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清源鄉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四川省達州市清源鄉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四川省達州市清源鄉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四川省達州市清源鄉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四川省達州市清源鄉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達州市清源鄉中學2022年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清帝雍正朱批諭旨說:“山右(今山西)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猶肯力農,再次者謀入營伍,最下者方令讀書。朕所悉知,習俗殊可笑。”這反映出當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經躍居首位 B.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已被拋棄C.重農抑商政策并沒有得到實施 D.傳統觀念因追求財富而改變參考答案: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的發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D解析:山西人從事商業、農業、參軍和讀書人數量依次遞減,雍正帝認為這樣的社會風氣很可笑,反映統治者對商業的歧視,A、C項錯誤;仍然有人希望學而優則仕,B項錯誤;因為追求財富,從事商業的人居首位,D項正確。【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商幫的理解2.1921年后,蘇俄實行糧食稅,允許自由貿易,推行按勞取酬,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中實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A.政策推行的社會背景不同

B.政策實施的根本目的不同C.政策實行后的結果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經濟體制不同參考答案:D3.經濟學界有句名言“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它體現的經濟思想盛行于

A.資本主義萌芽時期

B.工業革命時期

C.羅斯福新政時期

D.二戰后初期參考答案:B4.《左傳》載,楚昭王病,卜官認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議祭祀,昭王拒絕。孔子對此贊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論與他這一評價一致的是A.“獲罪于天,不可禱也”B.“禮有五經,莫重于祭”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語怪、力、亂、神”參考答案:D孔子對楚昭王有病后拒絕祭祀河神的行為大加贊賞,這和他的“敬鬼神而遠之”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不語怪、力、亂、神”體現了孔子“敬鬼神而遠之”,故D項正確;“獲罪于天,不可禱也”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觀,故A項錯誤;“禮有五經,莫重于祭”反映了孔子重視祭祀祖先的思想,故B項錯誤;“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強調繼承先王的品德,故C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楚昭王病,卜官認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議祭祀,昭王拒絕”和孔子的贊揚“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5.電影《2012》,仿佛傳遞著一個令人恐怖的信息——世界近末日了,人類將在2012年毀滅,有人說這是危言聳聽,也有人說這是真知灼見。其主題說明了A.科幻文學關心人類自身的危機

B.地球的災難是科學技術運用的惡果C.科幻文學脫離了社會現實

D.自然災害是不可以預防的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現代電影藝術的功能和學生綜合分析能力。《2012》是科幻電影,但是其主題卻是描寫人類文明發展中的災難,警示人類要具有危機意識,并防范危機的發生,從中可見文學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正確選項為A。6.上個世紀40年代一段時間里,德國的將領和士兵經常出入法國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有一次,在藝術館的出口處,畢加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他的名畫的復制品。

一位德軍頭目指著這幅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杰作嗎?”畢加索面色嚴峻地說,“不,這是你們的杰作!”畢加索所說的“杰作”是指(

)A.二戰期間,法西斯德軍轟炸西班牙城市格爾尼卡的罪行B.二戰期間,法西斯德軍轟炸法國城市巴黎郊區格爾尼卡的罪行C.西班牙內戰期間,法西斯德軍轟炸法國城市格爾尼卡的罪行D.西班牙內戰期間,法西斯德軍轟炸西班牙城市格爾尼卡的罪行參考答案:C7.有書說:在當今西方發達國家中,英國是一個“原生自發型”的現代化國家,不列顛的崛起和現代化,是英國歷史自然發展而遠非外力強迫的結果。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英國是一個原生自發型的現代化國家”的是(

)A.經濟上: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

B.政治上:有限君主制——君主立憲制C.思想上:重商主義——國家干預經濟 D.科技上:牛頓經典力學——工業革命參考答案:C8.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是新時期中國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它()A.豐富了以結盟而不對抗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B.提供了安全先行等為特征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C.是由“上海五國機制”發展而來的國際性合作組織D.2001年6月,以原始五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宣言》標志它的正式建立參考答案:考點:ES:區域經濟合作.分析:本題考查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原則,集中體“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上海精神”已寫入《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是新時期中國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提供了安全先行等為特征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故B正確;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9.2010年7月5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終裁決定,罕見地否決了商務部關于對中國產鋼絲層板(又稱金屬絲網托盤)征收反傾銷反補貼重稅的決定。但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當今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仍很嚴重。下列哪一項不利于自由貿易

A.亞當·斯密提出的自由主義

B.經濟危機期間各國提高關稅

C.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成立

D.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參考答案:B略10.“那時(15世紀末)的歐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繪的那樣,象一個靠他人‘通過墻上的裂縫喂養的巨人’。但是,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識正在增長,牢獄的圍墻已不能長久地禁錮住他。”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A.“裂縫”說明東西方商路暢通B.“巨人”仍處于中世紀的黑暗中,絲毫看不到光明C.“牢獄”指的是封建神學的束縛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參考答案:D新航路的開辟的背景。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牢獄的圍墻”被突破是指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沖破束縛走向發展的道路,裂縫是指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歐商路的樞紐,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使正常的商業秩序遭到破壞,傳統的東西方貿易幾乎中斷;牢獄指的是天然的地理障礙阻止西歐對外的交往;力量指的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知識是造船航海技術的提高,故選D。11.著名學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國世界》中指出:“蘇聯解體了。對美國而言,這是個災難!我知道沒人這么說,他們只是說這對美國而言是個巨大的勝利,但它確實是個災難。”文中“災難”的含義主要是指()A.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B.俄羅斯與美國分庭抗禮C.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D.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參考答案:D中國國際地位提高與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屬于多極化趨勢的一方面表現,不是所謂災難的主要含義,故A、C項錯誤;美國是當前唯一的超級大國,俄羅斯難以與其分庭抗禮,故B項錯誤;兩極格局結束以后,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美國難以建立單極世界,故D項正確。12.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產生嚴重的危機。宗教真理之金同那個盛裝它的古老破舊的錢袋一起丟棄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了。這主要是由于(

)A、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與“上帝直接對話“B、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否定生物“神創說“C、牛頓創立經典力學理論,擺脫神學對科學的束縛D、赫胥黎創立人猿同祖論,否定“上帝造人說”

www.k@s@5@

參考答案:B略13.歷史專著《日本開國五十年史》認為現代日本始于1854年,其“開國”標志性事件是A.倒幕運動B.培理叩關C.明治維新D.修約運動參考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4年,美國海軍準將培里作為赴日特使,率領艦隊來到江戶灣,雙方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使日本打開了國門,故B正確;倒幕運動與日本打開國門無關,故A排除;明治維新發生于培理叩關之后,故C排除;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后,開展“修約運動”,故D排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題干信息“1854年……開國”,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培理叩關使日本打開國門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14.甲午中日戰爭是中日近代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對決,戰局的勝負對兩國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主要體現在(

)①中國的洋務運動受到沉重打擊②資金、市場的得失對雙方都產生重要影響③日本的近代化道路更為寬廣④清政府鼓勵工商業的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參考答案:A15.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確認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個人,就因為(個人只是城邦的組成部分)每個隔離的人都不足以自給其生活,必須共同集合于城邦這個整體(才能大家滿足其需要)。凡隔離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他如果不是一只野獸,那就是一位神袛。”基于這種認識,雅典人認為(

)A.居民應自覺將自身與城邦融為一體

B.普通公民對城邦具有高度的責任感C.內爭是導致國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臘奴隸制民主政治終究會被淘汰參考答案:A16.李鴻章在1865年談到:“抑臣尤有所陳者,洋機器于耕織、印刷、陶埴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專為軍火而設……逮其久,風氣漸開,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將自發其復,臣料數十年后,中國富農大賈,必有仿造洋機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無從為之區處。”由此可知李鴻章A.仍沒有擺脫“官府與民爭利”的藩籬B.對民間資本的發展樂見其成C.認為西方僅軍事技術占有優勢D.主張政府要積極誘導民辦工業發展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學習西方科技以維護清朝統治。1865年洋務運動開始后,李鴻章推測數十年后,中國人為利益驅使,必然會仿照西方的機器生產,創辦民用工業。解題的關鍵句是“官法無從為之區處”,即官府對私營的民用企業將無法統籌安排。由此可見,李鴻章仍主張“官府與民爭利”,B、D與材料主旨相反;通過材料“洋機器……原不專為軍火而設”可以排除C項。故選A。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17.右圖的卡通畫在美國不同時期被賦予不同的含義。獨立戰爭勝利后美國為改變漫畫所反映的狀況而采取的措施是A.實行共和制

B.實行聯邦制C.推行兩黨制

D.確立三權分立制參考答案:B18.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開羅舉行,此時的成員國已經增加到47個,大部分是來自亞洲和非洲新取得獨立的民族國家。這次會議除了重申反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立場外,將焦點放在了巴以沖突以及印巴沖突之上。會議通過了《和平和國際合作綱領》。該國際組織最有可能是()A.《華沙條約》組織

B.經濟互助委員會C.不結盟運動

D.歐洲共同體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據材料信息“大部分是來自亞洲和非洲新取得獨立的民族國家。這次會議重申反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立場”。根據題干信息“會議通過了《和平和國際合作綱領》”可知此組織支持各國人民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與霸權主義,故選C項。19.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流行音樂的一個分支是“反對稅收當局的歌曲”。1966年奇想樂隊TheKinks有首歌是這么唱的:“收稅員奪走了我所有的錢,剩下我留在這座豪宅里,懶洋洋地享受著陽光午后,那時生活更多的是陽光午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A.二戰后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 B.英國政府干預經濟導致財政困難C.英國民眾內心的迷茫與孤獨

D.“新經濟”推動了英國高速發展參考答案:A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收稅員”奪走了我所有的錢所反映的本質問題是高稅收,而高稅收和高福利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能是二戰后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所以本題答案就是A。20.“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到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為一座橋梁,一個起程點了。”請問架起這座橋梁的開拓者是: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迦馬

D.麥哲倫參考答案:B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的遠航是從歐洲的西班牙出發橫穿大西洋,最早到達了美洲,開始建立起歐洲和美洲的聯系,故選B。21.“這種主義的高漲以對勞動群眾生活狀況的最真摯的同情和對他們的壓迫者及剝削者的最強烈憎恨為前提,同時又反過來產生這種同情和憎恨。”列寧評價的應是孫中山的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D.改良主義參考答案:C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三民主義思想,考查學生對正確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難度中等。依據“這種主義的高漲以對勞動群眾生活狀況的最真摯的同情和對他們的壓迫者及剝削者的最強烈憎恨為前提”可知,該思想關注民生和社會經濟的公平,應屬于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C項正確。22.《公羊傳》大一統理論主要包括以“尊王”為核心的政治一統,以“內華夏”為宗旨的民族一統,以“崇禮”為中心的文化一統。這表明大一統源于A.夏商時期的方國聯盟B.西周封建諸侯與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權國家建立D.董仲舒對儒家學說的改造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大一統建立在“尊王、崇禮”之上,可以看出,大一統源于分封制,B項正確。ACD三項表述都與材料無關,均排除。故選B。23.英國《金融時報)2010年報道,wro日前的一份專家小組報告指出,歐盟對中國輸歐螺絲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同別關稅的做法,違反了全球貿易規則。這說明

A.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已經實現

B.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已經確立

C.歐盟喪失了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

D.世貿組織在規范世界貿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參考答案:D24.從漢武帝時代開始,儒學成文五經博士研究與教授的經學。在長安的太學里,五經博士對學生的教育,把“通經”(精通五經及其標準注釋)作為進入官場的途徑。對這一現象理解正確的是①漢代儒學以經學為特征②關注社會現實為治學的基本思想③儒家學術體系日臻完善④儒學成為政治色彩濃厚的正統學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D25.某網站計劃拍賣一批古董,號稱是戰國時期的墓葬所出土的文物,包括毛筆、佛像、竹筒、銅鏡。請根據你所學歷史知識判斷其中有一件必為贗品,這件文物應該是

(

)A.毛筆

B.佛像

C.竹筒

D.銅鏡參考答案:B戰國時佛教還未傳入我國。26.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計劃用15年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清朝官員深為不滿:“外洋風俗,流弊多端,各學生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能,實易沾其惡習。”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國。以上情況表明A.統治者反對學習西方先進技術B.守舊觀念阻礙近代人才的培養C.新式學堂開始在中國出現D.西方文化傳入動搖了儒家思想地位參考答案:答案:B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材料中關鍵信息:“官員深為不滿”“外洋風俗,流弊多端,各學生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能,實易沾其惡習”。A項與題意相悖;題干反映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國是因清朝官員深為不滿,B項正確;C、D兩項在題干中未反映和涉及。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洋務運動27.唐朝詩人張籍《野老歌》:“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旁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鍾,船中養犬長食肉。”詩歌未能反映A.作者對農民困苦生活的同情B.農民賦稅負擔沉重C.海上貿易相當發達

D.當時社會貧富分化嚴重參考答案:C28.“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擬)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擬)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擬)焉。疑(擬)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庭亂。”這表明西周嫡長子繼承制的目的是A.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內部紛爭,強化君主專制C.解決權位和財產的繼承與分配,穩定統治秩序D.保證貴族血統的純正參考答案:C29.某學者在論及西方歷史上的某一文藝思潮時說:“他們或對過去充滿緬懷,或對未來充滿憧憬,但唯獨對現實充滿仇視。”此文藝思潮應屬于A.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參考答案:B浪漫主義對當時啟蒙思想家所描繪的理想現實感到失望,把希望寄托在未來,體現了材料中的藝術特色,B正確;從材料可知,對過去的緬懷和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的仇恨,正好反映的是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特征,不是古典主義排除A;現實主義主要是對現實進行無情的批判,并沒有對過去充滿緬懷,排除C;現代主義文學集中表現自我,不太關注社會現實,排除D。30.1943年春節,有記者報道太行根據地鄉村民眾過年的情況:舊歷元旦,駐在各村的團體機關與駐地民眾一同舉行團拜,機關領導還和村代表攜帶禮物,慰問村中抗戰烈屬;“耍錢”等各種不正當的娛樂已經減少,演新戲、開晚會等是最常見的娛樂;有些村的民眾不辭遠途去憑吊左權將軍的陵墓。據此可知A.根據地村民的文化素養普遍提升B.傳統節日受重視的程度有所下降C.根據地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D.民俗節日呈現出革命動員的特征參考答案:D材料中“機關領導還和村代表攜帶禮物,慰問村中抗戰烈屬”顯然是中共利用民俗節日進行革命宣傳,D正確;A中普遍提升說法絕對;B中民眾重視程度材料沒有體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不符合抗戰時期經濟形勢,C錯誤。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材料一說到晚清政局和近代變革,都不能不提到翁同解。翁氏一生參與了7件重大朝政活動:第一件,極力支持慈禧太后兩次垂簾聽政;第二件,親授光緒帝讀書;第三件,參與收回伊犁交涉;第四件,在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入侵、收復新疆后,為鞏固西北邊防籌措軍怕;第五件,在中法戰爭中,奮力抗爭,堅決主戰;第六件,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力主加強戰備對日抵抗,決心“佐少主,張國威”;第七件,極力支持戊戌變法。——摘編自李侃《翁同瓤略論》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下諭令將翁同解開缺回籍。慈禧因翁的主戰與節減慶典經費的主張,積憾已非一日,加上剛毅、榮祿日進讒,其盛怒亦可想見,所以翁同解遭譴是必然的。但翁同解畢竟是兩朝帝師,又無明確罪狀,西太后只能處以開缺回籍而未被鉀拿入獄,但最后處分仍以光緒的諭旨宣布,這是親政后的合法程序。——摘編自俞炳坤《翁同瓤罷官緣由考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歸納翁同獻的歷史貢獻。(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翁同獻被開缺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反映的實質問題。

參考答案:(1)貢獻:堅決反對外來侵略;籌措軍銅鞏固邊防;極力支持維新變法。(2)原因:甲午戰爭中主張對日作戰;減少慈禧太后生日慶典經費開支,被慈禧厭棄;保守派官員的讒言;顧忌其以帝師身份與光緒聯手等。實質: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斗(或曰帝黨和后黨的權力之爭)。【詳解】(1)貢獻:根據材料“在中法戰爭中,奮力抗爭,堅決主戰”“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力主加強戰備對日抵抗,決心佐少主,張國威”,可得知堅決反對外來侵略;根據材料“為鞏固西北邊防籌措軍餉”,可得知籌措軍銅鞏固邊防;根據材料“第七件,極力支持戊戌變法”,可得知極力支持維新變法。(2)原因:根據材料“慈禧因翁的主戰與節減慶典經費的主張,積憾已非一日”,可得知甲午戰爭中主張對日作戰;減少慈禧太后生日慶典經費開支,被慈禧厭棄;根據材料“加上剛毅、榮祿日進讒言,其盛怒亦可想見”,可得知保守派官員的讒言;根據材料“但翁同解畢竟是兩朝帝師,又無明確罪狀”,結合戊戌變法相關知識可得知顧忌其以帝師身份與光緒聯手。實質:根據材料,聯系所學戊戌變法幕后斗爭的相關知識,即可得出帝黨和后黨的權力之爭。32.19世紀中葉,日本被迫“開國”。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對世界秩序的應戰和挑戰是日本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主題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治政府決心締造一個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強國。政府和私營企業家從西方引進產業資本主義制度和近代生產技術,19世紀末,不可逆轉的產業結構變化正充分展開。1889年,明治天皇舉行儀式,告知其祖先授予《大日本帝國憲法》是出于“人類事業的進步趨勢以及和文明進展保持一致的考慮”。19世紀90年代,戰勝中國以及與西方簽署的不平等條約的廢除,在日本掀起了高漲的民族主義浪潮。——摘編自[美]詹姆斯·L·麥克萊恩《日本史(1600-2000)》(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締造“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國家的主要舉措。參考19世紀最后三十年世界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簡要評價明治政府的上述舉措。(10分)材料二、1940年7月,日本《基本國策要綱》指出:“應首先以皇國為核心,鞏固日滿華之結合,以作為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的根本。”《南方施策要綱》中說:“為了應付歐戰后的世界新格局,加強東亞諸國政治經濟提攜,驅逐歐美勢力……”——摘編自李玉

駱靜山主編《太平洋戰爭新論》(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日本政府提出“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的背景,并指出這一秩序的實質。(6分)材料三、二戰后日本人比以往更有賴于世界資源和世界貿易。美國的支持為日本贏得了進入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機會。人力資源的更新和最優秀的頭腦進入生產行業,使日本能夠開采美國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的巨大寶庫。政府對技術領先的工業進行關稅保護,直到它們能夠在國際上進行競爭。70年代,世界把日本看成是一個“干得不錯的小國家”。90年代以來,隨著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日本人自問:我們該怎么辦?——摘編自[美]阿爾伯特·克雷格《哈佛日本文明簡史》(3)根據材料二、三,指出日本人“依賴世界資源和世界貿易”方式發生的主要變化。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戰后日本在世界經濟中勃興的經驗。結合所學知識,列舉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經濟、政治問題各一。(10分)參考答案:參考答案:(1)舉措: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濟、政治制度;頒布憲法,建立君主立憲制度;政府扶植,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爭取民族獨立與對外殖民侵略。(4分)簡評:日本的舉措順應了世界工業文明的潮流,促使本國走向現代化;但它的侵略擴張給鄰國帶來災難;這些舉措既有文明的一面也有野蠻的一面。(6分)(2)歷史背景:征服東亞是日本長期以來的侵略目標(或寫“戰略地位重要的東南亞地區是日本重要的物資補給來源”);日軍已經占領中國大片領土;德國在歐洲西線的侵略頻頻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歐洲戰事正酣創造了有利時機。(4分)實質:建立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殖民霸權。(2分)(3)變化:從軍事擴張轉變為和平貿易。(2分)經驗: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活動;重視人才培養與使用;堅持以日美關系為外交基軸(或依賴美國的保護);發展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6分,任答三點給6分。)問題:出現“泡沫經濟”,經濟持續低迷;軍事力量膨脹引起周邊國家擔憂和疑慮。(4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給分。)試題分析:(1)明治政府的舉措可概括材料逐句概括,引進西方制度和技術;發展經濟;制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廢除不平等條約,實現民族獨立,加緊對外擴張。評價這些舉措要注意審題,參考19世紀最后三十年世界歷史發展特征,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分析。(2)結合材料,“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的背景可考慮從東南亞地區對日本的戰略地位、日本的長期國策、侵占中國的既定事實、歐洲德國法西斯的勝利進攻等幾方面來分析。“大東亞新秩序”的實質是打擊歐美在亞洲的勢力,建立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殖民霸權。(3)對比材料二、三,戰前與戰后的變化是從軍事擴張變為和平貿易。日本勃興的經驗有尋求美國支持、重視人才、發揮主導作用等。90年代以來,日本社會面臨的經濟問題主要是泡沫化,政治問題主要是右翼勢力抬頭,軍事力量膨脹,歷史教科書問題日益引起周邊國家不滿。33.如何用“法”來協調社會關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為此作出了各自的貢獻,給后人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仲·任法》法者,王之本也。

——《韓非子·心度》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