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古詩兩首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理解“閑”“厭”“和”“諳”等詞在詩句

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目標設定

3.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4.感受祖國河山的自然美,體會詩人情感。

5.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預設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

洞庭》。

2.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重點議定預設教學難點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議定生成重點

教學流程個性化處理

第一課時(《獨坐敬亭山》)

1.學生齊讀課題“古詩詞三首”,教師導入:把這個

課題和以往的同類課題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不同

嗎?

2.學生表述,教師相機訓練學生規范的表述:……

方式擇定是詩,是詞。

效果評定3.教師過渡:詩盛于唐,詞盛于宋,所以在文學史

延展自定上有唐詩宋詞之說。什么意思呢?通俗一點兒說,就

是唐朝的詩寫得最好,宋朝的詞寫得最好。詩和詞,

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一一這些我們先不談,咱們一首

一首地學,慢慢地就明白了。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朗讀

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4.學生朗讀,教師相機評點:是否讀正確了?注意

“相”字的讀音。

5.運用反復手法,訓練幾個學生朗讀全詩,教師橫

向評價:詩味讀得最濃的是誰?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

全詩。

6.教師過渡:詩和詞,最大的作用就是表達作者內

心的感受。李白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我們先來

聽一段小故事:……在被迫離開長安十年后的一天,

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區的敬亭山之時,寫下了這首

詩。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首詩,你體會到一種怎樣的

感受?

7.學生表述,教師相機:(1)這種感受在詩題里邊

有沒有表現?(2)在詩句里有沒有表現?讓學生用

自己的話說一遍,著重注意“閑”和“厭”的解釋。

8.教師小結詩中的情感,引導學生體會“只有”一

詞的深意: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無言的敬亭山。

這句話當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

亭山,什么都沒有!沒有親人,沒有一一朋友,有的

只是眼前的青山,身邊的孤獨!

9.教師過渡:學了這么久,也不知道同學們學明白

了沒有,聽老師說一段話,看老師說的是哪一句詩?

教師引讀:天上的鳥兒都結伴飛走了,不見了蹤影;

那一片白云,它也飄走了,只留下孤孤單單的我。這

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這座敬亭山了。

10.訓練學生看著課件在六人小組內說一說詩句的意

思,然后全班交流。

11.教師組織學生在朗齊誦詩歌,筆記,背誦、默寫。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孤獨

只有

第二課時(《望洞庭》)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

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頗深。今天,

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一

《望洞庭》

二、學習古詩: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讀古詩,師正音,然后全班

齊讀。

2.復習學習古詩方法: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3.解詩題,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著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

北部,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②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

居易并稱“劉白”。

4.抓字眼,明詩意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②結合上下詩句理解

詞語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①指名讀②匯報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秋月:點明時間一一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

鏡子(運用比喻,我們還學過什么古詩中也有比喻手

法?)

師強調“潭”字筆畫

③指名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

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湖面上沒有

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遠地看;翠:蒼翠

青螺: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

的手法

遠遠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

著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話解釋整首古詩的意思

⑤指名復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湖面上沒有

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地看

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只青青的

田螺。

⑥師小結:詩人以奇特的想象,準確的比喻,生

動地描繪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風光。你們說,作

者此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輕松、自然)

⑦朗讀想象詩歌畫面

全班齊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歌畫面

你們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筆把它畫出來嗎?

⑧把優秀圖畫展示在黑板上

5.多誦讀,悟詩情

①師:現在黑板上有好幾張洞庭湖月夜圖,讓我

們看著這些圖,自己美美地讀一讀《望洞庭》好不好?

(全班自讀古詩)

②師:說想當一會大詩人,上來吟誦這首古詩?

(指名讀)

③師:有很多同學還想上來讀,但是時間不夠了,

你們在四人小組里讀給其他組員聽。

第三課時(《憶江南》)

1.釋題: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為詞牌。

2.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注釋。

IH:過去勝:超過

3.說說你從這首詞中想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

什么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

(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布滿火紅的朝霞,江邊

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著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

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

----比較、比喻)

4.請聯系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后的反問句

寫完整。

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

5.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參考篇目:《鹿柴》《望廬山瀑布》《滁州

西澗》《山行》《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月

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的畫面。

教后反思:

2.桂林山水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擴散攀登

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

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目標設定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了解作者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方式寫一段話。

預設教學重點1理.解文中生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文章風景美、語言美。

預設教學難點了解作者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方

重點議定

式寫一段話。

議定生成重點

教學流程個性化處理

第一課時

1.教師導入:講故事,解釋“桂林山水甲天下”;學

生齊讀課題。

2.教師檢查預習情況:全文一共多少個自然段?朗

讀課文,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注意生字的讀音,

方式擇定

3.請1-2位中上生學生根據拼音讀生字。

效果評定

瀾Idn瑕xid攀pdn巒ludn泰tGi駱lub

延展自定

駝tud羅luo障zhang兀wii綿mian

4.運用反復手法,訓練進步生根據拼音識字。

5.組織小組開火車賽讀重要詞語,檢查識字狀況,

在反饋中糾錯并反復糾讀。

玩賞無暇擴散攀登泰山駱駝

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

不斷翡翠涼爽

6.要求學生標畫重要詞語之后,組織學生接龍朗讀

課文,看是否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順暢。教師注意板

書學生讀錯的字,反饋預習情況。

7.教師過渡,學生默讀全文。

8.學生教師指導和課件的幫助下,整體把握并反復

表述課文的要內容,:

課文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總寫桂林山水的美,

然后分寫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最后用“舟行碧波上,

人在畫中游”來總結桂林山水的美。整篇文章表現出

,,總一一分一一總”的特點。

9.利用課件指導寫字:瀾攀(兩個木,兩個叉,

大字下面用手抓)泰駝;學生對照課后的格子

注音、臨寫。

10.練習

瑕()巒()泰()

暇()戀()秦()

駝()障()綿()

鴕()嶂()棉()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帶人情境。

1.范讀課文。(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

真實的感受)

3.小結,并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

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二、精讀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

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

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工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

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

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

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

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

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

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

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

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

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

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

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5)再次播放錄象,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漓江水的靜、清、綠,為什么

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水獨特的

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

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

水的靜。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三、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

戈找k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

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

劃戈小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朗讀比賽。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②讀給一個老師或同學聽

③記住他們對你朗讀的評價。

4.全班交流,并請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為畫面配音,其

他同學欣賞。

(讓學生讀給老師或同學老師聽,恰似給疲勞的

學生注入了興奮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課堂氣氛瞬間進入了高潮。與老師或同學一對一、面

對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這一過程中,

學生的待人接物、語言交際、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得

到了很好的鍛煉,真可謂一舉多得,設計絕妙。)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

書:奇、秀、險)

(圍繞教單目標,讀寫結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

法。)

四、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

1.范讀。播放錄象,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

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畫是誰畫的?(生

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筆把

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

到如癡如醉。(板書:美如畫)

3.出示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后一節,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對于《桂林山水》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方

能領悟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讓學生在情感上和

作者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同學們也游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

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勝古跡,。

2.說一說,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

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板書設計:

水:靜清綠

2桂林山水排比比喻

(甲天下)山:奇秀險

教后反思:

3記金華雙龍洞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

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

語。

目標設定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

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

預設教學重點1.感受溶洞的奇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

重點議定預設教學難點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

議定生成重點

教學流程個性化處理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

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記金

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游覽之后寫下的一篇游

方式擇定記。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板

效果評定書:3.記金華的雙龍洞)

延展自定(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e,不要讀成zh6;“蜿”

的讀音是wdn,不要讀成win。“蜒”字中間是“心”,

不是“1_”。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小組合作查字典

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

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

意思。)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

上行駛。(“曲”讀qii,不要讀成碗)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艷:明亮鮮艷。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

鮮艷。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

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

眼兒。(“隙”讀xi,不要讀成隙)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

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

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

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

彎曲曲的姿態。

石鐘乳:石灰巖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

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

發凝結而成。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

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

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

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里走了一

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后幾排的,一排稱為一

進。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

頭。

(三)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

覽順序。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

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

游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游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記敘了他游金

華雙龍洞的經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學生總結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

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

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

內洞的過程。(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

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按游覽順序可

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

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

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后,按游覽順序分段

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游覽金華的雙龍

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

游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

過情形。第五段:介紹游覽內洞的情景。第六段:寫

乘船出洞。)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

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

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

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

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

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

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

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

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映

山紅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

色,溪流隨著山勢不斷變化)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

理解這句話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

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計提

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么在作者眼

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

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

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而格外地有生機有靈氣。作者

有崇尚自然、贊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

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艷的

畫面。

教師告訴學生映山紅的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

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

點和條紋。

聯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新綠”

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剛長出時是淡綠

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

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

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生機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

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討論: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

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

系?

(因為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

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

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著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

緩時急。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續。溪流是從雙

龍洞中流出來的。)

作者邊欣賞著山中明艷的春色,邊傾聽著淙淙溪

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說

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

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

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么感覺?讀一讀,說一

說。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

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

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著溪流入

洞一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四)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板書:孔隙)

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

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

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教師可以用“高

樓上看物體,物體好像變小”的生活經驗作比方,讓

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

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

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作者只能仰臥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

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不僅游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

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隨著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

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討論:作者為什么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

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

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緊緊

包圍起來。越往內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

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

岸。其實這段水路并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

船兒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

(板書:險)

(五)背誦第四段。

(六)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第三課時

(-)復習檢查。

1.同桌學生相互檢查課文第5自然段的背誦。

2.教師了解學生背誦的情況。

(二)聯系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

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于到達了內洞。

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板書:內洞)

(三)了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二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

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

什么?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啟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

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

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

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

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么?

(因為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雙龍有形有態,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

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

鐘乳和石筍,側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

找去,只見……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游。我

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

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偉大、

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1.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記敘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

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2.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

—我要寫一篇什么內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

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

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

是文章的提綱。

3.練習給課文寫提綱。

我們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按照剛才老師

講的寫作思路,我們試著給課文寫個提綱。

指導學生給課文寫提綱。

作者游歷了雙龍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這次游

歷記敘下來,這就是文章的內容。

(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達什么情

感或說明什么道理呢,這就是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

的中心我們剛剛總結了。

(板書: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確定了寫作的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怎樣選擇材

料、組織材料呢?我們來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這次游覽,所見所聞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

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寫進文章。所以必須對材

料進行整理和選擇。選擇最能體現這次游覽特點的,

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選了山路上的景

色,因為它能表現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雙龍

洞的興趣。作者挑選了洞口、外洞、進入內洞、內洞

幾處景物來寫,因為這些都是作者游覽的對象,也是

作者游覽的順序,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挑選好材料后,

還要對選好的材料進行合理的安排,先寫什么,后寫

什么,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

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覽順序組織材料的,同

學們把作者對材料的安排按順序寫下來。

(學生在本上寫)

(板書:1.交待時間地點2.路上見聞3.外洞

4.由外洞進入內洞5.內洞6.出洞)

4.小結:(指黑板)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提綱。我們

在寫作文前,應該編寫作文提綱。首先想好要表達的

中心,然后選擇能表達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選好的要

寫的內容安排好。

5.學生將編寫的提綱補充完整。

(六)作業

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出一課,練習給課文編寫提

綱。

板書設計:3記金華的雙龍洞

外洞---孔隙-----內洞

寬窄黑、寬廣、景觀多

教后反思:

4七月的天山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目標設定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預設教學重點了解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

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預設教學難點了解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

重點議定

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議定生成重點

教學流程個性化處理

一、直接揭題: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

二、學生自學

方式擇定

1帶.著過度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

效果評定

找出新詞。

延展自定

2.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導,帶著你游

覽,能看出導游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著導游線路觀看圖象或網頁瀏覽,初

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三、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讓學生說

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四、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

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里閱讀交流,說出感

受,請同學發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班級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

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合

朗讀加深體會。

五、激發興趣,課外延伸

在學生交流后,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游

記,并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

以瀏覽互聯網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和老師、同學交

流。

六、摘抄優美詞句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

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板書設計:

教后反思:

《語文園地一》

1.能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參

與意識。

目標設定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的聯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預設教學重點1.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

的聯想。

重點議定預設教學難點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的

聯想

議定生成重點

教學流程個性化處理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導語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看窗外,春光

多美好。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你最想去哪里

呢?請大家來自己安排安排吧。

二、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

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方式擇定三、分組討論

效果評定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看哪

延展自定一組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

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一意見,

推選一人作好發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

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