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護技術指南》_第1頁
《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護技術指南》_第2頁
《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護技術指南》_第3頁
《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護技術指南》_第4頁
《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護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CHESXXX—20XX

引言

我國小型水庫普遍缺乏安全監測預警設施,根據2021年初統計,全國小型水庫雨

水情自動測報比例不超過40%,大壩變形監測和滲流監測覆蓋率不足10%,工程視頻

監視覆蓋比例約30%,已有監測設施損壞率偏高,監測自動化程度低,監測平臺開發

標準不一,多數不能規范運行維護和開展監測分析,嚴重影響小型水庫監測預警工作。

為指導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規范監測設施項目設置、儀器選型、安

裝埋設及運行維護,提高小型水庫監測和預警能力,配合小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及《小

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

心等單位編制《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技術指南》。

《指南》主要內容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總則、雨水情測報、大壩

安全監測、工程巡視檢查、工程視頻監視、采集通信和供電防雷、監測平臺、運行維

護及附錄等章節。該《指南》可作為各地小型水庫大壩安全監測預警技術參考,也可

以作為各地小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的技術參考。

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得到了有關勘測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科研、高等院

校等單位大力支持,進行了廣泛調查研究,總結了我國多年來小型水庫大壩安全監測

預警設施建設與運行的實踐經驗,分析了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領域存

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先后多次召開了全國性專題討論會并根據專家意見進行修改

完善,最終形成了《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技術指南》。

3

T/CHESXXX—20XX

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

建設與運行技術指南

1范圍

本指南規定了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技術。

本指南適用于各個省、市小型水庫安全監測預警設施建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2482水文情報預報規范

GB/T22385大壩安全監測系統驗收規范

GB/T28181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

GB/T50138水位觀測標準

SL21降水量觀測規范

SL61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技術規范

SL323實時雨水情數據庫表結構與標識度標準

SL551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

SL601混凝土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

SL/T782水利水電工程監測系統運行管理規范

SL530大壩安全監測儀器檢驗測試規程

SL531大壩安全監測儀器安裝標準

SL515水利視頻監控系統技術規范

SL/T783水利數據交換規約

SL651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

SL700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數據庫表結構與標識符標準

小型水庫防汛“三個重點環節”工作指南(試行)(辦運管函〔2020〕209號)

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水運管〔2021〕313號)

3術語

3.0.1雨水情測報rainfall-waterlevelobservationandsubmission

以降水量、庫水位為主的雨水情信息采集、記錄和報送。

4

T/CHESXXX—20XX

3.0.2大壩安全監測damsafetymonitoring

以滲流量、滲流壓力、變形為主的大壩安全信息采集、記錄和報送。

3.0.3工程視頻監視engineeringvideomonitoring

采用視頻監視設備,實現對水庫大壩工程現場的現地監視或遠程監視。

3.0.4監測平臺monitorplatform

對監測數據進行采集管理、匯集應用和信息共享的系統平臺,按照所在層級不同可以分為

部級、省級、市級、縣級、單座水庫監測平臺。

3.0.5水庫監測站monitoringstationatreservoirsite

設置在水庫現場的用于采集、傳輸雨水情、大壩安全監測和工程視頻監視信息的測控設施,

由傳感器、現地測控單元、通信設備、供電設備和保護箱(站房)等組成。

4總則

4.0.1為指導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規范監測設施項目設置、儀器選型、安裝埋

設及運行維護,掌握水庫大壩安全運行性態,制定本指南。

4.0.2本指南適用于總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1000萬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

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

4.0.3本指南所稱監測設施包括水庫雨水情測報、大壩安全監測、工程視頻監視、通信等設施設

備,以及提供監測信息匯集應用與共享服務的監測平臺。

4.0.4監測設施建設應結合工程實際,按照可靠實用、突出重點、因庫制宜、信息共享原則,綜

合考慮工程規模、壩型特點、壩高壩長、下游影響和通信條件等工程實際,采取新建、改建、

擴建方式,協調銜接現有設施設備,避免重復建設。

4.0.5監測項目主要包括降水量、庫水位、滲流壓力、滲流量及工程視頻圖像等,其他監測項目

根據需要設置。

監測信息應實現自動采集和報送,因特殊原因不能自動采集報送的監測項目應落實人工采

集和報送。

4.0.6監測儀器設備應結合通信條件和供電方式,選用穩定可靠、技術成熟、實用耐久的產品。

4.0.7水庫監測站應具備一站多發功能,信息編碼應符合水利對象編碼相關要求。

4.0.7監測設施項目驗收應參照《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技術規范》(SL61)、《大壩安全監測系統驗

收規范》(GB/T22385)、《水利視頻監控系統技術規范》(SL515)等相關規范要求。

4.0.8本指南為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基本要求,有條件地區可結合實際探索采用新型有效技術,

與水利信息化業務融合。

5

T/CHESXXX—20XX

5總體架構

5.0.1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系統總體結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層、數據傳輸層、數

據資源層、應用系統層、用戶層。總體結構圖參見附錄A。

5.0.2小型水庫監測平臺由計算機硬件、應用系統和數據庫組成。硬件結構見附錄B.1。

5.0.3小型水庫監測平臺數據庫應包括水庫工程信息、安全監測信息、雨水情測報信息、工程視

頻監視數據庫及安全預警數據庫等。各數據庫內容見附錄B.2。

5.0.4小型水庫安全監測站一般設置在大壩壩頂,可采用立桿式測站,有條件的也可采用站房式

測站。參見附錄C.1。

5.0.5小型水庫監測站硬件設備包括現地監測單元(MCU)、雨量傳感器、水位傳感器、滲流監

測傳感器、變形監測傳感器、視頻攝像機、通信模塊及其天饋線、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組等。

其組成結構見附錄C.2。

6雨水情測報

6.1降水量監測

6.1.1小型水庫應開展降水量監測,應設置不少于1個降水量監測點,也可由臨近雨量站觀測

信息代替。對流域面積超過20km2的宜增加降水量監測點,應具有流域代表性。降水量監測設

施配置標準見附錄D。

6.1.2降水量監測點應設置在平坦、空曠處,宜設置在水庫壩上,避免地形、樹木和建筑物的

遮蔽影響。水庫降水量觀測點宜與庫水位觀測站合并考慮。

6.1.3降水量應采用翻斗式雨量計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要求如下:

1.承雨口徑:Φ200mm;

2.量程:降雨強度0~4mm/min;

3.分辨率:0.5~1.0mm;

4.精度:±4%(以儀器自身排水量為準);

5.信號輸出:接點通斷輸出。

6.1.4雨量計安裝與降水量觀測參照《降水量觀測規范》(SL21)。

6.1.5降水量自動監測信息應采用自報方式。當降水量達到1個分辨率時,自動采集、報送。

當連續24小時無降水時,應報送測站電壓信息,作為平安信息。

6.2庫水位監測

6.2.1小型水庫應開展庫水位監測,設置1組人工觀測水尺、1個自動監測點和1組水準點,滿

足自動測報、人工觀測及校驗要求。庫水位監測設施配置標準見附錄D。

6.2.2庫水位監測方式應根據場地條件確定,監測范圍應覆蓋死水位到壩頂的水位變化范圍,一

般要求如下:

6

T/CHESXXX—20XX

1.水尺宜采用直立式、矮樁式或斜坡式,應首選直立式水尺,水尺安裝方式和要求見附錄

E.1;

2.自動監測宜采用浮子式、雷達式、壓力式等水位計,水位計安裝方式和要求見附錄E.2、

E.3和E.4。

6.2.3庫水位監測點應設置在水面平穩處,一般設置在上游壩面、穩固岸坡或其他永久建筑物上,

避免泄流、風浪或淤積等干擾,便于安裝、觀測和維護。

6.2.4水位計分辨力≤1cm。

6.2.5水尺和水準點設置,庫水位觀測和校驗,應符合《水位觀測標準》(GB/T50138)。

6.2.5水位自動測報應采用自報方式,當水位一定時間間隔期發生1cm變化時自動采集、報送。

7大壩安全監測

7.0.1小型水庫應開展大壩滲流量和滲流壓力監測,根據需要開展大壩表面變形、岸坡穩定、接

縫裂縫等變形監測。

7.0.2存在滲漏明流的大壩應設置滲流量監測點(滲流量監測設施配置標準見附錄D),監測點

設置一般要求如下:

1.小(1)型水庫設置1個監測點,有分區監測需求的根據需要增加監測點;

2.小(2)型水庫壩高15m以上的設置1個監測點,壩高15m以下影響較大的根據需要設

置監測點。

7.0.3滲流量監測一般采用量水堰計,量水堰型式根據滲流量大小和匯集排水條件確定。滲流量

觀測量水堰法將附錄F。

7.0.4滲流壓力監測橫斷面根據工程規模、壩型壩高、下游影響等情況設置(滲流量監測設施配

置標準見附錄D),一般要求如下:

1.小(1)型水庫大壩應設置1~2個監測橫斷面,一般設置在最大壩高、滲流隱患壩段及

壩體與穿壩建筑物接觸部位,對壩長超過500m的根據需要增加監測斷面;

2.小(2)型水庫壩高15m以上的應設置1個監測橫斷面,壩高15m以下影響較大的根據

需要設置監測斷面。一般設置在最大壩高、滲流隱患壩段及壩體與穿壩建筑物接觸部位。

7.0.5滲流壓力監測點設置一般要求如下(滲流壓力觀測布置見附錄G.1):

1.每個監測橫斷面一般設置2~3個監測點;

2.土石壩中均質壩、心墻壩、斜墻壩監測點一般設置在壩頂下游側或心(斜)墻下游側、

壩腳或排水體前緣,必要時在下游壩坡增設1個監測點;

3.混凝土壩及砌石壩根據廊道、帷幕和滲流情況設置揚壓力監測點;

4.面板堆石壩如需設置應根據情況確定;

5.下游水位或近壩地下水位監測點根據需要設置。

7

T/CHESXXX—20XX

7.0.6存在明顯繞壩滲漏的,根據需要設置繞壩滲流量或滲流壓力監測點。

7.0.7滲流壓力監測宜采用在測壓管中安裝滲壓計。

7.0.8表面變形監測設置一般要求如下:

1.對壩高超過30米或下游影響較大的土石壩,或壩高超過50米或下游影響大的混凝土壩、

砌石壩,應設置表面變形監測設施。其他小型水庫,根據規范要求,結合工程實際,落實大壩

變形監測設施設置;

2.土石壩以表面垂直位移監測為主,混凝土壩、砌石壩以表面水平位移監測為主;

3.變形監測斷面根據壩型壩高等情況設置,宜在壩頂下游側設置一個變形監測縱斷面,對

土石壩必要時可增設一個監測橫斷面。

4.有條件的地區鼓勵使用北斗衛星系統開展大壩變形自動化觀測。

7.0.9監測儀器安裝前應進行檢驗測試,并符合《大壩安全監測儀器檢驗測試規程》(SL530);

安裝埋設應符合《大壩安全監測儀器安裝標準》(SL531),做好測點標識、安裝位置、儀器參

數、初始讀數等記錄,及時填寫考證表。測壓管與滲壓計安裝方法見附錄G.2、G.3。

7.0.10大壩安全監測還應參照《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SL551)、《混凝土壩安全監測技術

規范》(SL601)、《水利水電工程監測系統運行管理規范》(SL/T782)等行業標準。

8工程巡視檢查

8.1一般規定

8.1.1每座小型水庫大壩均須進行現場檢查。應根據大壩的實際情況和階段制定現場檢查程序,

規定檢查的時間、部位、內容和方法,并確定其路線和順序;并配置必要的工器具。具體檢查

項目和內容見附錄H。

8.1.2現場檢查包括日常檢查、年度檢查、定期檢查和應急檢查。

1.日常檢查。指大壩運行維護人員對大壩進行日常巡視檢查。日常檢查的次數:每月不宜

少于1次;汛期及遭遇特殊工況時,應增加檢查次數。檢查結果以表格方式記載。

2.年度檢查。在每年汛前、汛后,冰凍嚴重地區的冰凍及凍融期,水庫管理單位組織大壩

運行維護專業人員按規定的檢查程序,對大壩進行全面詳細的現場檢查,并審閱大壩檢查、運

行、維護記錄和監測數據等檔案資料;提出大壩安全年度檢查報告。

3.定期檢查。定期進行大壩安全鑒定前,主管單位(或業主)應按規定組織運行、設計、

施工、科研等有關單位的專家,查閱工程勘察設計、施工與運行資料,對大壩外觀狀況、結構

安全情況、運行管理條件等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編制大壩現場安全檢查報告,為大壩安全鑒

定提供依據。

4.應急檢查。在壩區(或其附近)發生地震、遭受大洪水、庫水位驟變、高水位低氣溫、

水庫放空以及發生其它影響大壩安全運用的特殊情況時,主管單位組織安全檢查組及時進行應

8

T/CHESXXX—20XX

急檢查,必要時還應派專人進行連續監視。

8.1.3每次巡視檢查均應按規范要求作好詳細的現場記錄。如發現異常情況,除應詳細記述時

間、部位、險情和繪出草圖外,必要時應測圖、攝影或錄像。對于有可疑跡象部位的記錄,應

在現場就地對其進行校對,確定無誤后才能離開現場。

8.1.4現場檢查中發現異常跡象時,應分析原因并及時上報。

8.1.5各種巡視檢查的記錄、圖件和報告的紙質文檔和電子文檔等均應整理歸檔。并及時上傳

到小型水庫安全監測預警平臺。

8.2檢查方法

8.2.1常規檢查方法主要為眼看、耳聽、手摸、鼻嗅、腳踩等直觀方法,或輔以錘、釬、鋼卷尺、

放大鏡、石蕊試紙等簡單工具器材,對工程表面和異常現象進行檢查。對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

的土石壩,可利用視頻圖像輔助檢查。

8.2.2日常巡視檢查人員應相對穩定,檢查時應帶好必要的輔助工具和記錄筆、簿以及照相機、

錄像機等影像設備。

8.2.3汛期高水位情況下對大壩表面(包括壩腳、鎮壓層)進行巡查時,宜由數人列隊進行拉網

式檢查,防止疏漏。

9工程視頻監視

9.1設置要求

9.1.1具有互聯網通信條件的小型水庫,應設置視頻監視設備,采用網絡攝像機進行視頻圖像采

集傳輸,對大壩、溢洪道等現場情況進行現地監視和遠程監視。其他情況根據需要設置。

9.1.2遠程監視應具備視頻實時查看和圖片定時推送功能。視頻圖像宜通過現地設備或監測平臺

融合降水量、庫水位、滲流量、滲流壓力等信息。

9.1.3視頻監視點設置數量一般要求如下:

1.小(1)型水庫設置2~3個視頻監視點;

2.小(2)型水庫設置1~2個視頻監視點;

3.壩長500m以上的根據需要增加視頻監視點。

9.1.4視頻監視點設置位置宜在大壩、溢洪道等部位,重點監視大壩全貌,兼顧水尺、壩前水面、

溢洪道進出口、壩體滲漏部位等。

9.2設備選型及配置

9.2.1視頻監視設備根據供電方式和監視需求可選擇球機或槍機,攝像機應具備夜視功能且視距

不小于50m。

9.2.2視頻監視設備應具備自動連續循環存儲功能,視頻圖像存儲時間不少于15天。

9

T/CHESXXX—20XX

9.2.3根據需要,視頻監視設備可與語音廣播實現聯動報警。

9.2.4視頻監視設備應符合《水利視頻監控系統技術規范》(SL515)、《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

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B/T28181)。

10采集通信和供電防雷

10.0.1雨水情遙測終端RTU、大壩安全監測數據采集裝置MCU、網絡視頻錄像機NVR或其他

一體化采集設備,應與監測設備選型匹配兼容,具有網絡安全防護功能。

10.0.2數據通信優先采用移動通信、北斗衛星或NB-IoT等公共通信資源,通信規則應符合《水

利數據交換規約》(SL/T783)、《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SL651)等。公共通信未覆蓋的,

可采用超短波或人工報送等方式。

10.0.3供電方式應根據監測設備類型和現場供電條件選擇,宜選用市電或太陽能供電。蓄電池

容量應保證連續15天以上連續陰雨天氣正常供電。

10.0.4監測設施應有避雷器、避雷針和防雷接地等防雷保護設施。

11監測平臺

11.0.1監測平臺包括市縣級監測平臺、省級監測平臺和全國監測平臺。市縣級監測平臺用于監

測信息匯集和管理,省級監測平臺用于監測信息匯集和應用,通過互聯網將監測信息定時發送

至全國監測平臺。

11.0.2水庫雨水情測報、大壩安全監測和工程視頻監視信息可由市縣級平臺傳輸至省級監測平

臺,也可直接傳輸至省級監測平臺。

11.0.3各級安全監測平臺可同期新建,也可以利用現有的水利信息化平臺(如防汛指揮系統、

山洪災害系統、智慧水利等),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如同期新建省級監測平臺,或利用已建省級水利信息化平臺,市縣級監測平臺可根據實際

需要,確定是否需要新建或利用已建水利信息化平臺。否則,應新建市縣級監測平臺或利用已

建水利信息化平臺。

11.0.4根據水庫實際情況和監測對象確定采用自動或非自動方式,將水庫監測站信息定期匯總

至省級監測平臺。

1.自動上報——通過水庫監測站端的數據匯集軟件遠程調用監測平臺提供的數據匯集與

交換系統的數據標準化匯集接口實現

2.人工上報——通過平臺提供的web頁面,人工錄入或批量導入。

11.0.5市縣級監測平臺應具有如下功能:

1.數據采集與存儲——采集水庫監測數據,存儲至監測信息數據庫;

2.數據處理與管理——監測物理量換算處理,數據增加、刪除、修改管理;

10

T/CHESXXX—20XX

3.數據推送——將采集存儲的數據按協議和頻次要求推送至省級監測平臺和相關業務平

臺。

11.0.6省級監測平臺應具有如下功能:

1.平臺管理——進行用戶認證、權限管理,實現相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庫管理業務單位

等用戶分級分類管理;

2.數據匯集與存儲——匯集市縣級監測平臺信息或水庫監測數據,存儲至監測信息數據

庫;

3.數據查詢與管理——監測信息查詢,數據增加、刪除、修改管理,建立監測臺賬;

4.數據統計與分析——特征值統計、圖形繪制、報表制作、數據異常提醒;

5.數據共享——按相關業務平臺要求提供信息共享服務;

6.移動應用——實時監測數據、典型圖形繪制。

11.0.7監測平臺數據庫用于存儲管理降水量、庫水位、滲流量、滲流壓力、視頻圖像等監測數

據,以及水庫大壩基礎信息、監測設施考證信息、巡視檢查信息等。

數據庫開發應符合《水利信息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編制規范》(SL478)、《實時雨水情數

據庫表結構與標識符標準》(SL323)、《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數據庫表結構與標識符標準》(SL

700)、《水利對象分類與編碼總則》(SL/T213)等,并滿足相關業務平臺間數據交換、共享要

求。各數據庫內容見附錄B.2。

11.0.8監測平臺用戶涉及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業務單位。省級監測平臺面向各市、縣級

主管部門以及水庫管理單位,市縣級監測平臺面向市縣級主管部門和水庫管理單位,根據用戶

權限開放對應模塊

11.0.9監測平臺軟硬件條件包括應用軟件、第三方服務及硬件設備等。硬件結構見附錄B.1。

11.0.10監測平臺應采用安全可靠、技術成熟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存儲管理,采取安全認

證、傳輸加密、存儲加密、數據備份等安全措施。

12運行維護

12.0.1水庫主管部門和管理單位(產權所有者)應建立監測設施運行維護制度,規范監測報送、

檢查維護、定期校驗、資料整編、數據分析、成果存檔等要求,利用監測信息掌握工程安全狀

況和存在問題,指導大壩安全運行。

監測設施運行維護應納入水庫日常維修養護范圍,鼓勵采用政府集中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小型水

庫監測設施運行維護。

12.0.2降水量、庫水位自動測報頻次應按照有關規范要求設置;當出現強降水、庫水位明顯變

化,或遭遇大洪水、強地震、工程異常等特殊情況時,應增加測報頻次。

12.0.3滲流量、滲流壓力監測頻次自動采集原則上不少于每日1次,人工監測頻次原則上不少

11

T/CHESXXX—20XX

于每周1次。初蓄期或遭遇大洪水、強地震、工程異常等特殊情況時,增加監測頻次。

12.0.4對監測中發現的數據異常應及時進行補測和比測,對反映的工程異常應加強分析和研判。

12.0.5監測設施設備應開展檢查維護和定期校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建立運維臺賬。檢查

維護至少每年汛前開展1次,校驗至少每年開展1次;特殊情況時應加密維護和校測,具體根

據實際情況確定。

12.0.6監測平臺應當落實運行管理單位和維護人員,建立平臺運行、硬件維護、軟件保障、系

統安全等制度,落實故障處理、漏洞修復、運行保障等工作。

12

T/CHESXXX—20XX

附錄A小型水庫安全監測預警設施總體架構

小型水庫安全監測預警設施總體架構見圖A.1所示。

A.1小型水庫安全監測預警設施建設總體框架

(1)信息采集層:水庫現地建設的安全監測設施,主要由信息采集設

備、各類傳感器、供電設備及通信設備組成。小型水庫現地采集內容包括

水位、雨量、圖像/視頻、滲流量、滲壓、大壩變形等。

(2)數據傳輸層:數據傳輸可使用2G\3G\4G、NB-loT等無線網絡,

如果水庫未覆蓋以上網絡,使用北斗衛星、超短波、光纖等通信方式進行。

(3)數據資源層:包括監測平臺數據庫、資源匯聚和共享服務。

(4)應用系統層:充分利用各級已建防汛指揮系統、山洪災害應用系

統等平臺,進行安全監測信息查詢展示及預警發布。現有應用平臺不能滿

足小型水庫監測預警需求的,可在原有應用平臺上擴充建設或新建。

(5)用戶層:包括部、省市(州)、縣(市、區)水利部門相關人員,

水庫管理相關人員。

13

T/CHESXXX—20XX

附錄B監測平臺建設

B.1監測平臺結構

小型水庫監測平臺由計算機硬件、應用系統及數據庫組成。小型水庫

監測平臺應由省級或地市級統一建設,且充分利用各級已建應用平臺,如

防汛指揮系統、山洪災害應用系統等,將各應用平臺監測信息整合至統一

平臺,進行小型水庫安全監測預警信息的查詢及發布。小型水庫安全監測

預警平臺硬件結構見圖B.1所示。

圖B.1小型水庫安全監測預警平臺硬件結構

通過現地監測站,將采集到的水位、雨量、圖像/視頻、滲流量、滲透

壓力、大壩變形等數據通過移動公網、衛星信道、超短波、有線光纖等通

信方式加密后實時傳輸到管理部門服務器,經解密校驗后自動存入數據庫,

并由小型水庫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發布預警信息。

應用系統對水庫基礎信息、水雨情、圖像視頻、大壩安全監測等信息

進行展示與管理,實時掌握水庫最新動態,并建議配套設置基于移動端的

應用(手機APP或微信服務號)。

小型水庫監測平臺應與已建的防汛指揮系統、山洪災害預警平臺進行

14

T/CHESXXX—20XX

整合共享。省內各市、縣可通過賬號訪問該監測平臺。

B.2安全監測預警平臺數據庫

B.2.1基礎數據庫內容見表B.2-1。

表B.2-1水庫基礎數據庫內容

序號信息分類主要屬性備注

水庫代碼、水庫名稱、工程規模、工程等別、所在位置

(東經,北緯)、高程基面、所屬行業、所在地行政代碼、

1水庫基本信息

所在地、所在流域、所在河流、歸屬流域機構、地震基

本烈度、地震動參數設計值、下游河道安全泄量

水庫代碼、控制流域面積、多年平均徑流量、設計洪水

標準、設計洪峰流量、設計洪水總量/時段、設計洪水最

大泄量、校核洪水標準、校核洪峰流量、校核洪水總量/

2水庫水文特征

時段、校核洪水最大泄量、校核洪水位、設計洪水位、

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汛限水位、死水位、總庫容、

防洪庫容、調節庫容、死庫容、庫容曲線

水庫建設水庫代碼、工程開工日期、竣工日期、最近一次加固改

3

基本情況造日期

水庫代碼、水庫功能、下游保護對象/數量、設計供水流

4水庫功能

水庫代碼、壩型、大壩建筑物級別、壩項高程、最大壩

5大壩

高、壩頂長度、壩頂寬度

水庫代碼、溢洪道位置、溢洪道型式、堰頂高程、溢流

堰寬度、溢流段長度、溢流孔數、控制方式、閘門型式、

6溢洪道

啟閉方式、設計泄洪流量、校核泄洪流量、消能方式、

泄流曲線

水庫代碼、泄洪洞位置、泄洪洞型式、泄洪洞長度、進

口高程、泄洪洞斷面尺寸、控制方式、閘門型式、啟閉

7泄洪洞

方式、設計泄洪流量、校核泄洪流量、消能方式、泄流

曲線

水庫代碼、輸水建筑物名稱、輸水建筑物位置、輸水建

筑物型式、輸水建筑物長度、進口高程、輸水建筑物斷

8輸水建筑物

面尺寸、控制方式、閘門型式、啟閉方式、設計輸水流

量、輸水流量曲線

水庫代碼、管理機構名稱、管理人員數量、三個責任人

9管理機構姓名、管理單位性質、通信地址/電話/Email、主管部門/

電話

水庫代碼、最近一次安全鑒定日期、安全鑒定單位、安

10安全鑒定

全鑒定結論

11安全運行管理水庫代碼、調度規程、應急預案、規章制度

12工程圖紙水庫代碼、工程圖名稱/編號、工程圖紙

15

T/CHESXXX—20XX

B.2.2安全監測數據庫內容見表B.2-2。

表B.2-2水庫安全監測數據庫內容

序號信息分類主要屬性備注

1基本信息水庫代碼、安全監測類別/數量

水庫代碼、測點編號、監測類型、監測位置(樁號/壩

2監測點信息

軸距/高程)、監測型式、安裝日期、初始值

水庫代碼、儀器編號、儀器名稱、儀器型號、儀器參

3儀器信息

水庫代碼、測點編號、平面布置圖、斷面布置圖、安

4測點圖紙

裝圖

水庫代碼、測點編號、監測日期/時間、儀器讀數、監

5安全監測數據

測物理量

B.2.3水雨情監測數據庫內容見表B.2-3。

表B.2-3水庫水雨情監測數據庫內容

序號信息分類主要屬性備注

1降雨量水庫代碼、測站編號、時段、降雨量

2水位水庫代碼、測站編號、時間、水位值

B.2.4巡視檢查數據庫內容見表B.2-4。

表B.2-4水庫巡視檢查表內容

序號信息分類主要屬性備注

巡視檢查基本水庫代碼、巡視檢查日期、巡視檢查人員、天氣、庫

1

信息水位

水庫代碼、圖片、影像、文字記錄、巡視檢查主要結

2巡視檢查記錄

B.2.5視頻監視數據庫內容見表B.2-5。

表B.2-5水庫現場監視多媒體數據內容

序號信息分類主要屬性備注

1視頻信息水庫代碼、攝像機編號、攝像區域、日期、視頻文件

B.2.6安全預警數據庫內容見表B.2-6。

表B.2-6水庫安全預警數據庫內容

序號信息分類主要屬性備注

水庫代碼、建筑物編號、建筑物名稱、測點編號、安

1預警指標

全閾值上限、安全閾值下限

水庫代碼、建筑物編號、監測時間、物理量數值、變

2安全預警信息

化趨勢、預警類型

16

T/CHESXXX—20XX

附錄C小型水庫安全監測站

C.1小型水庫安全監測站形式

C.1.1小型水庫安全監測站支架式見圖C.1-1

圖C.1-1小型水庫監測站支架式

C.1.2小型水庫安全監測站站房式示意圖見圖C.1-2

圖C.1-2小型水庫監測站站房式

17

T/CHESXXX—20XX

C.2小型水庫安全監測站組成

小型水庫安全監測組成見圖C.2。

蓄電池遙測終端

太陽能電池通信模塊

滲流監測變形監測

雨量計水位計攝像機

傳感器傳感器

圖C.2小型水庫監測站組成

18

T/CHESXXX—20XX

附錄D小型水庫監測設施配置標準表

工程

雨水情測報大壩安全監測

工程視頻監視

規模滲流壓力

降水量庫水位視頻圖像滲流量表面變形

土石壩混凝土壩及砌石壩

1.滲流壓力監測橫斷面根據工程規模、壩型壩高、

1.具有通信條1.存在滲漏明流的大1.對壩高超過30米

下游影響等情況設置,小(1)型水庫大壩應設置

件的小型水庫,壩應設置滲流量監測且下游影響較大的

1~2個監測橫斷面,一般設置在最大壩高和滲流隱

應設置視頻監點。土石壩,或壩高超過

至少設患壩段,對壩長超過500m的根據需要增加監測斷

視設備2.小(1)型水庫設50米且下游影響大

置1個面。

2.小(1)型設置1個監測點,有分的混凝土壩、砌石

降水量2.土石壩每個監測橫斷面一般設置2~3個監測點;

小(1)型置2~3個視頻區監測需求的根據需壩,應設置表面變形

監測點監測點一般設置在壩頂下游側或心(斜)墻下游側、

監視點。要增加監測點。1.混凝土壩及砌石監測設施。其他小型

或采用壩腳或排水體前緣,必要時在下游壩坡增設1個監

3.壩長500m以3.存在明顯繞壩滲漏壩根據廊道、帷幕水庫,根據規范要

臨近可設置1測點;下游水位或近壩地下水位監測點根據需要設

上的根據需要的,根據需要設置繞和滲流情況設置揚求,結合工程實際,

獲得的個自動置;存在明顯繞壩滲漏的,根據需要設置繞壩滲流

增加視頻監視壩滲流量或滲流壓力壓力監測點。推進落實大壩變形

雨量站監測點、壓力監測點。

點。監測點。2.下游水位或近壩監測設施設置。

信息。1組人工3.面板堆石壩如需設置應根據情況確定。

地下水位監測點根2.土石壩以表面垂

2.對流觀測水1.存在滲漏明流的大

1.具有通信條1.滲流壓力監測橫斷面根據工程規模、壩型壩高、據需要設置。直位移監測為主,混

域面積尺和1壩應設置滲流量監測

件的小型水庫,下游影響等情況設置,小(2)型水庫壩高15m以3.存在明顯繞壩滲凝土壩、砌石壩以表

超過組水準點。

應設置視頻監上的應設置1個監測橫斷面,壩高15m以下影響較漏的,根據需要設面水平位移監測為

20km2的點2.小(2)型水庫壩高

視設備大的根據需要設置監測斷面。置繞壩滲流壓力監主。

可增加15m以上的設置1個監

2.小(2)設置2.土石壩每個監測橫斷面一般設置2~3個監測點;測點。3.變形監測斷面根

具有流測點,壩高15m以下

小(2)型1~2個視頻監監測點一般設置在壩頂下游側或心(斜)墻下游側、據壩型壩高等情況

域代表影響較大的根據需要

視點。壩腳或排水體前緣,必要時在下游壩坡增設1個監設置,宜在壩頂下游

性的監設置監測點。

3.壩長500m以測點;下游水位或近壩地下水位監測點根據需要設側設置一個變形監

測點。3、存在明顯繞壩滲漏

上的根據需要置;存在明顯繞壩滲漏的,根據需要設置繞壩滲流測縱斷面,對土石壩

的,根據需要設置繞

增加視頻監視壓力監測點。必要時可增設一個

壩滲流量或滲流壓力

點。3.面板堆石壩如需設置應根據情況確定。監測橫斷面。

監測點。

19

T/CHESXXX—20XX

附錄E小型水庫雨水情監測設施

E.1水尺

E.1.1直立式水尺

水尺由長度1~2m,寬約8~10cm的鋼制或搪瓷尺板組成,分辨力為

1cm。使用時將水尺板固定在水尺樁上。沿水位測量斷面設置一組水尺樁,

裝上水尺板,構成直立式水尺,見圖E.1-1所示。

水尺樁由鋼或混凝土材料制成,

牢固固定在岸坡或上游壩面。相鄰水最高水位

尺樁之間水位刻度要有一定的重合,壩面或岸坡

以保證讀到任一水位。水尺

安裝完成后,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最低水位水尺樁基

法確定每根水尺的零點高程。在讀取

水尺板的水位刻度讀數后,加上該

水尺的零點高程即為水位高程。當圖E.1-1直立式水尺安裝示意圖

測量斷面建筑物有合適的直立面時,也可沿建筑物直立面直接安裝水尺板。

E.1.2斜坡式水尺

水庫上游壩坡較為穩定,可

最高水位

采用斜坡式水尺。設立斜坡式水

壩面或岸坡

尺時,需要在水位觀測斷面修一假想直立水尺

條水泥的斜尺面,此斜尺面應能

斜坡式水尺

覆蓋整個水位變化范圍,見圖最低水位

E.1-2所示。在斜尺面上采用精密

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出各水位高程圖E.1-2斜坡式水尺安裝示意圖

對應的位置,并按直立水尺的模式,用油漆或熒光漆畫出清晰的刻度,刻

度數字底板的色彩對比應鮮明,且不易褪色、不易利落。水位高程可在傾

斜面尺上直接讀出。

E.1.3矮樁式水尺

矮樁式水尺的安裝埋設與直立式水尺基本相同,見圖E.1-3。樁基要

20

T/CHESXXX—20XX

高出岸坡地面,在樁基面上安

最高水位

設一圓形水準基點。測量時,

壩面或岸坡

觀測人員在被水淹沒的樁基上水尺

放置專用水尺,水尺讀數加上

最低水位水尺樁基

樁基基點高程,即為水位高程。

由于測量時觀測人員必須靠近

水邊,才能將水尺安放在樁基圖E.1-3矮樁式水尺安裝示意圖

上,所以在岸坡較為平緩時,不宜采用,否則就要求大量的樁基。

水尺設置完成后,對設置的水尺必須統一編號,各種編號的排列順序

應為組號、腳號、支號、支號輔助號。水尺編號應標在直立式水尺的靠樁

上部、矮樁式水尺的樁頂上或傾斜式水尺的斜面上的明顯位置。

E.2浮子式水位計

浮子式水位計具有簡單可靠、精度高、易于維護等特點。使用浮子式

水位計時,必須建設水位測井,有些場合建水位井較為困難,或造價很高,

使其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E.2.1浮子式水位計結構

浮子式水位計由浮子、重錘、

水位輪

懸索、水位輪、轉動部件和水位編

編碼器

碼器(或記錄儀)組成,見圖E.2-1。

浮子漂浮在水位井內,隨著水位的懸索

水位井

升降而升降。繞過水位輪的懸索一重錘

端固定在浮子上,另一端固定一個

平衡錘,平衡錘自動控制懸索的張浮子

緊和位移。懸索帶動水位輪旋轉,圖E.2-1浮子式水位計示意圖

由轉動部件將水位輪的旋轉傳遞給水位編碼器(或記錄儀)。

E.2.2浮子式水位計安裝

水位井可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設計。如果測量斷面建筑物有合適

的直立面時,可沿建筑物直立面直接安裝水位觀測井,見圖E.2-2(a);

對于斜坡斷面,按水位井的結構形式可分為岸式、島式或島岸結合式,見

圖E.2-2(b)、(c)。

21

T/CHESXXX—20XX

交通橋

壩面或岸坡水位井

物水位井壩面或岸坡

水位井

進水管

(a)有垂直面水位井(b)島式水位井(c)岸式水位井

圖E.2-2水位觀測井示意圖

水位測井應不干擾水流的流態,測井截面宜建成圓形或橢圓形。井壁

應垂直,井底應低于設計最低水位0.5~1m,測井口應高于設計最高水位

0.5~1m。水位測井井底及進水管應設防淤和清淤設施,臥式進水管可在

入水口建沉沙池。測井及進水管應定期清除泥沙。

水位測井可用金屬管、鋼筋混凝土、磚或其他適宜的材料建成。測井

截面應能容納浮子隨水位自由升降,浮子與井壁應有5~10cm間隙,水位

滯后不宜超過1cm,測井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