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高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浙教版高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浙教版高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浙教版高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浙教版高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版高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144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對英王查理一世的審批與處死是英國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國王和他的人民之間存在一個契約協(xié)定這就好像一條紐帶,紐帶的一頭是君主對國民應盡的保護義務,另一頭是國民對君主應盡的義務。先生,一旦這條紐帶被切斷,那么只能說,別了,君主統(tǒng)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國啟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憲的觀點B.三權分立的學說C.社會契約的理念D.天賦人權的思想2、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政在得民”。這些主張產生的直接社會背景是()A.社會動蕩矛盾尖銳B.百家爭鳴趨于合流C.奴隸制度全面崩潰D.封建制度最終確立3、【題文】恩格斯說:“文藝復興這個名字沒有把這個時代表達出來。”其含義是()A.它沒有將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全部復興出來B.它是將古代文化古為今用C.它沒有準確地揭示這場運動的實質D.他們只是打著“復興古典文化”的旗號4、有學者指出,昆曲在獲得它的崇高地位時,作為一門表演藝術,卻沒有在市場上得到充分認可,它是千百年來雅文化傳統(tǒng)在表演藝術領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結晶,而在演出市場上,民眾比起文人士大夫群體來,卻是更具有發(fā)言權的群體。由此可見,京劇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為主流戲曲形式,主要是因為京劇()A.藝術審美價值更高B.民眾群體更為廣泛C.迎合民眾文化需求D.內容貼近民眾生活5、“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對立事物能夠互相轉化的道理,這跟我國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張不謀而合。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荀子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6、朱熹認為:“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現(xiàn)實卻是“封建實是不可行的。”封建井田“雖是圣人法,豈有無弊?”據此可知,朱熹認為()A.井田制與分封制相輔相成B.宋代具備恢復井田制的條件C.“圣人法”應該與時俱進D.理學是對儒家正統(tǒng)學說的否定7、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面貌和狀態(tài):第一種在文化方面,第二種在戰(zhàn)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培根所說的第一種東西是我國古代的()A.印刷術B.造紙術C.古典文化D.儒家學說8、加強君主集權,削弱相權,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重要內容。古代設有丞相制度的朝代有()A.秦朝B.唐朝C.清朝D.周朝9、因為經濟危機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是()A.德國B.法國C.英國D.日本10、馬丁·路德認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種內心自由;純屬精神范圍,只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務方面,一個好基督徒應完全服從業(yè)已確立的權威。這反映馬丁·路德()

A.反對上帝的權威B.反對教皇的權威C.主張服從教士的權威D.主張服從國王的權威11、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興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參加公民大會,但她卻被拒絕進入會場。這說明()A.會議采用“陶片放逐法”,婦女無表決權B.會議內容與女人無關C.在當時婦女無政治權利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12、下列屬于孔子的思想的有()A.主張“仁者愛人”B.提倡“為政以德”C.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D.主張“性惡論”評卷人得分三、雙選題(共4題,共8分)13、美國中華會館主席張自豪說:“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出外,但在這十年間,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國兩制”的保障C.經濟全球化的深入D.投資環(huán)境的好轉14、根據下圖所示,其中關于羅馬法的說法錯誤的是()A.《十二銅表法》既是成文法的開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當公民法演變?yōu)槿f民法時,羅馬成文法已比較完善,所以萬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從習慣法發(fā)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D.羅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煩瑣等特性,可能與其存在大量習慣法有很大關系15、美國中華會館主席張自豪說:“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出外,但在這十年間,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國兩制”的保障C.經濟全球化的深入D.投資環(huán)境的好轉16、根據下圖所示,其中關于羅馬法的說法錯誤的是()A.《十二銅表法》既是成文法的開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當公民法演變?yōu)槿f民法時,羅馬成文法已比較完善,所以萬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從習慣法發(fā)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D.羅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煩瑣等特性,可能與其存在大量習慣法有很大關系評卷人得分四、填空題(共4題,共32分)17、如圖是一幅文人畫。文人畫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表現(xiàn)文人個性,追求神韻意境。______(判斷對錯)18、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擁有經濟、軍亊大權,但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央的節(jié)制。______(判斷對錯)19、戰(zhàn)國時期法家思想主要內容君主______、君主______、君主______、建立______。20、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從此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單項填空(共2題,共6分)21、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主要是因為()A.列強侵略使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階段B.列強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C.列強的侵略打破了洋務企業(yè)的壟斷地位D.列強的貸款提供了資金22、二戰(zhàn)期間,從開羅會議到雅爾塔會議的召開,歐洲戰(zhàn)場的局勢是①美英軍隊登陸西西里島②盟軍開辟第二戰(zhàn)場③盟軍進入巴黎,法國光復④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C【分析】試題分析:社會契約論是盧梭政治觀點的核心之一。他認為社會有一個公共意志,為了維護這個公共意志,大家都應遵守一定的社會契約。統(tǒng)治者如果違反民意,撕毀社會契約,人民就有權推翻他。材料中布拉德肖的言論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故選C。A項錯誤,材料明確說明“一旦這條紐帶被切斷,那么只能說,別了,君主統(tǒng)治”;B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分權的思想;D項錯誤,天賦人權認為權利是天賦予的,任何人都不能無條件的剝奪,與材料中心思想不符。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啟蒙運動【解析】【答案】C2、A【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回憶、再現(xiàn)所學基礎知識,并作出正確認知和判斷的能力。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孔子主張”、“墨子主張”、“孟子主張”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本題主要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B選項表述,本身錯誤,當時正處于百家爭鳴時期;C選項表述本身錯誤,孔子是春秋末期人物,奴隸制還沒有全面崩潰;D選項表述與題干內容無關。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矛盾尖銳,各學派政治觀點林立。綜上,故,正確答案選A。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家爭鳴興起的背景【解析】【答案】A3、C【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的實質。文藝復興這個名字沒有把這個時代充分表達出來;它沒有準確揭示這場運動的實質。西歐的這資助思想解放運動是借助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倡導資產階級新興文化的一場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這個詞只說明了這場運動的一個表面的含義。

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文藝復興【解析】【答案】C4、C【分析】從材料“而在演出市場上;民眾比起文人士大夫群體來,卻是更具有發(fā)言權的群體”可知京劇是市民文化的體現(xiàn),在演出市場上更符合民眾文化的需求,所以C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京劇的形成與發(fā)展;解答的關鍵信息是“而在演出市場上,民眾比起文人士大夫群體來,卻是更具有發(fā)言權的群體”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考查了京劇的形成與發(fā)展,考查了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析】C5、C【分析】依據材料“包含了對立事物能夠互相轉化的道理”可知;體現(xiàn)了辯證法思想,這是道家老子思想,故C項正確。

A項主張仁;禮;排除。

B項主張兼愛非攻;排除。

D項主張仁義;禮法并用;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百家爭鳴。需要掌握老子思想主張。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包含了對立事物能夠互相轉化的道理”。

本題考查對老子思想主張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C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6、AC【分析】據材料“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雖是圣人法,豈有無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應了朱熹認為井田制與分封制相輔相成,故A正確;

朱熹指出“封建實是不可行的。”說明宋代不具備恢復井田制的條件;故B錯誤;

材料體現(xiàn)了朱熹與時俱進的思想;故C正確;

理學是對儒家正統(tǒng)學說的發(fā)展;故D錯誤。

故選:AC。

本題考查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主要考點:①儒家思想的產生主要主張;②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過程;③儒家思想與封建統(tǒng)治的結合;④儒家思想的影響。

解答本題要能夠從題干所述的材料中尋求正確答案,理解材料中“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現(xiàn)實卻是“封建實是不可行的。”的具體含義。【解析】AC7、AB【分析】AB是在文化領域改變了世界;故AB正確;

C不符合題意;排除;

D項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在近代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故選:AB。

本題考查四大發(fā)明;解題的關鍵是“在文化方面”。

本題難度中檔,考查四大發(fā)明,四大發(fā)明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征。【解析】AB8、AB【分析】據所學可知;秦朝最早設立宰相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把相權一分為三,加強君權,故AB正確。

清朝時已廢除宰相制度;排除C。

周朝時還沒設立宰相制度;排除D。

故選:AB。

本題主要是考查宰相制度;要掌握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宰相制度的掌握,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AB9、AD【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因為1929年經濟危機,德國和日本紛紛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故選:AD。

本題主要考查法西斯統(tǒng)治的建立;要求學生結合德國法西斯統(tǒng)治建立的特征來分析。

解答本題要搞清楚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特點,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解析】AD10、B|D【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德國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相關認識。根據材料“在世俗事務方面,一個好基督徒應完全服從業(yè)已確立的權威。”,即體現(xiàn)”肯定王權,服從王權“,D項正確。進一步可知:A項本身錯誤,改革后的基督教,仍然信奉上帝,排除A。由”純屬精神范圍,只為上帝所知“,即能夠體現(xiàn)反對羅馬教皇的權威,B項正確。C項與宗教改革相悖,排除。綜上,本題正確答案選BD。【解析】【答案】BD11、CD【分析】在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中;明確規(guī)定婦女;奴隸、外邦人等不在公民范圍內,無政治權利,無權參加公民大會,故CD正確;

AB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

故選:CD。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題的關鍵是“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興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參加公民大會,但她卻被拒絕進入會場”。

本題難度中檔,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它僅僅是對公民群體而言,而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隸和它國公民,都沒有享有民主的權利。【解析】CD12、AB【分析】孔子的思想的有主張“仁者愛人”;提倡“為政以德”,故AB正確;

C是孟子的思想;排除;

D是荀子的思想;排除。

故選:AB。

本題考查孔子的思想;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孔子的思想。

本題為基礎題,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仁說,體現(xiàn)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xiàn)了禮制精神,即現(xiàn)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解析】AB三、雙選題(共4題,共8分)13、B【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由“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出外,但在這十年間,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得知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一國兩制”的保障。所以選B。【解析】【答案】B14、C【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羅馬法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從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羅馬版圖的擴大。不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其它是正確的。所以選C。【解析】【答案】C15、B【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由“1997年有30萬港人移民出外,但在這十年間,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達30萬。”得知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一國兩制”的保障。所以選B。【解析】【答案】B16、C【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羅馬法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從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羅馬版圖的擴大。不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其它是正確的。所以選C。【解析】【答案】C四、填空題(共4題,共32分)17、A【分析】依據題干材料和圖片;結合所學可知,文人畫兼詩;書、畫、印為一體,重表現(xiàn)、尚內美,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通過其作品,托物言志,抒發(fā)情懷;在藝術上他們大都有自己的獨特追求,體現(xiàn)著自己的個性風格,追求神韻意境,故本題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繪畫藝術。需要掌握文人畫的特點。解題的關鍵是對題干圖片的解讀和文人畫的特點的識記。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繪畫藝術。考查對文人畫的特點的把握,考查學生識圖、分析理解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運用能力。【解析】A18、略

【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擁有經濟;軍亊大權,但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央的節(jié)制,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它的創(chuàng)立是地方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成為中國地方歷史上省制的開端,為后世“省”的建立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為日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奠定了現(xiàn)實的基礎,對中國中央與地方統(tǒng)一的歷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故本題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本題考查元朝行省制度.需要掌握行省制度的內容;行省的職權以及與中央的關系、意義等知識.

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對行省制度的相關知識的識記.行省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命題的角度有:(1)對行省制的基本概念、背景、影響方面以材料型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2)比較中國古代地方三大行政制度的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