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順市2025屆高三年級3月聯考高三聯考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國強必霸,是西方500年來始終不變的歷史旋律。然而,國強必霸并非普世的歷史邏輯,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人類將開辟一條強而不霸的現代化之路。習武不是為了打人,強大不是為了稱霸。“強而不霸”的選擇與承諾,不是中國崛起的權宜之計,不是消解“中國威脅論”的策略考量,更不是泱泱大國的草率表態,而是基于當代中國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文化邏輯以及現實邏輯得出的必然結論。今天,世界仍然處在霸權的陰霾之中,但霸權終結的曙光已經展露在新的地平線上。中國的崛起是終結霸權秩序的重要籌碼,是重建世界秩序的中堅力量。21世紀,美歐主導的國際霸權秩序將終結,多極化將是世界秩序重建的基本方向,人類將有希望迎來一個沒有霸權的新時代。西方一直有一種擔心,“國強必霸”是普世的歷史邏輯,中國不會成為唯一的例外,崛起的中國將是世界的最大威脅。西方的擔心自有西方的理由。確實,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霸權史。“國強必霸”,這是500年來西方大國崛起的歷史邏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美國等9個國家強大起來后紛紛扮演霸主或圖謀扮演霸主的角色。如果說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全世界有什么理由相信中國不會成為下一個霸主?“中國威脅論”是對這一疑惑的一種回答。西方有學者認為,中國也將無法擺脫“國強必霸”的歷史邏輯,中國的崛起必將重塑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比如,福山認為,中國崛起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最大威脅和挑戰,“資本主義的美國版本即使沒有完全喪失信譽,至少也不再占據主導地位”。西方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模式與西方世界所倡導的價值觀具有不可調和的根本性沖突;中國政府正有意識地與西方世界抗衡,“出口”中國模式已成為中國崛起戰略的一部分;中國模式處于美國模式的絕對對立面,中國模式的“流行”勢將損害美國的戰略利益,顛覆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然而,西方的推論本身是錯誤的。邏輯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結果。不是歷史與邏輯相一致,而是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研究的結論不是迎合邏輯,而是迎合事實,只有與事實相一致的邏輯才是正確的邏輯。西方的邏輯是基于西方的歷史得出的結論,不能用來裁剪中國的實踐、套用中國的未來。崛起的中國將會選擇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不能以既成的邏輯為依據,而只能從中國的歷史事實中來尋找答案。富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但中國式富強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的富強,其中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強而不霸”,這是中國對西方“國強必霸”邏輯的超越,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史的獨特貢獻。正如亞洲一位政治家所說,世界歷史過去屬于歐洲,現在屬于美國,而未來將屬于亞洲,這一趨勢是毫無疑問的。“西方的‘現代性之殤’警醒我們,要避免重蹈西方現代性的覆轍,走出中國特色的現代性之路”。中國的崛起和復興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歷史潮流,傳統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將被打破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中國將打破“國強必霸”的發展邏輯,開辟和平崛起的嶄新道路。中國不構成世界的威脅,也不謀求取代西方的發展模式。中國的崛起對于世界而言,與其說是霸權的挑戰,不如說是發展的機遇;與其說是“威脅來了”,不如說是“機遇來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和引擎,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摘編自陳曙光《開辟一條強而不霸的現代化之路》)材料二: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無論從理論和實踐,還是從中國和世界的視角上看,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從理論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特別是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展現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同時,這一崇高價值目標的提出也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重大突破。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恰恰在于創造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新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只有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價值目標前進,世界現代化理論的發展才有希望。從實踐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對中國發展、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繼續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黨制定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為世界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發展中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由于各種歷史原因,經濟文化發展比較落后,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實現現代化,就不能走西方現代化的老路,而必須走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這方面提供了經驗。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領導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它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又有別于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而同時吸收了二者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給人類的不僅是走向現代化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對發展中國家有借鑒意義,對發達國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摘編自楊金海《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西方擔心中國“國強必霸”是基于他們500年來的歷史邏輯,但他們的這種所謂的“普世邏輯”并不普世。B.美歐主導國際霸權秩序將終結,世界秩序多極化發展趨勢是歷史規律決定的,這種趨勢決定了中國崛起的必然性。C.富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中國也追求富強,中國式富強不僅體現了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對西方“國強必霸”邏輯的超越。D.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展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同時也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重大突破。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運用了類比、舉例等論證方法,如用習武作類比,論證中國強大不是為了稱霸,列舉西方眾多稱霸的國家反駁西方的擔憂。B.材料二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時,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增強了論述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也使得論點更加鮮明、有力。C.材料二采用總—分的結構模式,主體部分是遞進式結構,先從理論的角度論證,接著從實踐的角度論證,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但兩者側重點不同,材料一重點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材料二重點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結果。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國“強而不霸”戰略的理論或實踐的一項是()A.“和而不同”,就是尊重事物的差異性,并強調這些差異性恰好構成豐富多彩的整體世界,“和”是對多樣性的調和與平衡,“同”則是把不同的事物轉變成相同的。B.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C.中英舉行關于香港問題談判的時候,面對英國首相的威脅,鄧小平表示,假如在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那中國將被迫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D.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也是中方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4.材料一為什么從“國強必霸”開始論述?請簡要分析。5.近年來“中國威脅論”在西方很有市場,危害不容小覷。請你結合兩則材料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西方的這一謬論。(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四世同堂(節選)老舍整個的北平變成了一只失去舵的孤舟,在野水上飄蕩!舟上的人們,誰都想作一點有益的事情,而誰的力量也不夠拯救他自己的。人人的心中有一團苦悶的霧氣。玉泉山的泉水還閑適的流著,積水灘,后海,三海的綠荷還在吐放著清香;北面與西面的青山還在藍而發亮的天光下面雄偉的立著;天壇,公園中的蒼松翠柏還伴著紅墻金瓦構成最壯美的景色;可是北平的人已和北平失掉了往日的關系;北平已不是北平人的北平了。在蒼松與金瓦的上面,懸著的是日本旗!人們的眼,畫家的手,詩人的心,已經不敢看,不敢畫,不敢想北平的雄壯偉麗了!北平的一切已都涂上恥辱與污垢!人們的眼都在相互的問:“怎么辦呢?”而得到的回答只是搖頭與羞愧!只有冠曉荷先生的心里并沒感覺到有什么不舒服。他比李四爺,小崔,孫七,劉師傅……都更多知道一些什么“國家”“民族”“社會”這類的名詞;遇到機會,他會運用這些名詞去登臺講演一番。可是,小崔們雖然不會說這些名詞,心里卻有一股子氣兒,一股子不服人的,特別不服日本人的,氣兒。冠先生,盡管嘴里花哨,心中卻沒有這一股子氣。他說什么,與相信什么,完全是兩回事。他口中說“國家民族”,他心中卻只知道他自己。他自己是一切。他自己是一顆光華燦爛的明星,大赤包與尤桐芳和他的女兒是他的衛星——小羊圈三號的四合房是他的宇宙。在這個宇宙里,作飯,鬧酒,打牌,唱戲,穿好衣服,彼此吵嘴鬧脾氣,是季節與風雨。在這個宇宙里,國家民族等等只是一些名詞;假若出賣國家可以使飯食更好,衣服更漂亮,這個宇宙的主宰——冠曉荷——連眼也不眨巴一下便去出賣國家。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理當奢華舒服。現在,日本人攻進了北平;日本人是不是能起用他呢?想了半天,他的臉上浮起點笑意,像春風吹化了的冰似的,漸漸的由冰硬而露出點水汪汪的意思來。在全城的人都惶惑不安的時節,冠曉荷開始去活動。在他第一次出門的時候,他的心中頗有些不安。街上重要的路口,像四牌樓,新街口,和護國寺街口,都有武裝的日本人站崗,槍上都上著明晃晃的刺刀。人們過這些街口,都必須向崗位深深的鞠躬。他很喜歡鞠躬,而且很會鞠日本式的躬;不過,他身上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證章或標志,萬一日本兵因為不認識他而給他一些麻煩呢?人家日本人有的是子彈,隨便鬧著玩也可以打死幾個人呀!還有,他應當怎樣出去呢?是步行呢?還是把小崔叫過來,作他的暫時的包車夫呢?假若步行到闊人的家里去,豈不被人恥笑?難道冠曉荷因為城亡了就失去坐車的身分?假若坐車呢,萬一過十字路口,碰上日本兵可怎么辦呢?坐在車上安然不動,恐怕不行吧?這倒是個問題!想了好久,他決定坐小崔的車出去。把小崔叫來,冠先生先和他講條件:“小崔,這兩天怎么樣?”小崔,一個腦袋像七棱八瓣的倭瓜的年輕小伙子,沒有什么好氣兒的回答:“怎么樣?還不是餓著!”不錯,冠先生確是小崔的主顧,可是小崔并不十分看得起冠先生。“得啦,”冠先生降格相從的一笑,“今天不至于餓著了,拉我出去吧!”“出去?城外頭還開著炮哪!”小崔并不十分怕大炮,他倒是心中因懷疑冠先生要干什么去而有些反感。他不準知道冠先生出去作什么,但是他確能猜到:在這個炮火連天的時候要出去,必定是和日本人有什么勾結。他恨在這時候與日本人有來往的人。他寧可煞一煞腰帶,多餓一兩頓,也不愿拉著這樣的人去滿街飛跑!生活艱苦的人,像小崔,常常遇到人類和其他的一切動物最大的憂患——饑餓。可是,因為常常的碰上它,他們反倒多了一些反抗的精神;積極的也好,消極的也好,他們總不肯輕易屈服。冠先生,可是,不明白這點道理;帶著驕傲與輕蔑的神氣,他說:“我不教你白拉,給你錢!而且,”他輕快的一仰下巴頦,“多給你錢!平日,我給你八毛錢一天,今天我出一塊!一塊!”他停頓了一下,又找補上個“一塊!”這兩個字是裹著口水,像一塊糖果似的,在口中咂著味兒說出來的。他以為這兩個字一定會教任何窮人去頂著槍彈往前飛跑的。“車廠子都關著呢,我哪兒賃車去?再說,”小崔沒往下說,而在倭瓜臉上擺出些不屑的神氣來。“算啦!算啦!”冠先生掛了氣。“不拉就說不拉,甭繞彎子!你們這種人,就欠餓死!”大赤包兒這兩天既沒人來打牌,又不能出去游逛,一腦門子都是官司。她已經和尤桐芳和兩個女兒都鬧過了氣,現在想抓到機會另辟戰場。仰著臉,挑著眉,腳步沉穩,而怒氣包身,她像座軋路的汽輾子似的走進來。并沒有看小崔(因為不屑于),她手指著冠先生:“你跟他費什么話呢?教他滾蛋不就結啦!”小崔的倭瓜臉上發了紅。他想急忙走出去,可是他管不住了自己。平日他就討厭大赤包,今天在日本鬼子進城的時節,他就覺得她特別討厭:“說話可別帶臟字兒,我告訴你!好男不跟女斗,我要是還口,你可受不了!”“怎么著?”大赤包的眼帶著殺氣對準了小崔的臉,像兩個機關槍槍口似的。她臉上的黑雀斑一個個都透出點血色,紫紅紅的像打了花臉。“怎么著?”她穩而不懷善意的往前邁了兩步。“你說怎么著?”小崔一點也不怕她,不過心中可有點不大好受,因為他知道假若大赤包真動手,他就免不了吃啞巴虧;她是個女的,他不能還手。教小崔猜對了:大赤包冷不防的給了他一個氣魄很大的嘴巴。他發了火:“怎嗎?打人嗎?”可是,還不肯還手。北平是亡了,北平的禮教還存在小崔的身上。“要打,怎不去打日本人呢?”“好啦!好啦!”冠先生覺得小崔挨了打,事情就該結束了,他過來把大赤包拉開。“小崔,你還不走?”“走?憑什么打人呢?你們這一家子都是日本人嗎?”小崔立住不動。(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有良心的中國人“人人的心中有一團苦悶的霧氣”,而那些無恥的民族敗類卻為升官發財而不擇手段。B.冠曉荷比其他人更多知道“國家”“民族”“社會”這類的名詞,是因為他飽讀詩書和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見識自然不同于販夫走卒。C.冠曉荷喜歡鞠躬,而且很會鞠日本式的躬,但對地位比自己低的小崔則表現的是一種頤指氣使的態度,表現了冠曉荷的“主奴”雙重人格。D.小說較為真實而有深度地反映了抗戰中背叛祖國和民族的漢奸的內心精神狀態和抗戰的現實狀況,從而實現了現實主義的深度書寫。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寫小崔外貌“一個腦袋像七棱八瓣的倭瓜的年輕小伙子”,簡潔而形象地勾勒出小崔的形象特點,同時也與小崔的性格相呼應。B.“這兩個字是裹著口水,像一塊糖果似的,在口中咂著味兒說出來的”,形象地表現出冠曉荷的丑惡嘴臉,語言幽默且富有諷刺意味。C.小說善于利用人物之間的對話來勾勒出相關人物的形象,如冠曉荷與小崔的對話等,作者這種第三者透視的敘述是客觀理性的,不含愛憎。D.小說整個故事場景的描寫沒有腥風血雨的畫面,而是將北京城內底層人物的日常生活作為著力點,用微觀化描寫反映出了宏大的主題。8.小說第二段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9.冠曉荷、小崔是選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小說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寫,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吳中梅花,玄墓、光福二山為最勝。入春則游人雜沓,輿馬相望。洞庭梅花不減二山,而僻遠在太湖之中,游屐罕至,故余年來多舍玄墓、光福,而至洞庭。自昆山發棹,明日渡湖,舍于山之陽路蘇生家。時梅花尚未放,余亦有筆墨之役,至元夕后始及游。侯月鷺、翁于止各攜酒至鄭薇令之園。園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氣在襟袖。臨池數株,綠萼玉疊,紅白梅相間,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口占二絕句,大醉而歸寓。其明日,乃為長圻之游,蓋長圻梅花,一山之勝也。乘籃輿,一從者攜幞被,屐過平嶺,取道周灣,一路看梅至楊灣,宿于周東藩家。明日,東藩移樽并挈山中酒伴同至長圻。先至梅花深處名李灣,又止湖濱名壽址者。既登高丘,則山塢湖村二十余里,瓊林銀海,皆在目中。還,過能仁寺,寺中梅數百株,樹尤古,多苔蘚斑剝。晴日微風,飛香滿懷。遂置酒其下,天曛酒闌,諸君各散去,余遂宿寺之翠巖房。自是日,令老僧為導,策杖尋花,高下深僻,無所不到。其勝處,有所謂西方景覽勝石、西灣騎龍廟者。每日任意所之,或一至,或再三,或攜酒,或攜筆硯弈具,呼弈客登山椒對局,仍以其間,閑行覓句,望見者以為仙人。足倦則歸能仁寺。山中友人,知余在寺,多攜酒至,待于花下。往往對客吟詩揮翰,無日不醉。余意須俟花殘而去。薇令語余,家園梅花尚未殘,可往盡余興。欣然諾之。薇令讀書學道吾之畏友顧取余狂興高懷出酒共酌。時夕陽在樹,花容光潔,落英繽紛,錦茵可坐。酒半,酌一卮環池行,遍酹梅根,且酹且祝。(選自歸莊《洞庭山看梅花記》,有刪改)材料二: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極熱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爭赴,此其極熱時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實,和風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實俱往,時維朱夏,葉干相守,與烈日爭,而梅之冷極矣。故夫看梅與詠梅者,未有于無花之時者也。梅至于葉,而過時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詩,始及于葉。何者?舍葉無所謂夏梅也。予為梅感此誼,屬同志者和焉,而為圖卷以贈之。(選自鐘惺《夏梅說》,有刪改)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薇令讀書學道吾之畏友顧取余狂興高懷出酒共酌。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臨,臨近,靠近,與《岳陽樓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中的“臨”意思相同。B.策,拄著,與《歸去來兮辭并序》“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中的“策”意思相同。C.往往,常常,與《項脊軒志》“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中的“往往”意思不同。D.屬,囑托,與《赤壁賦》“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中的“屬”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歸莊認為,洞庭山的梅花不比玄墓、光福兩座山的梅花差,他到朋友鄭薇令的園中觀賞梅花,園中的梅花賞心悅目,引得作者作詩飲酒。B.歸莊在李灣賞梅,在太湖邊的壽址住宿。他登上丘陵,山塢湖村二十多里,一片銀白;返回時經過能仁寺,寺中有幾百株梅花,古老斑駁。C.歸莊探尋梅花,有時帶著酒,有時帶著筆硯等,還抽空吟詩覓句,累了就回寺中休息,在寺中天天揮毫大醉,喝完后還采梅花才離去。D.材料一以賞梅為中心,或記敘,或描寫,或抒情,表達了作者鐘情于梅、寄情于梅的雅士情懷;材料二不是游記,作者只是借梅花說事。13.把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玄墓、光福二山為最勝。入春則游人雜沓,輿馬相望。(2)每日任意所之,或一至,或再三。14.材料二中,作者寫夏天的梅花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題。寄泰州曾侍郎肇①陳師道八年門第故違離,千里河山費夢思。淮海風濤真有道,麒麟圖畫②豈無時?今朝有客傳河尹③,是處逢人說項斯④。三徑未成心已具,世間惟有白鷗知。[注]①曾肇,曾鞏之弟,曾任泰州(今屬江蘇)知州。陳師道是曾鞏的門生。②麒麟圖畫:漢宣帝曾命人畫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于麒麟閣上。③河尹:東漢河南尹李膺,喜獎掖人才。④項斯:唐朝楊敬之《贈項斯》詩云“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1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對仗工整,“八年”凸顯詩人與曾肇情誼之深厚,“千里”強調兩人相隔遙遠。B.尾聯上句中的“三徑”與“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三徑”都屬于用典,指代隱居。C.本詩末句與黃庭堅《登快閣》末句“此心吾與白鷗盟”所用意象相同,表達的情感類似。D.本詩首聯追述二人交誼,中間兩聯具體寫“夢思”內容,尾聯婉勸友人歸隱田園以獲自由。16.從中間兩聯可以看出曾肇是一個怎樣的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王攀登峨眉山,在山半腰看見白云飄蕩、小鳥飛翔,不禁想起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兩句。(2)數字對舉的詩詞在古典文學中頗為常見,這種手法通過數字的巧妙運用,不僅增強了詩詞的音樂性和節奏感,還豐富了詩詞的意象和情感表達,如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3)古詩詞中,征夫與思婦的相互思念是一個經典而深情的主題,它反映了古代社會因戰爭、徭役等導致的夫妻分離現象,以及在這種分離下雙方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宋詩詞中,常常寫征夫和思婦互相思念,如“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文學是所有藝術創作的土壤。繪畫、音樂、戲劇等藝術創作,都關乎創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藝術家的創作想要不斷取得進步,良好的文學修養(A),它不僅能幫助藝術家突破創作的一個個瓶鏡期,也可以提高個人修為。古今中外,大師們留下了不少文學的宏篇巨制。讀得越多,獲得的經驗和感悟就越多。當這些經驗和感受在我們的心里生根發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原料采購合同樣本
- 供銷傭金合同樣本
- 買賣購房指標合同樣本
- 中介費 合同樣本
- 公職律師聘用合同樣本
- 關于門頭使用合同樣本
- 與物業簽合同標準文本
- 個人購買蔬菜合同標準文本
- 公司購買機械合同樣本
- 臨時算傭合同樣本
- 2025中國海洋大學輔導員考試題庫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高職(專科)單招政策解讀與報名課件
- 2024年昆明渝潤水務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5-2030中國小武器和輕武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高中主題班會 高考勵志沖刺主題班會課件
- 高三復習:2025年高中化學模擬試題及答案
- 月考試卷(1~3單元)(試題)-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帶答案)
- 8.1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解讀
- 2025年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老舊街區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