)計活動如果進行,每個組里誰表現(xiàn)摔交,如何伴唱,誰表演賽馬,誰來用打擊樂

器伴奏,如何伴奏,誰表演射箭,誰來用打擊樂器模仿其聲音效果,如果模仿,誰來唱《那

達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誰來唱加油歌,是固定還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幾遍等。

2、學生們分四組,相互交流、商討,共同設(shè)計,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但應尊重學生

的意見,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學生分組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4、綜合四組的表演,即讓四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賽馬共同表演,拉拉隊共同唱加

油歌,形成高潮。

教學反思: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有創(chuàng)新能力。

第四單元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牧童》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演唱

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jié)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jié)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并用自己自然真摯地歌聲表現(xiàn)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牧童、羊、白云、鮮花、綠草……)、音響資料、鋼琴、歌譜。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學生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音樂采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眼睛,

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音樂起(背景音樂采用歌曲旋律)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

著羊鞭、身背著小笛的小孩兒,趕著小黃牛和一群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

到了清澈的水,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

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nèi)サ牡胤绞且粋€什么樣兒的地方?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生:我們仿佛來到了大草原,看到許多牛羊……

4、請學生貼出畫面

(1)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畫出來吧。

(2)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3)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5)貼出牧童出示課題

二、學唱歌曲

(一)掌握節(jié)奏

1、師:“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聽……”

2、聽錄音范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的演唱情緒是什么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

5、師:“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jié)奏讀第一段節(jié)奏。

8、出示切分節(jié)奏XXX

9、師:“切分節(jié)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共出現(xiàn)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jié)

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說說切分節(jié)奏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jié)奏讀歌詞。(用快樂的情緒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jié)奏讀歌詞,比一比哪

組節(jié)奏準確并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評價)

(二)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的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要檢驗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樣,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聲部

旋律。”

5、學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節(jié)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1)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聲?”

學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聲處。

(3)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4)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師:“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師鋼琴指導音準)

(6)小組進行演唱。

(7)師:“我們來一個旋律接龍好嗎?老師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組一句怎么樣?”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兩個聲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師演唱高聲部,學生演唱低聲部。

B、學生分兩組進行合唱。

(11)師:“看樣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詞了,下面我們就試著把歌詞填進去演唱好

嗎?”

(12)生:“好!”

(13)分兩聲部進行填詞演唱。

三、知識擴展:

1、師:,'你們知道歌曲《牧童》是哪個地區(qū)的歌曲嗎?”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國的”……。

3、教師介紹:《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個可愛的國家,擁有肥沃的平

原和連綿的高山峻嶺,牧童們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自由地放聲歌唱。

4、國旗

5、首都:布拉迪斯發(fā)。人口:539萬。面積:4.9萬平方公里。

6、風景欣賞:

四、小結(jié):課下尋找斯洛伐克的相關(guān)材料。

五、隨《牧童》歡快旋律出教室。

教學反思:

收集整理資料,在音樂活動中積極感受,積極參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繼續(xù)學習歌曲《牧童》。

2、欣賞歌曲《牧童》。

教學目的:

繼續(xù)學習歌曲《牧童》,在教師的指導卜,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

現(xiàn)歌曲。欣賞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風格的同一題材和體裁的藝術(shù)作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斯洛伐克民歌《牧童》進教室

2、跟老師一起律動,腳的節(jié)拍要準確

二、復習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發(fā)聲訓練唱(綠),老師彈奏旋律。

2、放磁帶,學生復習歌曲《牧童》

三、歌曲處理

1、《牧童》是一首江蘇民歌,歌曲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抒情,我們唱這首歌時不能

大聲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詞出現(xiàn)了“依呦”,老師啟發(fā),趕羊時的綿唱聲,這叫

襯詞。老師再放音樂,看誰唱得好聽,看誰有表情地唱,

2、分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歌曲的力作,探討三角鐵的敲擊放法。

3、放音樂,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學表演,打三角鐵,老隨學生?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學們,我想問問你們,牧童放牧,不僅能放羊,還可以放什么動物。今天我們再來學

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樣的畫面,點擊鼠標出現(xiàn)牛群、牧童、歌曲)

1、放課件《放牛歌》兩遍,學生可默唱

2、老師彈奏并大聲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

3、同學們,你們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展開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讓我們再來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個小牧童,老師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樣興致勃勃

回家的。(放音樂,學生唱)

五、欣賞《牧童到哪里去了》

1、這個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

牧童到哪去了?我們來聽一首歌,讓同學們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帶)

2、有誰找到了答案?

3、師:我們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學讀書呢。他實現(xiàn)了自己上學的愿望,我們是不

是為牧童高興啊!

六、小結(jié):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復習歌曲《牧童》學生表演;

復習放牛歌,可加上涉、敲、鐐的節(jié)奏,如沒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腳。

教學反思: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活動:創(chuàng)編《山林的歌謠》。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采集生活中的聲音,結(jié)合音樂作品中對其的描述,積極發(fā)揮學生的

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里,引導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山林的歌謠》。

教學過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導入:歌曲中描寫了哪些林間的聲音?

山風:呼呼呼呼;

小草:習唆習唆:

羊跳:蹦達蹦達;

小鳥: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學生自己收集的聲音。

泉水:嘩嘩嘩嘩

小草:習唆習唆

小鳥:嘰喳嘰喳

馬蹄:嗒嗒嗒嗒

4、聲部節(jié)奏:將學生自己收集的聲音,轉(zhuǎn)成節(jié)奏模仿,再改為二聲部、三聲部等。

如:泉水:嘩嘩嘩嘩

馬蹄:嗒嗒嗒嗒

小草:習唆習唆

小鳥:嘰喳嘰喳

5、旋律寫作練習。

(1)歌曲中是怎樣指敘這些聲音的?再聽歌曲《■童》。

(2)以小組為單位,選一種形象創(chuàng)編旋律。

要求:選用書上給定的節(jié)奏型,在旋律寫作上只用doremisolla

(3)小組展示。

(4)根據(jù)學生情況,將學生創(chuàng)作的單聲部旋律,組合成二聲部旋律。

6、將學生的作品錄制收集學生檔案夾。

教學反思:

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學生富有想象力,音樂感受力、表現(xiàn)力。積極合作,共同完成學

習任務。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nèi)容,感受音

樂諸表現(xiàn)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fā)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具速度、力度等

產(chǎn)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chǎn)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fā)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

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fā)聲練習(小黑板)

1二F2/4

05|13|65I54|3.5I21I1-II

要求以平穩(wěn)的呼吸,優(yōu)美的音色發(fā)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

難點,發(fā)音時先弱后強。發(fā)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l=C2/4

0134I5-I567iI5-I5654I31I2265I1-II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xiàn)連音線,

使第二小節(jié)和第四小節(jié)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四、兔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年獲第二

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

如:第一樂句65|3.5|132I錯唱成65|3.5|132|20|

第二樂句35I66.6I53I2-I2032I錯唱成35I66.6I53I2—I

第三樂句32I17I615I錯唱成32I1.7I615I

最后12I33.3I333I25I1-I錯唱成12I33.3I25I1-I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

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yōu)美動

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

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yōu)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

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nèi)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

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

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xiàn)。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里,教師啟發(fā)學生想

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應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

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diào)轉(zhuǎn)到G調(diào),由4/4拍轉(zhuǎn)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

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fā)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

(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

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xiàn),曲調(diào)梢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

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jié)束在明亮的高音區(qū),給人以詩

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

本曲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好象乂叵1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

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i遍,以便學生加

深對仝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jié)及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

養(yǎng)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第五單元故鄉(xiāng)的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在阿維翁大橋上》。

教學目標:

1、能快樂地演唱歌曲。

2、和諧地與同學合作演唱二聲部合唱。

3、根據(jù)歌曲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教學過程:

一、感受歌曲《在阿維翁大橋上》

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橋。橋承載著人類的智慧,見證著

歷史的變遷,是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人類文明的象征。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橋”這樣

一個單元,通過學習橋,了解人類豐富的情感生活。先聽一首以橋命名的歌曲《在阿維翁大

橋上》。

2、這是一首歡快的舞曲,音樂簡短,曲調(diào)平易,節(jié)奏規(guī)整,適宜與舞蹈。

二、學唱歌曲《在阿維翁大橋上》

1、請學生學唱《在阿維翁大橋.上》。

2、采取獨唱、齊唱兩種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勵學生

出判斷,哪一段采用齊唱比較好,哪一段采用獨唱比較好。

三、合唱部分的學唱

1、教師板書低音聲部的骨干音:

solsolIdodoIsolsolIdodoI

soIsolIdodoIsoIsolImidoI

教師演唱高聲部曲譜,學生在高聲部第二小節(jié)進入,輕聲演唱低音聲部骨干音。注意結(jié)

束小結(jié)mi與sol三度音程的結(jié)合。

2、請部分學生演唱高聲部曲譜,一部分學生演唱低聲部曲譜,輕聲合唱。高低聲部分

分別延長各自的歌詞,輕窗合唱。

四、聽音樂,創(chuàng)編舞蹈

1、歌曲唱會之后,同音樂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發(fā)表個人的意見,展示個人

的設(shè)計。

2、學生集體學習其中兩個動作。

3、學生圍坐一圈,請三、五個學生唱著歌曲邀請其他座位上的同學跳舞。

五、結(jié)束全課

教學反思:

學生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和諧的演唱二聲部的旋律。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用課堂樂器演奏K在阿維翁大橋上》。

2、欣賞歌曲《北京的橋》、《橋》。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課堂樂器演奏《在阿維翁大橋上》。

2、欣賞歌曲《北京的橋》《橋》。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復習上堂課學習的歌曲《在阿維翁大橋上》。

(-)聽音樂,初步感受樂曲《橋》。

(三)聽樂曲《橋》,感受音樂的情緒。

1、這首歌曲描繪了水鄉(xiāng)小橋的特點,請同學們再聽音樂回答,水鄉(xiāng)的小橋有什么特點?

歌曲采取什么音樂形式來表現(xiàn)?

2、歌曲以說話的口氣,長短不一的節(jié)奏,舒展的音調(diào),描繪了水鄉(xiāng)小橋的特點。歌曲

的第二段還是描寫橋嗎?如果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曲調(diào)和節(jié)奏與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

家為什么這樣處理?

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聲處,請同學們跟著錄音機學唱,體會體會應該用什么

樣的情緒來演唱。

(四)聆聽歌曲《橋》,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橋。

1、在歌曲的背景下,說說同學們所知道的橋。

2、聆聽歌曲《橋》,說說個描繪的橋在祖國的什么位置..

3、除了從歌詞判斷,我們還可以從歌曲曲調(diào)的特點來判斷。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橋》

1、歌曲《橋》具有什么地方特點?也許學生們無法判斷,下面再來聽一首歌曲,對比

兩首歌曲,聽一聽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樂,哪一首更像南方音樂。

2、聽歌曲,引導學生思考,這首歌曲取一個什么曲名比較合適。

(六)欣賞歌曲

1、聆聽《北京的橋》,感受歌曲的情緒,說說個基本情緒。

2、聆聽音樂,根據(jù)歌曲情緒變化,說說歌曲分為幾部分。

3、跟著錄音機哼唱前奏、間奏、與尾聲,說說這些伴唱部分在歌曲中表達了什么情緒

和意境。

4、跟著錄音機哼唱歌曲,說說歌曲主歌與副歌音樂有什么不同。

(七)比較《橋》《北京的橋》與《在阿維翁大橋上》三首歌曲的異同。

根據(jù)學生個人能力和理解,自由發(fā)揮,暢所欲言。

(八)用課堂樂器演奏《在阿維翁大橋上》

1、學生試著默彈歌曲曲譜。

2、唱歌詞,用樂器伴奏。

3、請一部分學生唱歌一部分學生舞蹈,一部分學生演奏課堂樂器,集體表演。

第六單元音樂中的故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教學目標:學生體驗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緒,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歌曲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唱好變音唱好變音,注意吾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踴躍發(fā)言說說媽媽給自己講故事時,有什么感受?下面,我們來聽聽這首歌曲

中的小朋友在聽媽媽講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學們聽了以后乂有什么感受?

二、欣賞:完整的欣賞全曲,學生體驗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緒?,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歌曲的理解。靖同學們說說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紹歌曲:歌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小主人公在美麗的、恬靜的夜晚,聽媽媽

在場院里給他們講故事的幸福場景。第二部分敘述了媽媽在舊社會的痛苦生活,控訴了舊社

會的不公。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復。所以,歌曲是帶再現(xiàn)的三部曲式結(jié)構(gòu)。

1、歌曲:

教師彈奏樂段的歌詞和旋律,讓學生隨琴輕聲的哼I昌,體會歌曲的感情。

第二樂段進行欣賞,與第i段進行比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聽辨,每一樂段的演唱形式不同,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

情緒,表達不同的情感。這是與歌曲所表達的情緒緊密聯(lián)系的。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復聽全曲,要求學生說出全曲中有那些重曳的旋律,或者樂段。

全體演唱,老師和學生一起演唱

完整復聽全曲。說說歌曲中哪是重復:出現(xiàn)的?完成聽聽想想。

五、小結(jié):每個人將今天的感受寫下來,最好能寫成日記。

教學反思:學生有表現(xiàn)力的演唱歌曲。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管弦樂《鵝媽媽組曲》《小拇指的政事》《瓷偶女皇》。

教學目標:

1、欣賞管弦樂《鵝媽媽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開想象,根據(jù)音樂講述《小拇指的故事:》《鏡偶女皇》的故事。

教學過程:

(-)復習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引人新課。

1、復習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2、引入新課。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創(chuàng)作了管弦樂作品《鵝媽媽組曲》,用音樂敘述了鵝

媽媽講的5個故事,今天一起來聽聽其中的兩個故事。鵝媽媽講了兩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

學們聽音樂之后回答。

3、這兩首樂《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請學生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

哪一首是《瓷偶女皇》?為什么?教師可根據(jù)情況再次播放音樂。

(~)欣賞管弦樂《小拇指的故事》

1、有誰知道童話《小拇指的故事》請給同學們講一講。拉威爾創(chuàng)作的樂曲《小拇指的

故事》講了些什么?聽音樂,進一步感受樂曲,并說一說樂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師帶領(lǐng)學生隨音樂哼唱樂曲中的主題。請學生說說主題的音樂形象。

3、學生在樂曲的伴奏下講述自己根據(jù)音樂所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

(三)欣賞管弦樂《瓷偶女皇》

1、教師講述童話劇《瓷偶女皇》、拉威爾創(chuàng)作的樂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對這個童話

故事的完整的敘述?聽音樂,正確地回答。

2、這一步感受樂曲,并說一說樂曲是什么風格的音樂,作曲家為什么要采取這樣風格

的音樂。

3、教師帶領(lǐng)學生隨音樂哼唱樂曲中的主題,請舉生說說主題的音樂形象。辨別樂曲中

演奏主題的主奏樂器,并說出這種樂器屬于管弦樂中哪個樂器組。

4、學生在樂曲的伴奏下,講述自己根據(jù)音樂所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

(四)教師結(jié)合上堂課內(nèi)容總結(jié)本課。

1、齊唱或獨唱,或兩種表演形式結(jié)合的方式演唱《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2、結(jié)合本堂課欣賞的管弦樂《鵝媽媽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說說作

為敘事性音樂,上堂課演唱的《聽媽好講那過去的事情》與這堂課欣賞的樂曲,在音樂風格、

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別,

教學反思:說出是否喜歡樂曲,并說出理由。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級節(jié)奏游戲。

3、能在演唱中表演K老鼠和大象》。

教學過程:

(-)簡短地回顧上兩堂課的內(nèi)容,引人新課。

1、上兩堂課同學們聽了媽媽講的故事聽了鵝媽媽講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這堂課我們聽一聽《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錄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師板書老鼠和大象的節(jié)奏游戲,請學生分組練習,力求將這兩種不同動物的形象

表現(xiàn)出來,然后組合在一起。

4、請學生朗讀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讀的音量和語氣。然后

在朗讀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聲部節(jié)奏背景。

(二)教師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師范唱歌曲。教師演唱之前,要求學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節(jié)奏游戲作為歌曲的

前奏,教師演唱當中,要求學生朗讀和表演帶節(jié)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詞。師生合作共同完成《老

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師與學生跟琴學唱歌曲,鼓勵學生積極學唱,盡快做到用歌聲講述《老鼠和大象》

的故事。

3、教師分析歌曲中緊湊與舒展的勞動形象,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比處理歌曲的演唱。

尤其是歌曲二聲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開闊。然后在學生的演唱中,教師加入二聲部合唱

的低音聲部。

(三)教師帶領(lǐng)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

1、在高聲部輕聲哼唱中,哼唱低聲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學唱。

2、當兩個產(chǎn)部各自都能聽到對方的聲部,戰(zhàn)到聲部融合的感覺時,稍微調(diào)整一下音量,

達到兩個聲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結(jié)束本課

教學反思:

學生有表現(xiàn)力的歌唱與表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諧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鋼琴獨奏曲《洋娃娃的夢》。

教學目標:

1、欣賞鋼琴曲《洋姮娃的夢》。

2、根播音樂創(chuàng)編洋娃娃的故事,并隨音樂表演。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堂課內(nèi)容導入新課。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訴學生本堂課欣賞的樂曲與洋娃娃有關(guān),認真聆聽,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賞音樂《洋娃娃的夢》。

1、聽錄音,教師自己彈奏或請學生彈奏《洋娃娃的夢》。

2、啟發(fā)學生思考,樂曲表現(xiàn)了洋姓娃幾種不同的情緒,或洋洋娃娃身邊發(fā)生了哪些故

事情節(jié)。

3、請學生隨著音樂講述自己聯(lián)想到的內(nèi)容。

(三)聽音樂,創(chuàng)編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夢》的音樂背景下表演。

(五)分組表演整個單元的四項內(nèi)容(五個故事),結(jié)束全課。

教學反思:欣賞樂曲是富有想象力,學生愿意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第六單元音樂中的故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教學目標:學生體驗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緒,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歌曲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唱好變音唱好變音,注意音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踴躍發(fā)言說說媽媽給自己講故事時,有什么感受?下面,我們來聽聽這首歌曲

中的小朋友在聽媽媽講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學們聽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賞:完整的欣賞全曲,學生體驗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緒,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歌曲的理解。請同學們說說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紹歌曲:歌曲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小主人公在美麗的、恬靜的夜晚,聽媽媽

在場院里給他們講故事的幸福場景。第二部分敘述了媽媽在舊社會的痛苦生活,控訴了舊社

會的不公。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復。所以,歌曲是帶再現(xiàn)的三部曲式結(jié)構(gòu)。

1、歌曲:

教師彈奏樂段的歌詞和旋律,讓學生隨琴輕聲的哼唱,體會歌曲的感情。

第二樂段進行欣賞,與第一段進行比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聽辨,每一樂段的演唱形式不同,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

情緒,表達不同的情感。這是與歌曲所表達的情緒緊密聯(lián)系的。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四、復聽全曲,要求學生說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復的旋律,或者樂段。

全體演唱,老師和學生?起演唱

完整復聽全曲。說說歌曲中哪是重復出現(xiàn)的?完成聽聽想想。

五、小結(jié):每個人將今天的感受寫下來,最好能寫成日記。

教學反思:學生有表現(xiàn)力的演唱歌曲。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管弦樂《鵝媽媽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學目標:

1、欣賞管弦樂《鵝媽媽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開想象,根據(jù)音樂講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引人新課。

1、復習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2、引入新課。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創(chuàng)作了管弦樂作品《鵝媽媽組曲》,用音樂敘述了鵝

媽媽講的5個故事,今天一起來聽聽其中的兩個故事。鵝媽媽講了兩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

學們聽音樂之后回答。

3、這兩首樂《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請學生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

哪一首是《瓷偶女皇》?為什么?教師可根據(jù)情況再次播放音樂。

(二)欣賞管弦樂《小拇指的故事》

1、有誰知道童話《小拇指的故事》請給同學們講一講。拉威爾創(chuàng)作的樂曲《小拇指的

故事》講了些什么?聽音樂,進一步感受樂曲,并說一說樂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師帶領(lǐng)學生隨音樂哼唱樂曲中的主題。請學生說說主題的音樂形象。

3、學生在樂曲的伴奏下講述自己根據(jù)音樂所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

(三)欣賞管弦樂《瓷偶女皇》

1、教師講述童話劇《瓷偶女皇》、拉威爾創(chuàng)作的樂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對這個童話

故事的完整的敘述?聽音樂,正確地回答。

2、這一步感受樂曲,并說一說樂曲是什么風格的音樂,作曲家為什么要采取這樣風格

的音樂。

3、教師帶領(lǐng)學生隨音樂哼唱樂曲中的主題,請舉生說說主題的音樂形象。辨別樂曲中

演奏主題的主奏樂器,并說出這種樂器屬于管弦樂中哪個樂器組。

4、學生在樂曲的伴奏下,講述自己根據(jù)音樂所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

(四)教師結(jié)合上堂課內(nèi)容總結(jié)本課。

1、齊唱或獨唱,或兩種表演形式結(jié)合的方式演唱《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2、結(jié)合本堂課欣賞的管弦樂《鵝媽媽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說說作

為敘事性音樂,上堂課演唱的《聽媽好講那過去的事情》與這堂課欣賞的樂曲,在音樂風格、

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別,

教學反思:說出是否喜歡樂曲,并說出埋由。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級節(jié)奏游戲。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學過程:

(-)簡短地I可顧上兩堂課的內(nèi)容,引人新課。

1、上兩堂課同學們聽了媽媽講的故事聽了鵝媽媽講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這堂課我們聽一聽《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錄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師板書老鼠和大象的節(jié)奏游戲,請學生分組練習,力求將這兩種不同動物的形象

表現(xiàn)出來,然后組合在一起。

4、請學生朗讀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讀的音量和語氣。然后

在朗讀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聲部節(jié)奏背景。

(-)教師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師范唱歌曲.教師演唱之前,要求學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節(jié)奏游戲作為歌曲的

前奏,教師演唱當中,要求學生朗讀和表演帶節(jié)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詞。師生合作共同完成《老

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師與學生跟琴學唱歌曲,鼓勵學生積極學唱,盡快做到用歌聲講述《老鼠和大象》

的故事。

3、教師分析歌曲中緊湊與舒展的勞動形象,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比處理歌曲的演唱。

尤其是歌曲二聲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開闊。然后在學生的演唱中,教師加入二聲部合唱

的低音聲部。

(三)教師帶領(lǐng)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

1、在高聲部輕聲哼唱中,哼唱低聲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學唱。

2、當兩個產(chǎn)部各自都能聽到對方的聲部,戰(zhàn)到聲部融合的感覺時,稍微調(diào)整一下音量,

達到兩個聲部音最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結(jié)束本課

教學反思:

學生有表現(xiàn)力的歌唱與表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諧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鋼琴獨奏曲《洋娃娃的夢》。

教學目標:

1、欣賞鋼琴曲《洋娃娃的夢》。

2、根播音樂創(chuàng)編洋娃娃的故事,并隨音樂表演。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堂課內(nèi)容導入新課。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訴學生本堂課欣賞的樂曲與洋娃娃有關(guān),認真聆聽,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賞音樂《洋娃娃的夢》。

1、聽錄音,教師自己彈奏或請學生彈奏《洋娃娃的夢》。

2、啟發(fā)學生思考,樂曲表現(xiàn)了洋娃娃幾種不同的情緒,或洋洋娃娃身邊發(fā)生了哪些故

事情節(jié)。

3、請學生隨著音樂講述自己聯(lián)想到的內(nèi)容。

(三)聽音樂,創(chuàng)編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夢》的音樂背景下表演。

(五)分組表演整個單元的四項內(nèi)容(五個故事),結(jié)束全課。

教學反思:欣賞樂曲是富有想象力,學生愿意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第七單元民族的舞步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秧歌舞》

教學目標:這是?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