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年浙江省溫州市普通高中高考語文第三次適應性試卷·學生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曲折起伏,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充滿艱辛。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冷戰思維陰魂不散,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兩極分化還是共同富裕?物質至上還是物質精神協調發展?竭澤而漁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照抄照搬別國模式還是立足自身國情自主發展?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現代化?怎樣才能實現現代化?面對這一系列的現代化之問,政黨作為引領和推動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有責任作出回答。在這里,我愿談幾點看法。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黨要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人民對文明進步的渴望,努力實現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態宜人,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們要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復制粘貼”。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什么樣的現代化最適合自己,本國人民最有發言權。發展中國家有權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國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要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國人民對發展道路的自主選擇,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摘自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材料二: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指明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道路與方向,破解了現代化等于西方現代化的唯一性幻覺。任何話語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物質世界的實踐。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生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是實踐在思想理論層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它以系統化、理論化、科學化的話語闡釋偉大實踐進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將其外化呈現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從而為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成果提供理論層面的話語保障。社會成員不會天然對某個政治思想具有認同感與信任感,共識合法性的建構必須在成員中進行話語的輸出與溝通,只有“社會成員基于某種價值信仰而對政治統治正當性所表示的認可”,才能動員起最廣泛的群眾力量。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必須通過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匯聚全社會的奮斗共識,引導個體認知國家的奮斗目標。如果社會個體無法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認知,就很容易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產生懷疑甚至持否定態度。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在物質生產資料方面的支配權,控制著國際輿論傳播的主導權。“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已經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實質性影響,但在話語權意識、話語體系建構上并未取得可與現代化建設成就等量齊觀的成果和地位。”如果國際社會無法全面客觀理性地了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抹黑、歪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片面甚至失實的論調就極易得到傳播。國際輿論斗爭變得越來越復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必須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并加以傳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們在國際上有時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傳播遭遇著虛假輿論和話語陷阱的挑戰,他們不相信“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不靠掠奪與戰爭的和平發展道路。因此,話語體系的建構就具有了迫切必要性。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不是自說自話,而是用中國實踐建構中國話語,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摘編自艾四林、陳鈿瑩《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建構的三重維度》)(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都充滿艱辛,在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政黨,必須直面一系列現代化之問。B.發展中國家從自身的國情出發而選擇的適合本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是否走得通,關鍵是要看本國人民的中心地位是否得到堅持。C.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外化表征,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體現了當今世界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D.當今中國依然面臨國際輿論挑戰,因為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輿論傳播上有主導權,而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還未形成強影響力。(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現代化不僅關注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還涉及了人與自然關系、社會公平問題等內容。B.把讓人成為自由的人作為最終目標的人類社會現代化不僅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C.最廣泛的群眾力量的動員必定需要建立在社會成員對政治統治正當性所表示的認可上。D.國際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了解和認識來自中國形象的“他塑”“自塑”兩種途徑。(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這一觀點的一項是A.《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B毛澤東曾提出:“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C.習近平主席在二零二二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D.習近平說:“各國關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規則加以協調,不能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4)2022年5月19日舉行的中巴建交25周年招待會上,中國駐巴哈馬大使戴慶利代表中國駐巴大使館向巴外交部部長贈送了精美的洛陽牡丹瓷。瓷盤中鮮艷的中國名花牡丹和巴哈馬名花黃鐘花,交相輝映。請結合材料對這一事件加以分析。(5)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建構的意義體現在哪里?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的看法。(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遇仙記申平蘇東坡當時正在羅浮山沖虛觀里睡覺,起夜時忽然發覺自己的嘴不見了。長嘴的地方光溜溜的,只剩下鼻子在上面呼呼出氣兒。啊呀呀,我的嘴呢?人若無嘴,如何吃飯說話?豈非怪物也!東坡先是躺在那里仔細回憶,想厘清嘴是啥時丟的。昨日,他在博羅一個叫泊頭的碼頭上岸,然后來到了羅浮山上。昨晚上,還和沖虛觀道士鄧守安等吃齋飯、飲過香茶,之后鄧道士就安排他和兒子蘇過住在觀里。睡前,他又向兒子講述了一些寫詩之道,之后上床睡覺。睡前他還曾叩齒呢,怎么睡了一覺,嘴卻不見了呢?哦,這嘴肯定是丟在床上了,雙手急忙摸索,沒有;那就掉地上了,點起燈來去照,也沒有。接著他就從屋里找到了屋外。月色如銀,籠罩著沖虛古觀。東坡不想驚動蘇過,更不想驚動鄧守安,害怕他們看見自己的怪模樣。便獨自低著頭,在道觀里尋找起來。依然沒有找到。不覺間就出了門,一直找到白蓮湖邊。山巒朦朧,湖水泛著光波,耳畔還傳來怪鳥的叫聲。東坡心里,就有詩情奔涌起來。他很想吟幾句,卻發不出聲——對,自己沒嘴了呀!湖水如鏡,忽見湖面上似有玉影浮動。正待仔細望去,卻聽見一聲女人的驚叫傳來。東坡也是一驚,這深更半夜的,湖里竟有女人洗澡?他急忙收回目光,大氣也不敢喘,轉身欲走,卻已經晚了。他的耳邊先是響起一陣環佩窸窣之聲,接著嗅到一股芝蘭之香,有個人影,已經順著小橋過來。何方狂徒在此偷窺?東坡本欲分辯,怎奈無嘴,只好硬著頭皮迎上前去,以證清白。你是誰?為何不語?女人喝道,聲音威嚴。東坡只好一只手把那空白處捂住,另一只手拼命擺動,表示自己非常無辜。這時候他已經看清楚了,眼前是個美麗的村姑,臉如滿月,眼如亮星。他覺得她很眼熟,卻又一時不知在哪里見過。誰知村姑卻已認出了他,開口笑道:咦,這不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嗎!東坡一邊用力點頭,一邊拿眼神詢問:你是誰?你怎么認識我?村姑說道:我是何仙姑呀,見了本仙還不快拜?東坡想起了昨晚鄧守安的話,羅浮山乃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開創者為晉代葛洪。葛稚川曾經在這里筑爐煉丹,采藥救民。羅浮山最高峰飛云頂,據說是八仙的聚會之所;而眼前的白蓮湖,便是何仙姑的沐浴之地。東坡急忙雙手合十,彎腰作揖,不提防沒嘴的地方卻暴露出來。何仙姑一見,笑得花枝亂顫,手指著他說:你……你……你的嘴呢?東坡只好以動作和表情,訴說他的不幸,不想何仙姑明白之后,竟然說道:你呀,真是活該!東坡的眼神,就有點不樂意。卻聽何仙姑說道:蘇東坡,大文豪,你別不高興哈!你回想一下,你以前遭貶黃州,如今又遭貶嶺南,不都是你那張嘴惹的禍嗎?何仙姑說著,玉手朝白蓮湖一指,水面上竟然出現了一些圖像。東坡望去,發現那些圖像,有他正在譏諷宰相王安石,說人家不懂寫詩的;有他和司馬光辯論,說人家是“司馬牛”的;還有他給太子上課,嚴厲訓斥那個未來皇帝的;還有他嘲笑章惇的……東坡見了,不由驚出一身冷汗,但是他的眼神卻依然不服,意思是:這些也不一定全是我的錯呀。何仙姑朝他撇了撇嘴,譏笑道:你看你,嘴都丟了還不服氣。不服氣,那你的嘴就永遠找不回來了。東坡一聽,急忙連連作揖。就聽何仙姑繼續說道:唉,要說你也真是挺可憐的。一大把年紀了,又被貶到這蠻荒之地來。你要是再沒了嘴,卻是如何是好呀。罷了,我不幫你誰幫你呢。東坡急忙再拜,感動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不過嘛,何仙姑的話卻又來了轉折,東坡的心隨之一緊。不過嘛,你以后一定要記住四句話,也算是我贈你的一首詩吧。你且聽好了啊:東坡先生到羅浮,會仙橋上遇仙姑。是非只為多開口,記得朝廷貶你無。東坡默念一遍,連連點頭。那好,你速回沖虛觀吧。有人等你呢。何仙姑說完,倏然不見了。東坡心中悵然,只好轉身往回走,驀然看見沖虛觀門前有個男人站在那里。這人好生奇怪,服飾似有不同,而且他的臉上,竟然長著兩張嘴。他也不說話,只向東坡招了一下手,就轉身向沖虛觀另一側走去。東坡想喊:先生你站住。可惜無嘴,只好在后面跟著。那怪人在前面走著,一直走到葛洪當年留下的洗藥池前。東坡驚訝地看到,他從臉上把多余那張嘴取下,然后蹲下身去,竟在水里洗濯起來。東坡近前細看,越看越覺得他手里的嘴分明就是自己的嘴。他左洗右洗,還不停揉搓,搞得東坡長嘴的地方隱隱作痛。許久,他才站起身,又走。這次來到了葛洪煉丹爐旁,奇怪那里爐火正紅。那人毫不猶豫,嗖的一下,就將嘴投入火里。東坡急得想喊,卻依然發不出聲,只好跺腳。那人卻不理他,半晌,用鐵鉗將嘴夾了出來,紅彤彤的冒著火光。那人看了看,吹了吹,點了點頭,嗖的就往東坡的臉上甩過來。東坡大叫一聲,從床上坐起來,摸摸臉,嘴巴尚在,呼呼地喘了口氣。回想夢中奇遇,不由叫了一聲:何仙姑,葛稚川,蘇某有禮啦。(本文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呼呼出氣”描寫了沒嘴的窘境,“大氣也不敢喘”刻畫了緊張的情緒,“呼呼地喘了口氣”表達了如釋重負的心理。B.何仙姑對蘇東坡說了很多話,而長著兩張嘴的葛洪卻一言不發,二者形成對比,表明他們對蘇東坡的看法不同。C.小說善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通過側面描寫刻畫了蘇東坡的“忠直”,通過正面描寫刻畫了何仙姑的“爽直”。D.《遇仙記》《登泰山記》《石鐘山記》都以“記”為題,但前者重在設置情節,刻畫人物,后兩者側重寫所見所感。(2)關于小說情節設置的“合理性”“戲劇性”的相關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將故事發生的地點選擇在“八仙聚會之所”羅浮山,使得歷史人物蘇東坡與神話人物何仙姑的相遇具有合理性。B.小說將蘇東坡丟嘴、找嘴作為敘述的重要情節,蘇東坡面對何仙姑的誤解,因為無嘴而難以辯解的情形富有戲劇性。C.何仙姑“笑得花枝亂顫”是因發現東坡“偷窺”自己洗澡氣極而笑,也是對其遭遇幸災樂禍,因果明確,具有合理性。D.蘇東坡“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使得本來“荒誕”的故事情節回歸現實,這種出人意料的結構安排富有戲劇性。(3)小說結尾,蘇東坡發現“嘴巴尚在”,你認為此后的蘇東坡是會繼續心直口快,還是會謹言慎行。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4)有評論者認為,這篇以遇仙為題材的小說在諸多方面皆有不同于凡俗的“仙氣”,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父母之于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衽,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后便,計之長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而況無父子之澤乎?(節選自《韓非子?奸劫弒臣》《韓非子?六反》)材料二:蘇代為公仲謂向壽曰①:“禽困覆車。公破韓②,辱公仲,公仲收國復事秦,自以為必可以封。今公與楚解口地,封小令尹以杜陽。秦、楚合,復攻韓,韓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計之也。”向壽曰:“吾合秦、楚,非以當韓也,子為我謁之公仲曰:‘秦、韓之交可合也。’”對曰:“愿有復于公。諺曰:‘貴其所以貴者貴。’今王之愛習公也,不如公孫郝;其知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親于事矣,而公獨與王主斷于國者,彼有以失之也。公孫郝③黨于韓,而甘茂黨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爭強,而公黨于楚,是與公孫郝、甘茂同道也。公何以異之?人皆言楚之多變也,而公必亡之,是自為責也。公不如與王謀其變也,善韓以備之,若此則無禍矣。韓氏先以國從公孫郝,而后委國于甘茂,是韓,公之仇也。今公言善韓以備楚,是外舉不辟仇也。”向壽曰:“吾甚欲韓合。”對曰:“甘茂許公仲以武遂,反宜陽之民,今公徒令收之,甚難。”向壽曰:“然則奈何?武遂終不可得已。”對曰:“公何不以秦為韓求穎川于楚,此乃韓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韓也公求而弗得是韓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爭強而公過楚以收韓此利于秦”向壽曰:“奈何?”對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齊,公孫郝欲以韓取齊,今公取宜陽以為功,收楚、韓以安之,而誅齊、魏之罪,是以公孫郝、甘茂之無事也。”(節選自《戰國策?韓策一》,有改動)【注】①公仲為韓相,向壽為秦將,蘇代為韓使者。②《史記?甘茂列傳》“秦使向壽平宜陽”,“破韓”即指此。③公孫郝,與下文中“甘茂”,皆為秦臣。(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韓也/公求而弗得是/韓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爭強/而公過楚以收韓/此利于秦/B.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韓也/公求而弗得/是韓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爭強/而公過楚以收韓/此利于秦/C.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韓也/公求而弗得是/韓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爭強/而公過楚以收韓/此利于秦/D.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韓也/公求而弗得/是韓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爭強/而公過楚以收韓/此利于秦/(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禽困覆車,以禽獸困急可撞翻獵者之車來比喻人陷入絕境會拼命,與“困獸猶斗”意思相近。B.國,可以指國都、古代王侯的封地等,“而公獨與王主斷于國者”中的“國”是指“國事”。C.異,指“有區別”,與《齊桓晉文之事》“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的“異”意思相同。D.古代地名的命名多與方位、水文等相關,由此可推斷宜陽在宜水之北,穎川則因穎水而得名。(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國大敗韓國之后,將秦地解口賜予楚國,又將秦城杜陽封給楚國令尹,以此來與楚國交好,形勢對韓國不利。B.蘇代認為秦王雖然對向壽的寵幸和賞識不及對公孫郝和甘茂,但特別信任向壽,是因為他沒有親附其他諸侯國。C.蘇代指出向壽在秦楚爭強時聯合楚國非明智之舉,不如與秦王共同謀劃,防備楚國,親善韓國,否則將有禍患。D.向壽如果憑借攻取宜陽之功,拉攏楚、韓,使之安定,譴責齊、魏不與秦交好之罪,就能為公孫郝與甘茂分憂。(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計之也。(5)請從韓非子義利觀的角度,分析秦國大將向壽棄楚親韓的具體原因。(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的明代詩歌,完成各題。文士二首陶安其一文士甘藜藿,林棲閱歲華。一衾春自足,千駟我何加?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釣槎。今朝煙火晚,帶露采松花。其二文士經綸學,時來志或酬。玉堂①清不夜,金鑒②照千秋。白發憂民瘼,丹心為國謀。所期功業盛,富貴一浮漚③。【注】①玉堂:官署名,此處指翰林院。②金鑒:指對人進行諷喻的文章與書籍。③浮漚:泡沫。(1)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千駟我何加”“富貴一浮漚”雖修辭手法不同,但都表現出讀書人對富貴生活的蔑視。B.“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擬人手法描寫文士的居住環境,“欺”字有“欺負、欺侮”之意。C.“丹心為國謀”指文士一心為國謀劃,其中的“丹心”運用典故,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D.兩首詩歌表明文人要努力堅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賴外部條件,堅守志向才能實現抱負。(2)兩首詩分別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種生活模式,每一種生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有其艱辛和不易,請選擇其中一首詩歌并結合內容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的《陳情表》開篇以“,”八個字總起,這八字高度概括了他自身幼年不幸的遭遇。(2)周邦彥的《蘇幕遮》一詞中,“,”兩句描寫鳥鳴歡快之聲,為下文寫荷花秀美做了感情上的鋪墊。(3)在屈原的《離騷》中,“,”兩句由草木凋零寫到人的衰老,表達了詩人對有才德、有作為的人老去的擔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我進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開朗了許多,可是每次回到農村老家,與父親相對而坐,還是找不到什么話題。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又感覺①_______。其實我特別想告訴父親城里的交通有多擁堵,那里的空氣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別想告訴他我出差時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我期望得到父親笑意盈盈的回應,可是見到父親那副②_______的樣子,便把這些話又咽了回去。我覺得這些生活離他太遙遠,告訴他,反而會打破他內心的平衡。我和父親之間的愛是靜默的,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對父親的愛③_______,我越來越覺得有一些愛是需要及時表達的,雖然我說不出“爸爸,我愛你”,但我要讓父親知道,我渴望與他溝通,我愿意與他溝通,我們可以是無話不談的哥們,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父親啊,雖然我們一年只見兩三面,雖然我們的電話溝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對您的牽掛在漫長的時光中已經變成一本沉甸甸的賬簿,壓得我喘不過氣,您感受到了嗎?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沒錯;但我想告訴更多的朋友:要讓愛不只在靜默中流淌。(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下列句子中的“靜默”和文中加點的“靜默”,含義最接近的一項是A.母愛如泉,點點滴滴皆為愛,含蓄靜默而不張揚。B.靜默的山,流動的水,構成了一幅美妙的風景畫。C.田野靜默,遠遠的只有幾位農人在畦間若隱若現。D.不少人駐足當年曼德拉關押的囚室前,靜默致哀。(3)有人認為本文段內容亦能體現費孝通筆下的“鄉土社會”特點,請根據你對本語段以及《鄉土中國》的理解,完成以下兩個任務:①模仿《鄉土中國》的目錄替本文段取一個四個字的標題。②如果把該標題收進目錄中,你覺得在提供的三個選項中,放在哪里比較恰當,請結合《鄉土中國》相關內容,說明原因。①標題:。②放在處比較好,因為。(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楚辭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楚國地方特色,屈原及其后學宋玉是楚辭最主要的創作者,與《詩經》迥然不同。它不是集體的歌唱,①_______;不是現實主義的,而是浪漫主義的;不重自然的寫實,而是重主觀的抒情;不是表現北國風光,而是表現南方景象。楚辭句式靈動,結構宏大,風格宏博麗雅。楚辭這種詩體的代表作是《離騷》,故后人②_______。在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相提并論。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文獻,把屈原、宋玉所創作的騷體詩和漢代賈誼、淮南小山、東方朔等人所創作的擬騷體詩匯編成集,定名為《楚辭》,由于《楚辭》一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楚辭的歷史綿延悠久,研究楚辭的論著汗牛充棟,從而③_______,即楚辭學。(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由屈原及其后學宋玉等人創作的楚辭,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楚國地方特色,風格與《詩經》迥然不同。B.楚辭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詩歌體裁,屈原及其后學宋玉是其最主要的創作者,楚辭與《詩經》迥然不同。C.屈原及其后學宋玉等楚辭的主要創作者經過對楚國民歌的加工、提煉,有著濃郁楚國地方特色的楚辭發展起來了,與《詩經》迥然不同。D.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楚辭是在楚國民歌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屈原及其后學宋玉是最主要的創作者,與《詩經》迥然不同。(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當代著名學者周國平認為人應追求單純、高貴、寧靜這三種人生境界:“單純”意為要保持生命的本色,“高貴”體現在有做人的尊嚴,“寧靜”是指生活得安靜從容。不同的人,追求這三種境界的先后次序也會有所不同。作為當代青年的你,對三者次序會如何抉擇?請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浙江省溫州市普通高中高考語文第三次適應性試卷·教師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1.【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2)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述類文本的論據論證的分析能力,答題前先通讀相關材料信息,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容,明確文章的論述話題是什么,觀點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論據,做好選項和文章觀點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4)本題考查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清題干要求,其次確定答題區間,第三要勾畫出相關語句,第四進行整合。(5)本題考查探究某一問題,提出自己個性化見解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返回文本找到關于這一問題的相關語句,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再聯系實際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解答】(1)C.“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外化表征”錯。原文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生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是實踐在思想理論層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外化表征是“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故選:C。(2)B.“把讓人成為自由的人作為最終目標”錯。原文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成為自由的人。故選:B。(3)A.說的是要同舟共濟。B.說的是獨立自主和借助外部力量之間的關系。C.體現了“人民性”特點。D.表明國際制度和規則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故選:C。(4)“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巴建交體現了現代化發展應是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尊重和支持各國人民對發展道路的自主選擇,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中巴建交25周年,體現了支持各國選擇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中國駐巴哈馬大使戴慶利代表中國駐巴大使館向巴外交部部長贈送了精美的洛陽牡丹瓷。瓷盤中鮮艷的中國名花牡丹和巴哈馬名花黃鐘花,交相輝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精美的洛陽牡丹瓷代表著中國特色,向他國展示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自朔”中國友好的國際形象。(5)“它以系統化、理論化、科學化的話語闡釋偉大實踐進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將其外化呈現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從而為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成果提供理論層面的話語保障”,使人們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和成果。“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必須通過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匯聚全社會的奮斗共識,引導個體認知國家的奮斗目標”,凝聚國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奮斗共識。“如果社會個體無法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認知,就很容易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產生懷疑甚至持否定態度”,促使國人形成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認可與自信。“話語體系的建構就具有了迫切必要性。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不是自說自話,而是用中國實踐建構中國話語,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為中國在國際上展現可親可愛的中國形象提供話語支撐。答案:(1)C(2)B(3)C(4)①現代化發展應是合作共贏,共同發展。②支持各國選擇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③向他國展示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自朔”中國友好的國際形象。(5)①使人們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和成果。②凝聚國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奮斗共識。③促使國人形成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認可與自信。④為中國在國際上展現可親可愛的中國形象提供話語支撐。(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2)本題考查分析故事情節設置的“合理性”“戲劇性”的相關解說的基本能力。故事情節,是小說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間關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發展過程。小說往往以情節取勝。情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發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從而表現主題思想。(3)本題考查探究和拓展的能力。結合文本內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4)本題考查內容要點概括的能力。需要聯系上下文,將與此有關的所有信息篩選出來,然后分層次整理,精練概括。【解答】(1)B.“表明他們對蘇東坡的看法不同”錯誤,從文中何仙姑和葛洪的表現來看,他們對蘇東坡看法是相同的。(2)C.“氣極而笑”錯誤,結合“何仙姑一見,笑得花枝亂顫,手指著他說:你……你……你的嘴呢?”可知;“也是對其遭遇幸災樂禍”錯誤,結合“就聽何仙姑繼續說道:唉,要說你也真是挺可憐的。一大把年紀了,又被貶到這蠻荒之地來。你要是再沒了嘴,卻是如何是好呀。罷了,我不幫你誰幫你呢”可知。(3)本題開放性題,結合內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會繼續心直口快。①結合“啊呀呀,我的嘴呢?人若無嘴,如何吃飯說話?豈非怪物也!”“山巒朦朧,湖水泛著光波,耳畔還傳來怪鳥的叫聲。東坡心里,就有詩情奔涌起來。他很想吟幾句,卻發不出聲——對,自己沒嘴了呀!”可知,蘇東坡丟嘴時的著急、看到優美環境就想吟詩,都體現了他對“嘴”——說話能力的看重,說明他不會輕易改變“心直口快”的個性。②結合“東坡本欲分辯,怎奈無嘴,只好硬著頭皮迎上前去,以證清白”可知,當面對何仙姑的批評時,他有點不樂意;結合“東坡見了,不由驚出一身冷汗,但是他的眼神卻依然不服,意思是:這些也不一定全是我的錯呀”可知,當面對何仙姑幻化出的畫面時,“他的眼神卻依然不服”,并認為“不一定全是我的錯”,說明蘇東坡對何仙姑的勸告并不認同。③結合“東坡急得想喊,卻依然發不出聲,只好跺腳”可知,蘇東坡看到葛洪煉嘴時隱隱作痛、急得跺腳,一怕嘴消失不見,二怕嘴改變了原有形態,暗示他不想改變心直口快的個性。(4)①結合“月色如銀,籠罩著沖虛古觀”“山巒朦朧,湖水泛著光波,耳畔還傳來怪鳥的叫聲”可知,在意境營造上,故事發生地點選擇的羅浮山是仙人聚集之所,“月色如銀”“山巒朦朧”等營造了一種神秘、清幽的意境,具有仙境的典型特征。②結合“何仙姑說著,玉手朝白蓮湖一指,水面上竟然出現了一些圖像”“那人卻不理他,半晌,用鐵鉗將嘴夾了出來,紅彤彤的冒著火光。那人看了看,吹了吹,點了點頭,嗖的就往東坡的臉上甩過來”可知,在人物的選擇與塑造上,小說選擇“何仙姑”“葛洪”兩位仙人來“點化”蘇東坡,在塑造兩位仙人形象時,側重于表現他們的超凡仙力。③結合“蘇東坡當時正在羅浮山沖虛觀里睡覺,起夜時忽然發覺自己的嘴不見了”“東坡驚訝地看到,他從臉上把多余那張嘴取下,然后蹲下身去,竟在水里洗濯起來”可知,在情節設定上,“丟嘴”“洗嘴”“煉嘴”“還嘴”等一系列情節皆不可能發生于塵俗,都帶有超現實的“仙”意。答案:(1)B(2)C(3)示例一:會繼續心直口快。①蘇東坡丟嘴時的著急、看到優美環境就想吟詩,都體現了他對“嘴”——說話能力的看重,說明他不會輕易改變“心直口快”的個性。②當面對何仙姑的批評時,他有點不樂意;當面對何仙姑幻化出的畫面時,“他的眼神卻依然不服”,并認為“不一定全是我的錯”,說明蘇東坡對何仙姑的勸告并不認同。③蘇東坡看到葛洪煉嘴時隱隱作痛、急得跺腳,一怕嘴消失不見,二怕嘴改變了原有形態,暗示他不想改變心直口快的個性。示例二:會謹言慎行。①在蘇東坡看來,做無嘴怪物更可怕,說明只要能找回嘴,寧愿自己少言。②當何仙姑以詩告誡蘇東坡要少開口時,蘇東坡“連連點頭”;當何仙姑警告蘇東坡如果“不服氣,嘴就永遠找不回來時”,蘇東坡“連連作揖”,說明他選擇妥協。③他夢醒后說“蘇某有禮啦”,說明他愿意接受何仙姑和葛洪的勸告,會謹言慎行。(4)①在意境營造上,故事發生地點選擇的羅浮山是仙人聚集之所,“月色如銀”“山巒朦朧”等營造了一種神秘、清幽的意境,具有仙境的典型特征。②在人物的選擇與塑造上,小說選擇“何仙姑”“葛洪”兩位仙人來“點化”蘇東坡,在塑造兩位仙人形象時,側重于表現他們的超凡仙力。③在情節設定上,“丟嘴”“洗嘴”“煉嘴”“還嘴”等一系列情節皆不可能發生于塵俗,都帶有超現實的“仙”意。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2)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與一詞多義,答題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3)本題考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篩選和理解。找到相關內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信息,仔細概括。【解答】(1)德韓:使韓國感恩戴德。“韓”作“德”的賓語,不可分割,排除AD;“公求而弗得”大意是“您如果不能求得”,句意完整,其后斷開,排除C。譯文:您一旦求得,這就使您的命令能在楚國得以執行,并且用楚國的土地使韓國感激您的恩德。您如果不能求得,這樣韓國、楚國的怨仇就不能化解,它們就會競相投靠秦國。秦國、楚國爭霸,您指責楚國,拉攏韓國,這會對秦國有利。故選:B。(2)C.“意思相同”有誤,“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大意是“大王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吝嗇感到奇怪”“,異”,意為“感到奇怪”。所以意思并不相同。故選:C。(3)D.“就能為公孫郝與甘茂分憂”表述有誤,文中“是以公孫郝、甘茂之無事也”的“無事”是“無所作為”的意思。故選:D。(4)①就,靠近,追求;危害,危險有害;去,舍棄,避開;“此人之常情也”,判斷句式。譯文:安全有利的就靠近(追求)它,危險有害的就舍棄(避開)它,這是人之常情。②躬,親自;斗于秦,狀語后置句,和秦斗;愿,希望;熟,仔細。譯文:公仲親自率領自己的私家奴仆(部屬)來和秦國爭斗(拼命),希望您仔細考慮這件事。(5)①從原文“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來看,韓非子認為凡事都應以利益為標準;②從原文“秦、楚合,復攻韓,韓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計之也”來看,向壽如果聯合楚國攻打韓國,韓國必定拼死一搏,于秦不利;③從原文“今二人者,皆不得親于事矣,而公獨與王主斷于國者,彼有以失之也。公孫郝黨于韓,而甘茂黨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爭強,而公黨于楚,是與公孫郝、甘茂同道也”來看,向壽如果在秦楚爭霸之時親附楚國,與其他兩位重臣相比,在秦王面前將失去決斷國事的優勢,于己不利;從原文“公不如與王謀其變也,善韓以備之,若此則無禍矣。韓氏先以國從公孫郝,而后委國于甘茂,是韓,公之仇也。今公言善韓以備楚,是外舉不辟仇也”來看,棄楚親韓,能讓向壽在秦王面前顯示出“外舉不避仇”的氣度,于己有利;⑤從原文“秦楚爭強,而公過楚以收韓,此利于秦”來看,秦楚兩國爭強,指責楚國,拉攏韓國,于秦有利;⑥從原文“甘茂欲以魏取齊,公孫郝欲以韓取齊,今公取宜陽以為功,收楚、韓以安之,而誅齊、魏之罪,是以公孫郝、甘茂之無事也”來看,棄楚親韓,可借譴責齊、魏之機,讓公孫郝、甘茂失勢,于己有利。答案:(1)B(2)C(3)D(4)①安全有利的就靠近(追求)它,危險有害的就舍棄(避開)它,這是人之常情。②公仲親自率領自己的私家奴仆(部屬)來和秦國爭斗(拼命),希望您仔細考慮這件事。(5)①韓非子認為凡事都應以利益為標準;②向壽如果聯合楚國攻打韓國,韓國必定拼死一搏,于秦不利;③向壽如果在秦楚爭霸之時親附楚國,與其他兩位重臣相比,在秦王面前將失去決斷國事的優勢,于己不利;④棄楚親韓,能讓向壽在秦王面前顯示出“外舉不避仇”的氣度,于己有利;⑤秦楚兩國爭強,指責楚國,拉攏韓國,于秦有利;⑥棄楚親韓,可借譴責齊、魏之機,讓公孫郝、甘茂失勢,于己有利。參考譯文:材料一:安全有利的就去靠近(追求)它,危險有害的就要舍棄(避開)它,這是人之常情。況且父母對于子女,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賀,生了女孩就把她殺了。子女都出自父母的懷抱,然而是男孩就受到祝賀,是女孩就殺了的原因,是考慮到今后的利益,從長遠利益打算的。所以父母對于子女,尚且用計算利弊相對待,何況是對于沒有父子間恩澤的人呢?材料二:蘇代替公仲對向壽說:“野獸被圍困也能撞翻獵人的車。您攻破了韓國,侮辱了公仲,公仲收拾了韓國的殘局又重新來侍奉秦國,他自認為一定可以得到秦國的封賞。現在您將秦地解口給了楚國,又把秦地杜陽封賞給楚令尹。秦國、楚國聯合起來,再次攻打韓國,韓國一定會滅亡了。公仲將親自率領自己的部屬(私家奴仆)和秦國拼死一戰,希望您仔細考慮一下。”向壽說:“我把秦國、楚國聯合起來,并不是想以此來對付韓國,您替我告訴公仲,說秦、韓兩國是可以聯合的。”蘇代回答說:“請讓我稟報您。諺語說:“‘尊重別人所尊重的,就受人尊重。’現在秦王親近寵幸您,比不上親近公孫郝;秦王賞識您的智慧才能,比不上賞識甘茂。如今這兩個人都不能執掌國事,而惟獨您能同秦王決斷國事,這是因為他們有所偏失。公孫郝親附韓國,而甘茂親附魏國,所以秦王不信任他們。當今秦、楚爭霸,而您卻親附楚國,這與公孫郝、甘茂走的是同一條道路。您與他們有什么不同呢?人們都說楚國多變,而您卻一定要相信它不會變,這是在秦王面前自找責備。您不如和秦王謀劃如何應付楚國的多變,善待韓國,防范楚國,這樣就沒有禍患了。韓國先是把國家政事交給了公孫郝,而后又把國家政事委托給了甘茂,這樣韓國才成了您的仇敵。現在您聲言親善韓國來防備楚國,這是外交結盟不避仇啊。”向壽說:“我很想同韓國聯合。”(蘇代)回答說:“甘茂答應公仲歸還韓國的武遂,讓宜陽的百姓返回韓國,如今您白白地(沒有任何付出)就要與韓國交好,這很難啊。”向壽說:“那么怎么辦呢?武遂終究不能由我來交還給韓國了。”(蘇代)回答說:“您為什么不憑借秦國的力量替韓國向楚國求取潁川?這本是韓國暫時交由楚國代為管理的地方,您一旦求得,這就使您的命令能在楚國得以執行,并且用楚國的土地使韓國感激您的恩德。您如果不能求得,這樣韓國、楚國的怨仇就不能化解,它們就會競相投靠秦國。秦國、楚國爭霸,您指責楚國,拉攏韓國,這會對秦國有利。”向壽說:“怎么辦呢?”蘇代回答說:“這是件好事。甘茂想依靠魏國攻取齊地,公孫郝也想依靠韓國奪取齊地,現在您把奪取宜陽作為戰功,拉攏楚國、韓國使之安定,并且聲討齊國、魏國的罪過,因此公孫郝、甘茂就將無所作為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人情感態度的能力。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分析。【解答】(1)D.“表明文人要努力堅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賴外部條件,堅守志向才能實現抱負”分析有誤,“時來志或酬”表明文人實現志向是需要時機的,光有時機也還不夠,還需要其他條件,而且山林和廟堂本就是外部條件。故選:D。(2)第一首詩中寫敢于過清貧的生活。“千駟我何加”“富貴一浮漚”表現出對富貴生活的蔑視,“一衾春自足”,詩人很容易就滿足;“乾坤任釣槎”,可以在天地間自由垂釣,還可以采摘帶著露水的松花,多么地充滿詩情畫意。盡管需要忍受“雨雪欺茅屋”的生活,但詩人樂在其中。這是一種代表隱者的人生模式。也可分析第二首詩,這是一種代表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可重點分析“時來志或酬”“金鑒照千秋”“所期功業盛”等詩句。答案:(1)D(2)示例一:第一首詩歌代表隱者的人生模式。它的價值在于“一衾春自足”的平安,“乾坤任釣槎”的自由,以及“帶露采松花”的詩情畫意。它的艱難和不易是要自甘貧賤,不慕富貴,須忍受甘食藜藿、“雨雪欺茅屋”的生涯。示例二:第二首詩歌代表出仕者的人生模式。它的價值在于“時來志或酬”的自我成就感,“金鑒照千秋”的生命不朽,“所期功業盛”中期待的盛世偉業。它的艱難和不易是要付出“玉堂清不夜”“白發憂民瘼”這樣徹夜工作、憂慮纏身的代價。(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1)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重點字:夙、閔)(2)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重點字:窺)(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重點字:暮)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1分)6.【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成語的含義,再結合語境選擇恰當的成語填空。(2)本題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辨析能力。解答時,要明確各句的詞語含義,再判斷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為語段擬寫標題和表達觀點、闡述理由的能力。解答時,標題擬寫時,要明確語段的主要內容;表達觀點時,觀點要明確,理由闡述要合理。【解答】(1)①無從說起:指要說的話很多,但不知道該從哪里說起。與前文“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又感覺……“的語境契合。②不茍言笑:指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沉默寡言:指不聲不響,很少說話。由前文的“期待父親笑語盈盈的回應”和后文父親的樣子使我把話咽回去,可推知此處應填“不茍言笑”或“沉默寡言”。③與日俱增:指隨著時間一天天增長,形容不斷增長。前文“隨著年齡的增加“和后文“我越來越覺得”可知“與日俱增”契合語境。(2)例句“靜默”表示含蓄沉默、不發聲。A.表示含蓄沉默、不發聲。B.表示靜止。C.表示寂靜、寧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婦幼保健員風險評估試題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培訓機構退費規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兒童餐廳承包管理與經營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墻施工安全防護措施及驗收標準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合同糾紛上訴狀編寫規范與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員工非全日制勞動合同執行與監督指南
- 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
- 茶藝師中級模考試題
- 建筑工程材料習題庫與參考答案
- 建筑設計方法流程及深度要求
- 【初中道法】認識生命說課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 老年人護理安全風險管理
- 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 GB/T 44823-2024綠色礦山評價通則
- 音樂課《詠鵝》教案7篇
- 2024年官方獸醫牧運通考試題庫(含答案)
- 中學校園廣播聽力系統管理制度
- 分光光度法測定破壁靈芝孢子粉中總三萜含量研究
- 《馬說》說課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圓錐型套筒冠義齒修復工藝(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工藝課件)
- 智鼎在線測評的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