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_第1頁
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_第2頁
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_第3頁
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_第4頁
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 人性化環境景觀設計4.1 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 景觀設計與人們生活密切關聯。它的最終目的在于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與心理需求,創造更為美好的生活環境。 設計人性化景觀環境的前提條件:空間分布、使用方式及其影響因素如心理特征、環境特征等。 景觀設計師應更多的考慮大眾的行為需求,創造一個充滿人性的生活、娛樂、休憩的戶外場所。 人性化景觀環境設計包括對人的生理及心理兩個層面的關懷,不僅僅是滿足人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從人的尺度、情感、行為出發,充分考慮日照、遮陽、通風等環境因素,盡可能地滿足使用群體的需求,使人們都可以享受豐富多彩的戶外休閑活動樂趣。 對于外部空間環境而言,人的行為與空間環境密切聯系、相互

2、制約,人們一切的外部行為都是在一定的空間環境中展開的,因而會受到環境諸多因素(光照、顏色、氣味與聲音)的影響。 一定的空間形態會誘發特定的環境行為,人的諸多心理等特征(如人的領域感、依托感、趨光心理、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也會影響行為的發生。 人性化的景觀環境設計必須從人的體驗出發,以服務多數大眾為目的,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景觀環境設計。4.1 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 景觀空間的存在形式分為面域空間與線性空間兩類。不同形態的空間有“動態”(可穿越和流動性心理感受:線性空間)與“靜態”(逗留、活動與交往的心理感受:廣場、綠地、院落等,具有向心性與圍合性)之分。 美國學者奧斯卡紐曼把居住環境區分為公共

3、性空間、半公共性空間、私密性空間、半私密性空間。對于屬于公共空間的景觀環境而言,可以劃分為公眾行為空間與個體行為空間兩大類。 (1)公眾行為空間 公眾行為空間是給群體市民使用的場所(街頭綠地、公園、廣場、花園),行為類型包括(群體健身、舞蹈、集會、表演),其特征為空間開闊、彼此通視、場地平坦、有微坡、有圍合感,場地具有集散效應,中心往往存在一個核心空間可以開展各類活動,圍繞核心空間常常散步,小型的此空間供人們休憩、駐足觀看。 公眾行為空間設計的關鍵在于有效地提高場地利用率,并滿足多種活動需求,空間設計應著重研究空間尺度、圍合感、有效的功能組織、適宜的環境設施等。 理想的公眾行為空間會成為市民進

4、行戶外活動和交往的主要場所,人性化的景觀設計應努力為市民創造適宜人們活動休憩的戶外公眾行為空間。 (2)個體行為空間 個體行為空間是供個體活動所使用的空間環境,包括聊天、運動、休憩等活動類型,此類空間特征為尺度較小圍合領域感較強。 個體行為空間設計的關鍵在于充分考慮到個體行為對于空間的需求(如宜人的氣候、溫度、芳香的花草灌木、細膩的鋪裝材質、人性化的景觀設施等)。4.1.1 行為與環境 景觀環境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創造人性化的空間環境,滿足不同人群的行為需求。良好的公共空間促進人們的交往,豐富人們的戶外生活,并且特定的空間形式場所也會吸引特定的活動人群,誘發特定的行為與活動。 景觀設計的基礎:理

5、解人類自身,了解并把握人們在景觀環境中的行為與心理特征。 景觀環境設計應注重人在環境中活動的環境心理和行為特征研究,營造出不同特色、不同功能、不同規模的景觀空間,以滿足不同年齡階層、職業的市民的多樣化需求。 座椅材料的選擇應盡量選擇導熱系數低的材料如木材、塑料,而不是導熱系數很高的金屬或者石材。 景觀環境設計要盡可能滿足人在景觀環境中的行為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1)領域性與人際活動距離 人在景觀環境中的活動總是力求不被他人干擾或妨礙,表現出一定的領域性特征。 人與人之間因人際關系不同表現出不同的人際距離與身體朝向 個人在空間中占據的領域大小根據不同的接觸對

6、象和不同的場合,在距離上各有差異。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霍爾將人際距離分為:親密距離(045cm)、個人距離(45120cm)、社交距離(120360cm)和公共距離(360cm以上)。 個人空間隨場所的不同及個體狀況如年齡與性別、文化與種族、社會地位與個性等的不同而變化。個人空間不僅與民族、宗教有關,而且與年齡大小也密切相關。 景觀環境中的人群分布特征主要分為聚集與散布兩大類,偶爾也可以見到規則分布的人群。 領域的劃分不需要明顯的隔斷或邊界,一個遮擋風雨的頂棚、地面鋪裝材質的區別、幾片圍合的墻體都能幫助人在心理上形成領域感,分開各類不同的人群。空間領域感 2)個體性與盡端傾向 個體性是指在景觀

7、環境中,行為個體常常要維持一定的個體空間,以避免他人的干擾。在景觀環境中,陌生的人與人、組團與組團之間會自發的保持距離,以保證個人和團體的個體性和領域性。 在尺度相對較大的公共空間中,人們更喜歡選擇在半公共、半個人的空間范圍中停留和交流。某廣場坐凳分布圖 3)依托的安全感 景觀環境中的人們,從心理感受來說,并不是希望場地越開闊、越寬廣越好,人們通常在空間中更愿意有所“依托”。人們趨向于坐在場地邊緣的座椅上,依靠大樹、灌木或景墻,而場地中心則由于缺乏心理安全感常常無人問津。 景觀環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人們對于依托安全感的心理需求,盡量多的創造多樣化的空間邊界,特別是在設置休憩、駐留等靜態活動區

8、域時,與空間邊界相結合,創造宜人的空間環境。 4)人聚效應、趨光效應與坡地效應 “人看人”是人的天性,人們閑暇時間中的一部分是在“人看人”。這是一種無約束的廣泛交流,交流的對象沒有任何限制,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陌生人。 在人性化景觀空間的設計中,應恰當地創造這種人看人的環境,也就是設計恰當的“舞臺”和“觀眾席”。人聚效應與人看人的心理特征是景觀環境中的一大特色。 “趨光心理”,即環境中的人們趨向于選擇光線充足的場地作為休憩場所。光照能使人感到心情愉悅、充滿安全感,更利于人們之間的交往與活動的開展。 空間中的人群密度直接影響到人的心理與行為,密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人的消極情緒增加、滿意度下降:空間

9、中人數過低時,人們會感到空曠、孤獨,甚至感到不安、恐懼;空間中人數過多時,人們會感到擁擠、堵塞,甚至會感到煩躁、混亂。 在景觀環境中,緩坡與臺階往往是最聚人氣的地方,如果有良好的風景朝向,則會成為人們休憩停留的最好去處。 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草坡 巴黎歌劇院門前的臺階 5)空間形態對人的影響 景觀環境的一切要素都在影響著人們的心理與行為,通過人們的行為外顯出來。因此,研究人性化的景觀環境設計,需要對空間形態與環境中的各種因素進行研究,包括空間密度、光照、顏色等等。 空間形態特征常會使置身于其中的人們產生特定的心理感受。 6)色彩、氣味、聲音與行為 顏色與行為心理密切相關,色彩能夠直接影響人們

10、的情感。最理想的色彩莫過于大自然環境中的紅橙黃綠色的變化,它們是大腦皮層最適宜的刺激物,能使疲勞的大腦得到調整,并使緊張的神經得到緩解。 在景觀環境中,色彩的種種特性能夠使景觀更好地向周圍的人群傳達信息,引起人的心理反應與各種行為。 景觀環境中氣味與聲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到人的心理與行為。 景觀環境設計中,應當充分發揮花木芬芳對于環境中游人的作用。例如在游人大量停留休憩的空間內,可以適當栽植一些可賞可聞的花木,延長人們停留觀賞的時間。 景觀環境中不同區域由于不同的行為與使用人群,對于聲環境的要求也截然不同: (1)戶外休憩區:以靜態活動為主,聲音特征要求為寧靜、自然、放松。對應的聲環境應以自然

11、聲音為主,人工聲音為輔,例如蟲鳴鳥叫、樹葉沙沙聲、清風流水聲。 (2)健身運動區:以動態活動為主,老年人與兒童是這個區域的主要使用者。聲音特征要求為熱鬧、開放、充滿活力的,聲環境設計注重人工音的營造,運用廣播、錄音等。 (3)交通嘈雜區:增加綠化栽植密度予以隔離,減少人工停留的區域與設施,適當增加水流、噴泉聲等自然聲音予以隔離,避免增加過多人工聲。4.1.2 景觀環境中的行為方式 對不同年齡、性別、文化層次、愛好等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從而得出人在景觀環境中活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 老年人群:活動規律一般為早晨和傍晚跑步、散步、打拳、跳舞等,反映出群體性特點; 青年人群:活動規律一般在休息天或晚上,

12、呈現出獨立性和休閑性等特點; 少年兒童:活動一般在星期天或放學后,呈現出流動性、活潑性、趣味性等特點。 1)老年人群 老年人對戶外空間的利用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老齡社會里,老年人成了景觀環境中的主要使用群體,戶外環境中的老年人活動區使用率是最高的。因此,對老年人群的行為研究是不可忽視的。 作為景觀環境主要使用者的老年人群,其活動特點是能夠獨自開展活動,活動類型不受限制,可以分為動態活動與靜態活動兩類,都需要較為寬敞的活動場地以適宜的氣候條件。 戶外景觀環境中需要為老人提供足夠堅固耐用的健身器材以及公共桌椅。 總之,老年人景觀環境設計要充分考慮其安全性、交往性、個體空間領域性以及便捷性,根據老年人獨有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進行規劃設計,多為老年人創造舒適、優美、耐用的戶外休閑空間。 2)中青年人群 中青年人群是景觀環境的重要使用者,他們對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