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子四章學習目標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張,了解《老子》的相關知識。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誦課文。3.理解選文的思想內容,思考其現實意義。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
),其猶龍邪!”——《史記》導入:猜猜他是誰?關于老子的基本信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史載,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聞名。關于老子的思想老子,中國哲學的奠基人!道本思想:“道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而“道”無形,不可言說,道之本性與自然最接近,它無聲無息、無所作為卻能化育萬物,正是這種無為,成就了有為,成就了世間的一切。辯證思想:①現象與本質:老子主張看事物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如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41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②對立統一:老子認為任何在事物看似矛盾的兩級可能存在其統一性,43章說水“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58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關于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政治思想:主張無為而治!“無為”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而是順其自然地為。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譯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圣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么,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①芻(chú)狗:用野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時用,用后即扔。芻,野草。②橐(tuó)龠(yuè):古代的風箱。譯文:天地無所謂仁愛,對待萬物像對待祭祀時草扎的小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然生長;有道的人無所謂仁愛,對待百姓也如同對待芻狗一樣,任憑百姓自己發展。天地,不就像一個風箱嗎?雖然中空但永無窮盡,越鼓動風量便愈多,生生不息。政令名目繁多反而會加速國家的敗亡,不如保持虛靜。關于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政治理想:小國寡民,其樂融融。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80章)譯文: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只車輛,卻不必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復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之中。國家治理得好極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關于老子的傳說紫氣東來。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衰敗得不像樣子了,于是決定出走,云游天下,不問世事。快到函谷關時,守關的長官尹喜在城關上眺望時,只見關谷中有一團紫氣從東方冉冉飄移過來。關令尹喜是一個修養與學識極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這種氣象,心里一頓:這是有圣人來了,只有圣人來才會有這樣的云氣!果然,不多一會兒,就見到一位仙風道骨的人,騎著一頭青牛緩緩向關口行來。這人就是老子!紫氣東來:比喻吉祥的征兆。關于老子的傳說騎青牛而去。關令尹喜知道老子要遠走高飛了,就請求這位當時著名的學者留下他的智慧來,要他寫一點著作,作為放他出關的條件。于是老子才將他的智慧寫在了簡牘上,一共五千語言,名曰《道德經》。據說,尹喜讀到這樣美妙的著作后,被深深震撼了。讀完后,他對老子說:“讀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當這個邊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老子莞爾一笑,同意了。據說,后來有人在西域看到了他們兩人的總計,而且兩人都活了好長好長的歲數!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傳說是老子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開山作。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對后世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被翻譯成94種語言,有2000多種譯本,是迄今為止翻譯語言種類最多的中國文化典籍。
現代《道德經》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為準,字數為5162字。
除此之外,20世紀70年代,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版《道德經》流傳度也很廣。關于《道德經》
《道德經》多以治國安邦之施政主張為旨歸—即世人所謂“內圣外王”之學!《道德經》的創作目的老子生于春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式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民間疾苦,他希望能尋找到一種根本的力量來平復世亂、拯救蒼生,為世間傳一份遮風擋雨的智慧。于是便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王朝興衰成敗為鑒,追本溯源,提出了一套他認為可以從根本上讓世間太平、讓世人安寧幸福的主張,敘道德之意五千言匯于《道德經》。第五十三章: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竽。非道也哉!“道”:何謂“道德”?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如果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名”如果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就不是永恒不變的“名”。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存在。它無聲無形,寂靜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循環運行而不衰竭,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強把它叫做“道”,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法自然(任自然而行)。“道”生混沌之氣,混沌之氣分化為陰陽兩氣,陰陽兩氣交匯后不斷分化、衍生、形成世間萬物。“道”乃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整個宇宙都是由“道”衍生而來,它是天地人的母體。然而“它”無聲無息,不可言說。
道——世界的本源、天地運行的法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我的哲學一旦用語言或文字表述,原意大失。”“德”:何謂“道德”?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具備“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外在的有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德”;具備“下德”的人表現為外在的不離失“德”,因此實際是沒有“德”的。孕育萬物而不居為己有,滋養萬物而不自恃有功,使萬物生長而不主宰,這就是奧妙玄遠的德。道經主要是講天之道,也就是講宇宙觀與自然觀。德經主要是講人之道,也就是講社會觀與人生觀。老子認為當時的人之道已經背離了天之道,所以才天下大亂,生靈涂炭;所以救世之道就是要行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就是遵循了天道的人道。那么,怎么做才算是行圣人之道呢?老子在下篇給出了行圣人之道的答案!具體怎么做才是有德呢?老子給出了兩個字: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用無的心態去為。無私、無我、無欲、無求、無招、無令……道本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那遵道而行也應該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才對。無私方能成其私,無為方能無不為。活動一誦讀經典《道德經》是我的生命之書。——白巖松朗誦經典轂埏埴戶牖矜贅強行者泮累土幾成而敗之(gǔ)(zhuì)(pàn)(jīn)(jī)(qiǎng)(léi)(yǒu)(shānzhí)活動二品悟大道《老子》之書,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魏源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埏shān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成。轂gǔ: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zhóu。當其無,有車之用:車的功用正是產生于車轂的"無"。
當:在(某處,某時)。
其:代詞,代車轂;代陶器;代房屋。
無:指車轂的中空處。埏shān埴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以為:以,來;為,制作。戶牖:門窗。以為:以,來;為,建造。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能給人帶來便利,是因為“無”所發揮的作用。輻轂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第十一章[譯文]三十根輻條匯集到車輪中心的車轂中,正是因為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車輪才能轉動,車的作用才得以發揮。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發揮裝東西的作用。開鑿門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為有了門窗內的空虛部分,屋子才能發揮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能給人帶來便利,是因為“無”所發揮的作用。第十一章怎樣理解老子所說的“有”“無”的關系?以經解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如《易經》有乾坤兩扇門,《道德經》的兩扇門是有和無![譯文]“道”如果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名”如果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就不是永恒不變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所以,常從“無”中觀察天地的奧妙;常從“有”中尋找萬物的蹤跡。“有”和“無”,只不過是同一來源的不同名稱罷了,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們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第十一章怎樣理解老子所說的“有”“無”的關系?“有”和“無”是對立統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無”讓“有”發揮作用。正如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車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備器皿的作用;有了門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當然,不要把‘無’的地位、作用過分夸大。……沒有墻壁、梁柱、磚木的‘有’,也就沒有供起居的空間,只是一片空曠的開闊地,雖有空間(‘無’),卻不能居住。有與無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任繼愈《竹影集:任繼愈自選集》有無相生、對立統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第十一章老子關于有和無的辯證觀,對我們的當下生活有何啟示?讀書:如果囫圇吞棗不假思索地讀書,把頭腦塞得滿滿的,不給自己留下思考空間和消化吸收的余地,讀書的效果如何能好?生活:當代人普遍太在意“有”(占有、擁有、享有),而恰恰忘記了“無”的作用。各種欲念把心都裝滿了,所以生活會很焦慮,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有”,還一定要有“無”。如果換個角度把心放空,去掉雜念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給自己的心靈留有空間,留有余地,留出“無”。之后你會發現,原來生活中沒有多余的有形物質,人生會變得更輕松美好。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企者不立:踮diǎn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自見xiàn者不明: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自是者不彰:自以為是的不能彰顯自伐、自矜:自我夸耀長cháng:長久
(一說zhǎng,得到敬重)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余食:剩飯贅行:贅瘤。贅,多余的;行,同“形”,形體物:人們,眾人|或自然法則惡:厭惡處:為,做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譯文]墊起腳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穩;邁著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遠;經常自我表現反而名聲大不起來,經常自我夸耀反而沒有功勞,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認可并獲得尊重。用“道”去衡量這些行為,可以說都是多余無用的,大家都討厭這些行為,所以懂得規律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第二十四章老子列舉企立、跨行、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錯誤原因是什么?急于求成、缺少平常心!違背了“道”(以“無”之心態待萬事,方能成萬事!)第二十四章老子的成事之道:以經解經: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22章)[譯文]委曲反會保全,彎曲反會直伸;低洼反會充盈,陳舊反會更新;少取反會獲得,貪多反會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堅守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彰顯;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反能長久獲尊重。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古人所謂“委曲便會保全”的話,怎么會是空話呢?它確實能使人得到保全,回歸大道。“曲則全”的處世哲學:求全之道,莫過于不爭,不爭之道,在于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做人低調、謙讓。第二十四章老子的“處下不爭”哲學:以經解經: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不為了自己)生也,故能長生。(7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8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66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73章)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81章)老子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處世哲學,對我們的當下生活有何啟示?讀書:每天做好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情,聽課、做作業、思考問題……不要和同學爭高下,不要刻意求成,保持平常心,一切順其自然,結果可能反而更美滿。生活:“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不要去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時間成熟時,就會有一批朋友與你同行。”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智:智慧,聰明明:明達(明通,通達事理)自勝者強:賓語前置,勝自者強強qiǎng行者:勤勉而行的人。強,竭力,勉力不失其所者: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所:處所,地方不亡:不消亡,不朽壽:長壽,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長存,這就是壽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譯文]認識、了解他人叫作聰明,而認識、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明智。能夠戰勝別人可以說是有力量的,而能夠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懂得滿足是富有的,能勤勉而行(努力提升“道德“修養)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第三十三章老子在本章從“自知”“自勝”“強行”“死而不朽”幾方面對人生修養提出了要求。你是如何理解這幾重人生修養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與熱愛,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才能給人生以合理定位。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憑借內在意志戰勝自我,克制欲望,摒除雜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達到無所不容、物我兩忘的境界,才稱得上強者。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受外界影響,不受名利誘惑,懂得知足,并能夠堅定自我信念,努力提升自我修養,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人才稱得上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一個人倘若能省視自己、排除雜念、戰勝自我,并且堅定信念努力提升自我修養,就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飽滿的精神風貌,與大道“復歸”,從而“死而不亡”。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其:代詞,代后面動詞所涉及的對象安:安穩,穩定持:持守兆:征兆或苗頭顯露出來,顯露跡象謀:謀劃,出主意解決脆:脆弱泮:同“判”,分離微:細微,細小散:散失于未有,于未亂:狀語后置。于,在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譯文]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事物脆弱時容易分離,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所以應在事情未發生時就處理妥當,在沒有陷入禍亂的時候就著手治理。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合抱:兩臂環抱,形容樹身之粗大。于毫末:狀語后置,以下類同。于,從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微的事物。九層:九級。亦用以喻極高。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為者敗之:強行去做的就會壞事。為,妄為執:把持失:失去無為:不妄為。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譯文]兩臂環抱起來的大樹,是從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極高的土臺,是從一筐土開始構筑的;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如果強行去做反而會失敗;如果一味攫取反而會失去。因此圣人不肆意妄為(順遂自然而為),所以不會招致失敗,不為滿足個人欲望而一味攫取,所以也不會有所失去。第六十四章民之從事,常于幾jī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之: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從事:做事于:在;
而:表修飾幾jī:接近敗:使……失敗慎:形作動,慎重對待如:像,如同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貴:意動用法,以……為貴,重視學不學:學習常人所不學習的復:彌補、補救輔:輔助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譯文]
人們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時候使事情失敗了。(如果)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對待收尾,就不會使事情失敗了。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從不重視稀有難得的貨物,圣人總是學習別人所不學的,補救眾人所常犯的過錯。圣人以此輔助天地萬物的自然發展,而不敢妄加干涉。第六十三章老子的成功哲學:以經解經: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63章)[譯文]以無為的心態去有所作為,以無事的方法去處理事務,以無味的感覺去體驗生活。大生于小,多起于少。處理困難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目標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終不貪圖自己有多大的成就,所以最終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輕易給出承諾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更多的困難。因此,有道的圣人總是更加重視困難,所以最終也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了。道。老子的成功哲學:保持平常心,從小處著手、從易時謀劃,注重過程中從小大大、從易到難的積累,結果自然美滿。本章是上一章的姊妹篇,上一章側重于講述怎樣達到成功,而這一章則側重于怎樣防止失敗。第六十四章在老子看來如何才能“無敗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之所以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往往是逐漸演變而來的。故一開始便需:防微杜漸,防患未然,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應當做好準備。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如果做事總是帶著強烈的目的,則往往會失敗,故做事過程中需:順其自然,不妄為,不奢望,只一心把事情做好,不在意結局,淡泊處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做事過程中需:堅持不懈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總結圣人做法:擺脫欲求的桎梏,自始至終,順應自然而為。課堂總結《道德經》五千余言,言簡而意味深長,質樸而充滿哲理,玄妙而順理成章。每一句名言,都是華夏文明的一盞燈火,千百年來照耀著每一個華夏子孫,給予華夏子孫不可或缺的精神養分。
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南懷瑾《老子他說》讀之,品之,用儒家思想進取,用道家智慧煉心!做一個既銳意進取又超然通達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拓展閱讀與鑒賞顛倒的世界與哲學鮑鵬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為我們不知道他碩大的頭顱內究竟包含著多少人生的智慧;他還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額際密密的皺紋中不知隱藏著多少陰謀與陷阱;當然,他還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現在我們民族的孩童時代,大約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在夕陽的余暉中,他晃動著遠去的身影,棄我們如棄敝屣。他對我們竟沒有一毫的留戀之意,讓我們世世代代為此難堪自慚。
拓展閱讀與鑒賞
老子出關而去是一件意義嚴重的事件,它表明,我們已經不配受哲學的引導;而我們自己由于迷醉與迷失于物質世界,也可恥地拋棄了哲學。一個聰明絕頂的哲人,不屑與他的同胞為伍,甚至不愿埋骨鄉梓,這難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與自尊受挫嗎?我寫這篇文章時是真心感到了一種難以自掩的羞慚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墮落得萬劫不復了嗎?真的是不配有這樣的一位哲人來教導嗎?老子的行蹤可以用神出鬼沒來形容。令我們悚然。有人說他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在云端里半隱半顯。——只是,他現在還在那里么?拓展閱讀與鑒賞不過,就算他是飛鴻,偶然經過我們的時空,也還是留下了雪泥鴻爪,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憐憫和慈悲。司馬遷不知有何依據,斷言他是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苦縣原屬陳,陳又為楚所滅。所以又屬楚了。當時南方北方的民風與學風已有較大不同,楚國也就以道家學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傳統,自豪地與齊魯大地的儒家、三晉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稱的,這和其他諸子著作統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者不同。他著作的名稱就叫“道德經”,或者根據《德經》《道經》之先后又叫作“德道經”。何謂德?一物之所以為一物謂之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特殊屬性;何為道?萬物運行之規律謂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興趣的,是較為純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規范的采血流程
- 安徽省A10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階段考試 數學試題(人教A版)D卷【含答案】
- 江蘇省江陰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八校聯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集裝箱與多式聯運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一中2025年高三高中數學試題競賽模擬(二)數學試題含解析
-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環境科學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汪清縣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數學模型建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衛生職業學院《急救醫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曲阜師范大學《景觀設計與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我的家鄉煙臺課件
- 2021屆高考英語887核心詞(打印、詞頻、出處、例句、背誦)
- 國外幾家氣壓盤式制動器的比較
- 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院感染監測統計表
- 信息安全評估表
- 硒知識科普手冊
- 《潔凈工程項目定額》(征求意見稿)
- 政府采購業務知識培訓課件(PPT33張)
-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論文
- 客戶退貨申請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