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備課 4.3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課堂練習-解析版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備課 4.3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課堂練習-解析版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備課 4.3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課堂練習-解析版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備課 4.3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課堂練習-解析版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備課 4.3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課堂練習-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3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考點基礎練選擇題(2020·山東青島·七年級期中)下圖特色建筑于2008年7月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行列。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建筑是(

)A.意大利羅馬斗獸場 B.埃及金字塔 C.中國福建土樓 D.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2.該建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A.經濟價值 B.美學價值 C.歷史文化價值 D.科學價值【答案】1.C

2.C【解析】1.讀圖可知,該建筑呈圓形,外墻堅固開小窗,有利于抵抗外敵,內部中空多有祠堂供奉祖先,故為我國福建的土樓建筑,C正確,ABD錯誤,故選C。2.土樓是客家人的經典民居,客家人建造土樓,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對中原傳統文化的認同,土樓表現出來的向心性、勻稱性和前低后高的特點,以及血緣性聚族而居的特征。因此,土樓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2·全國·七年級期末)竹樓,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稱為“竹樓”。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編篾子做墻體,樓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頂鋪草,主柱有24條。所以竹樓用料簡單,施工方便而且迅速。據圖回答問題。3.竹樓這種傳統民居主要出現在(

)A.北美洲北部 B.亞洲中部 C.亞洲東南部 D.非洲北部4.竹樓屋頂坡度較大,主要原因是(

)A.當地氣候炎熱多雨 B.當地人喜歡這種建筑風格C.當地氣候炎熱干燥 D.當地盛產竹子【答案】3.C

4.A【解析】3.竹樓為我國傣族的傳統民居,傣族主要分布于我國的云南省,位于亞洲的東南部。結合所給答案A、B、D錯誤,C正確。故選C。4.由上題可知,竹樓主要分布于亞洲東南部,亞洲東南部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降水特別豐富,竹樓屋頂坡度較大有利于排水。結合所給答案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2·全國·七年級單元測試)徽派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分布于皖南和贛北,其造型豐富,以馬頭墻、青瓦白壁最有特色。讀圖,完成下列小題。5.圖中的聚落景觀反映的是(

)A.鄉村聚落,因為周邊空氣很清新B.城市聚落,因為景色美麗C.鄉村聚落,因為周邊有大面積農田 D.城市聚落,因為房屋高大6.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徽派建筑的代表作是(

)A.威尼斯城 B.平遙古城 C.麗江古城 D.皖南古村落【答案】5.C

6.D【解析】5.讀圖可知,該房屋高度不高,外圍分布著大面積的農田,依山傍水,是典型的鄉村景觀,水田農業,C正確;ABD錯誤;故選C。6.威尼斯城、平遙古城、麗江古城不屬于徽派建筑,ABC錯誤;皖南古村落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作,D正確;故選D。(2022·全國·七年級期末)為了解浙江省安吉縣昔日污染嚴重的余村,轉變為綠水青山美麗鄉村的過程,某校師生開展了研學考察。下圖為余村及周邊等高線地形圖和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余村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過程中,合理的做法是(

)A.村北山區開辟采石場 B.村東南興建水泥廠C.村西北發展生態旅游 D.鼓勵村民外出務工8.與杭州相比,余村(

)A.規模較大,高樓林立 B.公路縱橫,車流不息C.港口眾多,商貿發達 D.農田片片,竹林滿山【答案】7.C

8.D【解析】7.讀圖可知,余村北面是陡坡,山區開辟采石場容易引發滑坡和泥石流,故A不正確;村東南地勢低平,適合發展種植業,興建水泥廠會造成環境污染,距離原料地也較遠,故B不正確;村西北是緩坡,適合發展林果,可發展生態旅游,故C正確;鼓勵村民外出務工不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故D不正確。根據題意選C。8.讀圖可知,余村是鄉村,杭州是城市,與杭州相比,余村規模小,房屋較矮,公路少,車輛少,商貿不發達,ABC錯誤。農田片片竹林滿山是余村的景象,D正確。故選D。(2022·全國·七年級期末)“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西橋忽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詞中表現的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

)A.鄉村,這里有蟬 B.鄉村,這里以農業生產為主C.城市,這里有橋 D.城市,這里以工業生產為主10.古時,人口密集的地區大多分布在(

)A.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沿海地區 B.山區和河流中下游平原C.山區和高原 D.山區和沿海地區【答案】9.B

10.A【解析】9.讀材料可知,詞中聚落有“驚鵲、鳴蟬、稻花、蛙聲、山前、茅店”,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是鄉村的景觀,B正確,D錯誤;鄉村和城市都有蟬和橋,所以蟬和橋不能作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劃分依據,ACD錯誤。故選B。10.河流沿岸和沖積平原地區氣候溫和濕潤、水資源豐富、地形平坦開闊、交通便利、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區和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帶,A正確;山區和高原地區,海拔較高、地勢陡峭,開發程度低,所以人口較為稀疏,BCD錯誤。故選A。二、解答題11.(山東省濰坊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下圖示意古代四大文明發祥地分布及某地宗教建筑物圖,閱讀地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甲、乙、丙、丁四地為古代四大文明發祥地,總結四大文明發祥地具有哪些共同的自然條件。。(2)四大文明發祥地中,現在地居民以黃種人為主,現在甲地的居民通用語言。(3)圖中左上所示①地傳統民居有什么特色?與當地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答案】(1)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言之有理即可)(2)丁

阿拉伯語(3)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傳統民居特色:多為平頂屋,門窗較小,墻體較厚,多采用石材和泥土等材料修建;這些特色的形成,主要與西亞降水稀少、風沙大、晝夜溫差大的干旱氣候條件,及當地石材豐富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分析】本題以古代四大文明發祥地分布及某地宗教建筑物圖為材料,共設3個小題,主要考察同學們對古代四大文明發祥地、人種、語言等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詳解】(1)由圖可知,古代四大文明發祥地分別為甲尼羅河流域、乙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丙印度河流域、丁黃河—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大文明發祥地共同的自然條件為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農業發展條件好等。(2)結合所學知識,四大文明發祥地中,現在丁黃河—長江中下游平原居民以黃種人為主;甲尼羅河流域,主要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語。(3)結合所學知識,①為中東地區,主要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圖中展示的為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傳統民居。中東地區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炎熱干旱、降水稀少、晝夜溫差大,所以該地區的房屋具有平頂屋、門窗較小、墻體較厚等特點,而且當地石材資源豐富、多采用石材和泥土等材料修建。提升綜合練選擇題(2022·河南南陽·七年級期中)自然環境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南亞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魚為生,交通工具是船;西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著寬大白袍,過著游牧生活;北亞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居住木屋,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聚居在長屋里,有的長屋長達200米。下圖是“亞洲不同地區住房、服飾等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方式與圖片對應正確的是(

)A.甲——孟加拉人B.乙——貝都因人C.丙——達雅克人 D.丁——雅庫特人2.影響雅庫特人傳統生活方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森林資源豐富②氣候寒冷③降雨較多④動物種類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

2.A【解析】1.讀圖可知,甲地為居住木屋,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是狗拉雪橇,對應北亞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排除A;乙地為居住帳篷,身著寬大白袍,過著游牧生活,對應西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B正確;丙地為以捕魚為生,交通工具是船,對應南亞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排除C;丁地為聚居在長屋里,有的長屋長達200米,對應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排除D;故選B。2.雅庫特人所居住的西伯利亞,緯度高、氣候寒冷,為了御寒他們穿毛皮服裝,②正確;該地森林資源豐富,大面積的亞寒帶針葉林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①正確,①②正確,A正確;降水稀少,以降雪為主,排除③,排除BC;氣候寒冷,動物種類稀少,排除④,排除D;故選A。(2022·全國·七年級期末)下圖中陰影部分表示世界某種氣候類型的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該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地中海氣候.4.該氣候分布區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終年高溫多雨 B.終年炎熱干燥C.終年酷寒烈風 D.終年酷寒干燥5.民居與當地的自然環境關系密切。下列四幅民居圖中,能反映圖中陰影地區環境特點的是(

)A.B.C.D.【答案】3.C

4.B

5.C【解析】3.讀圖可知該氣候類型分布于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如非洲北部地區,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故該氣候屬于熱帶沙漠氣候,C正確;熱帶雨林氣候分布于赤道附近,排除A;熱帶草原氣候分布于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排除B;地中海氣候分布于南北緯30°到40°大陸西岸,排除D;故選C。4.熱帶沙漠氣候區終年炎熱干燥,水資源短缺,不適宜人類居住,人口稀疏,B正確;全年高溫多雨是熱帶雨林的氣候,排除A;終年酷寒烈風、干燥主要分布在極地地區,排除CD;故選B。5.西亞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人們為了防風沙,建造了墻厚、窗小的碉堡屋,C正確,排除B;A為屋頂坡度大的高腳屋,主要分布在氣候濕熱的地區,有利于雨水下泄,排除A;D為冰屋,主要分布在極地地區,排除D;故選C。(2022·全國·七年級專題練習)讀①②兩所民居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6.關于兩所民居所在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民居位于沙漠地區 B.②民居位于雨林區C.①民居地處炎熱多雨區 D.②民居位于高緯嚴寒區7.關于②民居所在地主要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A.黃種人伊斯蘭教阿拉伯語 B.白種人英語基督教C.白種人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D.黑種人英語猶太教地處【答案】6.C

7.C【解析】6.讀圖可知,①民居位于炎熱多雨的雨林地區,具有通風散熱、防潮的特點;②民居位于沙漠區,主要分布在西亞熱帶沙漠地區,緯度較低地區,墻厚窗小是為了防熱量輻射。故C正確,ABD不正確。根據題意選C。7.讀圖可知,②是西亞地區的房屋,西亞以阿拉伯國家為主,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主要信仰伊斯蘭教。故C正確,ABD不正確。根據題意選C。(2021·江蘇·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八年級期中)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為莘莘學子提供了一份鮮活的“紅色教材”。足跡所到的安徽和江西主要為徽派建筑(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徽派建筑群所在地(

)A.以高原為主,夏季多雨B.多低山丘陵,降水多且季節變化大C.地勢起伏大,降水稀少D.地勢低平河流少,氣候干旱9.徽派建筑(

)A.屋頂坡度小,主要目的是便于收集屋頂積雪B.墻體厚實,以適應劇烈的氣溫日變化C.坐南朝北,主要是為了防止冬季風的侵襲D.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屋頂坡度大便于排水【答案】8.B

9.D【解析】8.讀圖中景觀可知,徽派建筑所在地區在我國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降水多且季節變化大,河流多,故B正確,ACD不正確。根據題意選B。9.讀圖可知,徽派建筑的屋頂坡度大,主要是為了排水,因為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水量大,故A不正確;墻體高,是為了通風散熱,故B不正確,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屋頂坡度大便于排水,故C不正確,D正確。根據題意選D。二、解答題10.(2022·全國·七年級單元測試)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居,無論造型、結構,還是材料、功能,都受當地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讀我國不同地區的民居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①是北京的傳統民居,四面有房屋,房屋磚墻較厚,這樣有利于冬季防風并起到作用。(2)圖②民居是,主要位于我國的(地形區)地區。它具有省工、省、省地、冬暖夏涼等優點。(3)圖③民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