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福建省廈門一中高一(上)第一次適應性語文試卷一、課內(nèi)基礎知識(16分)1.(2分)下列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脂膏(gāo)跬步(guǐ)慰藉(jiè)揮斥方遒(qiú) B.淥水(lù)剡溪(shàn)嬌嗔(chēn)百舸爭流(gě) C.鉚釘(mǎo)罅隙(xià)吐哺(pǔ)青青子衿(jīn) D.騏驥(jì)蔭蔽(yīn)扭怩(niǔ)鍥而不舍(qì)2.(2分)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崢嶸蒼芒蹉跎浪遏飛舟 B.褶皺饑饉潦到雕欄玉砌 C.石礫耕耘涉獵投筆從戎 D.發(fā)髻熾熱決然鼓瑟吹苼3.(2分)下列對課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紅燭》用李商隱的“蠟炬成灰淚始干”為題記,沿用了“蠟炬”這一古典意象的內(nèi)涵,并且每節(jié)以“紅燭啊”開頭,形成了濃郁的抒情氣氛。 B.《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夢境中仙府日月高照、樓臺輝煌、老虎彈瑟、鸞鳥駕車……想象奇特,變幻莫測,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C.《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化用典故,詩人將自己與周公進行對比,抒發(fā)了功業(yè)未就的失落之情,并表達要振奮精神、一統(tǒng)天下的決心。 D.《登高》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詩的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懷。尾聯(lián)寫出了因自己生活多艱、志業(yè)無成而生出的無盡怨恨,讀來慷慨悲涼。4.(2分)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古風,“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這類詩形式比較自由,沒有太多格律束縛,篇幅長短不限。 B.《沁園春?長沙》中,“沁園春”是詞牌名,它從形式上規(guī)定了詞的字數(shù)、平仄等;“長沙”是標題,揭示了有關內(nèi)容。一首詞可以沒有詞題,但是一定要有詞牌名。 C.建安風骨,也稱魏晉風度,代表人物有漢魏之際的曹氏父子、竹林七賢等。他們的詩文真實反映了現(xiàn)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D.古人除了名之外,往往還有“字”。一般男子20歲時束發(fā)戴冠,同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古人對尊長或平輩要稱對方的字,以示尊重。5.(2分)下列對課文中加點字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少無適俗韻韻:氣質(zhì)愛而不見愛:可愛 B.勢拔五岳掩赤城拔:拔起山不厭高厭:滿足 C.煙濤微茫信難求信:實在,確實而絕江河絕:橫渡 D.天姥連天向天橫橫:縱橫其曲中規(guī)中:合乎6.(2分)下列各項中,“而”作為連詞,表示的語義關系相同的一項是()A.吾嘗終日而思矣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B.中流擊楫而誓曰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C.蟹六跪而二鰲順風而呼 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7.(2分)下列各項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栗深林兮驚層巔盍各言爾志 B.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自牧歸荑 C.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匪女之為美 D.君子生非異也說懌女美8.(2分)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勢拔五岳掩赤城(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的總稱。) B.祖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部曲,指當時世家大族的私人軍隊。) C.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 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君子,這里指有一定聲望和地位的知識分子。)二、現(xiàn)代文閱讀(19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9分)9.(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詩歌不止于純粹的藝術,還兼具社會責任。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希尼在《詩歌的糾正》一文中指出詩歌“在另一種意義上它是無限的”。詩歌不會直接干預和改變?nèi)说默F(xiàn)實命運,但卻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尤其在當下,網(wǎng)絡、多媒體信息已經(jīng)緊密而深入地進入社會諸多領域,詩歌的創(chuàng)作平臺和傳播、接受途徑愈加多元。詩歌文體特性決定了它可以協(xié)調(diào)公眾的注意力,用輕靈的文字表達沉重的主題,傳遞正能量,觸及社會熱點問題,凝聚、感化、激發(fā)民心,甚至可以改變讀者在社會中的存在方式、意識觀念等。詩歌對社會的擔當是廣義層面的。首先,詩人應該秉持社會責任感。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是時代的先驅(qū)者,是擔負社會責任的“道義”者。其次,詩歌對社會的擔當深而又廣,它決不局限于哪一個具體的方面。詩歌可以批評時弊、關注民生,可以培養(yǎng)民眾的審美品位,還可以起到交流、傳承或延續(xù)文化的功能。詩歌是社會的縮影,回歸社會,去感受、描寫社會的疼痛、關懷一切可以關懷的對象是詩歌的社會使命。對詩歌而言,社會擔當出于自覺文學意義上與現(xiàn)實意義上的責任,既可以從時代和文化的視野出發(fā),也可以持個人的身份去堅守;它不是強加給詩歌的包被,不必以政治、道德、倫理尺度為準繩。詩歌通過對生活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給予我們的感染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質(zhì)無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靈。詩歌隱藏于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是心靈的表現(xiàn),是窈取靈魂秘密的鑰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現(xiàn),是靈魂坦誠的剖白。歷代好詩都具有撫慰、純化、提升心靈的功能,所以我們常說,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詩歌的聲音,這個民族的未來必然缺少希望,一個抱持詩性情懷的人,他的精神不會委頓。詩人僅擁有現(xiàn)實生活、肩負社會責任是不夠的,還應該有終極的關懷,靈魂有所歸屬。從藝術本源來看,詩歌首先是個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時空的阻隔,濃縮了“我”與“你”“他者”、世界的關系;詩歌是未來時間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遙的自在,是靈性之光。那些震鑠古今的詩作均浸潤著心靈的雨露,蘊藏著豐富的心靈材料。寫作、閱讀、朗誦詩歌的過程是心靈受外物感動得以滋養(yǎng)的過程,缺失心靈的書寫,不是好的詩作。在表達精神訴求、凸顯主題思想等方面,好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題為《詩的名稱與實質(zhì)》的講演中說:一首好詩能夠從它沿著人們的脊椎造成的戰(zhàn)栗去判定。好詩,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動心扉的精神生活、現(xiàn)實經(jīng)驗或歷史記憶。飽含情感、見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詩歌必然會觸動讀者的心靈,讓人刻骨銘心!從諸多世界經(jīng)典詩篇中,我們會瞬息間讀出心靈的悸動,感知到精神的壓抑或敞亮、溫暖或孤寂,好詩可以給予我們無窮的心力源泉。(摘編自孫曉婭《詩歌的三個維度》)(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下社會,詩歌的創(chuàng)作平臺和傳播、接受途徑愈加多元,因此詩歌雖然不會改變?nèi)说拿\,但卻能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B.詩歌可以表達沉重的主題,傳遞正能量,觸及社會熱點問題,凝聚、感化、激發(fā)民心,這是由詩歌本身的文體特征性決定的。C.詩歌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它通過對生活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給人們以感染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這種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質(zhì)都無法提供的。D.詩歌對社會的擔當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評時弊、關注民生,培養(yǎng)民眾的審美品位,以及用來交流、傳承或者延續(xù)文化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根據(jù)孔子有關《詩》的論述和希尼在《詩歌的糾正》中的觀點,可以看出詩歌除了具有藝術性之外,還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B.偉大的詩人往往走在時代的前列,擔負起社會責任,他們回歸社會,用詩去感受、描寫社會的疼痛,關懷一切可以關懷的對象。C.優(yōu)秀的詩歌在表達精神訴求、凸顯主體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往往有撼動心扉的精神生活、現(xiàn)實經(jīng)驗或歷史記憶。D.詩歌從藝術本源來看首先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時空概念,卻濃縮了“我”與“你”“他者”、世界之間的關系。(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直指人的心靈,具有撫慰、純化、提升心靈的作用,因此一個沒有詩歌的民族必然沒有希望,一個民族的未來要靠詩歌照亮。B.詩人既要擁有現(xiàn)實生活,肩負社會責任,還應該有終極的關懷,靈魂有所歸屬。如果不用心靈真誠創(chuàng)作,難以寫出好的詩歌作品。C.曹操《短歌行》抒寫亂世中對賢才的渴望,陶淵明《歸園田居》表達對田園隱逸生活的欣賞,二者都體現(xiàn)了詩人的社會擔當。D.豪斯曼《詩的名稱與實質(zhì)》演講詞告訴我們,判斷一首詩歌的好壞,關鍵要看這首詩歌是否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讓人刻骨銘心。(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0分)10.(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鄉(xiāng)愁昌耀他憂愁了。他思念自己的峽谷。那里,緊貼著斷崖的裸巖,他的牦牛悠閑地舔食雪線下的青草。而在草灘他的一只馬駒正揚起四蹄,蹚開河灣的淺水向著對岸的母畜奔去,慌張而又嬌嗔地咴咴……那里的太陽是濃重的釉彩。那里的空氣被冰雪濾過,混合著刺人感官的奶油、草葉與酵母的芳香……——我不就是那個在街燈下思鄉(xiāng)的牧人,夢游與我共命運的土地?(1)結合詩句,任選一句,理解賞析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①他思念自己的峽谷。②那里的空氣被冰雪濾過。(2)本詩開篇就寫“他憂愁了”,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三、古代詩文閱讀(38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11.(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選自荀子《勸學》)【乙】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①,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選自劉開《問說》)【注】①求放心:尋求、找回喪失的本心。這是孟子所提出的一種道德修養(yǎng)方法。(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其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圣心備焉問焉以破其疑B.無以成江海非學無以致疑C.登高而招好學而不勤問D.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審問而明辨之也(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廣識:豐富的知識B.所謂就有道而正也就有道:就有辦法C.所謂交相問難問難:問倒對方D.審問而明辨之也審問:詳細地問(3)下列句子的句式,與例句有相同之處的一項是例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A.微斯人,吾誰與歸?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D.甚矣,汝之不惠。(4)下面句子中,分別表明學習需要“廣泛積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項是A.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B.①積土成山,風雨興焉②駑馬十駕,功在不舍C.①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鍥而舍之,朽木不折D.①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荀子善于用淺顯貼切的比喻來闡述深奧的道理,選文用多個比喻形象地闡明了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即要注重積累,要持之以恒,要專心致志。B.劉開重點從“問的對象”來論證“問”之不可輕視,認為超過自己的人、不如自己的人、與自己相差無幾的人都有其值得請教之處。C.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荀子與劉開都運用了排比、對比、比喻等手法進行說理,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D.“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說明、議論,《問說》屬于通過發(fā)表議論來說明某個道理。(6)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12.(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又呈吳郎①杜甫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②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注】①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吳姓的親戚(即詩中的遠客)住。這位親戚住下后,即有筑“籬”、護“棗”之舉,杜甫為此寫詩勸阻。②征求:指賦稅征斂。(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前一直聽任西鄰婦人來打棗,是因為詩人家中無兒無女,沒人吃棗。B.詩人認為婦人打棗多少會有些恐懼心理,所以主人更要表示親善之意。C.在詩人看來,婦人因吳郎插籬笆舉動而對其存有戒心,屬于多心之舉。D.吳郎插籬笆行為,雖屬無意卻易讓婦人產(chǎn)生誤會,暗含詩人勸阻之意。(2)有人認為,本詩的尾聯(lián)和囑咐吳郎沒有什么關系。你是否同意?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看法。(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3.(10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靜女》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再現(xiàn)了小伙子在約會地點找不到心上人的場景:“。”(2)詩言志,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通過“”抒發(fā)了蔑視軍閥、官僚的豪情,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用“,”表達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精神。(3)杜甫在《登高》中用“,”兩句寫出自己當時的處境,被宋代學者羅大經(jīng)認為“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悲,而對偶又極精確”。(4)《歸園田居(其一)》中“,”兩句與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營造出一個和諧、安寧的意境。(5)“風”經(jīng)常撩撥文人的情思,成就千古佳句。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以“”一句牽引出詞人的故園之思,秦觀的《鵲橋仙》中用“”一句讓人深味相逢的美好。四、語言文字運用(17分)14.(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2020年11月28日,創(chuàng)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勝利返航。②“奮斗者”號的成功研制,既提升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的創(chuàng)新水平,加快了潛水器的譜系化、功能化進程。③在萬米海試任務中,海試隊員克服大風、多雨、高溫等困難,進行了多項驗收試驗。④試驗充分驗證了潛水器的各項功能、性能,展示出我國在深海下潛技術上的突破。⑤“奮斗者”號的成功海試,將為我國后續(xù)深淵深海科學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深淵科考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①句中的“返航”一詞可替換為“凱旋”。 B.②句中“加快”之前應加關聯(lián)詞“而且”。 C.③④句中的“試驗”不能換為“實驗”。 D.⑤句與②句的位置互換,文段會更連貫。15.(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在“世說新語”微信群發(fā)了一條微信,問詢大家:林黛玉在當今社會里,適合什么崗位?眾人反饋踴躍,建議也,真是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說,黛玉什么工作也干不了,原因在于黛玉不善于團結別人,誰愿意和一個“事兒精”共事?一位浸淫紅學圈的朋友說:讓黛玉還是去前臺吧,別的啥也干不了。一位教授則說,讓黛玉去養(yǎng)花吧,她可是愛憐花朵的美女啊……希望黛玉做企業(yè)策劃的,也不在少數(shù)。黛玉是才女,精通詩詞歌賦,又擅長各種才藝,不去做策劃,豈不是耽誤了才情?現(xiàn)實生活中的林黛玉到底還有沒有?眾多微友說,。對林黛玉這樣的現(xiàn)實中人,如何培養(yǎng)、使用?是多看缺點導致其一無所用,還是鍛煉其內(nèi)在潛力,成為特色鮮明的職場精英?在讀者頭腦中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在信息時代的下,也需要被動接受更多的現(xiàn)代信息。走出大觀園面向世界的林黛玉,會用微信和抖音的林黛玉,乘坐無人駕駛汽車的林黛玉,懂得運用元宇宙平臺的林黛玉,當然不會甘心再成為封建時代的殉葬品。當今世界,等待林黛玉的崗位其實無比豐富,這也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今天,女性擁有更多選擇和更多體驗的美好情景,是文明進步的標志。(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句子和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一石激起千層浪五花八門不乏其人裹挾B.于無聲處聽驚雷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裹挾C.于無聲處聽驚雷七嘴八舌不一而足挾制D.一石激起千層浪七嘴八舌不乏其人挾制(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合并起來形成一個偏正短語或句子,“林黛玉”一詞只出現(xiàn)一次就可以了,文中卻出現(xiàn)四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小明想選一副對聯(lián)掛在書房,提醒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輕率冒失,以下選項中合適的一聯(lián)是A.立定腳跟撐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B.鷹隼入云睞所向;驊騮得路慎于平C.反觀自己難全是;細論人家未盡非。D.為人豎起脊梁鐵;把卷撐開眼海銀。16.(3分)下面的短語可以組成兩幅七字對聯(lián),一為新春對聯(lián),一為教師辦公室對聯(lián)。請選取其中一個場景,組出一個對聯(lián),填寫在相應的橫線。芝蘭繞階黃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滿園千里綠春繡錦座凝香萬山金(提示:對聯(lián)的特點是對聯(lián)上下兩聯(lián)必須字數(shù)相等,講究對仗工整,詞性相對,內(nèi)容相呼應,講究平仄,且句尾字講求仄起平收等。)我選擇的場合是上聯(lián)下聯(lián)四、作文(60分)17.(60分)寫作。請以《站在的門口》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確定立意。將題目補充完整,并寫在答題卡上,然后作文。②文體明確。③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福建省廈門一中高一(上)第一次適應性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課內(nèi)基礎知識(16分)1.(2分)下列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脂膏(gāo)跬步(guǐ)慰藉(jiè)揮斥方遒(qiú) B.淥水(lù)剡溪(shàn)嬌嗔(chēn)百舸爭流(gě) C.鉚釘(mǎo)罅隙(xià)吐哺(pǔ)青青子衿(jīn) D.騏驥(jì)蔭蔽(yīn)扭怩(niǔ)鍥而不舍(qì)【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判斷能力。答題時要結合詞語進行判斷,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在具體詞語中的讀音,作出正確的選擇。【解答】A.“跬步”的“跬”應讀kuǐ;B.正確。C.“吐哺”的“哺”應讀bǔ;D.“鍥而不舍”的“鍥”應讀qiè。故選:B。2.(2分)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崢嶸蒼芒蹉跎浪遏飛舟 B.褶皺饑饉潦到雕欄玉砌 C.石礫耕耘涉獵投筆從戎 D.發(fā)髻熾熱決然鼓瑟吹苼【分析】本題考查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字形題從表象上看主要考核雙音節(jié)詞語和成語,有時會考核三字的專業(yè)術語和熟語,從分類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據(jù)義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對舉、組詞、讀音、形旁辨形。【解答】A.“蒼芒”的“芒”應改為“茫”。B.“潦到”的“到”應改為“倒”。D.“鼓瑟吹苼”的“苼”應改為“笙”。故選:C。3.(2分)下列對課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紅燭》用李商隱的“蠟炬成灰淚始干”為題記,沿用了“蠟炬”這一古典意象的內(nèi)涵,并且每節(jié)以“紅燭啊”開頭,形成了濃郁的抒情氣氛。 B.《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夢境中仙府日月高照、樓臺輝煌、老虎彈瑟、鸞鳥駕車……想象奇特,變幻莫測,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C.《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化用典故,詩人將自己與周公進行對比,抒發(fā)了功業(yè)未就的失落之情,并表達要振奮精神、一統(tǒng)天下的決心。 D.《登高》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詩的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懷。尾聯(lián)寫出了因自己生活多艱、志業(yè)無成而生出的無盡怨恨,讀來慷慨悲涼。【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答題時要熟悉題干涉及的文本內(nèi)容,按照題干要求,結合相關語境、藝術手法、思想感情等具體分析。【解答】A.“沿用了‘蠟炬’這一古典意象的內(nèi)涵”錯。“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表達的是彼此忠貞不渝、海誓山盟,是堅貞愛情的寫照。聞一多賦予了紅燭新的思想情感,即托紅燭言犧牲自我的高尚品格,表達的是對理想信念無比忠貞的堅守和歌頌。C.“詩人將自己與周公對比,抒發(fā)了功業(yè)未就的失落之情,并表達要振奮精神、一統(tǒng)天下的決心”錯誤,“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說周公在廣納人才,即使在吃飯時,聽到門外有士子求見,把東西一吐就趕緊去接見來訪者。詩人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殷切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二者并非“對比”,用典主要是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D.“怨恨”錯,尾聯(lián)寫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是“愁苦”而不是“怨恨”之情。故選B。4.(2分)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古風,“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這類詩形式比較自由,沒有太多格律束縛,篇幅長短不限。 B.《沁園春?長沙》中,“沁園春”是詞牌名,它從形式上規(guī)定了詞的字數(shù)、平仄等;“長沙”是標題,揭示了有關內(nèi)容。一首詞可以沒有詞題,但是一定要有詞牌名。 C.建安風骨,也稱魏晉風度,代表人物有漢魏之際的曹氏父子、竹林七賢等。他們的詩文真實反映了現(xiàn)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D.古人除了名之外,往往還有“字”。一般男子20歲時束發(fā)戴冠,同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古人對尊長或平輩要稱對方的字,以示尊重。【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文學常識表述的判斷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解答】D.“古人對尊長或平輩要稱對方的字,以示尊重”錯誤,古人稱呼對方的“字”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字”一般是同輩人員的互稱;古人對尊長的稱謂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故選D。5.(2分)下列對課文中加點字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少無適俗韻韻:氣質(zhì)愛而不見愛:可愛 B.勢拔五岳掩赤城拔:拔起山不厭高厭:滿足 C.煙濤微茫信難求信:實在,確實而絕江河絕:橫渡 D.天姥連天向天橫橫:縱橫其曲中規(guī)中:合乎【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含義的掌握能力。解答時,學生要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也可以借助語境、語法知識來推斷。【解答】A.愛:同“薆”,隱藏。句意:故意躲藏讓我找。B.拔:超過。句意: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C.正確。D.橫:遮蔽。句意:天姥山高聳入云,連著天際,遮蔽了天空。故選:C。6.(2分)下列各項中,“而”作為連詞,表示的語義關系相同的一項是()A.吾嘗終日而思矣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B.中流擊楫而誓曰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C.蟹六跪而二鰲順風而呼 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話及其語境的基礎上,針對題干要求做具體分析。【解答】A.連詞,表示修飾關系。/連詞,表承接關系。句意:我曾經(jīng)整天思索。/挖(地洞里的)野鼠,收集(采集)植物的果實來吃。B.連詞,表示修飾關系。/連詞,表遞進關系。句意: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C.連詞,表示并列關系。/連詞,表示修飾關系。句意:螃蟹有六只腳和兩只鉗夾。/順著風喊。D.均是連詞,表示轉折關系。句意: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故選:D。7.(2分)下列各項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栗深林兮驚層巔盍各言爾志 B.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自牧歸荑 C.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匪女之為美 D.君子生非異也說懌女美【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結合語境,讀懂詞句含義。【解答】A.無通假現(xiàn)象。句意:使森林戰(zhàn)栗,使山峰驚顫。/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B.“知”通“智”,智慧;“歸”通“饋”,饋贈、贈送。句意: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郊野采荑送給我。C.“列”通“裂”,分裂;“匪”通“非”,不是。句意: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不是荑草長得美。D.“生”通“性”,本性。/“說”通“悅”,喜悅。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愛它顏色真鮮艷。故選:A。8.(2分)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勢拔五岳掩赤城(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的總稱。) B.祖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部曲,指當時世家大族的私人軍隊。) C.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 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君子,這里指有一定聲望和地位的知識分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文學常識表述的判斷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解答】A.正確。句意: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B.正確。句意:祖逖率領自己的部屬一百多人渡江。C.正確。句意: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D.“這里指有一定聲望和地位的知識分子”錯誤,“君子”在這里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句意: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故選:D。二、現(xiàn)代文閱讀(19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9分)9.(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詩歌不止于純粹的藝術,還兼具社會責任。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希尼在《詩歌的糾正》一文中指出詩歌“在另一種意義上它是無限的”。詩歌不會直接干預和改變?nèi)说默F(xiàn)實命運,但卻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尤其在當下,網(wǎng)絡、多媒體信息已經(jīng)緊密而深入地進入社會諸多領域,詩歌的創(chuàng)作平臺和傳播、接受途徑愈加多元。詩歌文體特性決定了它可以協(xié)調(diào)公眾的注意力,用輕靈的文字表達沉重的主題,傳遞正能量,觸及社會熱點問題,凝聚、感化、激發(fā)民心,甚至可以改變讀者在社會中的存在方式、意識觀念等。詩歌對社會的擔當是廣義層面的。首先,詩人應該秉持社會責任感。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是時代的先驅(qū)者,是擔負社會責任的“道義”者。其次,詩歌對社會的擔當深而又廣,它決不局限于哪一個具體的方面。詩歌可以批評時弊、關注民生,可以培養(yǎng)民眾的審美品位,還可以起到交流、傳承或延續(xù)文化的功能。詩歌是社會的縮影,回歸社會,去感受、描寫社會的疼痛、關懷一切可以關懷的對象是詩歌的社會使命。對詩歌而言,社會擔當出于自覺文學意義上與現(xiàn)實意義上的責任,既可以從時代和文化的視野出發(fā),也可以持個人的身份去堅守;它不是強加給詩歌的包被,不必以政治、道德、倫理尺度為準繩。詩歌通過對生活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給予我們的感染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質(zhì)無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靈。詩歌隱藏于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是心靈的表現(xiàn),是窈取靈魂秘密的鑰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現(xiàn),是靈魂坦誠的剖白。歷代好詩都具有撫慰、純化、提升心靈的功能,所以我們常說,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詩歌的聲音,這個民族的未來必然缺少希望,一個抱持詩性情懷的人,他的精神不會委頓。詩人僅擁有現(xiàn)實生活、肩負社會責任是不夠的,還應該有終極的關懷,靈魂有所歸屬。從藝術本源來看,詩歌首先是個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時空的阻隔,濃縮了“我”與“你”“他者”、世界的關系;詩歌是未來時間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遙的自在,是靈性之光。那些震鑠古今的詩作均浸潤著心靈的雨露,蘊藏著豐富的心靈材料。寫作、閱讀、朗誦詩歌的過程是心靈受外物感動得以滋養(yǎng)的過程,缺失心靈的書寫,不是好的詩作。在表達精神訴求、凸顯主題思想等方面,好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題為《詩的名稱與實質(zhì)》的講演中說:一首好詩能夠從它沿著人們的脊椎造成的戰(zhàn)栗去判定。好詩,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動心扉的精神生活、現(xiàn)實經(jīng)驗或歷史記憶。飽含情感、見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詩歌必然會觸動讀者的心靈,讓人刻骨銘心!從諸多世界經(jīng)典詩篇中,我們會瞬息間讀出心靈的悸動,感知到精神的壓抑或敞亮、溫暖或孤寂,好詩可以給予我們無窮的心力源泉。(摘編自孫曉婭《詩歌的三個維度》)(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A.當下社會,詩歌的創(chuàng)作平臺和傳播、接受途徑愈加多元,因此詩歌雖然不會改變?nèi)说拿\,但卻能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B.詩歌可以表達沉重的主題,傳遞正能量,觸及社會熱點問題,凝聚、感化、激發(fā)民心,這是由詩歌本身的文體特征性決定的。C.詩歌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它通過對生活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給人們以感染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這種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質(zhì)都無法提供的。D.詩歌對社會的擔當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評時弊、關注民生,培養(yǎng)民眾的審美品位,以及用來交流、傳承或者延續(xù)文化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DA.根據(jù)孔子有關《詩》的論述和希尼在《詩歌的糾正》中的觀點,可以看出詩歌除了具有藝術性之外,還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B.偉大的詩人往往走在時代的前列,擔負起社會責任,他們回歸社會,用詩去感受、描寫社會的疼痛,關懷一切可以關懷的對象。C.優(yōu)秀的詩歌在表達精神訴求、凸顯主體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往往有撼動心扉的精神生活、現(xiàn)實經(jīng)驗或歷史記憶。D.詩歌從藝術本源來看首先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時空概念,卻濃縮了“我”與“你”“他者”、世界之間的關系。(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A.詩歌直指人的心靈,具有撫慰、純化、提升心靈的作用,因此一個沒有詩歌的民族必然沒有希望,一個民族的未來要靠詩歌照亮。B.詩人既要擁有現(xiàn)實生活,肩負社會責任,還應該有終極的關懷,靈魂有所歸屬。如果不用心靈真誠創(chuàng)作,難以寫出好的詩歌作品。C.曹操《短歌行》抒寫亂世中對賢才的渴望,陶淵明《歸園田居》表達對田園隱逸生活的欣賞,二者都體現(xiàn)了詩人的社會擔當。D.豪斯曼《詩的名稱與實質(zhì)》演講詞告訴我們,判斷一首詩歌的好壞,關鍵要看這首詩歌是否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讓人刻骨銘心。【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nèi)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解答】(1)A.“詩歌的創(chuàng)作平臺和傳播、接受途徑愈加多元,因此詩歌雖然不會改變?nèi)说拿\”錯誤,依據(jù)“詩歌不會直接干預和改變?nèi)说默F(xiàn)實命運,但卻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尤其在當下,網(wǎng)絡、多媒體信息已經(jīng)緊密而深入地進入社會諸多領域,詩歌的創(chuàng)作平臺和傳播、接受途徑愈加多元”可知前后兩者之間強加因果關系,另外“不會改變?nèi)说拿\”表述有誤,原文說“不會直接干預和改變?nèi)说默F(xiàn)實命運”。故選A。(2)D.“不需要時空概念”錯誤,原文說的是“從藝術本源來看,詩歌首先是個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時空的阻隔”。故選D。(3)A.“一個沒有詩歌的民族必然沒有希望,一個民族的未來要靠詩歌照亮”錯誤。依據(jù)原文“歷代好詩都具有撫慰、純化、提升心靈的功能,所以我們常說,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詩歌的聲音,這個民族的未來必然缺少希望,一個抱持詩性情懷的人,他的精神不會委頓”可知選項夸大其詞。故選A。答案:(1)A(2)D(3)A(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0分)10.(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鄉(xiāng)愁昌耀他憂愁了。他思念自己的峽谷。那里,緊貼著斷崖的裸巖,他的牦牛悠閑地舔食雪線下的青草。而在草灘他的一只馬駒正揚起四蹄,蹚開河灣的淺水向著對岸的母畜奔去,慌張而又嬌嗔地咴咴……那里的太陽是濃重的釉彩。那里的空氣被冰雪濾過,混合著刺人感官的奶油、草葉與酵母的芳香……——我不就是那個在街燈下思鄉(xiāng)的牧人,夢游與我共命運的土地?(1)結合詩句,任選一句,理解賞析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①他思念自己的峽谷。②那里的空氣被冰雪濾過。(2)本詩開篇就寫“他憂愁了”,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詞語的豐富含意的能力,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結合語境,進而具體分析。(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重要詩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結合詩句的含義,聯(lián)系全詩進行分析。【解答】(1)①“自己”表明事物的歸屬,在詩中,“自己”一詞宣布了“他”對峽谷的所有權,后面的“牦牛”“馬駒”也都是“他”的。“自己的峽谷”表明“他”把這片自然領域當成了自己的領地,這片土地屬于“他”。詩中強調(diào)這片土地的歸屬性,是為了突出在“他”心中,這片土地的重要地位,表現(xiàn)了“他”對高原峽谷血脈相連、無比眷戀的深厚情感。②“濾”是動詞,意思是使液體、氣體經(jīng)過紗、布、紙等,除去其中所含的泥沙、雜質(zhì)、渣滓、毒素而變純凈。詩中是表明高原峽谷空氣像被冰雪過濾一樣,被冰雪過濾的空氣一定是寒冷和純凈的,所以這里一個“濾”字,寫出了空氣寒冷凜冽,清新純凈的特點,也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這片蒼茫荒涼土地的熱愛贊美之情,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2)①這首詩開篇就寫“他憂愁了”,開門見山,“憂愁”是一種情緒,一種情感,這一句為全詩定下了憂愁的情感基調(diào),總領全詩。②其次,這一句的“憂愁”照應了標題“鄉(xiāng)愁”。這一句引出了下文,“他思念自己的峽谷”“他的牦牛悠閑地舔食雪線下的青草”“他的一只馬駒正揚起四蹄……向著對岸的母畜奔去”,這些詩句表明“他”對這一片土地宣示主權,峽谷是“自己的”,“牦牛”“馬駒”是“他的”,他是這里的主人,這里是他的故鄉(xiāng),所以,“他”就是“在街燈下思鄉(xiāng)的牧人”,詩人通過回憶表現(xiàn)記憶之景,點明這種“憂愁”是一種思鄉(xiāng)之愁。③他的“憂愁”就是“夢游與我共命運的土地”的鄉(xiāng)愁,首尾勾連,點明了詩人對于西部高原這一精神家園的深深眷戀。這樣,這一句就照應了詩歌的標題“鄉(xiāng)愁”。答案:(1)①“自己”一詞宣布了“他”對峽谷的所有權,“他”把這片自然領域當成了自己的領地,表現(xiàn)了對高原峽谷血脈相連、無比眷戀的深厚情感。②“濾”,動詞,高原峽谷空氣像被冰雪過濾一樣,寫出了空氣寒冷凜冽,清新純凈的特點,表達了詩人這片蒼茫荒涼土地的熱愛贊美之情,極具表現(xiàn)力。(2)①開門見山,寫詩人憂愁,總領全詩,為全詩定下了憂愁的情感基調(diào)。②引發(fā)讀者關于為何憂愁的思考;接著詩人點明這種“憂愁”是一種思鄉(xiāng)之愁,并通過回憶表現(xiàn)記憶之景。③詩句最后,首尾勾連,將“我”與“他”重合,“夢游與我共命運的土地”照應了標題“鄉(xiāng)愁”,點明了詩人對于西部高原這一精神家園的深深眷戀。賞析:自古以來,寫鄉(xiāng)愁的作品很多。鄉(xiāng)愁也被理解為離開異鄉(xiāng)的游子對故園家鄉(xiāng)的憂愁思念。昌耀,湖南桃源人,一個在特殊年代里被下放到蒼茫西部高原的詩人。此詩卻不是寫對家鄉(xiāng)湖南桃源的思念,而是寫對西部高原一種深沉的情感,蒼茫荒涼的西部高原帶給詩人情感上的共鳴與慰藉,一種“命運與共”的情感認知將詩人和西部高原緊緊捆綁一起,因此,詩歌中的“鄉(xiāng)愁”正是指詩人對西部高原這種深沉的物我相依的情感,詩人投射到這種情感中,就如同詩歌所描敘的一只青年的馬駒像對岸的母畜奔去。從精神上講,西部高原才是詩人真正的故園家鄉(xiāng),昌耀的“鄉(xiāng)愁”指向的就是西部高原。“他憂愁了”,為全詩定下憂愁的情感基調(diào)。“他”為街燈下的牧人,然而讀完全詩,“他”又何嘗不是詩人自己呢?“他思念自己的快谷”,“快谷”,既快樂之谷,指向甜蜜的家園。他一面憂愁,一面又陷入思念快谷的甜蜜中;憂愁是現(xiàn)實的,甜蜜是虛幻的。緊接著,詩人在第一節(jié)余下里全數(shù)描繪“他”思念的快谷里的情景。那是一個美好、自然、稚子奔向母畜,充滿高原氣息的陽光濃烈的世界。詩人刻意細致描繪了“一只馬駒奔向母畜”的過程。“他的一只馬駒正揚起四蹄,/徵開河灣的淺水/向著對岸的母畜奔去,/慌張而又嬌嗔地咴咴……”詩人用“揚起”“徵開”“奔去”一系列的動作展現(xiàn)了馬駒之迅捷,表現(xiàn)了馬駒對投入母畜身邊之急切,“慌張而又嬌嗔地咴咴……”將馬駒的慌亂、嬌稚的情態(tài)展露無遺,由此一股洋溢著濃愛,生動的稚子奔向母畜的畫面栩栩如生。“那里的太陽是濃重的釉彩。/那里的空氣被冰雪濾過,/混合著刺人感官的奶油、草葉/與酵母的芳香……”濃烈的高原風景氣息彌漫,說明詩人寫得“鄉(xiāng)愁”的“鄉(xiāng)”為西部高原。“——我不就是那個/在街燈下思鄉(xiāng)的牧人,/夢游與我共命運的土地?”首位勾連,將“我”與詩首中的“他”重合起來,由此點明“他”心中的快谷也就是“我”心中的快谷,那個“我共命運的土地”。此詩之妙在于那只馬駒揚蹄奔向母畜的情景,與詩人和西部高原的情感微妙統(tǒng)一,詩人就如同那只馬駒,西部高原就如同母畜。詩人對于西部高原,就是精神上的游子對于精神上故園家鄉(xiāng)濃濃的鄉(xiāng)愁。詩人在《鄉(xiāng)愁》里,完成了一次馬駒對母畜的回歸。三、古代詩文閱讀(38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11.(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選自荀子《勸學》)【乙】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①,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選自劉開《問說》)【注】①求放心:尋求、找回喪失的本心。這是孟子所提出的一種道德修養(yǎng)方法。(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其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BA.圣心備焉問焉以破其疑B.無以成江海非學無以致疑C.登高而招好學而不勤問D.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審問而明辨之也(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DA.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廣識:豐富的知識B.所謂就有道而正也就有道:就有辦法C.所謂交相問難問難:問倒對方D.審問而明辨之也審問:詳細地問(3)下列句子的句式,與例句有相同之處的一項是C例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A.微斯人,吾誰與歸?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D.甚矣,汝之不惠。(4)下面句子中,分別表明學習需要“廣泛積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項是BA.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B.①積土成山,風雨興焉②駑馬十駕,功在不舍C.①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鍥而舍之,朽木不折D.①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荂A.荀子善于用淺顯貼切的比喻來闡述深奧的道理,選文用多個比喻形象地闡明了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即要注重積累,要持之以恒,要專心致志。B.劉開重點從“問的對象”來論證“問”之不可輕視,認為超過自己的人、不如自己的人、與自己相差無幾的人都有其值得請教之處。C.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荀子與劉開都運用了排比、對比、比喻等手法進行說理,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D.“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說明、議論,《問說》屬于通過發(fā)表議論來說明某個道理。(6)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時,學生要了解虛詞的用法,結合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含義的掌握能力。解答時,學生要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也可以借助語境、語法知識來推斷。(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時,要清楚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類: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其中較難理解的是倒裝句。(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相關句子的意義,再判斷選擇。(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6)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譯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解答】(1)A.“焉”,句末語氣詞,了。/代詞,相當于“之”,可譯作“它”“他”等。句意: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了。/向他請教以便求得一種收獲。B.兩個“無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沒有用來……的辦法。句意: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不學習不能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C.“而”,連詞,表修飾關系。/連詞,表轉折關系。句意:登上高處招手。/喜歡學習卻不勤問。D.“之”,結構助詞,的。/代詞,它。句意:(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詳細問難從而清楚地分清是非真假。故選B。(2)A.廣識:擴大知識面。句意:不學習不能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不問就不能擴大知識面。B.就有道:靠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句意:這就是所說的到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那里去糾正錯誤。C.問難:究問辯駁。句意:這就是所說的相互究問辯駁。D.正確。句意:詳細問難從而清楚地分清是非真假。故選D。(3)例句是定語后置句。“利”“強”分別作“爪牙”“筋骨”的定語,后置,正常語序為: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A.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微斯人,吾與誰歸?句意: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B.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冰,水為之而于水寒。句意: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C.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千里馬。句意:(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D.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為:汝之不惠,甚矣。句意:你太不聰明了。故選C。(4)A.①句意: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②句意: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都表明“廣泛積累”。B.①句意: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表明學習需要“廣泛積累”。②句意: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表明學習需要“持之以恒”。C.①句意: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談的是學習需要借助外物。②句意:如果不堅持做一件事,就算是腐朽的木頭也無法折斷。表明學習需要“持之以恒”。D.①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談的是學習需要借助外物。②句意: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表明學習需要“持之以恒”。故選B。(5)C.“荀子與劉開都運用了排比、對比、比喻手法”分析錯誤。劉開《問說》中沒有用比喻手法。故選C。(5)“或”,有的人;“大”,大道理;“細”,小道理;“奚”,怎能。譯文:道理明白了,但是,有的人卻不能把道理運用于實際問題;知道那些大道理了,有的人卻不知道那些小道理。舍棄了問,怎能解決疑難問題呢?答案:(1)B(2)D(3)C(4)B(5)C(6)道理明白了,但是,有的人卻不能把道理運用于實際問題;知道那些大道理了,有的人卻不知道那些小道理。舍棄了問,怎能解決疑難問題呢?參考譯文:【甲】堆土成山,風雨就從那里興起;水流匯成深淵,蛟龍就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備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集細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東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是因為它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只大夾,然而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因為它心浮躁的緣故。【乙】君子學習一定喜愛問。“問”和“學”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就不能提出疑難,不“問”就不能增加知識。喜愛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習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還可能不能應用于實際,認識了那些大的(原則、綱領、總體),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對于這些問題)除了問,將怎么解決呢?(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問,借以破除那疑問,(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到有學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對)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曾子)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們問,借以共同研究,(這就是《中庸》)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地考察,明確地分辨。《尚書》不是說嗎?“喜愛問(的人,學問知識)就豐富。”孟子論述:“找回自己的放縱散漫的心”(的時候),并提“學問之道”,“學”之后(就)緊跟著“問”。子思談“重視品德修養(yǎng)”(時),歸結到要(好)問(勤)學,(在他的提法中)“問”并且在“學”的前面。(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12.(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又呈吳郎①杜甫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②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注】①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吳姓的親戚(即詩中的遠客)住。這位親戚住下后,即有筑“籬”、護“棗”之舉,杜甫為此寫詩勸阻。②征求:指賦稅征斂。(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以前一直聽任西鄰婦人來打棗,是因為詩人家中無兒無女,沒人吃棗。B.詩人認為婦人打棗多少會有些恐懼心理,所以主人更要表示親善之意。C.在詩人看來,婦人因吳郎插籬笆舉動而對其存有戒心,屬于多心之舉。D.吳郎插籬笆行為,雖屬無意卻易讓婦人產(chǎn)生誤會,暗含詩人勸阻之意。(2)有人認為,本詩的尾聯(lián)和囑咐吳郎沒有什么關系。你是否同意?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看法。【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相關內(nèi)容的評價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詩句,明確觀點,結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解答】(1)A.“是因為詩人家中無兒無女,沒人吃棗”錯,“無食無兒一婦人”說的是老婦人無兒無女。前兩句意思是來堂前打棗我從不阻攔任隨西鄰,因為她是一個無食無兒的老婦人。故選A。(2)首先回答不同意。尾聯(lián)意為:婦人已經(jīng)訴說過了因為賦稅的征求而一貧如洗,我不由想到現(xiàn)在戰(zhàn)亂帶給百姓的災難,眼淚打濕了衣巾。上句,杜甫借寡婦的訴苦,指出了鄰婦的、同時也是當時廣大人民困窮的社會根源——官吏的剝削,也就是詩中所謂“征求”;下句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又一社會根源——戰(zhàn)亂,即所謂“戎馬”。由一個窮苦的寡婦,由一件打棗的小事,杜甫竟聯(lián)想到整個國家大局。綜上,尾聯(lián)交代了婦人貧窮是因為征求不斷、戰(zhàn)亂不止,這是國家的原因?qū)е碌模@樣就會引導吳郎想得更遠,就會不再計較幾顆棗子,而更富有同情心,從而達到作者囑托的目的,體現(xiàn)作者的良苦用心。答案:(1)A(2)不同意。①尾聯(lián)呈現(xiàn)了打棗事件深廣的社會背景:征求不休,戰(zhàn)亂不止。②體現(xiàn)出杜甫的“良苦用心”:如果能明白是什么導致了鄰婦的苦難,就會想得更深遠,而不再計較幾顆棗子,從而達到囑咐的目的。譯文:來堂前打棗我從不阻攔任隨西鄰,因為她是一個無食無兒的老婦人。若不是由于窮困怎會做這樣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懼反更該與她相親。見你來就防著你雖然是多此一舉,但你一來就插上籬笆卻甚像是真。她說官府征租逼稅已經(jīng)一貧如洗,想起時局兵荒馬亂不禁涕淚滿巾。賞析:詩的第一句開門見山,從詩人自己過去怎樣對待鄰婦撲棗說起。“撲棗”就是打棗。這里不用那個猛烈的上聲字“打”,而用這個短促的、沉著的入聲字“撲”,是為了取得聲調(diào)和情調(diào)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說:“無食無兒一婦人。”原來這位西鄰竟是一個沒有吃的、沒有兒女的老寡婦。詩人等于是在對吳郎說:“對于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窮苦婦人,我們能不讓她打點棗兒嗎?”三四兩句緊接一二句:“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困窮”,承上第二句;“此”,指撲棗一事。這里說明杜甫十分同情體諒窮苦人的處境。陜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說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氣貫串,是杜甫自敘以前的事情,目的是為了啟發(fā)吳郎。五六兩句才落到吳郎身上。“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這兩句上下一氣,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賴,相互補充,要聯(lián)系起來看。“防”的主語是寡婦。下句“插”字的主語是吳郎。這兩句詩言外之意是: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吳郎有點太不體貼人。她本來就是提心吊膽的,吳郎不特別表示親善,也就夠了,卻不該還要插上籬笆。這兩句詩,措詞十分委婉含蓄。這是因為怕話說得太直、太生硬,教訓意味太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勸告。最后兩句“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是全詩結穴,也是全詩的頂點。表面上是對偶句,其實并非平列的句子,因為上下句之間由近及遠,由小到大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上句,杜甫借寡婦的訴苦,指出了寡婦的、同時也是當時廣大人民困窮的社會根源。這就是官吏們的剝削,也就是詩中所謂“征求”,使她窮到了極點。這也就為寡婦撲棗行為作了進一步的解脫。下句說得更遠、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又一社會根源。這就是“安史之亂”以來持續(xù)了十多年的戰(zhàn)亂,即所謂“戎馬”。由一個窮苦的寡婦,由一件撲棗的小事,杜甫竟聯(lián)想到整個國家大局,以至于流淚。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點醒、開導吳郎的應有的文章。讓他知道:“在這兵荒馬亂的情況下,苦難的人還有的是,決不止寡婦一個;戰(zhàn)亂的局面不改變,就連我們自己的生活也不見得有保障,我們現(xiàn)在不正是因為戰(zhàn)亂而同在遠方作客,而你不是還住著我的草堂嗎?”最后一句詩,好像扯得太遠,好像和勸阻吳郎插籬笆的主題無關,其實是大有關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想得開一點,他自然就不會在幾顆棗子上斤斤計較了。讀者正是要從這種地方看出詩人的“苦用心”和他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這首詩的人民性是強烈而鮮明的,在通常用來歌功頌德以“高華典雅”為特征的七言律詩中,尤其值得重視。詩的藝術表現(xiàn)方面也很有特點。首先是現(xiàn)身說法,用詩人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啟發(fā)對方,用顛撲不破的道理來點醒對方,最后還用詩人自己的眼淚來感動對方,盡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說教,措詞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運用散文中常用的虛字來作轉接。像“不為”“只緣”“已訴”“正思”,以及“即”“便”“雖”“卻”等,因而能化呆板為活潑,既有律詩的形式美、音樂美,又有散文的靈活性,抑揚頓挫,耐人尋味。清人盧德水說:“杜詩溫柔敦厚,其慈祥愷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極煦育鄰婦,又出脫鄰婦;欲開導吳郎,又回護吳郎。八句中,百種千層,莫非仁音,所謂仁義之人其音藹如也”(《讀杜私言》)。全詩正是在這種委婉曲折的夾敘夾議中來展現(xiàn)詩人的心理和品質(zhì)的。詩作表達了杜甫對窮困人民的深切同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3.(10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靜女》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再現(xiàn)了小伙子在約會地點找不到心上人的場景:“搔首踟躕。”(2)詩言志,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通過“糞土當年萬戶侯”抒發(fā)了蔑視軍閥、官僚的豪情,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達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精神。(3)杜甫在《登高》中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寫出自己當時的處境,被宋代學者羅大經(jīng)認為“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悲,而對偶又極精確”。(4)《歸園田居(其一)》中“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兩句與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營造出一個和諧、安寧的意境。(5)“風”經(jīng)常撩撥文人的情思,成就千古佳句。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以“小樓昨夜又東風”一句牽引出詞人的故園之思,秦觀的《鵲橋仙》中用“金風玉露一相逢”一句讓人深味相逢的美好。【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寫錯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為:(1)搔首踟躕(重點字:搔)(2)糞土當年萬戶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重點字:摧)(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重點字:作)(4)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重點字:顛)(5)小樓昨夜又東風金風玉露一相逢(重點字:露)四、語言文字運用(17分)14.(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2020年11月28日,創(chuàng)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勝利返航。②“奮斗者”號的成功研制,既提升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的創(chuàng)新水平,加快了潛水器的譜系化、功能化進程。③在萬米海試任務中,海試隊員克服大風、多雨、高溫等困難,進行了多項驗收試驗。④試驗充分驗證了潛水器的各項功能、性能,展示出我國在深海下潛技術上的突破。⑤“奮斗者”號的成功海試,將為我國后續(xù)深淵深海科學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深淵科考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①句中的“返航”一詞可替換為“凱旋”。 B.②句中“加快”之前應加關聯(lián)詞“而且”。 C.③④句中的“試驗”不能換為“實驗”。 D.⑤句與②句的位置互換,文段會更連貫。【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學生辨析這些易混詞語,一要辨其形,看其異在哪里;二要辨其神,注意使用上的細微差別。【解答】A.“凱旋”是勝利歸來,和前面的“勝利”重復,不能替換。B.“而且”和前面的“既”不搭配,不能加。C.“試驗”,了解某物的性能進行的嘗試性活動;“實驗”,是對抽象的知識理論所做的現(xiàn)實操作,用來證明它正確或者推導出新的結論。這兩處都是為了解潛水器的各項功能、性能進行的探索性操作,只能用“試驗”。D.②句是對“奮斗者”號成功研制的意義的闡釋,作為新聞導語放在開頭較好;⑤是對“奮斗者”號的成功海試意義的總結,緊承③④句,只能放在其后。二者不能互換位置。故選:C。15.(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在“世說新語”微信群發(fā)了一條微信,問詢大家:林黛玉在當今社會里,適合什么崗位?眾人反饋踴躍,建議也,真是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說,黛玉什么工作也干不了,原因在于黛玉不善于團結別人,誰愿意和一個“事兒精”共事?一位浸淫紅學圈的朋友說:讓黛玉還是去前臺吧,別的啥也干不了。一位教授則說,讓黛玉去養(yǎng)花吧,她可是愛憐花朵的美女啊……希望黛玉做企業(yè)策劃的,也不在少數(shù)。黛玉是才女,精通詩詞歌賦,又擅長各種才藝,不去做策劃,豈不是耽誤了才情?現(xiàn)實生活中的林黛玉到底還有沒有?眾多微友說,。對林黛玉這樣的現(xiàn)實中人,如何培養(yǎng)、使用?是多看缺點導致其一無所用,還是鍛煉其內(nèi)在潛力,成為特色鮮明的職場精英?在讀者頭腦中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在信息時代的下,也需要被動接受更多的現(xiàn)代信息。走出大觀園面向世界的林黛玉,會用微信和抖音的林黛玉,乘坐無人駕駛汽車的林黛玉,懂得運用元宇宙平臺的林黛玉,當然不會甘心再成為封建時代的殉葬品。當今世界,等待林黛玉的崗位其實無比豐富,這也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今天,女性擁有更多選擇和更多體驗的美好情景,是文明進步的標志。(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句子和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A.一石激起千層浪五花八門不乏其人裹挾B.于無聲處聽驚雷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裹挾C.于無聲處聽驚雷七嘴八舌不一而足挾制D.一石激起千層浪七嘴八舌不乏其人挾制(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合并起來形成一個偏正短語或句子,“林黛玉”一詞只出現(xiàn)一次就可以了,文中卻出現(xiàn)四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小明想選一副對聯(lián)掛在書房,提醒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輕率冒失,以下選項中合適的一聯(lián)是AA.立定腳跟撐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B.鷹隼入云睞所向;驊騮得路慎于平C.反觀自己難全是;細論人家未盡非。D.為人豎起脊梁鐵;把卷撐開眼海銀。【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學生辨析這些易混詞語,一要辨其形,看其異在哪里;二要辨其神,注意使用上的細微差別。(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語境分析作答。(3)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理解對聯(lián)含義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相關對聯(lián)的含義,再判斷選擇。【解答】(1)第一空,“一石激起千層浪”為俗語,比喻某一言行引起強烈反響;“于無聲處聽驚雷”是魯迅《無題》中的詩句,意思是在沒有聲音的地方仿佛聽到了炸雷的巨響,比喻在表面平靜的局勢中卻醞釀著一場即將爆發(fā)的巨大事變。語境是我提出的問題讓眾人反饋踴躍,引起反響強烈,應選“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空,“五花八門”比喻花樣繁多或變幻多端;“七嘴八舌”形容人多語雜,也形容饒舌、多嘴。語境是說眾人的建議多種多樣,應選“五花八門”。第三空,“不乏其人”意思是那樣的人為數(shù)不少;“不一而足”的意思是不止一種或一次,而是很多。語境是說眾多微友認為林黛玉這樣的人在現(xiàn)實中還不少,應選“不乏其人”。第四空,“裹挾”的意思是形勢、潮流等把人卷進去,迫使其采取某種態(tài)度;“挾制”指倚仗勢力抓住別人的弱點,強使服從。語境是說林黛玉在信息時代潮流影響下也需要接受更多現(xiàn)代信息,應選“裹挾”。故選A。(2)“林黛玉”出現(xiàn)四次,修辭手法上形成“反復”,“反復”手法的作用是突出、強調(diào)。這樣就使“林黛玉”成為語意表達的焦點;另外每個“林黛玉”前面的定語都不同,分別是“走出大觀園面向世界的”“會用微信和抖音的”“乘坐無人駕駛汽車的”“懂得運用元宇宙平臺的”,富有現(xiàn)代氣息和時代特色,突出強調(diào)信息時代的“林黛玉”與封建時代完全不同;用不同的現(xiàn)代生活情景作“林黛玉”的定語,構成四個“……的林黛玉”的偏正短語,結構整齊,節(jié)奏感強,讀之朗朗上口。(3)A.“立定腳跟撐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的意思是:首忌輕浮,立場要穩(wěn)定,再忌畏縮,脊梁要挺直;又忌目光短小,眼光應遠大,還忌心態(tài)失衡,心情要平和。書房里掛的對聯(lián)提醒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輕率冒失,意思就是指忌輕浮,立場要穩(wěn)定。所以“立定腳跟撐起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 第1章 第1節(jié) 課時1 化學實驗安全 過濾與蒸發(fā)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
- 12 富起來到強起來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
- Unit 2 What's your number Lesson 8(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精通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2023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 6 小數(shù)的認識6.5 數(shù)的改寫教學設計 冀教版
- 7《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Unit 1 Making friends B Let's talk(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4年五年級品社下冊《南湖游船》教學設計 蘇教版
-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 鄰居之間怎樣相處(三)教學設計 未來版
- 2023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教學設計 (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七年級地理上冊 2.2海陸的變遷教學設計1 (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原文
- 加工棚驗收表
- 某道路運輸安全生產(chǎn)業(yè)務操作規(guī)程
- GB/T 42997-2023家具中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釋放量標識
- 預制方樁打樁記錄
- Moldflow模流分析基礎教程 課件全套 第1-11章 注塑成型CAE技術概述-綜合模流分析實例
- 市政道路工程工序表格清單
- 肉制品中亞硝酸鹽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 關聯(lián)業(yè)務往來報告表填寫要求講解課件
- 高一年級月考考試質(zhì)量分析匯報課件
- 老年患者術后譫妄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