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儲能電池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1頁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儲能電池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2頁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儲能電池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3頁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儲能電池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4頁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儲能電池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環境影響報告書·8 1 1 2 2 4 26 26 27 27 31 32 34 37 44 46 47 47 47 48 49 50 51 56 58 58 59 59 59 65 76 769 79 82 87 93 93 98 104 106 110 116 119 119 120 120 121 122 122 123 125 126 126 127 127 130 131 133 134 137 139 139 142 144 146 147 147 148 148 150 150 15511.1.項目由來新能源汽車是當今汽車行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政府大力支持的新興產湖南賢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賢恩新能源)成立隨著行業的發展及企業自身需求,公司決定于2023年在岳陽縣榮家灣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購買32952.98平方米土地建設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儲能柜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修訂)和《建設項目環評價工作。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本項目屬于“三十九、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42-85金屬廢料和碎屑加工處理421;賢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湖南霖昇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承擔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儲能柜項目(以下簡稱“本項目”)的環1.2.評價目的(1)根據現場調查,掌握本項目區環境質量現狀和當地社會經濟狀況,調(2)分析論證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找出存在和潛在的環境問(3)分析預測項目建設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及其影響程度和范圍,得出結論1.3.評價工作程序3第二階段為正式工作階段,主要工作為進一步開展工程分析和環境現狀調41.4.分析判斷相關情況岳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于岳陽縣城區東部,前身為岳陽縣生態產業園,201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為縣級工業集中區(湘政辦函[2012]187號),年園區調擴區規劃環評獲得原湖南省環境保護廳批復(湘環評[2014]127號),2021年園區調區擴區規劃環評獲得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5原《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且錄》(2018片區類別行業主區推薦產業主導產業:①生物醫藥產業:以現有生物醫藥產業為主,完善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完善其行業的全產業鏈延伸,代表行業C27醫藥制造業。②機械制造產業:重點發展機械裝備產業和通信裝備產業,代表行業C34通用設備制造業;C35專用設備制造業;C367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C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C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③新材料產業:促進現有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代表行業C283生物基材料制造;C331結構性金屬制品制造。輔助產業:①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發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代表行業I63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I6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②物流產業:G59裝卸搬運和倉儲業(C594危險品倉儲除外)。禁止類規劃主導產業以內:(1)主導產業:6①生物醫藥產業中禁止引入以排放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為主要污染物的企業。②機械制造產業中禁止引入以排放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為主要污染物的企業,禁止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以及專門從事電鍍、噴涂集中加工代工的企業。③新材料產業中禁止引入以排放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為主要污染物的企業,禁止引入水泥、玻璃制造等建材行業。(2)輔助產業:①電子信息產業中禁止引入涉及含線路板蝕刻、電鍍等印刷線路板的企業,禁止引入以排放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為主要污染物的企業。②物流產業中禁止引入C594危險品倉儲。規劃的主導產業以外:①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標準,禁止引入以下行業:采礦業;皮革鞣制加工,毛皮鞣制加工業;造紙和紙制品制造業中紙漿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煤制合成氣生產、生物質燃料加工除外平板玻璃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以危險廢物為原料的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等;②禁止引入其它以排放重金屬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為主要污染物的行業,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落后產品,不符合國家、省及地方相關產業政策、國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項目,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的項目。類規劃主導產業以內的:①機械制造:限制涉及磷化工序等表面處理工藝的企業。規劃主導產業以外的:①國家產業政策和其他法規、條例、部門規章及管理辦法等規定限制發展的產業;②嚴格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及其審查文件(湘環評函[2021]407序號園區規劃及批復要求項目情況是否符合1(一)嚴格依規開發,優化空間功能布局。園區在下一步開發建設過程中應按照最新的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布局,將空間管控要求融入園區規劃實施全過程,園區規劃用地不得涉及各類法定保護地,嚴格按照經核準的規劃范圍開展園區建設。從環境相容性的角度優化區域功能布局,主產業片區西部緊鄰縣城的生物醫藥產業區應嚴格限制氣型污染為主的企業入駐,并對于已有的蘭塘村安置區、惠民小區等集中居住區周邊工業企業氣型污染予以重點控制。園區應嚴格邊界管控,控制發展規模,嚴守《長江保護法》、《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及其相關條款的修訂和釋義要求,后續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有新的禁止和限制性要求的,應嚴格予以執行。本項目位于岳陽縣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00號符合園區功能區劃。符合2(二)嚴格環境準入,優化園區產業結構。園區產業引進應落實園區“三線一單”環境準入要求,嚴格執行《報告書》提出的產業定位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園區醫藥產業定位應以現有產業的配套和延伸為主,限制新引進排水大的項目并嚴格執行環境準入清單中所設置的產業排水限制要求。本項目為金屬廢料和園區禁止類以及限制類產業符合3(三)落實管控措施,加強園區排污管理。完善園區污水管網建設,做好雨污分流,確保園區各片區生產生活廢水應收盡收,集中排入污水處理廠,園區不得超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和排污口審批所規定的廢水排放量引進項目。岳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出水應嚴格執行《湖南省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43T1546-2018)》一級標準、其余未包含指標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在東洞庭湖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Ⅲ類標準(湖、庫標準)之前,岳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原則上維持1萬m3/d處理規模。嚴格限制入園企業的總磷排放濃度,園區污水處理廠進水總磷濃度應控制在6.5mg/L以下以確保污水處理廠的除磷效果。加快入河排污口前端人工濕地的建設,人工濕地應能完全接納岳陽縣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并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要求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保障人工濕地對總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園區應推進清潔能源改造,并完善污染防控措施。加強對重點排放企業的監管,加強對VOCs排放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建立園區固廢規范化管理體系,做好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轉運、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對危險廢物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綜合利用或妥善處置,對危險廢物產生企業和經營單位,應強化日常環境監管。園區須嚴格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督促入園企業及時完成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工作,推動涉及VOCs排放的主要企業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園區應落實第三方環境管網排入岳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污水處理新墻河;廢氣:擦拭+工業吸塵器+抽排風措施抽排;+活性炭吸附+15米排氣筒(DA001)高空排放;自由沉降后車間內無組織排放。符合8治理工作相關政策要求,強化對重點產排污企業的監管與服務。4(四)完善監測體系,監控環境質量變化狀況。結合園區規劃的功能分區、產業布局、重點企業分布、特征污染物的排放種類和狀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等,建立健全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的監控體系。加強對園區周邊環境質量的跟蹤監測,通過監測數據,檢驗人工濕地對水污染物的凈化處理效果,以優化污水處理廠及人工濕地的運行,促進新墻河和洞庭湖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總則》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廢棄資源加工工業》(HJ1034-2019),對項目營運期各環境要素制定監測計劃。符合5(五)強化風險管控,嚴防園區環境事故。建立健全園區環境風險管理工作長效機制,加強園區環境風險防控、預警和應急體系建設。落實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及時完成園區環境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備案工作,推動重點污染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編制和備案工作,加強應急救援隊伍、裝備和設施建設,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有計劃地組織應急培訓和演練,全面提升園區環境風險防控和環境事故應急處置能力。重點做好生物醫藥企業的環境風險防控。本項目將按要求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期組織應急演練和預接。符合6(六)做好周邊控規,落實拆遷安置計劃。嚴格做好控規,杜絕在規劃的工業用地上新增環境敏感目標。確保園區開發過程中的居民拆遷安置到位,防止發生居民再次安置和次生環境問題。園區管委會與地方政府應共同做好控規,主產業片區東南部的生物醫藥產業區周邊不新建居民區、學校、醫院等環境敏感建筑或生態敏感區,對于項目環評設置防護距離和拆遷要求的,要確保予以落實。本項目位于岳陽縣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00號項目周邊未目產生污染物的車間布局遠離附近居民點,做到盡可能對居民減少影響。符合7(七)做好園區建設期生態保護。園區開發建設過程中盡可能保留自然山體,施工期對土石方開挖、堆存及回填要實施圍擋、護坡等措施,裸露地及時恢復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杜絕施工建設對地表水體的污染。本項目選址于岳陽縣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00號項目施工期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符合9[2016]150號),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實地表水:項目區域地表水體新墻河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根據岳陽縣環境監測站2022年對新墻河八仙橋和六合垸斷面的地表水分析數據,能夠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本項目所在地塊在位于岳陽縣榮家灣鎮城南大),岳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空間布局約束集中區企業準入參照《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予以控制把關,禁止引進排水涉重金屬及持久性有機物的企業,嚴格限制引進排水量大的企業,加強對集中區入園企業的監管,督促企業水污染防治設施的配套和正常運行。本項目廢水不涉及重金屬及持久性有機物,無生產廢水產生,符合管控要求。相符禁止原藥生產、制漿(廢紙)造紙、化學合成等重型水污染企業進入,限制引進耗水量大或水型污染為主的企業,不得新批新建三類工業企業及項目。本項目不涉及原藥生化學合成等重型水污染,不屬于耗水量大或水型污染為主的企業,不屬于三類工業企業,符合管控要求。相符園區西北部現有居住、商貿、文教用地周邊工業用地嚴格限制氣型污染和噪聲影響大的企業入駐。本項目不在西北部現有居住、商貿、文教用地范圍內,符合管控要求。相符污染物排放管控廢水:完善園區污水管網建設,園區生活污水、生產廢水通過各自專門管網分別進入園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和生產廢水處理廠,達標后排入新墻河;園區雨污分流,雨水通過雨水管網收集后排入新墻河。加強園區醫藥和已有精細化工企業執法監測,嚴防廢水偷排漏排。本項目生活污水經進入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新墻河。符合管控要求。相符廢氣:全面提升大氣環境監控水平,推進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以及家具制造等VOCS排放重點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本項目不涉及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不屬于家具制造等VOCS排放重點源建設項目。相符固體廢棄物:做好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轉運、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立完善的固廢管理體系。強化危險廢物產生企業和經營單位的日常環境監管。廠區設置固廢暫存間及危險廢物暫存間,符合管控要求。相符環境風險防控園區須建立健全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嚴格落實《岳陽縣工業集中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嚴防環境風險事故發生,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廠區擬建立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危險廢物暫存間,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符合管控要求。相符園區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業,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企業,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危險廢物的企業,應當編制和實施環境應急預案;鼓勵其他企業制定單獨的環境應急預案,或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制定環境應急預案專章,并備案。資源開能源:加快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進集中供熱和工業余熱利用,關停拆除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區域不涉及燃煤鍋爐,項目用水為自來水相符發效率要求內的燃煤小鍋爐、工業窯爐,鼓勵發展天然氣燃料鍋爐。2020年的區域綜合能耗消費量預測當量值為483400噸標煤,區域單位GDP能耗預測值為0.610噸標煤/萬元;2025年區域綜合能耗消費量預測當量值為596900噸標煤,區域單位GDP能耗預測值為0.497噸標煤/萬元,區域“十四五”時期能源消耗增量控制在113500噸標煤。水資源:強化工業節水,根據國家統一要求和部署,重點開展化工等行業節水技術改造,逐步淘汰高耗水的落后產能,積極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推進節水型工業園區建設。岳陽縣202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指標為32立方米/萬元,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106立方米/萬元。土地資源:以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為導向,合理制定區域產業用地政策,優先保障主導產業發展用地,嚴禁向禁止類工業項目供地,嚴格控制限制類工業項目用地,重點支持發展與區域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的產業。園區裝備制造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建筑家居及新材料產業、農產品加工產業土地投資強度標準分別為220萬元/畝、270萬元/畝、200萬元/畝、190萬元/畝。本項目與《湖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湘政辦發【2021】61號序號湖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項目具體情況符合與否總體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格局得到優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解決,重大生態環境風險基本化解,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本項目為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滿足綠色發展理念,資源利用提符合致力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一)優化國土空間保護格局。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堅持保護優先,立足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劃分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實施國土空間資源的差異化配置,推動形成以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空間。強化國土空間分區管控。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形成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空間的占用。促進區域綠色發展。保障“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安全,推動“長株潭、洞庭湖、湘南、大湘西”區域協調發展。本項目為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位于岳陽縣榮家灣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符合湖南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符合(二)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持續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和“3+3+2”重點產業領域建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污染治理、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儲能、燃料電池、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提升煤炭清潔化利用率,“十四五”期間煤炭消費基本達峰,形成以非石化能源為能源消費增量主體的能源結構。推動運輸結構持續優化。充分發揮“一江一湖四水”水運資源稟賦和“連南接北、承東啟西”鐵路運輸優勢,推進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實現“宜鐵則鐵、宜公則公、宜水則水”優化組合,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水路運輸量。推動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加強工業生產用水、用能全過程管理,提高水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嚴格實行用水、用能總量和強度管理,開展工業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本項目屬于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符合(五)嚴格生態環境準入。嚴格生態環境分區引導。嚴格落實湖南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作為硬約束落實到環境管控單元,根據生態環境功能、自然資源稟賦、經濟與社會發展實際,對環境管控單元實施差異化生態環境準入管理。加強“三線一單”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區域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應以“三線一單”確定的環境管控單元及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作為重要依據,加強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準入管理。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度。推動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土壤環境要素全覆蓋,探索將碳排放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內容。依托排污許可證實施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分配、監管和考核。建立以排污許可證為主要依據的生態環境日常監管執法體系,落實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推進排污許可制度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效融合,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監管執法全閉環管理。持續做好排污許可證換證或登記延續動態更新。根據《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相關規定,本項目環評審批后,建設單位將按條例進行申領排污許可證。符合深入打好污染攻堅戰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化重點領域水污染治理。補齊城鄉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加強生活源污染治理,完善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實現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改造老舊破損管網及檢查井,系統解決管網漏損問題。本項目位于岳陽縣榮家灣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周邊污水管網已全覆蓋,污水可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符合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其他涉氣污染物治理。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加強惡臭、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防控。本項目廢氣均能達標排放,能夠滿足藍天保衛戰要求。符合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預防。推動污染物與土壤環境、地下水環境之間的協同控制,持續開展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貯存場所周邊土壤與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本項目固廢能得到妥善處置,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符合《湖南省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實施細則(試行)》相關本項目實際情況是否相符第三條禁止建設不符合全國和省級港口布局規劃以及港口總體規劃的碼頭項目。對不符合港口總體規劃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的碼頭工程(含舾裝碼頭工程)及其同時建設的配套設施、防波堤、錨地、護岸等工程投資主管部門不得審批或核準。碼頭工程建設項目需要使用港口岸線的,項目單位應當按照國省港口岸線使用的管理規定辦理港口岸線使用手續。未取得岸線使用批準文件或者岸線使用意見的,不得開工建設。禁止建設不符合《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的過長江通道項目。本項目不屬于港庫項目是第四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投資建設以下項目:(一)高爾夫球場開發、房地產開發、索道建設、會所建設等項目;(二)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火力發電建設項目;(三)社會資金進行商業性探礦勘查,以及不屬于國家緊缺礦種資源的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遠景調查等公益性工作的設施建設;(四)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展覽基地建設項目;(五)污染環境、破壞自然資源或自然景觀的建設設施;(六)對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產生重大影響、改變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原真性、破壞自然景觀的設施;(七)其他不符合自然保護區主體功能定位和國家禁止的設施。本項目不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是第五條機場、鐵路、公路、水利、航運、圍堰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選址選線應多方案優化比選,盡量避讓相關自然保護區域、野生動物遷徙洄游通道;無法避讓的,應當采取修建野生動物通道、過魚設施等措施,消除或者減少對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本項目不屬于機場、鐵圍堰等公益性基礎設施是第六條禁止違反風景名勝區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筑物;已經建設的,應當按照風景名勝區規劃,逐步遷出。本項目不在風景名勝是第七條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口必須拆除;不得設置與供水需要無關的碼頭,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和其它廢棄物;禁止設置油庫;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藥;禁止建設養殖場、禁止網箱養殖、旅游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投資建設項目。本項目不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是第八條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投資建設項目。原有排污口依法拆除或關閉。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本項目不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是第九條禁止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新建排污口、從事圍湖造田造地等投資建設項目。本項目不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是第十條禁止在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開(圍)墾濕地、挖沙、本項目不在國家濕地是采礦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規定的緊急防汛期采取的緊急措施除外。公園范圍內第十一條禁止在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從事房地產、度假村、高爾夫球場、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投資建設項目。本項目不在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是第十三條禁止在岸線保護區內投資建設除保障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已建重要樞紐工程以外的項目。禁止在岸線保留區內投資建設除保障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航道穩定以及保護生態環境以外的項目。本項目不在岸線保護是第十四條禁止在《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劃定的河段保護區、保留區內投資建設不利于水資源及自然生態保護的項目。本項目不在《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劃定的河段保護區、保留區內是第十五條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投資建設除國家重大戰略資源勘查項目、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軍事國防項目以及農牧民基本生產生活等必要的民生項目以外的項目。本項目不在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是第十八條禁止在長江干支流(長江千流湖南段、湘江沅江干流及洞庭湖)岸線1公里范圍(指長江干支流岸線邊界向陸域縱深1公里,邊界指水利部門河道管理范圍邊界)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禁止在《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公布的園區或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園區外新建,擴建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高污染項目。本項目不屬于鋼鐵、石有色等高污染項目是第十九條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石化、現代煤化工等產業布局規劃的項目。本項目不屬于石化、現代煤化工等是第二十條新建乙烯、對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等石化項目由省人民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批準的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核準。未列入國家批準的相關規劃的新建乙烯、對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項目,禁止建設。本項目不屬于乙烯、對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等石化項目是第二十一條新建煤制烯烴、煤制對二甲苯(PX)等煤化工項目,依法依規按程序核準。新建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項目,由省人民政府投資主管部門依法核準。其余項目禁止建設。本項目不屬于烯烴、煤制對二甲苯(PX)等煤化工項目是第二十二條禁止新建、擴建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產能項目;對不符合要求的落后產能項目,依法依規退出。本項目不屬于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產能項目,不屬于落后產能項目是第二十三條對最新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限制類的新建項目,禁止投資;對淘汰類項目,禁止投資。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要嚴格執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本項目不屬于限制類、淘汰類項目是第二十四條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產能置換要求的嚴重過剩產能行業(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的項目。本項目不屬于嚴重過剩產能行業(鋼鐵、水船舶等行業)的項目是《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相符。本項目與《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內容符合性收集(一)在具備資源化利用條件的地區,鼓勵分類收集廢原電池。(二)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廢電池收集企業及利用企業等建設廢電池收集體系。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延伸責任。(三)鼓勵廢電池收集企業應用“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建立廢電池收集體系,并通過信息公開等手段促進廢電池的高效回收。(四)廢電池收集企業應設立具有顯著標識的廢電池分類收集設施。鼓勵消費者將廢電池送到相應的廢電池收集網點裝置中。(五)收集過程中應保持廢電池的結構和外形完整,嚴禁私自破損廢電池,已破損的廢電池應單獨存放。符合。本項目在各地的收集點回收過程中將加強對電池包外觀、電壓、電阻等檢測,杜絕回收到存在漏液等不良風險的電池包,此外在批次電池包進廠時也將對電池包進行抽檢,若不滿足抽檢要求將對該批次電池包不予收集運輸(一)廢電池應采取有效的包裝措施,防止運輸過程中有毒有害物質泄漏造成污染。(二)廢鋰離子電池運輸前應采取預放電、獨立包裝等措施,防止因撞擊或短路發生爆炸等引起的環境風險。(三)禁止在運輸過程中擅自傾倒和丟棄廢電池。符合。項目委托有相關運輸資質的企業對收集的退役動力鋰電池進行運輸,運輸過程將按照合規的運輸方式進行運輸,避免在運輸過程中電池包的損壞貯存(一)廢電池應分類貯存,禁止露天堆放。破損的廢電池應單獨貯存。貯存場所應定期清理、清運。(二)廢鉛蓄電池的貯存場所應防止電解液泄漏。廢鉛蓄電池的貯存應避免遭受雨淋水浸。(三)廢鋰離子電池貯存前應進行安全性檢測,避光貯存,應控制貯存場所的環境溫度,避免因高溫自燃等引起的環境風險。符合。本項目無鉛蓄電池的回收,只有鋰電池的回收;廢電池進廠前進行嚴格抽檢,破損的廢電池不予收集;廢電池均堆放于室內。根據《廢蓄電池回收管理規范》要求,廢鋰電池存放不利用(一)禁止人工、露天拆解和破碎廢電池。(二)應根據廢電池特性選擇干法冶煉、濕法冶金等技術利用廢電池。干法冶煉應在負壓設施中進行,嚴格控制處理工序中的廢氣無組織排放。(三)廢鋰離子電池利用前應進行放電處理,宜在低溫條件下拆解以防止電解液揮發。鼓勵采用酸堿溶解、沉淀、高效萃取、分步沉淀等技術回收有價金屬。對利用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氨氮廢水,鼓勵采用精餾、膜處理等技術處理并回用。(四)廢含汞電池利用時,鼓勵采用分段控制的真空蒸餾等技術回收汞。(五)廢鋅錳電池和廢鎘鎳電池應在密閉裝置中破碎。符合。本項目設置在已建標準廠房內,項目設計有廢舊動力電池包、模塊安全拆解作業平臺,本項目主要對舊鋰電池包的物理拆解與組裝,不進行電芯的拆解,不涉及提煉電池廢料。(六)干法冶煉應采用吸附、布袋除塵等技術處理廢氣。(七)濕法冶金提取有價金屬產生的廢水宜采用膜分離法、功能材料吸附法等處理技術。(八)廢鉛蓄電池利用企業的廢水、廢氣排放應執行《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4)。其他廢電池干法利用企業的廢氣排放應參照執行《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廢水排放應當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和其他相應標準的要求。(九)廢鉛蓄電池利用的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由《鉛蓄電池生產及再生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規定。序號技術政策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性1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建設項目選址不應位于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永久基本農田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項目位于岳陽縣榮家灣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本項目符合園區規劃。且本項目不屬于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永久基本農田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符合2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企業,應具備與生產規模相匹配的環境保護設施,環境保護設施的設計、施工與運行應遵守“三同時”環境管理制度。本項目配套了完整的環保措施,嚴格落實“三同時”環境管理制度。符合3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企業場地應按功能劃分區域,生活區應與生產區分隔。本項目生活區與生產區獨立布置。符合4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企業原料貯存區、處理作業區和產品貯存區應設置在防風防雨的廠房內,地面應當硬化并構筑防滲層;原料貯存區、處理作業區、產品貯存區等各功能區域應有明顯的界限和標識;處理作業區應設置廢水收集設施,地面沖洗廢水單獨收集處理,不應直接排入雨水收集管網。本項目原料貯存區進行了防滲處理,且各個功能區均設置有標識牌,本項目生產過程中無生產廢水產生。符合5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企業應優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解體電池單體的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企業,應至少具備將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加工成廢電池電極材料粉料的能項目設計有廢舊動力電池包、模塊安全拆解作業平臺,不涉及電池單體拆解。符合6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噪聲等排放應滿足國家和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與排污許可要求;產生的固體廢物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規定和標準要求妥善貯存、利用處置。本項目廢氣、廢水、噪聲排放均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固廢均能得到妥善處理。符合序號行業規范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性一、企業布局與項目選址1企業應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所在地區城鄉建設規劃、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污染防治、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等要求,其施工建設應滿足規范化設計要求。本項目為鼓勵類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位于岳陽縣榮家灣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符合岳陽縣榮家灣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產業發展及規劃布局。符合2企業不得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建設的其他區域內違法建設投產。本項目位于岳陽縣榮家灣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項目用地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禁建區域符合二、技術裝備和工藝1土地使用手續合法(租用合同不少于15年),廠區面積、作業場地面積應與企業綜合利用能力相適應,作業場地應滿足硬化、防滲漏、耐腐蝕要求。項目位于岳陽縣榮家灣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用地手續合法;項目生產廠房、倉庫等區域均進行地面硬化及防滲漏。符合2應選擇生產自動化效率高、能耗指標先進、環保達標和資源綜合利用率高的生產設施設備,采用節能、節水、環保、清潔、高效、智能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技術及工藝,不生產、銷售和使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本項目拆解線盡可能選擇自動化設備,拆解過程中水耗、電耗不高,項目采用的工藝及設備未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符合3應具備滿足耐腐蝕、堅固、防火、絕緣特性的專用分類收集儲存設施,有毒有害氣體、廢水、廢渣的處理等環境保護設施,以及必備的安全防護、消防設備等。項目擬新建危廢暫存間和一般工業固廢暫存間,并配備專門的安全、消防設施。符合4具有廢舊動力蓄電池安全拆解與再生利用機械化作業平臺及工藝,包含動力蓄電池單體自動化破碎、分選等設備。項目設計有廢舊動力電池包、模塊安全拆解作業平臺,不涉及電池單體拆解。符合三、環境保護5企業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按照環境保護“三同時”要求建設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并在建設項目竣工后組織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驗收通過后方可投入生產。納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的建設項目,按照《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該項目目前已委托第三方公司編制環境影響報告,項目竣工后,將依法組織竣工環保驗收、排污許可證申請等環保手續。符合發技術規范廢棄資源加工工業》等國家排污許可有關管理規定要求申請排污許可證。6貯存設施的建設、管理應根據廢物的危險特性滿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等要求。項目擬新建危廢暫存間和一般工業固廢暫存間,暫存間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進行建設和管理。符合7綜合利用過程中產生廢水、廢氣、工業固廢的,應具備環保收集與處理設施設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并保證其正常使用。項目擬新建危廢暫存間和一般工業固廢暫存間,各類固廢能夠妥善處置。符合8企業污染物排放應符合國家、地方或行業標準要求,并具備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措施。項目產生的廢水、廢氣、噪聲能夠達標排放,對地下水采取分區防滲控制措施。符合9企業應設有專職環保管理人員和完善的安全環保制度,建立環境保護監測制度,具有突發環境事件或污染事件應急設施和處理預案。項目建成投產后,將配備專職環保管理人員,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符合序號行業規范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性一、一般要求1回收、拆解企業應具有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應按照生產企業提供的拆解信息或拆解手冊,制定拆解作業程序或拆解作業指導書,進行安全拆解。建設單位是專業從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的企業,具有相應的資質,項目建成后將主要對舊鋰電池包的物理拆解與組裝,不進行電芯的拆解,不涉及提煉電池廢料,并制定相應的生產手冊,進行安全拆解和加工。符合2拆解企業宜采用機械或自動化拆解方式,以提高拆解效率及安全性。本項目廢舊動力電池包、模塊的拆解采用自動化結合人工方式拆解。符合3拆解作業人員中,需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如電工證等。項目建成后相關拆解作業人員經內部專業培訓考核后持證上崗。符合二、裝備要求1應具備絕緣手套、防機械傷害手套、安全帽、絕緣鞋、防護面罩、防觸電絕緣救援鉤等安全防護裝備。本項目配備了足夠的絕緣手套、安全帽、絕緣鞋、防護面罩等安全防護裝備。符合2應配備專業防護罩、專用起吊工具、起吊設備、專用拆解工裝臺、專用抽排系統、專用取模器、專用模塊拆解設備、絕緣套裝工具等。本項目配備了專用防護罩、專用起吊設備、拆解平臺、專用模塊拆解設備等。符合3應具備絕緣檢測設備,如絕緣電阻測試儀等。本項目配備了絕緣電阻測試儀等絕緣檢測設備。符合三、場地要求1拆解、存儲場地應具備安全防范設施,如消防設施、應急設施等。項目廠房、倉庫設計布設了消防栓、滅火器等,廠區設置有應急事故池。符合2拆解、存儲場地的地面應硬化并防滲漏,具有環保防范設施,如廢水處理系統等。項目廠房、倉庫均設計采取了水泥硬化的防滲漏設施。符合3拆解、存儲場地內應保持通風干燥、光線良好,并遠離居民區。項目廠房、倉庫設有通風換氣設施。符合四、安全要求1拆解作業前,應穿戴安全防護裝備。生產過程中拆解作業人員穿戴好安全防護裝備后進行拆解作業。符合2切割工序中,應先檢查切割設備,固定切割件,并做好防護。切割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并做好安全防護措施。3拆解后應對廢舊動力電池模塊、單體進行絕緣處理。拆解后的電池單體、模塊進行絕緣處理。符合序號行業規范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性一、適用范圍1本技術政策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的動力蓄電池設計、生產及廢舊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和最終處置等活動。本技術政策所稱廢舊動力蓄電池包括:(一)經使用后剩余容量及充放電性能無法保障電動汽車正常行駛或因其他原因拆卸后不再使用的動力蓄電池;(二)報廢電動汽車上的動力蓄電池;(三)經梯級利用后報廢的動力蓄電池;(四)生產過程中企業報廢的動力蓄電池;(五)其他需回收利用的動力蓄電池。以上廢舊動力蓄電池包含廢舊的蓄電池包、蓄電池模塊和單體蓄電池。本項目回收電池類型:a、各地報廢汽車拆解處理企業對新能源汽車拆解產生的汽車退役動力鋰電池;b、各地的回收網點收集到的汽車退役動力鋰電池;c、各地汽車廠家回收的汽車退役動力鋰電池;d、各地電池生產及PACK企業退役動力鋰電池;e、各地新能源汽車運營商退役動力鋰電池。符合二、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1貯存要求:廢舊動力蓄電池貯存應有專門的場所,貯存場所應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及當地消防、環保、安全部門的有關規定,并設有警示標志,且應設在易燃、易爆等危險品倉庫及高壓輸電線路防護區域以外。廢舊動力蓄電池貯存應避免高溫、潮濕,保證通風良好,正負極觸頭應采取絕緣防護。廢舊動力蓄電池多層貯存宜采取框架結構并確保承重安全,且能夠合理裝本項目廢舊電池暫存于車間原料庫,原料庫內保持陰涼干爽倉庫內設置空調散熱等降溫措施,保證溫度控制在5~40℃內,同時做好防曬、防潮等防護措施。符合2運輸要求:廢舊動力蓄電池運輸應遵守國家有關電池包裝運輸法規和標準要求,采用恰當的包裝方式,盡量保證其結構完整,采取防火、防水、防爆、絕緣、隔熱、防腐蝕等。安全防護措施,并制定應急預案。出現電解液泄露、經診斷有過充電經歷、電壓或電阻不在正常范圍及經濫用試驗的電池宜先進行放電處理后進行運輸。項目委托有相關運輸資質的企業對收集的退役動力鋰電池進行運輸,運輸過程將按照合規的運輸方式進行運輸,避免在運輸過程中電池包的損壞。符合3放電要求:廢舊動力蓄電池放電可采取物理和化學兩種放電方式。對外殼完好的動力蓄電池宜采取物理放電,物理放電應采用專業放電器或自動放電系統,應對熱能散發環境做好隔熱、導熱或熱轉換措施。對受損嚴重、無法連接放電器的廢舊動力電池采取化學放電,化學放電應采用吊裝設備將廢舊動力蓄電池搬運入放電液中,同時應收集放電液進行環保無害化處理或交由相關環保處理企業處理。本項目采用物理放電方式,不涉及化學放電方式。三、廢舊動力蓄電池利用1拆解要求:廢舊動力蓄電池拆解應使用專用拆解場地,配備安全防護裝備和防護罩,由專業人員嚴格按照動力蓄電池生產企業所提供的拆解信息,使用自動化的拆解設備、專用起吊工具、絕緣工具等進行。拆解過程應配備電工資質人員進行作業。廢舊動力蓄電池應進行放電處理后再拆解,具體要求參照本政策第十七條規定執本項目配備了足夠的絕緣手套、安全帽、絕緣鞋、防護面罩等安全防護裝備。本項目配備了專用防護罩、專用起吊設備、拆解平臺、專用模塊拆解設備等。項目建成后相關拆解作業人員經內部專業培訓考核后持證上崗。符合2熱解要求:廢舊動力蓄電池熱解工藝過程應在封閉式反應系統中進行,并配置廢氣處理系統。不得在露天環境下焚燒廢舊動力蓄電池。本項目主要對舊鋰電池包的物理拆解與組裝,不進行電芯的拆解,不涉及熱解。符合3破碎分選要求:廢舊動力蓄電池破碎分選工藝過程應在封閉式構筑物中進行,破碎分選系統要設立分級,將外殼、集流體、正負極材料在分選系統中獨立回收。不得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進行人工破碎和在露天環境下進行破碎作業。本項目主要對舊鋰電池包的物理拆解與組裝,不進行電芯的拆解,不涉及破碎分選。符合4冶煉要求:廢舊動力蓄電池的冶煉要遵循國家再生金屬標準及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等有關要求,選擇先進、環保的冶煉方法。濕法冶煉過程應安裝廢水在線監測系統保證廢水處理達標排放,鎳、鈷、錳的綜合回收率應不低于98%;火法冶煉系統應安裝廢氣在線監測系統保證廢氣處理達標排放,鎳、稀土的綜合回收率應不低于97%。冶煉過程產生的固體廢物應按照環境保護要求進行處理處置。本項目主要對舊鋰電池包的物理拆解與組裝,不進行電芯的拆解,不涉及冶煉。序號暫行辦法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性1廢舊動力蓄電池的收集可參照《廢蓄電池回收管理規范》(WB/T1061-2016)等國家有關標準要求,按照材料類別和危險程度,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進行分類收集和標識,應使用安全可靠的器具包裝以防有害物質滲漏和擴散。本項目原料貯存區進行了防滲處理,且各個功能區均設置有標識牌。符合2廢舊動力蓄電池的貯存可參照《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境保護部公告2016年第82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等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及標準要求。本項目原料貯存區參照以上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及標準要求進行設置。符合3動力蓄電池及廢舊動力蓄電池包裝運輸應盡量保證其結構完整,屬于危險貨物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規定進行包裝運輸,可參照《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境保護部公告2016年第82號)、《廢蓄電池回收管理規范》(WB/T1061-2016)等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及標準要求。項目委托有相關運輸資質的企業對收集的退役動力鋰電池進行運輸,運輸過程將按照合規的運輸方式進行運輸,避免在運輸過程中電池包的損壞符合4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保證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綜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綜合利用水平與經濟效益,并保障不可利用殘余物的環保處置。建設單位是專業從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的企業,項目建成后將主要對舊鋰電池包的物理拆解與組裝,不進行電芯的拆解,不涉及提煉電池廢料符合池回收管理規定》(WB/T1061-20類別相關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性應對收集的廢蓄電池進行檢查,發現外殼破損并有酸性/堿性電解液流出的廢蓄電池時,應使用耐酸/耐堿容器盛放建設單位在拆解前對收集的退役動力鋰電池進行檢查,并按要求配備耐酸/耐堿的容器符合應對收集的廢蓄電池進行分類管理,并根本項目回收的退役動力鋰電池主據各類廢蓄電池的特性選擇相應的包裝要為三元動力鋰電池和磷酸鐵鋰符收材料進行分類包裝,并在包裝上貼有分類電池,建設單位按照要求對電池合集標簽進行分類管理在廢蓄電池的收集過程中,應詳細記錄收集日期、廢蓄電池提供者、種類、重量/數量,保存信息兩年備查建設單位在收集退役動力鋰電池時,應做好臺賬進行記錄符合收集到的廢蓄電池應分類轉移至具有再生利用處理資質或行政許可的場所,進行本項目主要為退役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對鋰電池進行拆解再重符合資源再生或無害化處理新組裝,資源再利用運輸廢蓄電池的運輸應符合GB26493-2011的相關要求本項目退役動力鋰電池收集后運輸至廠區均按照規范要求進行符合應根據廢蓄電池的種類、形態特性,按照GB/T26493-2011的規定采用不同的容器進行包裝運輸本項目收集的退役動力鋰電池均按照GB/T26493-2011的要求進行包裝運輸符合裝有廢蓄電池的運輸包裝/容器上應貼有相應的分類標志。分類標志應包含廢蓄電池種類、來源、重量或數量、廢蓄電池所含有的主要有害成分、出庫日期及批次編號、運輸起點及終點、運輸責任人本項目回收的退役動力鋰電池運輸包裝上按照要求貼有相應的分類標志符合在廢蓄電池的包裝、運輸前及運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廢蓄電池的裝運穩固和包裝完好無損,以防電池中有害成分的泄露,防止電池短路回收的退役動力鋰電池在運輸過程中按要求進行穩固,保證包裝完好無損符合廢鋰離子電池或廢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運輸應注意做好防火措施運輸過程,按照要求做好防火措施符合貯存一般型廢蓄電池應采用隔離或隔開貯存,貯存倉庫及場所應按照GB15562.2的有關規定貼有一般固體廢物警告標志,用塑料槽或鐵制容器儲存本項目收集后的退役動力鋰電池按照要求進行使用塑料槽或鐵制容器進行分類隔開存放,并按照要求貼一般固體廢物警告符合貯存時應保證廢蓄電池正、負極相互隔離以防短路引起火災按照要求將退役動力鋰電池正、負極相互隔離符合應避免貯存大量的廢蓄電池或貯存時間過長,長期貯存時間最長不應超過一年本項目回收的退役動力鋰電池均用于拆解后重組利用,入廠檢測不合格品均退回供應商,廠區內鋰電池貯存量較少,且貯存時間不超過一年符合廢蓄電池的貯存設施應參照GB18599的有關要求進行建設和管理本項目按照GB18599要求進行建設管理符合廢蓄電池的貯存設施應按GB15562.2設置固體廢物警示標志,盛裝廢蓄電池的容器和包裝上應貼有警示標簽,標簽上須注明廢蓄電池的類別、危險危害性以及開始貯存的時間本項目按照GB15562.2的要求張貼警示標簽符合廢蓄電池應放置在陰涼干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高溫、潮濕。不應將廢蓄電池堆放在露天場地。本項目位于租賃廠房,鋰電池均放置于廠房內劃定的對應區域內,避免陽光直射、高溫、潮濕等環境符合對照《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2021年)的相關要求序號相關要求本項目相關內容符合性1梯次利用企業應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9號)要求。鼓勵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及裝備,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優先進行包(組)、模塊級別的梯次利用,電池包(組)和模塊的拆解符合《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GB/T33598)的相關要求本項目采用自動化設備對退役動力鋰電池進行拆解和模組的梯次利用,電池包(組)和模塊的拆解符合《車用動力電池回33598)的相關要求符合2梯次利用企業從事廢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活動時,應依據國家有關法規要求,與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生產企業協調、厘清知識產權和產品安全責任有關問題本項目從事退役動力鋰電池樣次利用活動,在進行回收利用時,將在協議中明確知識產權和產品安全責任內容符合3梯次利用企業應規范開展梯次利用,具備梯次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及必要的檢驗設備、設施,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所采用的梯次產品檢驗規則、方法等符合有關標準要求,對本企業生產銷售的梯次產品承擔保修和售后服務責任。企業已開始著手進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梯次利用產品經檢驗達到標準后進行銷售、出租,并承擔保修和售后服務責任符合4梯次利用企業應按國家有關溯源管理規定,建立溯源管理體系,進行廠商代碼申請和編碼規則備案,向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E傳梯次產品、廢舊動力蓄電池等相關溯源信息確保溯源信息上傳及時、真實、準確企業將按照要求建立溯源管理體系,進行廠商代碼申請和編碼規則備案符合符合《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2規劃要求本項目建設情況相符1提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省級工信主管部門會同省直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審查與評價,促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范化、綠色化、規模化、高技術化發展。充分利用工業窯爐、水泥窯等設施消納尾礦、粉煤灰、煤矸石、爐渣、冶煉廢渣、脫硫石膏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構建以水泥、建材、冶金等行業為核心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系統,提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本項目為退役鋰電池梯次利用回收項目,屬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有利于提高湖南省廢舊電池的綜合利用率。符合2嚴格危險廢物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新、改、擴建危險廢物經營許可項目立項與審批時應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和“三線一單”要求,進入相應規劃工業園區,同時充分考慮省內危險廢物產生情況、與已建項目形成資源耦合、與末端利用處置形成能力匹配,原則上不再本項目回收的廢鋰離子電池不屬于危險廢物范疇。符合新建有機類危險廢物熱(裂)解處理項目。對危險廢物數量、種類、屬性、貯存設施不清、無合理利用處置方案、次生固體廢物無處置開路、無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的建設項目不得審批。新、改、擴建危險廢物經營許可項目,環評文件評審時應執行環評、固體廢物管理會商機制,嚴格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推動固廢環境管理與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環境執法有機銜接。推進危險廢物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工作,實現“一證式”環境監管。3提升危險廢物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續優化湖南省固體廢物信息管理平臺應用,2022年6月底前,實現危險廢物產生情況在線申報登記、管理計劃在線備案、轉移聯單在線運行、利用處置情況在線報告和全過程在線監管等。2023年底前,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或利用過程實現視頻監控、二維碼電子標簽等集成智能監控系統建設,建立“能定位、能共享、能追溯”的危險廢物信息化監管體系,實現危險廢物全過程跟蹤管理。強化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稅務、公安、司法機關等部門信息平臺對接和信息共享,建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部門聯動機制。企業在項目投產后會在湖南省固體廢物信息管理平臺進行申報登記。符合4推動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管理制度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建立我省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根據相關單位的環境守法、生產工藝、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等情況確定強化監管單位清單,依法公布,實行動態管理。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將嚴格按照危險廢物類別,分類進行管理。符合5推進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以電器電子產品、汽車產品、動力蓄電池、鉛酸蓄電池為重點,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生產企業可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規范回收產品廢棄物。適時將實施范圍拓展至輪胎等品種,強化生產者廢棄產品回收處理責任。本項目處理的廢舊鋰電池將嚴格按照國家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過程中“建立動力蓄電池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的溯源機制”的政策規定,電池單體在進行電壓檢測的同時,利用專門的國家網絡信息平臺,落實動力蓄電池的各項可追溯信息登記工作。符合貯存倉庫及場所應貼有一般固體廢物的警告標志,參照GB15562.2的有關規定類別相關要求本項目相關內容符合性一般要求電池廢料貯存應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3〕163號)的有關規定本項目在貯存退役動力鋰電池時按照相關的規定的要求合電池廢料應堆放在陰涼干爽的地方、不得堆放在露天場地,不得存放在陽光直接照射、高溫及潮濕的地方本項目位于標準化廠房內,避免陽光直射、高溫以及潮濕合電池廢料在貯存、運輸過程中應獲得當地環保部門的批準,取得相應的經營資質本項目在取得相應資質后投入運營合電池廢料在貯存、運輸過程中,應保證廢電池的外殼完整,減少并防止有害物質的滲出退役動力鋰電池運輸過程中,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穩固,防止有害物質因為電池破損而滲出合電池廢料的貯存倉庫及場所應設專人管理,管理人員須具備電池方面的相關知識本項目退役動力鋰電池貯存倉庫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管理合電池廢料在貯存、運輸過程中應處于放電狀態退役動力鋰電池貯存、運輸過程中處于放電狀態合貯存鋰離子二次電池廢料用塑料槽或鐵桶貯存;鋰一次電池、鎳氫電池用鐵桶貯存本項目回收的退役動力鋰電池按照要求進行貯存合廢極片料、邊角料、廢渣等用塑料編織袋或鐵桶貯存本項目拆解產生的固體廢物等均按要求進行貯存合凡漏液的電池必須放置在耐酸的容器中電池入廠檢查后,存在泄漏情況的電池按要求放置于耐酸桶中合電池廢料的貯存設施按GB18597、GB18599的有關規定進行建設和管理建設單位危廢暫存間和一般固廢暫存間嚴格按照GB18597、GB18599的有關規定進行建設和管理合電池廢料的貯存容器上必須貼有標識,其上注明電池廢料類別、組別、名稱、數量、危險廢物標簽回收的鋰電池按要張貼標識合電池廢料的貯存倉庫及場所的管理人員應做好電池廢料進出的記錄,記錄上需注明電池廢料類別、組別、名稱、來源、數量、特性、入庫日期、存放位置、電池廢料出庫日期及接收單位名稱電池廢料的貯存倉庫安排專職管理人員,做好出入庫記錄合安全防護和污染控制電池廢料的貯存設施應定期進行檢查,發現破損,應及時采取措施清理更換危廢暫存間和一般固廢暫存間由專職人員進行管理,并做好定期檢查合電池廢料的貯存場地應配備通訊設備、照明設施、安全防護服裝及工具,并設有應急防護設施建設單位按要求在危廢暫存間和一般固廢暫存間配備有相應的應急設施合應對電池廢料的貯存倉庫及場所的溫度、濕度進行監測,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按照要求對退役動力鋰電池貯存場所進行監測,及時處理異常情況合運輸運輸車輛在運輸途中必須持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其上應證明廢物的來源、性質、數量、運往地點,必要時由單位人員負責押運工作退役動力鋰電池運輸車輛按照相關規定持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合電池廢料的運輸包裝必須定期檢查,如出按照要求對退役動力鋰電池符現破損,應及時更換外包裝定期檢查,及時更換合運輸人員須進行處理危險廢物和應急救援方面的培訓,包括防火、防泄漏等,以及通過何種方式聯絡應急相應人員運輸人員在上崗前進行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訓合1.5.本項目主要關注的環境問題1.6.環境影響評價結論2.1.編制依據(8)《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82號201(11)《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環發);(12)《關于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14)《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1]199號),2001年12);),),(18)《關于發布實施〈限制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21)《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環辦[2012]134););(26)《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湖南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15));(5)《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湘政發););(1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貫徹落實);););););););););););););););););(23)《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第2部分:材料回收要求》);(25)《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3部分:梯次利用要求》););););););););2.2.評價的目的和原則(1)通過環境現狀調查和監測,掌握工程選址所在區域自然環境概況及環(4)預測項目建成后對當地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范圍和程度,提出避免或(5)從技術、經濟角度分析工程采用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從環境保護(1)工程分析:針對項目特點,調查分析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的污染(3)污染防治措施及技術經濟分析:根據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物特點,充2.3.環境影響因素識別和評價因子篩選活動影響方式影響程度有利不利土地利用土地功能改變○√景觀變化○√建筑施工施工揚塵■√施工噪聲■√固體廢物○√生活污水○√項目運營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物○√土壤污染○√綠化改善景觀●√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表2.3-2環境影響要素分類篩選影響類別影響因素施工期運營期占地取棄土機械作業材料儲運施工營地移民安置社會生活污水排放廢氣排放固廢排放噪聲排放綠化美化社會環境土地利用開發★▲▲▲▲勞動就業☆區域經濟發展☆居住條件☆經濟收入☆環境質量空氣質量▲▲▲▲★☆地表水質▲▲☆☆地下水質▲☆☆聲環境▲▲▲▲☆土壤環境▲▲☆☆☆生態環境生物種類☆水土保持▲▲☆植被覆蓋▲▲☆生態景觀▲▲☆注:★/☆表示長期不利影響/有利影響;▲/△表示短期不利影響/有利影響,空格表示無影響。產生短期影響。項目營運期對環境的影響主要為:1)工程生產過程中外排的各類廢氣對區域大氣環境的影響;2)工程生產過程中外排的廢水對區域水環境的項目評價因子大氣環境現狀評價因子常規因子:SO2、NO2、PM10、PM2.5、CO、O3特征因子:顆粒物、VOCs污染源評價因子顆粒物、VOCs預測評價因子顆粒物、VOCs地表水環境現狀評價因子pH、高錳酸鹽指數、COD、BOD5、NH3-N、TP、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銅、鋅、硒、砷、六價鉻、揮發酚、石油類污染源評價因子pH、COD、BOD5、NH3-N、SS預測評價因子本項目無生產廢水產生;生活污水經園區化糞池預處理后再經園區污水管收集后排入高新技術產業園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新墻河,評價等級參照間接排放,定為三級B,本項目不進行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地下水現狀評價因子pH值、高錳酸鹽指數、錳、總大腸菌群、氯化物、鐵、鉛、鋅、鎘、汞、砷、氟化物、總硬度、鉻(六價)、氨氮;K+、Na+、Ca2+、Mg2+、CO32-、HCO3-、Cl-、SO42-預測評價因子/聲環境現狀評價因子等效連續A聲級污染源評價因子等效連續A聲級預測評價因子等效連續A聲級土壤環境現狀評價因子018)污染影響型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Ⅲ類項目、占地規模小型、不敏感,可不開展土壤評價。預測評價因子/固體廢物污染源評價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風險源原料倉庫、危廢暫存間等風險類型泄漏、火災引發次生/伴生環境污染事件2.4.評價標準CO、O3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限值,對于污染物平均時間濃度限值單位標準來源SO2年平均60μg/m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24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200PM10年平均7024小時平均PM2.5年平均3524小時平均75O324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200CO24小時平均4mg/m31小時平均TSP年平均200μg/m324小時平均300TVOC8小時平均600μg/m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中附錄D.1“其他污染物空氣質量濃度參考限值”本項目區域地表水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序號項目單位標準限值Ⅲ類1pH無量綱6-92高錳酸鹽指數mg/L≤63化學需氧量(COD)mg/L≤20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45氨氮mg/L≤1.06總磷mg/L≤0.27銅mg/L≤1.08鋅mg/L≤1.09硒mg/L≤0.01砷mg/L≤0.05鉻(六價)mg/L≤0.05鉛mg/L≤0.05揮發酚mg/L≤0.005石油類mg/L≤0.05陰離子表面活性劑mg/L≤0.2硫化物mg/L≤0.2項目附近地下水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標準類別Na+pH耗氧量汞氰化物砷GB/T14848-2017III類2006.5-8.53.00.50.050.050.01標準類別總硬度鉛鋅鎘鎳氟化物銅GB/T14848-2017III類4500.010.0050.02標準類別耗氧量鐵Cl-SO42-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GB/T14848-2017III類3.00.325025020.00.50標準類別揮發性酚類溶解性總固體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GB/T14848-2017III類0.00230MPN/L本項目區域聲環境質量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3類執行標準晝間夜間(GB3096—2008)2類6050(GB3096—2008)3類6555本項目施工期和營運期廢氣顆粒物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以TVOC表征)排放參照執行天津市《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DB12/524-2020)表1其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有組織排放限值,VOCs無組織排放(以NMHC表征)執行《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表2.4-5《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mg/m3)排放速率(kg/h)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監控點限值含義NMHC//在廠房外設置監控點監控點處1h平均濃度值6//監控點處任意一次濃度值20表2.4-6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DB12/524-2020)污染物排放標準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mg/m3)排放濃度(mg/m3)排放速率排氣筒高度(m)最高允許排放速率(kg/h)TVOC602.0表2.4-7《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最高允許排放速率(kg/h)周界外濃度最高點(mg/m3)排氣筒高度(m)二級顆粒物3.5集后排入高新技術產業園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新墻河。本項目廢水執行污水種類CODBOD5NH3-NTPTN設計進水水質≤430≤120≤330≤38≤6.5≤48施工期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項目運營期廠界噪聲排放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表2.4-9噪聲排放標準單位:dB(A)類別晝間夜間(GB12523-2011)7055(GB12348-2008)3類65一般固廢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危險廢物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物控制標準》(2.5.評價等級對應的最遠距離D10%。其中Pi定義為:Ci——采用估算模式計算出的第i個污染表2.5-1評價因子和評價標準表污染物名稱功能區取值時間標準值(μg/m3)標準來源TSP二類限區30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TVOC二類限區600《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附錄D表2.5-2估算模型參數表參數取值城市農村/選項城市/農村城市人口數(城市人口數)最高環境溫度39.3°C最低環境溫度-11.8°C土地利用類型農田區域濕度條件潮濕是否考慮地形考慮地形是地形數據分辨率(m)90是否考慮海岸線熏煙考慮海岸線熏煙否海岸線距離/km/海岸線方向/o/編號名稱排氣筒底部中心坐標排氣筒底部海拔高度/m排氣筒高度/m排氣筒出口內徑/m煙氣量/(m3/h)煙氣溫度/℃年排放小時/h污染物排放速率/(kg/h)東經北緯DA001TSP113.14382629.12373554.70.820002524000.000005VOCs0.027污染源名稱坐標海拔高度/m矩形面源污染物排放速率/(kg/h)東經北緯長度/m寬度/m與正北向夾角/°有效高度/m無組織排TSP113.14337629.12362354.723014000.0001VOCs0.00058污染源名稱評價因子評價標準(μg/m3)Cmax(μg/m3)Pmax(%)最大落地濃度距離(m)DA001TSP9002.527E-40.00275VOCs0.001365275生產區TSP9001.255E-20.00466VOCs7.281E-20.01466由以上AERSCREEN估算模式對各廢氣的計算可知,本項目有組織廢氣評價工作等級評價工作分級判據一級Pmax≥10%二級1%≤Pmax<10%三級Pmax<1%由表2.5-6可知,本項目污染因子的最大占標率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