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章城市空間分布體系本章內容第一節空間相互作用和空間擴散第二節中心地理論第三節從生長極到核心邊緣理論第四節中國城市空間分布第一節空間相互作用和空間擴散一、相互作用的分類二、相互作用產生的條件三、城市間、城市和區域間的相互作用彼此之間在空間上會發生相互作用:空間相互作用兩個不同的區域,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稱之為力,力的作用使物體的狀態改變。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區域的狀態發生改變。人口流動區域人口發生增減資金流動I區域資本發生變化信息、知識流動區域科學技術水平發生變化空間相互作用廣東影響力大,因為距離近美國的全球影響力甘肅影響力小,因為距離遠經濟、文化規模之大,以至距美國本土很遠的國家都受到影響空間
2、相互作用強度的影響因素距離和規模 第一節空間相互作用和空間擴散城市之間、城市和區域之間不斷地通過交通、通訊等聯系通道發生著物質、能量、人員和信息的交換,我們把這些交換稱之為空間相互作用(spatialinteraction)。通過空間相互作用,使空間上彼此分離的城市結合為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即城市空間分布體系。一、相互作用的分類(-)相互作用的類型對流:物流、人流(雙向,兩兩間)主要指產品、原材料等物質的運輸和人口的移動。傳導一一貨幣流(具有方向,線性)指城市間所進行的各種交易,以貨幣流的形式表現出來。輻射一一信息流(由點及面)指信息的流動和新思維、新技術等創新的擴散。、相互作用的分
3、類(-)相互作用的載體物質和人口的移動必須通過鐵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等交通網絡。所以交通是城市對外聯系的重要載體。通信網絡LTJ包括電話、電報、傳真、衛星通訊等的通訊網絡是城trJtrJ市對外通信聯系的主要手段。二、相互作用產生的條件二、相互作用產生的條件美國學者厄爾曼(ELUlIman)認為相互作用產生的條件有三個:互補性、中介機會和可運輸性。仁互補性厄爾曼認為,從供需關系角度岀發,兩地間的相互作用需要一個前提條件:有東西提供,對東西有需求。供需關系導致商品、勞動力、資本和信息在地域間的流動,沒有供應和需求這兩個基本條件,空間相互作用關系不會發生。因此,互補性是構成空間相互作用的基礎,
4、兩地間互補性越大,流動量也越大。2.中介機會當貨物在A和B兩地間輸送時,A和B兩地間介入了另一個能夠提供或消費貨物的C地,從而產生所謂中介機會,引起貨物運輸原定起止點的替換。中介機會是改變原有空間相互作用格局的因素。中介機會起兩種作用,首先節省運輸費用;其次地點置換。3.可運輸性口空間相互作用關系是靠交通運輸這一基本條件來實現的。相互關系的大小與運輸成本、運輸時間有關。當運輸距離太長、費用太高,或運無效益,即使存在某同互補性,交互作用也難以發生。輸時間太長,導致商品流通的經濟效益很低或JTJ3.可運輸性空間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距離衰減規區域間的空間相互作用關系隨之空間距離的增加而衰減。空間
5、交互作用3.可運輸性貨物的可運輸性是由單位重量商品的價值決定的,價值高的商品運距長;可運輸性也是時間的函數隨之時間的推移,運輸工具的革新,運輸網絡完善,會導致運費下降,使可運度大。可運輸性也影響著人的購物出行行為(人們愿意走較少的路程去購買低價值的商品,愿走較遠的路程去購買價值高的商品)此外,干擾因素不容忽視!三、城市間、城市和區域間的相互作用仁結節點、結節區域和城市等級體系結節點:對人口流動和能量物質交換具有聚焦性的特殊地段。城市是區域中的結節點。結節區域:結節點連同其吸引區組成結節區域。城市等級體系:不同規模的結節點和結節區域組合起來,形成城市等級體系(theurbanhierarchy)
6、(1)經驗的方法=實際調查三、城市間、城市和區域間的相互作用2.城市吸引區邊界的確定一類是經驗的方法,即通過大量的實際調查加以確定的方法;一類是理論的方法,即通過若干理論模式進行推算的方法。實例:格林的方法格林(HL.Green)曾探討了紐約與波士頓在新英格蘭南部的相互影響。他根據五項指標,分別測量了紐約與波土頓之間的平均邊界,即在這一條邊界上紐約與波士頓的影響相同,然后綜合出一條紐約和波土頓之間的模式邊界。新英格蘭南部的節結地域鐵路通勤人員的流動方向報紙發行范圍電話呼喚方向公司負責人的辦公地點銀行負責人的辦公地點(a)根據鐵路通勤流向(1)、報紙發行范圍(2)、電話通話次數(3)、工業公司首
7、腦的辦公地點(4)、銀行首腦的辦公地點(5)、綜合得到模式邊界(6)。(b)紐約和波士頓的腹地。8-1紐約和波士頓腹地的劃分(2)理論的方法A賴利零售引力規律氏城市C叫2城市A1931年賴利將牛頓定律引進到零售商業區的研究,認為A、B兩城市間任何一地C,到兩城市的零售額的相對份額(Ta/Tb)與兩城市的規模大小和兩城市的距離遠近有關,并提出“零售引力規律污:城市B根據這個規律,一個城市對周圍地區的吸引力,與它的規模成正比,與離它的距離平方成反比。(2)理論的方法B康弗斯的“斷裂點”理論康弗斯發展了賴利的理論,于1949年提出“斷裂點”(BreakingPoint)概念。爾個城市向的分界點(即斷
8、裂點)可由下列公式求出:daDb麟紬勰翻:其踽區也校大因影響城市吸引區邊界的因素各種地理邊界河流、山脈、海洋等等,都會有效地限制城市之間的相互作用流,甚至限制同一系統內部的互相交流。政治邊界的影響。在一個國家內,地區之間的邊界對相互作用流也有相當大的影響。三、城市間、城市和區域間的相互作用3.相互作用模式各種相互作用模式的產生,旨在尋求空間組織中相互作用的特點和規律。比較著名的有引力模式、潛力模式。這個模式簡單明了,但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引力模式引力模式是根據牛頓萬彳該模式認為,兩個城市卩規模成正比,與它們之II(2)/).:一般采用兩城市間的直線距離或實際距離,當:考慮路況時,可用
9、時間距離;考慮交通費用時,可用經濟距離;還可用心理感應距離。(3)方:根據可運輸性狀況,在0選擇,一般取1.0或2.0仃)Pj:一般為兩城市的人口規模,但城市間的相互作用除了用人口規模來表示城市質量外,也可以用致售額、就業機會、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等其它指標替代(斷裂點公式也可考慮用這些指標替代人口規模)。(4)W:根據城市間人口的年齡構成消費水平.就業水平、生產率水平等的差異,給予不同的權數。Dbuh為i、j兩個城市間的相互作用量,Pi為第i個城市的人口規模。Dij兩個城市間的距離,b為測量距離摩擦作用的指數。WiWj為經驗確定的權數。(2)潛力模式計算一個城市與城市空間分布體系內
10、所有城市(包括它自身)的相互作用量時,那么,只需要應用引力模式分別求出這個城市與其它每一城市的相互作用量,然后再求和,就可以得到。總結成公式形式如下:nnJ=1j=PjPR圖上可以看出,紐約的潛力最高。以紐約為中心,人口潛力向西、南、北三面漸減。總的趨勢是,它與人口密度的分布大致相同。但人口潛力分布是在經濟空間中反映了人的相互作用,因而對經濟活動的區劃決策更為重要。圖82美人口潛力面圖(1940)四、空間擴散(SpatialDiffusion)空間擴散源于某一地方的技術、發明、新產品、新現象等逐漸被其他地方接受、采納或應用的空間過程,如技術、知識、文化的傳播,城市的擴展、疾病的傳染等都是空間擴
11、散的過程。1953年瑞典學者哈格斯特朗(T.Hagerstrand)首次提出空間擴散的問題以來,空間擴散已成為地理學、生物學、經濟學.社會學等許多學科共同研究的對象,學者就此做了大量研究,建立了許多模式。1、空間擴散的基本類型空間擴散有三種基本類型:傳染擴散等級擴散重新區位擴散1、空間擴散的基本類型(1)傳染擴散現象從一個源生點向外作空間漸進的、連續的空間擴散。擴散過程同傳染病的接觸傳播近似,稱之為傳染擴散(ContagionsDiffusion)。圖8-3傳染擴散:初始階段圖8-4傳染擴散:擴散階段1、空間擴散的基本類型33(2)等級擴散(hierarchicaldiffusion)新思想、
12、新技術在距離較遠但屬于同一規模等級的城市中傳播,然后向次一級的城市擴散。自上而下的、非連續性的階梯狀空間擴散過程。8-5等級擴散過程(3)重新區位擴散在傳染擴散中,如果接受者的數量沒有增加,僅僅發生了原接受者的空間位移,我們稱之為重新區位擴散。典型的例子就是移民過程。實際上,現象的空間擴散過程常常采取多種方式。*圖8-6重新區位擴散:;初始狀態圖8-7董新區位擴散:擴散以后2、空間擴散的阻力和障礙D阻力新事物接受者的接受情況阻力因人而異,從而影響接受的時間長短、所形成的空間格局和接受者比率的飽和程度2、空間擴散的阻力和障礙(D阻力新事物接收者的數量和時間分布呈正態分布2、空間擴散的阻力和障礙(
13、2)障礙自然障礙:如河流、湖泊、山脈、沙漠等文化障礙:如語言、種族、宗教上的差異等社會障礙:反映在階級、年齡、性別、社會經濟地位等政治障礙:如民族性、意識形態的差異精神障礙:態度、個性等2、空間擴散的阻力和障礙(2)障礙依據莫里爾的看法,不可滲透的完全障礙可滲透的部分障礙障礙分為:表8-1上海出版的三家報紙在鄰近城市的影響單位:報紙份數彷丿表8-1上海出版的三家報紙在鄰近城市的影響單位:報紙份數彷丿4040新民晚報119.6文匯報QU響d)Fuzhou隆觀市o北XikO娛羽帀Yangzhou偵江氐鼠腌7和。誦豐C2:細譏抄叫/_:5心屮解放日報第二節中心地理論一、克里斯塔勒學說二、廖什景觀三、
14、克里斯塔勒學說與廖什景觀的比較WALTERCHRISTALLER1893-1969一、克里斯塔勒學說(一)背景(二)假設條件(三)基本概念(四)六邊形網絡和城鎮等級體系的形成(五)理論模型產生的背景與目的背景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經濟活動集聚快速城市化城市研究成為主題目的聲市鶴躺躋以及分布的規律是否存在如果存相關的概念中心地能夠向周圍地域(尤其指農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種商品和服務的地點。一般指大大小小的城鎮,也可指_個商業或服務中心。中心地的職能供給中心商品的職能。中心性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圉地區而言,中心地的相對重要性。它也可理解為中心地發揮中心職能的程度。測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15、:CBi-Bz式中:Q-一中心地的中心性;Bi一一中心地供給中心商品的量;Bi中心地供給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數量。貨物的供給范圍供給的上限供給的下限怕5MarktgebieteineszentralenGuts八NachgefragteMenge5、-1IIoirernungiOl!l距離I距離!Entfernungi!P=AngebotsortpT=untereGrenzederReichv/eiteP-R=obereGrenzederReichweiteMindestnachtragegebietfurExistenzdesAnbietersExtra-Gewinn-GebietQuel
16、le:nachDicken/Lloyd1990如何判斷“高級中心地”與“低級中心地”?中心地的等級1)中心地等級的特征中心地等級趣高,它提供的中心職能越多,服務人口趣多;中心地的級別趣高,數量越少Z彼此之間間距趣遠,服務2)不同等級中心地之間的關系最低等級的中心地具有最低的中心職能高級中心地不僅有較高級的中心職能,也有低級中心地的中心嶺能;最高號別禹中心地具有所有等級的中心職能區位類型國心市全中城前項的衛星城市地域中心城市人口15萬的城市其他城市以日用品為中心的商店集團OOOOO低級耐用消費品與日常用品中心OOOO中級耐用消費品與日常用品OOO中心高級耐用消費品與日常用品中心O連鎖店:超級市場
17、OOOOO專賣店OOOO分批付款式百貨店OOO大城市大型百貨店OOO大型郊外購物中心OO表24零售業設施的分類與區位中心地三原則與中心地系統的空間分布市場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統交通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統行政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統市場原則與中心地系統在市場原則基礎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間均衡是中心地系統的基礎。1.基本前提條件第一,區域的均質性。自然條件、資源、人口、居民收入、需求、消費習慣。第二,交通系統條件。城市間交通便利程度相同;運費與距離成正比。第三,消費者行為。就近購買,付出最小的交通費用。第四,商品特性。同類產品品質價格相同;消費者付出的實際價格=銷售價格+交通費。第五,供給中心商品的職
18、能,盡量布局于少數的中心地、并且滿足供給所有的空間(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2.中心地系統的構造EbBoBTBBBBOG級中心地OB級中心地K級中心地OA級中心地M級中心地G級區域邊界B級區域邊界K級區域邊界A級區域邊界M級區域邊界響靂鼎護形成了各個層次的中心地相互中心級別1O級別2級別3市場范圍|市場區數量關系:1,3,9,27即所謂的K=3的系統:滬-1各等級中心地數量關系:1,2,6,18.表4.1市場原理基礎上的中心地及其服務范圍中心地等纟及心數1T眼務半徑/km眼務范H/km2提供商品的種類數中心地的人口數服務區人口數、14867294.A44401QQ03500A1622436.91
19、34902QQ011000K548112.0400180400035000B182720.7120033010000100000G936.0360060030QOT350000P362.1108001000WOQ001000000L11108.0324002000500QOT35000Q0合計729市場原則中心地系統的特點中心地具有等級性,且各級的中心地與中心職能相對應。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規則分布,一般是三個中心地構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級中心地布局的區位點。各等級間的中心地數量、距離和市場區域面積呈幾何數變化。交通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統特點各個中心地布局在兩個比自己高一級的中心地的交通線的中點
20、。因此,如果同一級的中心地間鋪設一條交通線,那么在這條交通線上布局著比它等級低的所有中心地。K=4的系統,市場區序列是1z4z16z64z中心地等級序列是1z3z12z48z.行政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理論特點在行政原則基礎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統中,低級中心地從屬于f高級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區域劃分時,盡量不把低級行政區域分割開,使它完整地屬于一個高級行政區域。市場范圍123K=7的系統,市場區序列是:1,7,49,343,中心地等級序列是:1,6,42,294,不同原則的適用區域城市體系(Urbanhierachy)是三種原則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給自足、偏僻、盆地市場原則交通原則行政原則經濟發達、市
21、場開放、便于通行(例如克氏實證的德國南部)新開發地區、移民地區(例如美國西部地區、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地理論的實證研究克氏在德國南部中心地的實證研究中心地等級劃分(L,P,G,B,KAM)測定中心地之間的距離最低級7km,相鄰兩級高級是次一級距離的3倍。形烝陽I右)斯金納(G.W.Skinner)成都平原趙家渡Chao-chia-tu云豐場Yung-feng-cheng牛市店Niu-shih-tien底家場“/Jao-chia-chng策壩Ts*ai-tzu-pa中興場Chung-hsing-changBl繞中心的樞紐市鎮/周期性的市場在六個二級集Mountains三直廟San-huang-mi
22、ao、興龐場/Hsing-lung-ch*ang趙家場“*Chao-chia-ch*ang金龍場Ching-ho-chang癱(Mob-tien-tzu、淮I俄,Huai-chou-chn褊興場Fu-hsing-chang白果場Pia-kou-chang、三和場San-ho-chrang太平場Ti-png-chng鎮上輪流出現,基本形成六邊形的網絡,符合市場原則的中心地系統。oWu-feng-ch*i五鳳溪Kao-pan-ch*iao高板橋oShih-sun-ch*ang石泉場出現K=3和K=4的空間模式一股市飯主嬰交通線路r琉磁場平安場陸玉麒常州局浮(Y建平湖屈寧/”盛澤口口倉時曲*曲法癥C
23、丹陽張家港)江陰./V常熟、o太倉上海松江.2余山平湖扇興C無鎬宜興”“,結論:中心地理論在現實中是客觀存在的,嚴格的六邊形結構也許很難觀察到,但是近似的結構卻并不罕見。北京商業中心的布局北京商業中心的布局北太平圧木援忌舊北京城埴北京周邊城區構成的六邊形北京周邊城區構成的六邊形順義天安門門頭溝州大興良鄉(房山)昌平克氏理論的評價主要貢獻理學最重要的理論基礎,現代城市地理學的諜蠶輯演繹地理學研究范式轉變(計量革命的興起空間分析學派的建立城市等級、城市職能、城市分布研究的興起,城市體系理論形成的源泉存在問題嚴格假設導致普適性缺失(區位論的經濟學傳統,德國嚴密數學思維邏輯的喜好)傳統中心地理論基本概
24、念與內涵已經落后于當前發展實際(相對封閉地區,農業化地區,不能理解現在的全球化、信息化、分工網絡)K值固定,靜態理論無法適用于動態主體缺乏對消費者行為的多樣性適應二缺乏對研究需求增加、交通發展和人口移動帶來的中心地系統的變化第二節從牛長極到核心i力緣理論一、均衡增長與不均衡增長二、生長極理論三、核心-邊緣模式一、均衡增長與不均衡增長1均衡增長理論其形成于20世紀40年代,其核心是主張發展中國家為了擺脫貧困,應在各個工業部門或國民經濟各部門全面地、大規模地投資,使各部門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增長,以此來實現工業化,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以羅森斯坦羅丹和納克斯為代表。理論依據: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貧困
25、惡性循環理論美國經濟學家拉格那納克斯于1953年在不發達國家的資本形成問題中提出,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宏觀經濟中存在著供給和需求兩個惡性循環。供給方面的循環是:低收入一低儲蓄能力一資本形成不足一低生產率一低收入需求方面的循環是:低收入一低購買力一投資引誘J資本缺乏一低生產率一低收入一、均衡增長與不均衡增長2、不均衡增長核心觀點是: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不具備全面發展的資本和資源,均衡發展是行不通的,應當集中有限的資本和資源優先發展一部分產業或區域,以此帶動和擴大其他產業或區域經濟的發展,以赫希曼為代表。赫爾希曼認為,無論是增長過程還是發展進程,其本質都是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資源的稀缺性,只能將有
26、限的資源有選擇性地投入到關聯度大、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即首先發展主導產業,當這些部門的投資創造出新的投資機會時,就能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二、牛長極理論生長極理論首先由法國經濟學家普勞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山,后經赫希曼、鮑得維爾(J-Boudeville)、漢森M.Hansen)等學者進一步發展。該理論認為,經濟發展并非均衡地發生在地理空間上,而是以不同的強度在空間上呈點狀分布,并按各種傳播途徑,對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點就是具有成長以及空間聚集意義的生長極。生長極是否存在決定于有無發動型工業。所謂發動型工業就是能帶動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工業部門。0一組發動型
27、工業聚集在地理空間上的某一地區,則該地區透過極化(Polarization)和擴散(Spread)過程,形成生長極,以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和快速的經濟發展。這種發動型工業應該是產品增長率特別高,與其它產業的關系特別密切,產品有全國性或世界性市場,產品增殖效果好,市場對該產品需求的彈性高,具有高度的空間集中傾向。2.“牛長極”的形成2.“牛長極”的形成由于規模經濟的作用,隨著發動型工業的生產發展和規模擴大,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隨之下降。由于發動型工業與其他產業關系密切,發動型工業的產品大部分用于發展與其有垂直關聯的工業,因此當変動型工業成未下降時,關聯工業成本也下降,加速了關聯工業的發展。為了節省運
28、費,關聯工業必然向發動型工業所在地集中,以便獲得空間集聚效益。通過上述過程,生長極逐漸形成和發展。3、增長極效應一是極化效應,即極點對外圍地區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將外圍地區的資源和生產要素聚集到中心,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從而增強極點的競爭能力。二是擴散效應,即增長極通過其產品、資本、人才、信息的活動將經濟動力和創新成果傳導到廣大的腹地,促進腹地經濟的增長。兩種效應是相輔相成的,前者主要表現為生產要素向極點的集聚,后者主要表現為極點生產要素向外圍的轉移,二者從不同的側面,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4、增長極效應與核心勸緣區域4、增長極效應與核心勸緣區域在空間上經濟發展不會同時岀現在每一地區,一旦經濟在
29、某一地區得到發展,產生了主導工業(MasterIndustry)或發動型工業時,則該地區就必然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使經濟發展進一步集中在該地區,該地區必然成為一種核心區域(CoreRegion),而每一核心區均有一影響區(ZoneofInfluence)。約翰弗里德曼稱這種影響區為邊緣區(PeripheralRegion)。許多學者認為,核心與邊緣的關系是一種控制和依賴的關系初期是核心區的主要機構對邊緣的組織有實質性控制,是有組織的依賴。然后是依賴的強化,核心區通過控制效應、咨詢效應、心理效應、現代化效應、關聯效應以及生產效應等強化對邊緣的控制。接著是邊緣獲得效果的階段,革新由核心區傳播到邊緣,
30、核心與邊緣間的交易、咨詢、知識等交流增加,促進邊緣發展。隨著擴散作用加強,邊緣進一步發展,可能形成較高層次的核,甚至可能取代核心區。核心與邊緣間有前向聯系和后向聯系,前者主要是核心向更高層次核心的聯系和從邊緣區得到原料等。后者是核心向邊緣提供商品、信息、技術等。通過兩種聯系,發展核心,帶動邊緣。在區域發展過程中,核心對邊緣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效果。一種是負效果,由于核心自身的利益,使邊緣的勞動力、資金等流入核心區,剝奪了邊緣某些發展機會,這時以前向聯系為主,是極化作用的結果。第二種為正效果,核心發展所得利益擴散到邊緣,使邊緣農產品及原料的銷售量增加,就業機會擴大,次極核心發展等。這時后向聯系明顯,
31、是擴散作用的結果。、空間分布類型規則的不規則的12I均勻的*315f.隨機的:5卜6磔聚集的$二厶1第四節中國城市牢間分布1、理論研究用歸納法,將城市空間分布歸納為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分布,聚集的、隨機的或均勻的分布。、牢間分布類型城市空間分布是動態的,其發展演變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牢間分布類型2、實證研究首先,使用方格分析法構造實際頻率數組,并用柯爾摩哥洛夫史密爾諾夫公式對城鎮分布是否服從于泊松分布,即是否屬于隨機型進行檢驗。如果計算的D值小于查表的臨界值,城鎮分布服從泊松分布,即為隨機型。否則為非隨機型。用羅倫茲曲線檢驗我國城鎮分布屬聚集型還是均勻型。羅倫茲曲線是用觀察
32、數據的累積百分數繪成的曲線。如果城鎮分布是均勻的,則累積百分比曲線就是對角線,如果累積百分比曲線在對角線以下,則表示城鎮分布是趨向集中的,其集中程度可用I指數表示一個方格含有點數(m)觀察值期望值(泊松理論)理論期望值累積頻率C“p/N(1)觀察值累積頻率C11N?(2)(1)(2絕對值含有m點方格數量(N,)N?/NP/(查表)P/X01230.40460.00672.03682.01231211340.11180.033710.244812.2157144.82190.06250.084225.596837.8176138.23170.05590.140442.681680.519351.
33、2490.02960.175553352133.9202112.5590.2960.175553352187.321123.7670.02300.146244448231.721813.7750.01640.104531768263.522340.5890.02960.065319851283.423251.4990.02960.036311035294.424153.41060.01970.01815.5024299.924752.91150.01640.00822.4928302.425250.41240.01320.00341.(3336303.425647.41360.01970.00130.3952303.826241.8市饋所占比例/%0706050403020O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