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1頁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2頁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3頁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4頁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小明完成以下四種探究實驗活動,屬于“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的實驗活動是()A.雨天先看到閃電,幾秒鐘后才聽到遠處的雷聲B.將手指放在喉嚨發聲處,感受到講話時聲帶在振動C.放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抽去罩內一些空氣后,鈴聲明顯減弱D.用同一個塑料片以相同的速度劃過疏密不同的梳齒,聽聲音變化2.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調相同C.乙、丙的響度相同 D.丙、丁的音調和響度都相同3.如圖所示,中國樂器二胡又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演奏前藝人常根據不同的曲目調整琴弦的松緊度,這是調節琴弦發出聲音的()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振幅4.聯歡晚會上,口技演員模仿了一些動物和樂器的聲音,口技演員是仿這些聲音的()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頻率5.下列關于聲音的實驗說法正確的是()A.a通過該實驗能驗證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B.b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伸出桌面長度不同的鋸條,聽鋸條發出聲音的變化情況,是探究聲音響度與頻率的關系C.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音叉,用叉股輕觸乒乓球,比較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是為了探究聲音響度與振幅的關系D.d八個相同玻璃瓶中裝不同深度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瓶子,從左向右發出音調越來越低6.在醫院和學校附近,有如圖所示的“禁止鳴喇叭”的標志,下列控制噪聲的方法與之相同的是(

A.城市道路旁安裝隔音板 B.工人戴防噪聲耳罩C.教室周圍植樹 D.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7.地震時會產生次聲波,次聲波可以在遠離地震中心的地方被某些動物接收到,而有所反應,表格中是幾種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其中在遠離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覺到地震的是()幾種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1Iz貓60Hz~65000Hz狗15Hz~50000HzA.蝙蝠 B.海豚 C.貓 D.狗8.春節期間,各地燃放爆竹煙花,燃放鞭炮時不僅會造成空氣污染,而且會產生噪音污染。以下對減弱噪聲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燃放時將居民家門窗暫時關閉B.讓周圍的群眾人人都戴上防噪聲的耳塞C.提倡燃放電子鞭炮D.頒布“限放令”,對燃放時間、地點進行限制,選擇離城區較遠的地點燃放9.賽龍舟不僅是一項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傳承。如圖所示為某比賽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選手根據鼓聲齊心協力劃槳,鼓聲是由鼓內空氣振動產生的B.選手聽到鼓聲大作,震耳欲聾,說明此時鼓聲的響度大C.選手能從現場各種聲音中聽出鼓聲,主要是通過鼓聲的音調來辨別的D.鼓手敲擊鼓面越快,鼓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也越快10.如圖所示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兩側設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墻用來減弱噪聲污染。下列減弱噪聲措施與圖中方法相似的是()A.植樹種草搞好城區綠化 B.市區內嚴禁車輛鳴笛C.在機器上安裝消音器 D.機場跑道工作人員使用防噪聲耳罩二、填空題11.我們能辨別出不同人的聲音,是因為不同人的不同。甲同學在一根很長的自來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學在水管的另一端能聽到三下敲擊聲。其第二次聽到的是傳播的聲音。12.小剛同學學習了聲現象后,進行了一些探究: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用抽氣機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鬧鐘鈴聲(選填“不變”“逐漸變強”或“逐漸變弱”)。由此可以推知,聲音(選填“能夠”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種實驗探究的方法叫法。13.昆明地鐵1號線部分路段兩側建有隔音墻,是在減弱噪聲;到達站點時,廣播會播報站點信息,廣播聲通過傳到乘客的耳朵。14.我國北宋詩人黃庭堅在《牧童詩》中寫道:“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牧童的笛聲是由笛中的空氣柱產生的,再通過傳播到詩人耳中;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其原因是能夠傳聲,且傳播聲音的速度比空氣(填“快”或“慢”)。15.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從海面豎直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回聲所用時間為4s,那么該處海洋的深度為m。這種方法能不能用來測量月亮到地球的距離?為什么?。三、實驗題16.如圖是研究真空是否能夠傳聲的實驗。(1)逐漸抽出玻璃罩中空氣的過程,聽到聲音逐漸,由此推理,假如將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出,將;(2)逐漸抽出玻璃罩中空氣的過程,聲源振動的幅度將______;A.增加 B.減小 C.不變 D.先減小后增加(3)實驗中,在鬧鐘和底座間應該放置一個(選填“硬”或“軟”)的物體,這樣做的目的是;(4)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A.實驗中應該保證真空罩密封性良好B.選用性能先進的抽氣機,能夠把真空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來C.實驗過程應該讓抽氣機盡可能靠近真空罩,使實驗現象更明顯D.我們得到“真空不傳聲”這一結論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出來的17.【探究名稱】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證據】(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彈跳起來,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小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可以傳聲;(3)如圖丙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所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解釋】聲音是由物體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交流】如果將圖乙實驗放在月球上來進行,則乒乓球(選填“會”或“不會”)被彈開。四、計算題18.為了測定聲音在鋼鐵中的速度,取一根1020m長的鋼軌,在其一端用鐵錘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第一次響聲是由鋼軌傳過來的,第二次是由空氣傳過來的,記錄指出兩次響聲間隔的時間是2.81s,如果當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m/s,求聲音在鋼軌中的速度。(結果保留整數)19.如圖所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位于感應器正下方,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6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求:(1)在這段時間內聲傳播的距離;(2)該同學的身高。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BCACCDDBBA1.B【詳解】A.雨天先看到閃電,幾秒鐘后才聽到遠處的雷聲,說明光的傳播速度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不能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故A不符合題意;B.將手指放在喉嚨發聲處,感受到講話時聲帶在振動,說明發生的物體在振動,故B符合題意;C.在玻璃鐘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抽去罩內一些空氣后,鈴聲明顯減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能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故C不符合題意;D.薄塑料片先后經過疏密不同的梳子,速度相同,梳子齒振動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此實驗研究音調跟頻率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C【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和乙的波形圖不同,因此音色不同,故A錯誤;B.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丙的振動的頻率不同,故音調不同,故B錯誤;C.從圖中可以看出,乙、丙偏離原位置的遠近相同,振幅相同,故響度相同,故C正確;D.從圖中可以看出,丙、丁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不相同且振幅也不相同,所以音調和響度都不同,故D錯誤。故選C。3.A【詳解】調整琴弦的松緊程度的目的是調節琴弦振動的頻率,從而改變琴弦發聲時的音調。故選A。4.C【詳解】不同動物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們可以分辨出聲音是由什么動物或樂器發出的,口技演員模仿動物和樂器的聲音,模仿的是聲音的音色。故選C。5.C【詳解】A.在真空罩實驗中,抽出的空氣越多,聽到鬧鈴的聲音越小,可以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A錯誤;B.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伸出桌面長度不同的鋸條,鋸條振動的快慢不同,聽鋸條發出聲的音調不同,實驗過程是探究聲音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故B錯誤;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音叉,用叉股輕觸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不同,說明音叉振動的幅度不同,實驗可以探究聲音響度與振幅有關,故C正確;D.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瓶子,瓶里的水越多,瓶和水越難振動,振動頻率越慢,因此從左向右瓶和水振動的頻率增大,從左向右水越少音調越高,故D錯誤。故選C。6.D【詳解】“禁止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A.在城市道路旁安裝隔音板是在傳播途中控制噪聲的,故A不符合題意;B.工人戴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的,故B不符合題意;C.教室周圍植樹是在傳播途中控制噪聲的,故C不符合題意;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7.D【詳解】因為地震產生的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而表格中的狗聽覺頻率是15Hz~50000Hz,正是在此范圍之內,所以只有狗會有較為明顯的反應。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8.B【詳解】A.燃放時將居民家門窗暫時關閉,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所以可以減弱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B.讓周圍的群眾人人都戴上防噪聲的耳塞,不符合實際情況,故B符合題意;C.提倡燃放電子鞭炮,不會造成空氣污染,還可以調節聲音的大小,可以減弱噪聲,故C不符合題意;D.頒布“限放令”,對燃放時間、地點進行限制,選擇離城區較遠的地點燃放,可以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9.B【詳解】A.鼓聲是由鼓面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選手聽到鼓聲大作,震耳欲聾,是由于此時鼓面振動幅度大,鼓聲的響度大,故B正確;C.選手能從現場各種聲音中聽出鼓聲,主要是通過鼓聲的音色來辨別的,故C錯誤;D.鼓手敲擊鼓面越快,只是鼓聲的節奏變快,鼓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B。10.A【詳解】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兩側設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污染;A.種草植樹搞好城區綠化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符合題意;B.市區內嚴禁車輛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C.在機器上安裝消音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不符合題意;D.機場跑道工作人員使用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1.音色水【詳解】[1]能辨別出不同人的聲音,是因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2]聲音在固、液、氣三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一般v固>v液>v氣,所以第二次聽到的是液態水傳播的聲音。12.逐漸變弱不能科學推理【詳解】[1][2][3]此實驗中,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傳聲介質越來越少,所以傳聲效果越來越不好,實驗過程中聽到聲音越來越小,由此推理,如果玻璃罩內沒有空氣,聽不到聲音,得出真空是不能傳聲,這種實驗探究的方法叫科學推理法。13.傳播過程中空氣【詳解】[1]減弱噪聲可以通過從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接收處三處來解決,而在地鐵部分路段兩側建有隔音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車站的廣播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乘客的耳朵的。14.振動空氣固體快【詳解】[1][2]聲音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牧童的笛聲是由笛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聲音通過空氣這種介質傳播到詩人耳中。[3][4]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其原因是地上的土石是固體,固體是可以傳播聲音的介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最慢,所以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更快。15.3000不能真空不能傳聲【詳解】[1]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回聲所用時間為4s,該處海洋的深度[2][3]由于地球到月亮中間都是真空,由于真空中不能傳聲,所以不能用超聲波測量月亮到地球的距離。16.(1)變小聽不到聲音(2)C(3)軟減小支持物(固體)傳聲對實驗的影響(4)AD【詳解】(1)[1][2]用抽氣機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發現鬧鐘的聲音逐漸變小,假如將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出,罩內是真空狀態,將會聽不到聲音。(2)聲源振動的幅度與響度有關,逐漸抽出玻璃罩中空氣的過程,只是聲音缺少傳播的條件,但響度不變,因此振幅不變,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3)[1][2]由于固體傳聲更好,因此在鬧鐘和底座間應該放置一個軟物體,減小支持物(固體)傳聲對實驗的影響。(4)A.實驗要得出真空不能傳聲,因此實驗中應該保證真空罩密封性良好,故A正確;BC.抽氣機無論是否先進,都不能完全將空氣完全抽出,且離真空罩的遠近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