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提綱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提綱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提綱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提綱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提綱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首次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麥哲倫環球航行

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人造衛星拍攝的照片

結論: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經緯網定位:(1)判斷南緯北緯、東經西經的方法:東大東經,

西大西經;南大南緯,北大北緯。

(2)南北半球分界線:赤道

(3)東西半球分界線:20°W與西0。E組成的經線圈

(4)判斷東西半球的口訣:小東大西

☆二、地球的運動及地理意義(必考點)

1、地球自轉周期一天;方向自西向東繞轉中心地軸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時間差異(3)太陽東升西落(4)一天當中影子

長短的變化。

3、地球公轉的周期一年方向自西向東繞轉中心太陽

4、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四季的形成(2)五帶的劃分

(3)晝夜長短的變化(4)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第1頁共10頁

A:春分(3月21)

地球公轉示意太陽直射:赤道

晝夜狀況:全球晝夜平分

B:夏至1):冬至

(6月22日)(12月22日)

太陽直射:太陽直射:

北回歸線南回歸線

晝夜情況:晝夜情況:

北半球晝長北半球晝短

夜短夜長

南半球相反南半球相反

北極圈以內北極圈以內

出現極晝,C:秋分(9月23)出現極夜,

南極圈以內太陽直射:赤道南極圈以內

出現極夜晝夜狀況:全球晝夜平分出現極晝

5、五帶的劃分一一緯度范圍:熱帶23.5°N—23.5°S(有太陽直

射現象)北溫帶235°N—66.5°N南溫帶23.5°S—66.5°S

北寒帶:66.5°N—90。N南寒帶66.5。S—90°S(極晝極夜現象)

(注意與高中低緯度的范圍區分開)

低緯度0°—30。中緯度30°—60。高緯度60°—90。

三、地圖的閱讀

1、地圖“三要素”比例尺、圖例、方向

圖上距離

2、比例尺=實地距離(公式)

(1)圖幅一定時,比例尺越大,實地范圍越5,內容越詳細

第2頁共10頁

(2)實地范圍一定時,圖幅越大,比例尺越.大,內容越一詳細

3、方向

________/地圖上,指向

通常是:經緯網的地圖上?

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廿標的前頭指示北,然后再::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由此判斷其他三個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四、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等高線的特點:(1)同一條等高線上的海拔相同;

(2)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

(3)等高線一般不相交、重疊,但陡崖處等高線重疊。

2、等高線地形圖中常見的山體部位:

第3頁共10頁

山谷

6、陸地表面的5種地形類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7、地形剖面圖: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

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一、海陸分布

1、海陸面積比例:7:3

2、(1)海陸分布特點:南北半球來說,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東西半球來說,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2)無論怎樣劃分,地球上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

面積大于陸地面積C

3、七大洲:(按照面積大小順序,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重要的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

黑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非:蘇伊士運河;亞、北美:

白令海峽;北美與南美:巴拿馬運河

第4頁共10頁

拓展: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5、(1)赤道穿過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

(2)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南極洲、北冰洋

(3)跨緯度最廣的大洲:亞洲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

(5)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7)全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二、海陸的變遷

1、海陸變遷3大原因:

地殼的運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的活動

舉例(課木P37-38):(1)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考察時,

發現巖石中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海洋變陸地)。

(2)在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人們發現了古河道及水晶等人類

活動的遺跡(陸地變海洋)。

(3)歐洲的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全國越有四分之一的

第5頁共10頁

陸地低于海平面。

2、大陸漂移學說一一魏格納提出

3、板塊構造學說

(1)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

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⑵兩大火山地震帶:

地中海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

⑶兩大山系:阿爾卑斯一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⑷地中海不斷縮小的原因: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不斷碰撞擠壓

⑸紅海不斷擴張的原因: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不斷張裂

⑹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原因: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不斷碰撞擠壓

(7)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

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一、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緯度、海陸、地形)

第6頁共10頁

緯度:世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海陸: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陸地氣溫低于海洋

地形:在山地或丘陵,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2、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緯度、海陸、地形)

緯度:赤道附近降水多,兩級地區降水少

海陸: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二、天氣及氣候

1、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命題研究P34)

2、世界氣候類型、特點及分布(命題研究P35)☆重點

快速識別氣候圖口訣:以溫定球、以溫定帶、以水定型。(命題P38)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

第四、五章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

一、人口和人種

(1)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人口增長的速度

人口自然增長率二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人口牢產—某地區的總人口數

人口懺"乂一該地區總面.積

注意:人口自然增長率與人口密度沒有必然聯系。

二、人口分布之“四密四疏”(重點)(命P40)

第7頁共10頁

人口稠密區原因

亞洲東部

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

亞洲南部

歐洲

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北美洲東部

人口稀琉區原因

沙漠地M極端干旱

雨林地區氣候過于濕熱

自然條件惡劣

高緯度地區終年嚴塞

高原、山區地勢高峻

三、人口問題

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

人口增人口增K過慢,甚至出現負增

人口過多、增長過快

長狀況長

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環境污染、資源短缺、住房擁

人口問題社會贈養老年人負擔加重、人

擠、交通堵塞、就業困難等

口老齡化等問題

措施與社公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四、人種、語言和宗教

(1)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發源地區亞洲的西部阿拉伯半島古印度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

歐洲、美洲、亞洲的東部和

分布地區部、非洲的北部和

大洋洲東南部

東部

代表建筑物教堂清真寺佛塔或寺廟

第8頁共10頁

五、聚落(重要考點)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氣候適宜。

(2)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傳統民居氣候特點建筑特點

用冰塊建成的小屋,低矮

氣候嚴寒

窗,巡覽效果好

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1

冬冷夏熱,氣候利用黃土的直立性特點挖

干燥掘而成

我國黃上高原的東洞

傳統民居氣候特點建筑特點

墻墾、窗上,隔熱防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