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歷程_第1頁
近代以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歷程_第2頁
近代以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歷程_第3頁
近代以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歷程_第4頁
近代以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歷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代以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歷程近代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發生了一系列顛覆性的變化。從商品的結構,到產業的規模,都與清代以前相比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廣州,作為中國近代化的先鋒, 近代前夜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研究它的外貿產業,也能對中國的外貿產業發展有所了解。那么,廣州的外貿產業歷經了怎樣的發展?廣州的外貿產業發展對當代的我們又有什么啟示呢?第一部分:危機下的廣州外貿產業(1840 1912 )1.1 清代中前期廣州外貿產業概況在研究近代中國的廣州外貿之前, 我們要先對清代廣州外貿進行一個概述。總體上說,從清代外貿可分三個時期 :清建立到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開放海禁為強制禁絕時期,開放海禁

2、到鴉片戰爭以前為海禁松動時期,鴉片戰爭以后一直到清滅亡為被動開放時期。在清前期,為了防御東南沿海強大的反抗勢力,確定其對全國的統治,嚴厲實行“沿海省分、無許片帆人海”的海禁政策,同時對來華客商進行嚴厲限制。 由于清政府剛剛在東南地區初創政權,政局不穩,廣州外貿產業陷入蕭條。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康熙帝在平定了三藩和收復了臺灣后,廢除了海禁,宣布 :“今海內一統,寰宇寧謐,無論滿漢人等一體,令出洋貿易,以彰富庶之治, 得旨允行” 1 ,開放了四個口岸 (松江、寧波、廈門、廣州四口)。在四個口岸之中,以廣州的粵海關為主要海關。到了 1757 年底,因為英國商人頻繁北上引起了清廷疑慮,1

3、皇朝政典類纂卷117.清廷宣布關閉其余三關,只留下廣州的口岸。在這段時間中, 廣州外貿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在 1760 年到 1764 年間,中國的中英貿易總額年均約為 145 萬兩,而到了 1780 至 1784年間,中國的中英貿易總額已上升到了 338 萬兩左右 2 ,而在這之中,絕大部分的貿易額都是由廣州這唯一一口創造的, 這體現了廣州外貿產業的興盛。但是在這繁榮之下,掩蓋不了的是對外貿易的主導權的喪失。由于不允許 500 石以上的船只出海,中國商人已無法將中國的商品向國外大規模出售, 中國對外的遠洋貿易已經完全絕跡,對外貿易的高額利潤被外商獲取。但是白銀內流的趨勢,使得西歐資本主義的發

4、展受到了阻礙。因此,即使沒有鴉片,資本家也必然會找到另一種東西來替代鴉片,打破中國自然經濟的壁壘。1.2兩次鴉片戰爭對廣州外貿產業的影響在西方國家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 中國的清政府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幻想之中,抱殘守缺,故步自封。而這個時候,英國人不僅為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所苦惱,更為甚于“閉關鎖國” 十倍的經濟形態上的 “閉關鎖國”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壁壘所苦惱。這個時候,鴉片成為了西方人經濟侵略中國的武器。有人推算:鴉片戰爭前十年 ( 1830 1840 年) 共計輸入鴉片約 238000箱( 平均每年進口約24 000箱) ,總值約163 384 000元;19 世

5、紀 30 年 代中國因支付貿易逆差所流出的白銀,平均每年約2 孫玉琴,中國對外貿易史教程P203.七八百萬元 ( 合白銀約五六百萬兩 ) 3 這使得中國的白銀趨于外流。 林則徐虎門銷煙,不僅銷毀了鴉片,更大大的打擊了英國人的“東方的三角貿易” 4但英國人并不甘心失敗。在英國,工商業界代表與鴉片販子紛紛上書:“中國方面的無禮舉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 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會輕易放過的。”5。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經過了一系列的事態演變, 鴉片戰爭在 1840年 6 月正式爆發。在鴉片戰爭的前期和中期,廣州一直是戰爭的主戰場。因此,廣州的外貿產業受損十分嚴重。自184

6、0 年 6 月下旬英軍封鎖珠江口,到 1841 年 5 月簽訂廣州和約,經過了兩年時間。若按照“一口通商”80 年期間,總貿易額約為 42 億兩白銀的數據來測算, 這兩年起碼損失了 1 億兩白銀的貿易額。1842 年 8 月 29 日,隨著南京條約的最終簽訂,鴉片戰爭結束。但鴉片戰爭的影響卻并沒有隨著消失,反而是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后逐漸加深, 對廣州的外貿產業的影響也是如此。 其大概有以下幾點:(一)“五口通商”的實行,使得廣州原有的“一口通商”被打破。據統計, 19 世紀 40 年代下半期,廣州對外貿易的絕對值出現下李伯祥、蔡永貴、鮑正廷 :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鴉片進口和白銀外流的數量,歷史研究

7、 1980年第5 期。4李侃等著的中國近代史中提到鴉片貿易與棉紡織品貿易,茶、絲貿易并稱為“英- 印 -中三角貿易”。5英國藍皮書,鴉片戰爭第二冊,P661-664.降的趨勢,對英國的貿易總額由3 100 萬元下降到 1 600 萬元,來廣州的美國商船由93 艘下降到 70 艘。這不得不說是“五口通商”后廣州港外貿地位衰落的寫照。此外,因為上海的種種優勢,上海開埠后,貿易重心逐步北移到長江流域的上海。在1844 年,廣州的外貿額比上海高出了2860 萬美元左右,但是到了1852 年時,兩地對外貿易額已經基本持平,到了1856 年,上海更超出廣州的貿易額1460 萬美元左右。可以說,上海的崛起,

8、加快了廣州外貿產業的衰落。(二)割讓香港后,香港成為了英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個重要據點。因此,英國就把對中外貿產業中的一大部分轉移到了香港。1843年 2 月 7 日英國在香港建造的第一艘 80 噸船下水。這既是英國人在香港建造的第一艘船, 也是西方人在中國建造的第一艘船, 也體現了外貿產業中的重要一環碼頭和造 (修)船業開始轉移到香港。 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時, 其他西方人在廣州設立的船廠, 不是倒閉就是被香港黃埔船塢公司收購 6。所以說,香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廣州的某些職能,使廣州外貿產業加速衰落。但是香港與廣州的關系,在數十年后,卻為廣州外貿產業帶來了新的生機,這暫且不談。(三)南京條約中有

9、關關稅的協定,使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這一方面鼓勵了外國侵略者大量輸入商品, 另一方面又使得進出口的稅率降低,促進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但是,中國的自然經濟壁壘始終沒有被打破,英國商品在 1845 1848 年,經歷了一輪滯銷的危機,而中國出口則與此相反, 茶葉的出口量在 1844 年到 1858此段材料援引于近代香港崛起與廣州衰落,顧則徐著。.年間,增長了 47% 。生絲的出口量更是由1843 年的 1430 擔,增長到 1858 年的 69000 擔,增長了 48 倍多。 7 實際上, 1853 年時,中國的白銀流出已經變為了白銀流入。(四)同時,關于廢除“公行制度”(即允許外國 派駐領事

10、、關稅稅率、通商等 )的條款,使得洋人蜂擁而至。 據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彼得 ? 珀杜研究,在18 世紀 60 年代,抵達廣州的外國商船平均每年只有 20 艘,到 19 世紀 40 年代增長到 300 艘;在 1760 年至 1840 期間,每年抵達廣州的外國人的數量,從兩三千人增加到三四萬人。但是,廣州本地的商人在與外國商人競爭時, 由于官府的盤剝及外商的技術優勢的各種原因, 總落于下風。 福建按察使郭嵩燾在光緒元年1875 年)說:“(外國)輪船入中國,而上海之沙船,寧波之釣船,廣東之紅單船失其利。侵尋及內江,自漢口以下,各船廢業者逾半”8 此時的航運及外貿產業,主導權已經由中國商人手上轉移到

11、了外國商人的手上了。總之,鴉片戰爭給廣州外貿產業帶來的不僅僅有沉重的打擊, 同時也為腐朽而遲滯的廣州外貿產業吹來了一絲春風。 但是,廣州還沒來得及把握這次機會,太平天國運動又掀起了一場新的風暴 咸豐四年( 1854 年),廣東各地的天地會紛紛發動起義,幾乎全省都被各支互不統屬的天地會占據。 在廣州城外,水路和陸路都已被切斷,形式向著有利于天地會的方向發展。在此時,兩廣總督葉名琛迫不得已向英國駐華公使包令要求幫助, 希望英國海軍能幫忙打敗廣州城周圍的“叛黨”。英國人維持著表面上的“中立”的同時,還孫玉琴,中國對外貿易史教程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是幫助了葉名琛平息天地會起義。 然而,葉名琛卻

12、在這之后依然保持著倨傲的態度,將英國人視為“蠻夷”,這可以稱得上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必然原因。在 1857 年,英軍借口“亞羅號事件”,悍然進攻廣州,在這之后法國人也借口“馬神甫事件”,聯合起英國人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廣州城被侵略軍統治了三年多之久,清政府的官員已經淪為了傀儡。這種局勢一直到1860 年 10月才結束。這段經歷之后, 廣州對外貿易的限制基本被打破,外國商人由此牢牢把握住了廣州的外貿產業主導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廣州的外貿產業其實在總體來說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是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隨著更多的通商口岸開放, 更多的外商來

13、到中國進行貿易, 廣州的外貿產業也得到發展, 但是廣州的發展速度, 已經趕不上位于長三角的上海了,廣州的外貿產業,已經陷入了危機。到 1894 年,廣州港與武漢、天津、廈門、福州等口岸合在一起在進出口總額中占了 30% 左右的份額,而上海一個港口,就占了 58% 的份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 廣州外貿的商品結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天津條約后,鴉片以“洋藥”之名公開進口,洋紗、洋布、洋油、洋煙、洋酒等消費品和紡織品大量涌入廣州,出口的商品也主要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需要的重要農副產品和礦產。這種變化,反應了廣州進出口商品結構適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需要,廣州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程度更深,對外依存

14、度也更高了。.1.3甲午戰爭之后至民國建立前廣州外貿產業的萎靡1895 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慘敗,中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直接標志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中國半殖民地性質進一步加深。馬關條約對于廣州的外貿產業, 影響卻不十分直接。其一,馬關條約規定開放的通商口岸多位于長江沿岸,不會與位于珠江流域的廣州產生多大的直接競爭;再者, 馬關條約是日本的“杰作”,日本瞄準的是華中、華北、東北,對于華南地區的影響力不大。但是,馬關條約使列強看到了中國的虛弱,使得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勢力范圍的擴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甲午戰爭后,山東、東北、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福建相繼成為了列強的勢力范圍,到

15、了 1899 年中國基本被列強瓜分完畢。對于廣州來說, 馬關條約及其后續的條約,只能說是進一步使廣州的外貿產業陷入泥潭。在馬關條約及其后續條約中,基本上使得中國基本開放, 各地區的外貿產業都有所發展, 擠占了廣州的外貿份額。在當列強在中國其他城市大肆擴展租界的時候, 廣州的租界卻仍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沙面島。 這一方面使得廣州的主權淪喪得沒有那么嚴重,另一方面卻又顯現出廣州對外貿易地位的下降。 在帝國主義者的眼中,廣州的外貿產業已經失去了輝煌。廣州外貿產業衰落的根本原因, 其實是進出口制度的不合理。 一直以來,我國出口商品以絲茶為主, 而長江三角洲的生絲產量高于珠江三角洲,上海、漢口等地也離茶葉主

16、產地如湖廣、兩江等地更近,.這也就決定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外貿發展潛力。同時,在鴉片戰爭之前,全國大部分出口商品都通過廣州進出,實質上是舉全國之力來使廣州繁榮,而在鴉片戰爭之后,五口通商,廣州的外貿產業市場占比也就一路滑落,直至民國初年,廣州外貿占比僅有9% 。但是廣州的外貿產業出現了一些特別的現象:外貿產業持續出超,且出超額有所擴大。 1895 年,廣州外貿出超為 1182870 海關兩,到了 1905 年,出超額已經達到了 10910316 海關兩。 9 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楊瑞貞的清末廣州外貿與地區經濟中有詳細論述。她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 主要原因在于廣州周圍機器繅絲業、爆竹制造業以

17、及地席制造業的發展以及香港成為珠江三角洲外國商品進口的主要港口。1.4廣州外貿產業在此時期帶來的好與壞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珠三角地區機器繅絲業的發展。1873 年,陳啟源在南海西樵建立繼昌隆繅絲廠,此后,南海、順德等地多改用機器繅絲,紛紛建立起繅絲廠。到了19 世紀 90 年代前后,在十三行附近出現了專門的機器制造廠均和安機器廠。而機器繅絲業的發展, 又促進了珠三角地區桑基魚塘的出現。桑基魚塘出現于明清時代,在南番順地區起源,到了 19 世紀 90 年代的時候,珠三角的桑基魚塘面積約有 150 萬畝,而珠三角地區的順德更是被稱為“南國絲都”。在這個時期的廣州, 外貿產業的發展程度已經相當

18、之高。 這造成的不僅是對外開放程度高, 對外依存度高, 更有意義的是社會風氣的楊瑞貞,清末廣州外貿與地區經濟.革新,而這種社會風氣的革新,體現在了方方面面。如 1872 年伍廷芳在廣州創辦羊城采新實錄 ,傳播了許多新思想, 再如 1883 年,康有為在廣東南海縣成立不纏足會, 1896 年,又在廣州成立不纏足會,開中國風氣之先河。外貿產業的發展也使得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各種新思想涌動。從 19 世紀 50 年代廣東順德的梁廷枂撰寫海國四說,宣傳西方思想,使珠三角地區的思想有所革新,再到19 世紀 90 年代廣東南海的康有為與廣東新會的梁啟超發動戊戌變法, 實驗君主立憲制,探索救國道路還有

19、1907 年 6 月孫中山直接領導的惠州七女湖起義、 1910 年的廣州新軍起義、 1911 年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宣傳了革命思想,振奮了資產階級。外貿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還有西方的基督教。在 1807 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經澳門來到廣州傳教,成為基督教在中國的開教鼻祖。1873 年,浸信會華人牧師陳夢南等人在廣州創辦了華人宣道堂,從而揭開了華人自立教會運動的序幕。 廣東人梁發, 是第一個華人基督教牧師。這些宗教人士和宗教活動, 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封建社會的動搖和西方思想的滲透。廣州外貿產業所帶來的,不僅只有好的,也有壞的。比如說,外貿產業發展使得大量洋紗洋布向中國傾銷,影響了家庭手工業, 使得大量農民破產,無家可歸。再有,外貿產業也帶來了鴉片,使得許多中國人成為“癮君子”,另外,外貿產業發展帶來的工業化也造成了環境污染。這些,都是中國外貿產業發展帶來的的通病。但是,廣州也有自身特有的“病癥”,就是對外依存度遠高于其.他地區。這樣的結果,就是在經濟形勢大好時,發展畸形繁榮,而一旦經濟危機,本地區的經濟也會像泡沫一樣破裂。20 世紀 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珠三角地區大量蠶農絲工破產失業就是一個例子。總之,在清代史上,廣州外貿產業對于近代化的作用,是無可估量的,廣州外貿產業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第二部分危機之后的重新啟航(19121949)2.1北洋政府時期廣州外貿的復蘇1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