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模擬二)_第1頁
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模擬二)_第2頁
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模擬二)_第3頁
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模擬二)_第4頁
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模擬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試題第2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參照秘密級管理★啟用前姓名________________準考證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__2025年臨沂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模擬)姓名________________準考證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__歷史Ⅱ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的位置。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答在本試卷上不得分。第Ⅰ卷(共50分)第Ⅰ卷為單項選擇題,共25道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歷史鬧劇是西周滅亡的催化劑,加劇了它的滅亡。公元前771年,滅掉西周王朝的是A.犬戎族B.女真族C.契丹族D.鮮卑族2.圖1所示是一座利用地形與水勢實現無壩引水的綜合性水利工程,聯合國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工程A.建造于春秋戰國初期 圖1B.此后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圖1C.由蜀郡郡守李斯主持D.是蜀國注重興修水利的見證3.秦始皇下令以圖2所示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貨幣,在全國流通。這一舉措A.有利于國內各地區經濟聯系 圖2B.旨在剝奪和限制貴族的特權圖2C.展示了青銅制造的最高水平 D.為秦國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4.759年,杜甫作《無家別》一詩,當中有“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這表明當時的社會境況是A.連年災荒,起義不斷B.王室衰微,諸侯爭霸C.國力昌盛,衰勢初顯D.人煙斷絕,千里蕭條5.圖3中的歷史人物對“還我河山”充滿信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踐著自己“精忠報國”的誓言,是屬于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民族英雄。這位民族英雄抗擊的政權A.起源于女真族的許多部落圖3B.在滅遼后發動對南宋戰爭圖3C.遷都上京之后改名為大元D.向西夏提供援助抵抗侵略6.鄭和來到南洋以后,以強大的武裝力量,告誡那些“喜戰好斗”的島國:“循禮安分,勿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不服,則耀武以懾之”,于是“凡所號令,罔敢不服從。”鄭和此為所體現的思想是A.正本清源、立法治國B.唯我獨尊、天朝上國C.無為而治、道法自然D.熱愛和平、睦鄰友好7.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安定東北邊疆地區,清政府作出的努力是A.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B.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東北地區C.妥善安置土爾扈特部人民D.設立駐藏大臣監督地方事務8.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里的“那時”是指A.鴉片戰爭之前B.鴉片戰爭之后C.簽訂《辛丑條約》時D.簽訂《南京條約》時9.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海軍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艦隊規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同年還在臺灣建立行省。這可以用于說明A.清朝外交思想向國際化轉變 B.洋務運動增強清廷海權意識C.甲午中日戰爭勝利基礎奠定 D.列強嚴重威脅中國國防安全歷史試題第4歷史試題第4頁(共8頁)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10.下列關于圖4所示“戰爭”的表述,正確的是A.戰爭首先爆發在武昌 B.目的是為了維護共和C.戰前中國處于割據狀態 圖4D.圖411.時光荏苒,斗轉星移。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灰白相間、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二層小樓莊嚴肅穆,臨街而立的門樓上,“遵義會議會址”6個金色刻字熠熠生輝。“遵義會議”A.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B.從組織上確立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C.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D.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建黨建軍原則1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黨的七大的一個歷史性貢獻,就是把黨的指導思想確立為 A.毛澤東思想B.馬克思主義C.鄧小平思想D.科學發展觀13.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將《關于東北工廠遷移問題的意見》下發到東北局,10月初,東北南部地區以重工業為主兼有部分輕工業的23家工廠正式向北遷移,一個月之內相關設備和人員全部到位。這一舉措是為了 A.促進區域協調發展B.推動經濟結構優化 C.支持抗美援朝戰爭D.恢復發展國民經濟14.“單干邀伴變互助,小組聯起變大組,大組變做合作社,領導要靠黨支部。”這首歌謠反映的是 A.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B.人民公社化大運動 C.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5.設計圖5所示的活動標示是為了紀念萬隆會議60周年,標識以亞洲Asia和非洲Africa的首字母“aa”組成“60”字樣。這次會議A.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僅有少數殖民主義國家參加圖5C.由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 圖5D.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6.1990年,鄧小平與上海市黨政軍負責人共迎新春佳節。在上海期間,他很少外出,他在思考,他也請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動作,在國際上樹立我們更加開放的旗幟。在此“思考”下所采取的“大的動作”是A.設立經濟特區 B.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C.加入世貿組織 D.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17.圖6與圖7所反映的史事圖6胡錦濤會見連戰圖7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 A.均是兩岸領導人的會面 B.都發生在祖國大陸 C.推動了兩岸關系的發展 D.解決了所有的問題18.“四個全面”的內涵表述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演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在 A.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 B.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 C.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 D.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19.亞歷山大在13年內征服了約5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未有一次敗績,建立起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錫爾河的大帝國。當時,其統治范圍地跨A.非洲、亞洲B.非洲、歐洲 C.亞洲、歐洲D.歐亞非三洲20.375年,被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被稱為“蠻族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王國A.一直是歐洲最為強大的國家 B.逐步形成封君與封臣的關系C.承認教會在世界的重要地位D.八世紀末期分裂為三個國家歷史試題第6歷史試題第6頁(共8頁)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21.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來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拉開這一場“革命”序幕的是議會重新召開 B.發生非暴力政變 C.議會打敗國王 D.通過《權利法案》22.1712年,彼得一世將都城由莫斯科遷到圣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圣彼得堡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彼得一世的這一舉措體現了A.都城對提升國力的決定性B.與瑞典進行戰爭的迫切性 C.波羅的海出海口的重要性D.統治者改革決策的準確性圖8林肯23.2006年,圖圖8林肯 A.調動了農民和黑人奴隸積極性B.為維護統一和廢除奴制作出貢獻C.被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刺殺D.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24.根據圖9,結合所學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進展的過程十分輕松 B.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圖9非洲獨立進程圖(截至1990年)C.西方大國不再繼續對非洲國家施加影響圖9非洲獨立進程圖(截至1990年)D.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首先在非洲西部展開25.圖10所示的旗幟正中是一個白色的聯合國徽記,徽記是一張以北極為中心的世界地圖等距離方位投影,由橄欖枝組成的花環相托,象征世界和平。下列有關這一組織的說法正確的是A.擔負著協調世界經濟的主要責任 B.中國是秘書處常任理事國之一圖10聯合國旗幟 C.是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圖10聯合國旗幟 D.每隔兩年舉行一屆聯合國大會第Ⅱ卷(共50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3道題,第26題17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5分,共50分。26.(17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見圖11和圖12。圖11圖12材料二圖11圖12——摘自楊彬彬《悠悠中軸線灼灼新華彩》(1)指出圖12時期“北京城”的布局具有哪些特點?“始建”是在哪一個朝代?對其“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的皇帝是誰?在“始建”與“形成”的這一段時間,世界步入了一個怎樣的時代?(6分)材料三中國傳統建筑是以木結構框架為主的建筑體系。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筑相比西方古典的石結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來講,整體耐久性較差,保存較難。2009年9月,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代表作》名錄。——《宣講家網》(2)根據材料三,可以認識到材料一中古都的宮殿建筑具有哪些特點?可以得知中國的哪項文化遺產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代表作》名錄”?這項文化遺產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史前時期的何種建筑?這種建筑具有怎樣的影響?(6分)材料四探索中軸線數字資源多元化場景應用,搭建文化遺產監測與保護平臺,邀請公眾“云端”守護中軸……近年來,北京運用數字化手段,為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賦能。——《北京日報》(3)材料四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哪一理念?材料四中的哪些詞語可以體現這一理念?除“運用數字化手段”外,你還能想出哪些保護中軸線文化遺產的措施?(5分)歷史試題第8歷史試題第8頁(共8頁)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27.(18分)根據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問題。時間重大事件1894年日軍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1895年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簽訂中日《馬關條約》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1919年五四運動1931年日本關東軍炮轟沈陽城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運動”;“一二·九運動”1936年西安事變1937年盧溝橋事變;淞滬會戰;平型關大捷;南京大屠殺1938年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1940年百團大戰1941年底至1942年初第三次長沙會戰1945年中共七大;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72年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與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上述材料主要是圍繞哪兩場戰爭展開的?這兩場戰爭的結果分別如何?(4分)(2)結合所學知識,從條款細則的方面,指出上述材料中的“條約”與此前與其他列強簽訂的條約有何共同點?“中國同盟會”是由誰成立的?任意指出材料中“艱難曲折的十四年抗戰”中任意一次戰役的積極意義。(6分)(3)選擇材料中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8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8.(15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啟幕“時代”的他材料一對于18世紀的英國甚至世界而言,沒有什么比蒸汽機的問世更具有劃時代意義。而蒸汽機的“發明者”,也一直被公認為是蘇格蘭人詹姆斯·瓦特。——摘編自趙博《國家人文歷史》(1)材料一中的“他”與“蒸汽機”有著怎樣的關系?結合所學寫出,蒸汽機廣泛應用后的“劃時代意義”有哪些?(4分)材料二中國鐵路的發展,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2019年,京張高鐵通車。眼下,中國鐵路總里程將突破16萬公里。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實業計劃》中提出:“讓中國成為擁有約16萬公里鐵路的現代化強國。”——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9月9日)(2)材料二中的“鐵路”能夠建成,離不開19世紀初哪一位發明家的發明?結合所學和材料,說明“中國綜合國力”何以發生如此飛躍。(5分)(3)分別指出兩則材料里提及的“發明者”與“發明家”啟幕了人類社會的哪兩個時代?并指出第一個“時代”之后躍升到了哪一個“時代”?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從上述材料中所提及的“他”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6分)2025年臨沂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歷史草稿紙姓名________________準考證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準考證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__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2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2頁(共4頁)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1頁(共4頁)秘密★啟用前 試卷類型:A2025年臨沂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模擬)歷史Ⅱ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Ⅰ卷(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ABADADABDBCAC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CDCDDBACBBC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26.(17分)(1)特點: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建筑沿中軸線對稱展開;以宮殿為重點;以宮城為核心;體現皇權至上;彰顯中華傳統文化。(3分,每點1分,答出3點即可)元代。(1分)明成祖或朱棣。(1分)新航路開辟或大航海時代。(1分)(2)以木結構框架為主;整體耐久性較差,保存較難;維修、翻建、重建的頻率很高。(2分,答出兩點即可)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1分)干欄式建筑。(1分)這是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對中國古典建筑產生了重要影響。(2分)(3)創新。(1分)數字、“云端”、數字化。(2分,答出2個詞語即可)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確保文化遺產得到充分的保護;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中軸線文化遺產等。(2分,答出兩點即可,其他說法符合題意亦可)27.(18分)(1)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2分)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抗日戰爭:中國取得了勝利,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2分)(2)割讓土地;賠償白銀;開設商埠。(2分,答出2點即可。)孫中山。(1分)意義:【示例1】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示例2】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示例2】百團大戰: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3分,簡述一例上述有關史事的歷史意義即可)(3)評分標準:分值擬定的觀點材料運用與論述7—8分明確,有新意或思想深度緊扣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述,運用材料中兩個以上的史實,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嚴密4—6分明確能夠圍繞觀點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史實,但不夠充分或者不夠典型,條理基本清楚1—3分不夠明確有論述或者說明,但材料不充分,或者史論結合不充分0分沒有凝練出觀點觀點、論述與材料無關,或僅僅重復材料中的史實【示例1】觀點: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2分,需根據評分標準中的“水平等級”適當賦分。)選擇的史事:日本關東軍炮轟沈陽城,淞滬會戰、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等等。論述:從1931年日本關東軍炮轟沈陽城開始,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歷了長達14年的艱苦抗戰。期間,無論是淞滬會戰、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還是百團大戰等戰役,都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敵、英勇抗爭的精神。這些戰役不僅沉重打擊了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4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4頁(共4頁)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1頁(共4頁)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也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它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6分,論述中運用了日本關東軍炮轟沈陽城,淞滬會戰、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三件大事,得3分,選擇運用其他事件可酌情給分;論述能做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得3分,需根據評分標準中的“水平等級”適當賦分;只要在論述中涉及到上述所列史事,就無需單獨列出“選擇的史事”只要論述做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就無需在結論中重復觀點。)【示例2】觀點:中日關系的發展受到歷史問題的影響.(2分,需根據評分標準中的“水平等級”適當賦分。)選擇的史事: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等等。論述:中日兩國的關系在歷史上經歷了復雜的變化。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留下了難以愈合的歷史傷痕。這些歷史問題不僅影響了中日兩國人民的感情,也制約了中日關系的正常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中日兩國逐漸認識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重要性。1972年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標志著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歷史問題仍然是影響中日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推動中日關系不斷向前發展。(6分,論述中運用了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這三件大事,得3分,選擇運用其他事件可酌情給分;論述能做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得3分,需根據評分標準中的“水平等級”適當賦分;只要在論述中涉及到上述所列史事,就無需單獨列出“選擇的史事”只要論述做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就無需在結論中重復觀點。)【示例3】觀點: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分,需根據評分標準中的“水平等級”適當賦分。)選擇的史事:中共七大,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