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區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_第1頁
錢塘區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_第2頁
錢塘區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_第3頁
錢塘區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_第4頁
錢塘區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錢塘區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

1.(2024三上·錢塘期末)請把詩句填寫完整,注意書寫正確、美觀。

【答案】徑斜|生處

【知識點】漢字書寫;古詩詞填空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對古詩詞的掌握和書寫能力。首先,我們需要明確題目要求的是填寫完整的詩句,并且要注意書寫正確、美觀。這要求我們對古詩詞有一定的積累和記憶,同時也要注意書寫時的筆畫順序和字體結構。接下來,我們分析解題思路:題目可能給出詩句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個主題,我們需要根據這些線索回憶出完整的詩句。如果對某句詩不確定,可以嘗試回憶整首詩的內容,或者通過詩句的韻律、意境等線索來推斷。在書寫時,要注意每個字的筆畫順序和結構,確保書寫正確。

字體要工整、美觀,符合書寫規范。填寫完詩句后,要仔細檢查核對,確保沒有遺漏或錯誤。回憶詩句:根據“遠上寒山石”,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回憶起整句詩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書寫規范:在書寫時,要注意“徑"、“斜”、“處"這些字的筆畫順序和結構,確保書寫正確且美觀。在填寫詩句時,一定要保持專注和認真,避免因為粗心大意而出現錯誤。

書寫時要保持字體工整、美觀,避免因為書寫不規范而影響整體效果。

故答案為:徑斜|生處

【點評】這道古詩詞填空題設計精巧,既考察了學生對經典詩句的記憶能力,又強調了書寫規范的重要性。通過簡短的詩句片段,引導學生回顧并鞏固古詩詞知識,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同時,對書寫的要求體現了對學生基本功的重視,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書寫習慣。試題難度適中,既有一定的挑戰性,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過于困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的來說,這是一道具有教育意義和實用價值的試題。

2.(2024三上·錢塘期末)請在語境中根據拼音把句子填寫完整。

2023年,是充滿收獲的一年,我們學會了留心生活、仔細ɡuānchá:看jiēdào兩旁的梧桐樹葉隨風fēiwǔ,開始了一場奇妙的空中lǚxínɡ;在草地上wánshuǎ,看púɡōnɡyīnɡ花瓣張開、hélǒnɡ的樣子;在wùménɡménɡ的森林里,聽大自然yǎnzòu各種不同的樂曲……

【答案】觀察;街道;飛舞;旅行;玩耍;蒲公英;合攏;霧蒙蒙;演奏

【知識點】看拼音寫漢字

【解析】【分析】首先,需要準確識別題目中給出的拼音,這些拼音分別對應著中文的某個字詞。然后,根據平時積累的漢字知識和拼音規則,將這些拼音轉化為對應的漢字。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拼音的聲調,因為不同的聲調可能對應不同的漢字。轉化拼音為漢字后,需要將這些漢字放入原句中進行理解,確保它們符合句子的語境。例如,“ɡuānchá”轉化為“觀察"后,結合句子“我們學會了留心生活、仔細ɡuānchá”,可以確認“觀察"是合適的詞匯。同樣地,“jiēdào”轉化為“街道"后,與“兩旁的梧桐樹葉”相搭配,也符合語境。完成所有拼音的轉化后,再次通讀整個句子,檢查是否有語法錯誤或邏輯不通順的地方。如果有需要,可以根據語境進行微調,以確保句子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故答案為:觀察;街道;飛舞;旅行;玩耍;蒲公英;合攏;霧蒙蒙;演奏

【點評】這道試題設計得很好,它巧妙地結合了拼音與語境理解,既考查了學生的拼音拼讀能力,又檢驗了他們對漢字和詞匯的掌握程度。同時,通過描述一系列生動的場景(如街道旁的梧桐樹葉飛舞、草地上玩耍看蒲公英、霧蒙蒙的森林中聽大自然演奏),試題還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樣的試題不僅具有知識性,還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

3.(2024三上·錢塘期末)下面每小題都有一個加點字的注音是錯的,把它選出來。

(1)

A.稍息(shào)B.壓根兒(yā)C.歌吟(yín)

(2)

A.薄紗(báo)B.晃眼(huǎnɡ)C.興奮(xìnɡ)

(3)

A.胳臂(bo)B.鯽魚(jì)C.眼眶(kuànɡ)

【答案】(1)

(2)

(3)

【知識點】字音

【解析】【分析】(1).A選項“稍息(shào)":實際上,“稍”在“稍息"一詞中應讀“shào”,但通常這個字在表示“稍微"或作為“稍息”的口令時讀“shào"是較為特殊的情況,多數情況下讀“shāo”。不過,在此題目語境下,視為正確。B選項“壓根兒(yā)":這里的“壓”在“壓根兒"中應讀“yà”,表示“根本"的意思,因此B選項的注音是錯誤的。C選項“歌吟(yín)”:此處的“吟"讀音正確,為“yín”。

(2)A選項“薄紗(báo)":雖然“薄”有多音,但在此處表示“厚度小"時讀“báo”,注音正確。B選項“晃眼(huǎnɡ)":表示光線強烈刺眼時,“晃”讀“huǎnɡ”,注音正確。C選項“興奮(xìnɡ)”:在表示“振奮,激動"時,“興”應讀“xīng”,而非“xìnɡ”,所以C選項的注音是錯誤的。

(3)A選項“胳臂(bo)":這里的“臂”在口語中常讀作輕聲“bo”,但嚴格來說,它應讀為“bei”或“bì"(根據具體語境),但在特定語境下,“bo”是常見的,但此題可能更傾向于標準讀音,故視為錯誤。B選項“鯽魚(jì)":此處的“鯽”讀音正確,為“jì"。C選項“眼眶(kuànɡ)”:此處的“眶"讀音正確,為“kuànɡ”。

故答案為:(1)B(2)C(3)A

【點評】這些試題有效地考查了學生對漢字多音字及輕聲的正確讀音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測試了學生對常見詞語讀音的熟悉度。試題設計合理,既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考察,也體現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關注。通過分析解題過程,學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每個選項的正確性,并加深對漢字讀音的記憶和理解。

4.(2024三上·錢塘期末)下面每小題都有一個詞語含有錯別字,把它選出來。

(1)

A.墻壁B.來得急C.眼疾手快

(2)

A.作聲B.亂槽槽C.提心吊膽

(3)

A.蠟燭B.成群結隊C.滿栽而歸

【答案】(1)

(2)

(3)

【知識點】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A項“墻壁":此詞無誤,指磚、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圍。B項“來得急”:此詞存在錯別字,應為“來得及”,表示時間上還容得下或能夠顧到。這里的“得”是助動詞,表示可能、可以,而“的"是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故B項錯誤。C項“眼疾手快”:此詞無誤,形容做事機靈、機警、敏捷、反應很快。

(2)A項“作聲":此詞無誤,指發出聲音,多指低聲說話。B項“亂槽槽”:此詞存在錯別字,應為“亂糟糟”,形容事物雜亂無章或心里煩亂。這里的“糟”指雜亂、錯雜,而“槽"多指盛牲畜飼料的長條形器具或挖或砌成的坑,故B項錯誤。C項“提心吊膽”:此詞無誤,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3)A項“蠟燭":此詞無誤,是一種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蠟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動物油脂制造。B項“成群結隊”:此詞無誤,形容人或動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來也比喻團結一致。C項“滿栽而歸":此詞存在錯別字,應為“滿載而歸”,原指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也可以形容學術上取得很大的成果。這里的“載"指裝載,而“栽”指種植,故C項錯誤。

故答案為:(1)B(2)B(3)C

【點評】這些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漢字字形的掌握能力,特別是對形近字、同音字的區分能力。通過逐一檢查每個選項中的詞語,找出其中的錯別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漢字知識,還能提高他們在閱讀和寫作中的準確性。試題設計合理,難度適中,既考察了基礎知識,又體現了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

5.(2024三上·錢塘期末)讀句子,給加點的字詞選擇合適的意思。

(1)A.接連不斷B.接在原有的后頭C.添;加

①我的水喝光了,可以再去續一些嗎?____________

②終場哨聲響起,比賽結束了。觀眾陸續從賽場里走出來。

③《小狗學叫》的故事有趣極了,你可以續寫一下嗎?___

(2)A.極強的;力量很大的B.鮮明的;程度很高的

①夏日正午,陽光十分強烈,照得湖水波光粼粼,真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②了解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延續不絕的歷史,就能自然形成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____________

【答案】(1)C;A;B

(2)A;B

【知識點】詞語含義的理解

【解析】【分析】(1)第一個句子“我的水喝光了,可以再去續一些嗎?”中的“續"指的是在原有基礎上添加,即加水,因此選擇C項“添;加”。第二個句子“終場哨聲響起,比賽結束了。觀眾陸續從賽場里走出來。"中的“陸續”表示觀眾一個接一個地走出來,沒有間斷,因此選擇A項“接連不斷"。第三個句子“《小狗學叫》的故事有趣極了,你可以續寫一下嗎?”中的“續寫"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繼續編寫,即接在故事后面寫,因此選擇B項“接在原有的后頭”。

(2)第一個句子“夏日正午,陽光十分強烈,照得湖水波光粼粼,真是‘水光瀲滟晴方好’。"中的“強烈”描述的是陽光的力量大、亮度高,因此選擇A項“極強的;力量很大的"。第二個句子“了解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延續不絕的歷史,就能自然形成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的“強烈"用來修飾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程度很高,非常鮮明,因此選擇B項“鮮明的;程度很高的”。

故答案為:(1)C、A、B(2)A、B

【點評】這兩道題目設計得很好,既考查了學生對字詞在不同語境下含義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通過這類題目,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漢字的多義性,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題目中的句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易于理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6.(2024三上·錢塘期末)秋天到了,小明想把家鄉楓樹林的美景寫進作文里,你會推薦哪組詞語給他,讓他筆下的楓樹林更加吸引人?()

A.一葉知秋五谷豐登B.秋高氣爽層林盡染

C.秋風習習碩果累累D.金桂飄香春華秋實

【答案】B

【知識點】成語運用

【解析】【分析】由句子“秋天到了,小明想把家鄉楓樹林的美景寫進作文里"可知,應把描寫秋天且與楓樹有關的詞語推薦給她。

A.五谷豐登:指農作物獲得大豐收。與楓樹無關。

B.都是描寫秋天且與楓樹有關的詞語。

C.碩果累累:結的大果實非常多。比喻取得的巨大成績相當多。與楓樹無關。

D.金桂飄香:秋季里桂花盛開,花香馥郁,香飄四散的意思。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舊時比喻文采和德行。現多比喻學習有成果。與楓樹無關。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于詞語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不難,結合平時的閱讀與積累完成,不會的可查閱相關的資料。

7.(2024三上·錢塘期末)下列加點的詞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A.朋友說送我一件禮物,第二天我果然收到了禮物,真是大吃一驚。

B.放眼望去,濃密的綠葉在陽光之下閃閃發光。

C.弟弟一本正經地站在舞臺中央,好像一名主持人。

【知識點】詞匯運用

【解析】【分析】1.理解詞語含義:“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與所料所說相符,通常用于表示某事確實如預期般發生了。“閃閃發光":形容光亮閃爍,多指具體物體在光線下反光或發光。“一本正經”: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也含諷刺意味。2.分析句子語境:A句:“朋友說送我一件禮物,第二天我果然收到了禮物,真是大吃一驚。"這里,“果然”表示收到了預期的禮物,但“大吃一驚"則表達了對禮物的意外或驚訝。兩者在語境上形成了反差,因為“果然”通常用于沒有意外的情況,而“大吃一驚"則意味著有意外發生。B句:“放眼望去,濃密的綠葉在陽光之下閃閃發光。”此句中“閃閃發光"用來形容綠葉在陽光下的反光效果,使用恰當。C句:“弟弟一本正經地站在舞臺中央,好像一名主持人。”“一本正經"用于形容弟弟站姿的莊重,與“好像一名主持人”相呼應,使用恰當。3.判斷詞語運用:在A句中,“果然"與“大吃一驚”的使用形成了邏輯上的不一致。因為“果然"表示預期與結果相符,而“大吃一驚”則表示結果出乎意料。兩者在同一語境中同時使用,顯得自相矛盾。B句和C句中的詞語均在其各自語境中運用得當,無邏輯或語境上的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對詞語含義及語境運用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判斷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適用性。試題設計合理,難度適中,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題目中的選項覆蓋了不同類型的詞語和語境,使得試題具有廣泛的考察面和一定的區分度。

8.(2024三上·錢塘期末)有一個漢字是這樣演變的:,有人認為表示植物枝條彎曲相互纏掛,還有人認為是用筆來畫出符號。根據圖片和意思,我能猜出這個漢字是()。

A.召B.勾C.勺

【知識點】漢字演變

【解析】【分析】A選項(召):漢字“召"的演變過程與題目中給出的形態不符,它并沒有體現出兩條彎曲且相互纏繞的線條,因此可以排除。

B選項(勾):觀察“勾”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它早期形態中有類似于兩條相互纏繞或彎曲的線條,這與題目中給出的形態相吻合。同時,“勾"字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來表示彎曲或勾連的動作,與“植物枝條彎曲相互纏掛”和“用筆來畫出符號"兩種解釋都有一定的關聯性。

C選項(勺):漢字“勺”的演變過程與題目中的形態差異明顯,它更多地與容器或舀取的動作相關,沒有體現出彎曲或纏繞的特征,因此可以排除。

接下來是解題過程:1.根據題目給出的漢字演變形態,我們首先尋找具有類似形態的漢字選項。

2.在A、B、C三個選項中,只有B選項(勾)的演變過程與題目形態相似。3.進一步分析“勾"字的含義和用法,發現它與題目中給出的兩種解釋(植物枝條彎曲相互纏掛、用筆來畫出符號)都具有一定的契合度。

故答案為:B

【點評】這道試題通過考查漢字的演變過程和含義,既考查了學生對漢字形態識別的能力,又考查了他們對漢字意義的理解能力。試題設計巧妙,既具有知識性,又富有趣味性,能夠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和演變規律。同時,這道試題也提醒我們,在學習漢字時,要注重對漢字形態和意義的全面理解,以加深對漢字文化的認識。

9.(2024三上·錢塘期末)古詩美文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美,我們可以積累在摘抄本上。

(1)詩中有畫。“荷盡已無擎雨蓋”描寫的畫面是()。

A.B.

(2)詩中有景。我們跟隨李白去欣賞“___,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奇觀,跟隨蘇軾領略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___”的風光。

(3)文中有志。怎么與人相處呢?《荀子》教我們“,暖于布帛;,深于矛戟"。

(4)文中有理。“,”這句話告訴我們,既不能把憤怒發泄在別人身上,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答案】(1)

(2)天門中斷楚江開;山色空蒙雨亦奇

(3)與人善言;傷人以言

(4)不遷怒;不貳過

【知識點】古詩詞運用;諸子百家

【解析】【分析】(1)此題考查的是對古詩句所描繪畫面的理解。需要準確理解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中的意象和場景。首先,理解“荷盡已無擎雨蓋”的字面意思,即荷花凋謝后,不再有像傘一樣撐著的荷葉。接著,想象這一場景,荷花凋謝后的池塘,荷葉也枯萎,不再能為雨水提供支撐,形成一幅秋日荷塘的蕭瑟畫面。最后,根據選項判斷哪個描述最符合這一畫面。

(2)此題考查對李白和蘇軾詩句的記憶與理解,需要準確填寫出詩句的上下句。對于第一空,根據“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提示,回憶李白的《望天門山》,確定前一句為“天門中斷楚江開”。對于第二空,根據“水光瀲滟晴方好"的提示,回憶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確定下一句為“山色空蒙雨亦奇”。

(3)此題考查對《荀子》中關于人際交往的名言的記憶。根據題目要求,回憶《荀子》中關于如何與人相處的教誨。準確填寫出“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這兩句,前者強調善意言語的溫暖,后者強調惡言的傷害。

(4)此題考查對古代名言警句的記憶與理解,需要準確填寫出關于情緒控制和避免重復錯誤的句子。回憶關于情緒控制和避免錯誤的古代名言。確定“不遷怒,不貳過”這兩句符合題目要求,前者指不把自己的憤怒發泄到別人身上,后者指不犯同樣的錯誤。

故答案為:(1)B(2)天門中斷楚江開,山色空蒙雨亦奇(3)與人善言,傷人以言(4)不遷怒不貳過

【點評】這些試題通過古詩美文的引用,既考查了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熟悉程度,又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情感和智慧。試題設計巧妙,既有對詩句的直接記憶要求,也有對詩句背后意義的理解與運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試題也注重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既有基礎性的詩句填空,也有需要深入理解的名言警句,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練習。

10.(2024三上·錢塘期末)根據課文及推薦書目內容,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默讀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盡量用手指著讀,否則會影響閱讀速度。()

(2)《父親、樹林和鳥》一文中,“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是因為父親知鳥、懂鳥,他要是成為獵人,鳥兒們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3)《一個粗瓷大碗》主要講了抗日戰爭期間,趙一曼把搪瓷缸子送給了新戰士后,通訊員找了一個粗瓷大碗給她,她卻又把碗搞“丟”了的感人故事。()

(4)葉圣陶的《稻草人》中,稻草人之所以倒下,是因為看到農夫很可憐,自己又不能幫他們,就傷心倒下。()

(5)《安徒生童話》中有善良的灰姑娘,堅定的錫兵,丑陋的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1)錯誤

(2)錯誤

(3)錯誤

(4)錯誤

(5)錯誤

【知識點】其他文學常識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課文及推薦書目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1)對于第一個問題,“默讀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盡量用手指著讀,否則會影響閱讀速度。"這句話的后半部分有誤。默讀時,確實不應該發出聲音,但用手指著讀同樣會影響閱讀速度,因為手指的移動會限制眼睛掃視的速度,降低閱讀效率。正確的默讀方式應該是眼睛快速掃視文字,理解內容,而不是依賴手指的指引。因此,該題判斷為錯誤。

(2)第二個問題關于《父親、樹林和鳥》一文的理解是正確的。文中“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句話,確實是因為父親知鳥、懂鳥,如果他成為獵人,鳥兒們將會受到更大的傷害。這體現了作者對鳥兒的愛護和對父親知鳥、愛鳥之心的贊賞。因此,該題判斷為正確。

(3)第三個問題對《一個粗瓷大碗》的概述是正確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趙一曼把搪瓷缸子送給新戰士后,通訊員為她找了一個粗瓷大碗,但她卻把碗“丟"了的感人故事。這體現了趙一曼關心戰士、艱苦樸素的高尚品質。因此,該題判斷為正確。(4)第四個問題關于《稻草人》的內容描述是錯誤的。在葉圣陶的《稻草人》中,稻草人之所以倒下,并不是因為它看到農夫很可憐而自己又不能幫忙而傷心倒下。實際上,稻草人是因為看到稻子被蟲子吃掉,自己又不能動,無法保護稻子,感到無比痛心而最終倒下的。這體現了稻草人忠誠、盡職但又無能為力的悲劇形象。因此,該題判斷為錯誤。

(5)第五個問題對《安徒生童話》中人物形象的描述存在錯誤。首先,“善良的灰姑娘”并非出自《安徒生童話》,而是《格林童話》中的故事。其次,《安徒生童話》中的丑小鴨并不是“丑陋"的,它最終變成了美麗的天鵝,這體現了成長和蛻變的主題。因此,該題中對《安徒生童話》中人物形象的描述不準確,判斷為錯誤。

故答案為:(1)錯誤(2)正確(3)正確(4)錯誤(5)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課文及推薦書目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試題設計合理,覆蓋了多個文學作品的細節和主題,旨在檢驗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閱讀理解能力。同時,試題也注重了對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判斷和推理。

(2024三上·錢塘期末)閱讀養蠶日記,回答問題。

蠶寶寶們在一天天長大,它們急忙迫不及待換上了青白色外套。它們的胃口可好了,因為你仔細傾聽,還能聽到它們吃桑葉時發出的沙沙聲呢!它們的嘴就像鋸齒一樣,所到之處,桑葉都被“鋸”得凹凹凸凸。有的蠶寶寶更調皮,干脆直接從桑葉中間挖個大窟窿。

11.觀察日記中還缺少下面的內容,哪一種格式才是規范的?()

A.4月16日晴星期日

B.4月16日星期日晴

C.星期日晴4月16日

12.讀完觀察日記后,我知道主要記錄的是蠶寶寶們的()。

A.進食情況B.活動情況C.生長周期

13.仔細閱讀觀察日記,判斷下列說法,對的打“√”,錯的打“×”。

①畫橫線的句子把蠶寶寶當成人來寫,把它外表的改變說成是換衣服,十分有趣。

②作者觀察得可真仔細,不僅用眼睛看,還用耳朵聽,所以能把蠶寶寶的變化寫得細致生動。

14.寫日記的小朋友十分粗心,日記中有兩處錯誤,細心的你能發現嗎?請用規范的修改符號在日記上面修改吧。

【答案】11.

12.

13.正確;正確

14.蠶寶寶們在一天天長大,它們迫不及待換上了青白色外套。它們的胃口可好了,如果你仔細傾聽,還能聽到它們吃桑葉時發出的沙沙聲呢!它們的嘴就像鋸齒一樣,所到之處,桑葉都被“鋸"得凹凹凸凸。有的蠶寶寶更調皮,干脆直接從桑葉中間挖個大窟窿。

【知識點】其他類作文

【解析】【點評】這道題目設計得很好,既考查了學生對觀察日記格式的理解,又考查了對日記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還涉及了修辭手法的識別和糾錯能力的訓練。通過這樣一道題目,可以全面檢驗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題目中的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

11.(1)考查的是觀察日記的規范格式。通常,觀察日記的日期應放在最前面,接著是星期幾,最后是天氣情況。這樣的順序有助于讀者快速了解日記的時間和背景。對比三個選項,只有B選項(4月16日星期日晴)符合這一規范。

故答案為:B

12.考查的是對日記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通過閱讀日記,可以看出主要內容是圍繞蠶寶寶如何吃桑葉,即它們的進食情況來描述的。對比三個選項,A選項(進食情況)最符合日記的主要內容。

故答案為:A

13.(3)考查的是對日記中具體語句的理解和判斷能力。第一小題,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將蠶寶寶外表的改變比作換衣服,這是正確的。第二小題,日記中提到了“仔細傾聽”和蠶寶寶吃桑葉的聲音,以及蠶嘴像鋸齒一樣等細節,說明作者不僅用眼睛看,還用耳朵聽,觀察得非常仔細,這也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正確、正確

14.考查的是對日記內容的糾錯能力。日記中的錯誤主要有兩處:一是“急忙迫不及待"中的“急忙”是多余的,應刪去;二是“因為"使用不當,應改為“如果”,以表達假設條件。使用規范的修改符號(如刪除線和替換符號)在日記上進行修改。

故答案為:蠶寶寶們在一天天長大,它們迫不及待換上了青白色外套。它們的胃口可好了,如果你仔細傾聽,還能聽到它們吃桑葉時發出的沙沙聲呢!它們的嘴就像鋸齒一樣,所到之處,桑葉都被“鋸"得凹凹凸凸。有的蠶寶寶更調皮,干脆直接從桑葉中間挖個大窟窿。

(2024三上·錢塘期末)請認真閱讀短文并完成相應的習題。

白熊先生的苦惱

①白熊先生是《北極趣味畫報》的主編,是個深度近視眼,離開眼鏡簡直沒法生活。今早,眼鏡意外不見了。

②出門前,他先找帽子,只見帽子掛在墻上,他隨手摘下就扣在頭上了。可是那是朋友送給他的一個漂亮的瓷盤,盤子在他頭上轉了兩圈,滾下來,砸在他的腳上摔成了碎片。

③他找襪子,他左腳穿的黑襪子,是他夫人的;右腳穿的紅襪子,是他女兒的。

④他往自己頭上淋些香水,其實,那是他兒子的藍墨水瓶。他變成了一個可怕的藍臉熊。

⑤他見門外放著一雙鞋就把腳伸進去,誰知那是他兒子的兩輛電動玩具車,他還沒站穩,車子就發動了。白熊先生像一匹馬似的沖了出去。

⑥他撞在一位先生身上。他趕忙抱住那位先生,連連說對不起。可是,再一瞧,那位先生戴的不正是他的眼鏡嗎?他一把奪過眼鏡戴上,這才看清:

⑦白熊先生嘆了一口氣,走進辦公室。他要寫一篇文章,刊登在他的《北極趣味畫報》上,題目是:白熊先生的苦惱。

⑧第一句話是:請注意保護好眼睛……

15.讀完故事,我積累了一個有新鮮感的詞語。第⑤段中有一個比喻句,很有新鮮感,找一找,用曲線畫出來_________。

16.通過聯系上下文,我知道了“苦惱”的意思是,讀完故事,我知道了“白熊先生的苦惱"是____________。

17.很多物品具有相似性,深度近視的白熊先生因此鬧出了一連串的笑話。請你從文中找出這些相似的物品,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18.第②到⑤段寫了白熊先生丟了眼鏡后遇到的麻煩,作者把這些麻煩寫得生動有趣。朗讀時,我想選一段()的配樂。

A.歡快B.沉重C.舒緩

19.讀到第⑥段時,你猜測后面會發生什么?展開想象,把預測的情節填在文中方框內。

【答案】15.簡直;白熊先生像一匹馬似的沖了出去

16.痛苦煩惱;由于丟失了眼鏡,他看不清生活中的事物了

17.瓷盤|香水|電動玩具車|鞋

18.

19.原來這是他兒子堆的雪人,這個小調皮鬼,把父親的眼鏡給雪人先生戴上了。

【知識點】童話故事閱讀

【解析】【點評】這道題目設計得既有趣又富有挑戰性,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考查了學生對詞語積累、比喻句識別、詞義理解、內容概括、信息提取、配樂選擇以及情節預測等多方面的能力。題目設計巧妙,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閱讀興趣。同時,通過這道題目,學生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一些生活常識和道理,如保護眼睛的重要性等。

15.(1)積累新鮮詞語:在故事中,尋找那些不常見或具有特殊表達效果的詞語。如“簡直”,這個詞在描述白熊先生對眼鏡的依賴時,增強了語氣,顯得非常生動。尋找比喻句:比喻句是通過將兩個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句子。在第⑤段中,“白熊先生像一匹馬似的沖了出去"就是一個典型的比喻句,將白熊先生因穿錯鞋子而快速沖出的情景,形象地比作一匹馬。

故答案為:簡直、白熊先生像一匹馬似的沖了出去

16.(2)理解“苦惱”的含義:通過上下文,理解“苦惱"指的是白熊先生因為丟失眼鏡而帶來的痛苦和煩惱。概括“白熊先生的苦惱:結合故事內容,概括出白熊先生的主要苦惱是丟失眼鏡后,無法看清生活中的事物,導致了一系列尷尬和麻煩。

故答案為:痛苦煩惱、由于丟失了眼鏡,他看不清生活中的事物了

17.(3)在文中,白熊先生因為深度近視,將多個物品誤認為其他物品。通過仔細閱讀,可以找出這些被誤認的物品,如瓷盤被誤認為帽子,香水被誤認為香水(這里實際是誤用,但題目要求找相似物品,故列出),電動玩具車被誤認為鞋子等。

故答案為:瓷盤|香水|電動玩具車|鞋

18.(4)根據文章的情感色彩和敘述風格,選擇適合的配樂風格。由于第②到⑤段描述的是白熊先生因丟失眼鏡而遇到的一系列有趣且略帶尷尬的麻煩,因此選擇歡快的配樂更為合適。

故答案為:A

19.(5)在閱讀過程中,根據已有信息和情節發展,合理預測后續情節。第⑥段提到白熊先生發現撞到的先生戴著他的眼鏡,這自然引發了對眼鏡去向的好奇。結合前文白熊先生的兒子多次出現(如藍墨水瓶、電動玩具車),可以合理推測眼鏡可能被兒子拿去給雪人戴上了。

故答案為:原來這是他兒子堆的雪人,這個小調皮鬼,把父親的眼鏡給雪人先生戴上了。

(2024三上·錢塘期末)請認真閱讀小古文并完成相應的習題。

瓶中有果,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20.下面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是()

A.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

B.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C.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21.結合自己的理解解釋下面這句話的意思。

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22.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文中的小孩愚蠢無知,軟弱愛哭。

B.做人不能太貪婪,要學會取舍。

C.我們做事要善于動腦筋。

【答案】20.

21.你不要貪多,少拿幾個你的拳頭就可以出來了

22.

【知識點】課外文言文閱讀

【解析】【點評】這道題目通過一個小故事,考查了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翻譯能力以及寓意提煉能力。題目設計合理,既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同時,題目中的選項設置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學生仔細分析、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答案。這樣的題目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題能力。

20.(1)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古文句子的意思和語法結構。在古文中,正確的停頓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義。對于選項A,“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的停頓將“伸手入瓶”和“取之滿握"分開,這在語法上顯得不連貫,因為“伸手入瓶”是為了“取之滿握"。對于選項C,“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的停頓也不合適,因為它將“汝勿貪多"和“則拳可出矣”的因果關系切斷了。而選項B“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的停頓則符合古文的語法結構和語義表達,清晰地表達了母親的勸告和結果。

故答案為:B

21.(2)首先,我們要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詞匯:“汝”(你)、“勿"(不要)、“貪多”(貪心多拿)、“則"(那么)、“可”(可以)、“出"(出來)。然后,將這些詞匯按照古文的語序組合成通順的現代漢語句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母親在告訴孩子,如果他不要貪心多拿果子,那么他的拳頭就可以從瓶子里出來了。

故答案為:你不要貪多,少拿幾個你的拳頭就可以出來了

22.(3)首先,我們需要理解整個故事的核心內容和寓意。故事中的孩子因為貪心多拿了果子,導致拳頭卡在瓶子里無法出來,最終在母親的勸告下放棄了部分果子才得以解脫。這個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訴我們貪心往往會帶來不良的后果,而學會取舍和滿足是更為重要的。然后,我們將每個選項與故事的寓意進行對比。選項A“文中的小孩愚蠢無知,軟弱愛哭”只是描述了孩子的表面行為,沒有觸及到故事的深層寓意。選項C“我們做事要善于動腦筋"雖然是一個積極的建議,但與故事的寓意不符。而選項B“做人不能太貪婪,要學會取舍”則準確地概括了故事的寓意。

故答案為:B

23.(2024三上·錢塘期末)星星被波光點亮,魚兒飛向太陽。童話的世界,溫暖又明亮。從下面任選一個主題,編寫有趣的童話故事吧!

①小水滴與海洋②奇妙王國③窮光蛋歷險記④誰是森林之王

小貼士:①請你大膽地想象,把最神奇的內容寫清楚,別忘了給故事取個題目。

②寫好后讀一讀,用修改符號改一改。

【答案】奇妙王國

又是一個星期天,正值冬天里的黃昏時刻。國王路過廚房,正好瞧見一只饑腸轆轆的啄木鳥在偷吃食物。國王呵斥道:“大膽的啄木鳥,為何偷吃宮殿里的食物?"啄木鳥慚愧地回答:“我因為貪玩,沒有儲存冬季的食物,饑腸轆轆,無奈偷吃!”國王教育道:“國王的臣民都要艱苦奮斗,勤勞致富。"

于是,國王給啄木鳥一塊金幣,命令它買一些玫瑰花的種子,在小河邊種下。啄木鳥叼起那塊金幣飛到超市買了一些種子開始播種。過了些時日,小河邊終于盛開了一叢叢美麗的玫瑰花!

小動物聽說了,都紛紛來買花,于是啄木鳥有了足夠的錢,可以購買過冬的食物了。

啄木鳥開心的飛到皇宮,對國王說到:“謝謝我親愛的國王,是你讓我知道了勤勞帶來的好處,我以后一定不會再懶惰了。”國王聽后,滿意的笑了。

【知識點】童話類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習作為童話作文。寫童話作文和寫記敘文一樣,在寫法上也要寫“實”,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析題目給出的詞語,想想人物和事物之間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地點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結果怎樣注意寫童話故事要注意進行合理而豐富的想象,不能天馬行空,胡編亂造,要符合生活實際。

【點評】作者選取國王和烏鴉來作為故事的主要角色,合理發揮想象,把故事寫得生動完整,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1/1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

1.(2024三上·錢塘期末)請把詩句填寫完整,注意書寫正確、美觀。

2.(2024三上·錢塘期末)請在語境中根據拼音把句子填寫完整。

2023年,是充滿收獲的一年,我們學會了留心生活、仔細ɡuānchá:看jiēdào兩旁的梧桐樹葉隨風fēiwǔ,開始了一場奇妙的空中lǚxínɡ;在草地上wánshuǎ,看púɡōnɡyīnɡ花瓣張開、hélǒnɡ的樣子;在wùménɡménɡ的森林里,聽大自然yǎnzòu各種不同的樂曲……

3.(2024三上·錢塘期末)下面每小題都有一個加點字的注音是錯的,把它選出來。

(1)

A.稍息(shào)B.壓根兒(yā)C.歌吟(yín)

(2)

A.薄紗(báo)B.晃眼(huǎnɡ)C.興奮(xìnɡ)

(3)

A.胳臂(bo)B.鯽魚(jì)C.眼眶(kuànɡ)

4.(2024三上·錢塘期末)下面每小題都有一個詞語含有錯別字,把它選出來。

(1)

A.墻壁B.來得急C.眼疾手快

(2)

A.作聲B.亂槽槽C.提心吊膽

(3)

A.蠟燭B.成群結隊C.滿栽而歸

5.(2024三上·錢塘期末)讀句子,給加點的字詞選擇合適的意思。

(1)A.接連不斷B.接在原有的后頭C.添;加

①我的水喝光了,可以再去續一些嗎?____________

②終場哨聲響起,比賽結束了。觀眾陸續從賽場里走出來。

③《小狗學叫》的故事有趣極了,你可以續寫一下嗎?___

(2)A.極強的;力量很大的B.鮮明的;程度很高的

①夏日正午,陽光十分強烈,照得湖水波光粼粼,真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②了解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延續不絕的歷史,就能自然形成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____________

6.(2024三上·錢塘期末)秋天到了,小明想把家鄉楓樹林的美景寫進作文里,你會推薦哪組詞語給他,讓他筆下的楓樹林更加吸引人?()

A.一葉知秋五谷豐登B.秋高氣爽層林盡染

C.秋風習習碩果累累D.金桂飄香春華秋實

7.(2024三上·錢塘期末)下列加點的詞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A.朋友說送我一件禮物,第二天我果然收到了禮物,真是大吃一驚。

B.放眼望去,濃密的綠葉在陽光之下閃閃發光。

C.弟弟一本正經地站在舞臺中央,好像一名主持人。

8.(2024三上·錢塘期末)有一個漢字是這樣演變的:,有人認為表示植物枝條彎曲相互纏掛,還有人認為是用筆來畫出符號。根據圖片和意思,我能猜出這個漢字是()。

A.召B.勾C.勺

9.(2024三上·錢塘期末)古詩美文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美,我們可以積累在摘抄本上。

(1)詩中有畫。“荷盡已無擎雨蓋”描寫的畫面是()。

A.B.

(2)詩中有景。我們跟隨李白去欣賞“___,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奇觀,跟隨蘇軾領略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___”的風光。

(3)文中有志。怎么與人相處呢?《荀子》教我們“,暖于布帛;,深于矛戟"。

(4)文中有理。“,”這句話告訴我們,既不能把憤怒發泄在別人身上,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10.(2024三上·錢塘期末)根據課文及推薦書目內容,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默讀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盡量用手指著讀,否則會影響閱讀速度。()

(2)《父親、樹林和鳥》一文中,“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是因為父親知鳥、懂鳥,他要是成為獵人,鳥兒們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3)《一個粗瓷大碗》主要講了抗日戰爭期間,趙一曼把搪瓷缸子送給了新戰士后,通訊員找了一個粗瓷大碗給她,她卻又把碗搞“丟”了的感人故事。()

(4)葉圣陶的《稻草人》中,稻草人之所以倒下,是因為看到農夫很可憐,自己又不能幫他們,就傷心倒下。()

(5)《安徒生童話》中有善良的灰姑娘,堅定的錫兵,丑陋的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4三上·錢塘期末)閱讀養蠶日記,回答問題。

蠶寶寶們在一天天長大,它們急忙迫不及待換上了青白色外套。它們的胃口可好了,因為你仔細傾聽,還能聽到它們吃桑葉時發出的沙沙聲呢!它們的嘴就像鋸齒一樣,所到之處,桑葉都被“鋸"得凹凹凸凸。有的蠶寶寶更調皮,干脆直接從桑葉中間挖個大窟窿。

11.觀察日記中還缺少下面的內容,哪一種格式才是規范的?()

A.4月16日晴星期日

B.4月16日星期日晴

C.星期日晴4月16日

12.讀完觀察日記后,我知道主要記錄的是蠶寶寶們的()。

A.進食情況B.活動情況C.生長周期

13.仔細閱讀觀察日記,判斷下列說法,對的打“√”,錯的打“×"。

①畫橫線的句子把蠶寶寶當成人來寫,把它外表的改變說成是換衣服,十分有趣。

②作者觀察得可真仔細,不僅用眼睛看,還用耳朵聽,所以能把蠶寶寶的變化寫得細致生動。

14.寫日記的小朋友十分粗心,日記中有兩處錯誤,細心的你能發現嗎?請用規范的修改符號在日記上面修改吧。

(2024三上·錢塘期末)請認真閱讀短文并完成相應的習題。

白熊先生的苦惱

①白熊先生是《北極趣味畫報》的主編,是個深度近視眼,離開眼鏡簡直沒法生活。今早,眼鏡意外不見了。

②出門前,他先找帽子,只見帽子掛在墻上,他隨手摘下就扣在頭上了。可是那是朋友送給他的一個漂亮的瓷盤,盤子在他頭上轉了兩圈,滾下來,砸在他的腳上摔成了碎片。

③他找襪子,他左腳穿的黑襪子,是他夫人的;右腳穿的紅襪子,是他女兒的。

④他往自己頭上淋些香水,其實,那是他兒子的藍墨水瓶。他變成了一個可怕的藍臉熊。

⑤他見門外放著一雙鞋就把腳伸進去,誰知那是他兒子的兩輛電動玩具車,他還沒站穩,車子就發動了。白熊先生像一匹馬似的沖了出去。

⑥他撞在一位先生身上。他趕忙抱住那位先生,連連說對不起。可是,再一瞧,那位先生戴的不正是他的眼鏡嗎?他一把奪過眼鏡戴上,這才看清:

⑦白熊先生嘆了一口氣,走進辦公室。他要寫一篇文章,刊登在他的《北極趣味畫報》上,題目是:白熊先生的苦惱。

⑧第一句話是:請注意保護好眼睛……

15.讀完故事,我積累了一個有新鮮感的詞語。第⑤段中有一個比喻句,很有新鮮感,找一找,用曲線畫出來_________。

16.通過聯系上下文,我知道了“苦惱”的意思是,讀完故事,我知道了“白熊先生的苦惱"是____________。

17.很多物品具有相似性,深度近視的白熊先生因此鬧出了一連串的笑話。請你從文中找出這些相似的物品,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18.第②到⑤段寫了白熊先生丟了眼鏡后遇到的麻煩,作者把這些麻煩寫得生動有趣。朗讀時,我想選一段()的配樂。

A.歡快B.沉重C.舒緩

19.讀到第⑥段時,你猜測后面會發生什么?展開想象,把預測的情節填在文中方框內。

(2024三上·錢塘期末)請認真閱讀小古文并完成相應的習題。

瓶中有果,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20.下面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是()

A.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

B.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C.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21.結合自己的理解解釋下面這句話的意思。

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22.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文中的小孩愚蠢無知,軟弱愛哭。

B.做人不能太貪婪,要學會取舍。

C.我們做事要善于動腦筋。

23.(2024三上·錢塘期末)星星被波光點亮,魚兒飛向太陽。童話的世界,溫暖又明亮。從下面任選一個主題,編寫有趣的童話故事吧!

①小水滴與海洋②奇妙王國③窮光蛋歷險記④誰是森林之王

小貼士:①請你大膽地想象,把最神奇的內容寫清楚,別忘了給故事取個題目。

②寫好后讀一讀,用修改符號改一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徑斜|生處

【知識點】漢字書寫;古詩詞填空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對古詩詞的掌握和書寫能力。首先,我們需要明確題目要求的是填寫完整的詩句,并且要注意書寫正確、美觀。這要求我們對古詩詞有一定的積累和記憶,同時也要注意書寫時的筆畫順序和字體結構。接下來,我們分析解題思路:題目可能給出詩句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個主題,我們需要根據這些線索回憶出完整的詩句。如果對某句詩不確定,可以嘗試回憶整首詩的內容,或者通過詩句的韻律、意境等線索來推斷。在書寫時,要注意每個字的筆畫順序和結構,確保書寫正確。

字體要工整、美觀,符合書寫規范。填寫完詩句后,要仔細檢查核對,確保沒有遺漏或錯誤。回憶詩句:根據“遠上寒山石”,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回憶起整句詩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書寫規范:在書寫時,要注意“徑"、“斜”、“處"這些字的筆畫順序和結構,確保書寫正確且美觀。在填寫詩句時,一定要保持專注和認真,避免因為粗心大意而出現錯誤。

書寫時要保持字體工整、美觀,避免因為書寫不規范而影響整體效果。

故答案為:徑斜|生處

【點評】這道古詩詞填空題設計精巧,既考察了學生對經典詩句的記憶能力,又強調了書寫規范的重要性。通過簡短的詩句片段,引導學生回顧并鞏固古詩詞知識,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同時,對書寫的要求體現了對學生基本功的重視,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書寫習慣。試題難度適中,既有一定的挑戰性,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過于困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的來說,這是一道具有教育意義和實用價值的試題。

2.【答案】觀察;街道;飛舞;旅行;玩耍;蒲公英;合攏;霧蒙蒙;演奏

【知識點】看拼音寫漢字

【解析】【分析】首先,需要準確識別題目中給出的拼音,這些拼音分別對應著中文的某個字詞。然后,根據平時積累的漢字知識和拼音規則,將這些拼音轉化為對應的漢字。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拼音的聲調,因為不同的聲調可能對應不同的漢字。轉化拼音為漢字后,需要將這些漢字放入原句中進行理解,確保它們符合句子的語境。例如,“ɡuānchá”轉化為“觀察"后,結合句子“我們學會了留心生活、仔細ɡuānchá”,可以確認“觀察"是合適的詞匯。同樣地,“jiēdào”轉化為“街道"后,與“兩旁的梧桐樹葉”相搭配,也符合語境。完成所有拼音的轉化后,再次通讀整個句子,檢查是否有語法錯誤或邏輯不通順的地方。如果有需要,可以根據語境進行微調,以確保句子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故答案為:觀察;街道;飛舞;旅行;玩耍;蒲公英;合攏;霧蒙蒙;演奏

【點評】這道試題設計得很好,它巧妙地結合了拼音與語境理解,既考查了學生的拼音拼讀能力,又檢驗了他們對漢字和詞匯的掌握程度。同時,通過描述一系列生動的場景(如街道旁的梧桐樹葉飛舞、草地上玩耍看蒲公英、霧蒙蒙的森林中聽大自然演奏),試題還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樣的試題不僅具有知識性,還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

3.【答案】(1)

(2)

(3)

【知識點】字音

【解析】【分析】(1).A選項“稍息(shào)":實際上,“稍”在“稍息"一詞中應讀“shào”,但通常這個字在表示“稍微"或作為“稍息”的口令時讀“shào"是較為特殊的情況,多數情況下讀“shāo”。不過,在此題目語境下,視為正確。B選項“壓根兒(yā)":這里的“壓”在“壓根兒"中應讀“yà”,表示“根本"的意思,因此B選項的注音是錯誤的。C選項“歌吟(yín)”:此處的“吟"讀音正確,為“yín”。

(2)A選項“薄紗(báo)":雖然“薄”有多音,但在此處表示“厚度小"時讀“báo”,注音正確。B選項“晃眼(huǎnɡ)":表示光線強烈刺眼時,“晃”讀“huǎnɡ”,注音正確。C選項“興奮(xìnɡ)”:在表示“振奮,激動"時,“興”應讀“xīng”,而非“xìnɡ”,所以C選項的注音是錯誤的。

(3)A選項“胳臂(bo)":這里的“臂”在口語中常讀作輕聲“bo”,但嚴格來說,它應讀為“bei”或“bì"(根據具體語境),但在特定語境下,“bo”是常見的,但此題可能更傾向于標準讀音,故視為錯誤。B選項“鯽魚(jì)":此處的“鯽”讀音正確,為“jì"。C選項“眼眶(kuànɡ)”:此處的“眶"讀音正確,為“kuànɡ”。

故答案為:(1)B(2)C(3)A

【點評】這些試題有效地考查了學生對漢字多音字及輕聲的正確讀音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測試了學生對常見詞語讀音的熟悉度。試題設計合理,既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考察,也體現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關注。通過分析解題過程,學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每個選項的正確性,并加深對漢字讀音的記憶和理解。

4.【答案】(1)

(2)

(3)

【知識點】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A項“墻壁":此詞無誤,指磚、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圍。B項“來得急”:此詞存在錯別字,應為“來得及”,表示時間上還容得下或能夠顧到。這里的“得”是助動詞,表示可能、可以,而“的"是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故B項錯誤。C項“眼疾手快”:此詞無誤,形容做事機靈、機警、敏捷、反應很快。

(2)A項“作聲":此詞無誤,指發出聲音,多指低聲說話。B項“亂槽槽”:此詞存在錯別字,應為“亂糟糟”,形容事物雜亂無章或心里煩亂。這里的“糟”指雜亂、錯雜,而“槽"多指盛牲畜飼料的長條形器具或挖或砌成的坑,故B項錯誤。C項“提心吊膽”:此詞無誤,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3)A項“蠟燭":此詞無誤,是一種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蠟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動物油脂制造。B項“成群結隊”:此詞無誤,形容人或動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來也比喻團結一致。C項“滿栽而歸":此詞存在錯別字,應為“滿載而歸”,原指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也可以形容學術上取得很大的成果。這里的“載"指裝載,而“栽”指種植,故C項錯誤。

故答案為:(1)B(2)B(3)C

【點評】這些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漢字字形的掌握能力,特別是對形近字、同音字的區分能力。通過逐一檢查每個選項中的詞語,找出其中的錯別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漢字知識,還能提高他們在閱讀和寫作中的準確性。試題設計合理,難度適中,既考察了基礎知識,又體現了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

5.【答案】(1)C;A;B

(2)A;B

【知識點】詞語含義的理解

【解析】【分析】(1)第一個句子“我的水喝光了,可以再去續一些嗎?"中的“續”指的是在原有基礎上添加,即加水,因此選擇C項“添;加"。第二個句子“終場哨聲響起,比賽結束了。觀眾陸續從賽場里走出來。”中的“陸續"表示觀眾一個接一個地走出來,沒有間斷,因此選擇A項“接連不斷”。第三個句子“《小狗學叫》的故事有趣極了,你可以續寫一下嗎?"中的“續寫”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繼續編寫,即接在故事后面寫,因此選擇B項“接在原有的后頭"。

(2)第一個句子“夏日正午,陽光十分強烈,照得湖水波光粼粼,真是‘水光瀲滟晴方好’。”中的“強烈"描述的是陽光的力量大、亮度高,因此選擇A項“極強的;力量很大的”。第二個句子“了解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延續不絕的歷史,就能自然形成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的“強烈”用來修飾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程度很高,非常鮮明,因此選擇B項“鮮明的;程度很高的"。

故答案為:(1)C、A、B(2)A、B

【點評】這兩道題目設計得很好,既考查了學生對字詞在不同語境下含義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通過這類題目,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漢字的多義性,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題目中的句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易于理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6.【答案】B

【知識點】成語運用

【解析】【分析】由句子“秋天到了,小明想把家鄉楓樹林的美景寫進作文里”可知,應把描寫秋天且與楓樹有關的詞語推薦給她。

A.五谷豐登:指農作物獲得大豐收。與楓樹無關。

B.都是描寫秋天且與楓樹有關的詞語。

C.碩果累累:結的大果實非常多。比喻取得的巨大成績相當多。與楓樹無關。

D.金桂飄香:秋季里桂花盛開,花香馥郁,香飄四散的意思。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舊時比喻文采和德行。現多比喻學習有成果。與楓樹無關。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于詞語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不難,結合平時的閱讀與積累完成,不會的可查閱相關的資料。

【知識點】詞匯運用

【解析】【分析】1.理解詞語含義:“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與所料所說相符,通常用于表示某事確實如預期般發生了。“閃閃發光”:形容光亮閃爍,多指具體物體在光線下反光或發光。“一本正經":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也含諷刺意味。2.分析句子語境:A句:“朋友說送我一件禮物,第二天我果然收到了禮物,真是大吃一驚。”這里,“果然"表示收到了預期的禮物,但“大吃一驚”則表達了對禮物的意外或驚訝。兩者在語境上形成了反差,因為“果然"通常用于沒有意外的情況,而“大吃一驚”則意味著有意外發生。B句:“放眼望去,濃密的綠葉在陽光之下閃閃發光。"此句中“閃閃發光”用來形容綠葉在陽光下的反光效果,使用恰當。C句:“弟弟一本正經地站在舞臺中央,好像一名主持人。"“一本正經”用于形容弟弟站姿的莊重,與“好像一名主持人"相呼應,使用恰當。3.判斷詞語運用:在A句中,“果然”與“大吃一驚"的使用形成了邏輯上的不一致。因為“果然”表示預期與結果相符,而“大吃一驚"則表示結果出乎意料。兩者在同一語境中同時使用,顯得自相矛盾。B句和C句中的詞語均在其各自語境中運用得當,無邏輯或語境上的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對詞語含義及語境運用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判斷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適用性。試題設計合理,難度適中,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題目中的選項覆蓋了不同類型的詞語和語境,使得試題具有廣泛的考察面和一定的區分度。

【知識點】漢字演變

【解析】【分析】A選項(召):漢字“召”的演變過程與題目中給出的形態不符,它并沒有體現出兩條彎曲且相互纏繞的線條,因此可以排除。

B選項(勾):觀察“勾"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它早期形態中有類似于兩條相互纏繞或彎曲的線條,這與題目中給出的形態相吻合。同時,“勾”字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來表示彎曲或勾連的動作,與“植物枝條彎曲相互纏掛"和“用筆來畫出符號”兩種解釋都有一定的關聯性。

C選項(勺):漢字“勺"的演變過程與題目中的形態差異明顯,它更多地與容器或舀取的動作相關,沒有體現出彎曲或纏繞的特征,因此可以排除。

接下來是解題過程:1.根據題目給出的漢字演變形態,我們首先尋找具有類似形態的漢字選項。

2.在A、B、C三個選項中,只有B選項(勾)的演變過程與題目形態相似。3.進一步分析“勾”字的含義和用法,發現它與題目中給出的兩種解釋(植物枝條彎曲相互纏掛、用筆來畫出符號)都具有一定的契合度。

故答案為:B

【點評】這道試題通過考查漢字的演變過程和含義,既考查了學生對漢字形態識別的能力,又考查了他們對漢字意義的理解能力。試題設計巧妙,既具有知識性,又富有趣味性,能夠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和演變規律。同時,這道試題也提醒我們,在學習漢字時,要注重對漢字形態和意義的全面理解,以加深對漢字文化的認識。

9.【答案】(1)

(2)天門中斷楚江開;山色空蒙雨亦奇

(3)與人善言;傷人以言

(4)不遷怒;不貳過

【知識點】古詩詞運用;諸子百家

【解析】【分析】(1)此題考查的是對古詩句所描繪畫面的理解。需要準確理解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中的意象和場景。首先,理解“荷盡已無擎雨蓋”的字面意思,即荷花凋謝后,不再有像傘一樣撐著的荷葉。接著,想象這一場景,荷花凋謝后的池塘,荷葉也枯萎,不再能為雨水提供支撐,形成一幅秋日荷塘的蕭瑟畫面。最后,根據選項判斷哪個描述最符合這一畫面。

(2)此題考查對李白和蘇軾詩句的記憶與理解,需要準確填寫出詩句的上下句。對于第一空,根據“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提示,回憶李白的《望天門山》,確定前一句為“天門中斷楚江開”。對于第二空,根據“水光瀲滟晴方好"的提示,回憶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確定下一句為“山色空蒙雨亦奇”。

(3)此題考查對《荀子》中關于人際交往的名言的記憶。根據題目要求,回憶《荀子》中關于如何與人相處的教誨。準確填寫出“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這兩句,前者強調善意言語的溫暖,后者強調惡言的傷害。

(4)此題考查對古代名言警句的記憶與理解,需要準確填寫出關于情緒控制和避免重復錯誤的句子。回憶關于情緒控制和避免錯誤的古代名言。確定“不遷怒,不貳過”這兩句符合題目要求,前者指不把自己的憤怒發泄到別人身上,后者指不犯同樣的錯誤。

故答案為:(1)B(2)天門中斷楚江開,山色空蒙雨亦奇(3)與人善言,傷人以言(4)不遷怒不貳過

【點評】這些試題通過古詩美文的引用,既考查了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熟悉程度,又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情感和智慧。試題設計巧妙,既有對詩句的直接記憶要求,也有對詩句背后意義的理解與運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試題也注重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既有基礎性的詩句填空,也有需要深入理解的名言警句,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練習。

10.【答案】(1)錯誤

(2)錯誤

(3)錯誤

(4)錯誤

(5)錯誤

【知識點】其他文學常識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課文及推薦書目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1)對于第一個問題,“默讀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盡量用手指著讀,否則會影響閱讀速度。"這句話的后半部分有誤。默讀時,確實不應該發出聲音,但用手指著讀同樣會影響閱讀速度,因為手指的移動會限制眼睛掃視的速度,降低閱讀效率。正確的默讀方式應該是眼睛快速掃視文字,理解內容,而不是依賴手指的指引。因此,該題判斷為錯誤。

(2)第二個問題關于《父親、樹林和鳥》一文的理解是正確的。文中“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句話,確實是因為父親知鳥、懂鳥,如果他成為獵人,鳥兒們將會受到更大的傷害。這體現了作者對鳥兒的愛護和對父親知鳥、愛鳥之心的贊賞。因此,該題判斷為正確。

(3)第三個問題對《一個粗瓷大碗》的概述是正確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趙一曼把搪瓷缸子送給新戰士后,通訊員為她找了一個粗瓷大碗,但她卻把碗“丟"了的感人故事。這體現了趙一曼關心戰士、艱苦樸素的高尚品質。因此,該題判斷為正確。(4)第四個問題關于《稻草人》的內容描述是錯誤的。在葉圣陶的《稻草人》中,稻草人之所以倒下,并不是因為它看到農夫很可憐而自己又不能幫忙而傷心倒下。實際上,稻草人是因為看到稻子被蟲子吃掉,自己又不能動,無法保護稻子,感到無比痛心而最終倒下的。這體現了稻草人忠誠、盡職但又無能為力的悲劇形象。因此,該題判斷為錯誤。

(5)第五個問題對《安徒生童話》中人物形象的描述存在錯誤。首先,“善良的灰姑娘”并非出自《安徒生童話》,而是《格林童話》中的故事。其次,《安徒生童話》中的丑小鴨并不是“丑陋"的,它最終變成了美麗的天鵝,這體現了成長和蛻變的主題。因此,該題中對《安徒生童話》中人物形象的描述不準確,判斷為錯誤。

故答案為:(1)錯誤(2)正確(3)正確(4)錯誤(5)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課文及推薦書目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試題設計合理,覆蓋了多個文學作品的細節和主題,旨在檢驗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閱讀理解能力。同時,試題也注重了對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判斷和推理。

【答案】11.

12.

13.正確;正確

14.蠶寶寶們在一天天長大,它們迫不及待換上了青白色外套。它們的胃口可好了,如果你仔細傾聽,還能聽到它們吃桑葉時發出的沙沙聲呢!它們的嘴就像鋸齒一樣,所到之處,桑葉都被“鋸”得凹凹凸凸。有的蠶寶寶更調皮,干脆直接從桑葉中間挖個大窟窿。

【知識點】其他類作文

【解析】【點評】這道題目設計得很好,既考查了學生對觀察日記格式的理解,又考查了對日記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還涉及了修辭手法的識別和糾錯能力的訓練。通過這樣一道題目,可以全面檢驗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題目中的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

11.(1)考查的是觀察日記的規范格式。通常,觀察日記的日期應放在最前面,接著是星期幾,最后是天氣情況。這樣的順序有助于讀者快速了解日記的時間和背景。對比三個選項,只有B選項(4月16日星期日晴)符合這一規范。

故答案為:B

12.考查的是對日記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通過閱讀日記,可以看出主要內容是圍繞蠶寶寶如何吃桑葉,即它們的進食情況來描述的。對比三個選項,A選項(進食情況)最符合日記的主要內容。

故答案為:A

13.(3)考查的是對日記中具體語句的理解和判斷能力。第一小題,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將蠶寶寶外表的改變比作換衣服,這是正確的。第二小題,日記中提到了“仔細傾聽"和蠶寶寶吃桑葉的聲音,以及蠶嘴像鋸齒一樣等細節,說明作者不僅用眼睛看,還用耳朵聽,觀察得非常仔細,這也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正確、正確

14.考查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