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基礎夯實練進階訓練第一層學問點一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1.韓非子說,商鞅的軍功爵制把斬殺敵人首級和官職及爵位相聯系,結果是有無治國實力的人都想殺敵立功,如此即可謀得官職,少數甚至能躋身于統治階層。讓有志氣和力氣的人去擔當須要才智和才能的官職,就猶如讓殺敵立功的人去當醫生和工匠一樣。由此可知,韓非子()A.重視對儒學理念的借鑒B.迎合了王權強化的時代訴求C.相識到軍功爵制的弊端D.要求選官制度的全面調整2.漢末魏晉時期,荀彧曾任尚書令,其父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楊彪(楊修之父)及其曾祖楊震、祖父楊秉、父親楊賜都官居太尉。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曾祖父司馬量曾任東漢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任東漢潁川太守。由此可知,當時的選官制度()A.有利于人才發揮特長B.易使上層社會趨向固化C.任用官員無固定標準D.緩解了世家大族間沖突學問點二隋唐至兩宋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3.唐代詩人劉得仁系皇親國戚,其兄弟為達官顯貴,而他“出入舉場三十年,竟無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屢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訴。兩人的經驗反映了唐代()A.科舉考試不重考生詩才B.選官制度阻斷貴族入仕C.中心政府剝奪宗室特權D.科舉取士體現公允公正4.北宋的御史臺和諫院合稱“臺諫”,是中心最主要的監察機構。臺諫官稱為“言官”,可干脆參與決策、指責政事,既牽制宰相、又約束皇帝。宋太祖曾規定,“與士大夫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宋朝的這一傳統()A.保證了宋王朝長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參政熱忱C.完善了古代的監察制度D.有效地制約了君主權力5.考課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種。唐代官員的考課等級共分九等,獲得中上以上等級者,每進一等,加祿一季;獲得中中者,保持本祿不變;中下以下等,每退一等,減祿一季。據此可知,唐代的考課制度()A.是科舉制度發展的產物B.是維護等級制度的工具C.保證了政治局面的穩定D.有利于國家吏治的改善學問點三元明清時期的官員選拔與管理6.明代,在浙江桐鄉縣,地方官員若出身進士,當地的秀才就“不勝諂事”,若出身舉人,便隨意提出要求,“茍不如意,便加詞色犯之”。這現象反映出()A.官員士紳之間關系驚慌B.士人輿論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級確定行政實力D.科考功名影響官員威望7.明代學者丘浚在《高校衍義補》中記述:“備書其在任行事功績……凡有三等,一曰稱,二曰平常,三曰不稱,既書之,引奏取旨,令復職,六年再考,亦如之。九年統考……以定其升降之等”。此處表述的制度是()A.上計制B.考察制C.考滿制D.考課制實力提升練進階訓練其次層8.漢朝的察舉制依據四科標準分類,以“德”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為主的有尤異、治劇、威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有道等科……據此可知,漢朝的察舉制()A.促進了社會各階層的流淌B.擴大了統治集團的階級基礎C.有助于選拔各類治國人才D.實現了中心對選官權的限制9.漢代時,某類官員的職責是“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下面為“六條”的主要內容,這反映出當時()
第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其次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侵漁百姓,聚斂為奸。
第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為百姓所疾……
第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
第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托所監。
第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令。A.土地兼并造成社會危機B.豪強地主勢力出現惡性膨脹C.朝廷重視對地方的限制D.政府加強對王國的行政管理10.唐代科舉考試中,應試者通過考試僅是得到了做官的資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通過吏部的“釋褐試”或曰“關試”,合格者才能授官。吏部考試的科目分為博學宏詞和拔萃。《新唐書》記載:“試文三篇謂之宏詞,試判三條謂之拔萃。”據此可知,唐代的科舉制()A.選官的標準趨向嚴苛B.保障了吏治清明與高效C.重視官員的實際才能D.沖擊了世家大族的特權11.宋代宰相祖輩任官狀況表曾祖、祖父或父親任官狀況宰相人數北宋(71)南宋(62)高級官員208中級官員1510低級官員128無官職記錄2436據學者探討整理而成,反映出兩宋時期()A.世家大族影響巨大B.社會階層流淌加強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12.如圖為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監察官)的出身統計圖。該圖可以用來說明北宋()A.政府重視監察官員隊伍建設B.監察體系內部出現權力制衡C.中心對地方的監察力度加強D.進士及第主要擔當監察官員13.清朝科舉實行分省取士制,也就是在本省內依額選佳卷錄用。乾隆認為假如不這樣做,“勢必至于江浙大省,取中人數居其大半,而邊遠小省,或至一名不中,殊非就地取才之意。”此舉旨在()A.緩解江浙地區人才積壓的狀況B.促進文教落后地區的教化發展C.體現公允公正以選拔最佳人才D.吸納各省人才以鞏固統治基礎14.中國古代歷來重視對縣官政績的考核。秦漢時期通過上計制度考察縣官一年來的任職狀況,并以此作為對縣官獎懲的依據;唐代對縣官的考績制度日趨完善,包含德、慎、公、勤等多個方面;明代制定更加嚴密的考績制度,分為考滿和考察兩種,兩者相輔進行。這一改變實質上反映了我國古代()A.管理水平不斷提高B.監察制度不斷完善C.中心集權不斷加強D.君主專制日益強化15.聞名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始終發揮著無形的統合功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既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呂思勉《中國制度史》材料二慢慢地,這些考試(指科舉)起先集中于文學體裁和儒家正統觀念,最終的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為中國供應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重和艷羨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國仍相對地孤立在東亞,它就會接著供應穩定性和連續性。——[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為一種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舉明顯有其客觀的歷史合理性,否則我們就無法說明其存在的長久性。……科舉的創新之處就在不僅為社會底層的學問分子供應了持續流淌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學問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并通過與上述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學問,說明科舉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體的統合功能。(3)據材料三,說明科舉制對于現代人才選拔的歷史借鑒價值。第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基礎夯實練1.答案:C解析:材料為韓非子對軍功爵制的評價,認為軍功爵制選出來的官員不肯定有實力為官,故C項正確;材料與儒家無關,解除A項;材料是對軍功爵制的評價,不是迎合時代,解除B項;材料與選官制度的調整無關,解除D項。2.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在察舉制之下,魏晉時期官員的家族背景比較雄厚,說明世家大族把持了官位,社會階層趨向固化,故選B項;由所學學問可知,察舉制以門第背景選拔人才,不利于人才發揮特長,故解除A項;任用官員以門第凹凸為準,并非無固定標準,故解除C項;察舉制是官員選拔制度,不能緩和世家大族沖突,故解除D項。3.答案:D解析:據材料內容可知,劉得仁和李洞雖貴為皇親國戚或宗室子弟,但他們都未在科舉考試中占據優勢,一樣會面臨屢試不中,由此可說明科舉考試體現了肯定公允公正的原則,故選D項;詩賦是唐朝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之一,故解除A項;劉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參與科舉考試,說明并沒有阻斷貴族入仕,且科舉只是入仕的途徑之一,解除B;材料未涉及貴族特權,事實上唐代宗室可以通過科舉以外的其他途徑入仕,仍舊享有肯定特權,解除C項。4.答案:B解析:材料分兩層信息,第一層是宋朝臺諫官“可干脆參與決策、指責政事,既牽制宰相、又約束皇帝”,說明宋朝臺諫官權力大;其次層是宋太祖的規定“與士大夫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說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綜合兩層信息可知宋朝文官位高權重,這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參政熱忱,故選B項;宋朝重文傳統有助于政治清明,但起不到保證宋王朝長治久安的作用,解除A項;完善說法太肯定,解除C項;宋朝臺諫官能在肯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權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約的作用,解除D項。5.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唐代官員能否升遷與考課成果關系親密,這就促使官員不得不做好本職工作,不敢稍有松懈,這有利于國家吏治的改善,故D項正確;考課在秦漢已有,解除A項;材料中“考課等級共分九等”體現了唐代考課制度具有嚴密而公正的標準,與等級制度無關,解除B項;考課制度不能保證政治局面的穩定,安史之亂的發生就證明白這一點,解除C項。故選D項。6.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對出身進士的地方官員“不勝諂事”,對出身舉人的地方官員則隨意提出要求。這實質上反映出進士的功名比舉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官員士紳之間關系驚慌,故A錯誤;材料沒有士人輿論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錯誤;出身等級不行能確定行政實力,故C說法錯誤。7.答案:C解析:依據“既書之,引奏取旨,令復職,六年再考,亦如之。九年統考……以定其升降之等”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通過考核確定官員的等次升降,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是明代的考滿制,C項正確;上計制度是中心政府用來對地方政府實行財政監督和政績考課的制度,與題意主旨不符,解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的考滿制,考察制的說法過于寬泛,與題意不符,解除B項;考課制是清代實行的,解除D項。故選C項。實力提升練8.答案:C解析:漢朝的察舉制可以選拔出“德”“文法”“才能”為主的人才,說明察舉制有助于國家選拔不同類型的治國人才,故選C;材料沒有反映人才的出身階層的信息,無法體現促進了社會各階層的流淌,解除A;B項是科舉制的影響,解除;察舉制是地方向中心舉薦人才,沒有實現中心對選官權的限制,解除D。9.答案:C解析:通過材料中的“省察”“黜陟”可知此類官員負責的是監察和考核工作,通過“六條”中的監察對象為“強宗豪右”“二千石”,可知材料所言為漢代派出官員對地方豪強和地方長官進行監察、考核,故選C項;材料中第一條的確能看出土地兼并造成不良影響,但無法看出是否已經形成社會危機,解除A項;據材料無法看出豪強地主勢力是否已經出現惡性膨脹,解除B項;“二千石”是郡守的通稱而非王國,解除D項。10.答案:C解析:考查唐代的選官制度。材料反映出唐代的選官制度既留意文章,又留意官員的司法判辭,即官員的實際治理才能,故選C項;材料強調唐代的選官文采與治理實力并重,并非趨向嚴苛,解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選官程序,沒有體現行政效率,且任何一種選官制度均無法肯定保障吏治清明,解除B項;這種選官制度對于世家大族和中小地主的子弟一視同仁,解除D項。故選C項。11.答案:B解析:通過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輩任官狀況可知,北宋時期宰相祖輩擔當高級官員的人數和比重較大,而南宋時有所削減說明世家大族影響力下降,解除A;兩宋時宰相祖輩擔當無官職記錄的人數和比重較大,說明越來越多的沒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機會擔當宰相職務,體現了當時社會階層流淌性加強,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宰相權力的改變,C不正確;身份地位較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舉制的推行,D說法不正確。12.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監察官)的出身大多是進士出身,說明政府重視監察官員隊伍建設,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權力制衡,解除B項;材料體現了政府重視監察官員隊伍建設,無法得知監察力度是否加強,解除C項;材料體現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監察官)的出身大多是進士出身,但不能說明進士及第主要擔當監察官員,解除D項。故選A項。13.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可知乾隆實行分省取士制度是為了防止人才皆出于江浙地區而邊遠地區沒有的狀況。取士不勻稱勢必會影響朝廷的統治,故選D項;材料并未出現“江浙地區人才擠壓”的現象,乾隆皇帝實行的是一個預防措施,解除A項;材料中沒有實行措施提升落后地區的教化水平,只是在保證落后地區也有人才能夠入仕,解除B項;選拔“最佳”人才的說法過于肯定,解除C項。14.答案:C解析:從秦朝到明代,中心政府重視對于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通過政績考核來強化對地方基層的管理,實質上反映了古代中國中心集權不斷強化的趨勢,C項正確;不同時期對基層考核方式不同,因此不能證明管理水平的改變,解除A項;對地方官員的考核屬于監察內容,但不是實質,解除B項;中心和地方的關系屬于加強中心集權的內容,而非君主專制,解除D項。故選C項。15.答案:(1)選官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進步性:有利于破除結黨營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發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特權;擴大了官員的來源;提高了從政人員的文化素養。(2)功能:加強中心集權;保證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正統);維護文明的穩定性和連續性。(3)借鑒價值:人才流淌機制;客觀公允理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三硼酸鋰(LBO)晶體項目建議書
- 信托投資合同樣本
- 勞動局合同模板
- 股權轉讓顧問協議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廈門二手房買賣合同大全
- 房屋抵押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個人豬場轉讓合同
- 二零二五版冷靜期離婚協議書
- 家庭寬帶業務協議
- 知識產權共有協議二零二五年
- 2025屆貴州省安順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 市政道路電力、照明、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案
- 球的體積和表面積說課稿
- GB/T 30726-2014固體生物質燃料灰熔融性測定方法
- 可吸收絲素修復膜(CQZ1900597)
- 凱萊通綜合版
- 步行功能訓練詳解課件
- 幾內亞共和國《礦產法》
- 物理講義納米光子學
- 保潔服務禮儀培訓(共55張)課件
- 中考英語寫作指導課件(共41張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